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MEM进行贴壁细胞培养的实验方法

OPTI-MEM进行贴壁细胞培养的实验方法
OPTI-MEM进行贴壁细胞培养的实验方法

O P T I-M E M进行贴壁细胞培养的实验方法

日期:2012-05-17来源:互联网作者:青岚点击:194次

?

无血清培养基可以提供细胞贴壁需要的一些基质,本文总结了利用无血清培养基OPTI-MEM进行贴壁细胞的脂质体转染试验材料,步骤、个人经验以及问题分析。

贴壁细胞的脂质体转染

一、实验材料

1、宿主细胞CHO(贴壁细胞)

2、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invitrogen公司)

3、6孔细胞培养版

4、无血清培养基OPTI-MEM(GIBICO)

5、转染级质粒

二、实验步骤

invitrogen的LIPOFECTAMINE2000说明书上列举了24孔、12孔、6孔......板的实验体系,因为需要转染的细胞量大,所以一直采用的是6孔版做的转染。以下是以6孔板为例说明一下我的体系和方法吧!

1、转染前一天,以合适的细胞密度接种到6孔培养板上。(我的接种密度是3~4*105/ml.)转染时,细胞要达到90~95%的融合。

2、溶液1:240ul无血清培养基+10ullipofectamine2000perwell(总体积250ul)(温育5min)

3、溶液2:Xul无血清培养基+4ug质粒perwell(总体积250ul)

4、将溶液1与溶液2混合,室温下置20min。

5、与此同时,将6孔板中的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冲洗细胞两遍后,加入2ml 无血清培养基。

6、将溶液1与溶液2的混合液逐滴加入孔中,摇动培养板,轻轻混匀。在37℃,5%的CO2中保温5~6小时。

7、6小时后,更换含有血清的全培养基,在37℃,5%的CO2中48~72h检测转染水平。

8、如果做稳定转染,换全培养基培养后24h,即可以1:10或更高的稀释比例(根据细胞的生长情况)接种到新的培养板,加抗生素进行筛选。

三、个人经验:

我觉得贴壁细胞的脂质体转染还是很容易的,有了经验之后,现在做转染得心应手,转染前后细胞的形态几乎不发生变化,几乎没有细胞死亡。转染率很高。以下是个人经验,与大家分享。

1.细胞的状态。这点非常重要,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让细胞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再做。有文献说传代不要超过17代。我总是在细胞复苏后的3代左右做,那时细胞状态最好,不要用传了很多代的细胞去做,细胞的形态都会发生变化了。

2.细胞的融合度。细胞的融合度必须要达到90%才能做,细胞太少,容易死的。

3.无血清培养基OPTI-MEM(GIBICO)很好用,有条件的话,就用它代替PBS 洗细胞两遍(我曾比较过OPTI-MEM与PBS或无血清的DMEM,前者的转染效率确实高)。注意洗的时候要轻,靠边缘缓缓加入液体,然后不要吹吸细胞,而是转动培养板让液体滚动在细胞表面。如果洗的太厉害,细胞又损失一部分,加了脂质体后,细胞受影响就更大了,死亡细胞会增多。

4.加入无血清培养基后5~6小时更换全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时间过长,对细胞是有毒性的,这里有血的教训!

5.转染的质粒一定纯度好、浓度高、无内毒素。浓度不要低于0.35ug/ul。低浓度的质粒,我做的结果都不好。

6.48小时mRNA表达最高;72h蛋白表达最高。

加转染试剂(Opti-MEMI),细胞就浮起或死亡问题分析?

