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培养计划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培养计划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培养计划

2010年建筑学专业培养计划附件一:教学安排

附件二:实践环节安排

附件三:课外安排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楼调研.docx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楼调研 ●建筑概况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楼占地面积为2484平方米,建 筑面积为14920平方米。该楼地上8层,地下1层。主设计 师:钱峰。(右图为总平面图) ●平面主要功能 一层平面主要是一个展览大厅,一个报告厅,以及一些 办公室;二层平面与一层平面相类似,有一个室内平台供研 究生交流与学习,其余都是一些班级与办公室。从三层以上, 平面面积减小,主要是教师办公用地以及实验室。而在六楼的走道内,有摆设了较多的展板以供大家学习。四层以上都设置了过道,使得主楼与副楼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地下一 层则有些模型展示以及办公室。一层楼架空,其下是一个停车场。 逃生楼梯东西两侧各一个,中间也设置了个较大的逃生楼梯。(以下三张分别是一层、二层与四层平面图) ●结构体系 木土工程学院大楼设计中采用了钢框架与混凝土体墙体相结合的结构体系。它具有承载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钢结构的采用往往与它所相关的一系列技术紧密结合它是一项综合性要求高,集钢结构,建筑节能、保温、建筑防火、建筑隔声、新型建筑、设施施工于一体的集成化技术。该楼采用了暴露框架与金属波形外墙挂扳组合的方法,例如在处理钢框架与外墙的关系上,暴露的钢结构框架很好地将结构体系展示出来,体现出现代建筑的高效、简练和工业化的特征 。而金属波形外墙挂扳由于可以由厂家负责加工切制完成,到现场安装,因此大大减低了施工难度,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使外立面增强了一种材质肌理的变化,在阳光的照射下 显得更加生动。此外土木工程学院大楼的钢结构构件与节点除了起到结构体系的作用之外,还直接地作为室内装饰的元素展现在大家面前,例如入口大厅内顶棚的钢结构、钢柱以及一些钢结构联系构件与结点都与室内装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很好地诠释了钢结构体系的特征。就钢结构框架简化该楼结构体系,其结构类似于。横 向和纵向梁与柱之间均做成刚性连接,组成一空间刚架, 即横向和纵向都是刚架。其中纵向柱距比横向柱距(跨度) 小, 楼层垂直荷载主要传给横向刚架。这样横向刚架承受垂直 荷载和纵向水平荷载,而纵向刚架则仅承受较小的垂直荷 载和纵向水平荷载。这样使得刚架中刚度较小的横向刚架 得到加强。刚架中的梁主要是受弯构件,轴力较小;柱则 是压力和弯矩都很大的压弯构件。(有图为结构示意图)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培养方案设计

附件一:教学安排 课程性质课程编 号 课程名称 考试学 期 学分 学 时 上机时 数 实验时 数 公共基础课 必修 002016 形势与政策(1) 1 0.5 17 专业基础课 必修 030397 土木工程与土木工程师1 1 0.5 17 公共基础课 必修 031106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上) 1 2.0 34 公共基础课 必修 0703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2.0 34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00470 大学计算机A 1 2.0 51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10258 综合英语1 1 2.0 34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10276 大学英语三级 1 2.0 34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10279 大学英语(A)1 1 2.0 34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22004 高等数学(B)上 1 5.0 85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23001 普通化学 1 3.0 51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23002 普化实验 1 0.5 17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24003 普通物理(B)上 1 3.0 51 公共基础课 必修 320001 体育(1) 1 1.0 34 公共基础课 必修 580006 物理实验(上) 1 0.5 17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10277 大学英语四级1,2 2.0 34

