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经济常识(生活)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经济常识(生活)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经济常识(生活)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经济常识(生活)计算题解题技巧经济常识计算题是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具体应用。这类试题既考查经济常识的基本原理,又考查考生的数学转换计算能力,特别是条件变换后对问题指向的迅速反应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注重综合能力考查的要求,所以它已经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专家的“宠儿”,当然,也成了考生获得高分的“拦路虎”,如09年全国文综I卷第24题易误选A项,第25题易误选①项。

2008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和政治试卷中出现7道计算题,涉及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利息率、纳税额、汇率、需求的交叉弹性等六个方面。

2009年高考的文综政治和政治单科试卷中出现了8道经济常识计算题,相对集中在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企业利润与生产成本、币值变化的影响,汇率变化等问题上.

2010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和政治试卷中出现15道有关计算的题目,涉及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通货膨胀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企业利润、税收和税率、银行和投资理财、外汇和汇率等几个方面。

与计算题相关的考点知识不是集中在某一课,而是分散在经济常识上下册。如商品价值量和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在第一课,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在第二课第二节,经济效益在第三课,国民收入和社会总产值在第五课第一节,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集中在第五课第二节,股票价格、银行利润和利息在第三、六课,外汇和汇率在第八课。

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及纸币发行量的计算;经济效益、利润的计算;增殖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计算;银行利润的计算;利息、利率的计算;股票价格的计算;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的计算;外汇、汇率的计算等等。

近几年高考选择题出现的计算题不断变化,尤以09年高考最多,观其变化,今后计算题有增多的趋势,2011高考复习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计算型选择题一般涉及经济常识的内容,从整体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显性计算题,即要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计算题。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理解相关经济学理论和计算公式并能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交换价值

3、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

4、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

5、货币的需求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

6、分配方式(个人消费品、国民收入的分配)

7、股票价格

8、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

9、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增殖税

10、存款利息、银行的利润和投资理财

11、恩格尔系数

12、贸易差额

13、外汇汇率

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考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理解上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在当时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其次,“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同样生产条件大多数生产者所能达到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因此,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的劳动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前一个决定因素是客观条件,物的因素;后一个决定因素是主观条件,人的因素。“两个决定因素”是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二者共同参与平均的结果。

例1 甲、乙、丙、丁都是独立经营的商品生产者,他们都生产布匹,当时绝大部分布匹都用织布机生产。甲、乙、丙用织布机,丁用手工织布,生产同样一匹布,甲耗费10小时,乙耗费12小时,丙耗费8小时,丁耗费20小时。试问: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

解:(10+12+8)÷3=10小时

分析:试题已明确指出当时绝大部分布匹都是使用织布机生产,这是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而丁用手工织布,这不是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平均消耗的劳动时间。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能用甲、乙、丙的生产时间来计算。需要说明的是,“社会平均”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抽象,并非由某个计算中心计算出来的,而是在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例2、(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 5小时

B. 7小时

C. 7.5小时

D. 8小时

解析:在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要注意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2008年甲企业生产每件M商品所用时间为6小时÷(1+20%)=5小时;2008年甲企业所生产的M商品数量为10万件×(1+20%)=12万件;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5小时×12万件+10小时×8万件)÷(12万件+8万件)=7小时。答案为B。

【启示】:解答本题要紧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二.商品交换价值的计算题

【考点】:(1)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方法】:找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大全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 一.关于货币量、物价的计算公式 公式一:流通中实际需要(应该发行)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 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公式二:纸币发行量=货币流通次数 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1+通货膨胀率)=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价格总额×(1+通货膨胀率) 公式三:纸(货)币贬值率A=纸(货)币实际发行量 量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 —纸(货)币实际发行量×100% = 纸(货)币实际发行量 多发行纸(货)币量×100% 公式四: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B=币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的需货量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 —纸币实际发行量×100% = 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多发行纸(货)币量×100% 公式五: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B = A 纸币贬值率—纸币贬值率1A 公式六:物价上涨幅度=原来物价水平 原来物价水平—当前物价水平 公式七:单位纸(货)币实际购买力=纸(货)币实际发行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货币量 公式八:商品新标价=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纸(货)币实际发行量×商品原标价 公式九:纸币实际购买力=CPI 1+资金 (CPI 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 二.关于商品价值量或价格的计算公式 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企业等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经常表述为某部门、整个部门、整个行业、某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公式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某种商品的总时间÷商品总产量 公式二:新价值量=原来价值量÷(1+x%) (注:x%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幅度,提高用+,降低用-)