各位前辈:我想把microRNA转到成纤维细胞内,用的是

GIBCO(tm)Opti-MEMIReduced-SerumMedium(1X)和Lipofectamine?2000转的。现在的问题是一加转染试剂细胞就大量死亡。Opti-MEM和冲洗用的PBS都37度预热过的。甚至我用无血清的DMEM对照也大量死亡。有时细胞死亡稍微好点,是不是和细胞批次关系更密切,还是有其他原因。

我的实验操作:

110%血清DMEM接种细胞在24孔板,长至30~50%满底时进行转染。

2lipofectamine20000.5ul稀释于

25ulOpti-MEMIReduced-SerumMedium(1X)(GIBCO)静置5分钟

3microRNA10pM稀释于25ulOpti-MEM

4混匀2和3,加Opti-MEM至500ul。室温静置30min。

5用PBS(室温)轻轻冲洗培养空,镜下观察部分细胞略变圆(或有变圆倾向),但没什么细胞浮起。吸去PBS,轻轻加入2和3的混合物。镜下观察,即刻细胞大量浮起,或细胞挛缩,有细胞死亡倾向。6h后证实细胞大量死亡。但有细胞干死在培养皿底的印迹。不同批次的细胞,死亡情况略有不同。

问题分析:

1.不是说明书上说什么你就做什么,你是有自主意识的。

2.你的细胞加opti-MEM就不好有两种可能:a。你养的细胞有问题,或者有共生菌,改变培养条件就可能爆发;b。你的细胞对opti-MEM敏感。为什么一定要用opti?你没有自己的主见吗?

3.你的转染有问题。从你的描述来看,你并不是接种后24hr左右立即做转染,而是让它长到50%左右,也就是如果不到50%,你也许会长更久,对吗?——这是转染实验的大忌,超过24hr细胞对转染会不敏感,转染效率下降。

4.你转染时选择的细胞丰度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这个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像HeLa是绝对要30%左右的,就是这样48hr后,细胞已经铺得密密麻麻;就不要想95%了,那样的细胞只能扔掉,一天换几次新鲜的培养基也跟不上培养基变黄的速度。需要参考的东西包括你细胞原本的生长速度,对lipo2K的敏感程度(被抑制和毒死的情况,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lipo2K非常毒,他们的

lipo2K是稀释到33%的产品,他们100%的lipo2KCD是另卖的,其中原因之一就跟毒性有关,没有多少细胞能耐受),总之要确保你的细胞在24hr长到合适的浓度做转染,转染40-48hr后铺满孔,或多或少一点点也可。

5.由于lipo2K毒性很高,如果实在不合适,你应该考虑更换其他的转染试剂;此外,应该用你的平时养细胞的培养基做转染,不过记得去除抗生素,另外稀释lipo2K和质粒的培养基要去血清去抗生素的。

6.无血清细胞处于一种应激状态,本来就长不好,这时候你投毒,当然更差。lipo2K不是不计较培养基是否有血清吗,所以在“双无”培养基稀释lipo2K和RNA,形成复合物后可以投到含血清的无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实际上我们转染用的培养基,double血清含量(普通5%,转染用10%)。早期lipo的说明书要求“双无”,3hr后添加double血清培养基。实际操作发现,也可以直接投入double 血清培养基中。

7.无抗生素的原因是,细胞膜被穿孔,抗生素进入直接杀细胞。

经验推荐:OPTI-MEM与PBS和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相比较,LifeTech的GIBICO无血清培养基OPTI-MEM的转染效率比较高,不妨试下。

