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耗传输线

§14.5 无损耗传输线

14.5.1 无损耗传输线的特点

如果传输线的电阻0R 和导线间的漏电导0G 等于零,这时信号在传输线上传播时,其能量不会消耗在传输线上,这种传输线就称为无损耗传输线,简称无损耗线。当传输线中的信号的ω很高时,由于00R L >>ω、00G C >>ω,所以略去0R 和0G 后不会引起较大的误差,此时传输线也可以被看成是无损耗线。

因为00=R ,00=G ,所以无损耗传输线的传播常数γ

000000))((C L j C j L j Y Z ωωωγ===

即0=α,00C L ωβ=,可见无损耗线也是无畸变线。

无损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c Z 为

00C L Y Z Z c =

=

为纯电阻性质的。

因为0=α,所以依式(14-8)可知无损耗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相量为

)

sin()cos()

sin()cos(2222x Z U j x I I x I jZ x U U c

c '+'='+'=ββββ (14-10) 其中x '为传输线上一点到终端的距离。

从距终端x '处向终端看进去的输入阻抗为

c c c

in Z x jZ x Z x jZ x Z I U Z )

sin()cos()sin()cos(22'+''+'==ββββ (14-11)

其中,2

22I U

Z =为终端负载的阻抗。

14.5.2 终端接特性阻抗的无损耗线

当传输线的终端阻抗与传输线相匹配,即c Z Z =2时,由式(14-10)可求得无损耗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相量为

x I x j x I x Z U j x I I x U x j x U U x I jZ x U U c

c '∠='+'='+'='∠='+'='+'=ββββββββββ2

2222222)]sin()[cos()sin()cos()]sin()[cos()sin()cos(

其电压、电流的时域表达式为

)

sin(2)sin(22222i u x t I i x t U u ϕβωϕβω+'+=+'+=

其中,2u ϕ和2i ϕ分别为终端电压和电流的初相。可见,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均为无衰减的入射波,没有反射波分量。没有反射波分量的原因在前面定义“匹配”这一概念的时候已经解释过了,而入射波无衰减的原因则是因为无损耗线的00=R ,00=G ,无法消耗入射波的能量,故入射波是无衰减的。

匹配的无损耗线还有一个特点,由式(14-11)不难看出,从线上任一位置向终端看进去的输入阻抗

c in Z Z =

即从线上任一位置向终端看进去的输入阻抗都是相同的,都等于特性阻抗c Z 。

14.5.3 终端开路或短路的无损耗线 1. 终端开路的无损耗线

当无损耗线的终端开路时,∞→2Z ,02

=I 。此时,由式(14-10)可求得无损耗线中的电压、电流相量为

)sin()cos(22x Z U j I x U U c

'='=ββ 其时域表达式为

)cos()sin(2

)sin()cos(222

22u c

u t x Z U i t x U u ϕωβϕωβ+'=+'= 其中,2u ϕ为终端电压的初相。可见,此时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是一个驻波。结合β

π

λ2=不难推得,在 23,

,2

,

0λλλ

='x 处会出现电压的波节和电流的波峰;在 4

5,43,4λ

λλ='x 处会出现电压的波峰和电流的波节。其电压电流分布曲线如图14-12所示。

i

u ,

图14-12 空载无损耗线的电压和电流分布曲线

对于电压和电流是驻波的原因可以从能量的角度来加以解释。一般而言,电压、电流的行波才能传输有功功率,驻波是不能传输有功功率的。对于终端开路的无损耗线而言,其线上和终端处都没有消耗电路的有功功率,其上的电压、电流是驻波的形式正意味着没有有功功率被消耗在线上或终端处。显然,当终端接纯电抗时,传输线上也会出现电压和电流的驻波。

终端开路时,由式(14-11)可求得从距终端x '处向终端看进去的输入阻抗为

)2cot()cot(x jZ x j I U Z c in '-='-==λ

π

β (14-12)

上式表明输入电阻为一个纯电抗,以

4

λ为间隔而变号,即从40λ<'

λ<

'

λ<'

λλ

<'

3位置看进去,in Z 为虚部为正的纯虚数,传输线对外表现出电感的性质。从距终端 45,43,

4λλλ='x 位置看进去时,0=in Z ,传输线相当于短路;从 2

3,,2λ

λλ='x 位置看进去时,∞=in Z ,传输线相当于开路。如图14-13所示。

图14-13 空载无损耗线的输入阻抗

2. 终端短路的无损耗线

当无损耗线的终端短路时,02=Z ,02

=U 。由式(14-10)可得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相量为

)

cos()sin(2

2x I I x I jZ U c '='=ββ

其时域表达式为

)

sin()cos()

cos()sin(2222i i c t x I i t x I Z u ϕωβϕωβ+'=+'=

其中,2i ϕ为终端电流2

I 的初相。可见,短路无损耗线上的电压和电流也是驻波。其电压和

电流的分布曲线如图14-14所示。

i

u ,

图14-14 短路无损耗线的电压和电流分布曲线

由式(14-11),从距终端x '处往终端看进去的输入阻抗in Z 为

)2tan()tan(x jZ x jZ I U Z c c in '='==λ

π

β (14-13)

可见,输入阻抗也是一个纯电抗。输入阻抗随x '的变化情况如图14-15所示。

图14-15 短路无损耗线的输入阻抗

3. 开路(短路)无损耗线的一些应用

开路(短路)无损耗线输入阻抗的一些特点在高频技术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下面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1)在高频情况下,通常的线圈和电容器已经无法作为电感和电容使用了。所以在高频技术中,常使用长度小于

4λ的开路无损耗线来代替电容,用长度小于4

λ

的短路无损耗线来替代电感。可根据需要的电容和电感由式(14-12)和(14-13)可计算出应使用多长的无

损耗线。

(2)长度为

4

λ

的无损耗线,还可以用来接在传输线和负载之间,使负载和传输线相匹配。下面介绍一下其工作原理。

2

Z

图14-16 无损耗线作为阻抗变换器

如图14-16所示,设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c Z ,负载的阻抗为2Z ,且2Z Z c ≠。一般来说,实际中的c Z 和2Z 一般都是不可变的,为使负载和传输线匹配,可将负载和传输线用一段长度为

4

λ

的无损耗线连接起来。设无损耗线的特性阻抗为1c Z ,此时从ab 端口看进去的输入阻抗为

1

2121

)4

2tan()

