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心理学考研题

苏州大学心理学考研题
苏州大学心理学考研题

苏州大学考研题(2001—2008)08苏州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普通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都不记得了~很多20多个

二问答

1。叙述动作电位及其意义

2.简述阀门理论

3.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4.简述表情的先天性和社会性

5.简述大五理论

6.简述双重编码理论

7.简述吉布森的知觉理论

8.简述注意的三种主要理论

9.简述动机的主要理论

10.想不起来了~

问答

1.应该如何看待人格测验

2.你如何评价智力测验

3.就你感兴趣的方向设计准实验

08苏州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心理学研究方法

名解也忘记了 ~不过不难也很多

简答:

1.简述演绎与推理并举例

2.简述社会测量法及其所用的图式

3.取样的意义与要求

4.被试内设计与被试间设计的优缺点

5.简述结构问卷

6.简述瑞文联合测验

问答

1.是道计算题,具体的忘记了,但是用的是t检验 (很简单郁闷的是我把推论写反了~)

2.分析题~额对不起也忘记了~好像是给你实验设计的例子让你分析它这样的设计能得出什么结论,它这样设计有什么缺陷

3.评述沙赫特情绪的三因素理论的实验并说明它跟一个什么什么理论的关系记不清楚了~

反正方法的题论述部分还是挺活的~~~~~·所有的题目全是回忆的,不可能跟原话一样但是意思差不多~

08复试笔试题目心理测量

名词解释

聚合效度常模元分析效标表面效度 5*6

选择题

忘记了反正不怎么难

计算题 4*10

具体的题目不写了写个大概吧

1,是心理测验信度的用法之一解释个人分数,给你一个测验的信度r,然后给你该测验的标准差s,然后给一个人的分数x,让你计算这个人95%的可信区间

2.是计算百分位数,给你一个频数表,让你根据这个频数表计算出某个分数处在百分等级的什么位置

3.分半信度的计算

4.是心理测验信度的用法之二两种测验分数的比较,给你两个测验的信度r1 r2,两个测验的标准差s1 s2 两个测验还有相同的均数x 然后告诉你某人在这两个测验上的分数之差为多少,问你差异是否有意义

问答 6*8

1问卷测验法的优缺点

2.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的异同

3.如何评价投射测验

4.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5.主试在测验中可能造成的误差是什么,如何控制

6.影响人格测验真实性的因素是什么

论述 20

试论述效标效应对心理测验的影响

2007年苏大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1.格式塔理论2.元记忆3.成就动机4.能力5.意志6.言语学习认知加工说7.反应时8.应激9.空间知觉双眼线索 10.动作技能

二,问答:1.试比较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异同。2.统计回归如何影响实验结果。3.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与传统智力理论异同。4.沙赫特情绪三因素理论及实验过程。5.下丘脑的功能。6.评述人格特质“五大”理论。7.评价信号检测论。8.评价“神经特殊能量说”。9.评内隐记忆测量法。10,简述梦的理论

三,论述题:1.如何评价智力测验。2.论述心理学应用前景。

06普通心理学(含实验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面部动作编码系统

2、比率智商

3、陈述性记忆

4、技能

5、问卷测验

6、加因素法

二、问答题(每题8分,共80分)

1、反应时间如何受机体变量的影响?

2、什么是匹配法?

3、简述环境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4、简述存在主义情绪的理论。

5、简述智力三元结构理论。

6、简述个体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7、简述精神分析中关于梦的理论。

8、简述言语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9、简述三种心理物理法。

10、简述注意的三种理论。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举例阐述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

2、试设计一种分区随机化区组多因素实验。

a)要求选题有意义

b)符合分区随机区组多因素设计的要求

c)画出实验处理图表,写出完整的研究计划。

2006 统计和测量

统计1非参数检验的特点2多重回归的因子选择3差异量数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差异量数

1信度和效度的关系2投射测验的特点3学绩测验与性格测验的比较4测验的标准化

2004心理统计测量

一、问答题(共9题,每题10分)

1.心理与教育统计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2.请分析抽样的逻辑基础以及常用抽样方法各自的特点?

3.请分析显著性水平对假设检验所犯错误概率大小的影响?

4.请问如何比较两样本组数据的平均数?

5.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含义是什么?请分析其性质?

6.如何认识心理与教育测量误差?

7.如何分析和评价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质量?

8.如何正确的向受测者报告测验分数?

9.请阐述心理测验的功能?

二、计算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20分,第三题30分)

1.下面为有关中学生性别角色的调查结果。请问城市、农村的性别角色分布情况如何以及性别角色是否存在城乡差异?

来源性别角色

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

城市 240 98 322 250

农村 209 300 219 228

二.随机从小学六年级三个班中抽取几个学生,测得他们的动手能力如下:甲班为8、6、9、2、5、4;乙班为10、4、9、8、6、1、5;丙班为2、8、5、6、4、5、3、10、11。请问三个班的成绩是否一样?

3.下表为15名大学生的英语四级和六级考成绩,现在有些学生四级考的成绩为80分,请问他们六级考成绩95%的置信区间;并说明这两种测验的对应关系能不能称为等值关系?为什么?

学生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5

四级考 98 85 89 84 81 70 92 67 84 80 60 81 73 70

六级考 90 82 88 80 82 66 88 68 84 77 64 79 75 73

2003苏大心理统计与测量试题:

一、问答题

1. 如何描述一组数据?

2. 为何要进行次数估计?如何估计?举例说明。

3. 请分析假设检验的原因以及分析显著性水平对a、b类错误概率大小的影响。

4. 请问:不同年级的数学成绩进行比较是否可行?为什么?

5. 请问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关系?

6. 如何正确认识“心理测验”?

7. 什么是真分数理论?如何正确认识?

8. 什么是区分度?如何选择合适的区分度计算方法?并分析其合理性?

