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

编者按: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马继兴研究员的新作对我国最早的制药学著作———《桐君采药录》作了详尽的研究。由于原文较长,本刊拟分“《桐君采药录》的著者桐君”,“《桐君采药录》考察”和“《桐君采药录》辑校”三部分陆续发表。本期先发表第一部分,以飨读者。

《桐君采药录》的著者“桐君”

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100700) 马继兴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桐君采药录》的著者桐君。鉴于桐君所处的时代已不可考,故出现4种异说:神农时代说、黄帝时代说、唐光时代说、上古时代说。并对后世采取多种方式缅怀桐君的情况作了全面的考证。

关键词:《桐君采药录》 桐君 制药学 传说 考证

《桐君采药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制药学专书。这部著作的撰写时代至少是在公元1世纪以前,由于当时人们所利用的药物都是属于取自天然的动、植、矿物,它们虽然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化学处理和繁琐的机械加工工序,但仍需要经过一定的采制手段方可成为实际的药物,其中包括:充分掌握辨识这些天然物质本身的形态特征、主要产地、采集的季节、时间、处所,辨识其本身的性、味、毒性,以及对于人类疾病的治疗作用等诸多问题,因而统称为“采药”,总结这种采药知识的学科也就是采药学。而古代早期的采药学和现代的制药学其最终目的和要求是完全相同的。正因为如此,故我们也可以称《桐君采药录》是最早的制药学专书。这当然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伟大历史创举(或发明),也是特别值得称颂的。

在中国古代药学史上,《桐君采药录》一书的早期传播过程曾经历了约千余年的历程,对于国内外药学界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其后原书失传,因而很少有人了解其历史与学术价值,故本文就是通过既知史料的考证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桐君时代的传说

桐君是中国古代早期的药学家。有关记载桐君

的文献最早见于约在春秋时代写成的古史———《世本》一书中(见:商务印书馆1957年合辑本《世本八种》)。其后,在历代医籍中虽然不乏对桐君的追述,但由于桐君其人的时代早在周代以前,当时尚无有关桐君传记的文字可考,因而对于桐君所处的时代问题出现了4种异说。如:

神农时代说 持此说者将神农氏与桐君在药学方面的学术成就同时并举。即:

陶弘景:“上古神农作为《本草》。……其后雷公、桐君更增演《本草》,二家药对,广其主治,繁其类族。”(陶弘景《药总诀?序》,见:《金陵丛书?乙集》)《延年秘录》:“神农、桐君深达药性,所以相反、畏、恶备于《本草》”。(据《医心方》卷二引唐代的《延年秘录(方)》佚文转引)

黄帝时代说 持此说者以为桐君与少师、雷公等人均为黄帝时代的大臣。如:

《路史?黄帝纪上》:“(黄帝)命巫彭、桐君处方、饵、湔汗、刺治而人得以尽年。”(见:罗泌《路史》卷四,《四库全书》本)

徐春甫:“少师、桐君,为黄帝时臣。”(见: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卷一“历代圣贤名医姓氏”)

李时珍:“桐君,黄帝时臣也。”(见: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上?序例上)

1

中医文献杂志

《严州府志》:“或曰(桐君于)黄帝时尝与巫咸同

处方饵,未知是否?”(见:吕昌明《(续修)严州府

志》卷十八“外志一”,万历四十一年据万历六年增刻本)

唐尧时代说 持此说者指出:桐君为唐尧时代的大臣。如:《世本》:“桐君,唐尧时臣,与巫咸同处方饵。”上古时代说 持此说者认为桐君是上古时人,但时代不详。如:

《严州府志》:“上古桐君,不知何许人,亦莫详其姓字。尝采药求道,止于桐庐县东隈桐树下(即弯曲的桐树下面)。其桐,枝柯偃盖,荫蔽数亩,远望如庐舍。或有问其姓者,则指桐以示之。因名其人为桐君。”

此外,在13世纪末日本医家惟宗时俊撰写的《医家千字文》中还引用了我国隋唐之际的《本草抄义》一书有关桐君事迹的神仙化传说:“桐君每乘绛云之车,唤诸药精,悉遣其功能,因则附口录之,呼为

《桐君药录》。”(据日本惟宗时俊《医家千家文》原注

所引《本草抄义》转引)

历代人氏对桐君的缅怀

为桐君建造词堂 虽然桐君事迹早在先秦时期已有遗闻,但是为了纪念桐君的业绩,开始建造桐君祠的地点是现在的浙江省桐庐县境内,也就是古代的严州地区。即:

《钜宋广韵》:“桐庐县在严州,亦姓。”(见:

《钜宋广韵?上平声》卷第一“东(韵)?桐”条,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乾道五年闽中刊本影印)