微观经济学计算题常见题型

微观经济学常见计算题集锦 一、弹性计算 1?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 Ed=1.3,需求的收入弹性Em= 2.2。求:(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 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提高 5%寸需求数量的影响。 Q 解⑴由于题知E d —于是有: P 所以当价格下降2%时,商需求量会上升2.6%. Q Q 右,于是有: M M E m — (2.2) (5%) 11% M 即消费者收入提高5%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会上升 11%。 2. 假定某市场上A 、B 两厂商是生产同种有差异的产品的竞争者;该市场对 A 厂 商的需求曲线为PA=200-QA 对B 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B=300-0.5X QB ;两厂商 目前的销售情况分别为 QA=50 QB=100 求:(1) A B 两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分别为多少? (2) 如果B 厂商降价后,使得B 厂商的需求量增加为 QB=160同时使竞争对 手A 厂商的需求量减少为QA=40那么,A 厂商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EAB 是多 少? (3) 如果B 厂商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那么,你认为B 厂商的降价是一个正确 的选择吗? 解(1)关于A 厂商:由于PA=200-50=150且A 厂商的 E d (1.3) ( 2%) 2.6% (2) 由于 Em= E m

需求函数可以写为;Q A=200-P A 于是 关于B厂商:由于P B=300-0.5 X 100=250 且B厂商的需求函数可以写成 : Q B=600-P B 于是,B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2) 当Q Ai =40 时,P AI =200-40=160 且当P BI=300-0.5 X 160=220 且 所以 (4)由(1)可知,B厂商在PB=25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EdB=5也就是说,对于厂商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我们知道,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厂商的价格和销售收入成反方向的变化,所以,B厂商将商品价格由PB=250下降为PB1=220将会增加其销售收入. 具体地有: 降价前, 当P B=250 且Q B=100 时,B 厂商的销售收入为: TR B=P B?Q B=250?100=25000 降价后, 当P B1=220 且Q B1=160 时,B 厂商的销售收入为: TR B1=P B1?Q B1=220?160=35200 显然,TR B < TR B1,即B厂商降价增加了它的收入所以,对于B厂商的销售收入最大化的目标而言,它的降价行为是正确的. 3.假定同一市场上的两个竞争厂商,他们的市场需求曲线分别为P X=1000-5Q X和 P Y=1600-4Q Y,这两家厂商现在的市场销售量分别是100单位X和250单位Y。 ( 1 )求x ,Y 的当前的需求价格弹性。 (2)假定丫降价后使Q Y增加到300单位,同时导致X的销售量Q X下降到75 单位,求X 厂商产品X 的交叉价格弹性是多少? ( 3)假定Y 厂商的目标是谋求收益最大化,应该采取怎样的价格策略? 解:(1)设Q X=100,Q Y=250,则 P X=1000-5Q X=500 P Y=1600-4Q Y=600 于是X 的价格弹性

