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色彩的意象情感特征

合集下载

音乐与色彩的联想关系——音与色的通感效应及实施方法中

音乐与色彩的联想关系——音与色的通感效应及实施方法中

4 音乐与色彩在心理上的内在联系色彩学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视觉使人在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理学研究表明,有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进入大脑的。

而听觉则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通道,它在人的生活中同样起着重大的作用。

两者之间虽从属于不同的感觉器官与传达方式,但它们的感觉通道与信息传递模式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4.1 音乐中的色彩意象音乐是靠声音在时间中的延续和变化来表现的,是以节奏塑造形象,以旋律表达情感方式的艺术。

它通过充满情感的音调旋律来打动听众并引起听众愉悦、忧伤、悲壮、哀痛等心理共鸣。

它不像绘画那样借助色彩、线条、光影把现实的景象清晰地再现出来,它只能通过感觉器官的联觉作用使某种音响很快过渡到某种模糊的视觉意象,在听音乐的同时,头脑中时常会浮现出各种画面。

如欣赏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结尾部分时,脑际中似乎掠过残酷的战斗场景和欢呼胜利的场面,眼前幻映出战火、硝烟、鲜血等色彩的影象,心中激起悲壮、惨烈、崇敬和欢乐的情绪一样。

这种特殊的意象是靠声音的动力模式与某种景物所固有式样之间的同构实现的。

因此声音和色彩是可以互通的,听觉与视觉也是可以互通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互通是意象上的互通,而由互通造成的形象(意象)是模糊而不明晰的。

4.2 色彩中的音效作用色彩在感情的表达上与音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色彩以其明晰的色相和丰富的色调传达情感。

法国设计美学家德卢西奥·迈耶曾指出:“色彩的情感特性堪与音乐相比”[2]。

色调如音调,是由主导色与它周围的色形成对比统一的和谐结构关系。

色调的冷暖明暗变化和音调的强弱起伏,对于丰富形象、传达情感、提炼意境均有着重要作用。

色调也如音乐节奏与和声形成的旋律,同样富有情感表达特性。

鲜明的色调响亮如赞歌,欢快而热烈;阴暗的色调低沉如哀曲,悲伤而沉痛;柔和的色调委婉如情诗,甜蜜而温馨……千百年来,人们通过长期生活积累和艺术创作实践,逐渐摸索了色彩与音乐相关联的普遍规律。

古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有哪些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作品充满诗意、韵味和美感。

本文将就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开论述。

一、意象1. 自然意象:古诗词中常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意象,如山水、花草、日月等。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 动物意象:古诗词中的动物意象常用来寄托情感或代表某种特定的品质。

如将孔雀代表华丽、美丽,将鸽子代表和平、爱情等。

3. 宫殿意象:宫殿意象在古诗词中出现频率较高,代表着尊贵、壮丽、华贵等。

古代皇家宫殿多为壮丽的建筑,因此宫殿意象常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或表达对贵族阶层的向往和赞美。

4. 季节意象:四季交替提供了丰富的意象素材。

如春天的繁花似锦、夏天的炎热闷热、秋天的金秋时节和冬天的寒冷凝冻。

不同季节的意象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心境。

5. 色彩意象:颜色是古诗词中重要的意象元素,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思绪。

例如:红色代表热情、欢乐,黑色代表忧郁、悲伤等。

二、修辞手法1. 比喻:借用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来进行比较,以扩大描述的范围和效果。

例如:玉树临风、明月如霜。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具备情感和行为。

例如:风吹落叶、溪水低语。

3. 对仗:诗词中的句子往往具有平仄和韵律,对仗使得句子的韵味更加丰富。

例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 排比:通过一系列并列的词语或短语来强调句子的平衡和对比。

例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5. 借代:用一种形象的事物来代表另一种事物,以达到生动表现和豪放抒情的效果。

例如:金屋藏娇、笼中鸟。

6. 对偶:通过对称的词句结构,以形成韵律的对称美。

例如:寒江孤舟独徐行,慨然思归牵上心。

7. 擬聲:模拟各种声音的修辞手法,使读者能够在心理上感受到声音的存在和变化。

例如:水波粼粼、风声呼啸。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在古诗词中,丰富多样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为作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文学作品中的常用意象

