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古典诗词教学现状及其应对策略论文

试探古典诗词教学现状及其应对策略论文
试探古典诗词教学现状及其应对策略论文

试探古典诗词的教学现状及其应对策略

【摘要】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古典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现实是古典诗词的教学有着令人担忧的现状,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能感受形象,品位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相去甚远,如何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兴趣,提高他

们自主学习诗词的能力,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古典诗词应对策略意象

中国的古典诗词犹如空谷幽兰,散发着浓淡相宜的幽香。面对先辈创作的美丽文字时,能驰骋于他们的内心世界,谛听他们倾吐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往往能产生一种心灵上的感悟和共鸣,继而产生情感上的愉悦与哀伤,这,对于我们无疑是幸运的。可我们十分遗

憾地看到教学实践中并非如此,有着十分令人担忧的现状。

在学习中,学生碰到古典诗词往往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教授时,教师抱着十二分的热忱去引领学生走入古典诗词的情景,可面对的是学生漠然的眼光,一脸不感兴趣的神态,教学热情大减。而高考需要,只能硬着头皮一遍一遍繁琐的去讲解,往往事倍功半。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学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怎样才能重

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这些都需要我们思考着去解决。

一、古典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论文 80年代以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丰富和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其教学方法显示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心理学化的色彩越来越浓。小学古诗教学尤为突出,笔者作如下阐述。 古诗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因此教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以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换,其教学手段形态化。 1?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教者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图文结合揣摩、推敲,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其面目确是各不相同 . 2?悦耳有时比悦容更重要,不能悦耳就不能悦容。特别是古诗教学,教者语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并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教者的语感、态势给学生以声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学生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时,教者娓娓动听的描写以及遮眼远看,低头细看的动作,似乎使学生看到在丝丝微雨中,朦

朦胧胧,隐隐约约看见一大片一大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细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纤细的针状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么颜色。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机。电化教学的直观性、形声化,表现手段的真切性、情感化,对小学古诗教学心理学化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示儿》中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是全诗的诗眼、诗魂,如何使学生进入意境,升华情感,是本诗教学的重点、难点。教者在学生意读全诗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投影,再仿谈遐想推敲,一遍两遍学生与诗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深切体味:这悲字是诗人悲自己终生的意愿没能实现,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悲祖国大好河山破碎,中原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形声组合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升华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这心理过程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1?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因此,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活化、优化。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

古典诗歌教学方法小议

古典诗歌教学方法小议 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李元洛先生所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 但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一些老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谈四点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一、增强兴趣法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发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赵明诚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诗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二、意境创设法 所谓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的把玩,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1、意境的再现 诗歌有着优美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再现诗歌的意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略谈

初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略谈 摘要:文学是语言的的艺术,诗歌是艺术中的艺术。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语文教学该如何尽显古典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古典诗歌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典诗歌节奏韵律意境 古典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有三:抒情性、形象性与音乐性,此外还有凝练、含蓄等特点。一般来说,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形象性和音乐性是诗歌的表现形式。我认为学习古典诗歌,可以通过对节奏和形象的感悟及体验来达到愉悦精神、陶冶情操的作用。 先谈一下诗歌节奏和韵律方面的。在古代,诗词是用来吟唱的,虽然如今大部分曲调已佚失,可是作为歌词,其节奏韵律还有所保留。因此,教学时可以通过诵读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美。此处说的诵读不是随意而为的读,也不是限于读准字音的机械重复,而是要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进而达到体悟感情。 一、读准节奏 读准节奏前提是教学生划分节奏,通过语速快慢来感知诗情诗意。节奏快慢的划分,一般视作者情感的表达强弱而定,表现喜悦、高昂、欢快或愤怒、紧张、惊惧的情绪时,朗读的节奏较快;表现深思、痛苦、想念等情绪时,朗读的节奏就比较慢;而一般的叙述、描写、交代,朗读时保持中等的速度。如《琵琶行》中的第二诗段,我做了如是处理: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分析如下:“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诗歌鉴赏方法 诗歌圣地是人类的精神后花园,聚焦了美景,凝结着美情。现代诗歌更具情理义,更富新美力。它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极富音乐节奏,能凝练地反映时代生活,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结合教学,我觉得,鉴赏现代诗歌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鉴赏语言 1、反复诵读,品味韵律。 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而诗歌,一般都具备旋律、节奏、押韵这三个韵律要素,适宜诵读。古代诗人很讲究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诗的语言要在朗诵时顺口流畅,欣赏时悦耳动听,要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迭宕的韵律美和流畅回环的音乐感。作为鉴赏者也要从诗歌的音韵与节奏中,体会出其中的音乐美。就诵读方法看,一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二要帮助学生入情入境,三要采用多种形式激趣。诵读让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对深层的,以及对整体感受全诗内容也有切实的帮助。浅咏低吟戴望舒的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反复吟诵品味,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调、动听的旋律,就不难领略诗歌内涵,包括音乐美、情感美。优秀诗歌十分讲究音乐美,席勒甚至认为“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我国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诗人,很重视诗歌的音乐美,他们的诗歌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欣赏诗歌时我们反复诵读,熟悉诗歌的节奏韵律,就会领悟诗歌语言体现的音乐美。 2、抓关键词,推敲语言.