今考,严州在隋代时称为睦州。其地名系唐?武德四年(621年)始置。严州地名在历史上又有多次改称,如民国时期属浙江省建德县,其治所在今桐庐

县西旧乡镇处。根据《桐庐县志》(童炜《桐庐县志》

卷四“杂志类?祠庙”,康熙二十二年刊本)和《浙江通

志》(《浙江通志》卷六十七“杂志第十一之五?仙释本传”,《四库全书》本)的记载并有关资料,桐君祠自从建成直到现在约九百余年间曾经历了多次的严重坏损和修复重建过程,这就是:

11世纪:既知最早于北宋元丰间(1078~1085年)由桐庐县令许由仪在该县的桐君山顶始建。当

时在山湾处(原文作“山隈”)有两棵小桐树,祠堂建成后曾在堂内塑绘有桐君的画像,并且有某些名人

题写的诗句,其中有“山中百药当年录,砌下双桐旧日荪”句。

12世纪:及12世纪初,孙景初继任桐庐县令时,

曾将祠中的桐君绘像改以塑像,并增添了若干名人

题写的诗文。但是到了14世纪的元朝末期,桐君祠由于遭受兵火之灾,祠庙严重受毁,旧貌已荡然不存。

13世纪:元朝时期桐庐县令张可久再度捐资重修桐君祠(张可久重修桐君祠之举曾由明代徐舫作

诗称颂,其事可参见下文“诗文书画题词”一节)

14世纪:明朝开国后,于14世纪中末期(即洪武间,1368~1398年)曾重建桐君祠,惟规模较小。及15世纪末(即成化间,1465~1458年),祠庙再度荒废。

16世纪初期:于16世纪初(即嘉靖初,1522年)桐庐知县张莹在桐君祠庙旧址重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重建,建成后在祠内曾悬挂大钟,并使钟夫每日早晚定时撞击,并延道士主持。此后经历岁日,祠庙又复倾坏。

16世纪后期:16世纪后期(万历五年,1577年)桐庐知县李绍贤捐资重建。

17世纪:17世纪初期(即万历三十年,1602年)桐庐知县杨东再度捐资重修,并在祠内增加晋代末期的本地著名文人戴 氏塑像配享。

18世纪:约18世纪时(清康熙时)桐君祠又重修一次,但尚未见到方志记录(据申屠丹荣等氏《潇洒桐庐》,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20世纪:1979年桐君祠曾重修一次。

冠以桐君名义的各种事物 为了宣扬以“桐君”为首采药治疾的历史,“桐君”家乡的人民除了建造祠堂、供奉塑像及祭祀等活动外,还采用“桐君”和“桐”的字样命名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地名方面:

(1)郡名———“桐庐郡”。《方舆胜览》:“桐君山在桐庐。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

示之,因以桐名郡曰桐庐。”(据南宋?祝穆《方舆胜

览》卷五“浙西路?建德府?事要”,《四库全书》本)

(2)县名———“桐庐县”。现仍沿用此名。《太平寰宇记》:“(桐庐县)汉为富春县地。吴?黄武四年(225年)分富春县置此。耆旧相传云:桐溪有大犄桐树,垂条偃盖,荫数亩,远望似庐,遂谓为桐庐县也。”(见: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十五“江南东道七?睦州”,《四库全书》本)

(3)乡名———“桐溪乡”。桐溪一称不仅是当地溪水的名称,而且早在汉代时已也是一个地名。如:《读史方舆记要》:“(桐庐县)汉为富春县之桐溪乡,

2

—2005年第2期

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分置,今属吴郡,晋、宋以后因之。”

(4)镇名———“桐庐镇”。据刘兵《桐君山的书画缘》一文(见:《桐君?桐君山》)记有《桐庐小景》一画,为画家俨少绘的桐君山下的“桐庐镇”。桐庐镇现仍沿用此名。

(5)山名———“桐君山”,又名桐庐山。据丹波元胤《医籍考》卷十二“本草四”转引元代僧人圆至云:“桐君山在卢州。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指树为姓,故山得名。”

《明一统志》:“桐君山,在桐庐县东二里,一名桐庐山。相传昔有异人于此山采药求道,结庐于桐木下。人问其姓,则指桐以示之。因号为桐君山。”(见:李贤等《明一统志》卷四十“严州府”,《四库全书》本)《大清一统志》:“在桐庐县东二里,一名桐庐山,县以此名。下有合江亭,卢骧《西征记》:桐、睦二江会合亭下,有山巍然直压其首,如渴鲸入水之状,即桐君山也。”(见:清?乾隆敕撰《大清一统志》卷三O 二“严州府?桐君山”,《四部丛刊续编》本)

(6)岭名———“桐岭”。岭名的由来可见《严州府志》:“因名其人为桐君,县为桐庐,江为桐江,溪为桐溪,岭为桐岭,而山亦以桐君名焉。”

(7)崖名———“桐君崖”。清代袁世经有《桐君崖下大历唐人题名诗一首》的七言律诗,称颂唐代大历年间曾有人在桐君崖上题诗之举(见:《桐庐县文史资料专辑》第一辑,政协桐庐县委员会办公室编)。