文学作品中的常用意象

文学作品中的常用意象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通过对某个具体事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抽象的情感或思想。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意象: 1. 自然意象:描写自然景色,如山水、花草、天空、雨雪等,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动物意象:通过描写动物的形象和行为,传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如狼、鸟、猫等。

3. 色彩意象:通过描写色彩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表现出情感和思想,如红、黄、蓝、绿等。

4. 音乐意象:通过描述声音的特点和变化,表现出情感和思想,如嘈杂、悦耳、婉转等。

5. 建筑意象:通过描写建筑物的特点和形象,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态度,如宫殿、城堡、简屋等。

6. 身体意象:通过描写身体的部位和感觉,表现出情感和思想,如眼睛、手指、笑声等。

7. 器物意象:通过描写器物的形象和功能,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态度,如钟表、手锤、笔记本电脑等。

以上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些意象,通过细致的描写和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 1 -。

中考诗歌常考意象分类归纳总结

中考诗歌常考意象分类归纳总结

中考诗歌常考意象分类归纳总结
在中考诗歌的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与意象相关的题目。

因此,对于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进行分类汇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答题。

1.自然意象
自然意象是诗歌中最常见的一种意象,它包含了大量的自然元素,例如:花、树、鸟、云、月、星等等。

自然意象通常用来描写自然的美丽与壮观,也可以用来反映人的情感与心理。

2.人体意象
人体意象是描绘人体部分或整体的意象,例如:手、眼、心、肺、血、骨等等。

人体意象通常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与思想内心世界。

3.动物意象
动物意象是描绘动物特征的意象,例如:狮子、老虎、猫、狗等等。

动物意象通常用来表达人的情感与心理世界,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类的行为和性格特征。

4.色彩意象
色彩意象是描绘色彩特征的意象,例如:红、黄、蓝、黑、白等等。

色彩意象通常用来表现情感和心理状态,也可以用来表现事物的品质和特征。

5.音乐意象
音乐意象是描绘音乐中的特征和情感的意象,例如:音符、节奏、旋律、和声等等。

音乐意象通常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总之,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种类有很多,但以上这些是中考常出现的意象类型。

我们可以通过理解这些意象类型,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从而更好地完成中考诗歌题目。

色彩意蕴的悟识

色彩意蕴的悟识

色彩意蕴的悟识作者:吴田玉来源:《美术界》 2010年第7期TEXT / 吴田玉吴田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馆员)。

多次参加由国家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和国外一些学术权威机构举办的重大学术活动。

在北京、香港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十余次,联展数十次。

作品多次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泰国、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展出,并被有关机构收藏。

出版有《中国画精英人物-吴田玉画集》、《吴田玉作品集》、《画风研究-吴田玉画集》、《吴田玉-花鸟心象》、《色兮墨兮-中国画色彩学理探辨》、《墨言墨语-水墨画的散点悟识》等专著。

近年来我创作了一批又一批的花鸟画作品。

从水墨淋漓到色彩重绘,再到色墨交融,形式构成,可以说从我的花花世界里能体会到春夏秋冬新的姿色,更能体味花花世界里的悠悠情韵。

自水墨画还未兴起的时候,中国传统绘画就非常重视色彩表现的工笔绘画。

唐朝时期尤为突出,如敦煌壁画、盛唐时期的工笔重彩工笔画,在人物、花卉和青绿山水画方面都有不同凡响的表现。

这个时期的作品真正表现出靠色彩的铺排晕染而体现明显气象的染色方法,可以认为以色彩来表现的意欲十分强烈。

如李思训的山水画是以“青绿为衣,金碧为纹”,注重勾框填色来追求繁复典丽的风格。

在当时色彩的用量如此之大,是中国画色彩的艺术表现力处于最灿烂绚丽的时期,也是对大唐盛世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极好反映。

当青绿山水画发展的同时,另一种以笔墨为表现形式的山水画也迅速发展起来。

从而使中国画很早就达到了最大的分类原则,即以黑白两个极色来涵括一切色彩,以墨来起色彩调节作用,这便是独具一格的水墨画。

文人画也随之应运而生并一直执掌了以后的画坛。

尤其两宋以来,“水墨渲淡”成了国画表现的一股主流,“运墨而五色俱”严重抑制了色彩的表现力。

色彩的艺术表现力在文人画逸笔草草的笔墨表现形式下,已渐渐居于弱势,在文人士大夫的眼里,色彩的世界可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替代之。