诗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所以诗家以一字称工,刻意锤炼,以求其精深。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从而品味语言的隽美。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都是关键词。而古典诗歌(特别是律诗)“诗眼”一般出现在上下两句中相对称的位置上,而且要是五言律诗,就出现在第三或第五个字上,一般都是动词或形容词。它是诗人用心琢磨的结果,因而也最富表达力,最为“精炼传神”。如上例中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诗眼都分别在上下两句中的第三个字上。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诗眼则分别在上下两句中的第五个字上。(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至于七律、绝句和其它体裁的诗歌,其诗眼出现的位置则不太固定。分析“好处”:分析诗眼的好处,就是要结合诗眼所在的整个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形象或情理(有时还需要结合整首诗的意境或中心),来充分发掘其丰富的意蕴,把握其优美的艺术效果,进而用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推敲炼字技巧,赏析语言隽永美。 二、鉴赏形象 1、捕捉意象,体察诗情 “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如《我爱这土地》中的“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就是寄予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事物,即为意象。诗歌是抒情的,除了少数直接抒情,大多数都要为情感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要体味诗情就必须解开意象。因此把握意象是真正解读诗歌的第一步。 把握意象,必须在利用已知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诗人描写的图景是与其思想感情和谐统一的,美景当

古诗教学论文

古诗教学与诵读、音乐、绘画、写作相结合 古诗教学读是基础,悟是关键,要以读为本,重在悟情、传情。从这个意义上讲,古诗教学就是读悟教学,就是知识的理解,情感的共鸣,审美的感悟。读悟的基本思路应是读感——文感——情感——美感。因此诗的强烈情感是可以借助想象来感受诗的意境的。利用景物绘画,配音诵读或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引导学生联想诗中描写的画面,情景,结合生活实际感悟“阅读与写法”,从而使学生更真切的感受诗歌的意境,更深层的完成教学。 1、古诗教学与诵读结合。 精彩的朗读如甘露沁人心脾,固然能使文章更生动、更精彩。使学生获得修心养性、陶冶情操之深层的体验。 我在低年级古诗教学时,采取“吟古诗,悟诗情”,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诵读中寻求古诗的意韵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首先让学生读准字音。自己用声情并茂的配乐吟诵,让学生闭上眼睛静听,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思维空间,把学生带入诗境。接着再让学生扮演诗人的角色,配上音乐,反复吟诵,读出诗的韵律。 如:在教学《咏鹅》这首诗歌时,通过看插图,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使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教育。这首诗学生早都会背,但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我是这样做的:(1)、听录音,感悟诗的节拍。(播放古诗画景,配乐朗读)引导学