《经济生活》计算题常用的比例与公式汇总

《经济生活》计算题常用的比例与公式汇总 一、关于商品价值量、商品价格、劳动生产率的计算问题 1.比例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时间无比例关系) (2)社会必要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时间无比例关系。) (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时间无比例关系。) (4)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都会引起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商品数量)的变化,二者成正比。 (7)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成正比;纸币贬值率与价格成反比 2.口诀“正比乘、反比除、增加加、减少减”,用函数表达如下 (1)所求数量y与X%升降成正比时,y= k(1 ± X%) (k为已知数,増为加,降为减) (2)所求数量y与X%升降成反比时,y = k/(1 ±X%) (k为已知数,増为加,降为减)注意:概念之间数量关系成正比的,用“×”,成反比的,用“÷”。“提高”、“上升”、“增加”、“升值”用“+”。例如,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劳动者数量增加10%,人民币升值了5%等;“降低”、“减少”、“贬值”用“-”。例如,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20%,美元贬值10% 3.主要方法 (1)直接推算法(正比关系用乘法,反比关系用除法,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明确变量之间的一直关系,直接推理。 (2)解答方程式法(根据变量设方程式)。将求知数据设为未知数,借助数学思维进行推算。(3)设定数值法(整倍变化设数值,公倍公约好推算)。求取相关变量的公倍数或公约数,进行模型化推算。 4.相关公式 (1)求价值(格)总量(或总额)的公式 ①国家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额(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或使用价值量) ②价格总额(总量)=单位商品的价格X商品的数量(使用价值量) ③求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 a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使用价值量或者个别劳动生产率) b假设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x%,那么现在企业商品价值总量=企业原产品数量X(1+X%)X单位商品价值量=原价值总量X(1+X%) 注意: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国家/行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②价值总额与价格总额有区别吗? 虽然价格是价值的体现,但是并不是所有情况下价格与价值都相符。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而价格总额不仅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而且跟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2)求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商品价格与价格变化的公式 ①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额∕商品数量(静态)

2019-2020年度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项训练(基础篇)

2019-2020年度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项训练(基础篇) 一、单选题 1.假定某国待售商品量2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为10元,货币每年平均流通4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10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相当____元,就会____。 A.5000、0.25、使纸币购买力下降 B.5000、0.5、引发通货膨胀 C.5000、0.5、使纸币购买力提高 D.20000、2、使纸币升值 2.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A.2 B.4 C.8 D.16 3.假定2017年12月用100元人民币可以购买10件甲商品,此后物价一路仰冲,到了2018年4月,用100元人民币只能购买8件甲商品,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纸币贬值幅度和物价上涨幅度分别是 A.25% 20% B.20% 25% C.20% 20% D.25% 25% 4.2018年10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9月经济数据,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6%,假设2017年某商品单价为1000元,2018年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此时该商品的价格为A.820 元B.800 元 C.812.8元D.1016 元 5.假设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亿件,平均价格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___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亿元,这时的1元相当于___元,这会引起()A.160 2 通货膨胀B.80 2 购买力降低 C.80 0.5 通货膨胀D.160 0.5 购买力提高 6.某国201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200亿元。如果2018年从事M商品生产企业的投资规模扩大10%,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A.200亿元B.220亿元C.240亿元D.242亿元 7.假如2017年,某国Y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全行业平均水平一致,其生产的每一单位A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0元,年产量为10万件。2018年,该国生产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2018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 ) A.75万元 B.125万元 C.100万元D.80万元 8.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300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60万亿元。假设今年该国待售商品数量增加40%,货币的供应量为70万亿元,该国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那么,可推算出该国今年的货币流通速度 A.下降20% B.提高20% C.下降10% D.提高10% 9.假设2015年某企业生产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15元,2016年该企业的劳动的生产率提高了40%,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企业今年的价格总额相对于去年而言 A.增加十四分之一B.减少十四分之一C.增加十五分之一D.减少十五分之一 10.2017年某企业生产的A商品用美元标价为10美元,产量是10万件,当年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为6.6:1。2018年该企业继续投入人民币480万元生产A商品,该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10%,假设该企业所生产的A商品全部出口到美国,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企业2018年所生产A商品的价格和价格总额用美元表示分别是 A.11 100万 B.10 80万 C.10 110万 D.11 121万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整理版)