简述意境的审美特征

简述意境的审美特征

简述意境的审美特征意境是指作品通过音乐、色彩、形式等艺术手段,创造出一种虚幻、抽象的情感体验,使人进入一种艺术的境界。

它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体验,通过引起观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来体现作品的审美价值。

以下是意境的审美特征的简述。

1. 超越于现实——意境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超越现实,它不受限于具体的时间、空间和逻辑关系,而是通过艺术的手法,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

这种超越现实的特点让观者能够超越日常的现实生活,进入到一种心灵的自由状态,让人感到宁静、安详或激荡。

2. 虚幻、抽象的表现形式——意境常常使用虚幻、模糊或者抽象的形式来表现,通过模糊边界、淡化色彩或者运用符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比如,音乐中的渐弱或是静默会产生出一种心境的变化;画面中的模糊边界或者抽象的线条可以让观者产生更多的想象力;诗歌中的比喻、意象语言也可以让读者进入到一种视觉、心理的意境之中。

3. 情感共鸣——意境作品往往能够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触动人们的心灵。

它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氛围以及所诉诸的主题,使观者能够从中找到共鸣点,体味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体验。

不同的人可能会因为个人经历和感受的不同,对意境作品有不同的共鸣,这也是意境作品与观者之间形成一种独特的联系。

4. 引导观者的想象力——意境通过一种模糊的、含蓄的表达方式,引导观者的想象力。

它并不直接地给出明确的情节或者逻辑,而是通过一种有序、暧昧的方式,让观者去主动地思考、联想、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意义。

观者的想象力在这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人们对作品产生更深的思考和感受。

5. 与审美主题的关联——意境与审美主题密切相关,它通过艺术形式来表现和传达作品所追求的审美主题。

不同的意境作品可能追求不同的审美主题,如宁静与喧嚣、纯净与污秽、生与死等。

这些审美主题通过意境的创造来体现出一种特定的审美价值,引导观者对具体主题进行思考和感受。

综上所述,意境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通过超越现实、虚幻、抽象的表现形式、情感共鸣、引导观者的想象力和与审美主题的关联等特征,使观者能够体验到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艺术境界。

试论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试论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试论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对于展览的效果和观众的体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色彩是一种视觉上的感知,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象,为展览增添美感和表现力。

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色彩运用要符合展览的主题和内容。

不同的展览主题需要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

历史类展览可以运用古朴的暖色调,如棕色、黄色等,传达出厚重和古老的感觉;科技类展览可以运用冷色调,如蓝色、绿色等,传达出现代和科技感。

色彩的选择应该与展览的内容相呼应,相互协调。

色彩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能够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明亮鲜艳的色彩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使他们更容易注意到展品和布局。

在展览的主视觉区域可以使用亮黄色或亮红色等醒目的色彩,吸引观众的目光,引起他们的兴趣。

配合使用淡色系或中性色彩作为背景,使得展品更加突出。

色彩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能够营造氛围和情感。

不同的色彩能够激发观众不同的情感和体验。

明亮的橙色可以给人温暖和活力的感觉,适合用在欢快的展览中;深蓝色可以给人稳重和庄重的感觉,适合用在庄严的展览中。

通过巧妙地运用色彩,可以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展览的氛围中,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亲近感。

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色彩运用还要考虑观众的感受和需求。

不同的人对于色彩的感受和喜好是不同的,所以色彩的选择应该尽量考虑多数人的喜好,避免使用过于刺眼或不搭配的色彩。

考虑到观众的视觉疲劳,在展览中要适当地运用中性色彩或白色等,给观众一些休息和平静的空间。

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色彩运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通过合理和巧妙地运用色彩,可以提升展览的效果和观众的体验,使展览更加生动有趣。

色彩的选择也要考虑展览的主题和内容,观众的感受和需求等因素,做到与展览的整体风格和氛围相协调。

表示色彩的词语

表示色彩的词语

表示色彩的词语导言色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认知和行为。

在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表示色彩的词语来表达和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象。

本文将提供一些表示色彩的词语,并探讨它们在不同背景和语境下的含义和使用。

一、红色词语红色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颜色,它常常被用来表示力量、爱情和暴力。