42tan(c c c in Z jZ jZ Z Z Z ++=λλπλ

λπ 为达到匹配的目的,应使c in Z Z =,从而有

21Z Z Z c c =

可见,只要选择一段特性阻抗为2Z Z c 、长度为4

λ

的无损耗线接在负载和传输线之间,就可以实现匹配。

§14.6 无损耗线方程的通解及其波过程

14.6.1 无损耗线方程的通解

在前面我们讨论了均匀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入射波及反射波。在本节中,将以无损耗线为例,简要分析一下无损耗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动态过程,即从0=t 时刻开始,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的传播过程,以进一步加深对传输线上的入射波和反射波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因为无损耗线的00=R ,00=G ,所以由均匀传输线方程,即式(14-1)有

t

i C x i t

i L x u

∂∂=∂∂-∂∂=∂∂-00 (14-14) 上式即为无损耗线的方程,是均匀传输线方程在00=R ,00=G 的情况下的一个特例,式

中的x 为到始端的距离。可以证明,该偏微分方程的通解具有以下形式:

-

+-

+-=+--=+=++-=i

i vt x f vt x f Z t x i u u vt x f vt x f t x u c

)]()([1),()()(),(2121 式中的0

01

C L v =

。1f 和2f 均为待定的函数,需根据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确定。在此不讨论如何待定1f 和2f ,仅对上式作一个定性分析。

对于)(1vt x f u -=+分量,这是一个以速度v 传播的正向电压行波;)(2vt x f u +=-分

量为以速度v 传播的反向电压行波。同理,c

c Z u vt x f Z i +

+

=

-=)(11分量是以速度v 传播的正向电流行波,c

c Z u Z vt x f i -

-

=

+=)(2分量为以速度v 传播的反向电流行波。可见,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也是由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而成的,这一点和正弦稳态情况是相同的,只不过

当激励源不是正弦信号时,入射波和反射波不是正弦形式而已。

14.6.2 无损耗线的波过程

下面以直流激励下的开路无损耗线为例来阐述电压波或电流波从0=t 时刻开始沿传输线传播的过程。如图14-17所示,设无损耗线的长度为l ,终端开路,在0=t 时刻将直流激励源0U 接入到传输线的始端,在0=t 时沿线的电压和电流均为零。

图14-17接直流激励的无损耗线电路

在v

l

t <

<0的时间内,电压波和电流波从0=t 时刻开始以速度v 由始端向终端传播,如图14-18(a )所示。此时传输线上只有电压的第一次入射波01U u =+

和电流的第一次入

射波011

I Z u i c

==++,反射波尚未产生。

当v

l

t =

时,电压和电流的入射波到达终端,由于终端开路,所以电流的第一次反射波必为01I i =-,即发生全反射,这样才能使得电流的反射波和入射波在终端处叠加后的值为零,从而满足开路处电流为零这一终端的边界条件。此时,电压的反射波011U i Z u c ==-

-

为全反射。

v

l

t v l 2<<的时间内,电压和电流的反射波将以速度v 由终端向始端传播。电流的反射波使其所到之处的电流变为零(011=-=-+i i i ),电压的反射波使其所到之处的电压变为02U (0112U u u u =+=-+)

。如图14-18(b )所示。 在v

l

t 2=

时电压和电流的反射波到达始端,电压和电流的反射波在始端处将再次发生反射。由于电压源使始端处的电压始终为0U (始端的边界条件),故始端处的电压的反射波即

第二次电压入射波必为02U u -=+,从而满足始端的边界条件。相应的,电流的第二次入射波为02

2

I Z u i c

-==+

+。

v

l t v l 32<<的时间内,+2u 所到之处的电压变为0U (0211U u u u u =++=+

-+),+2i 所到之处的电流变为0I -(0211I i i i i -=++=+

-+)

。如图14-18(c )所示。 当v

l t 3=

时,+2u 和+

2i 到达终端,在终端处产生反射,为满足终端处的边界条件,必有02I i -=-。此时,022U i Z u c -==--。

v

l t v l 43<<的时间内,-2u 所到之处的电压变为零(02211=+++=-+-+u u u u u ),-

2i 所到之处的电流也变为零(02211=+++=-

+

-

+

i i i i i )。如图14-18(d )所示。

当v l t 4=时,全线的电压和电流均为零,又回到0=t 的状态。接着又重复v

l

t 40<<的过程。

v l

(a)

v l 2<

(b)

v

l

t 3

<

(c)

v

l t 4<

(d )

图14-18 电压波和电流波在开路线上多次入射和反射

以上就是开路无损耗线上的波过程,可结合上述分析更好的理解正弦稳态时电压和电流的入射和反射问题。在上述的分析中省略了求方程通解的过程。选择开路无损耗线为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分析,当考虑传输线的0R 和0G 时且传输线的终端接任意负载时,其波过程会较复杂,在本书中不再深入讨论。

电磁场与电磁波试题及答案1

一、填空 1、无损耗均匀平行传输线可以传输的的电磁波模式是__TEM (横电磁波)___。 2、恒定电场中电导率为γ,则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为___ γ=J E _______。 3、静电场的能量密度为e ω=____1 2E D _____________。 4、理想介质中满足布儒斯特角的___平行____极化波可以发生全折射,发生全折射时,反射波中是___垂直____极化波。 5、已知理想介质中,垂直理想导体表面入射的入射波电场强度 为cos()y E t x ωβ+ =-(x,t),则该波沿__+x__方向传输,反射波 的电场强度为y E - =(x,t) cos(180)t x ωβ++________, 理想介质中的合成电场强度为 y E ( x , )=___sin()cos(90)x t βω-_________。 6、平行传输线负载为L Z ,特征阻抗为0Z ,则负载端的电压反射系数为L Γ=___ L L Z Z Z Z -+__________。当0L Z Z =时,传输线上__无 ___(填“有”或“无”)反射波,此时,驻波比为s=____1_____,当传输线开路时,则传输线上__有___(填“有”或“无”)反射波此时驻波比为s=___∞_______。 7、假设平面电磁波沿+x 方向传输,z E 超前y E 的相位为090,且两个电场分量的振幅相同,则该波是___左旋_____圆极化波。 8、无源的自由空间中,已知磁场强度为

59?2.610cos(31010)/y H t z e A m -=??-,则位移电流密度为d J = ___ 49?2.610sin(31010)x t z e --??- ________2/A m 二、判断对错(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理想介质中平面电磁波发生全折射时,透射波中可以有平行极化波和垂直极化波。(√) 2、垂直理想导体表面入射的电磁波,在理想导体表面上,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都为零。(×) 3、坡印亭定理 2 e ()d d d A V V J W V V t γ ???=?-- ?? ?? E H A E J 中,W t ??表示体积V 中减少的电磁能量。(×) 4、每个元电流产生的磁矢位的方向和此元电流的方向呈右手螺旋关系。(×) 5、电力线的微分方程可以表示为0E dl ?=。 (√) 三、单项选择题 1、如果传输线的沿线电压分布复数形式为 j j ()(e e )2cos z z U z U U z βββ+-+=+=,则其电压波节点为 ____A_____. A 、(21)4n z λ +=- B 、2n z λ =- C 、2n z λ=-和(21)4n z λ +=-

