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背景下西安市灞桥区近期发展规划

新时期背景下西安市灞桥区近期发展规划
新时期背景下西安市灞桥区近期发展规划

新时期背景下西安市灞桥区近期发展规划

【摘要】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科学指导灞桥区城市健康发展,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乡持续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目标,本文从灞桥区自身发展审视出发,提出了该区域在十三五期间的近期发展设想。

【关键词】灞桥区;人文;森林;颐养;创投

The Recent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Baqiao District of Xi'an city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He Yuan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implement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the thirteenth five year plan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proposal”,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of Baqiao District of scientific guidance, improve city services,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regional industry, achieve sustain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ultimately achieve the goal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planning planning proposal” put forward in 13th Five-Year this paper, from the Baqiao area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the regional review of the recent development in 13th Five-Year.

【Keywords】Baqiao area; Human; Forest; Maintenance; Venture capital

【中图分类号】TU9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6)22-0003-02

1.规划背景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后,经中共中央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又一部关于指导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文件。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西安市灞桥区如何立足于区域现状、突破发展瓶颈,寻找到一条适合灞桥特色的发展道路,是本次研究的主要课题。

2.区域自身发展审视

灞桥区地处西安市东部,是西安经陆路通往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以及联通陕北、陕南及中原地区的首要门户。区域内灞河、浐河穿城而过,洪庆森林公园、白鹿塬两个山塬相望,共同构筑了区域上等风水的格局,同时也形成了西安城市东北方向唯一的引风廊道和绿色廊道。区域内历史资源非常丰富,据2014年统计,灞桥区拥有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6个,从蓝田猿人-华胥古国-到半坡-汉帝陵,演绎了黄河流域中国古代人类百万年的发展史。同时区域内文化非常具有特色,拥有以半坡遗址、米家崖遗址为代表的源脉文化、以白鹿塬上汉三陵(汉文帝陵、薄太后陵、窦太后陵)为代表的孝道文化、以纺织城及洪庆军工城为代表的工业文化和广运潭为唐代丝路起点的丝路文化等。总体上来说,灞桥区现状的优势可以总结为:山水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区位条件优势便利、文化类型丰富多样、产业特色鲜明。劣势可以总结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主导产业优势不明;城区的吸引力不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城市特色消蚀,文化传承亟待加强。

3.新时期背景下区域发展思路

改变过去粗放、增量、仅追求速度式的发展模式,转而以内涵式、提升品质发展的模式是未来灞桥区担当起西安国际交流区更为重大的城市职责的首要任务。考虑到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流是创新经济,其一定程度上是知识分子经济,所以,灞桥区的发展应该是先创造宜居的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聚集人气,以人才带动产业发展,硬质环境与软质环境互动提升,才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全文