我们可以使用诸如火焰、热情、愤怒、鲜艳、热烈等词语来描述和表达红色。

例如,在描述一场激烈的战斗时,我们可以使用红色相关的词语来强调战争的残酷和猛烈。

类似的,红色还可以用来描述热情和爱情,比如热恋、热吻等。

此外,红色还经常用来表示危险、警告和犯罪,例如警告标志中的红色三角形。

二、蓝色词语蓝色是表达冷静和安宁的颜色,它给人一种平和和宁静的感觉。

使用蓝色相关的词语,我们可以描述和表达冷静、宁静、沉思、悲伤等情感。

在描写大海时,我们常常使用蓝色相关的词语,如湛蓝、清澈、宽广等,以传达大海的广阔和平静。

此外,蓝色还可以用来表达忧郁和悲伤,比如蓝调音乐、蓝色的眼泪等。

三、绿色词语绿色是代表自然和生命的颜色,它与健康、希望和繁荣有关。

我们可以使用绿色相关的词语来描述和表达活力、美丽、安慰等情感。

当我们想要形容一个花园时,使用绿色词语可以很好地表达出花园的生机和美丽,如碧绿、嫩绿、苍翠等。

此外,绿色还可以表示希望和繁荣,比如绿洲和绿色发展。

四、黄色词语黄色是充满活力和快乐的颜色,它可以代表太阳、温暖和阳光。

使用黄色相关的词语,我们可以描述和表达快乐、活力、温暖等情感。

当我们想要形容一个快乐的场景时,可以使用黄色相关的词语,如灿烂、明亮、欢快等,以传达出活力和快乐的氛围。

此外,黄色还可以表示快速和警告,比如黄色信号灯和黄色警告标志。

结论色彩是丰富且有力的表达和传达情感的工具,其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在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描述和表达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情感和象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我们的情感和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色彩的意象情感特征摘要: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力,不仅仅是只停留在对物象表面的简单模拟,更重要的是创作者通过色彩来表达强烈的艺术情感特征,创造独到的艺术境界。

这种感情色彩本质的表现结果,不再是色彩感觉的舒服,而是感情本质的体现。

即由艺术家被动的感觉——感情到主动的感觉——感情的色彩现代性变化,从而体现了色彩感情的意象精神。

关键词:色彩;色彩情感;意象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53-02色彩,对于每一个进行视觉艺术创作者来说,它是再重要也再熟悉不过的一个要素,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色彩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讲,它可以单独表现某种艺术形式、情感以及创作者的内心活动。

作者通过对色彩的印象,所引发的联想、经验、记忆而得到“意”的内涵,我们可以把这类的色彩表现称为“意象色彩”,也就是,以意生象,以象表“意”,但是这种色彩表现,并不是对意的简单陈述,而是感情的升华和提取,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是创作者的色彩感情的体现。

色彩作为感情因素的表现萌发于人类原始时期,但是,作为人的感情色彩本质和自身价值的自觉性表现,可以说,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它建立在近现代画家那种没有色彩感情就没有真正现代性的绘画形式的实践之上。

我国古代美学思想一开始就围绕着人的精神展开自发性的感情的认识,“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充于内而成象于外”等名句证明古人开始意识到情的内涵与外显之间的关系,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明确指出,情思与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伫中区以玄览”、“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愈深”、“诗缘情而绮靡”等词句的内在感情体验的外显及在这种过程里得到的审美愉悦和感情体验,古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说的实质是表达情感与想象的互相渗透作用。

而我国古代画家在绘画创作中“解衣盘礴”泼墨泼彩的精神状态,自发地使色彩脱离对具体物质表面的色彩感觉模拟,主要以色彩表达艺术情感特征,创造独到的绘画艺术境界。

这种感情色彩本质的表现结果,不再是色彩感觉的舒服,而是感情本质的体现。

静观近、现代中外绘画大师的作品,不难发现,他们不仅再现了各自独到的变化的色彩感觉本质,而且表现了丰富的色彩感情本质。

越来越多的画家认识到那些动人的绘画色彩不仅仅表现局限于眼见的表面色彩范围之内。

正是由于他们对于过去时代的绘画感觉——感情的超越性的精神表现,使近、现代的绘画不再是照相那样的表现色彩摹拟。

同时,画家也并不满足于仅仅以漂亮的色彩让人大饱眼福的视觉享受。

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的转变,使上世纪初世界画坛上发生了普遍的绘画感觉——感情的全面认识。