注电考试最新版教材-第15讲 第八章恒定磁场(二)及第九章无损耗均匀传输线(一))

8.2 电感及其计算 它是表示一个或多个导体线圈中的电流与线圈所链合的磁链关系的电磁参量。这些参量的数值决定于线圈形状、尺寸与其周围磁媒质的特性。电感分为自感与互感。 自感:一线圈中的电流i 所建立的与该线圈相链的磁链ψ与电流i 的比值。 i L ψ = 互感:分两种情况。线圈1中的电流1i 在邻近的线圈2建立的磁链21ψ与电流1i 的比值,称为线圈1对线圈2的互感,1 21 21i M ψ= 。类似可定义线圈2对线 圈1的互感,2 12 12i M ψ= 。 对线性磁媒质,两个线圈间的互感为恒定值,1221M M = 8.3.1 磁场能量 磁场的能量密度为 BH 2 1 电感器中的磁场能量 )2/(2/2/22L LI I W m ψψ=== 8.3.2 磁场力 在磁场中某点处,有一运动的试探电荷 , 其受磁场力称为洛伦兹力,满足如下关系: )(B v q F ?= 安培力 计算各种载流回路在外磁场作用下所受的力 例: 1. 在空气中,交变电场E y =j A sin(ω t - β z )。 试求:电位移矢量D ,磁感应强度矢量B 和磁场强度矢量H 。 解:由已知条件可知 E x =E z =0, E y =A sin(ω t -β z ) (1) 对电场强度矢量E 进行旋度运算,得 B ?=l d I F d ?=L F d F

z -a a O I I x y 习题图 )cos(z t A y E x E x E z E z E y E x y z x y z βωβ-=??? ? ? ???-??+???? ? ???-??+??? ? ? ???-??=??i k j i E (2) 由微分形式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对时间t 进行积分,可得 x B )z t sin(A t )z t cos(A t i i i E B =--=--=??-=??βωω β βωβd d (3) 由已知条件可知,电场强度矢量E 的两个坐标分量E z =E x =0,只有E y 分量,且仅是 z ,t )的函数,可改写为 0 , =??=????= ??y E x E t B z E y y x y (4) 通过对时间t 的积分,磁感应强度矢量B 的坐标分量只有 )sin(d )cos(d z t t z t t z E B y x βωω β βωβ-- =--=??- =? ? (5) 即 )sin(z t B B x βωω β--==i i 由本构方程可求得另外两个矢量 )sin( , )sin(000z t A z t A βωω μβ βωεε--=-==i H j E D 2.若在y = - a 处放置一根无限长线电流e z I ,在y = a 处放置另一根无限长线电流e x I ,如习题图所示。试求坐标原点处的磁感应强度。 解:根据无限长电流产生的磁场强度公式,求的位于y= - a 处的无限长线电流e z I 在原点产生的磁场强度为 a I e H x π21-= 位于y= a 处的无限长线电流e x I 产生的磁场强度为 a I e H z π22-= 因此,坐标原点处总磁感应强度为 )(2)(0210x z e e a I H H B +- =+=πμμ

均匀传输线

均匀传输线 1 分布参数电路 分布参数电路与集总参数电路不同,描述这种电路的方程是偏微分方程,它有两个自变量即时间t 和空间x 。这显示出分布参数电路具有电磁场的特点。集总参数电路的方程是常微分方程,只有一个自变量。均匀传输线是分布参数电路的一种。 均匀传输线何时采用分布参数电路,何时采用集总参数电路,是与均匀传输线的长短有关的。均匀传输线的长短是个相对的概念,取决于它的长度与它上面通过的电压、电流波波长之间的相对关系。当均匀传输线的长度远远小于工作波长)100/(λ

无损耗传输线

§ 14.5无损耗传输线 14.5.1无损耗传输线的特点 如果传输线的电阻R o和导线间的漏电导G。等于零,这时信号在传输线上传播时,其能量不会消耗在传输线上,这种传输线就称为无损耗传输线,简称无损耗线。当传输线中的信 号的很高时,由于L o R o、C o G o,所以略去R o和G o后不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此时传输线也可以被看成是无损耗线。 因为R o o,G o o,所以无损耗传输线的传播常数 ..Z o Y o jL o jC o) j , L o C o 即0 , . L o C o,可见无损耗线也是无畸变线。 无损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 c为 Z c Y: 为纯电阻性质的。 因为o,所以依式(14-8 )可知无损耗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相量为 U U 2 cos( x) jZcJ sin( x) U2 I 12cos( x) j 2sin( x) Z (14-10) 其中x为传输线上一点到终端的距离。 从距终端x处向终端看进去的输入阻抗为 Z in U Z2cos( x) jZ c sin( x) ---------------------- Z I Z cos( x) jZ sin( x) (14-11) 其中,乙U2 2为终端负载的阻抗。 14.5.2终端接特性阻抗的无损耗线 当传输线的终端阻抗与传输线相匹配,即Z2 Z c时,由式(14-10 )可求得无损耗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相量为 U U2cos( x) jZ c I2sin( x )U U2[cos( x) j sin( x)] U2x U2 I I2 cos( x) j -sin( x) 12[cos( x) jsin( x)] I2 x 其电压、电流的时域表达式为

微波的技术习题

微波技术习题 思考题 1.1 什么是微波?微波有什么特点? 1.2 试举出在日常生活中微波应用的例子。 1.3 微波波段是怎样划分的? 1.4 简述微波技术未来的发展状况。 2.1何谓分布参数?何谓均匀无损耗传输线? 2.2 传输线长度为10cm,当信号频率为9375MHz时,此传输线属长线还是短线? 2.3传输线长度为10cm,当信号频率为150KHz时,此传输线属长线还是短线? 2.4传输线特性阻抗的定义是什么?输入阻抗的定义是什么? 2.5什么是反射系数、驻波系数和行波系数? 2.6传输线有哪几种工作状态?相应的条件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3.1何谓矩形波导?矩形波导传输哪些模式? 3.2何谓圆波导?圆波导传输哪些模式?? 3.3矩形波导单模传输的条件是什么? 3.4何谓带状线?带状线传输哪些模式? 3.5何谓微带线?微带线传输哪些模式? 3.6 何谓截止波长?何谓简并模?工作波长大于或小于截止波长,电磁波的特性有何不同? 3.7 矩形波导TE10模的场分布有何特点? 3.8何谓同轴线?传输哪些模式? 3.9为什么波导具有高通滤波器的特性? 3.10 TE波、TM波的特点是什么? 3.11何谓波的色散? 3.12任何定义波导的波阻抗?分别写出TE波、TM波波阻抗与TEM波波阻抗之间的关系式。 4.1为什么微波网络方法是研究微波电路的重要手段? 4.2微波网络与低频网络相比有哪些异同? 4.3网络参考面选择的要求有什么?