细胞培养操作步骤

培养基的配置:基础培养基500ml+胎牛血清50ml+双抗5ml 冻存液的配置:DMS018ml+胎牛血清2ml。 依次比例酌量配置。 超净工作台常规配置 移液器1套(2.5小20 d、200 pl> 1ml),酒精灯1盏,液器1台,斜架1台, 酒精喷壶 1 个,酒精棉球缸 1 个,污缸 1 个, 常规耗材:培养瓶(50 cm 2),定量移液管(5ml、10ml),枪头(1ml、200小 10 d),培养皿,6/24/48/96孔板,医用脱脂棉球,保种管 所需试剂:gibco高糖培养基,胎牛血清,双抗,DMSO,胰酶,苯扎溴氨,75% 酒精…… 实验前准备: 所需的各项高压后的耗材放于超净工作台内,用酒精喷壶喷洒实验台面,并关闭工作台打开紫外灯照射30min 后开始实验操作。 首次传代前细胞的复苏,首先用一大烧杯盛满37C的温水放于液氮罐旁边,待 细胞株取出后留上端1/3于37C水面上尽最大速摇动管使其在2min内迅速融化。若 种管顶部含有冻存的细胞液在摇动期间用力甩动使其降于管底后再摇动。这一过程可在超净工作台外操作。 实验步骤 一、原代细胞的培养 1. 紫外消毒30min 后关闭紫外灯,开启超净台正常工作状态,用酒精消毒操作者的 双手。 2. 将所需的培养基确保瓶身干净后放于工作台面内,点燃酒精灯,将培养基瓶口用酒 精棉球擦拭后,再将瓶口对准在酒精灯上消毒2-3 次,旋开瓶盖后再次分别消毒瓶口和瓶盖,分别放于酒精灯的两侧。特别是将培养基瓶放于斜架上,瓶口对准酒精灯,且放在距离酒精灯最近的位置,瓶盖置于酒精灯的另一侧。 3. 取1 个高压后的新培养瓶,瓶口在酒精灯上消毒2-3 次,旋开后分别再次消毒瓶 口和瓶盖2-3 次分别放于酒精灯两侧,把保种管在超净台外用酒精棉球擦拭下2/3 后拿进超净台内在酒精灯上消毒保种管口2-3次放于台面左手边,取1ml 移液器快速移动在酒精灯上消毒1-2 次,然后再装上枪头吸取保种管内的细胞液,悬空移入培养瓶内。 4. 拿出1 支高压后的5ml 定量移液管,在酒精灯上灼烧尾部后装于电动移液器上, 再次放于酒精灯上灼烧整个定量移液管管身2-3 次,悬空进入培养基瓶内吸取4ml 培养基再悬空移入培养瓶内,将培养瓶瓶口和瓶盖在酒精灯上消毒2-3 次后拧紧平放,在瓶身做好实验标记。 5. 将培养基瓶口和瓶盖消毒2-3 次后拧紧,熄灭酒精灯,整理实验台面,取出实验试 剂及污缸等,关闭超净工作台。 6?将培养瓶放于28C,5%CO2的培养箱内培养,旋开瓶口少许。注意整个培养箱底托盘内一定要放高压后的水,且定期更换确保无菌。 在CO2培养箱内培养10-12h,瓶盖拧紧后拿出培养箱,置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贴壁情况,及细胞形态。最后更换培养液。 、培养液的更换

细胞传代培养的原理及操作步骤,细胞冻存,细胞复苏

细胞传代培养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一)原理:细胞在培养瓶长成致密单层后,已基本上饱和,为使细胞能继续生长,同时也将细胞数量扩大,须进行传代再培养。传代培养也是一种将细胞种保存下去的方法。同时也是利用培养细胞进行各种实验的必经过程。悬浮型细胞直接分瓶就可以,而贴壁细胞需经消化后才能分瓶。 (二)细胞传代培养具体操作 1、细胞:贴壁细胞株 2、操作步骤 1)将长满细胞的培养瓶中原来的培养液弃去。 2)加入0.5-1ml 0.25%胰酶溶液,使瓶底细胞都浸入溶液中。 3)瓶口塞好橡皮塞,放在倒置镜下观察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原贴壁的细胞逐渐趋于圆形,在还未漂起时将胰酶弃去,加入10ml培养液终止消化。 观察消化也可以用肉眼,当见到瓶底发白并出现细针孔空隙时终止消化。一般室温消化时间约为1-3分钟。 4)用吸管将贴壁的细胞吹打成悬液,分到另外两到三瓶中,实践培养液塞好橡皮塞,置37℃下继续培养。第二天观察贴壁生长情况。 细胞冻存 1. 实验前准备:细胞室及工作台紫外线照射15min;培养液、PBS、胰酶、小牛血清、DMSO、恒温水 浴箱37℃预热备用;收集对数生长期细胞,在冻存前一天最好换液 2.用吸管吸出培养瓶中的细胞培养液,PBS清洗2遍吸出冲洗液,加入适量胰蛋白酶消化。 3. 适时去掉胰蛋白酶,加入少量新培养液。吸管吸取培养液吹打瓶壁上的细胞,使其成为均匀分散的 细胞悬液。 4. 用吸管将培养液加入冻存管中,离心(1000r/min,10分钟)。 5. 去上清液,加入与细胞悬液等量的冻存液,用吸管轻轻吹打使细胞均匀 6. 冷存管置于4℃10分钟----20℃30分钟----80℃16~18小时(或隔夜)---液氮槽vaporphase长期储 存。-20℃不可超过1h,以防止胞内冰晶过大,造成细胞大量死亡,亦可跳过此步骤直接放入-80℃冰箱中,惟存活率稍微降低一些。 7.记录每一个冷冻管的位置以确保在以后应用时能够找到每一个冷冻管。 细胞复苏 1.室内紫外消毒;培养基、PBS于37℃恒温水浴预热备用。 2.自液氮罐中取出冷冻管,立即放入37℃水槽中快速解冻,离心。 3.去上清,加入培养基,吹打,然后移入培养瓶中,用培养基清洗冻存管,清洗液也移入培养瓶中。 4.于培养瓶中加入适量培养基,放入CO2培养箱中培养 5.记录复苏日期;次日换液。