(8)屿名———“桐山孤屿”(《说文》:“屿,岛也。”)。清代袁昶有《桐君孤屿》七言律诗一首,诗中有“危峰 起削青成,似有群仙抗手迎,日出常疑塔光现,云来时挟溪声行”之句。

(9)江名———“桐江”(见:《严州府志》)。

(10)溪名———“桐溪”(见:《严州府志》)。

(11)潭名———“桐君潭”,系位于桐君山脚下的水潭。据《潇洒桐庐》:“桐君潭———桐君山脚有桐君潭,江水碧澄,深不可测。据《严州府志》载:‘潭有巨钟,渔者常见之’。”

名胜古迹方面:

(1)祠名———“桐君祠”。前文已有说明。

(2)山寺名———“桐君山寺”。如北宋?苏辙有《望桐君山寺》七言绝句一首,诗中有“严公钓濑不容看,独喜桐君有故山”句。上面诗句中的“严公”系指后汉时严光(字子陵)而言,严光幼时与汉光帝刘秀为同学,光武即位后严光即隐居于富春江畔的桐庐境内业农,并时常垂钓。后人因称其钓鱼处为“严陵

濑”(又名严子陵钓鱼处),今为桐庐县游览处之一(见:《严州府志》)。

(3)寺(庙)名———“桐君寺”。如元?方回有《寄题桐君寺》一首,诗中有“遥知学出神农氏,独欠书传太史公”句(见:方回《桐江续集》卷十八)。

(4)禅寺名———“桐君禅寺”。如清?袁振业氏有《桐君禅寺》诗一首(见:《严州府志》),诗中有“道院今翻作梵宫,山阴有客养虚冲”句。

(5)塔名———“桐君塔”。位于桐君祠之旁,其始建年代不详,但在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年)曾重修一次,此后历年变迁,又有多次重修迄今。

(6)桥名———“桐庐大桥”。1961年桐庐县为了由桐庐县途经桐君潭登桐君山之便,由政府建造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即桐庐大桥。

诗文书画题词方面:

历代文人为桐君祠、山撰文、吟诗、作画者,既知主要者有以下一些。

(1)南北朝:公元5世纪初(南北朝?刘宋初)谢灵运在其所撰《山居赋》中记有“《本草》所载,山泽不一,桐(君)、雷(公)是别,(医)和、(医)缓足悉,三枝六根,五华秋实”之句。

(2)宋朝:11世纪末(北宋后期)杨时撰有《登桐君山》七言诗一首。12世纪末(南宋初期)朱熹撰有《桐庐舟中见山寺》七言诗一首。13世纪初(宋末元初)方回撰有《寄题桐君寺》七言诗。

(3)元朝:14世纪初回纥族学者萨都刺(字天锡)撰《过桐君祠》诗,诗中有“桐山巍峨桐水清”句。此外,同期的李仲骧及俞颐轩二氏均分别撰有《桐君山》五言绝句各一首。

(4)明朝:14世纪末(明朝初期)桐庐诗人徐舫曾为桐君祠撰写了多首诗篇,其中包括:《桐君》(五言诗)、

《张小山捐俸重修桐君祠》、

《祠完迎桐君归祀》、《桐君祠》(均七言诗)及《桐君》(五言绝句)各1首。其中在《桐君》诗中不无感慨地写道:“古昔有桐君,结庐憩桐木,问姓即指桐,采药秘仙录,……予欲访仙踪,云深不可触。”诗名中所提到的“张小山”,为元代张可久(13世纪末人)之字,曾重修桐君祠者。李恭写有《重九登桐君山》及《题合江亭诗》二首,在后一首诗中记有“严子钓台青树里,桐君丹灶白云边”句。

15~16世纪前后,明代的张和撰《桐君山》五言诗,夏言撰《泊桐江偕沈明府元材游桐君山》七言诗,卢襄撰《七月十二日与沈明府晚眺桐君山次韵》七言诗,孙纲撰《桐君》七言诗,姚龙撰《桐君山》七言诗,

3

中医文献杂志

汪九龄撰《合江夜月》七言诗,茅坤撰《桐君山》五言诗,而屠应竣、邵万、沈椿等也均为桐君及桐君山撰有诗章。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在其《启孙若裘书》一文中则提到:“前过富春(江),因得旷眺山川,吊怀人物。桐君为发迹之祖。……桐山有九头松,状如虬龙大奇。”

(5)清朝:17世纪至20世纪初,清朝文人为桐君及桐君祠、山题写诗文者又有多人,《桐庐文史资料》所载诗篇包括:查慎行《题桐君祠》,王佥吉《桐君山》、《君山望晴》,汪若懿《桐君山》,袁振业《桐君禅寺》,方骥才《桐君采药》,姚桂祥《登桐君山》,戴雪舫《合江亭》,胡圣铨《登桐君山》,马象麟《游桐君山》,袁昶《桐君孤屿》,柴文浩《桐君山》,袁世经《桐君崖下大历唐人题名诗一首》,等。