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小结 1、关于商品价值量(价格)变化的相关计算: (1)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产品数量) (2)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产品数量 (3)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 (4)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的幅度) (5)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通货膨胀率CPI) (6)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货币贬值的幅度)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总时间∕总产量 (8)增长率=增长量/原来产量(包括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2、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或速度 (2)纸币购买力=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3)通货膨胀率=(超发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100% (4)货币贬值率=(超发货币量∕实际纸币发行量)×100% (5)物价上涨幅度=(现在的价格-原来的价格)∕原来的价格×100% 注意:通常通货膨胀率与物价上涨幅度是一致的。 公式1: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①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 流通所需要的货量÷(1-纸币贬值率) 流通所需要的货量= 纸币发行量×(1-纸币贬值率) ②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 流通所需要的货量×(1+通货膨胀率) 流通所需要的货量= 纸币发行量÷(1+通货膨胀) 公式2:货币发行量(币值)变化引起商品价格变化方面的计算 ①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 基期物价水平÷(1-纸币贬值率) 基期物价水平= 现期物价水平×(1-纸币贬值率) ②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 基期物价水平×(1+通货膨胀率) 基期物价水平= 现期物价水平÷(1+通货膨胀率) 公式3: 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上一年度商品数量×[ 1+本年度劳动者增加幅度(%)]×[ 1+本年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公式4: 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上一年度商品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总额÷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 公式5: 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价格总额=单位商品价格量×商品数量 单位商品价格=价格总额÷商品数量 注①.使用价值:一般是计算商品的总件数。与劳动生产率呈正比关系。假设原来生产x件,当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现在每天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数量)=X*(1+50%) ②.价值:一般是单位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呈反比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假设原来M商品价值为x元/件,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M商品的价值=x/(1+50%)

2020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实用方法详解

经济生活计算题实用方法祥解 计算题专题 核心关系图 一、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 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我国通常采用100 单位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100$=656¥ 3、本国汇率是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多少外国币,外币汇率是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多少本国货币。 4、已知人民币要折算成美元用除法,已知美元要折算成人民币用乘法。 (1)通货膨胀率与汇率的变化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假设M 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 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币值不变,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x%):n; 若M国币值不变,N 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 n(1+ y%) ; 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 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 国的汇率比为:m(1+x%):n(1+ y%) 。 (2)货币升值、贬值与汇率的变化货币升值、贬值都会带来汇率的变化。假设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 若M国币值不变,N 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 [n ÷(1+x%)] ; 若M国币值不变,N 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 [n ÷ (1 -x%)] ; 若N 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 国的汇率比为:[m÷(1+x%)]:n ; 若N 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 国的汇率比为:[m÷(1 -x%)]:n 。 1:2012年,甲、乙两国货币汇率为1:6 ,乙国生产的单位A商品价格为120元。2013 年,甲国为了刺激经济增发货币20%,同期乙国生产A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 年乙国单位A 商品出口到甲国用甲国货币表示为: A.11.1 B.12 C.16 D.10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例析教(学)案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例析教案 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例:如果以前1部手机=2个mp4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那么,一部手机可以换 mp4。 A、4个 B、6个 C、8个 D、10个 解析: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即手机的价值量增加一倍,那么,在生产mp4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等式应是:1部手机=4个MP4。而实际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MP4的价值量减少一半,那么,此时的等式应是:1部手机=8个MP4。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 领悟:分环节各个击破。先算出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时会换多少个以前的MP4,再算出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它的价值量怎么变化,从而与以前进行换算。 练习题一:假定生产一个瓷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2小时,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0小时。现有甲、乙、丙三家生产该种布的企业,他们生产一匹布的时间分别是5小时、10小时、15小时。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家企业在30小时里生产的布能分别换到、、个瓷碗。 ( ) A、15 15 15 B、10 5 3.3 C、30 15 10 D、5 5 5 二、关于纸币发行量的计算问题 例: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50元/件,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6次。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亿元;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亿元纸币。 A、1000 1250 B、1200 1350 C、1000 1200 D、1400 1300 解析:纸币发行有自身规律,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来确定。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40亿×150元)/6=1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由于该国政府多发行纸币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这一年该国实际发行的纸币应为:1000+1000×25%=1250(亿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021年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大全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 公式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关于货币量、物价的计算公式 公式一:流通中实际需要(应该发行)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货币流通次数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公式二:纸币发行量=货币流通次数 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1+通货膨胀率)=货币流通次数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1+通货膨胀率) 公式三:纸(货)币贬值率A=纸(货)币实际发行量 量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纸(货)币实际发行量×100% =纸(货)币实际发行量多发行纸(货)币量 ×100% 公式四: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B=币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的需货量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纸币实际发行量×100% = 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多发行纸(货)币量×100% 公式五: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B =A 纸币贬值率—纸币贬值率1A 公式六:物价上涨幅度=原来物价水平 原来物价水平—当前物价水平