细胞培养集锦(一个培养300多种细胞人的经验总结)

细胞培养集锦(一个培养300多种细胞人的经验总结) 一、消化与吹打 版上很多朋友讨论细胞培养问题,见到很多很好的经验总结,这里说一些我个人的经验,因为一些比较特殊的原因,我自己培养接触过近300种细胞,常用于做实验的,累积有百余种,可以说遇到过许多各式各样古怪的细胞。这里挑细胞消化开始做我的第一篇专题,并不是因为细胞消化最重要,而是近期看到大家频繁讨论这个话题,我就抛砖引玉,下面几点拙见,可能与其它朋友总结的一些经验有点出入,仅供大家参考。 许多同学对细胞消化做了许多研究,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也见到很多人的困惑。其实细胞培养,尤其是细胞系的培养,就消化而言,不是太难,做得多了,善于总结经验,就能把细胞越养越好。一般的程序步骤,细节操作,我这里就不讲了,只讲一些基本操作背后的知识,如果不对之处,欢迎指正,一起讨论: 1,其实绝大部分细胞消化的时候是只要用胰酶润洗一遍即可,吸去胰酶后,残留的那些无法计算体积的附着在细胞表面的微量胰酶在37度一般不到2min足够消化细胞(绝大部分1min不到)。对于这些细胞原则上不要用胰酶孵育细胞,连续这样传代,对细胞伤害很大。简单的程序是PBS润洗吸去,胰酶润洗吸去,然后37度消化。 2,什么算是消化好了呢?不是细胞全部成间隔分布很离散的单个圆形才算消化好了,一般你肉眼观察贴壁细胞层,只要能移动了,多半呈沙壮移动,其实已经可以了,很多人喜欢把细胞消化或者吹打成完全分离细胞,这是没有必要的。一般能移动了,说明细胞与培养基质材料的附着已经消失了,细胞之间的附着也已经消失了,细胞已经独立分布了(虽然没有呈现很广的离散分布)。这个时候应该停止消化,不要等到看到镜下所有细胞都分离得非常好,间隙很大,才停止。细胞就是完全成单个细胞悬液,之后在贴壁的过程中仍然会聚集,这个是贴壁培养