从此,更多的艺术家,从可见的物质表面色彩再现中超脱出来,开始研究绘画的规律和画家的自身潜在的色彩本质。

于是,绘画发生了根本性的由感觉再现向感情本质表现的变革。

康定斯基曾在他的《论艺术的精神》中提到“色彩构成生命力”这种认识,指出了色彩的感觉,感情和想象的本质。

因此,创作者对色彩本质地理解,像一个人学会游泳那样,如果一个人要想真正驾驭水,那么他必须亲自下水去体验水性。

而康定斯基的绘画色感就直接来源于艺术创作过程自觉的色彩体验,创作者只有觉察到人的色彩感觉——感情和想象的本质,才使他的作品闪耀着智慧灵感的光辉,而那些没有深刻的感情存在的艺术赝品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自觉精神层次上的色彩感觉——感情和想象力。

在此我们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感情色彩,自觉的色彩感情和自发的色彩感情。

自发的色彩情感属于人类的原始本质之一,人类在童年时期因为精神处于混沌时期,所以只有感情色彩冲动而并没有清晰的感情色彩意识,中国古代色彩关于物质和方位的象征。

例如,中国古代传统的哲学理念,五行学说当中:木呈青色,而青色相对应的方位为东;火呈赤色,而赤相对应的方位是南方;土属性为黄,方位居中;金属白色,方位为西;而水属性为黑,其方位为北等等。

证明当时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感情与想象都是受动于外部自然变化的基本性质。

自觉的色彩感情,反映创作者经过引起内在情感与影响内在感情的外在因素的共振。

在此基础上,画家创作作品中的色彩以感觉的展现渐渐转变为情感色彩倾诉。

由于情感因素的促进作用,才产生凡·高那种闪烁着运动着的充满激情的色彩绘画作品,它们是作者以毅然的决心和感情倾注于作品而产生出来的色彩形式,如果不带审美偏见,几乎每一个正常的现代人都可以从凡·高的作品中感觉到异样的色彩感情,正是在色彩感情因素的本质表现中,凡·高的绘画显示出现代性的感情色彩风格。

全部感情色彩的投入,使凡高的绘画表面燃起似火焰般的色彩律动和铜管乐器奏出的带有金属声音的色彩效果。

他借助自然但又超自然地进行自然创造。

凡高的《向日葵》以黄色为主的特有色调,表现出现代绘画造型色彩因素高度夸张和提炼。

这种单纯的绘画形式,明确地显示着色彩自身的情感力量,往往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生命情感的影响。

在高更的作品中,用色彩触动人的心灵一直是他带有象征意味的绘画特色。

高更实现这种深层感情的色彩表现是以自然色彩的强化为基础,他坚决反对一味地照抄自然,发现绘画真实本质上就是感知的精神真实。

油画《高更先生,你早》,高更以独到的感情色彩表现内在情感色彩,虽然与自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但却不拘于表面真实的自然色彩,开始反映心理色彩感情。

高更运用自然为依托,以色彩表现自己的艺术精神内涵。

他曾经长时间地生活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小岛上,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强烈地表现出绘画色彩不再追随什么,而纯粹以色彩自身的本质创造感觉——感情影响。

色彩以特有的辉煌产生动人心魄的精神力量。

当凡·高和高更这样的色彩画家声称有力地表现自己感情的时候,他们的绘画色彩所显示出的共同方向是在作品中表现出绘画色彩的感情本质。

凡·高和高更的绘画形式所反映的色彩感觉——情感,是每一个现代的不满于仅仅生存的人的审美感情都强烈地感觉到的精神存在。

他们在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基础上把感情色彩释放出来,情感色彩本质被他们在毫不犹豫的精神状态下转移到画面上,于是从质的层面上增强了绘画感人的精神因素,从此,使后印象主义的绘画比印象主义以前的绘画更具动人的精神震撼力量。

后印象主义画家对感情色彩本质的实践,促使法国野兽派、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实现感情色彩本质的全面解放。

