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比喻修辞格的翻译——以许渊冲英译本为例
许渊冲英译浪漫唐诗

许渊冲英译浪漫唐诗许渊冲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他以其精湛的翻译技艺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刻理解而闻名。
他的英译浪漫唐诗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这些翻译作品不仅保留了原诗的韵律和意境,还成功地传达了唐诗的独特韵味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许渊冲英译唐诗的例子:1. 杜甫的《春望》部分节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Xu Yuanchong's translation:````Nations fall, mountains and rivers remain;In the city of spring, grass and trees grow thick.For three months, beacons of war have blazed;A letter from home is worth ten thousand pieces of gold.My white hair grows thinner as I scratch my head,Too feeble to hold a hairpin under its weight.````2.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Xu Yuanchong's translation:````Beside my bed a pool of light—Is it hoarfrost on the ground?I lift my eyes and see the moon,I bend my head and think of home.````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Xu Yuanchong's translation:````The sun beyond the mountain glows;The 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You can enjoy a farther sight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许渊冲的英译浪漫唐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对原诗精神的忠实再现,为西方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和文化的窗口。
中国古诗词中数词的英译——以许渊冲的英译本为例

中国古诗词中数词的英译——以许渊冲的英译本为例
杜晶洁
【期刊名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33)4
【摘要】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数词在中国古诗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考虑到诗词的文体特征、英汉文化差异以及数词的功能,古诗词中数词的翻译难度加大.中国古诗词中的数词可分为真实具体数词、模糊数词以及特殊数词.数词在诗歌中具有创造意境、展示意象、凸显情感、巧用修辞、增强韵律、叙述事件、抽象化具体和创造艺术效果等功能.以许渊冲的英译本为例,对古诗词中的数词可通过直译法、改译法和省略法进行有效翻译.
【总页数】6页(P114-119)
【作者】杜晶洁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的意境重构——以许渊冲的《琵琶行》英译本为例 [J], 许菊;郭懿
2.认知转喻视域下昆曲服饰翻译研究r——以许渊冲、许明《牡丹亭》英译本为例[J], 宋琪
3.以许渊冲为例论中国古诗词英译中的空白处理 [J], 杨丽艳
4.风格标记理论下苏轼词作英译的词风翻译策略研究——以许渊冲英译本为例 [J], 苏越阳;薛芬;尹邦迪
5.《西厢记》英译本副文本对比研究--以许渊冲和奚如谷、伊维德英译本为例 [J], 林雪英;莫运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轼诗词英译的象似性探究及对翻译的启示--以林语堂、许渊冲和Burton Watson英译作品为例

苏轼诗词英译的象似性探究及对翻译的启示--以林语堂、许渊冲和Burton Watson英译作品为例于艳青【摘要】从诗歌语篇所应遵循的象似性原则入手,探讨象似性理论对诗歌翻译的形式对等和意义对应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在象似性原则指导下,对苏轼诗词英译的三个版本进行对比分析,证实象似性原则有助于诗歌形式、文体特征和思想内容的再现,使得译文在最大程度上重现原诗的情绪和意境,达到“形神兼似”的翻译效果。
%Discuss the iconicity theory’s function as to the aspects of formative equality and meaning equivalence in poem translation. In the guidance of iconicity principles, mak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ushi’s three versions of translation, in order to prove that iconicity principles are helpful to reproduce th e poems’ form, 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s, make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poems reappear to the utmost extent, and achieve the effect of spiritual and formal resemblance.【期刊名称】《济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03【总页数】5页(P79-83)【关键词】象似性原则;苏轼诗词;“形神兼似”翻译【作者】于艳青【作者单位】济宁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山东曲阜2731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语言的象似性是相对于其任意性而言的,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表现在语篇层面上的象似性得到了广泛关注。
从文体学视角看格律诗的翻译——以许渊冲英译李商隐的《无题》为例

从文体学视角看格律诗的翻译——以许渊冲英译李商隐的《无题》为例万兵【摘要】以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为例,通过对许渊冲教授的英译文进行分析,尝试运用中西方文体学理论,从唐诗中被前景化的因素,如意境、节奏与格律等,对格律诗的翻译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为此领域的翻译和研究提供启迪.【期刊名称】《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17)006【总页数】5页(P24-28)【关键词】文体学;格律诗;翻译【作者】万兵【作者单位】宁德师范学院,外语系,福建宁德,35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文体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介乎文学和语言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对涉及这两门学科的诸多问题具有相当的解释力。