OPTIMEM进行贴壁细胞培养的实验方法

O P T I-M E M进行贴壁细胞培养的实验方法 日期:2012-05-17来源:互联网作者:青岚点击:194次 ?MEM细胞培养基 无血清培养基可以提供细胞贴壁需要的一些基质,本文总结了利用无血清培养基OPTI-MEM进行贴壁细胞的脂质体转染试验材料,步骤、个人经验以及问题分析。 贴壁细胞的脂质体转染 一、实验材料 1、宿主细胞CHO(贴壁细胞) 2、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invitrogen公司) 3、6孔细胞培养版 4、无血清培养基OPTI-MEM(GIBICO) 5、转染级质粒 二、实验步骤 invitrogen的LIPOFECTAMINE2000说明书上列举了24孔、12孔、6孔......板的实验体系,因为需要转染的细胞量大,所以一直采用的是6孔版做的转染。以下是以6孔板为例说明一下我的体系和方法吧! 1、转染前一天,以合适的细胞密度接种到6孔培养板上。(我的接种密度是3~4*105/ml.)转染时,细胞要达到90~95%的融合。 2、溶液1:240ul无血清培养基+10ullipofectamine2000perwell(总体积250ul)(温育5min)

3、溶液2:Xul无血清培养基+4ug质粒perwell(总体积250ul) 4、将溶液1与溶液2混合,室温下置20min。 5、与此同时,将6孔板中的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冲洗细胞两遍后,加入2ml 无血清培养基。 6、将溶液1与溶液2的混合液逐滴加入孔中,摇动培养板,轻轻混匀。在37℃,5%的CO2中保温5~6小时。 7、6小时后,更换含有血清的全培养基,在37℃,5%的CO2中48~72h检测转染水平。 8、如果做稳定转染,换全培养基培养后24h,即可以1:10或更高的稀释比例(根据细胞的生长情况)接种到新的培养板,加抗生素进行筛选。 三、个人经验: 我觉得贴壁细胞的脂质体转染还是很容易的,有了经验之后,现在做转染得心应手,转染前后细胞的形态几乎不发生变化,几乎没有细胞死亡。转染率很高。以下是个人经验,与大家分享。 1.细胞的状态。这点非常重要,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让细胞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再做。有文献说传代不要超过17代。我总是在细胞复苏后的3代左右做,那时细胞状态最好,不要用传了很多代的细胞去做,细胞的形态都会发生变化了。 2.细胞的融合度。细胞的融合度必须要达到90%才能做,细胞太少,容易死的。 3.无血清培养基OPTI-MEM(GIBICO)很好用,有条件的话,就用它代替PBS 洗细胞两遍(我曾比较过OPTI-MEM与PBS或无血清的DMEM,前者的转染效率确实高)。注意洗的时候要轻,靠边缘缓缓加入液体,然后不要吹吸细胞,而是转动培养板让液体滚动在细胞表面。如果洗的太厉害,细胞又损失一部分,加了脂质体后,细胞受影响就更大了,死亡细胞会增多。