近日,备受关注的《西安市2004—2020城市总体规划》已基本完成。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在建设中出现的新的规模、特色、交通、形态等问题,西安此次总体规划从宏观层面和战略发展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强西安对区域的幅射和带动作用,提升西安的战略地位等问题后进行了修编。 在修编过程中,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及各界专家和市民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支持。西安市委书记袁纯清和市长孙清云多次亲临市规划局进行指导,规划局也多次组织各方面专家对规划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根据总体规划,在未来16年内,西安的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人居环境等将会有较大的改变。 一、城市性质和城市特色 本次规划分为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规划在充分研究西安的城市特色后对城市性质做了重新定位,即: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旅游名城;中国重要的教育、科研、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中西部的主城区;陕西省省会。今后,西安将建设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 二、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201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955万人;市区(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未央区、雁塔区、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阎良区以及户县),人口规模为69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525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1030万人;市区人口规模为76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600万人。 用地规模:201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695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为525平方公里;202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788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6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三、城市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7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9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基本社会保障率达到85%,城市化水平达到80%,城市经济规模基本达到我国中等发达城市水平。规划提出要将西安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昌盛、基础设施完备、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生态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社会有序和谐、政治民主文明的国际性旅游城市、浓郁文化特色城市、科教创新城市、产业集群城市、枢纽中心城市、山水生态城市、最佳人居城市和西部金融中心。 四、城市总体布局 采取拉大城市骨架,发展外围新区;优化布局结构,完善城市功能;降低中心密度,保护古城风貌;显山露水增绿,塑造城市个性;南北拓展空间,东西延伸发展的城市布局原则,城市未来主要向西南、东北方向发展;远期主要向北跨过渭河发展。 布局形态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未来西安城市将按照九宫格局、虚实相当的总体结构,形成几个外围副中心,即在西南方向形成以户县为主的副中心;在东北方向形成以新筑、临潼为主的副中心;在北部方向形成以阎良为主的副中心;在渭北方向形成以高陵(跨过渭河)、泾河工业区为主的副中心;在南部方向形成以长安为主的副中心。五、重点建设的外围新区 疏解老城功能,建设新的行政中心:为了降低中心区密度,更好地保护古城区内历史风貌,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 第一章综述 一、现状概况 纺织城地处西安市主城区东侧,灞桥区西部,浐灞生态区核心区以南,白鹿塬坡底。是灞桥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纺织城核心区面积约5.3km2,拥有陕西唐华一印有限责任公司和唐华三、四、五、六厂等六家纺织企业以及红旗水泥厂和延河水泥机械厂等企业,区内现有人口16万,其中规划内村民约3.2万;纺织企业职工人数约为5万(在职职工2.8万人,现在岗1.8万人)。目前除四棉,五环两家企业正常经营外,其他企业均面临政策性破产局面。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分区规划范围:西侧咸宁路以北区域以东三环为界,南侧以浐河为界,东至西康铁路,北依华清路,南抵绕城高速浐河桥,规划总用地面积32.3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1.91平方公里) 核心区范围:以纺北路、半坡路、咸宁路东延伸路、纺织城东侧建成区界限围合的范围,总用地面积约5.3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 本次分区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为2008年-2020年,其中近期2008年-2012年,远期为2013年-2020年。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4、《西安市灞桥区分区规划2000-2010年》 5、《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总体规划》 6、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7、灞桥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四、规划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实现纺织城全面振兴。 2、强化区域融合发展,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优化空间结构及用地功能,打造新区景观形象,增强发展活力。 3、完善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人居环境品质。 4、挖掘纺织城特色文化,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相结合。 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构川塬水系绿色格局。 五、规划目标 充分挖掘与发挥纺织城地区优势条件,通过科学的产业发展引导与合理的空间发展规划,使纺织城全面融入城市整体发展格局之中,力争将纺织城地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

西安市情概况

一、西安市情概况 西安,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5.29万人,户籍人口795.98万人。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西安是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 交通畅达、区位重要。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西安是全国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和陕西省“米”字形交通网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六大通讯枢纽之一,枢纽城市特点十分突出。 科技发达、创新力强。西安的综合科教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2所,在校大学生72.4万人,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个,省部级以上

