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从周《说园》教案

陈从周《说园》教案
陈从周《说园》教案

《说园》教案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园林的传统、分类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审美风格。

2.体会文章知识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结合,学习文章优美的文辞。

二、学习要点

1.解题关键词

陈从周,当代著名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散文家;《说园》5篇;园林;动观;静观;含蓄、“还我自然”的园林艺术。

2.内容提示

《说园》是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的著作。文章围绕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展开,按照造园所要考虑的问题,从动、静基本风格入手,再重点介绍园林的布局、景物安排,以及地址之选择,因地制宜造出不同风格之园林。文章在比较中介绍了不同园林风格的艺术特点,将知识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被叶圣陶先生誉为“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

三、作者生平

陈从周(1916~2000),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绍兴,原名郁文,晚年自称梓翁,室名梓室。当代著名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散文家,且工诗词书画。1942年毕业于之江大学,历任圣约翰高级中学、圣约翰大学、苏州美专、之江大学教职,同济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园林学会顾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委员会副主任、美国贝聿铭建筑事务所顾问等。出版著作有:《徐志摩年谱》、《陈从周画集》、《说园》、《园林谈丛》、《苏州园林》、《扬州园林》、《中国名园》、《绍兴石桥》、《梓室余墨》、《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集》、《山湖处处》等二十余种。

陈从周先生不仅对于古建筑、古园林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还参与了大量实际工程的设计建造,如设计修复了豫园东部、龙华塔、宁波天一阁、如皋水绘园,设计建造了云南楠园等大量园林建筑,并把苏州网师园以“明轩”的形式移建到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之现代第一人。

陈从周先生还是一位知名的散文作家和画家,是张大千先生的入室弟子。

1948年,他30岁时,在上海开办个人画展,以“一丝柳,一寸柔情”,蜚声海上画坛。随后出版《陈从周画集》,张大千慨然为之题签。中年以后,所绘兰、竹,评家称为“意多于笔,趣多于法,自出机杼,脱尽前人窠臼”。

1978年冬,他应邀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设计“明轩”,贝聿铭雅嘱他写就长卷水墨丹青《名园青霄图卷》,复请国内文化耆宿、书法名家题咏,现存纽约贝氏园,成为一件极为珍贵的书画名品。

四、作者作品

1.作品概述

学术著作:著有《说园》、《苏州园林》、《扬州园林》、《中国民居》、《绍兴石桥》、《岱庙建筑》、《园林谈丛》、《装修图集》、

《上海近代建筑史稿》等学术专著,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

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力之大,其远及日、俄、英、美、法、

意、西班牙等地。

散文作品:出版过《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集》,以及40余万字的《梓室余墨》等散文作品。

2.重点作品

陈从周先生著作颇丰,其中最为知名的作品似乎均与园林相关。

2.1《惟有园林》

中国园林如诗如画,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之精华,是很巧妙的艺术。在有关谈园林艺术和园林美的著作里,以陈从周先生的

《说园》最为有名。这本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惟有园林》内容以

《说园》为主,同时曾加作者有关谈园林文化、园林艺术的文章十余篇,

这些文章都保留了《说园》的风格与特点,文字精美,蕴涵作者深厚的

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娓娓而谈,耐人寻味。

2.2《说园》

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收入《说园》《续说园》《说园三》《说园四》《说园五》等五篇清丽可诵,引人入胜的美文,谈景言情,论虚说

实,对造园理论、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诸

方面皆有独到精辟之见解。136幅苏州园林照片,相得益彰。

五、创作背景

陈从周先生本在上海同济大学教书。全国解放之初,他应苏州美专之聘,在该校讲授《中国美术史》和《中国建筑史》。教学之余,他探访、考察苏州的园林和文物,同时足迹遍留江苏、浙江和山东。后来有人戏称他是“两江总督”。1956年,他出版《苏州园林》一书,该书是中国当代第一部园林专著,“具有划时代开创意义”,引起全国建筑界的关注。继之又出版了《苏州旧宅参考图录》《漏窗》。后来《说园》出版,已是热到洛阳纸贵了。

六、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文章文辞优美,极富艺术韵味,可挑选几段由学生朗读。

2.课文分析

本文围绕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展开,将观景法、布景、选址、风格搭配等多个方面用优美的语言娓娓道来,字字珠玑,让人读完有唇齿留香之感。