然而,从文体学视角研究格律诗的翻译目前尚不多见。
文章结合中西方文体学相关理论,以许渊冲先生对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的英译为例,审视我国格律诗这一巅峰文学体裁的意境与格律的移译处理,旨在探讨文体学理论指导格律诗的翻译的可行性与科学性,为格律诗的翻译理论研究和批评提供启迪。
唐代格律诗是在南齐永明体四声律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讲求严格的篇式、句式、对偶、音律,被称为新变体的定型诗体——格律近体诗。
它只要求押韵和规定字数,不讲究平仄、对仗之古体诗的对称。
《文心雕龙》之《声律》篇则是关于文学作品(包括诗词)声音、节奏规律之专论。
“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离句必睽;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
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韵气一定,故余声易遣;和声抑扬,故遗响难契。
”(龙必锟,2008:330)“声有飞沉”意指平仄,“辘轳交往,逆鳞相比”也即平仄调和。
“同声相应”指的是每隔若干字句,同一元音重复一次,形成回环反复,以表达诗句节奏与诗人情绪的起伏。
“异音相从”则是指每句诗中平仄交替,或是全诗一联或各联之平仄交替,通过语音的抑扬起伏,形成鲜明的节奏感(祖保泉 ,1993:653)。
社会符号学视阈下宋词《青玉案·元夕》英译对比分析——以许渊冲、徐忠杰译本为例

一、引言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独具一格,其华丽的词藻, 圆 润 的 语 言,精炼 的 表 达,细腻 的 感 情 ,常 为 人 所 吟 诵。而辛弃疾作为宋朝豪放派代表词人之一,其创作 风格独树一帜,在词史上举足轻重。他的作品常常形 式多样、豪迈奔放、慷慨悲壮,与苏轼并称“苏辛”,而 其 代 表 作《青 玉 案·元 夕》是 他为 数 不 多 的 一 首 委 婉 词,主要对元宵佳节张灯结彩、载歌载舞、火树银花的 热闹场面的描写,对比反衬出“那人”的甘受寂寞,孤 芳 自 赏 。特 别 是最 后 一 句“ 众 里 寻 他 千 百 度 。蓦 然 回 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是耳熟能详,久吟不衰, 为人所称赞。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成大事业 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这句话就是最高境界,可 见其诗词的地位。 这首词虽然难译之至,但仍然吸引了众多译者不 懈的尝试。笔者认为许渊冲和徐忠杰先生的译文具有 很高的文学价值,尤具代表性。本文以这两个英译本 为对象,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它们在语言意义间 的转换及呈现。 二、理论基础 世界是由各种符号组成,语言也是符号的重要组 成部分。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将语言符号的指称分为 能指和所指,并确立了符号学的基本理论,为后来的 符号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皮尔士将符号分成了抽象符号、指示符号以 及类象符号三种。莫里斯认为对语言符号的研究应从
《青玉案·元夕》中比喻的英译探究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une:"Green Jade Translation of Tropes in Cup" Lantern Festival 作者: 潘丽妃;彭俊
作者机构: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出版物刊名: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60-65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3期
主题词: 关联翻译理论;英译;比喻;最佳关联性;诗词
摘要:文章以翻译理论家Ernst August 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宋词大家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的英译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许渊冲、初大告和徐忠杰的英译本,对比分析了三个英译本对该词中比喻的英译方法,指出:为尽可能达到最佳关联性,使译文能更准确、更顺畅地被读者理解,针对诗词中原文未指明本体,却又涉及较大文化差异的比喻的翻译,译者可在译文中使用明示本体或者加注的方式来进行翻译,以降低译文受众理解译文的难度和避免可能出现的误读。
“意美、音美、形美”的完美再现——许渊冲英译苏轼诗词探析

收稿日期:2021-11-41 苏轼诗词翻译研究概述苏轼诗词的英译与出版有四个特点:“起步晚,诗篇零散,数量少,成功者鲜见。
”(戴玉霞 等,2016)苏轼诗词英译本最早见于1853年的《皇家亚洲协会会报》(任梦雨,2019),此后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一度陷入沉寂,直至巴顿·华兹生出版其著作《宋代词人苏东坡选集》才重获关注。
现在有记载的翻译过苏轼诗词的外国译者共有20余位,其中巴顿·华兹生的翻译最优。
国内对苏轼诗词的翻译起步较晚,最早的译者有蔡廷干、林语堂等。
在译本备受认可的后来者中,许渊冲翻译诗词数量最多,达100首,在苏词英译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
林嘉新等(2019)认为,华兹生的“翻译策略对中国古典诗学进行诗学征用,在译文杂合中产生中美诗学的碰撞、妥协与再生,使译诗产生文学变异现象,从而形成新语境下的苏轼诗词阐释”。
万佳琦等(2020)从阐释运作理论视角出发,对比了许渊冲和华兹生的译本,分析阐释了苏轼诗词英译文本是如何实现“信任、侵入、吸收、补偿”的。
2 “三美”理论及其理论阐释力许渊冲在其译作《毛泽东诗词四十二首》中提出了“三美论”这一重要文学翻译理论。
在其《唐宋词选》英、法译本中他曾说,只有充分体现中国诗词的意美、音美和形美,译者才能让读者喜欢上他的成果(许渊冲,2006)。
“三美论”指文学翻译应寻求“真与美的统一”,即保证译文与原文的相似性,同时尽可能保留原文中的美感。
这些美感包括“音美”“意美”“形美”三个方面,译者应适当做出取舍。
其中,意美是最重要的,即翻译需要传达原文想要传达的东西;音美是次要的,即翻译要保持声音美,如音韵美;最后是形美,要求形式的相似性,译文兼顾句子长短和对仗工整。
许渊冲在翻译实践中不断反观自身,用实践检验理论,再用理论指导翻译的实践过程(祝一舒,2019)。
他从实践出发去思考翻译,特别关注汉语的特点,关注汉语与外语之间的差异,关注差异背后的文化、审美等因素(祝一舒,2020),从而才有了今天的“三美”理论。
【VIP专享】中国古典诗歌翻译