在绘画方面,清初画家肖云从在《桐荫论画》一文中提到曾过往桐江事。另一清代画家华岩于1727年(雍正五年)绘有《桐荫问道图》一幅,图中人物虽未明记“桐君”二字,但不难看出其中桐君端坐桐树荫处,前方有老、幼二人向桐君拱手相求指点医药之状(《桐荫问道图》原图收藏于广州美术馆,《文苑撮英》16期载有此图)。

(6)近现代:1961年郭沫若去桐庐时撰有《登桐君山》一诗:“庙貌空存瞰两江,桐君山上已无王,愚人不解劈山像,当作菩萨乱插香。”现代画家黄宾虹曾绘有《桐君山》及《桐君望海门》等图。悬崖刻石方面:

除了上述文人写绘的诗文书画外,在桐君山南面临江的陡崖峭壁还镌有一些古代的书法刻石记文,其中除某些经年久远,每多剥离残损,但仍可辨明其时代者外,尚有以下一些。

(1)后魏刻石:这是既知最早的一种。为南北朝的后魏时期(386~534年)题名崔 氏的刻石,参见

余绍宋《桐君山题名摩崖跋》(《桐君?桐君山》

)。(2)大历刻石:这是在唐代大历八年(773年)由

桐庐县令独孤勉、侍御史崔缜等的篆书,题名“摩崖”,但可辨者仅存35字。

(3)皇 刻石:为北宋皇 二年(1050年)由苏才翁的楷书刻石,但也仅存10字。大历刻石与皇 刻石的石文经清末时陈伯衡氏拓录,并于1936年由余越园在《金石书画杂志》上所写的《桐君山题名摩崖跋》一文中发表,而拓片现也被陈列于该县的陈列室

中。

(4)治平刻石:治平是北宋年号,在1064~1067

年间。

(5)元代刻石:此刻石据考系元代己卯年(1329年)俞颐轩在桐君山的一处摩崖上的题诗。诗中写到:“潇洒桐庐县,江山景物妍,问君君不语,指木是何年”。

药业名称方面: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四川药业人士为纪念桐君,在四川重庆创办了首家以“桐君”命名的“桐君阁制药厂”,从事生产发售中药业务。该药厂经营迄今已近百年历史,一直名声远扬,为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59年10月桐庐县政府在桐庐山举办了“桐庐县十年成就展览,”并在其基础上扩建为展览馆。

1984年浙江省及桐庐县旅游局对桐庐山地区的

人文景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治和丰富完善,再次重新修复了桐君祠,并且由重庆的桐君阁制药厂发起,联合杭州的胡庆余堂等4家药厂在桐君山旅游区创办了称为“四方药局”的商场,以出售各家生产的特色中成药为主。此外,桐庐县旅游局又在桐君祠院内的四壁绘制了长25米,宽315米的大型壁画,即《汉医溯源图》。该画共分两大部分,前部着重描绘了桐君老人在桐树下茅庐旁,百姓前来求医,及桐君指桐为名之状;后部则分别绘有历代九位名医像,其中首先是最古的桐君造像,其次则依次配以战国时的扁鹊、汉代张仲景、三国时的华佗、晋代葛洪、唐代孙思邈、宋代王惟一、明代李时珍和清代王清任的历代名医像,人物像后面的背影配有山川野景等彩色浮雕。(1984年重修桐君祠事主要参考包明颐

《景观美化片断》,见:《桐君?桐君山》

)1985年5月由桐庐县旅游局等单位在桐庐县举

办了“首届华夏中药节”,并于5月5日在桐庐祠举

行了中药节的开幕式和“历代名医塑像落成典礼”。笔者有幸被邀请,并和中国药学会名誉会长楼之岑教授共同参加了这次盛会。

近现代事业及企业名称方面:如在桐庐地区有以“桐君”、“桐君山”、“桐君江”、“桐庐”等命名的图书馆、书店、影院、饭店宾馆、招待所等。北京市也有“桐君阁大药房”等名称。

(收稿日期∶2005-01-24)