流通中应该发行货币量公式七:单位纸(货)币实际购买力= 纸(货)币实际发行量 纸(货)币实际发行量×商品原标价公式八:商品新标价= 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 量 资金(CPI是居民消费公式九:纸币实际购买力= CPI 1 价格指数的简称。) 二.关于商品价值量或价格的计算公式 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企业等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经常表述为某部门、整个部门、整个行业、某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公式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某种商品的总时间÷商品总产量 公式二:新价值量=原来价值量÷(1+x%)(注:x%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幅度,提高用+,降低用-) 公式三: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额(量)÷商品总产量(使用价值总量) 公式四:单位商品价格=价格总额÷商品总产量 公式五:商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 公式六:商品现在价格=商品原价×(1+通胀率或物价上

《经济生活》曲线图题目专项练习

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项练习(综合训练3) 《经济生活》曲线图题目专项练习 1、(2012江苏卷)图1表示某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给量,纵轴为价格,S1为变动前曲线,S2 为变动后曲线)。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条件下,以下变量中会导致S1向S2方向平行移动的就是 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 ③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我国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于2011年12月31日结束,这将影响家电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下图能 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就是 注:横轴为需求量,纵轴为价格,箭头就是平移标志,D1为实行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时市场需求曲线,D2 为该政策结束后的市场需求曲线。 3、右图就是由商品的需求量随着M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发生 变化的示意图,假定M商品就是汽油,那么N商品最有 可能就是 A.柴油 B.汽车 C.润滑油 D.电动车 4、右图描述的就是2014年1~6月某商品的价格走势,根据该图 下列理解错误的就是 A.该商品很可能供不应求 B.生产者可能会扩大该商品生产 C.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D.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5、在下图中,OQ表示外汇汇率变化情况,OP表示人民币币值变化情况。在其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 列曲线图正确的就是 6、在右图中,当某商品的价格停留在A点或B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 ①在A点时就是通货膨胀,在B点时就是通货紧缩 ②在A点时就是卖方市场,在B点时就是买方市场 ③在A点时商品生产者会获利,在B点时会亏本 ④能否获利,既要瞧其价格还要瞧其个别劳动时间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根据右图反映出的价格与需求关系,我们可以推断出( ) A.甲与乙就是相互替代的商品 B.甲与乙就是有互补关系的商品 C.甲就是生活必需品,乙就是高档耐用品 D.甲的价格由价值决定,乙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8、汽车需求量(Q)随着汽车价格(P)、汽车购置税(T)、汽油价格(E)、居民收入(I)的变动而变动。下 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其变动关系的就是 9、对下图中由Q1点到Q2点运动的描述,理解正确的就是 A.该商品因供过于求而减少生产规模

高三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超经典)

经济生活计算题 经济常识中的计算题整体上可归为两类:一是显形计算题,即进行具体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运算的计算题。下面对经济常识几种常见的计算题进行归纳并举例分析。 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关键要注意:商品价值量只与“社会的”有关,和“个别的”无关。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时,要注意对题中的数量进行观察、计算。 例1. 如果现在1只羊=2袋大米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那么,一只羊可以换() A.1袋大米 B.4袋大米 C.3袋大米 D.2/3袋大米 解析:例1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说明羊的价值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二倍,而且,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说明大米的价值量就不变,那么1只羊= 2/3袋大米。正确答案是D。 二、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问题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例2. 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______元纸币,这会引发______。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A.4000、0.25、购买力降低 B.2000、0.5、通货膨胀 C.2000、2、纸币升值 D.2000、0.5、购买力提高 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ⅹ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由此公式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ⅹ10)/5=2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4000亿元,为实际需要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2000/4000=0.5元。该题正确答案为B。

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公式总结

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公式总结 1、关于商品价值量(价格)变化的相关计算: (1)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产品数量) (2)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产品数量 (3)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 (4)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的幅度) (5)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通货膨胀率CPI) (6)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货币贬值的幅度)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总时间∕总产量 (8)增长率=增长量/原来产量(包括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2、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或速度 (2)纸币购买力=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3)通货膨胀率=(超发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100% (4)货币贬值率=(超发货币量∕实际纸币发行量)×100% (5)物价上涨幅度=(现在的价格-原来的价格)∕原来的价格×100% 注意:通常通货膨胀率与物价上涨幅度是一致的。 3、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的计算 必须明确几种收入的范围,再总合相加。 (1)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按劳动力分配、管理劳动(经理)等。其中按劳分配包括:公有制中的工资、奖金、岗位津贴等 (2)非劳动收入:包括利息收入、红利、风险收入、租金(财产收入)、福利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