号期时数数公共基础课 002017 形势与政策(2) 2 0.5 17 必修 公共基础课 030396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下) 2 2.5 51 必修 专业基础课 030398 土木工程与土木工程师2 2 0.5 17 必修 公共基础课 110259 综合英语2 2 2.0 34 必修 公共基础课 110278 大学英语五级 2 2.0 34 必修 公共基础课 110280 大学英语(A)2 2 2.0 34 必修 公共基础课 110323 中外文化比较 2 2.0 34 必修 公共基础课 122005 高等数学(B)下 2 5.0 85 必修 公共基础课 122010 线性代数B 2 3.0 51 必修 公共基础课 124004 普通物理(B)下 2 3.0 51 必修 公共基础课 320002 体育(2) 2 1.0 34 必修 公共基础课 360011 军事理论 2 1.0 17 必修 专业基础课 450175 工程力学I 2 5.0 85 必修 公共基础课 580007 物理实验(下) 2 1.0 34 必修 公共基础课 002018 形势与政策(3) 3 0.5 17 必修 专业基础课 030130 结构力学Ⅰ 3 4.0 68 必修 公共基础课 030465 C++语言 3 2.5 51 必修 公共基础课 070374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3 3.0 34 必修 专业基础课 080075 土木工程材料 3 2.0 34 必修 实践安排 080157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 3 0.0 17 (SJ)

2013年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55建筑学基础

2013年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命题单位:(010)科目代码: 355 科目名称:建筑学基础满分分值: 150 1. 答题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2. 考试时间180分钟 3. 本试卷不可带出考场,违者作零分处理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40分) 1.设计中对形态要素进行操作的基本手法主要有( 1 )、( 2 )、( 3 )三种, 或者是两者、三者的综合操作。积聚切割变形 2.对多个空间单元进行组织,取决于单元空间的不同使用功能,以及不同功能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大致可以归纳为( 4 )、( 5 )、( 6 )。 并列序列主从 3.建筑的基本属性大体上包括( 7 )、( 8 )、( 9 )、( 10 )、( 11 ) 五个方面。时空性技术性艺术性民族性与地方性历史性和时代性4.空间限定的7种基本方式是:围合、设立、( 12 )、( 13 )、( 14 )、( 15 )、 ( 16 )。覆盖凹凸架起肌理变化5.现知最早的榫卯遗迹见于( 17 )(地名)的( 18 )遗址。 浙江余姚河姆渡 6.《清式营造则例》是( 19 )(人名)根据( 20 )(书名)编著的。 梁思成《清工部工程做法》 7.以维晋察为基地的文艺复兴晚期建筑师( 21 )于1570年出版他的主要著作( 22 ), 帕拉迪奥《建筑四书》以他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晚期也被称作( 23 )时期。

手法主义 8.新艺术运动在比利时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师是( 24 ),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又被成为 维克多·霍塔 ( 25 ),在德国被称为( 26 )。 维也纳分离派德国青年派 9.被称为西方第一部艺术史的著作《意大利最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塑家传记》的作者是 ( 27 )(国家)的学者、建筑师( 28 )。 意大利乔治·瓦萨里 10.被称为1980年代“中国现代建筑坐标点”的上海松江方塔园的设计者是( 29 )。 冯纪忠 11.为解决城市膨胀而产生的“城市病”,伊利尔·沙里宁在1934年发表的《城市——它的 发展、衰败与未来》一书中提出了( 30 )理论。 有机疏散 12.“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在交通维度的核心发展理念是( 31 )。 TOD 公共交通主导型 13.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第四次建筑大会制定的( 32 )成为现代城市规划 与设计的主要原则与依据。《雅典宪章》 14.“广亩城市”是著名城市建筑学家( 33 )提出的理想城市发展模式。 赖特 15.水刷石、干粘石、水磨石三种装修,打底层可以使用同样的做法,即( 34 ),而因 1:3水泥砂浆抹面为面层处理方法不同,完成后表面最平整的是( 35 ),最不平整的是( 36 )。 水磨石干粘石 16.影响人体热舒适感受的4个室内环境参数是( 37 )、( 38 )、( 39 )、( 40 )。 空气温度相对空气湿度空气速度平均辐射温度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新办公楼资料整理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0号 200092 Address: No. 1230 Siping Rd. , Shanghai Web: https://www.360docs.net/doc/de2127491.html,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新办公楼导览 中山北二路 N o r t h Z h o n g s h a n N o .2 R o a d 同济大学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赤峰路 C h i f e n g R o a d 彰武路 Z h a n g w u R o a d 铁岭路 T e n g R o a d 鞍山路 A n s h a n R o a d 同济联合广场 T o n g j i U n i t e d P l a z a 同济大学南校区 S o u t h C a m p u s o f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四平 路 S i p i n g R o a d 阜新路 F u x n R o a d L n e 10