西安纺织城综合改造项目启动 186亿元再造纺织新城

西安纺织城综合改造项目启动186亿元再造纺织新城 来源:西部网发布时间:2009-4-29 8:32:37 中国陕西网讯:4月28日下午,备受关注的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改造正式启动,纺织城振兴的大幕已经拉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清云,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董军,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杨殿钟,副市长黄省身出席仪式。 纺织老城 20年后踏上复兴征程 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区包括核心区和周边辐射区,总面积32.39平方公里,其核心区是“一五”期间国家投资建设的西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纺织城地区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人们的生活遇到了困难。 在沉寂了20多年之后,纺织老城踏上了充满希望的复兴征程。如今的纺织城改造,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来实现该地区的综合改造、综合发展。过去以纺织工业为主的产业格局,要转换成高新技术、物流、商贸、地产、旅游多业并举的格局。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灞桥地区成为西安东部一座宜居新城、物流新都、商贸新区。 32个项目今年已开工在建16个 启动仪式现场,上千只和平鸽、上千个气球腾空而起,在推土机、挖掘机的轰鸣声中,孙清云按下项目启动钥匙,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改造项目在人们的期盼中盛大起航。 今年,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改造共策划包装了32个项目,总投资达186亿元,年内要完成47亿元。此前已有5个项目开工,28日又集中开工了纺织企业外迁承接工业园骨干路建设项目、纺织城综合发展区新市十字商圈及安置小区综合改造项目等11个项目。 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实施,将在浐灞河沿岸、东三环、堡子村、新市十字、白鹿原、洪庆等地区形成几个新的产业板块,在西安东部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圈。 重点项目工程各部门全力配合 实施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改造工程,是市委、市政府落实中央4万亿投资计划的重大决策,也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具体举措,更是推进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3.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五年规划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五年规划 一、公园简介 1、公园范围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二期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 2、公园性质 工程通过对灞河的综合治理及湿地景观的重建,彻底改变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确保灞河百年安澜。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是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弘扬,成为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人居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有效改善了周边区域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二、绿化保洁 1、公园绿化 灞桥湿地公园内植被丰茂,绿化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越。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地植物,避免外来种。本地植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其他地域的植物,可能难以适应异地环境,不易成活;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过度繁殖,占据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以致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严重者成为生态灾难。 在物种搭配上要满足生态要求,做到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能够互相补充,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其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以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根据灞河水量,因地制宜,种植适宜植物,既要符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又要满足审美的需要。灞河泥沙较多,可以采用发达茎叶类植物以有利于阻挡水流,沉降泥沙,发达根系类植物以利于吸收等搭配。在沿岸边缘带一般选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如柳树、水松等进行种植,以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相搭配,用美学原则组织其色彩、线条、姿态等,创造出丰富的水岸之立面景色和水体空间景观构图效果,同时又能在水中产生一种动人的倒影美。 在湿地公园,应尽量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地被植物一般是指低矮的植物群体,铺设于空旷场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紧

西安纺织城综合发展区39个项目集中开工

西安纺织城综合发展区39个项目集中开工 西安市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分区规划示意图 5月18日上午,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内锣鼓喧天、礼花绽放,上千只和平鸽和气球放飞腾空,在推土机、挖掘机的轰鸣声中,省委书记赵乐际,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魏民洲,副省长吴登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董军,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杨殿钟等领导共同为西安纺织集团新厂区奠基,同时,39 个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标志着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仪式结束后,省委书记赵乐际在西安市和灞桥区有关领导同志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和灞桥滨河湿地生态公园。 纺织城综合发展区是灞桥区建设西安东部新城的核心区域,按照“一业变多业、老城变新城、实现再就业”的发展思路,灞桥区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区办融合优势,充分利用下放的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抓重点、重提升、出亮点、见成效,各

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2008 年,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盛大起航,详规编制、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土地储备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2009年,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强力推进,全年共完成投资34亿元,引进项目1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个),总部经济体4个。实现城市建设投资5.44亿元,全年新建、扩改建道路完成11.36公里。全年就业培训1.4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2030 个,新增就业9900余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00余人。通过扩大低保覆盖面、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解决了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问题。目前,西安国水风电项目全面投产,灞桥滨河湿地生态公园一期正式开园,西安泵阀总厂项目顺利签约,高科·绿水东城、普华· 浅水湾、高速机械化总部经济体及养护技术研发基地、便民服务中心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 未来5—8年,是纺织城综合发展区提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将投巨资1180亿元,强力推进纺织城旧城改造核心区、浐灞河滨水生态住宅带、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新建园区)三大板块建设,大气魄、大手笔打造西安东部新城,倾力实现纺织老城华丽转身。 18日奠基的西安纺织集团新厂区,位于洪庆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内,占地面积约800亩,总投资约20亿元,其中2010年计划投资2亿元, 2012年底投入运行,建成后将形成30万锭的大型纺织品生产基地。集中开工的39个项目,涵盖基础设施、房地产、工业商贸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等方面,总投资138亿元,2010年计划完成投资55亿元,总占地面积2630亩,总建筑面积达380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总长约25公里。链接: 39个项目简介 纺织集团新厂区建设项目 该项目占地约839亩,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2010年计划投资2亿元人民币。对现有纺织城旧城核心区内西安纺织集团下属欣隆工贸、三棉、四棉、六棉(不含五环集团)生产区整体搬迁至纺织产业园区。该项目主要建设20-30万锭纺织品生产基地、企业办公楼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 新纺二路项目