(3)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4、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计算 (1)经济效益= 生产总值/ 生产成本= 1 + (利润/ 生产成本) (2)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价值总量(c+v+m)-资本(c+v) (3)利润率=利润/资本×100% 5、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 股票价格变化= 预期股息/ 银行利率 股票收入=预期股息/ 银行利率×股票票面金额×股数 6、关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的计算 (1)国民收入= 社会总产值- 生产资料的价值 (2)人均国民收入= (社会总产值- 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总人口数 (3)社会总产值= C + V + P(利润) + 税(上缴税金) 7、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计算 (1)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本月收入总额- 个人所得税起征额)在相应税率级数中超出部分×对应的税率(分档累进计算)其他所得税=所得×20% (2)增值税的计税方法是 ①企业商品销售额×税率- 上一环节已纳税金;②本环节增值额×税率 (3)营业税=营业额×5% 8、银行利润和存款利息的计算 (1)银行利润= 贷款利息- 存款利息- 费用(各种耗费和员工工资) (2)存(贷)款利息= 本金×存款年限×年利率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公式[1]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⑴关系图 (2)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多,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假设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的幅度为x﹪,则: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前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 x﹪). 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后的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前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x﹪)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故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但同一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多,所以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 设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的幅度为x﹪, 则现在价值总量=企业原产品数量(1+ x﹪)×单位商品价值量=原价值总量(1+ x﹪)。则现在价值总量=企业原产品数量(1-x﹪)×单位商品价值量=原价值总量(1-x﹪)。 ★商品价格与货币的升值、贬值 商品价格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 货币贬值,现价格=原价格/(1-x﹪),x﹪为货币贬值的幅度; 货币升值,现价格=原价格/(1+x﹪),x﹪为货币升值的幅度。 (正比用乘,反比用除,提高用加,降低用减) ★货币流通量计算 ⑴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x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2)由公式可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3)在实际需要的货币流通量一定的情况下,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通货膨胀率、纸币贬值率与商品价格的计算 ⑴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现价格=原价格(1+x﹪),x﹪为通货膨胀率 (2)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现价格=原价格/(1-x﹪),x﹪为纸币贬值率。 (3)总结: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成正比,纸币贬值率与价格成反比。 注:纸币的实际购买力=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 通货膨胀率= (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题

《经济生活》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经济生活》中涉及到的计算部分,大致能够分为六大类。 一是价值量的计算; 二是货币发行量的计算; 三是汇率的计算; 四是互补品、替代品的变动量的计算; 五是利息的计 算; 第一类:价值量的计算

这类计算题涉及到的经济学名词比较多,理解和使用起来比较困难,明确经济名词的含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类计算题的关键。 1.含义: 行业劳动生产率:指绝大部分商品被生产出来时的劳动效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企业的劳动效率。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绝大部分商品被生产出来的时候平均消耗的劳动时间(或劳动量)。

价值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价值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的总和。 使用价值量:商品的数量。 2.关系 (1)马克思说:“商品是个天生的平等派。”同样的商品卖同样的价钱。无论个别商品生产者耗费多少劳动量生产出单位产品,也得按照绝大部分商品被生产出来时消耗的劳动量为标准实行商品交换。所以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单位商品

消耗的劳动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价值量越大,价格往往越高。所以,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例1:甲乙丙三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同样的茶杯,甲消耗3小时,已消耗2小时,丙消耗1小时,茶杯的价值量是 A. 3小时 B. 2小时 C. 1小 时 D.无法确定 【解析】茶杯的价值量由生产茶杯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根据题意无