9. 如何估计常模参照和目标参照测验的效度?

10. 请分析“测验等值”的重要意义以及“等值”的条件。

二、计算题

1. 某中学高三年级有三个班,高考前有一个免试保送升学名额,分别来自三个班的侯选人的成绩如下:考试科目学生班级平均分班级标准差

甲乙丙 X S

数学 95 85 74 76 18

语文 75 80 91 81 7

英语 92 91 85 86 10

请选用不同的综合方法,帮助学校领导作出决策,决定保送对象,并评价其合理性。

2. 请运用参数和非参数方法各一种,对下列四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分结果进行分析,并说明选择方法的依据。

甲组:26,24,29,18,12,22;乙组:8,10,9,29,8,13,17;

丙组:28,30,27,7,20,30,32;丁组:10,9,12,14,15,15;

3. 两所学校计算机算法语言学习小组参加一项同意测验,结果如下:

甲校:16,12,20,15,23,8,16,19;

乙校:22,17,16,24,8,7,25,28;

请选择一中参数检验方法和中位数检验方法分析,甲乙两校计算机算法测验成绩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02年统计:

一、名词解释

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2.差异量数

3.概率

4.因素水平

5.非参数检验

二、问答题

1.如何编制次数分布表?

2.请分析和解释算术平均数的优缺点?

3.如何衡量事物和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4.如何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为什么选择这些估计方法?

5.请分析建设检验两类错误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和降低?为什么可以这样处理来达到降低和避免的目的?

三、计算

1. 12名被试作为实验组,经过训练后测量深度知觉,结果误差的平均X1=4cm,标准差S1=2cm,另外12名被试作为控制组不参加任何训练,测量结果X2=6.5cm,S2=

2.5cm,问训练是否明显减少了深度知觉(误差)

2. 某学校正在进行学制改革实验,将原来的“6,3,3”学制改为“5,4,3”学制。学校通过发调查表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工收回150份调查表,其中属于高级知识分子的有55名,属于公司职员的有59名,属于工人的人36名,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表,问:学生家长的阶层对新学制的态度是否有关系?

家长所属阶层对新学制的态度

赞成反对未定

高级知识分子: 18 27 10

职员: 20 19 20

工人: 18 7 11

3. 研究缪勒----莱尔错觉实验中夹角对错觉量的影响,取8名样本,每人按随机规定的次序先后进行四中角度的判断,结果如下表。问不同夹角对错觉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样本\夹角 15度 30度 45度 60度

A 10.5 10.3 9.7 8.8

B 10.2 9.8 9.7 8.8

C 10.6 10.5 9.7 9.0

D 9.5 9.5 8.9 8.3

E 9.5 9.4 8.8 8.4

F 9.8 9.7 9.5 9.0

G 11.2 11.2 10.1 9.4

H 9.5 9.2 9.0 8.0

4. 几何(X)和代数(Y)考试分数如下表。(1)请建立由X估计Y的回归方程?(2)检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3)该方程的预测效果如何?(4)几何得分为71分的学生,如何估计和代数分数?

几何X 79 75 77 73 79 78 81 76 72 70

代数Y 80 82 76 77 77 84 81 72 70 75

苏州大学2006年应用心理学真题

普通心理学(含实验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1面部表情编码系统2陈述性记忆3智商4技能5平均差误法 6

二简答1简述经典心理物理法的三种方法2简述存在主义的注意理论3简述精神分析理论关于梦的理论4环境对能力的影响5影响性格的因素6三种注意理论7影响反应时间的机体因素8 9 10

三论述1说明心理物理法的三种方法2设计一个多因素实验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普心(含实心)

一名词解释(5分*8=40分)

1.遗忘曲线

2.定势

3. 操作条件反射

4.情绪

5.个性

6.随机区组设计

7.霍桑效应

8.自变量

二.问答题(10分*7=70分)

1.什么是比率智商?

2.性格和能力的关系如何?

3.情绪和思维有什么关系?

4.语言决定思维吗?

5.注意的实质是什么?

6.气质与性格有何不同?

7.完全随机化实验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20分*2=40分)

1.多因素实验设计的优点在哪里?请给出一个多因素实验设计方案.

2.如何测量评估一个人的人格?

2003年普心

一、名词解释

1. 我意识

2.注意的分配

3.差别感觉阈限

4..应激

5.性格

6.多因素实验设计

7.信号检测论

8.因变量

二、问答题

1. 能力和知识的关系是怎样的?

2. 什么是性格的特质理论?

3.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是什么?

4. 创造性思维有那些特点?

5. 什么因素影响问题解决?

6. 遗忘的原因是什么?

7.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有那些?

三、论述题

1. 你认为如何才能真正测量评估一个人的个性?以一个真实的人为被试,尝试对他(她)的个性进行评估?

2. 最近,国内一家报刊连续发表文章对心理学提出批评,怀疑心理学是有用的,甚至否认心理学的科学性。对此你有什么观点?

苏州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心理学

2002普心

一、名词解释

1.闪光融合

2.接近—回避冲突

3.内隐记忆

4.有意后注意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6.拉丁方设计

二、问答题

1. 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那些内容?

2. 儿童言语发展分为哪些阶段?

3. 儿童的发展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4.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5. 个性有那些基本特征?