生一边拍手打拍子一边诵读古诗。 (2)、请同学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播放古诗画景,配乐朗读,学生评议) (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读,仔细地想象大白鹅游水唱歌的场面,看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连放数遍录音)。 (4)、播放课件,展示动态画面《白鹅戏水图》,巩固感知,想象的成果。 (5)、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跟读、诵读、赛读等)。这样做教师既把握住了格律诗的特点,做到了胸藏锦绣。 (6)、经常开展古诗诵读比赛,把学习过的古诗配上合适的乐曲,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活动,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才华,还激励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2、将古诗教学与音乐相结合。 诗歌与音乐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为了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古诗词的情韵,增强古诗词的教学效果,我常借助音乐把学生带到诗词所创设的意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根据诗词的内容、情感,配上符合感情基调的音乐,教学生朗读,能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美的愉悦。 如我在教学《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诗的朗读时,我配上思乡曲的曲子,指导学生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生的学习情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随着曲子

诗歌教学方法浅谈

诗歌教学方法浅谈 古诗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素养;有助于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高考对古代诗歌鉴赏考查的加强,代表了语文教学文学性特征加强的趋势。 那么,在教学中,怎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将古诗教化难为易呢? 一、结合背景,挖掘主旨。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因此,要了解一些诗歌作者生活的朝代、生平,以及与诗有关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要知晓不同作家由于社会地位不同,经历不同,对生活的态度不同,作品风格也会不同;另外,同一作家因人生道路的曲折变化,作品前后期风格也会变化。我们如果了解了这些情况,读诗时与之联系起来,真正做到“知人论世”,那么把握作者情感主调,深挖主旨也就不是难事了。 例:阅读下列一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古从军行七首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酒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该诗的作者王昌龄,作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大家都不陌生。他的边塞诗,或是塑造边塞健儿的英雄形象,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或是反对开边,反映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往往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风格或悲凉慷慨,或缠绵婉转。联系该诗的第二、三句,可以看出:本诗主要表现戍边将士的浓郁而缠绵的乡愁,扣住这一点,答案即可组织为: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另外,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例::阅读下列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古诗教学论文:初中古诗教学浅谈

古诗教学论文:初中古诗教学浅谈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古诗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本文就古诗教学略谈点个人意见。 一、探究背景,进入诗境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一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拿捏得更准,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垫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充分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一把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 如教学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如果不对孟浩然官场失意和唐代诗人入仕情怀的介绍,我们就无从捕捉孟浩然那种“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急切的入仕心情。 再如教学杜牧《泊秦谁》,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

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二、诵读成韵,领悟感情 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呜,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古诗朗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

初中古诗教学论文:初中古诗教学的探讨

初中古诗教学论文:初中古诗教学的探讨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本文主要从几方面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方法。 一、了解诗人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了解诗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二、解读诗题 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举例如下: 1.《泊秦淮》:诗人杜牧什么时候停船靠在秦淮河岸?(夜泊)当时环境怎样?(夜色迷茫,“笼”)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还是忧愁?为什么? 2.《春望》:诗人杜甫在什么季节眺望哪里?那里的景

色是繁华还是荒芜?为什么?(诗人在春天眺望长安城,而当时长安城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占领,一片荒芜景象,这就是战乱中的唐朝首都)。 三、创设情境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 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通过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 1.散文描述法如《次北固山下》:王湾我家住河南洛阳城,本月我乘船来到这风景如画、景色秀丽的江南。于是,将船停靠在北固山下的江边,欣赏起这里的风光。远方旅客过往的山路曲曲折折,好像已经跨出了青山之外,明天也许我就走在这逶迤的山路上,为前途而奔波。再看长江,江水浩淼,那遥远的行船好像飘到了碧绿的江水前边,就要驶入天际…… 我来到江南,正是冬未腊月,就在江边度过了一个冬夜。独在异乡为异客,往往不能入睡,黑夜还没有散尽就看到一