地点 / Location::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0号 / No.1230 Siping Road, Shanghai 200092, China 设计时间 / Term of Planning :2009-2010 建造时间 / Term of Construction :2011 基地面积 / Site Area :69 700 m 2 建筑面积 / Total Building Area :64 522 m 2 主要结构 / Structure :混凝土框架、钢框架结构 / :C oncrete + Steel Frame 主要用途 / Main Use :办公 / Office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办公楼——巴士一汽停车库改造 TJAD New Office Building —— Renovation of the Parking Garage of Bus No.1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土木工程专业 (本科) 同济大学 二0一一年五月

目录 零总体思路 (1) 一培养目标 (3) 二培养标准 (4) 1 知识体系标准 (4) 1.1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 1.2 自然科学知识 (4) 1.3 工具性知识 (4) 1.4 专业知识 (4) 1.5 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 (5) 2 能力体系标准 (5) 2.1 获取知识和继续学习能力 (5) 2.2 应用知识能力 (5) 2.3 工程实践能力 (5) 2.4 开拓创新能力 (5) 2.5 交流、合作与竞争能力 (5) 2.6 组织协调能力 (6) 2.7 国际视野 (6) 3 人格体系标准 (6) 3.1 人文素质 (6) 3.2 科学素质 (6) 3.3 工程素质 (6) 三标准实现 (7) 1 知识体系重构 (7) 2 专业实践体系重构 (8) 2.1 实验 (9) 2.2 实习 (9) 2.3 设计 (10) I

3 标准实现方式 (11) 4 标准实现矩阵 (12) 四基本教学条件 (13) 1 师资队伍 (15) 2 教材 (15) 3 图书资料 (15) 4 实验室 (15) 5 企业学习基地 (16) 6 学校政策支持 (16) 7 学校经费支持 (16) 五培养方案 (18) 1 学制 (18) 2 本专业培养规格 (18) 2.1 知识 (18) 2.2 能力 (18) 2.3 素质 (19) 3 主干学科 (19) 4 主要课程 (19) 5 主要实践环节 (19) 6 毕业与授予学位 (19) 7 教学安排 (19) 8 学时、学分汇总 (19) 9 选课有关说明 (20) 9.1 课程性质代号 (20) 9.2 各类课程要求 (20) 9.3 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20) 9.4 创新实践要求 (21) 9.5 其它选课规定 (21) 10 课程设置 (21) II

同济大学建筑学

一、《建筑概论(1)》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概论(1)(34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公共基础课,建立建筑的基本概念。 二、课程基本要求: 基本了解建筑的发展过程,把握建筑的各组成要素。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建筑的技术要素、建筑的心理和生理要素、建筑的社会文化要素、建筑历史概况。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报告。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指导“建筑表达(1)”。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筑概论》沈福煦 《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 《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学)》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学)(34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专业基础课,建筑设计的启蒙。 二、课程基本要求: 掌握建筑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内容、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功能与形式、空间与形态的基本问题。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建筑设计资料收集训练、人体活动空间尺度、建筑空间比例与尺度、建筑结构与构造、小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钢笔淡彩临摹、大师名作模型、立体构成空间、居和园概念设计模型、阁的建构、独立式小住宅建筑设计。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六、学时分配:

二、《建筑概论(2)》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概论(2)(34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公共基础课,建立建筑的基本概念。 二、课程基本要求: 掌握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熟练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技巧,熟悉建筑表达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建筑发展过程。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建筑绘画及表现知识、色彩原理、现代建筑概况。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报告。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指导“建筑表达(2)”。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筑概论》沈福煦 《中外建筑史》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51学时,3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公共基础课。培养专业基本素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对中外各个历史时期建筑发展过程及其自然、社会背景的介绍,使学生对建筑发展的历史有一个初步的、总体的认识。二、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建筑学基本知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简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活动状况及其社会文化背景,详说有关古代和近代的建筑思想、理论与技术,详析各个历史时期特征、风格、结构特点等以及演变过程。