三、论述题

1. 针对你感兴趣的问题,设计一个心理学研究,指出你的研究假设、研究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

2. 请你谈谈,我国介入WTO将会对心理学的应用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应该如何面对这些方面的挑战。

苏州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学科、专业:应用心理学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

一、心理学基本知识(15分)

(一)请将下列4位著名心理学家名字的中文写出来。

①B.F.Skinner②H.Ebbinghaus③J.B.Watson ④J.Piaget

(二)请翻译下列5个常见的心理学名称或词组。

①paychology ②rod-and-frame test ③trunking ④mental age

⑤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 ventory

(三)填空

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只产生于近代。1879年,①(人物)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把自然科学所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这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被公认为标志着心理学真正地从②(学科)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根据传统的气质类型学说)苏联心理学家达威多娃曾形象的描述了四种基本气质类型的人在同一情景中的不同行为表现。四个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上剧院看戏,但都迟到了。

③类型的人和检票员争吵,企图闯入剧院。他分辨说剧院里的钟快了,他进去看戏是不会影响别人的,并打算推开检票员进入剧院。④类型的人立刻明白,检票员是不会放他进入剧院的,但是通过楼厅进场容易,就跑到楼上去了。⑤类型的人看到检票员不让他进入正厅,就想“第一场总是不太精彩,我在小卖部等一会儿,幕间休息时再进去”。⑥类型的人会说:“我老是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就这样倒霉”。接着就返回家去了。

二、名词解释。(15分)

1、反射弧

2、平均误差法

3、陈述性知识

4、功能固着

5、流体智力

三、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为什么说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4、意志品质主要包括哪些?如何对意志品质进行培养?

5、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分析题(20分)

1、请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美国一家周刊特别请22岁的女明星莎莉·穆莲丝以不同的社会形象在高速公路边举起“停车”提示牌,并在路边停着掀起前盖的抛锚骑车。结果表明,当着装为一新潮浪漫少女时(贴身背心加迷你裙),最易于得到驾车人的注意。不到30秒钟,即有热心人将车停到路边试图提供帮助,而且帮助者还加速来到,惟恐别人捷足先登。

当莎莉的打扮换成女行政人员套装,架上眼镜,手提公文包时,直到时间过了1分半钟,过去了62辆车才得到帮助,同样是莎莉,换成孕妇打扮时,等了2分半钟,过去一百多辆车才有一对身为救护人员的夫

妇,从对面行车线掉头过来试图提供帮助。扮成笨拙的老年妇女,等候时间为5分钟,汽车开过200多辆。而当莎莉打扮成嬉皮士,穿破牛仔裤、花T恤衫,额头环绕一道丝巾时,等候了15分钟,过去350辆各类车辆,也仍然没有人愿意将车停下来。

问题:

(1)请指出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

(2)请总结该研究的结论。

2、有人将动机分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和情谊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情谊动机是指对其他人所存有的与之亲近的内在动力。权力动机是指企图影响别人或支配别人的内在动力。以下是一位研究人员对江苏某企业老总的访谈记录的片段(原话记录,语句可能不完全通顺。以下内容中有18处的语句涉及他的内在动机,其中有8处已经标出了这些语句所反映的动机类型(Ach 代表成就动机、Pow代表权力动机、Aff代表情谊动机)。请你指出另外10处语句所反映的动机类型(这10处语句为斜体字,均有标号)

……。87年5月到7月,我在美国新兴那提米拉哥伦公司工作,也是培训。那个时候我因为很年轻,最起码我完成了业务上的培训,也了解了美国的国情,而做我翻译的是一个美国人,他学习了中文,回美国就做翻译,在北京有一个办事处,我相信我的了解比团里的其他人要多(Ach),他们的翻译都是中国人,我是美国人做翻译。他年龄跟我比较相仿,所以比较好,谈了很多很多(Aff)。他的家庭可能在美国等级很高了(Pow)。……

……。非公有经济在中国产生以前,我当时的追求是我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那么为了实现这一个目标的话,我也需要权力(Pow),没有权力我做不到这些。而我不是特别追求权力,但是我希望我有一定的职位,来做这些事情,甚至到达一个职位后,希望被上面看重一下(①),实现我更多的理想和目标(②)。……。

……。我一直都这样想,因为我有一个想法,今后不论是我留在这个企业退休,或者我中间离开这个企业,我会让我们的公司每个人都想念我(Pow),我在任的时候是做的很好(③),对员工也很好对公司也很好。……。

……,在这些主导产品的基础上扩大生产和扩大规模,挤掉一些竞争对手,阻碍住进口产品对我们的冲击(④)。……。

……。还有一个我们改制以后股东要分红,中国股东的要求的分红希望也很高,那我同时要完成这两件事的话,就要运转得非常好(⑤)。……。

……。我会花很多时间逐步逐步地把我的战略教导给我的中级以上的经理,使他们从一开始很新奇,到

比较熟悉,到能够按照我的想法去做(⑥)。……。

……。中级经理什么事情可以不汇报,你注意两点,一,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事情你可以不请示就做;第二,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事情,真正得到职工满意的事情,不请示也可以做,其他的搞不清楚的事情你先问问我是不是应该做(⑦)。我们就是通过这些,好象目前大家目前也能够尊重,互相能够理解,员工,干部之间(⑧)。……。

……。所以我就讲,为什么每个星期只参加一次应酬,我的员工都知道我这个人不喜欢出去吃饭(Pow),会和他们一起(⑨)。……。

……。改制是能够保证国企长期做得好(Pow),你要短期做的很好国企也可以做到,但是在国企做到最后,他就会产生一种不平衡感:我把一个企业做的这么好(⑩),到退休了我什么都没有。所以那个时候他就会想办法去丰富自己,企业就开始失落(Pow),这个观点我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数人接受,实际上是这样的。……。

五、论述题(10分)

请对你感兴趣的某个问题进行论述。

要求:(1)要对所论述的问题给出一个题目;

(2)论述要体现出你对该问题的看法有一定的深度。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实验心理学 一、填空 1.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2.被试内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3.斯珀灵(Sperling)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平均9.1个项目 4.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和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5.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强度、复杂程度等。 6.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7、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 8.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 9.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发生了交互作用。 10. 反应时(reaction time,简称RT),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反应_的时间,而是指刺激_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11.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 12.由于信号检测论在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13.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14.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15.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16.心理实验的基本程序: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研究报告撰写。 17.排除法是把_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18.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摘要、题目、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19.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20.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21.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解释的科学方法。 22.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 23.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著《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4.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_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来实现。 25.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作业变量、环境变量和被试变量。