法确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D准确。 例2:假设某国去年生产一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一件M商品能够换两件K商品,甲企业生产一件M商品所花费的时间为2小时。如果甲企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升5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企业生产的一件M商品与某乙企业生产的一件K商品的交换比例应该是 A.1:1 B.1:2 C.1:4 D.1:8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专题 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一)知识储备: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商品价值总量=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商品使用价值量即商品数量。 二)例题分析: (全国大纲Ⅱ)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老多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 别为 A.4元、4元、60万元 B. 6元、8元、90万元 C. 4元、6元、90万元 D. 8元、6元、120万元 解:因为2009年该企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50%;所以该企业商品的个别价值为6/(1+50%)=4元,社会价值即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所以不变为6元;价值总量=6×10(1+50%)=90万元。故选 C 三)巩固练习: 1、假定生产一个瓷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2小时,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0小时。现有甲、乙、 丙三家生产该种布的企业,他们生产一匹布的时间分别是5小时、10小时、15小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 家企业在30小时里生产的布能分别换到、、个瓷碗。() A、15 15 15 B、10 5 3.3 C、30 15 10 D、5 5 5 2、(08海南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3、2009年我国生产某类商品200万件,每件商品价值量为34.5元,如果2010年我国生产该类商品的劳动生产 率提高15%,其它条件不变,则该类商品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分别为() A.6000万元34.5元B.6900万元30元C.6000万元30元D.6900万元34.5元 4、某行业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 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400元,那么,该行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A.25%B.30%C.35%D.40% 5、某国2008年生产甲商品40亿件,价格总额360亿元?如果2009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9年甲商品的价格总额为()A.180亿元B.360亿元C.720亿元D.540亿元 6、假设某国去年生产一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一件M商品可以换两件K商品,甲企业生产一件M商品所花费的时间为2小时。如果甲企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K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l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企业生产的一件M商品与某乙企业生产的一件K商品的交换比例应该是() A.1:1 B.1:2 C.1:4 D.1:8 7、某企业率先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倍,这意味着该企业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 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A.增加1∕2倍增加2倍不变B.增加2倍减少1∕2倍不变 C.减少1∕2倍增加2倍减少1∕2倍D.增加2倍不变增加2倍 二、关于纸币发行量的计算问题 一)知识储备: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无论发行多少纸币,它的总体购买力都只能与实际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一致。纸币的贬值程度即纸币贬值率的计算公式是纸币贬值率=(1-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量)×100% 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是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纸币贬值率 =(1-100/200)×100%=50%。 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纸币贬值率越高,物价上涨率也就越高。物价上涨率的计算公式是: 物价上涨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1)×100%

经济生活计算题方法汇总

《经济生活》计算方法汇总 一、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现期物价-基期物价)/基期物价; ●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现期物价-基期物价)/现期物价; ●贬值后的物价=原价格/(1-X%)(X%为货币贬值率); ●通胀后的物价=原价格×(1+X%)(X%为通胀率) 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量÷货币流通的速度 =商品数量×单价/货币流通次数 三、M国和N国的货币兑换比率为:m:n, 如M国币值不变,N国币值升值X%,则M国和N国汇率变为:m:(n/1+X%); 如N国币值不变,M国升值X%,则M和N国的汇率变为(m/1+X%):n; 如果M国货币贬值X%,N国币值不变,则M和N国兑换比率变为:(m/1-X%):n; 如果M国币值不变,N国币值贬值X%则,两国汇率变为:m/(n/1-X%); 如果M国升值X%,N国贬值Y%,泽M和N国汇率变为:(m/1+X%):(n/1-Y%) 四、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物价=原价/(1+X%)(x%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 五、利息=本金×利率×期限; 六、汇率直接标价:人民币升值美元=人民币÷(1+升值百分比) 人民币贬值美元=人民币÷(1-贬值百分比) 汇率间接标价:人民币升值人民币=美元×(1+升值百分比) 人民币贬值人民币=美元×(1-贬值百分比) 七、恩格儿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或个人消费总支出)×100%; 八、企业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企业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成本+利润)÷生产成本; 九、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票面金额×预期股息率)÷银行利率; 十、社会总产值=C+V+M; 国民收入=V+M(C代表已耗生产资料,V代表支付给工人的工资,M代表国民收入中支付工资后的利润); 十一、个税纳税额=(月工资-个税起征点)×税率 增值税=企业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纳税金 企业所得税=企业利润×25%(一般企业) =企业利润×15%(高新技术企业