细胞培养实验技术大全

细胞培养实验技术大全 第一章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一般认为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发展几乎都与细胞培养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细胞培养更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价值。比如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在研究生产过程中很多是通过细胞培养来实现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很多是以CHO细胞作为载体;细胞工程中更是离不细胞培养,杂交瘤单克隆抗体,完全是通过细胞培养来实现的,既使是现在飞速发展的基因工程抗体也离不开细胞培养。正在倍受重视的基因治疗、体细胞治疗也要经过细胞培养过程才能实现,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有的也与细胞培养密切相关。总之,细胞培养在整个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关键的核心作用。 第一节体外培养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体外培养(in vitro culture),就是将活体结构成分或活的个体从体内或其寄生体内取出,放在类似于体内生存环境的体外环境中,让其生长和发育的方法。 组织培养:是指从生物体内取出活的组织(多指组织块)在体外进行培养的方法。 细胞培养:是指将活细胞(尤其是分散的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的方法。 器官培养:是指从生物体内取出的器官(一般是胚胎器官)、器官的一部分或器官原基在体外进行培养的方法。 二、体内、外细胞的差异和分化 1、差异:细胞离体后,失去了神经体液的调节和细胞间的相互影响,生活在缺乏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环境中,日久天长,易发生如下变化:分化现象减弱;形态功能趋于单一化或生存一定时间后衰退死亡;或发生转化获得不死性,变成可无限生长的连续细胞系或恶性细胞系。因此,培养中的细胞可视为一种在特定的条件下的细胞群体,它们既保持着与体内细胞相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也有一些不同于体内细胞的性状。实际上从细胞一旦被置于体外培养后,这种差异就开始发生了。 2、分化:体外培养的细胞分化能力并未完全丧失,只是环境的改变,细胞分化的表现和在体内不同。细胞是否表现分化,关键在于是否存在使细胞分化的条件,如Friend细胞(小鼠红白血病细胞)在一定的因素作用下可以合成血红蛋白,血管内皮细胞在类似基膜物质底物上培养时能长成血管状结构,杂交瘤细胞能产生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这些均属于细胞分化行为。 第二节细胞培养的一般过程 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对开展细胞培养异常重要,工作量也较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推备工作中某一环节的疏忽可导致实验失败或无法进行。准备工作的内容包括器皿的清洗、干燥与消毒,培养基与其他试剂的配制、分装及灭菌,无菌室或超净台的清洁与消毒,培养箱及其他仪器的检查与调试。 二、取材在无菌环境下从机体取出某种组织细胞(视实验目的而定),经过一定的处理(如消化分散细胞、分离等)后接入培养器血中,这一过程称为取材。如是细胞株的扩大培养则无取材这一过程。机体取出的组织细胞的首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 理论上讲各种动物和人体内的所有组织都可以用于培养,实际上幼体组织(尤其是胚胎组织)比成年个体的组织容易培养,分化程度低的组织比分化高的容易培养,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容易培养。取材后应立即处理,尽快培养,因故不能马上培养时,可将组织块切成黄豆般大的小块,置4℃的培养液中保存。取组织时应严格保持无菌,同时也要避免接触其他的有害物质。取病理组织和皮肤及消化道上皮细胞时容易带菌,为减少污染可用抗菌素处理。三、培养将取得的组织细胞接入培养瓶或培养板中的过程称为培养。如系组织块培养,则

细胞培养工作流程

细胞培养工作流程 一、Vero细胞复苏流程 1、准备 工作地点检查: 检查台面、地面是否洁净,确认无不相关物品。 设施检查: 确认空调、传递窗工作状态完好。 层流罩准备: 开启层流罩,观察其运行是否正常,用消毒剂将台面、墙面、地面、保护帘及层流罩内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并运行30分钟后开始生产操作。 操作工具和试剂检查: 检查本次操作所用灭菌物品外包装是否严密,是否在效期内。检查本次操作所用溶液/试剂瓶内是否有异物,瓶表面是否有裂纹,瓶塞是否松动,溶液名称、批号、数量、有效期是否符合要求。合格后用消毒剂擦拭外表面后拿入层流罩。复苏、换液用液体:MEM液、新生牛血清、3%谷氨酰胺溶液、庆大霉素、%NaHCO3溶液。 复苏用水准备: (1)融化种子用溶液:按1L/1支种子准备39±1℃含%新洁尔灭溶液。 (2)百级内消毒种子用水:1L/1支种子准备±1℃含%新洁尔灭溶液。 操作人员进入层流罩:

穿一层无菌连体服并戴无菌手套,静止5分钟后方可操作。 溶液使用前处理: 辅助人员用止血钳夹酒精棉球点燃后消毒瓶塞外表面,旋转1周,操作人员将翻塞翻开,再用点燃的酒精棉球消毒瓶口及瓶塞。 2、配液 配方 辅助人员将配制所需的液体按顺序打开后放至盐水瓶架上,操作人员按配方加量用吸管依次吸取新生牛血清等溶液至MEM液中,每吸完一种液后辅助人员应立即用无菌翻塞将其盖紧,在其瓶身用记号笔注明用量、日期等。复苏液及生长液配完后辅助人员立即用无菌翻塞将其盖紧,充分混匀待用。 辅助人员打开混匀后的复苏液,放置盐水瓶架上。操作人员将培养瓶(T175)盖打开,倾斜或直立放置酒精灯附近,将复苏液用吸管吸取或直接倒入其中(加量:~ ml/cm2),拧紧瓶盖并放在恒温室待用。