4.4表征微波网络的参量有哪几种?分别说明它们的意义、特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4.5二端口微波网络的主要工作特性参量有哪些? 4.6微波网络工作特性参量与网络参量有何关系? 4.7常用的微波网络有哪些?对应的网络特性参量是什么? 4.8微波网络的信号流图是什么?简要概述信号流图化简法则有哪些? 5.1试述旋转式移相器的工作原理,并说明其特点。 5.2试分别叙述矩形波导中的接触式和抗流式接头的特点。 5.3试从物理概念上定性地说明:阶梯式阻抗变换器为何能使传输线得到较好的匹配。 5.4在矩形波导中,两个带有抗流槽的法兰盘是否可以对接使用? 5.5微波元件中的不连续性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5.6利用矩形波导可以构成什么性质的滤波器? 5.7试说明空腔谐振器具有多谐性,采用哪些措施可以使腔体工作于一种模式? 5.8欲用空腔谐振器测介质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试简述其基本原理和方法。 6.1什么是双极晶体管和场效应晶体管?各有什么优缺点? 6.2如何判断微波晶体管放大器的稳定性? 6.3设计小信号微波晶体管放大器依据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6.4什么是单向化设计?单向化设计优点是什么? 6.5什么是混频二极管的净变频损耗?如何降低这种损耗? 6.6什么是混频二极管的寄生参量损耗?如何减小这种损耗? 6.7 什么是负阻效应? 6.8简述负阻型微波振荡器起振条件、平衡条件和稳定条件?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的题目选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题选 微波基本概念: 微波通常是指波长为至的电磁波。 微波通常是指频率以到的电磁波。 以波长划分,微波通常分为波,波,波,波。 在微波工程中,C波段是指厘米波,χ波段是指厘米波。L 波段是指厘米波,S波段是指厘米波。 微波炉是利用某些物质吸收微波能所产生的效应进行的。 微波波段中的mm和mm波可以无阻地通过大气游离层,是电磁波通讯的宇宙窗口。 传输线参量特性: 当负载阻抗为时,无耗传输线为行驻波状态,此时传输线上反射系数的模驻波比为。当负载阻抗为时,无耗传输线为行波状态,此时传输线上反射系数的模驻波比为。 当负载阻抗为时,无耗传输线为纯驻波状态,此时传输线上反射系数的模驻波比为。传输线终端短路时,其反射系数的模|Г()|= ,驻波比= ,离负载λ/4处的输入阻抗 只有当负载为时,才能产生行驻波状态,此时传输线上的反射系数的模介于和之间 传输线上的负载给定后,沿无损耗传输线移动时,其反射系数Г()按下列规律变化:模,辐角按而变。 传输线处于行波工作状态时,沿线电压和电流具有相相位,它们各自的振幅保持,输入阻抗亦是个量,且等于阻抗。 传输线终端短路时,其反射系数的模|Г()|= ;传输线终端接匹配负载时,其反射系数的模|Г()

|= 。(设传输线为无损耗线) 在阻抗圆图上沿等驻波比圆旋转时;顺时针旋转,代表传输线上参考面向方向移动,通时针旋转代表传输线上参考面向方向移动。 对串联等效短路应用圆图,对并联等效电路应用圆图。 当负载阻抗为时,传输线上为行驻波状态,此时传输线上的驻波比为。 求图示传播线电路A,B端的输入阻抗。 圆图基本概念: 试画一阻抗圆图简图。並标出感性半圆。容性半圆、可调匹配圆及纯电抗圆。 在复平面上作出阻抗圆图的简图,并在上面标出短路点、开路点、匹配点、可调匹配圆。 在阻抗圆图上沿等圆旋一周,相当于在传输线上移动。 在阻抗圆图上,归一化电阻= 的圆称为可调圆。 在阻抗圆图上,归一化电抗= 的线称为纯线。 在阻抗圆图上,归一化电阻= 的点称为短路点,归一化电抗=的点称为开路点。 在阻抗圆图上,归一化电阻= 的圆称为圆。 圆图应用: 一无耗传输线的负载阻抗为50+50 ,传输线特性阻抗为50 ,试用公式方法求出其反射系数和驻波比。已知平行双线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250Ω,负载阻抗为500—j150Ω,求距离终端4.8λ处的输入导纳。

无损耗传输线

§14.5 无损耗传输线 14.5.1 无损耗传输线的特点 如果传输线的电阻0R 和导线间的漏电导0G 等于零,这时信号在传输线上传播时,其能量不会消耗在传输线上,这种传输线就称为无损耗传输线,简称无损耗线。当传输线中的信号的ω很高时,由于00R L >>ω、00G C >>ω,所以略去0R 和0G 后不会引起较大的误差,此时传输线也可以被看成是无损耗线。 因为00=R ,00=G ,所以无损耗传输线的传播常数γ 000000))((C L j C j L j Y Z ωωωγ=== 即0=α,00C L ωβ=,可见无损耗线也是无畸变线。 无损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c Z 为 00C L Y Z Z c = = 为纯电阻性质的。 因为0=α,所以依式(14-8)可知无损耗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相量为 ) sin()cos() sin()cos(2222x Z U j x I I x I jZ x U U c c '+'='+'=ββββ (14-10) 其中x '为传输线上一点到终端的距离。 从距终端x '处向终端看进去的输入阻抗为 c c c in Z x jZ x Z x jZ x Z I U Z ) sin()cos()sin()cos(22'+''+'==ββββ (14-11) 其中,2 22I U Z =为终端负载的阻抗。 14.5.2 终端接特性阻抗的无损耗线 当传输线的终端阻抗与传输线相匹配,即c Z Z =2时,由式(14-10)可求得无损耗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相量为 x I x j x I x Z U j x I I x U x j x U U x I jZ x U U c c '∠='+'='+'='∠='+'='+'=ββββββββββ2 2222222)]sin()[cos()sin()cos()]sin()[cos()sin()cos( 其电压、电流的时域表达式为