4—2005年第2期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加强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当前小学英语课改的要求之一。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Wilkins 1976 。”有研究表明,词汇水平对英语写作有直接影响,高水平的英语写作者都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与阅读速度成正比,词汇量越大,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越少,理解程度就越高,返之亦然。(杨梅珍,1997)。词汇的习得,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是一个终身的认知过程,没有人能掌握英语或汉语的全部词汇。(戴曼纯,2002)但习得足够多的词汇是语言问题的核心。因此,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扩大语言词汇量是永无止境的。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投提出的一种完整的独特的智力理论。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世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个体智能是高是低,而在于每个人的智能组合不同,他们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最合适他们的天性和意愿发展、成长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使其利用自己的智能强项来带动和发展其他领域的智能,尤其是他们智能弱项的发展。 五、研究目标 本课题组把本阶段的研究目标确定为: 1.通过教学理论学习与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分析研究词汇的特点,优化词汇教学方法。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有效的教授学生英语单词记忆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单词教学水平。 2.研究学生的记忆特点,教授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的方法,学生根据自身记忆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通过多元化的词汇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学习兴趣。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开发和拓展英语语教学资源的能力,锻炼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有探索、创新精神,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的英语教师队伍,活跃我校活动教学的研究并形成特色。 六、研究内容 1.改变创新词汇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数学效率; 2.探究多种词汇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词汇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 3.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调汇学习策略的培养; 4.课外巩固记忆的系统化指导方法。 七、研究重难点 研究重点:调查整理五、六年级英语教材中的词汇教学内容,研究这些词汇教学与学生识记词汇的方法和习惯为切入点,研究高年级英语语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研究难点:研究五、六年级英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研究一套适合高年级词汇识记和运用效果的课堂评价机制。 八、研究的创新点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学生个体、教师个体、学生群体间的多向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合作情况,更加关注的是“互动场”这个“整体生活空间”的营造,追求词汇教学多向互动所形成的整体性、和谐性、有效性。 九、研究方法

研究报告-参考文献

篇一:调查报告参考文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加快了社区建设步伐,将46个社区(村)整合为23个社区,新建了3个社区服务中心,改扩建12个社区办公服务场所,进一步完善了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了为民便民服务水平。 (一)社区基础设施得到提升。2009年,我区建设了新达佳苑、爱民佳苑、滨海佳苑3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总投资达2775万元,占地面积1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900平方米,均为框架结构,内部设计合理、设施齐全。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下大力气改扩建了12个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内部设施基本完善,外部完成了绿化美化,社区办公服务环境得到了根本改观。(二)社区服务功能得到完善。在新建的3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内,均设置了综合服务大厅,内设社会保障、民政救助、人口计生、法律咨询、残疾人康复、物业管理等服务功能,爱民佳苑服务大厅还设置了移动、联通、水电、天然气等营业服务点。其他社区也设置了“一站式”服务大厅,方便了群众办事。同时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如每个社区都有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书画室,滨海服务中心设置了550多平米的体育活动大厅、近200平米的电化教室、音乐舞蹈室,爱民服务中心设置了戏曲活动室、社区健身房等,兴华东路社区还设置了矿区今昔风貌展厅,各社区健身活动器材完善,为社区群众接受各类教育、参与文体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强化。在社区调整合并时,社区工作者采取派一批、留一批、招聘一批的方式配备,社区干部队伍向年轻化、知识化方向转变,工作能力相对较强,基本上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部分社区工作者基层工作经验较丰富,为有效开展社区各项工作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社区党建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设立了党建活动室,党员教育管理得到加强。扩大了居民对社区事务的选择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促进了社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整合。从为民便民考虑,社区服务中心、服务场所在运作初期设置的服务功能多而广,但从运作情况看,一些服务功能尚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如残疾人康复室、儿童乐园等,因此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功能调整。同时,随着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搬迁工程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人口的搬迁转移,一些社会服务和管理功能也需要整合,如在梁家沟街道办事处内有2个卫生院、2个环卫所、2个派出所。 (二)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现有的社区管理体制工作职责不明确,条块关系不顺畅,责、权、利不配套,一些部门对社区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认识比较模糊,把社区当成政府的延伸机构,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比较明显。目前有107项工作进社区,工作多,任务重,压力大,社区工作者有一种忙于应付,疲于奔命的感觉。随着社区调整合并、社区服务功能的完善,工作量大和人员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尤其是在矿区的社区,服务范围大,工作量大的情况尤为突出。 (三)社区干部待遇偏低。社区日常工作量大、各种检查多,但社区干部工资偏低,只达到我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虽然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提高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干部待遇的实施意见对社区干部交纳养老保险作出了明确规定,但由于社区干部来源不同,有的是矿务局买断职工,已经交纳养老保险,有的未就业没有交纳过养老保险,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不足,相关规定未落实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建议 (一)加大投入,促进运转。拓展以政府投入为主,多元化筹资为辅的社区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增强社区运转能力的有效保障。要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增加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干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关于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受众心理的关注及营销策略、传播方式的使用 文献综述 姓名:王丹 20090257 曾艳 20090261 杨斯琦 20090259 唐梦佳 20090256 余颂庆 20090260 张文 20090262 吴霜 20090258 班级:市场营销03班 指导老师:杨代福 时间:2012-03-1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行业竞争加剧等原因,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异军突起,事实上,这种广告模式由来已久,也并非中国特色。植入式广告源于欧美,发展较为成熟,我国的植入式尚处萌芽阶段,负面问题频发,饱受舆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植入式广告不但比传统硬广告更有优势,而且也是快速收回投资成本、降低商业风险急加速媒介产业循环的好方法,作为产业链上重要一环,其存在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具良好的发展前景。那么,如何使商业片的植入式广告快速的进入其下一个发展阶段成为现阶段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影响植入式广告效果的重要因素(营销手段、传播方式以及受众心理),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我们。 【正文】 一、植入式广告的文献研究现状 植入式广告于上世纪20年代至20年代末开始萌芽、2000年以后才真正进入蓬勃发展期,虽然相对于传统传播形式的广告,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以商业片植入式广告为代表的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广告发展的一股不可抵挡的趋势,而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植入式广告发展的方方面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呈现出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说及典型案例,对于植入式广告产业发展发挥了作用。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看,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体系依据研究 关于植入式广告所依据的理论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理论的体现与运用;张金海在《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一书中指出,植入式广告在现代广告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引人注目,体现了现代广告逐渐将目光放在广告传播的社会文化关注,而巧妙地利用传播学中的归因理论和“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理论,则可以将这种关注的社会化效果扩大;而吕善锟在其论文《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依据》中则明确提出,植入式广告之所以比传统的商业广告有更好的说服效果,正在于其运用了传播学中的归因理论、两级传播理论、“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以及模仿理论等。