考研专业课心理学预测试题及答案(4)

考研/模拟试题 2016年考研专业课心理学预测试题及答 案(4)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特性是通过()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意志过程D情绪、情感过程 2.司机在看见“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是()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操作性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 3.注意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人格特征D心理活动特性或心理状态 4.在教学改革实验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属于() 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常量 5.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的活动来实现

A神经系统B感觉器官C大脑皮层D传到神经 6.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叫() A绝对感受性B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绝对感觉阙限 7.看书时用红色笔画重点是利用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 8.一般地说,在事件进行之后才做出反应的知觉是() A时间知觉B运动知觉C方位知觉D似动知觉 9.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应进行() A多样化复习B及时复习C合理分配复习时间D过渡学习 10.各种感觉的后像就是()的不同表现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工作记忆D长时记忆 11.“心理旋转”实验表明,表象具有() A直观性B概括性C可操作性D具体性 12.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水平有()的趋势 A下降B上升C先降后升D先升后降

13.同一事物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却只能择其一时引发的冲突叫()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14.()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 A热情B应激C激情D心境 15.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的提者是() A詹姆斯、兰格B坎农、巴德C阿诺德D沙赫特、辛格 16.()是对个体的智商在其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的度量 A比率智商B离差智商C一般智商D绝对智商 17.()是人的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 A幼儿期B青年期C童年期D成年期 18.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 A自我观察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认知 19.()是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 A霍尔B达尔文C荣格D普莱尔 20.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73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 73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 1.以自由联想作为研究方法的心理学流派是 (分数:2.00) A.人本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学派√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格式塔心理学 解析:解析: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自由联想揭示无意识内容,使病人恢复童年期的记忆和情绪状态,通过释梦,揭露无意识的伪装,了解象征符号的真实含义。因此本题选B。 2.被称作“生命中枢”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是 (分数:2.00) A.延脑√ B.桥脑 C.中脑 D.丘脑 解析:解析:延脑和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它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因而又叫“生命中枢”。因此本题选A。 3.脑功能的机能系统学说的提出者是 (分数:2.00) A.加尔(F.J.Gall) B.拉什利(K.S.Lashley) C.鲁利亚(A.R.Luria) √ D.波伊劳德(J.B.Bouillaud) 解析: 4.布罗德本特(Broadbent)提出注意选择的过滤器理论时使用的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 A.警戒作业 B.双作业操作 C.双耳分听√ D.负启动 解析:解析: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解释注意的选择作用的过滤器理论。因此本题选C。 5.关于视觉理论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 A.在网膜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对立过程理论解释;在视觉系统高级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三色说解释 B.在网膜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三色说解释;在视觉系统高级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对立过程理论解释√ C.没有发现支持三色说的证据 D.没有发现支持独立过程理论的证据 解析:解析:20世纪60年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发现,视网膜确实存在着三种感光细胞,从而支持了三色说。行为实验和电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以及赫尔维奇和詹米逊1958年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都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0=30分): 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费希纳在心里物理学中创造的感觉测量的方法(C) A 最小可觉差法 B 恒定刺激法 C加因素法D 平均误差法 2.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这是(A)定律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史蒂文森定律 D 艾克玛定律 3.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中不包括(C) A 变量 B 假设 C 结果 D 控制 4. 2×3×4×3有(B)个自变量,共有(D)个水平 A 3 B 4 C 9 D 24 5.想要有效的消除源自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额外变量的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A) A 双盲法 B 恒定法 C 随机化法 D 统计控制法 6.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是由(B)实施的 A 唐德斯 B 赫尔姆霍茨 C 卡特尔 D 冯特 7.下面哪项实验是应用的开窗实验技术(B) A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 B 字母转换作业 C 心理旋转实验 D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8.以下哪个是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C) A 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B 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C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D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9以下哪项不是注意的研究方法(A) A信号检测范式 B 提示范式 C 搜索范式 D 双任务范式 10被试内设计用来专门解决顺序误差的方法是(C) A 随机化技术 B 匹配技术 C 平衡技术 D多基线设计技术 11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被试因素有(A) A 评价忧虑 B 期望效应 C 投射效应 D 刻板效应 12对于涉及两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每个变量的总变异既包含了“自身变异”又包含了“协同变异”(是指由另一个变量所引起的变异),须采用(C)法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A 方差分析 B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C 协方差分析 D 回归分析 13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D) A 反应速度的差异 B 反应的难度 C 反应速度 D 口语记录 14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C)

2018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答案解析

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答案与解析2017年心理学考研已经结束,应众多学员的要求,勤思教研室的老师解析了心理学考研真题以及自主命题院校的真题,仅供学员参考和2018年考研的学生做一个参考! 一、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选择题 (一)单顶选择题(1-65) 22、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沂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这时候向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这一问题考察的是() A.空间认识 B.道德判断 C.自我观念 D.心理理论 【勤思解析】D,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与外在行为的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解能力)。一般认为,对心理状态的成熟认识是建立在“信念-愿望系统”之上,4岁左右开始形成,其成功标志是成功完成“错误信念任务”的任务,6岁以后儿童才能正确理解“二级错误信念任务”。本题中“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即为“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23、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择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 A .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 C .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D.相互观点采择