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诵读、品情、悟境——浅谈现代诗歌的教学 杨媛瑗 诗歌是通过精炼、生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来创造鲜明独特的形象,构成优美而深远的意境,能够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表达作者理想愿望的文学体裁。而现代诗歌在感情抒发上则显得更加奔放,其不受旧体诗严格的格律所套,不讲究语言外在的格律,只注重诗歌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因此,现代诗歌的教学应从语言、感情、意境等三大方面入手。 一、诵读,品味节奏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尖端。现代诗歌的语言也常讲究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诗歌,进而品味诗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去体验诗的感情,领会诗的意境。朗读现代诗歌可分三步走: (一)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要求学生在语言层次上通读全诗。发音方面,要吐字清晰,准确有力,分清四声;在体现诗的节奏和韵律方面,应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感情表达的需要,运用好重音和停顿。朗读也和说话一样,不能一口气说完,中间要有适当的停顿,一方面是朗读的人需要换口气,另一方面听的人需要想一想,记一记,所以要有短暂的间歇停顿。现代诗歌又有它的特点,有的三个字一停顿,有的两个字一停顿不等,显得节奏感特别强。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远远的街——灯——明了”,停顿就是错的,因为诗句的愿意是指一物——街灯,而不是指街和灯两件事物,所以节奏停顿和重音应为:远远的——街灯——明了。停顿时还要注意一般把停顿前的一个字的读音拉长一点。至于时间的长短,则根据整首诗的节奏和意思而定,做到“声断意不断,语断情不断”,犹如书法行书中的“笔断意连”。初读时可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组合,好、中、差搭配,学生可以四、五人作一组,互相读给组员听,组员之间互相点评,互相纠正,读准字音和节奏,达到共同进步。实践证明,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这是完全可能的事,学生的潜能只要挖掘出来,那是很巨大的。 (二)情读。即有表情地朗读,以体会现代诗歌的情感节奏,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仔细揣摩作者的感情,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

现代诗歌教学方法管窥

现代诗歌教学方法管窥 现代诗歌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较之古典诗歌更具自由性,意象丰富,善用修辞,直接陈述,自由奔放,感情细腻却又热烈真挚。与学生之间更近的距离也使得学生的学习与理解更加容易,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精神世界。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应当立足诗歌文本,进一步探究解读与教学方法。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投入程度,因此,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由于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理解存在片面性,了解不够深入,因而学 习兴趣低下。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应当依据诗歌内容,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诗歌进行引入,让学生了解 诗人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意图。通过引入海子的名篇《面朝大海》,引导学生将诗中“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等描写与现实中卧轨自杀的行为结合进行思索与探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在现代诗歌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诗歌的朗读过程中,提升学习兴趣。在学习戴望舒的《雨巷》时,可以采取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重点关注诗歌中“油纸伞”“丁香”等意象,并采取提问的方式讨论诗歌中丁香一样的女子象征

了什么?学生在了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相关资料后,能够对诗歌产生自己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表达了诗人痛苦的初恋,也有的认为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新生活的渴求。在朗读以及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通常能够产生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会细读,提高鉴赏能力 基于文本理论的诗歌细读方法是提升高中生现代诗歌学习 与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现代诗歌的词义细读分为三步。 细读结构也是现代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通过细读结构,学 生能够整体把握诗歌,形成立体化的理解。由于现代诗歌通常层次结构较多,在品读过程中想要了解诗歌的意蕴,领略其美感,就要在对各个层次脉络的把握中体会诗歌节奏与韵律,感受诗人 情感的跌宕起伏。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诵读,感受诗歌结构,读出诗歌的语气,体味诗人情感,形成自己的理解。诵读活动应当分阶段进行,既要包括初学时把握诗歌的节奏,也要包含学习后的反复诵读,感受情感的起伏与变化。 三、品味意境,大胆模仿创作 意境是诗人的理想升华,语言是诗人抒发自己情感的重要途径,涵盖了诗人的整个心灵。在现代诗歌中,诗人通常借助生活中以及自然中的物象来抒发情感。意境产生于意象,但又超越意象。因此,学生在学习现代诗歌的过程中,必须用心去理解这些意象,感悟其中的意境。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意象理解的指导,触发学生的想象与联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 到六年级,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自然就到了它的巅峰,学生学习的古诗词不下数百首。而且,每次素质测试中,变化万千的古诗词题之失误,真是一次次“麻醉术”后的剧痛。使我们彻底醒悟:自认为学生熟知的友情“诗”,原来是那么不近人情的疏远。加之,学生习作时语言的网络化与匮乏化,如环境沙漠化那样让我们感到可怕。那么,如何疏通古诗词之源,使学生才能有可取之活水呢?下来,我就本册语文教学谈谈古诗词的复习方法。 一:因势利导锲而不舍 本学期第一天,我用古诗给予学生深深的期望“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学生信心大增,我又说:“可是,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我们该怎么做呢?请你们也有诗词回答我。”这下,就像点燃了导火索,什么声音都有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学生会用古诗词,是建立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在校时间的节奏是紧张的,几乎没有空闲之处,如何来利用时间对其进行巩固。我们虽不可能利用“马上”“厕上”“榻上”,但我们可以利