金融研究生必读书目和经典文献-国际金融学

金融研究生必读书目和经典文献-国际 金融学 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理论作者出处 1、购买力平价理论卡塞尔Cassel,G. 1916,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foreign exchanges”, Economic Journal 26,March: 62-5 2、资产组合平衡分析Branson Branson,” Asset market and relative prices in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1977 3、利率平价理论 4、一价定律Izard Isard, p. 1979, “How far can we push the law of one pric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7 5、特里芬难题特里芬Triffen,R.1960, “ Golden and dollar crisi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6、M-F模型Mundell R.A Mundell R.A ,“The appropriate us e of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under fixed exchange rate” IMF Staff Paper, 1962 7、格雷欣法则Thomas Gresham 1560, Thomas Gresham 1869, “The history of economics”, London: bliss, sands and Co. 8、J-曲线效应(J-curve effect) 麦吉Magee, S., 1973, “Currency contracts, pass-through , and devaluation” Brookings paper on economic Activity” 9、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Absorption approach to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亚历山大Alexander, S. S., 1952, “effects of devaluation on a trade balanc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Staff papers, Vol.2:263-78Alexander, S.S.,1959, “A simplified synthesis of elastic ties and absorption approach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9:22-42 10、最优货币区理论(optimal currency areas) 蒙代尔Mundell,R.A.1961, “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Septe mber:657-65 11、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方法(Elasticities approach to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查尔斯.比克迪克Bickerdike, C.F.1920, “The instability of foreign exchange” ,Economic Journal 30,March:118-22 12、抵补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 parity) 凯恩斯Keynes,J.M,1923 “A tract on monet ary reform”, London: Macmillan 13、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ner Condition) 马歇尔Marshall,A.1923 “Money, credit and commerce” London: Macmillan 14、货币贬值的吸收方法悉尼.亚特兰大Alexander,S. 1952, “Effects of a devaluation on a trade balanc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St aff Paper 2 :263-78 15、货币贬值的货币方法蒙代尔Mundell,R.A. 1971, “monetary theory” pacific palisades: Good year 16、国际收支依赖性经济模型斯旺Swan, T.W. 1960, “Economic control in a dependent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

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以下的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是从论文动力收集并整理的,方便大家日后论文的开张工作.一、【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 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 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 《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 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 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 年第10 期 [5] 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 [6]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 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 年2月19 日 [8] 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 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1] 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 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 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 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 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 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17]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8] 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 [D],华东师范大学2003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一、可行性研究简介 可行性研究一词源于英语feasibility study,字义就是行得通,有可能成功的意思。自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使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项目获得成功之后,可行性研究这种仅限于经济评价的报告在工业发达国家成为建设项目开发程序的一个环节。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就是投资工业项目决策前的活动,就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就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与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 对于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内外协作配套关系较多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期较长,为了节省投资,减少资源浪费,避免对早期就应淘汰的项目做无效研究,一般将可行性研究分为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有时也叫详细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决策四个阶段。机会研究证明效果不佳的项目,就不再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同样,如果初步可行性研究结论不可行,则不必再进行可行性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市场经济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在不断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可行性研究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项目评价方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研究,不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项目投资失误,而且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与推进,总的说来,可行性研究对于项目投资决策有着以下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项目建设立项的依据,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或筹资的依据,作为工程设计与建设的依据,作为向当地政府与环保部门申请建设执照的依据,作为本工程建设补充基础资料的依据,作为项目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合同或协议的依据,作为核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研制计划的依据,作为企业安排项目计划与实施的依据。 二、国外可行性研究的发展历史 西方最早推行可行性研究方法的就是美国,通过采用这套方法,实现了对河流流域地区良好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二战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技术经济问题越来越复杂,为了开发新产品,减少投资风险,需要采用科学方法对项目实施进行预测、分析、论证。因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行性研究迅速成为投资决策前的一个普遍工作阶段,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理论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或援助项目中迅速推广。 在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外主要就是运用简单的财务评价方法通过对项目的收入与支出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的优劣。随着社会的发展,简单的财务评价已不能满足社会、政府与企业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多元化需求。于就是,法国工程师让尔·杜比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思想并在1844年发表了“公共工程效用的评价”一文。之后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正式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这种思想发展成为现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构成了