【勤思解析】D,自我中心观点采择阶段,3-6岁,不能认识到自己观点与他人的不同;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原因;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8-10岁,能考虑他人观点,但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相互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从中立的第三者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和行为,需要儿童能够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因此属于相互观点采择阶段。 24、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 A.生态系统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知觉学习理论 D.条件反射学说 【勤思解析】B,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其中替代强化是通过榜样进行强化来增强或提高学着者某种特定行为出现的概率。 25、在人生的不同发展时期,智力活动的任务(性质)不同,儿童青少年时期智力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获取,而成年时期智力活动的性质是运用。该理论的提出者是() A .沙伊 B.莱文森 C.哈维格斯特 D.艾里克森 【勤思解析】A,沙伊根据智力适应理论,把人的一生智力发展划分为不同阶段,见图。沙伊认为,儿童、青少年期智力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

实验心理学题目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双耳分听技术:让被试双耳同时听见两个分离的相互独立的声音信息。 本质:让被试双耳同时听见不同声音。 2. 追随耳实验: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实验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个耳朵听到的信息,并且忽略所有来自另一只耳朵的信息。分别为“追随耳”和“非追随耳”。 3. 材料限制:指作业收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 4. 资源限制:指其作业收到所分配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便能顺利进行。因此,两个同事进行的作业若对资源的总需求量超过中枢能量,就会干扰。此时两个作业水平受互补原则决定,即一个作业应用的资源增加多少就会使另一个作业可得的资源减少多少。 5. 客体和特征特征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客体是一些特征的结合。 6. 错觉性结合实验。指在不注意的条件下,向被试呈现的不同客体的特征发生彼此交换的现象。 7. 任务定义注意: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某些刺激值或刺激维度而非其他刺激值或刺激维度的反应。 8. 加工定向注意:将注意看做一个把心理集中于多个感觉输入的一个的主动加工过程,注意提高了某些“被注意到”的任务或信息的加工质量。即为了改进加工的速度或准确性而把认知加工过程限制并集中在所有当前信息的某个子集上的过程。 9.(1)外围提示和符号提示。外围提示指提示直接出现在将被注意的位置,此类提示能自动引起注意,也被称为外源提示。 符号提示指提示只是指出注意应指向某个位置的一个符号。这种提示不会自动使注意指向被提示的位置,因此也被称为中间提示或内源提示。 (2)预言性提示和非预言性提示 预言性提示指对整个实验中有效试验次数多于无效试验次数的提示。(即目标更频繁地出现在被提示的位置上) 非预言性提示指在整个实验中有效试验次数与无效实验次数接近的提示。(即目标出现在被提示位置的次数并不比不被提示的位置多) 10.双任务范式:是在多个并行任务间注意的指向和调节作用。 11.警戒:持续性注意的一种形式,指个体在一定环境中为觉察特定的,难以预测而又较少出现的信号所保持的准备状态。(注意章节) 14.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而从上而下加工则指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15.不可能图形:是一种无法获得整体知觉经验的图形,也可说是一种特殊的错觉。 16.主观轮廓:错觉现象,指人们在一片完全同质区域中知觉到的轮廓。 17.知觉恒常性: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过程。 18.暗适应:指在低亮度环境下感觉缓慢提高的过程。 19.视敏度: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 20.闪光融合:P369 21.视错觉: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验。 22.接近法则:P372 23.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24.促声融合:来自双耳的声觉信息融合成了来自一个“中央耳”的信息。

心理学统考模拟试题7

心理学考研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2. 行为主义认为( )。 A.要研究行为必须研究神经系统 B.学习是动物行为最重要的方面 C.复杂的行为可以分解为更为简单的过程 D.所有的行为都可描述为先天预成的 3. 心理学研究中,能够有效揭示事件因果关系,并对结果进行重复验证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4. “眼观六路,耳闻八方”体现的注意的哪个特性( )。 A.集中性 B.指向性 C.选择性 D.分配性 5. 通过对( )的研究,从而揭示了大脑两半球的不对称性。 A.动物脑 B.失语症病人 C.割裂脑 D.脑成像 6. 按照艾里克森(E. H. Erikson)的观点,青少年期发展的关键问题是( )。 A.依恋 B.伙伴交往 C.角色学习 D.自我同一性 7. 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 )。 A.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 B.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C.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 D.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 8. 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树突较短,分叉多,负责接收刺激 B.树突较长,只有一根,负责传出神经冲动 C.树突较短,只有一根,负责传出神经冲动 D.轴突较长,分枝多,负责接收刺激

9. 沙赫特和辛格 (Schachter & Singer, 1962)有关情绪的实验表明,情绪的产生主要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 A.生理因素 B.环境因素 C.认知因素 D.以上都不对 10 按照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谈梅生津”是一种( )。 A.纯生理现象 B.无条件反射 C.第一信号系统活动 D.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11. 对令自己生气的人微笑,愤怒的情绪实际上也就消失了,会持这种看法的理论家是( )。 A.James-Lange B.Cannon C.Ekman D.Wundt 12.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的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13. 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14. 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属于(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动摇 D.注意的转移 15. 情绪所反映的是( )。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16.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 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17. 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8. 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19. 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 )。