古诗歌翻译与修辞法技巧Transl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oems and the rhetoric device古诗词的翻译是把中国的古典文化传播到西方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国内有很多的大家都致力于古诗词的翻译,主要以许渊冲为代表。
这里就古诗词中翻译与修辞法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明喻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杜甫《羌村三首(其一)》)译文:When night comes,candles light the hall,We sit face to face as in dream.在此句中许渊冲直接把“如”翻译为了“as”。
二、暗喻汉语的暗喻与英语中的暗喻都不露比喻的痕迹,在诗中的译法为: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忆扬州》)译文:Of all the moonlit nights on earth when people part,Two- thirds shed sad light on Yangzhou with broken heart.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传颂千古,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译文: Its torrent 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azure sky.“银河”被直译成Silver River比milkyway更符合意象传达。
诗中用银河比喻瀑布的汹涌磅礴,取“银河”之“河”字与瀑布的相似之处设喻,激发了读者无限想象三、拟人这一修辞就是把人以外的无生命之物或有生命之物当作人来描写,并把它写得既有人的动作又有人的思想感情,在汉语和英语里都是如此。
诗中的应用: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二首(其二)》)译文:The candle grieves to see us part,It melts in tears with burnt- out heart.四、夸张夸张在汉语和英语里都是常用的修辞,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有意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某一方面,从而获得更好的表达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1 《加里波利的坟墓》的反讽与对话2 动机对中学英语学习的影响3 从《绝望的主妇》看美国的家庭观4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5 English-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6 从《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同体7 对比分析苔丝和蓓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和萨克雷《名利场》8 当爱遇见不爱——浅析《马可百万》中的三对情爱关系9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0 从语言功能考察汉语公示语英译11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12 分析《老人与海》主人公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13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奥兰多》14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15 论凯特肖班《觉醒》中的超验思想16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佳丽人物形象17 道林格雷——《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华丽外表下的丑恶心灵18 American Individualism as Shown in Forrest Gump19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20 论《财神和爱神》中十九世纪末美国社会的阶级冲突及解决21 A New View of Feminism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 River22 An Interpretation of Death in Jack London's Short Stories23 学生英译汉翻译中的英式汉语及其改进方式24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三个男性形象分析25 爱情描写与《》核心主题的关系26 幻灭的美国梦:《夜色温柔》的象征意义解读27 对《秀拉》中死亡事件的探究28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体态语应用29 附带学习和有意识学习对英语词汇习得效果的比较研究30 比较《西游记》与《哈利•波特》中的英雄形象31 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32 存在主义视角下浅析《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和布莱特的爱情33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34 The Tragic Fate of Tess35 从《祝福》的英译本谈文化空缺词的翻译36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矛盾性——从传记角度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童话集》37 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38 The Contrast between Carrie’s “Fall” and “Rise”3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 and Destiny: An Analysis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40 文化语境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41 形名组合Deep+Noun之认知研究42 A Survey of the Manifestations of “Babel” in the Movie Babel43 《名利场》和《嘉莉妹妹》女主角形象对比44 从“绯闻女孩”与“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浅析中美青年婚姻爱情观的异同45 玛丽•巴顿的女性意识46 论《绯闻女孩》中的美国社会文化特征47 “Terror of the Soul”:On the Gothic Writing Features in Allan Poe’s The Black Cat48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49 