马蒂斯就是其代表,他在绘画中更全面地展开色彩的感情本质的体现,在经过野兽派时期的色彩突破之后,在绘画中实现了理性与非理性的感情色彩的相协调。

强烈而单纯的颜色,在一般色彩画家看来往往是难以控制而常回避使用,但马蒂斯却认为正是这种颜色的单纯性可以强烈地表现人的感情,而且颜色越单纯,情感反应越强烈。

正如他所说:“……那些简单的色彩正是因为他们简单,就能对内在的情感发生更大的力量……”马蒂斯对纯色的纵情使用,体现了西方画家在追随外部自然色彩变化之后,受到东方绘画的某种启示,认识到单色的情感表现力,这使他们充分发挥人类自开始发现单一颜色时就显出对某种颜色本能的心理反应,可以说他们重新发现并表现人类最初的色彩形式,完全出于内在精神的需要。

画面上已经是纯粹的色彩造型的空间,无论是从面积或从纯度上来讲红色调都占据着绝对优势,平涂的大红、朱红、橙红色组成强烈的红色调。

马蒂斯为了强调红色显得更活跃,在画面上还加上了动态的蓝紫色曲线使之与红色之间构成动静的对比,让观者感受到强烈的红色刺激而自然引起色彩感情全面的震撼。

不论是高更或是凡·高还是马蒂斯在他们的一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艺术家的感情色彩本质表现在他们的绘画当中,从贴近人的生命本能的原始人类的单一色彩感情,到近现代画家自觉表现的个性色彩情感,最终实现全面审美的色彩感情。

在那些善于运用色彩感情作为绘画语言的大画家的思想精神里,实现了一般画家没有注意到的巨大变化,即由画家被动的感觉——感情到主动的感觉——感情的色彩现代性变化,也就是说,这一类的艺术家,他能从客观世界里感受到的色彩印象,产生强烈的情感,然后又通过笔下的色彩来展现自己的思想情感世界。

画家被动的色彩感觉,仅仅能感受到外部物象色彩的局部,而主动的色彩感觉,感觉到的是色彩的感觉发现。

画家被动的色彩感情,仅仅混沌地反映人的自发的情感色彩本能,而主动的色彩感情表现的是人的感情色彩本质特征。

从这种意义看,画家主动的程度也就是表现色彩本质的程度,因此可以说色彩主动即色彩本质的显现,从而也体现了色彩的意象精神。

也就是当主动的色彩感情发现,其基础自然离不开主动的感觉刺激。

但是几乎所有的艺术家在主动的感情释放中,往往也是感情凝聚着“意”的感觉。

画家主动的色彩感觉入神的时候,色彩感情自动地加入画家的精神“意念”活动之中,于是画家开始实现感觉色彩本质向感情色彩的转化,从而实现了色彩的意象精神表现。

比起相对单一的绘画色彩感觉,感情色彩本质被画家释放出来创造成独到的感觉——感情的绘画形式,因此带着感情色彩本质表现的绘画形式无疑具有更深刻持久的艺术感染力。

那么,同时色彩感情本质的表现自然离不开感觉,在伟大的色彩画家那里,两者往往表现为互相影响成正比的关系。

色彩敏感触动色彩感情,色彩感情的抒发凝聚色彩感觉。

现代色彩大师在毫不犹豫地使用自己认为和谐的色彩进行创造的绘画过程,不但解放了他的色彩感觉,而且解放了他的色彩感情。

而普通的色彩画家的作品之所以平庸,主要是由于感觉的散乱,感觉的散乱,使他不能形成自己的色彩感觉优势。

往往停留在对物象的表面追随中,难以触动比感觉更深一层的感情色彩本质。

这类画家仅仅靠眼睛亦步亦趋的追随着已往大师的感觉结果或外部自然物象表面的某种颜色,以别人的眼睛和物象局部颜色之“实”,代替自己的感觉和感情色彩本质之真。

由此可见,只有触动内在感情的感觉才是长久的艺术感觉。

色彩想象力的解放,使画家发现的不单是眼见的色彩表面,重要的是使画家感知到由想象力引导的感情色彩本质。

从这种意义看,一个现代艺术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是否在艺术创作中真正全面地解放了色彩想象力和注入的情感价值。

参考文献:[1]鲍诗度.西方现代派美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2]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3]迟轲.西方美术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4]李广元.绘画色彩系统[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5]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