用“课前”“课中”“课后”,早晨来校后,学生就可以利用早读前的十几分钟将你布置的古诗文进行记忆,(当然,我们六年级是以《语文知识精粹》这本课外工具书为主的。)每天只理解记忆几句诗句足已。你想,一学期下来,我们大概就复习了数千句了,数百首了。加上,古诗词的学习本来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事,想要好,就得慢慢的做。得保证诵读的时间。 二:学法灵活,加强考核 对于托管学生来说,复习古诗词方法会更多一些,因为,晚上给家长背诵,并说出诗意。或根据古诗词改写成记叙文、散文等。这样,既复习了古诗词,又加强了习作练习,岂不一举两得吗?第二天,老师只需检查那些学困生就可以了。同时,我们每天更换课表,就在课表旁写上一两句哲理诗、惜时诗、给孩子鼓舞了士气,有学习了诗句,渲染了学习的氛围。其实,在这期间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孩子会背诵,理解,不会写字,或写错字的现象。这点,我们就在写字课上画上田字格,很规范的将难字、易错字板书出来,孩子临写,这样,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平时,我们在听写生字生词的时候,不妨出几句诗词,让孩子填空。考察了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与应用。再进行查漏补缺。逐步提高学生整体的古诗词水平。 三:注重差异,高效强化。

古诗教学论文

古诗词教学 内容摘要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积淀起来的瑰宝,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素养的民族之魂。但现在的古诗词教学还在走模式化的道路,即以讲解为主,强调字词与解释,强制性背诵。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热情,达不到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审美目的。古典诗词大多感情丰富,形象鲜明,意境深远,是诗人心物交感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情感美,独特的意境美,读起来给人以美妙的艺术享受,而且古诗词语言含蓄精炼,音律和谐悠圆,充分体现了汉语的艺术魅力,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要走出古诗词教学的困境,必须把握上述古诗词的特征及其鉴赏规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声情并茂的诵读——品味语言的优美;二、身临其境的感悟——再现意境美;三、知人论世的讲演——体验诗词的情感美。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情感意象意境语言 抓住意象,入情入境 ——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璀璨夺目。这些古典诗词感情丰富,形象鲜明,意境优美,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遗产的精华。中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伯语·泰伯》这指出了古诗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素养的民族之魂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素养。语文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着社会文明的精髓,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首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语文和生活紧紧相连,语文教育还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 经典古诗词蕴涵哲理、思想健康、意境高远,其中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是符合语文教育课程目标的极好教材: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浩然正气,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风亮节,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洒脱,有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抱负……这些古典诗词在深化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提高学生的人文内涵中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是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语文教学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古诗词的语言精炼,辞采华美,意蕴深远,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清新,有“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的凝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喜悦,也有“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这些描绘自然景物的诗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人遐思不已,读起来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自然风光之中。诗词中还有许多言简意赅富有哲理的名言警策性的诗句,如“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千磨万击还坚挺,任尔东西南北风”,“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等写出了深刻的哲理,经常诵读这些古诗词,不断积累,学生对语言文学的的敏感力,洞察力会有很大的