细胞培养的过程注意事项

细胞的培养过程及注意事项 根据培养过程中是否需要分割培养物进行再培养而将细胞培养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一、原代培养 (一)过程 原代培养的基本过程包括取材、培养材料的制备、接种及培养等步骤。原代培养的方法很多,基本和最常用的是组织块培养法和分离细胞法。 1、组织块培养法 (1)基本操作过程 1)、用培养液湿润所取组织材料,并用锋利的眼科剪将附在其上的脂肪和结缔组织去除干净。再用平衡液(PBS)或Hanks液漂洗;用锋利的眼科弯剪将组织块剪成小块;再用PBS 或Hanks液漂洗多次,直至液体不浑浊、无油滴、清亮为止。 2)、用湿润的吸管吸取切碎的组织块,清清吹到培养瓶皿中,并将其按一定间距均匀放在培养瓶底壁上,量不要过多,要将组织块切面贴在培养瓶底壁上; 3)、将培养瓶翻转,使瓶底朝上,在种植了组织块一侧的对侧面加足培养液,勿使组织块与培养液接触,塞紧瓶塞; 4)、将种植了组织块的一侧朝上,静置于37℃培养箱中;待组织块贴壁1h到3h后翻瓶,使贴壁的组织块浸没与培养液中,静置; 5)、每隔2到3天更换一次培养液,或者根据培养瓶种颜色的变化确定换液时间。 2、注意事项 1)、组织块接种后的前3天,从组织块向外迁徙的细胞数很少,组织块的黏附不牢固,在观察和移动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引起液体的振荡。要避免经常翻动和振动,否则组织块不易附着于瓶壁上或附着后也会脱落飘起。 2)、加入的培养液不宜过多,避免浸泡的组织块受轻微的波动而脱落下来。 3)、用组织块培养时,要及时观察,当细胞向外迁徙出来后要注意记录并去除漂浮的组织块和残留的细胞,因为已漂浮的组织块和那些细胞碎片已经死亡,它们产生的有毒物质会影响原代细胞的生长,要及时清除。

(完整版)细胞实验技术

(一)干扰引物(shRNA)设计: 1、NCBI上下载基因序列 2、在sigema网站输入基因号设计一对21个碱基的干扰引物(上下游) 3、从起始密码(ATG)下游25bp开始; 4、GC含量介于40%~60% 5、干扰引物至少一个在SDS区,一个在3’UTR区 6、选择脱靶率低的 (二)、干扰载体构建 1、引物退火(引物加水看标签X 50,弹匀,瞬离) 退火体系: 上游:5ul 下游:5ul 10X M buffer 5ul H2O 35ul 水浴锅100℃2min,锅里隔夜 (三)、酶切plko.1载体 1、AgeI 酶切,反应体系: plko.1载体4ug AgeI 2ul 10X AgeI buffer 5ul H2O 39ul 37℃水浴2~3h 2、切胶回收AgeI 酶切产物,30ul 水洗脱 3、EcoRI酶切,反应体系: AgeI 酶切产物30ul EcoRI 2ul 10X H buffer 5ul H2O 13ul 37℃水浴2~3h 切胶回收,30ul 水洗脱,测浓度 (四)、连接 连接体系:T4连接: 退火引物2ul 退火引物5ul 酶切载体1ul 酶切载体1ul Solution I 5ul T4连接酶1ul H2O 2ul T4连接酶Buffer 1ul H2O 2ul 室温下连接4h。 (五)、转化 -80℃取感受态细胞于冰上融化,在1.5ml离心管加33ul感受态,将连接产物加入,冰上放置30min,42℃水浴60~90s,冰上放置2min,加入无氨苄培养基,37℃摇床1h,涂布在氨苄平板上,37℃,16h。 (六)、挑菌 用枪头挑取5个菌落(可送测序)扩大培养,加有氨苄的培养基,37℃过夜培养。 (七)、提质粒

贴壁细胞传代-消化过程图示.