对比不同思维方式下事物的中英文描述差异50 悖论式的唯美主义--论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51 会话含义理论在法庭话语中的运用52 浅谈中西方非言语交际中身势语差异53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词汇对比研究54 浅析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性”55 An Analysis of Harriet Beecher Stowe’s View on Christianity in Uncle Tom’s Cabin56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57 从苔丝和曼桢的角色分析中西文化下女性的抗争58 从顺应论的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59 论中英情感隐喻的异同点60 On House’s Model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A Case Study of Li Mi’s Chen Qing Biao61 浅析当代美国跨种族领养的现状62 浅议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语63 试析《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美国梦64 从合作原则角度解读《成长的烦恼》中的言语幽默65 寂静的声音——《送菜升降机》中的沉默66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67 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婚姻观68 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面具69 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英之辅EF语言培训为例70 论东西方死亡观之差异71 学生不同个性对英语学习的影响72 商务英语函电的语言和文体特征及其翻译73 《人性的污点》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社会原因的分析74 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75 A Study of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76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77 论莱辛作品《又来了,爱情》中妇女失爱的原因78 一个自我矛盾的精神世界—《达洛卫夫人》中的对照与一致79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80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研究综述81 从尊卑与平权的词汇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82 中英文隐喻对比研究83 A Miniature of Ambivalence and Self-Discovery as Reflected by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84 英语中天气隐喻的认知解读85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Religious Constituen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hristians86 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董贝父子》中伊迪丝的堕落女性形象87 The Tran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88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一代”的反叛与抗争89 中国人和美国人特征的比较90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91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92 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大学文化差异93 《双城记》与《呼啸山庄》的家庭主题对比94 中西方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礼貌的语义差别95 英国喜剧电影和美国喜剧电影的不同特点分析96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97 探析国际贸易中的跨文化风险98 《名利场》中男性与女性形象解析99 从大卫•芬奇《七宗罪》看宗教极端主义100 中西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101 中西方文化中家庭观念差异研究——以电影《推手》为例102 中英酒俗对比103 人性的扭曲,堕落与回归——希刺克厉夫的人性简析104 寻找自我——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觉醒》105 中西方在养老孝道方面的差异106 乡村音乐歌词的人际意义分析107 An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108 《安尼尔的鬼魂》中“鬼魂”的象征意义探究109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110 Analysis of Love Tragedy in The Apple Tree in Light of Realism111 A Brief Study o f British Women’s Rising Status112 浅析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认知隐喻113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114 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115 浅析《老人与海》中人对自然的态度116 礼貌策略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117 语境适应论下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118 An Analysis of the Initiation Theme in The Child in Time119 浅谈网络聊天中的英语缩略语120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121 模糊数词在英语习语中的构成形式及其修辞功能122 管窥世纪年代以前的朴素社会语言学思想123 约翰•多恩诗中女性歧视现象分析124 浅析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理解中的策略运用125 《善良的乡下人》的喜剧性分析126 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127 