如何写文献综述和文献翻译

第一讲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 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 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 二、文献综述的作用 一方面佐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和研究思路 另一方面有助于科研人员借鉴他人成果、把握主攻方向以及领导者进行科学决策。 三、文献综述的撰写 文献综述的格式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部分具体格式:①综述题目;②作者单位;③摘要;④关键词;⑤前言;⑥主题;⑦总结;⑧参考文献。下面着重介绍前言、

主题部分、总结部分及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1、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前言部分要写清: (1)写作的目的。 (2)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综述范围切忌过宽、过杂,“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咱学院论文最大缺陷在于这个部分缺失。 几种前言模式: 请看案例一: 社会转型下的中国“媒介审判”现象研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改革的深入,我国司法与媒体的博弈日益凸显,“媒介审判”现象一直被广大新闻传播界和法律界的专家开始所关注,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西方学者认为,“媒介审判”(trial by media)也叫“报刊裁判”(trail by newspaper),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而对被告和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在我国的第一本新闻传播法教程里可以看到“媒

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二、学写综述,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 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三、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

情报学必读的经典文献

情报学专业必读经典文献阅读和考核要求 硕士研究生需要在导师及导师组的指导下进行文献阅读。文献阅读以讨论班的形式进行,主要是学生报告(PPT报告),导师组成员现场指导。要阅读的内容必须是与即将要做的论文密切相连的系列内容,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硕士研究生需要在第二学期期末上交两篇文献阅读报告(每一篇5000 字以上)。完成发表(PPT 报告)与文本报告后,记 1 学分。 情报学专业经典文献: 1.严怡民.情报学概论(修订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王崇德.情报学引论.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严怡民.现代情报学理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查先进:情报学研究进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戴维民.20世纪图书馆学情报学.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 6.米哈依诺夫.科学交流与情报学.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80年版7.张琪玉.情报语言学基础(增订2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包昌火主编.情报研究方法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9.马费成等著.信息资源管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第三版),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胡昌平著.信息服务与用户,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陈光祚等编著:科技文献检索,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3.邱均平著.信息计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焦玉英.信息检索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朱庆华:信息分析:基础、方法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胡昌平,柯平,王翠萍.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7.查先进.信息分析与预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8.马费成.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19.Bertram C. Brookes. The foundations of information science: Part I. Philosophical aspects ;Part II . Quantitative aspects;Part III. Quantitative aspect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Vol. 2, No. 3-4, 125-133 (1980)(译文见B.C.Brookes著;王崇德,邓亚桥,刘继刚译:《情报学的

文献调研报告模板

安全关键系统通信协议调研报告(2015.4.12) 1 调研题目 安全关键系统通信协议的建模与分析 2 任务说明 1) 查阅国外的相关文献; 2) 补充通信协议中的具体网络; 3) 阅读标准EN50159; 3 关键字 检索词: CBTC;安全关键系统;安全通信协议;EN50159;safety communication protocol 检索策略: 无线*通信;总线*通信;以太网*通信;CBTC*communication protocol;safety*protocol;verification/ test/ model / simulation / design / analysis *(safety) communication protocol; 4 检索范围 中国知网 百度http web of science(SCIE) https://www.360docs.net/doc/e08854150.html,/ IEEE Springer LINK ELSEVIER ScienceDirect(SDOL) 在不同关键词组合下,检索范围内,近三年的文献总数 5 主要的检索文献 [1] BS EN50159 Railway applications—Communication, signaling and processing systems- Safety- related communication in transmission systems[S]. [2] 安全通信与安全通信标准EN50159[J].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4. [3]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railway signaling systems [J]. Computer Standards & Interfaces, 2005. [4] Verification and conformance test generation of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railway signaling systems [J]. Computer Standards & Interfaces, 2007. [5] Development of verification and conformance testing tools for a railway signaling communication protocol [J]. Computer Standards & Interfaces, 2009. [4] Group communication on highways: An evaluation study of geocast protocols and applications[J].Ad Hoc Networks, 2013. [6] Compositional verific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a remotely operated aircraft[C]. Science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2013. [7] Verification of the safety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n train control system using colored Petri net[J].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2012.(国内-陈黎洁) [8]Simul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RSSP-II safety communication protocol[C].2012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Computing and Global Information, 2012.(国内-许孟华) [9] Formal verification of safety protocol in train control system [J].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1 (国内-北交团队)

文献综述范例

题目:面向多领域物理系统统一模型的求解引擎研究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 院(系、所):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制