微波复习题

一、填空 1、充有25.2r =ε介质的无耗同轴传输线,其内、外导体直径分别为mm b mm a 72,22==,传输线上的特性阻抗Ω=__________0Z 。(同轴线的单位分布电容和单位分布电感分别 () () 70120104,F 1085.8,ln 2ln 2--?==?=== πμμεπμ πεm a b L a b C 和m H ) 2、 匹配负载中的吸收片平行地放置在波导中电场最___________处,在电场作用下吸收 片强烈吸收微波能量,使其反射变小。 3、 平行z 轴放置的电基本振子远场区只有________和________ 两个分量,它们在空 间上___________(选填:平行,垂直),在时间上_______________(选填:同相,反相)。 4、 已知某天线在E 平面上的方向函数为 ()? ?? ??-=4sin 4 sin πθπ θF ,其半功率波瓣宽度 _________ 25.0=θ。 二、判断 1、无耗传输线只有终端开路和终端短路两种情况下才能形成纯驻波状态。( ) 2、由于沿smith 圆图转一圈对应2λ,4λ变换等效于在图上旋转180°,它也等效于通过圆 图的中心求给定阻抗(或导纳)点的镜像,从而得出对应的导纳(或阻抗)。( ) 4、当终端负载阻抗与所接传输线特性阻抗匹配时,则负载能得到信源的最大功率。( ) 5、微带线在任何频率下都传输准TEM 波。( ) 6、导行波截止波数的平方即 2 c k 一定大于或等于零。( ) 7、互易的微波网络必具有网络对称性。( ) 9、天线的辐射功率越大,其辐射能力越强。( ) 10、二端口转移参量都是有单位的参量,都可以表示明确的物理意义。( ) 三、简答题(共19分) 1、提高单级天线效率的方法?(4分) (1)提高天线的辐射电阻; (2)降低损耗电阻。 2、在波导激励中常用哪三种激励方式?(6分) (1)电激励;(2)磁激励:(3)电流激励。 3、从接受角度来讲,对天线的方向性有哪些要求?(9分) (1) 主瓣宽度尽可能窄,以抑制干扰; (2) 旁瓣电平尽可能低; (3) 天线方向图中最好能有一个或多个可控制的零点,以便将零点对准干扰方向,而且 当干扰方向变化时,零点方向也随之改变; 四、计算题(41分) 1、矩形波导BJ-26的横截面尺寸为2 2.434.86a mm b ?=?,工作频率为3GHz ,在终端接负载时测得行波系数为0.333,第一个电场波腹点距负载6cm ,今用螺钉匹配。回答以下问题。 (1)波导中分别能传输哪些模式?(6分)

注电考试最新版教材-第16讲 第九章无损耗均匀传输线(二)

9.2 无损耗均匀传输线中波的反射和透射 9.2.1 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 (1)定义反射系数为沿线任意点处反射波电压相量与入射波电压相量之比。 终端处的电压反射系数 (2)透射系数 9.2.2 均匀传输线的匹配 当 时, ,无反射,称为匹配,电压、电流为行波 匹配特点:1.电压、电流同相,振幅不变,2.能量全部被负载吸收。 9.2.3 全反射 驻波 当 时, , 全反射,称为驻波。 特点 a )当πβn -= x , 电压波腹,电流波节 当 , 电压波节,电流波腹 b )时间相位差90o,无能量传播,电能与磁能在 空间相互转换。 9.3 无损耗均匀传输线的入端阻抗 传输线任一点处的电压与电流之比为入端阻抗 若 推广:任一点处的入端阻抗 ,每隔 重复出现一次 0101Z Z Z Z U U L L +-==?+ ?-ρ01 02022Z Z Z U U +='=+ τ0Z Z L =0=ΓL /)(,)(Z e U x I e U x U x j x j ββ-+-+== jx Z L ±∞=,,01,=Γ=Γl j L l e ?),2,1,0n (2 n n z =-=-=入βππβ212+=n x )2,1,0(4)12( =+-=n n z 入 x jZ Z x jZ Z Z e e I e e U I U x Z L L x j L x j x j L x j i ββββββtan tan )()()(000--=Γ-Γ+==-+-+ l x -=λπβ2=l jZ Z l jZ Z Z l Z L L i λ πλπ2tan 2tan )(000 ++=-)(l Z i 2λ)()2(l Z n l Z i i =+λ

最新微波天线习题与解答

微波天线习题与解答

微波与天线习题与解答 1. 一根特性阻抗为50 Ω、长度为0.1875m 的无耗均匀传输线, 其工作频率为200MHz, 终端 接有负载Z l =40+j30 (Ω), 试求其输入阻抗。 解:由工作频率f=200MHz 得相移常数β= 2πf /c = 4π/3。将Z l =40+j 30 (Ω), Z c =50 Ω, z = l = 0.1875m 及β值代入公式, 有 讨论:若终端负载为复数, 传输线上任意点处输入阻抗一般也为复数,但若传输线的长度合适, 则其输入阻抗可变换为实数, 这也称为传输线的阻抗变换特性。 2.一根75Ω均匀无耗传输线, 终端接有负载Z l =R l +jX l ,欲使线上电压驻波比为3, 则负 载的实部R l 和虚部X l 应满足什么关系? 解: 由驻波比ρ=3, 可得终端反射系数的模值应为 于是 将Z l =R l +jX l , Z c =75代入上式, 整理得负载的实部R l 和虚部X l 应满足的关系式为(R l -125)2+X l 2=1002 即负载的实部R l 和虚部X l 应在圆心为(125, 0)、半径为100的圆上, 上半圆对应负载为感抗, 而下半圆对应负载为容抗。 3.设有一无耗传输线, 终端接有负载Z l =40-j 30(Ω) ① 要使传输线上驻波比最小, 则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应取多少? ② 此时最小的反射系数及驻波比各为多少? ③ 离终端最近的波节点位置在何处? Ω =++=100tan tan l jZ Z l jZ Z Z Z l c c l c in ββ5.01 1 =+-= Γρρl 5 .0=+-= Γc l c l l Z Z Z Z