同济大学2017年硕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招生介绍

同济大学2017年硕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招生介绍学科专业简介 本专业于1981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是我校建筑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之一,是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学科点的创始人是著名建筑学家冯纪忠教授,以及吴景祥、戴复东等著名教授。目前学科带头人为戴复东院士、郑时龄院士、莫天伟教授、项秉仁教授以及王伯伟教授、钱锋教授和吴长福教授。本学科在众多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获多项部级优秀工程设计奖,出版专著、译著数十种,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刊物上发表论文上百篇,获国家和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及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学科思想活跃,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和香港大学等多所高校长期合作,联合进行研究生设计教学。合作研究与交流遍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地。学科点现有在职教授15名,在职副教授24名,其中硕士生导师共46(含6名兼职硕导)。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科研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与本学科点相关的实验与实践机构有: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等,另外还有造型艺术实验室、建筑技术实验室、以及现代技术国家实验室。 学科点于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恢复招生以来,已培养大量的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其中也包括来自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其它国家的学生。本学科可授予建筑学硕士和工学硕士学位,以及工学博士学位;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建筑创作与设计理论 2.环境行为与设计方法 3.居住建筑与社区发展 4.城市设计与旧城更新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课群方向)本科生培养计划学习资料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课群方向)本科生培养计划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课群方向) 本科生培养计划 一、学制 本科学制为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择进行后续"+M"阶段的研究生阶段学习。后续阶段培养方案详见《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相关原理和知识,获得工程师良好训练,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突出,能胜任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也可以从事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工作,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基本要求 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应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团结全作的团队意识和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应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愿意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服务。 应扎实地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应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土木工程相关的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经过本科四年培养,学生应在"知识、能力、人格"方面具有以下基本要求。 (一)拥有科学、技术、职业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基本知识 1.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包括: (1)经济学、哲学和历史等社会科学知识; (2)社会、经济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知识; (3)法律法规、金融投资方面的公共政策和管理知识。

2.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 (1)掌握作为工程基础的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 (2)了解现代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 (3)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3. 掌握基本的工具性知识,包括: (1)掌握英语或一门其它外语,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和表达能力; (2)了解信息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文献、信息、资料检索的一般方法; (3)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高级编程语言和土木工程相关软件应用技术。 4. 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包括: (1)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2)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应用; (3)掌握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掌握工程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和计算原理; (6)掌握土力学和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7)掌握结构设计理论、熟悉设施和系统的设计方法; (8)了解结构、设施和系统的全寿命分析和维护理论; (9)掌握土木工程施工和组织的过程和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10)掌握土木工程现代施工技术、工程检测、监测和测试的基本方法; (11)了解土木工程的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基本原理及一般方法。 5. 了解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包括: (1)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和规范; (2)了解建筑、城规、房地产、给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建筑设备、土木工程机械及交通工程、土木工程与环境的基本知识; (3)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二)拥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应用或管理、合作交流等基本能力

2015年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55建筑学基础

2015年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命题单位:(010)科目代码: 355 科目名称:建筑学基础满分分值: 150 1. 答题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2. 考试时间180分钟 3. 本试卷不可带出考场,违者作零分处理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40分) 1.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把公共空间分为( 1 )、( 2 )、( 3 )三种。 选择性活动、必要性活动、社会性活动 2.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 4 )米;靠楼梯一侧水平扶手超过0.5 米时,其高度不应小于( 5 )米。 0.9 1.05 3.斗拱的形象最早见于( 6 ),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构架在( 7 )已见成型,而在 西周铜器隋唐时期 ( 8 )更为成熟。 宋代 4.琉璃瓦正式在屋面上使用在( 9 )(时期),但为数不多。 唐代 5.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面阔方向是以( 10 )为单位,进深方向是以( 11 )为单位。 间架 6.宋代以前,我国城市的结构布局为( 12 )制,宋代以后为( 13 )制。 里坊制厢坊制 7. 二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少数民族进入到中原,改跪坐为( 14 )方式,( 15 )家具 兴起,寝室内空间的( 16 )随之升高。垂足坐高足 屋顶高度 8.古希腊雅典卫城建筑群包含四座主要建筑,其中临近卫城山门的是( 17 ),很好的适 应复杂基地环境的是( 18 )。胜利神庙 伊瑞克先神庙 9.首位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的文艺复兴建筑师是( 19 )。