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 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 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准备 教学资料 教学时间 安排两个课时 一、导语设计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刘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作家诗人创作时,是先有了情思抒发的冲动,再发而为文辞形成作品,读者必先通过文辞才能了解作品传达的情思。这样,由文辞入手,去解读作品,发幽探微,即使是隐微的内容,也会使它显露出来。因此,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就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

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 二、现代诗歌鉴赏 (一)现代诗歌的特点 1、分行排列 押韵,读起来顺口,而且应富有感情地去读,不能像读新闻那样客观冷静、语气平缓。 2、饱含真情 比如流沙河的《哄小儿》中有这样的诗句: 莫要跑到外面去, 去到外面有人骂, 只怪爸爸连累你, 乖乖儿, 快用鞭子打。 虽然是普通的场景,却表达出极为复杂、悲痛、深切的思想感情,感人泪下。 3、立意新颖 王夫之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苏轼也说:“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这是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 再如:辛笛的《寄心》: 经过一夜的不平静, 决定把这颗心, 贴上八分邮票, 寄出去就是了。 简朴自然,平中见奇。 4、联想自然 联想自然即从眼前的事物触发灵感,联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联结起来,没有牵强附会之感。如杨树林的《雄鸡》: 高高的黑板前,

诗歌教学方法例谈

诗歌教学方法例谈 (一)以画解诗,引诗入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大凡诗人触景生情,情因物起,或托物言志,诗人凭借诗中的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而教学时抓住诗中画,画中诗来教学,即形象直观,又理解深刻。 1、画面入境,以画解诗。小语诗歌多半配有插图,旨在直观形象的中,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与诗人所见、所感、所思达到共鸣。因而教学时,不仿利用这一现成的彩图让学生随诗到此一游,真切地亲身感受一下此地、此景、此物、此情,进而在理解诗文时与诗人一见如故,产生共鸣,达成共识。它的具体方法是画面入境,识图学诗,就是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视觉活动和想象中进入诗歌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诗歌的美,并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粗略了解诗的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吟诵古诗,从而理解诗歌,理解诗人。这种“画面入境,以画解诗”教学法,学生在兴趣益然中既掌握了解古诗该掌握的内容,而且还走近了诗的意境,走进了诗人,享受到了美,陶冶了情操,锻炼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实现了我们诗歌教学的目的,并且操作起来,简单方便,真可谓事半功倍。 2、绘图导学,引诗入画。小语中没有配彩图的诗歌,或学生对绘有画的诗歌理解深刻,心中有与课本彩图不同的图画,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还诗以画,让学生把心中之境,心中之情,心中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借助画笔描绘出来,并引导评议。在作画与评议中更形象理解诗歌。如讲读《绝句》这首古诗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提出如你是一个画家,读了这首诗,看到如此美丽的春之景色,你会怎么画?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意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有的学生认为这首诗的每一行都是一幅美丽的景色,就按照诗人的观察顺序画了四幅连续的图画。每一幅突出一种景物。个别学生在画“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幅画时,进行了创新,在有两只黄鹂的柳树上还画了一些五线谱。还有的学生画的与插图有异。其中一个学生画得很特别,画面上一间大茅草屋,茅屋的一扇窗户很大,把柳树、黄鹂、西山雪景、东吴船只全部画在窗框里。问他为什么这样画,他说:“因为这首诗是作者站在屋子里,从窗户向外看到的。我就把这扇窗户看成画框,把所有景物画在窗框里。可见学诗,让学生用画笔描绘诗境,进行再造想象,使一幅幅写意抒情的画跃然纸上。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创新思维,进而创造性地深化理解。这里的做画内容是依诗而作,在诗歌内容上变化较小。还有一种情况是作画的内容是开放式的,超越诗歌内容,将诗歌内容扩散延伸的。如诗歌《四季的脚步》诗中所述景物仅有春天溪水丁冬,绿草鲜花,落茵缤纷;夏天知了高鸣;秋天落叶翩飞;冬天雪花飞舞。可透过四季我们看到的景物异常丰富。于是要求学生作画时拓宽诗歌指定的内容,让学生放飞思维,将你了解到的能体现季节特点的都可描绘出来,绘一幅四季图。于是,学生畅游四季,所作画内容丰富而生动,如春天穿薄衣放风筝、青蛙鸣叫、燕子呢喃、农民耕种,万物复苏;夏天狂风暴雨、雷电交加、蜻蜓捉虫、孩子游泳、捉鱼捉蟹等;秋天菊花开、枫叶红、树挂果、雁南飞、人丰收、叶落草枯等;冬天着厚衣玩雪溜冰、跳绳踢毽、下雾下雪、动物冬眠等。在作画时,放飞思维,放飞想象,学生所获得的信息是多么丰富,同时通过这四季特色的作画更加深对四季的了解与喜爱。 “绘画导学,引诗入画”让学生做画,既可依诗而作,又可超越诗歌,拓宽想象。学生用画笔描绘诗境,进行再造,创造想象,既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当一幅幅写意抒情的画跃然纸上,学生受到一种美的熏陶,也进一步深刻而形象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在兴趣盎然的想画、补画、作画、评画、改画、着色等一系列活动中更加深了对诗歌的喜欢,真可谓乐其中而情其中。 (二)驰骋想象,形象感悟 上文说过,诗的特点之一就是饱和感情、想象丰富。想象和联想是诗的翅膀,诗人强烈的感情自然会驱动想象的翅膀;丰富的想象又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古诗中不少名篇都是