《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以历年高考试题为例

《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以历年高考试题为例 经济生活的计算题是最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一大亮点,而且呈现越来越复杂的趋势。试题常常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素材为命题切入点,设置计算情景和条件,考查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题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要求考生把握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及其内在联系。在答题时,由于对概念的外延界定不准确,对概念之间的关系不清楚,对计算公式把握不准,不能按题目要求分步计算、转换,而常常出错。针对存在的问题,下面以经典试题为例加以简析。 一、关于价值量的计算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例1(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简析】D。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4件甲商品,则使用价值总量即商品的数量为4件,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即4件甲商品价值总量为160元,单位商品价值量为40元。 例2(2011 年高考上海卷)假设某企业2010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每件甲产品的价格为28 元,2011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30%,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5%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1 年的价格分别是 A.40 元32 元B.40 元50 元C.30 元50 元D.45 元32 元【简析】B。若社会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商品的价值量=原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百分比),其中降低为-。2011 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28 元÷(1—30%)=40 元。通货膨胀率反映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通货膨胀率=(现在价格-原来价格)÷原来价格,通胀后商品的价格=原价格×(1±通胀率),其中紧缩为-。通货膨胀率为25%,商品的价格=40元×(1+25%)=50 元。 例3(2011 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010 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 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 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 1452 万元 B. 1320 万元 C. 1210 万元 D. 1100 万 【简析】C。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总产量为10(1+20%)=11万件。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32/(1+20%)=110,则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单位商品价值量×总产量=110×11=1210万元。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大全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 一.关于货币量、物价的计算公式 公式一:流通中实际需要(应该发行)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公式二:纸币发行量=货币流通次数 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1+通货膨胀率)=货币流通次数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1+通货膨胀率) 公式三:纸(货)币贬值率A=纸(货)币实际发行量 量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纸(货)币实际发行量×100% = 纸(货)币实际发行量 多发行纸(货)币量×100% 公式四: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B=币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的需货量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纸币实际发行量×100% =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多发行纸(货)币量×100% 公式五: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B = A 纸币贬值率—纸币贬值率1A 公式六:物价上涨幅度=原来物价水平 原来物价水平—当前物价水平 公式七:单位纸(货)币实际购买力=纸(货)币实际发行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货币量 公式八:商品新标价=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纸(货)币实际发行量×商品原标价 公式九:纸币实际购买力= CPI 1+资金 (CPI 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 二.关于商品价值量或价格的计算公式 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企业等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经常表述为某部门、整个部门、整个行业、某行业的劳

动生产率。

公式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某种商品的总时间÷商品总产量 公式二:新价值量=原来价值量÷(1+x%) (注:x%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幅度,提高用+,降低用-) 公式三: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额(量)÷商品总产量(使用价值总量) 公式四:单位商品价格=价格总额÷商品总产量 公式五:商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 公式六:商品现在价格=商品原价×(1+通胀率或物价上涨率); 商品现在价格=商品原价÷(1-贬值率) 公式七:物价上涨幅度= 原来物价水平 原来物价水平—当前物价水平 公式八:单位商品新价值量=单位商品原价值量×(1+m%) (注:m%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幅度,提高用+,降低用-) 三.关于商品价值总量、价格总额的计算公式 公式一:价值总量(价值总额、总产值)=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总产量(使用价值总量) (注:不管全社会、行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全社会、整个行业、整个部门的价值总量都不变;某 企业、生产者的价值总量与它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公式二:价格总额=单位商品价格×商品总产量(总数量) 四.关于商品总产量、使用价值总量的计算公式 公式一: 企业商品总产量(使用价值总量)=原商品数量×(1+ x%)×(1+ y%) (注:x%为本年度该企业劳动者增加幅度;y%为本年度该企业个别劳动率增加幅度) 公式二: 全社会、行业、部门商品总产量、使用价值总量=原商品数量×(1+ x%)×(1+ y%) (注:x%为本年度全社会、行业、部门劳动者增加幅度;y%为本年度全社会、行业、部门劳动率增加幅度) 五.股票价格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