心理学考研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精选文档

心理学考研冲刺模拟试 题及答案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2018年心理学考研冲刺模拟试题及答 案 推荐做法:勤思考研建议大家,在做完习题后,对于做错的题目,请细心翻阅课本,找出自己存在意义的知识点,查漏补缺,不要过分纠结于得分。在此阶段,真题和模拟题是我们备考的重要资料。过于基础的习题可以暂时搁置。一、单项选择题:第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心理过程包括 ( ) A.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感知觉过程、记忆过程、思维过程 C..感知觉过程、思维过程、行为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对大脑机能定位说描述正确的是() A.定位说主要采用电刺激法来进行实验研究 B.定位说始于对失语症的病人的临床研究 C.定位说是颅像学的延续和发展 D.斯佩里对听觉性言语中枢的研究支持了定位说 3.司机在路况复杂时比在路况简单时更小心,这可以很好的用下列那种理论解释() A.认知资源理论 B.双加工理论 C.过滤器理论 D.衰减理论 4.舌中对下列那种味道最为敏感() A.酸味 B.辣味 C.咸味 D.甜味 5.佐尔拉错觉、波根多夫错觉是下列哪种错觉理论观点是() A.神经抑制理论 B.深度加工理论 C.眼动理论 D.常性误用理论 6.当距离超过多少米时,我们无法根据双眼线索判断距离() A.1200 B.1300 C.1500 D.1600 7.下列哪种因素对记忆的影响体现了干扰说的观点() A.系列位置效应 B.复习的时间 C.提取线索 D.情绪或动机的压抑 8.小白鼠跳台实验说明了( )是短时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A.反响回路 B.突出结构 C.长时程增强作用 D.核糖核酸 9.布鲁纳提出了概念形成中会采用的四种策略,其中相对最有效的概念形成策略是()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 10.具有快速性、跳跃性特点的是下列哪种思维() A.创造思维 B.经验思维 C.分析思维 D.直觉思维 11.大脑左半球颞上回病变引发的病症是() A.运动型失语症 B.表达性失语症 C.接受性失语症 D.阅读障碍 12.在下列关于面部表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口部肌肉对喜悦、怨恨等情绪表达比眼部肌肉重要。 B.眼部肌肉对忧愁、惊骇等情绪的表达比口部肌肉重要。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一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给出正确选项并做详细答案解析 1、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A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控制变量 D. 无关变量 2、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C A. 匹配法 B. 平衡法 C. 排除法 D. 恒定法 3、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 激相等,这种方法是B A. 恒定刺激法 B. 平均差误法 C. 最小变化法 D. 系列探索法 4、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0.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 的β值为:C A. -0.22 B. 0.22 C. 0.33 D. 3.00 5、在2×3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A A. 2个 B. 3个 C. 5个 D. 6个 6、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B A. 调查法 B. 个案法 C. 测验法 D. 观察法 7、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 指:D A. 超常儿童 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 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8、等距量表的特点是B A. 无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B. 无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C. 有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D. 有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9、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处理,即所有的被试者接受全部的自变量处理,这类设计便属于: A A. 被试内实验设计 B. 被试间实验设计 C. 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 D. 混合设计 10、根据唐德斯A.B.C.法,辨别反应时间应是:A A. 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B. 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C. 辨别反应时减去选择反应时 D. 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 11、某研究表明,当场景中的干扰物减少和照明度降低时,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搜 索场景中交通标志的准确性更低、反应速度更慢。该研究中自变量的数量是:B

2011心理学考研模拟题一

.. 一、单项选择题: ) 1.心理过程包括(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 2. )。点是( D.认知的观点现象学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行为的观点 A. 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 3. 。)童能做到这种程度(形式运算阶段 D.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A.感知运动阶段 。) 4.下面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内部感觉 D. C.平衡觉 A.动觉 B. 痛觉)认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传递信息的 5.( D.行波理 论C.特异化理论 A.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B.模式理论 ) 6.下列哪个现象反映的是视觉适应( A.夜幕下,蓝色物体要比黄色物体更亮一些 B.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看到树叶的颜色总是绿色的 直升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后,不再能观察到每片桨叶C. 值夜班的消防员佩戴红色眼镜在室内灯光下活动 D.)能够很好地解释在某些 情况下人为什么对一些刺激“视而不见,充 7.( 耳不闻”现象双加工理论 D. C.认知资源理论过滤器理论 A.衰减理论 B. 人在每一瞬间,将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些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这一特点 8. )指的是注意的( 能动性 D.B.集中性 C.目的性 A.指向性 ) 9.幼儿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 D.概念名称的组合定义 C.言语讲解 和概括 B. A. 典型事例 即形成一系列的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学习形成两个或更多的刺激与反应联结, 10. 是();. .. 概念学习 D. 信号学习 C.辨别学习 A.连锁学习 B. ) 11.具有加工信 息和与存储信息双重功能的记忆是(长时记忆 D. C.工作记忆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的有效性 12.内容效度主要用于考察(成绩、技能测验 D. C. 特殊能力测验 A.智力测验 B.人格测验 ) 13.既影响信度又影响效度的误差是( D.评分误差C.抽样误差 A.随机 误差 B.系统误差 应采用( 14.考察学生某次考试的分数与教师评定学术等级之间的相关程度,) D.二列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 B.积差相关斯皮儿曼等级相关 C. A. )15.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 直觉思维发散思维 D. B.抽象思维 C. A.集中思维

实验心理学期末模拟试题

2013年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实验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共20分) 1.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费希纳 C.高尔顿 D.艾宾浩斯 2.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极限法 B.平均差误法 C. 阶梯法 D. 恒定刺激法 3.实验中,疲劳可使阈限_____;若存在期望误差,在递增法测定时,阈限会______。() A.降低偏低 B. 升高偏低 C. 升高偏高 D. 降低偏高 4.如果想要研究“早上和晚上背书的记忆效果,哪个时刻点更好?”,则书籍内容是(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额外变量 D.无关变量 5. B反应时间之所以比A反应时间长,是因为前者的加工过程比后者的加工过程多了() A.辨别刺激过程 B. 比较刺激和决策反应过程 C.选择反应过程 D.辨别刺激和选择反应过程 6. sone 量表的制作方法是() A.对偶比较法 B.二分法 C.差别阈限法 D.等级排列法

7.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属于正确反应的是() A. Y/N B. FA C. n/SN D. CR 8. 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这叫做() 定律定律定律定律 9.以下公式表示错误的是() A. V=1/α B. P(Y/N) +P(n/SN) =1 C. d′=Z 击中-Z 虚惊 D. β=O 击中 /O 虚惊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心理上的主观音高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和强度有关 B. 在ROC曲线上的点距离偶然事件对角线越近,分辨率越强 C. 反应时间作为反应变量,会随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的不同而变化 D. 统计决策理论是信号检测论的数学基础 11.( )标志着现代心理物理学的开始。 A.最小变化法 B.史蒂文斯的幂定律 C.平均差误法 D.正误法 12.请找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人耳接受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000~3000赫 B.一个sone是指40分贝时1000赫的纯音声音刺激的响度感觉

