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8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习题精选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习题精选九十四

第1题【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内改革的目的是( )

A、冲破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的束缚

B、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

C、利用外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D、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解放生产力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图所示,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B、建立农业生产合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推广籼型杂交水稻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

A、集体企业

B、国有企业

C、私营企业

D、资产重组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979年安徽凤阳县流行的歌谣:“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这首歌谣赞扬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国有企业改革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是农民赞扬( )

A、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实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人民公社的成立

D、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们的研究课题是( )

A、民族团结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祖国统一

D、外交成就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

A、按劳分配

B、股份制改革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并存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时代》周刊是美国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报刊之一。邓小平在1978年和1985年两度当选其年度风云人物,并先后8次登上它的封面。你认为邓小平获此殊荣的主要原因是( )

A、他为新中国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B、他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实现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C、他为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D、他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主席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人类一个永恒的课题——保障粮食安全。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围绕这一课题,搜集多则史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参与活动,回答问题。

【世界篇】

材料一: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经济政策的灵魂在于给农民发展经济、谋求生计的应有的自由自主权利。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l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二:“大萧条”到来后,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西部牧场主牲畜卖不掉又养不起,只好宰杀后抛入山谷。另一方面,部分必需品的价格又不像农产品价格下跌那么大,农民因无力偿还债务,l929—1933年间,有l00多万户农民因被取消抵押品赎回权而失去了他们的财产。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中国篇】

材料三: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

——唐太宗

材料四:毛泽东在1958年11月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指出:“在没有实现农村的全民所有制以前,农民总还是农民,他们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总还有一定的两面性(即革命和保守)。”在1959年2—3月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上,他几次重申了这一论断,并认为,在现阶段,在工农关系中仍然扮演着“老大哥”角色的是工人,而不是农民。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五: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新经济政策给了农民怎样的“自由自主权利”?斯大林执政后,逐步形成了什么经济体制代替了新经济政策?

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大萧条”中美国的农业现状。罗斯福新政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唐太宗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治国思想?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

1958年,毛泽东为提高公有化程度,改变农民的地位,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什么危害?

据材料五,概括说明1977年安徽农村存在什么严重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率先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

【综合篇】综合分析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国家(或政府)解决粮食问题的共同目的。

【答案】:无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观察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收集整理材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请仿照示例,根据提示再用另外一种方法,对以上图片进行分类:【示例】按时间分类,可分为:改革开放前:图一、图二、图三改革开放后:图四

按对农村生产力或农村经济发展发展的影响分类,可分为:促进农村生产力或农村经济发展:______阻碍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发展:______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两次“分田”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史实?你认为这两次“分田”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第一次“分田”:

第二次“分田”:

两次“分田”最大的不同是: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

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

""

根据所学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4分)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

""

“事实胜于雄辩”。材料四证明了哪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

""

纵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农业政策,有错必纠,使得我国的农业茁壮成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八大以后……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并于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宽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阅读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初,我党在农业上实行的改革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是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哪一运动的开展?通过改造,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国在执行材料三中“总路线”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有何危害?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我党又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九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进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这个自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表明,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在何处。

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古代改革】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材料二如果说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的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史读本》

【近代改革】材料三下图

【现代改革】材料四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

据材料二,指出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

试比较以上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中学习“西方文明”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

""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给付对联: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对联六: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请回答:

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据对联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方面有何重大成就?三大改造何时基本完成?对联三是湖北某农户1980年张贴的春联,哪一政策的实施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的出现?

对联四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联五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对联六中,“梅开三度”是指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