伯拉孟特 10.美国芝加哥学派的核心理论家是( 20 ),他提出了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影响深远的 口号是( 21 )。路易斯·沙利文 形式追随功能 11.十九世纪著名的城市设计师瑟达(Cerda)主要引导的城市更新是( 22 )(城市名) 巴塞罗那 12.巴塞罗那德国馆体现了密斯( 23 )空间理论,范思沃斯住宅体现了他的( 24 )空 间理论。流动通用 13.路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将中国的( 26 )(图名)作为书的最后一张 清明上河图 插图,试图说明城市应该是生活的,而非科学技术的。 14.20世纪20年代,弗里茨朗格游历美国,受到纽约、芝加哥的摩天楼的影响,拍摄的无 声电影是( 27 )。 《大都会》 15.北京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中国国家美术馆由( 28 )国建筑师( 29 )的事务所与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中标。法让·努维尔 16.节能建筑的三要素是( 30 )、( 31 )、( 32 )。 节约循环再生 17.节能建筑的投资回收期一般有( 33 )和( 34 )。 静态法动态法 18.为减弱建筑对室内气流阻力,在高密度城区的高层建筑采用( 35 )方式布局。 点式 19.1994年《奈良文件》在( 36 )这一核心概念上对《威尼斯宪章》进行了补充。 遗产原真性 20.阿洛斯瓦·李格尔提出,纪念物可以伴随时间的演进形成新的价值,即( 37 )。 年代价值 21.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为( 38 )(国家)的( 39 )(建筑师)。 日本坂茂 22.冯继忠先生在方塔园中,智慧地处理了“新”与“旧”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 40 ) 理论。现代性二、选择题 (每题1分,共30分)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课群方向)本科生培养计划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课群方向) 本科生培养计划 一、学制 本科学制为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择进行后续"+M"阶段的研究生阶段学习。后续阶段培养方案详见《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相关原理和知识,获得工程师良好训练,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突出,能胜任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也可以从事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工作,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基本要求 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应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团结全作的团队意识和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应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愿意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服务。 应扎实地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应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土木工程相关的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经过本科四年培养,学生应在"知识、能力、人格"方面具有以下基本要求。 (一)拥有科学、技术、职业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基本知识 1.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包括: (1)经济学、哲学和历史等社会科学知识; (2)社会、经济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知识; (3)法律法规、金融投资方面的公共政策和管理知识。 2.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 (1)掌握作为工程基础的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施工学 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全)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施工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 1、土的工程性质(重点掌握土的可松性) 2、场地标高计算的一般方法、最佳设计平面的定义 3、土方调配的目的,用“表上作业法”进行土方调配并计算土方运输量(能叙述“表上作业法”的步骤并进行计算) 4、土方边坡坡度的表示方法,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 5、常见基坑支护结构的形式(能对各支护结构形式名词解释) 6、板桩工程事故的原因 7、用相当梁法计算嵌固支承单支点板桩(能叙述步骤并计算) 8、钢板桩的打桩方法 9、降水的方法(对常用的降水方法能进行名词解释) 10、井点降水的作用 11、流沙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2、轻型井点系统设计计算,进行高程布置和平面布置并能计算井点系统的涌水量(复杂的公式题目会给出) 13、主要的挖土机械 14、填土的压实方法及适用范围,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压实系数的概念 15、桩基础按不同施工方法的分类 16、预制桩沉桩顺序 17、预制桩预制、运输、堆放工艺要求 18、预制桩的沉桩工艺 19、钻孔灌注桩成桩过程中泥浆的作用,泥浆护壁的原理,泥浆循环的不同方式 20、灌注桩的成桩工艺 21、深层搅拌法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艺 22、钢筋连接方法 23、大模板、爬升模板和滑升模板的定义、施工工艺 24、模板设计的荷载计算及组合 25、混凝土拌合物运输的基本要求,泵送混凝土工艺队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 26、混凝土正确留置施工缝,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时的处理措施 27、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机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方案 28、混凝土养护和冬期施工 29、先张法‘夹具的自锁和自锚能力,先张法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 30、后张法孔道留设方法,后张法预应力筋的张拉工艺 31、砖墙砌筑工序,砌筑质量要求 32、常用的脚手架类型及基本构造 33、锚碇的稳定性计算 34、常用的起重机械 35、桩的吊装工艺,屋架的吊装 36、大型结构安装方法 37、流水施工参数(名词解释) 38、流水施工的分类,成倍节拍流水的组织,非节奏流水的组织及允许偏差范围的确定 39、双代号网络图绘制,计算时间参数,确定关键线路