纺织城分区规划文本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灞桥区纺织城的全面振兴发展,加强规划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西安市城市规划条例》、《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总体规划》、国家、陕西省和西安市有关法规和规范,进行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的编制。本次分区规划在对纺织城地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分析基础上,着重强调与浐灞生态区的整体融合发展,以产业振兴发展为前提,重点就空间资源优化配置、道路交通组织、旧区更新改造等方面内容在西安市第四轮总体规划基础上,全面深化完善,提出整体的城市空间架构和分区开发策略,指导本地区未来的城市建设发展。 第二条 本规划是纺织城地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令性指导文件,凡在本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西安市城市规划条例》的规定按本规划执行。下一层次规划也应遵循本规划的原则和具体要求进行编制。 第三条 规划范围:西以浐河、东以绕城、北以陇海铁路、南以绕城浐河桥为界,面积约36.83 km2。 第四条 规划期限:近期为2013年,远期与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为2020年。 第五条 本规划的解释权属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部门,如需调整,必须符合《西安市城市规划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六条 本规划经西安市政府批准后,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第二章规划原则与目标 第七条规划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实现纺织城全面振兴。 2、强化区域融合发展,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优化空间结构及用地功能,打造新区景观形象,增强发展活力。 3、完善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人居环境品质。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0.17 (1)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稿)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3) 第四章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 (15) 第五章建筑间距 (24) 第六章建筑退让 (25) 第七章建筑高度及空域保护 (30) 第八章建筑基地的绿地 (31) 第九章地下空间利用 (32) 第十章停车场 (33) 第十一章建设引导措施 (35) 第十二章附则 (3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西安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 本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分类(见《表1》)。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依据《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见《表2》)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城市分区:西安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依据建设用地所处区位分为城市更新改造区、城市新区、新城及县城、乡镇四个层级控制。(具体分区见附图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六条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容积率,下同),应按照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人口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居住项目及用地规模1万平方米以上的非住宅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参照本规定表3《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3》)及表4《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4》)的规定执行。 对于不适用本表约束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量在满足建筑后退距离、停车、绿地率、消防、日照、卫生视距、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容量、抗震、防灾、人流集散等规定的前提下,以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的指标为准。 表3 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 区位 住宅建筑类办公建筑类商业建筑类 教育科研建 筑类 工业建筑类多层中高层高层多层高层多层高层—— 城市更新改造区≤28% ≤25% ≤20% ≤50% ≤40% ≤60% ≤55% ≥20%,≤ 45% ≥30%,≤50% 城市新区≤28% ≤25% ≤20% ≤40% ≤35% ≤50% ≤45% ≥20%,≤ 40% ≥30%,≤50% 新城及县城≤28% ≤25% ≤20% ≤40% ≤35% ≤50% ≤45% ≥20%,≤ 40% ≥30%,≤50% 乡镇≤28% ≤25% ≤20% ≤35% ≤30% ≤40% ≤30% ≥20%,≤ 35% ≥30%,≤50%

西安市地铁五号线一期工程(和平村~纺织城火车站)5标8标施工方案

西安市地铁五号线一期工程(和平村~纺织城火车站)土建施工项目TJSG-5标施工组织及保障措施 北京市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07月26日 1 工程概况