教学法方向毕业论文范例-古典诗词

教学法方向毕业论文范例-古典诗词

————————————————————————————————作者:————————————————————————————————日期:

内容摘要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积淀起来的瑰宝,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素养的民族之魂。但现在的古诗词教学大多还在走模式化的道路,即以讲解为主,强调字词与解释,强制性背诵。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热情,达不到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审美目的。古典诗词大多感情丰富,形象鲜明,意境深远,是诗人心物交感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情感美,独特的意境美,读起来给人以美妙的艺术享受,而且古诗词语言含蓄精炼,音律和谐悠圆,充分体现了汉语的艺术魅力,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要走出古诗词教学的困境,必须把握古诗词的上述特征及其鉴赏规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声情并茂的诵读——品味语言的优美;二、身临其境的感悟——再现意境美;三、知人论世的讲演——体验诗词的情感美。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情感意象意境语言 Abstract Classical poesy is the rarity that the accumulation stands up for thousands of year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our country, improve student's humane accomplishment and national soul of the language accomplishment. But present ancient poesy teaching is still taking the road to pattern, rely mainly on explaining, emphasize the words , recite mandatorily. This kind of teaching way has strangled students' enthusiasm, can not mold one's temperament, aesthetic purpose to nourish and cherish soul. give somebody wonderful artistic treat, and the ancient poetry word speech is refined implicitly, there is very strong examine American value, It must hold the characteristic of ancient poesy described above and appreciate the law to go out of the predicament of teaching of ancient poesy. I think I can proceed with several following respects: Read aloud and excellent in voice and affectionly --Sample the grace of the language; Second, feeling on the spot in person --Reproduce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beautifully; Third, know person's theory generation's lecture --It is beautiful to experience the emotion of the poesy. Key words: Teaching of ancient poesy Emotion Image Artistic conception Language