《微波技术》习题解(一、传输线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微 波 技 术》(第2版) 董金明 林萍实 邓 晖 编著 习 题 解 一、 传输线理论 1-1 一无耗同轴电缆长10m ,内外导体间的电容为600pF 。若电缆的一端短路, 另一端接有一脉冲发生器及示波器,测得一个脉冲信号来回一次需0.1μs ,求该电缆的特性阻抗Z 0 。 [解] 脉冲信号的传播速度为t l v 2=s /m 10210 1.010286?=??=-该电缆的特性阻抗为 0C L Z = 00C C L =l C εμ= Cv l =81210 21060010???=-Ω33.83= 补充题1 写出无耗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的瞬时表达式。 [解] (本题应注明z 轴的选法) 如图,z 轴的原点选在负载端,指向波源。根据时谐场传输线方程的通解 ()()()()()())1()(1..210...21.??? ? ???+=-= +=+=--z I z I e A e A Z z I z U z U e A e A z U r i z j z j r i z j z j ββββ 。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式中02. 22.1;;,Z U A U A r i == :(1),,21 2. 2. 的瞬时值为得式设??j r j i e U U e U U -+ == ??? ? ?+--++=+-+++=-+-+)()cos()cos([1),() ()cos()cos(),(21021A z t U z t U Z t z i V z t U z t U t z u ?βω?βω?βω?βω 1-2 均匀无耗传输线,用聚乙烯(εr =2.25)作电介质。(1) 对Z 0=300 Ω的平行双导线,导线的半径 r =0.6mm ,求线间距D 。(2) 对Z 0 =75Ω的同轴线,内导体半径 a =0.6mm ,求外导体半径 b 。 [解] (1) 对于平行双导线(讲义p15式(2-6b )) 0C L Z = r D r D ln ln πεπμ=r D ln 1εμπ =r D r ln 120ε=300= Ω 得 52.42=r D , 即 mm 5.256.052.42=?=D (2) 对于同轴线(讲义p15式(2-6c )) Z L 补充题1图示

微波复习资料(情况总结版)

1、 传输线阻抗公式 2、半波长阻抗重复性 3、1/4波长阻抗倒置性 4、 反射系数 1)定义:反射波与入射波之比 2)无耗传输线上反射系数的模不变 5、 驻波比 1)定义:电压或电流波的最大值与电压或电流波的最小值之比 特性阻抗和传播常数是反映传输线特性的特征量 6、 行波状态(匹配状态) 当Z L =Z C 时, ,亦即匹配时: 无反射波,即行波状态 电压与电流同相 tan ()tan L c in c c L Z jZ l Z l Z Z jZ l ββ+=+ (()2 in in Z l n Z l λ+=2 [(21)4()c in in Z Z l n Z l λ++=2-Γ=Γj l L e βΓ=ΓL in C in C Z Z Z Z -Γ=+L C L L C Z Z Z Z -Γ= +(1)()(1) in C Z z Z +Γ=-Γmax min 11U U ρ +Γ ==-Γ0L Γ=00j z j z c c U U U e U U I e Z Z ββ++-+-====

在时域 电压电流振幅沿线不变 相位随线长增加而连续滞后 阻抗沿线不变,等于特性阻抗 负载吸收了全部功率 行波状态即传输线匹配状态,这时传输效率最高、功率容量最大、无反射,是传输系统追求的理想状态。 7、 驻波状态(全反射) 1)、短路线 负载端短路 -全反射。 短路时,反射系数为-1 Z=0处(负载端), UL=0 离负载L 处(Z=-l ),有 ()() ()() 00,cos 1 ,,c u t z U t z i t z u t z Z ωβ?+ =-+=0 01C U U I U Z ++ ==0z θ?β=-1,0==Γρin L c Z Z Z ==in L P P P +==0,1L L Z =Γ=-0000()2sin 2()cos j z j z j z j z c c U U e e jU z U U I e e z Z Z ββββββ+-+++-=-=-=+=22(2) tan 0 ()11in c in j l j l j l L L L U Z jZ l I P l e e e ββπββρ--±-===Γ=Γ=-=+Γ==∞ -Γ

重点-手机天线的基本参数

手机天线的基本参数 1,VSWR 驻波比 V 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 Measures the peak to peak voltage on the input transmission line.一般高频传输线上都是行驻波。电压驻波比是指传输线线相邻的电压振幅最大值和电压振幅最小值的绝对值的比值。 行波无反射状态,VSWR=1,为最佳情况。全反射状态,VSWR为无穷大。对于天线而言,我们希望反射的能量越少越好,那么就用驻波比来表示反射的多少,尽量接近1为最佳。VSWR=(1+反射系数)/(1-反射系数)。驻波比越小越好,表示反射系数越小越好。 驻波比反映了天馈系统的匹配情况。它是以天线作为发射天线时发射出去和反射回来的能量(对于天线而言,重点强调的是能量关系,而不像传输线那样强调的是电压之间的关系)的比来衡量天线性能的。驻波比是由天馈系统的阻抗决定的。天线的阻抗与馈线的阻抗与接收机的阻抗一致,驻波比就小。驻波比高的天馈系统,信号在馈线中的损失很大。驻波比跟反射系数,也可以说的回波损耗是成正比的,回波损耗强调能量关系。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2,Return Loss 回波损耗 The amount of power reflected by the antenna back to the generator. 回波损耗是指某一点(对于手机天线而言是指天线的馈点处)反射波的功率与入射波的功率之比的10*log值。也就是反射系数的平方的10*log值。回波损耗=10*log(反射系数平方值)。知道了驻波比,可以求出反射系数,进而就可以求出回波损耗。单位是dB,有时候回波损耗也当成是反射系数,即20*log(反射系数),由于反射系数小于1,所以回波损耗为负数。 3,Directivity 方向系数 Ratio of the power density in the direction of maximum power to the average power. 能够定量的表示天线定向辐射能力的电参数。定义:在同一距离及相同辐射功率的条件下,某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和无方向性天线(点源)的辐射功率密度之比。 方向系数与辐射功率在全空间的分布状态有关。要使天线的方向系数大,不仅要求主瓣窄,而且要求全空间的副瓣电平小。这个参数重点描述天线辐射性能的方向性。 方向系数的单位是dBi,理想点源天线的方向系数为10*log(1)=0dBi。一般非理想点源天线的方向系数都是大于0dBi的。 不是所有的天线都有方向性的。便携式收音机上的拉杆天线就没有方向性。偶极天线有弱的方向性,八木等定向天线可以得到较好的方向性。好的方向性意味着能够集中收集所需方向的电波,还有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能部分地减弱本地电台信号的影响。 但是定向天线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好。当没有目标而等待的时候,定向天线就有可能使你错过天线背面的信号。所以比较合理的方式,是用一个垂直天线和一付定向天线配合使用,用垂直天线等待,听到信号后,再用定向天线转过去对准了听。 对于手机天线而言,可以观察3D和2D的方向图,要求方向系数越弱越好,因为手机天线需要尽量做成全方向性(即没有方向性)的天线,而不是要求某个方向的辐射特别强。 4,Gain 增益 Directivity scaled by the efficiency of the antenna. 增益系数表示了天线的定向收益程度。定义:在同一距离及相同的输入功率的条件下,