根据CAD中心目前的发展方向,以课题为驱动,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确定本人研究论文题目为“面向多领域物理系统统一模型的求解引擎研究”,具体研究面向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求解引擎和面向多领域物理系统统一模型的求解引擎。 下面,从计算多体动力学和多领域物理系统建模与仿真两个角度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进行总结,进一步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 1.1.1 多体系统动力学数学模型 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概念首由E.J.Haug[1]提出,是指用计算机数值手段来研究复杂机械系统的静力学分析、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以及控制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中所研究的多体系统,根据系统中物体的力学特性可分为多刚体系统、柔性多体系统和刚柔混合多体系统[2]。多刚体系统是指可以忽略系统中物体的弹性变形而将其当作刚体来处理的系统,该类系统常处于低速运动状态;柔性多体系统是指系统在运动过程中会出现物体的大范围运动与物体的弹性变形的耦合,从而必须把物体当作柔性体处理的系统,大型、轻质而高速运动的机械系统常属此类;如果柔性多体系统中有部分物体可以当作刚体来处理,那么该系统就是刚柔混合多体系统,这是多体系统中最一般的模型。 对于多刚体系统,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航天和机械两个领域分别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数学建模方法[2][3],分别称为拉格朗日方法和笛卡尔方法,这两种建模方法的区别在于对刚体位形描述的不同。 航天领域是以系统每个铰的一对邻接刚体为单元,以一个刚体为参考物,另一个刚体相对该刚体的位置由铰的广义坐标(又称拉格朗日坐标)来描述。这样开环系统的位置完全可由所有铰的拉格朗日坐标阵q所确定。其动力学方程的形式为拉格朗日坐标阵的二阶微分方程组,即 (1) q B t q A (t , ), q ( ), q 这种形式首先在解决拓扑为树的航天器问题时推出。其优点是方程个数最少,易转化

研究生阅读文献经典心得01-17

一.首先,是读文献问题。导师要求研究生读的文献基本上全部都是英文版的。如果平时几乎没看过英文原文,读不懂怎么办其实我以前也根本没读过原文,也看不懂。这儿有个好办法:找一本中文经典的书籍,仅看某一节你感兴趣或与你相关的内容,然后先找一两篇英文的综述(review)认真阅读一下,不会的单词可用金山词霸查一查,也许你读第一篇文章需要花两天,你过两天再读第2遍时,你也许只要一天;然后你再读第2篇时也许你只要半天!然后你一定会真正发现读英文文献的快感!人家的文章分析真的透彻,内容丰富!当你需要重点研究时,一般先通览一下近期研究的文献的摘要,有选择的读几篇好文。如果平时读得多了,自然会有感觉,找更高级别杂志的文章读。国外著名的科学家一般都有一个习惯,即每周都认真读1-2篇Science,Nature,Cell等高级别文章。这个习惯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而且Science对中国人是免费的!Nature中也有许多内容是免费的,即使没有密码之类,也能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呀。 二. 三.二. 一个研究生导师的肺腑之言 四.我的师兄(我导师的最早几届学生,在日、美、德做了三个博士后之后,回校任教)曾说到:作为你们的师兄,我现在每周工作60小时,踏踏实实的60小时。阅读,实践,思考,讨论和请教,周而复始。其实这还不够用,因为我既要独立做这边自己的课题,还要协助各位完成你们的课题。那么对你们的要求降低一些,每周50小时吧。希望是真实而有效率的50小时,思维和四肢都处于激活状态的50小时。大家千

万不要认为这有什么不得了的,跟国外就不用比了,我在国外时,晚上在实验室基本呆到23:30才回宿舍,弄完自己的琐事后,还要帮导师写书写到2点多,睡觉,早上照样得8:30之前到实验室。单就国内而言,北大、清华、中科院研究生的工作状态,比50小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能否认我们学生的天赋,但我们的天赋大约不比北大、清华、中科院或Stanford,Harvard,UCBerkeley的学生高很多。一周工作40小时或更少,我们拿什么去竞争 五.上面说的比较抽象,那再给各位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请大家考虑:现在你阅读一篇自己研究方向的英文文献,在字典帮助下,能否在3小时(研究生)或6小时(本科生)内完全读懂和理解现在你阅读一篇本领域的文献时,能否自然地联想起3篇以上相关的文献如果你还做不到,那就还没有跨入研究的门槛,还需加油。 六. 三. 再谈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 在此,我就本人攻读硕士期间的想法尽量详细一点与诸位交流,请批评指正或讨论!我个人觉得,研究生期间为人、为学确实要注意方式方法。 1、作为低年级研究生,你的师兄师姐(尤其是马上毕业,即将离开课题组的师兄师姐)是你不容错过的资源!无论他们的工作做得是不是特别出色,最好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沟通,向他们请教,将他们掌握或领悟到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步骤学到手,这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由于毕业有诸如发表文章等硬性要求,实验室内部也存在隐形竞争,有的师兄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高级文献综述是确立原创性研究问题的基础,也是对一个研究问题进行探索的基础。 编辑本段相关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

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如何写

中国网络大学 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如何写 院系名称:网络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123456789 指导老师: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15年11月20日

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如何写 开题报告如何写: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