谈谈现代诗歌教学的重点

谈谈现代诗歌教学的重点 谈谈现代诗歌教学的重点 谈谈现代诗歌教学的重点 浦口区顶山小学梅永钢 从现代诗歌在小语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来看,现代诗歌的教学并不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但优秀的、程度适宜的现代诗歌对培养学生语感、美感、积极健康的情感及文化的归属感还是有重要作用的。对于不是阅读教学重点的现代诗歌来说,我们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呢?笔者谈一点肤浅的看法,与大家商榷。 第一个重点是读准。这里的“读准”首先是指读准字音。其次是读准节奏。最后是清晰、响亮地读出韵脚。“读准”是现代诗歌教学的底线,是“保底工程”,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重点的落实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范读和细致地指导。 第二个重点是粗悟。所谓“粗悟”是指对内容的理解粗放一些,模糊一些。学生或借助相关资料或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能大致领悟就行了,不必强求“深度”、“准确”。如《我们爱你啊,中国》中的第五小节: “我们爱你—— 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 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 神州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祖国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 一个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认为这一小节从古代写到改革开放的现在,让她想到了中国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的伟大成就:“神七”上天,成功举办奥运会等,她感到身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这样的整体感知对于刚

进入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非常可贵了。 第三个重点是扩展。这里的“扩展”是说选取有代表性的小节,补充资料,联系旧知,还原画面。如《我们爱你啊,中国》的第二小节: “我们爱你—— 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 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 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 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 教学这一小节时,我首先补充了人教版教材曾经选用过的一篇课文——《桂林山水》,并朗诵了描写漓江水的段落和桂林山的段落,再对照插图,学生对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便有了直观的感受。接下来我又请学生回忆有关西湖、黄山、庐山、长江、黄河的诗句与名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累,激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第四个重点是朗诵。这是升华情感,积累语言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师要通过一些技巧与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与思想,获得精神的愉悦感。 第五个重点是仿写。课后的“练习”中也有相关的要求:“仿照这首诗第2至第6节写一到两节。”教师不必强求所有学生完成这一练习,中上层次的学生能完成就可以了。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 忆往昔,赏古韵,探教学 吉林省桦甸市第十小学刘丽英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这是儿时的我第一次从黑白电视上 听到的林大秀的千古绝对,当时深深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从那时我便常 想我要是也能像他一样对出这么好的对子, 那该多好呀! 随着时间的流逝, 我知道了美人照镜镜照人美……这样的回文对, 使我对中国的古代文学产生 了浓厚兴趣。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待到秋来九月 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迷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随着这些诗词的接触, 我便更喜 欢古诗词了。 从教以后我对古诗词的教学也是情有独钟。 十年的经验下来,我觉得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即怎样让学生主动去 学,乐于去学,古诗词教学的成败皆兴趣使然。 一、探背景,品人生,点燃心灵兴趣火种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古诗词的教学侧重在诗的背诵及诗意的理解 上,对于作者及写作背景往往一带而过,一节课下来,我教得累、学生学

得更是乏味。 我常反思古诗词教学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到底是什么?可惜总是无果。 直至一个寒假,我无意中看了一本《中国古诗词名人故事》一个个熟 悉又陌生的古诗词名家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一个三十几岁的人又不 由自主的拿起笔,做起了笔记。 兴奋、感伤之余,我还提笔写下几首绝旬。 时间的流沙缓缓流淌着,书合上了,可我的心潮再也无法平静了,我 找到了,找到了——对,就是对诗人更深入的了解,这是解决学生学习古 诗词兴趣的前提。 从此每每进行了古诗词教学时我总是喜欢故事性的引入,让学生更深 入地了解诗人的一生及情感,或悲苦、或清高、或隐逸、或居庙堂……拉近 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从人的心灵深处点燃兴趣的火花。 二、巧积累,俏吟唱,激发高涨的兴趣之火 积累的重要性我们都清楚,新课标也在着重强调。 如何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愿意积累、主动积累,积累出兴趣、积 累出情趣也是我一直探寻的问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一曲《水调 歌头》敲开了我的心门,是呀,那么多优美的古诗吟唱,是一种多么好的 方式呀,为什么我不合理运用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我总结出两 种吟唱诗词的方式,这两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积累古诗词 的兴趣,还能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 一利用网络资源,学唱古诗词名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