西安地铁五号线一期工程西起和平村,沿昆明路向东,先后经富源一路、西三环、皂河、汉城南路,至西二环后,线路转向南下穿丰庆公园,经高新四路后折向东,沿友谊路前行,经太白北路、含光路、长安北路、文艺路、雁塔路、太乙路后,沿雁翔路南行,经西影路、岳家寨后,线路转向东沿规划道路前行至长鸣路,上跨雁鸣湖、东三环后至本期工程终点纺织城火车站。一期工程线路全长25.366km,其中地下线长24.172km,跨河桥长1.024km,桥隧过渡段长170m。一期工程共设车站21座(其中地下站20座,高架站1座)。五号线一期工程设车辆段、停车场各一座,设主变电站2座,控制中心与四、六号线共用,位于四号线航天城车辆段内。 表1 工程概况一览表 2 工程施工组织 2.1 项目组织机构 我们将本着精干、专业、高效的原则,着手组建项目经理部,并选派具有丰富地下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本合同段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项目副经理,项目部下设各个部门,负责相关事务,同时配备安全工程师、试验工程师、测量工程师、质检工程师、计量工程师、土建工程师、地质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等相关人员,保证配备人员的数量,挑选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担任主要工作。项目经理部下设的职能和保障服务机构及下辖的施工队伍均从我单位范围内调集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精通地下工程施工、胜任各岗位的专业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建立值班制度,做到每班、每个施工地段都有值班人员在施工现场,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进度计划的要求,对投入劳动力、施工机械、工程材料等资源统筹安排。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西安市城市规划的实施,在保持古城风貌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本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三条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规划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 县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辖区的规划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领导。 第五条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统一管理,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第二章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六条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城市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须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由市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城市分区规划、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其它详细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但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须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九条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第十条城市规划区内的新区开发和旧城区改建,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实施。需要变更规划的,须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经批准的各类开发区建设应当服从城市规划。 第十一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新区开发,应当从实际出发,合理利用城市现有设施,并具备可靠的水源、能源、交通、防灾等建设条件;项目选址应当避开水源地、湿地和文物古迹。 第十二条城市规划区内的旧城区改建,应当严格执行《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2020年陕西省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年陕西省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千米,南北最宽约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区县。到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万人。 二十世纪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的增长速度,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是国家重要的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近期陆续安排了国家级公路、铁路、战略物资储备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重要的工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建设项目,这些大型项目的落实,已经超出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改变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 .修编是保护好世界文化古都的需要 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我国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市拥有包括汉长安城、唐长安城等著名大遗址在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登记在册文物点处,其中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西安还拥有丰富的河湖水系、台塬、秦岭山脉等独特的历史地形地貌及国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 第一章综述 一、现状概况 纺织城地处西安市主城区东侧,灞桥区西部,浐灞生态区核心区以南,白鹿塬坡底。是灞桥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纺织城核心区面积约5.3km2,拥有陕西唐华一印有限责任公司和唐华三、四、五、六厂等六家纺织企业以及红旗水泥厂和延河水泥机械厂等企业,区内现有人口16万,其中规划内村民约3.2万;纺织企业职工人数约为5万(在职职工2.8万人,现在岗1.8万人)。目前除四棉,五环两家企业正常经营外,其他企业均面临政策性破产局面。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分区规划范围:西侧咸宁路以北区域以东三环为界,南侧以浐河为界,东至西康铁路,北依华清路,南抵绕城高速浐河桥,规划总用地面积32.3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1.91平方公里)

核心区范围:以纺北路、半坡路、咸宁路东延伸路、纺织城东侧建成区界限围合的范围,总用地面积约5.3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 本次分区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为2008年-2020年,其中近期2008年-2012年,远期为2013年-2020年。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4、《西安市灞桥区分区规划2000-2010年》 5、《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总体规划》 6、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7、灞桥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四、规划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实现纺织城全面振兴。 2、强化区域融合发展,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优化空间结构及用地功能,打造新区景观形象,增强发展活力。 3、完善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人居环境品质。 4、挖掘纺织城特色文化,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相结合。 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构川塬水系绿色格局。 五、规划目标 ---------------------------------------------------------精品文档---------------------------------------------------------------------

西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西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西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994年,西安市提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4条线组成,线网总长度73.17公里,并纳入1999年经国务院批复的《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 2004年,西安市重新编制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其目标是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 为骨干,其它公交为辅助的多元化、快速、高效、环保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实现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棋盘加放射型”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布局。 轨道交通线网远期规划由6条线组成,总长251.8公里。 (1) 一号线:(后围寨~纺织城) 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东西向主客流走廊。线路起迄点后围寨、纺织城是西安市对外交通枢纽。该线路穿越西安城区的东西,通过市区最繁华的地区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同时,线路