传输线原理

第一章. 传输线理论 一、典型的分布参数系统—传输线。 在一般的电路分析中,所涉及的网络都是集总参数的,即所谓的集总参数系统。电路的所有参数,如阻抗、容抗、感抗都集中于空间的各个点上,即各个元件上。各点之间的信号是瞬间传递的。集总参数系统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它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 <1>. 电参数都集中在电路元件上。 <2> . 元件之间连线的长短对信号本身的特性没有影响,即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无畸 变, 信号传输不需要时间。 <3>. 系统中各点的电压或电流均是时间且只是时间的函数。 集总参数系统是实际情况的一种理想化近似。实际的情况是各种参数分布于电路所在空间的各处,当这种分散性造成的信号延迟时间与信号本身的变化时间相比已不能忽略的时侯,就不能再用理想化的模型来描述网络。这时,信号是以电磁波的速度在信号通道上传输,信号通道(或者说是信号的连线)是带有电阻、电容、电感的复杂网络,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参数系统。 任何一个电子学系统中,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大量连接线,有的连接线很短,只有几厘米,有的连接线很长,有几米、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在这样长的连接线上,信号从始端(信号源所在处)传到终端(负载所在处)需要一定的时间,实验和电动力学的理论都证明了以空气为绝缘介质 米/秒,也就是0.3米/ns。假设有5米的均匀导体,电信号的传输速度可以接近光速即3108 长的导线,信号从始端传到终端需要17ns时间,换句话说,终端信号相对于始端有17ns的延迟。这段时间相对于微秒或更低速度的系统是无关大局的,但对于毫微秒(ns)量级的高速电路就不能等闲视之了。高速门电路(如74FTTL系列数字集成电路)的每级平均延迟时间可以小到几个ns,这时由上述连接线产生的延迟就不可再忽略。而速度更高的ECL数字集成电路,其典型延迟时间为1~2 ns(ECL 10K系列),甚至只有300~500 ps(ECLinPS系列)。在这样的高速电路系统中,印刷电路板上的连线延迟也都不可再忽略。问题还不止于此,从以后的分析中我们将看到当高速变化的信号在电路连线中传输时,若终端和始端的出现阻抗失配现象,则会出现电磁波的反射,使信号波形严重畸变,并且引起一些有害的干扰脉冲,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在高速电路设计中,信号传输问题必须予以慎重考虑。这时,电路连线应作为分布参数系统来对待。 另一方面我们也经常利用某一长度的连线,如:同轴电缆线,来产生所要求的固定延迟,或利用终端开路或短路的连线来成形脉冲,以得到宽度符合要求的窄脉冲。 在电路分析中,对于那些必须考虑信号传输的连接线,我们称之谓传输线。由于传输线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信号在其上的传输需要时间,因而人们也常常将传输线称之为延迟线。作为一个分布参数系统,传输线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 <1>. 电参数分布在其占据的所有空间位置上。

高速差分走线阻抗设计

高速差分走线阻抗设计 1. 引言 在现代电子领域中,高速差分信号传输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通信方式。为了确保信号的可靠传输和抗干扰能力,高速差分走线阻抗设计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高速差分走线阻抗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 2. 高速差分信号传输基础知识 2.1 差分信号与单端信号 •差分信号:由一对相等幅度但极性相反的信号组成,可以提供更好的噪声抑制和共模抑制能力。 •单端信号:只有一个参考电平,容易受到干扰。 2.2 阻抗 •阻抗:指电路对交流电流的阻碍程度。 •阻抗匹配:使得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阻抗相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反射和损耗。 2.3 传输线模型 传输线可以用等效电路模型来表示,其中包括电感、电容和电阻。常见的传输线模型有: •理想传输线模型:无损耗的理想传输线模型,由电感和电容组成。 •有损耗传输线模型:考虑了电阻,更符合实际情况。 3. 高速差分走线阻抗设计方法 3.1 常用的差分走线结构 •直接差分走线:两条差分信号线直接相邻,适用于短距离传输。 •差分对称走线:差分信号线和地线呈对称排列,适用于长距离传输。 3.2 阻抗计算方法 3.2.1 基本公式 根据传输线模型和特定要求,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差分走线的阻抗: Z0 = sqrt(L/C) 其中,Z0为差分走线的特征阻抗,L为单位长度的电感,C为单位长度的电容。

3.2.2 常见参数 在计算阻抗时需要考虑以下常见参数: •PCB板材介电常数(εr):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影响信号传播速度。 •差分信号间距(S):两条差分信号之间的间隔距离。 •差分信号线宽度(W):差分信号线的宽度。 3.3 阻抗控制技术 3.3.1 变宽变窄法 根据差分走线的特性阻抗公式,可以通过调整走线宽度来控制阻抗。当走线宽度增大时,阻抗减小;当走线宽度减小时,阻抗增大。 3.3.2 缝隙法 在差分对称走线中,可以通过在差分信号线之间插入缝隙来控制阻抗。缝隙的存在会增加电感,从而提高阻抗。 3.4 其他注意事项 •差分信号层间切换时应尽量避免90度转弯,以减小信号的反射和损耗。•差分对称走线中的地电平应尽可能接近差分信号层,以提供更好的共模抑制能力。 4. 总结 高速差分走线阻抗设计是确保高速差分信号传输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高速差分信号传输基础知识、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合理选择差分走线结构、计算阻抗和采用阻抗控制技术,可以实现高速差分走线的优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信号频率、噪声环境等因素,以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 参考文献: [1] Lee H. Signal integrity—simplified[M]. Prentice Hall, 2004. [2] Johnson H, Graham M. High-speed digital design: A handbook of black magic[M]. Prentice Hall Professional, 1993.