考研心理学专业全国统考全真模拟试题

2007年考研心理学专业全国统考全真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2.力图对心理经验作客观研究的是()。 A.巴甫洛夫 B.心理动力理论 C.认知心理学 D.行为主义 3.下面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 A.动觉 B.痛觉 C.平衡觉 D.内部感觉 4.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5.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最小单位是()。 A.神经元 B.胶质细胞 C.突触 D.反射弧 6.机能系统说由()通过对大脑损伤病人的临床治疗中总结提出的。 A.布鲁德曼 B.加尔 C.弗洛伦斯 D.鲁利亚 7.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 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 C.黑猩猩解决问题获取食物的行为 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 8.“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9.思维的过程不包括()。 A.分析与综合 B.判断与推理 C.比较与抽象概括 D.系统化与具体化 10.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1.气质的动力性特征受制于人的()。 A.兴趣爱好类型 B.性格类型 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D.动机需要类型 12.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3.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14……“寻人启事”写成“寻丫启事”易引起人们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

实验心理学题库整理版

一、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的控制,但使用真实实验的某些方法整理、搜集、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单组时间序列设计 1.设计方案:对一组被试先进行周期性测量,之后引入实验处理X,然后再进行一系列周期性的测量。比较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2.优点:1.可以较好的控制“成熟”因素对实验处理效果的影响。在O1~O8的系列测量过程中,相邻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基本相同,可以认为在每个时间间隔内“成熟”的发展基本相同。2. 可以有效的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由于每个被试的成绩都是经过反复测验而得到的一系列结果,这样就能够降低由于只做一次测验而出现的有偏样本成绩的概率,可以有效地减少测量偏差。3.缺点:1、由于无对照组,因而不能有效地识别和控制伴随实验处理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不能排除那些与实验处理同时出现的附加变量的影响。2、多次实施前测往往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从而在被试身上产生作用而影响其实验处理后的测量成绩。 4.注意事项:1、研究中要保持实验情境的相对稳定,减少不必要的条件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通过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实验不能得到最后的、确定性的结论,如果想得到肯定的因果关系结论,应选用有控制组参加的实验设计。 3、由于研究中对实验条件控制不是很严格,因此研究者应充分考虑那些突发的或随意事件,详细记录研究中伴随的各种事件,这有利于对结果作出更符合实际的科学评估和解释。 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1.设计方案:对一组被试连续抽取多个相等的时间样本,即选择完全相等的多个时间段,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实施实验处理,而在后续的另一个时间样本中并不实施实验处理,并通过对两种时间样本的观测分数之间的差异分析来比较实验处理的准实验设计。 2.数据分析:可对结果做三方面的检验:1.处理条件与无处理条件间的比较,以考察存在处理效应的可能性;2.分别在有处理条件下和无处理条件下考察时间因素的简单效应,这主要是分析研究中的时间效应或顺序效应; 3.分析实验处理与处理顺序的交互效应,以考察在时间序列中不同处理的不同效应。 3.优点:在控制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方面是完全有效的,如能较好控制“历史”作用的影响。 4.缺点:1.采用单组设计,实验处理后再重复进行做过的测验可能会增加或降低实验处理实验安排中,实验处理的间断出现会使被试产生新异感,并暴露实验目的,由2.的敏感性。. 此产生实验的霍桑效应。3.实验的重复进行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顺序效应。 多组不相等组前后测设计 1.设计方案:先将实验组和控制组接受前测,然后给实验组处理,再对这两组被试进行后测。 2.优点:首先,增添了控制组,从而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等因素的干扰。其次,前测可以了解实验处理实施前的初始状态,从而也就对选择有了初步的控制。 3.缺点:1.实验组与控制组是不对等的,因而选择与成熟、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效度。2.不能证明实验处理的长期效应。 多组不等组前后测时间序列设计 1.数据分析:方法1.求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成绩的平均数,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成绩的平均数;然后求出实验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平均数的差异,以及对照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平均数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实验组差值和对照组的差值进行比较。方法 2.回归直线方程。 2.优点:1.既能对一组的一系列的观测成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解,也能对两组的前测和后测的系列观测成绩的趋势进行比较,以估计实验处理的效果。2.实际使用较多的一种比较完善的准实

实验心理学历年试题

2007年北京自考实验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10) 1、用平均差误法测量感觉阈限容易产生(B ) A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B空间误差和动作误差 C定势的作用D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2、在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只允许被试作两类回答时,计算差别阈限时相等地带的下限是(B ) A50%感觉弱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B25%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C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D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3、卡特尔制作天文学家声望顺序的顺序量表用的是(D ) A对偶比较法B数量估计法 C差别阈限法D等级排列法 4、当用对偶比较法制作一个对5种儿童服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时,让被试比较的样品对数有多少?(包括为了消除可能产生的空间误差需要增加的对数)(C ) A 10对 B 15对 C 20对 D 30对 5、反应时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D ) A反应时不受刺激强度变化的影响 B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缩短 C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延长 D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缩短,达到极限时反应时就不再发生变化了 6、用混色轮产生的颜色混合是(B )