连接主城东西轴和上城西客运站、西安客运站、康复路批发市场、长乐路客支站、半坡客运站等大型客流集散点和长途客运枢纽。一号线向西延伸至咸阳市人民广场,为西咸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向东延伸至临潼旅游渡假区,可大大促进西安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及沿线土地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西安作为国际级旅游城市的地位。该线为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 (2) 二号线:(铁路北客站~韦曲) 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线路将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北客站、张家堡广场、城市中心北大街及钟楼、南郊省体育场、小寨商业文化中心、西安国际展览中心、长安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串联起来,沿途分布有张家堡客运站、城北客运站、明德门客运站等长途客运枢纽。二号线与一号线构成轨道交通线网中的十字骨架,是线网中的骨干线。 (3) 三号线:(新筑~侧坡村) 该线路为东北、西南走向。线路沿城市主要客流走廊东二环敷设,毗邻西安浐灞新区、兴庆公园,经国家级历史文物景点大雁塔、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小寨商业文化中心、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安科技产业园等客流及人口密集区,促进城市发展空间向东北、西南方向拓展。 (4) 四号线:(草滩农场~韦曲科技产业园) 线路连接草滩现代农业开发区、张家堡广场、曲江旅游度假区、韦曲科技产业园,途经既有西安火车站、明城墙内五路口及大差市、历史文物景点大雁塔等客流密集区。四号线对于城市南北向客流转换起到了辅助和补充作用。 (5) 五号线:(纺织城火车站~六村堡(纪阳)) 五号线东端的纺织城火车站为既有西康铁路客运站,是西安铁路枢纽的辅助客站。连接六村堡工业园区、纪阳组团,途经曲江旅游度假区、西安国际展览中心及三桥交通枢纽等大的客流集散点,将辅助一号线分流城区内东西向客流。 (6) 六号线:(纺织城~长安科技产业园) 线路连接东郊纺织城、明城墙内东、西大街及钟楼、南郊大学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长安科技产业园等工商业聚集区和人口密集区。可辅助一号线对主城区客流起到较大的分流作用,缓解主城核心区的交通压力,同时可带动东郊纺织城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南郊大学城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该线网规划中轨道交通在主城区内的线网密度0.338km/km2,明城墙区内线网密度 1.146km/ km2。覆盖了全市61个主要客流集散点中的52个。 线网形成后,轨道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将占居民总出行量的25%,占公交出行量的50%。 以西安钟楼为中心,在无轨道交通的情况下,公交40分钟的出行范围是251.96平方公里,大约覆盖主城区1/3的面积;而在有轨道交通的情况下,公交40分钟的出行范围可以达到853.42平方公里,覆盖了整个主城区。 线网中一、二、三号线为骨干线,既满足了城市东西向、南北向主轴线上的客运交通需求,又向外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四、五、六号线是轨道交通网的辅助线,主要满足城市功能组团之间的交通需求,对线网进行加密完善。 线网总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6~2011年):建设二号线(铁路北客站~韦曲,26.4公里),以缓解城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的交通压力,为城市中心区的逐步外移、市政府北迁及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西安火车站密集客流的疏导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拓展西安市空间结构,引导城市向北、向南发展。