同济大学建筑学课程设置

《中外建筑史》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51学时,3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公共基础课。培养专业基本素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对中外各个历史时期建筑发展过程及其自然、社会背景的介绍,使学生对建筑发展的历史有一个初步的、总体的认识。 二、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建筑学基本知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简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活动状况及其社会文化背景,详说有关古代和近代的建筑思想、理论与技术,详析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型制、特征、风格、结构特点简述以西方为主体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状况、演变过程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着重分析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的类型、形式、技术及艺术特征。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以幻灯、投影或计算机多媒体的形式,采用大量图像资料配合讲课。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以“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初步”等课程为必要的先修课程。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中国建筑史》(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敦桢主编

《外国建筑史》(19世纪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建筑史图说》同济大学出版社 《建筑物理(光)》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物理(光)(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公共基础课。通过课堂讲授、一到两次课外实验和演示使学生掌握建筑光学的基本知识,为结合专业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并使学生能适应今后工作中对建筑光学知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建筑光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天然采光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了解建筑照明的基本知识,掌握一般照明计算方法等。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建筑光学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建筑光学基本知识,着重介绍与建筑有关的光学基本概况、单位和计算公式,并对建筑布局的光学特性作基本介绍。第二部分为授我国光气候概论,各种采光窗的特性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采光设计和采光计算。第三步分为建筑照明,介绍灯具合光源的光学特性以及基本的照明设计和计算明和环境照明做初步的分析和介绍,掌握一些主要空间室内照明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分为实验操作和实验演示两部分:采光系数测定和灯光照明演示,操作实验安排在总学时中,演示试验安排在课余时间。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按同济大学建筑学五年制学生的教学计划的安排,建筑光学安排在第三学期。课程以高中数学、物理为基础,并需要初步的建筑学与建筑技术知识。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筑物理》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7月东南大学柳孝图 《建筑物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6月东南大学柳孝图 《建筑物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7月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华南工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等四校主编 《建筑物理(热)》

同济大学建筑学系导师信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方向)

戴复东 学历:本科 最后毕 业学校:南京大学建筑系 职称: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 职务:同济大学高新建筑技术设计研究所所长 学科分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 团队:AD-建筑与高新技术 简介:建筑学与建筑设计专家。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安徽省无为县人)。195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 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上海建筑学会名誉理事,曾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参加大型规划二项,均获一等奖;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获一等奖4项;设计工程70余项获省部级奖2 项。 撰写专著7部,论文107篇,译书1部,并取得国家二项专利。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生课程 房屋产业化 构配件产业化 建筑体系 主要成果 [出版著作]追求.探索--戴复东的建筑创作印迹 [发表论文]武钢技术中心系统工程(建筑学报2007-8) [发表论文]中国残疾人体育艺术培训基地(诺宝中心)(时代建筑2007-2) [发表论文]钢结构建筑语言解读(建筑学报2006-10) [发表论文]我国北方远古时代城市形成的足迹——《诗经》的记述和启示(建筑学报2006-7) [发表论文]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中心岛组团建筑与环境创作(建筑学报2005-1)

郑时龄 学历:博士 最后毕 业学校:同济大学 职称: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 职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 学科分类: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团队:AZ-建筑与城市空间 简介:郑时龄,同济大学工学博士,意大利罗马大学名誉博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资深 会员。现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曾任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副校长等职。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筑学会名誉理 事长、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主题演绎顾问等。 E - mail:zhengshilinghotmail. 本科生课程 建筑评论 研究生课程 建筑评论 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文献 主要成果 [出版著作]上海近代建筑风格 [出版著作]建筑批评学 [出版著作]桑丘-玛德丽德霍斯事务所设计作品:1991-2004 [出版著作]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 [出版著作]世博与建筑 [出版著作]世博园及世博场馆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优秀混凝土试验报告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实验报告书 学号: 姓名: 任课老师: 实验老师:林峰 实验组别: A6