A色光的混合B相减的混合 C颜料的混合D色调混合 7、等响度曲线上的每一条线代表一个响度等级,其单位为(D )A分贝B色C美D方 8、记忆广度是(B ) A9个以上的项目B7±2 C无限的D21个比特 9、对两种过程记忆理论强有力支持的实验是(A ) A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B汉字特征抽取的实验 C插入材料对倒摄抑制影响的实验D加工层次对记忆影响的实验10、许多研究证实,赞琼的假设是正确的,即(C ) A当任务容易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B当任务困难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C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D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非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二、多项选择题(1*5) 11、为了消除组间设计的缺点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B ) A匹配被试B随机分配被试 C完全平衡的方法D拉丁方的方法 12、触觉适应表现为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AC ) A触觉感受性的降低B触觉的完全消失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 一、填空 1. 现代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体系,包含有许多心理学分支,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 ____ 、________ 、____ __、______ 等等。 2.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当机体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其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_________,测量这些___ ___的指标就是生理指标。 4. 被试内设计是_______ ___须接受自变量的_ _______的处理。 5. 当我们走进电影院,最初什么也看不见,需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适应,并能区分周围物体的轮廓。这种在_________下的感受性_________的过程,称为_________。 6. ________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_______。 7. 语图仪是能将______或______分析为组成成分频率,显示频率-强度-时间型式变化的仪器,它能形象地图示________________。 8. 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_______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9. 人从暗处到亮处,眼睛大约经过______ _就能适应,这是__ _____。此种适应时,眼的感受性不是___ __,而是___ ___,与__ _____正好相反。 10.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________的指标,最早是用____________进行测定的。 11. 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 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__________、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3. 变量是指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可变的事物的___________。在实验中实验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__________称为因变量。 14. 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5. 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________ _不一样时,就发生了_____ _。 16. _______(reaction time, 简称RT),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____________的时间,而是指______施于有机体之后到___________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17. 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__________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__________、恒定刺激法和___________。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__________。 18. 由于信号检测论在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19. 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_____________,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___________,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20. 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

2017年考研心理学冲刺预测题及答案(2)-考研模拟及答案解析

2017年考研心理学冲刺预测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于1879年创建于() A美国B英国C俄国D德国 2.下列现象中()属于认知过程 A情绪B能力C兴趣D思维 3.()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细胞B感觉器官C大脑皮层D传导神经 4.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 A缪勒B冯特C考夫卡D费希纳 5.在知觉过程中,人不仅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且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 6.知觉者的知识经验,以及对事物的需要、兴趣、爱好、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和期待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果,这种加工叫做() A自上而下的加工B平行加工C自下而上的加工D简单加工 7.()能够很好地解释在某些情况下人为什么对一些刺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现象 A衰减理论B过滤器理论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工理论 8.人在每一瞬间,将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些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

象,这一特点指的是注意的() A指向性B集中性C目的性D能动性 9.夜晚的霓虹灯广告主要在于吸引人们的()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注意转移 10.受()的影响,学习较长的系列材料时,开端和末尾部分一般遗忘得较少,而中间部分遗忘较多 A倒摄抑制B外抑制和超限抑制C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D前摄抑制 11.具有加工信息和与存储信息双重功能的记忆是()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工作记忆D长时记忆 12.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 A集中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 13.一年级小学生计算时往往扳着手指算,这种思维是() 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创造性思维D抽象思维 14.注意的转移与人的神经活动的()特性有关 A强度B兴奋性C灵活性D平衡性 15.()是短时记忆存储的重要条件 A机械重复B精细复述C联想D回忆 16.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是() A语言的加工B语言的理解C语言的表征D语言的产生 17.“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 A应激B心境C激情D焦虑

实验心理学试题题库教学教材

实验心理学试题题库 一、名词解释(3*8*1.3=32题) 1.心理物理学 2.刺激变量 3.机体变量 4.反应变量 5.自变量 6.因变量 7.额外变量 8.组间设计 9.组内设计 10.安慰剂效应 11.天花板效应 12.地板效应 13.霍桑效应 14.指示语效应 15.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16.重复实验设计 17.混合实验设计 18.交互效应 19.拉丁方实验设计 20.准实验设计 21.时间序列设计 22.感觉阈限 23.最小变化法 24.恒定刺激法 25.平均差误法 26.信号检测论 27.ROC曲线 28.反应时间 29.简单反应时间 30.辨别反应时间 31.选择反应时间 32.加因素实验 33.减法反应时间法 34.开窗实验 35.速度—准确性权衡 36.闪光融合临界频率 37.听觉掩蔽 38.图形掩蔽 39.深度知觉 40.时间知觉

41.系列位置效应 42.部分报告实验 43.内隐记忆 44.概念形成 45.口语报告 二、单选题(15*8*1.3=156题) 1.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该著作是() A.《定量分析手册》 B.《心理学大纲》 C.《实验心理学》 D.《心理物理学基础》 2.“实验心理学”一词是()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提出来的。 A. 1860 B. 1862 C. 1879 D. 1917 3.“实验心理学”一词是冯特在他的()中首先提出来的。 A. 《感官知觉理论贡献》 B. 《心理物理学纲要》 C. 《实验心理学纲要》 D. 《民族心理学》 4.采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开始于()。 A. 古希腊 B. 18世纪中叶 C. 19世纪中叶 D. 20世纪初 5.从()开始,生理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研究了一些感知范围内的问题。 A. 17世纪中叶 B. 18世纪中叶 C. 19世纪中叶 D. 20世纪初 6.()年,赫尔姆霍兹用反应时间测量了神经传导的速度。 A. 1850 B. 1860 C. 1862 D. 1879 7.对于冯特来说,心理实验就是系统的()。 A. 观察 B. 测量 C. 实验 D. 自我观察 8.在冯特看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所谓纯粹的()。 A. 人的心理 B. 人的意识 C. 直接经验 D. 间接经验 9.冯特的实验法又称作()。 A. 观察法 B. 直接经验法 C. 间接经验法 D. 内省实验法 10.在实验心理学建立的阶段,实验中提出了()作系统的自我观察的计划。 A. 实验者 B. 被试者 C. 研究者 D. 冯特 11.冯特坚决反对用实验方法研究()。 A. 高级的心理过程 B. 低级的心理过程 C. 感知觉 D. 反应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