西安纺织城发展规划

西安纺织城发展规划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西安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规划 分享到: 1 备受关注的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项目的实施,是西安继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建设之后的又一力作,它不仅涉及到西安东部的发展和兴盛,更关系到西安经济整体推进的步伐,关系到数万纺织城人的福祉。目前,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项目伴随着“灞桥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时代序曲,在阳春三月,盛装启航。 规划范围 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区包括5.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旧城区)和周边辐射区,位于白鹿原畔,浐灞之滨,共约32.39平方公里。其四至范围为:北至华清路,南至绕城高速浐河桥,西侧咸宁路以北区域以东三环为界,以南区域以浐河为界,东至西康铁路。 规划布局 根据地区产业调整发展思路,结合空间布局现状,规划提出“一核、两带、三轴、六区”的规划布局结构。“一核”指商贸核心区;“两带”指浐、灞河生态景观带;“三轴”指沿东三环、纺西街及纺北路形成的功能景观轴;“六区”指南部、中部、北部三个居住片区、工业改造区和东部生态住区及工业区等六个功能片区。 实施步骤 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分近期和远期进行实施。近期计划为5年(2008年—2012年),分三期实施。 第一期(2008年—2009年):完成企业破产改制;启动纺织城地区节点改造和部分道路建设,启动外迁承接地、商业街区、商贸物流园、文化创意园建设和生活区内部土地整理,启动部分城中村改造,启动安置房和商品房建设,启动浐灞河中游综合治理,尽快与浐灞生态区协调同步建设。 第二期(2010年—2011年):完成承接地建设、企业搬迁和技术升级改造、企业旧厂区土地统一回购出让;初步建成文化创意园、纺织工业遗迹博物馆;完成拆迁户安置工作,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 第三期(2011年—2012年):完成旧城改造,基本形成“一核、两带、三轴、六区”的建设格局,初步建成商贸新都、宜居新地、生态新城的雏形。 远期计划为8年(2013年—2020年):全面落实产业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建成产业聚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生态优美、充满活力、社会和谐的纺织新城。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0.17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3) 第四章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 (15) 第五章建筑间距 (24) 第六章建筑退让 (25) 第七章建筑高度及空域保护 (30) 第八章建筑基地的绿地 (31) 第九章地下空间利用 (32) 第十章停车场 (33) 第十一章建设引导措施 (35) 第十二章附则 (3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西安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 本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分类(见《表1》)。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依据《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见《表2》)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城市分区:西安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依据建设用地所处区位分为城市更新改造区、城市新区、新城及县城、乡镇四个层级控制。(具体分区见附图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六条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容积率,下同),应按照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人口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居住项目及用地规模1万平方米以上的非住宅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参照本规定表3《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3》)及表4《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4》)的规定执行。 对于不适用本表约束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量在满足建筑后退距离、停车、绿地率、消防、日照、卫生视距、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容量、抗震、防灾、人流集散等规定的前提下,以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的指标为准。 表3 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

西安市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VIP专享】

西安市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 摘要: 一、第四轮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西安市1995-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以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布局、道路交通骨架、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近期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城市骨架尚未拉开,“中心集团、外围组团”的城市结构模式尚需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依然存在。 1、城市建设用地十分紧张等,国务院批准我市1997—2010年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为13.5万亩,到2002年底我市城市建设实际占用耕地已达到了12.37万亩;到2003年底我市城市建设用地实际所剩无几。在城市土地的使用上,古城区利用强度过大,南郊、北郊土地过紧,东郊、西郊土地开发利用偏低,全市现 有土地利用失衡。这些问题都需要制定新的规划来进行调整。 2、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省委、省政府于2002年提出了关于加快关中“一线两带”经济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这些措施都对西安城市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3、西安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须依托关中城市群,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城市竞争力,在更大范围内研究西安的发展环境,是西安今后发展的先决条件。西安与咸阳是关中经济带的核心区,两市在经济发展中已提出了“西咸一体化”发展思路,因此,西安在关中城市群中必须进行重新定位,提升城市的幅射力。 4、近年来,西安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开发区发展速度较快,高校扩招,教育科研用地发展需求也较大,已提前完成了各项规划指标,急需尽快提出建设发展的新思路,使开发区的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以便有效管理。 5、撤县设区的机遇:临潼县于1997年撤县设区,长安县也于2002年撤县设区并入西安市。行政区划的调整扩大了城市规模,适应了城市急速发展的需要,按照2002年5月15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行政区划调整的城市,应当及时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综上所述,我市总体规划修编势在必行。 二、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展 2002年10月,西安市政府组织编制了“西安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对西安的城市定位、战略发展目标、产业调整方向、空间发展方向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建设、综合交通和城市特色等方面提出了初步研究成果,为第四次总体规划修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7月,市政府向建设部作了专题汇报,征求了建设部对西安修编第四次总体规划的意见。2004年1月,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同意修编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同意正式修编。2004年8月20日,建设部和省建设厅联合组织技术审查组对《西安市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进行了审查,原则通过《纲要》,并下发了《关于反馈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审查意见的函》。根据建设部审查意见,我市对《纲要》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开始规划成果修编工作,29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同时展开,2004年12月基本完成了规划修编成果草案。成果包括文本、图纸和附件三部分,附件包括说明书、29项专业规划、10个专题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等。2005年1月28日,国务院曾培炎副总理听取了我市第四轮城市规划修编工作汇报,认为“本次规划修编原则是正确的”,规划草案“内容比较充实,思路清晰”。要求我市加以完善后,尽快上报。按照曾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