埃德加•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技巧应用分析128 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129 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商标翻译130 中英花卉隐喻下的情感叙事对比研究131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132 李清照“声声慢”英译本的对比研究133 浅析俚语在美国亚文化群中的使用及其成因134 从消费文化角度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135 西方文学中撒旦形象的形成与发展136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137 The Otherization of China in The Woman Warrior138 《喜福会》中的文化身份分析139 影响英语阅读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140 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习语的影响141 诀别武器之缘由——再读《永别了,武器》142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143 科技英语语篇中被动语态语篇功能的分析144 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奥巴马总统竞选辩论的语篇特点145 On Stylistic Features of Obama’s Victory Speech146 中医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过去与现在147 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148 对《别对我说谎》中非言语因素的分析149 苔丝悲剧的自身原因分析及其启示150 中西方家庭观比较研究151 A Study on Error Correction in JEFC Classroom152 解析《红字》中的红与黑153 Cultural Issues in Interpreting154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155 D.H 劳伦斯《盲人》中的人文主义研究156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157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荷塘月色》英译本为例158 着魔的猎人——解读《洛丽塔》中的男主人公亨伯特159 论中文电视栏目名称的英语翻译160 从《人鼠之间》中人物的精神分析看美国梦的幻灭16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162 A Study of Meta-cognitive Strategy Training and Its Effect on EFL Reading163 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164 超市价格策略的比较165 浅析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数166 《闻香识女人》角色分析167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168 A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Dietetic 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rom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169 从《劝导》看简•奥斯汀创作思想的发展170 奴隶制下的压迫与爱——浅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171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的英汉翻译172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语新词英译研究173 论《卡斯特桥市长》中女性的“物化”现象174 论中国特色文化政治经济词汇和缩略语的英译策略175 论《西游记》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以詹纳尔和余国藩的英译本为例176 礼貌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77 对《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悲剧性分析178 试析《啊,拓荒者》中的生态伦理观179 浅谈《旧约》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180 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181 An Analysis of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182 “垮掉的一代”没有垮——简析《在路上》中年轻人的生活观183 残酷的现实与审美愉悦——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崇高美184 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185 An Ecocri tical Analysis on Lady Chatterley’s Lover186 汉英姓氏文化差异187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Online Subtitle Translation Group188 论世纪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冲击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及教育策略改革的应对措施189 爱默生超验主义对世纪美国人生观的影响——以《论自助》为例190 《鲁滨逊漂流记》“星期五”被殖民化分析191 英语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及其汉译192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193 浅析《麦田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194 中英征婚广告对比分析研究195 人格、环境与命运——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还乡》中的主要人物命运196 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197 从《宠儿》的人物形象中分析莫里森的种族观198 从电影《弱点》看美国的家庭教育199 A Study of English Classroom Scene Sett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200 唐诗中比喻修辞格的翻译——以许渊冲英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