文章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首先突出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再遵照造园的次序,谈园林艺术的动、静风格,再介绍园林的布局、景物安排,以及地址之选择,并对不同风格之园林艺术进行美学上的分析和概括。

第1部分:第1段

我国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什么独特风格呢?后文慢慢道来。陈从周有次在日本做演讲时曾被问到日本园林和中国园林的不同,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中国园林从人工中见自然,日本园林从自然中见人工”。可见,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就在于自然、和谐、含蓄,这一点在后文中会有所阐述。

第2部分:第2段

说园,要先说如何观园赏园。园有静观、动观之分,动静之分,有关园林性质与园林面积大小。

静观――小园――苏州网师园――槛前细数游鱼,亭中待月迎风

动观――大园――苏州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

第3部分:第3-14段

分别从山水、花木、层次、文化、风格、曲直、因地制宜、借景、法式、空间运用、画理、等方面来谈造园的艺术。

山水(第3段)――“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范山模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处理原则悉符画本,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花木(第4段)――不仅是为了绿化,且要由画意。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园林里的树木要各具风貌,体现地方特色。

层次(第5段)――山际安亭,水边留矶,引人仰观、俯观

文化(第6段)――风景洵美固然是园林令人百看不厌的原因,但还有个重要因素,即其中有文化、有历史。因此,文物应与风景区园林相结合,文物赖以保存,园林借以丰富多彩。

风格(第7段)――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渐入佳境。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人临其境即无荷风,亦觉风在其中,发人遐思。皆是含蓄风格之体现。

曲直(第8段)――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两侧都有风景,随直曲折一下,使行者左右顾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程延长,趣味加深。

因地制宜(第9段)――造园在选地后,就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作为此园之特征。举例说明。

借景(第10段)——“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梁间”。这就为园林美景奠定了基调,所谓“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造园最重要的是要借景。

法式(第11段)——造园有法而无式,在于人们的巧妙运用其规律。能做到园有大小之分,有静观动观之别,有郊园市园之异等等,各臻其妙,方称“得体”。并用网师园和狮子林的优劣举例,证明此理。

空间运用(第12、13段)——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园包小园,几成为造园的重要处理方法。拙政园、颐和园、西湖、瘦西湖,信手拈来,优劣利弊,皆为例证。

画理(第14段)——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这是画理,亦造园之理。园林的每个观赏点,看来皆一幅幅不同的画,要深远而有层次。

第4部分:第15-16段

在谈了造园需要注意的几点内容之外,文章又接着对不同风格之园林艺术进行美学上的分析和概括,并对园中的装饰品布置进行了分析。

装修(第15段)——从郊园和宅园入手,郊园多野趣,宅园贵清新。并举蠡园和网师园为例,说明郊园要接近自然,宅园要不落常套的道理。园林装修同样要强调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时节、不同建筑物而选择不同的家具陈设,以使游者更全面地领会我国园林艺术。

灯具(第16段)——灯也是园林一部分,其品类与悬挂亦如屏联一样,皆有定格,大小形式各具特征。照明灯应隐,装饰灯宜显,形式要与建筑协调;装挂地位亦有所讲究,当然,最重要的仍是“要还我自然”。

整篇课文始终围绕“独特”二字展开,虽然谈的内容很多,但线索清晰,特点明确。本文最大艺术特点使知识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文章的主旨在于介绍,有一定的专业性,但读来丝毫不觉枯燥,其主要原因是文章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融合了较高的审美品味和丰富的园林知识。其次,文章善于在比较中介绍不同风格的艺术特点,用大量的园林实例来说明道理,做到了要言不繁,有条不紊。

3.课文难点讨论

阅读陈从周先生的另外四篇《说园》,从中提炼造园和品园的几个主要原则,提升自己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能力和品味,并做小组讨论和发言。

4.相关评论

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

——叶圣陶

走进中国园林就如同走进了中国艺术的殿堂,而读陈从周先生的《说园》,怡神清兴,一册在手,身居斗室,亦能享受林泉花木、池馆亭台之胜。周先生将文史知识与园林建筑结合起来谈,他的著述既是园林理论,也是婉约清丽、畅快明达的文学小品文,时而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时而旁征博引,解尔疑窦,清丽有深味,让人不忍草草读过。

七、练习

1.选择题

《说园一文》将知识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被()誉为“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

A. 沈从文

B. 叶圣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