传输线损耗计算公式

传输线损耗计算公式 在电力传输和通信领域中,传输线损耗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指的是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于电阻、电感、电容等元件的存在而导致的能量损失。了解和计算传输线损耗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系统的效率并做出相应的优化。 传输线损耗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表示: 传输线损耗(dB)= 10 * log10(出入功率比) 其中,出入功率比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获得: 出入功率比 = (出力功率 / 输入功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会采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传输线损耗。 我们需要测量传输线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输入功率是指信号输入到传输线的功率,而输出功率是指信号从传输线输出的功率。这可以通过使用功率计或示波器来测量获得。 接下来,我们将测得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代入上述公式中,计算出入功率比。 将出入功率比代入传输线损耗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到传输线的损耗。需要注意的是,传输线损耗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分贝是一种

用来表示两个功率之比的常用单位,它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信号的衰减程度。 通过以上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传输线的损耗值。这个数值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系统的性能,并作出相应的改进。较低的传输线损耗意味着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信号质量,而较高的传输线损耗则可能导致信号衰减、干扰等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传输线和进行适当的设计。例如,在电力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导线材料、增加导线的截面积、减小导线的长度等方式来降低传输线损耗。而在通信系统中,我们可以采用更先进的传输线技术和信号处理方法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传输线损耗的计算公式是评估电力传输和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工具。通过了解和计算传输线损耗,我们可以更好地优化系统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信号传输质量。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传输线和进行适当的设计,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路试题库(十一)+答案

电路试题库(十一)+答案 一、填空题: 1、电力工程中的高压远距离输电线,有线通信中的电话线及无线电技术中的馈电线等都是分布参数电路。采用分布参数分析传输电路的条件是λ<100l。 2、将传输线分为微波的微分段,各微分段的参数相同,这种传输线称为均匀传输线。这种传输线上任一点的信号是距离的函数。 3、随时间增长而不断向信号传播方向移动的波称为行波,它在一个周期时间内行进的距离,称为波长。 4、行波由始端向终端传播时称为正向行波,也叫入射波;行波由终端向始端传播时称为反向行波,也叫反射波。 5、在无损耗传输条件下,传输线的参数满足R/L=G/C的条件,此时的特性阻抗Z C。在高频状态下,传输线上的特性阻抗可认为是纯电阻。 6、无损耗传输线的衰减常数等于零,相移常数与频率成线性关系。 7、传播常数与特性阻抗一样,都是只与线路的参数和使用频率有关,而与负载无关。 8、最小衰减的传输条件是R/L=G/C,满足此条件时,αβ = 9、随着时间的增长,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并不沿x方向移动,而是上下摆动,这种波形称为驻波,其极大值处称为波腹,其极小值处称为波节。 10、当终端负载Z L=Z C时,传输线中无反射波,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由始端到终端按指数规律衰减,任意一点向终端看的输入阻抗等于Z C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建议每小题1分) 1、采用分布参数分析传输电路的条件是:l 100 ≥ λ。(×) 2、电力工程中高压远距离输电线工作频率为50Hz,因此属集总参数电路。(×) 3、行波在一个周期时间内行进的距离,称为行波的波长。(∨) 4、反射波总是由终端向始端传播,且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衰减(∨) 5、传输线长度为无穷大时,基本上可认为传输线中只有反射波而无入射波。(×) 6、传输线所传输的信号频率非常高时,其特性阻抗可认为是一个纯电阻。(∨) 7、终端反射系数的大小仅与负载阻抗有关,和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无关。(×) 8、当终端所接负载满足与传输线特性阻抗相等的条件时,称为阻抗匹配。(∨) 三、单项选择题(建议每小题2分) 1、采用分布参数分析传输电路的条件是(C) A、l 100 ≥ λB、l 100 = λC、l 100 < λ 2、传输线的最小衰减和不失真条件为( B ) A、C G L R/ />B、C G L R/ /=C、C G L R/ /< 3、终端不匹配的均匀传输线,当反射系数N=1时,终端发生(A) A、全反射 B、全反射,且反射波与入射波反相 C、部分反射 4、传输线上只有入射波而无反射波时,终端反射系数N=(C)

微波技术习题

思考题 1.1 什么是微波?微波有什么特点? 1.2 试举出在日常生活中微波应用的例子。 1.3 微波波段是怎样划分的? 1.4 简述微波技术未来的发展状况。 2.1何谓分布参数?何谓均匀无损耗传输线? 2.2 传输线长度为10cm,当信号频率为9375MHz时,此传输线属长线还是短线? 10cm,当信号频率为150KHz时,此传输线属长线还是短线? 2.4传输线特性阻抗的定义是什么?输入阻抗的定义是什么? 2.5什么是反射系数、驻波系数和行波系数? 2.6传输线有哪几种工作状态?相应的条件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3.1何谓矩形波导?矩形波导传输哪些模式? 3.2何谓圆波导?圆波导传输哪些模式?? 3.3矩形波导单模传输的条件是什么? 3.4何谓带状线?带状线传输哪些模式? 3.5何谓微带线?微带线传输哪些模式? 何谓截止波长?何谓简并模?工作波长大于或小于截止波长,电磁波的特性有何不同? 3.7 矩形波导TE10模的场分布有何特点? 3.8何谓同轴线?传输哪些模式? 波导具有高通滤波器的特性? 3.10 TE波、TM波的特点是什么? 3.11何谓波的色散? 3.12任何定义波导的波阻抗?分别写出TE波、TM波波阻抗与TEM波波阻抗之间的关系式。 4.1为什么微波网络方法是研究微波电路的重要手段? 4.2微波网络与低频网络相比有哪些异同? 4.3网络参考面选择的要求有什么? 4.4表征微波网络的参量有哪几种?分别说明它们的意义、特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4.5二端口微波网络的主要工作特性参量有哪些?4.6微波网络工作特性参量与网络参量有何关系? 4.7常用的微波网络有哪些?对应的网络特性参量是什么? 4.8微波网络的信号流图是什么?简要概述信号流图化简法则有哪些? 5.1试述旋转式移相器的工作原理,并说明其特点。 5.2试分别叙述矩形波导中的接触式和抗流式接头的特点。 5.3试从物理概念上定性地说明:阶梯式阻抗变换器为何能使传输线得到较好的匹配。 5.4在矩形波导中,两个带有抗流槽的法兰盘是否可以对接使用? 5.5微波元件中的不连续性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5.6利用矩形波导可以构成什么性质的滤波器? 5.7试说明空腔谐振器具有多谐性,采用哪些措施可以使腔体工作于一种模式? 5.8欲用空腔谐振器测介质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试简述其基本原理和方法。 双极晶体管和场效应晶体管?各有什么优缺点? 放大器的稳定性? 小信号微波晶体管放大器依据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单向化设计?单向化设计优点是什么? 6.5什么是混频二极管的净变频损耗?如何降低这种损耗? 6.6什么是混频二极管的寄生参量损耗?如何减小这种损耗? 6.7 什么是负阻效应? 6.8简述负阻型微波振荡器起振条件、平衡条件和稳定条件? 习题 2.1 一根Ω 75的无耗传输线,终端接有阻抗 L L L jX R Z+ = 1)欲使线上的电压驻波比等于3,则和有什么关系? 2)若Ω =150 L R,求等于多少? 3)求在第二种情况下,距负载最近的电压最小点位置。 2.2 求下图所示电路的输入阻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