梁斜拉QC1实验报告 一、试验原始资料的整理 1、试验对象的考察与检查 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19×202×1800mm; 构件净跨度:15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HRB335; 箍筋的种类:HPB300; 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 试件表面刷白,绘制50mm*50mm的网格。 2、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数据 试验内容: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 试件编号 试件尺寸 (mm)试件破坏荷载 (kN) 试件承压面积 (mm2) 强度评定 (MPa) 1100×99×100184990018.586 2100×99×100194990019.596 3100×99×100188990018.990 平均19.057试验内容:混凝土棱柱体试块轴心抗压强度 试件编号 试件尺寸 (mm)试件破坏荷载 (kN) 试件承压面积 (mm2) 强度评定 (MPa) 199×100×298124990012.525 299×100×298132990013.333 399×100×313108990010.909 平均12.256 =18.1MPa= 11.6MPa 钢筋拉伸试验数据

钢筋Φ4Φ6Φ8Φ10Φ12Φ14Φ18Φ22 (M Pa)316.94 6 302.2449 222.4077 466.1718 398.4823 422.1161 408.3805 492.927 (M Pa)372.21 2 474.8413 170.7887 677.7483 557.2487 656.7253 614.0465 676.213 3、试验计划与方案及实施过程中的一切变动情况记录 3.1梁受弯性能概述 根据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可将梁分为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三种类型。下面以纯弯段内只配置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为例,说明这三种破坏模式[7]。 a)适筋梁的受弯破坏过程 b)超筋梁的受弯破坏过程 c)少筋梁的受弯破坏过程 3.2试验目的和要求 a)参加并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适筋梁受弯实验的实验方 法和实验结果,通过实践掌握试件的设计、实验结果整理的方法。 b)写出实验报告。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混凝土适筋梁受弯性能的理解。 3.3试件设计和制作 (1)试件设计的依据 根据剪跨比 和弯剪区箍筋配筋量的调整,可将试件设计为剪压、斜压和斜拉破坏。 进行试件设计时,应保证梁受弯极限荷载的预估值比剪极限荷载预估值大。 (2)试件的主要参数 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20×200×1800mm; 构件净跨度:15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HRB335; 箍筋的种类:HPB300; 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 试件的配筋情况见表3.3.1和图3.3.1; 试件 编号试件特征配筋情况 加载位置 b(mm) 预估受剪 极限荷载 预估受弯 极限荷载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培养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附件一:教学安排 课程性质课程编 号 课程名称考试学 期 学分 学 时 上机时 数 实验时 数 公共基础课 必修 002016形势与政策(1)117专业基础课 必修 030397土木工程与土木工程师1117公共基础课 必修 031106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上)134公共基础课 必修 07037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34公共基础课 必修 100470大学计算机A151公共基础课 必修 110258综合英语1134公共基础课 必修 110276大学英语三级134公共基础课 必修 110279大学英语(A)1134公共基础课 必修 122004高等数学(B)上185公共基础课 必修 123001普通化学151公共基础课 必修 123002普化实验117公共基础课 必修 124003普通物理(B)上151公共基础课 必修 320001体育(1)134公共基础课 必修 580006物理实验(上)117

课程性质 号课程名称 期 学分 时数数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10277大学英语四级1,234公共基础课 必修 002017形势与政策(2)217公共基础课 必修 030396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下)251专业基础课 必修 030398土木工程与土木工程师2217公共基础课 必修 110259综合英语2234公共基础课 必修 110278大学英语五级234公共基础课 必修 110280大学英语(A)2234公共基础课 必修 110323中外文化比较234公共基础课 必修 122005高等数学(B)下285公共基础课 必修 122010线性代数B251公共基础课 必修 124004普通物理(B)下251公共基础课 必修 320002体育(2)234公共基础课 必修 360011军事理论217专业基础课 必修 450175工程力学I285公共基础课 必修 580007物理实验(下)234公共基础课 必修 002018形势与政策(3)317专业基础课 必修 030130结构力学Ⅰ368公共基础课 必修 030465C++语言351公共基础课 必修 070374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334专业基础课 必修 080075土木工程材料334实践安排(SJ)080157土木工程材料实验317公共基础课 必修 110178大学英语(A)3334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施工题库概论

《土木工程施工》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自然状态下的土,经过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大,以后虽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分别用最初可松性系数K s和最终可松性系数表示K s’。 2、满足规划、生产工艺及运输、排水及最高洪水位等要求;场地内土方挖填平衡且土方量最小的设计平面,称为最佳设计平面。 3、混凝土的自然养护是在平均气温高于+5℃的条件下于一定时间内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 4、每一施工过程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程量叫流水强度,又称流水能力或生产能力。 5、关键线路是线路上总的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或自始至终全部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 二、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预制打入桩施工质量控制主要有: (1)桩的垂直偏差:控制在1%之内 (2)平面位置的允许偏差: 单排或双排桩的条形桩基,垂直于条形桩基纵轴线方向为100mm,平行于条形桩基纵轴线方向为150mm;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为100mm;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为1/3桩径或1/3边长;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最外边的桩为1/3桩径或1/3边长,中间桩为1/2桩径或边长。(3)沉桩的控制: 对于桩尖位于坚硬土层的端承型桩,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标高可作参考;桩尖位于软土层的摩擦型桩,应以桩尖设计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可作参考。 (4)其他: 桩顶、桩身是否打坏以及对周围环境有无造成严重危害。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初期因水化热使其内部温度显著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而表面产生拉应力,如温差过大则易于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纹。浇筑后期混凝土内部逐渐散热冷却产生收缩时,由于受到基底或已浇筑的混凝土的约束,接触处将产生很大的剪应力,在混凝土正截面形成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当时龄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便会产生裂缝,甚至会贯穿整个混凝土断面。 3、砌筑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是: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灰缝均匀、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接槎牢固。 4、多层迭浇屋架预应力张拉时预应力损失的补偿方法: (1)钢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采用张拉程序控制: 0 →105%σcon →σc on 或0 →103%σcon (2)对分批行张拉钢筋要考虑后批预应力筋张拉时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会对先批张拉的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产生影响。为此先批张拉的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应增加αEσpc: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历年考研真题(中外建筑史)

********************************************************************** 同济大学1999年硕士入学中外建筑史试题 中国建筑史部分(共50分) 一、填空题(每题30分,每空格1分) 1、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在唐朝称()。 2、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属于()门形制。 3、秦始皇的陵台底边长达()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 4、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从()朝起开始建造佛塔,属于()式。 5、苏州传统住宅侧路上的主要建筑是(),为住宅中最精彩的部分。厅堂内 的轩,以()椽构成。 6、“阿以旺”是()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住宅的()。 7、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和()。 8、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厅堂是(),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 9、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清代的斗口分为()个等 级。 10、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还设计了著名的开封()塔。 11、宋辽金时期的木楼阁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造,结构抗震的关键 部位是()。 12、上海沙逊大厦()是由()设计的,属于()风格。

13、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是(),属于()风格。 14、中国近代首批建筑师多毕业于美国的()大学,那里曾是()派 的大本营。 15、《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的作者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主编是()。 二、绘图题(20分) 1、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正立面(4分)

2、北京四合院平面(4分)

3、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平、立、剖面(12分)

外国建筑史部分(50分) 一、填空题(每格0.5分,共20分) 1、古典柱式由()、()、()、()等四部分组成。 2、古埃及的“玛斯塔巴”(Mastaba)用于()用途。 3、古埃及的方尖碑建在()位置,其一般细长比为()。 4、古波斯的波斯里斯宫建筑群的主要建筑有()等。 5、券形门洞上逐层向内凹入的带装饰起于()时期。 6、古希腊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物有帕提农神庙、()、()、和()。 其中帕提农神庙的正立面共有()根()式柱子,其内部后室有4 根()式柱子。 7、古希腊列雪格拉德音乐纪念亭是早其()柱式的代表。 8、古罗马万神庙的大穹顶采用()材料建造。 9、古罗马大斗兽场的看台采用()结构方式建成。 10、拜占庭时期的圣索菲亚大教学建在当时的()(地名),即今天的()。 11、举出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的哥特教堂各一例()、()、()、()。 12、早其基督教教堂的平面形式主要有()、()、()等。 20、“花园城市”是由十九世纪英国的()提出的。 二、图释(每题3分,共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