贴壁细胞传代-消化过程图示 贴壁细胞细胞在培养瓶长成致密单层后,继续生长的空间不足,培养基中的营养成份也消耗较多,同时代谢废物也有较多堆积,需要分瓶培养,对细胞进行传代扩增。 对于贴壁不太紧的细胞如293,可以直接吹散后分瓶。而对于贴壁较紧的细胞如CHO,则需要以胰酶消化后再吹散分瓶,一般过程为(以下操作均按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 o将长成致密单层细胞的细胞瓶中原来的培养液弃去; o加入0.25%胰酶溶液,视细胞瓶的大小加入体积为0.5ml或更多,以使充分浸润; o一般消化时间约为1至3分钟,肉眼观察瓶壁半透明的细胞层,当见到出现细针孔空隙时,弃去胰酶溶液,并加入适量的细胞培养液终止消化; o视实验要求分入多瓶继续培养,一般为一传二到一传四的比例。 这里,胰酶消化的程度是一个关键:消化过度则对细胞的活性损伤较大,并有部分细胞漂浮,随弃去的胰酶流失;消化不足则细胞难于从瓶壁上吹下,反复吹打同样也会损伤细胞活性。 影响消化速度的因素较多,主要有胰酶溶液的活性(配制条件、冻存或4℃保存时间长短、是否反复冻融、化冻后存放时间及温度等)、消化时的温度(气温、细胞培养瓶及胰酶溶液的温度)以及所加胰酶溶液的多少等。以笔者的经验,以轻吹或加培养液后轻摇可下较好,但对于经验不太充分的实验者而言是较难判断掌握的。下面将细胞生长及不同消化程度的光学显微镜照片列出以供参考。 所用细胞为CHO贴壁细胞,培养基为含10%小牛血清的DMEM-F12,倒置显微镜10X40, 数码相机300万像素。

取细胞冻存管一支,于40°C水中速融;25ml细胞方瓶中加入含10%COSMIC小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10ml,将冻存管中细胞全部洗入瓶中,置37°C 2.5%二氧化碳孵箱中静置培养。4小时后倒去全部培养基以去除冻存液,更换10ml 培养基,同上静置培养。 经24小时培养后,生长情况为: 经48小时培养后,细胞已长成致密单层: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实验教程内容

实验1 细胞培养概述 (一)细胞培养室的设置和无菌操作 【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技术与其他一般实验室工作的主要区别在于要求保持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因素的影响。一般标准的细胞培养室应包括配液室、准备室和培养室。三室既相互连接又相对独立,各自完成培养过程中的不同操作。 【实验目的】 ①了解培养室的设置和设备。 ②学习无菌概念和无菌操作要领。 【操作步骤】 1.实验室设置 (1)配液室 (2)准备室 (3)培养室 培养室内要完全密闭,保持恒定的温度,在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培养室的位置最好设在阴面,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防止室内温度增高。 ②天花板的高度不要超过2米,以保证紫外灯的有效杀菌效应, ③门一般用拉门,以防止空气流动。 ④天花板、地板和四周墙壁要光滑无死角,要镶瓷砖或涂油漆,这样设计,一是便于清洗和消毒,另外也不易在墙角堆积灰尘。 2.实验室常用设备 (1)准备室的设备 ①双蒸馏水蒸馏器:制备双蒸水。 ②酸缸:盛洗液,浸泡玻璃器具。 ③干燥箱:洗涤完的玻璃器皿用干燥箱烘干。 ④高压锅:玻璃器皿、解剖用具、部分液体、塑料器具等灭菌。不同物品其有效灭菌压力和时间不同。 ⑤储品柜1:放置未消毒物品。 ⑥储品柜2:放置已消毒物品。 准备室注意事项: ①预防蒸馏器被烤干。 ②勿将酸液溅到衣物或地面。

③勿将高压锅排气阀和安全阀堵塞。 ④已消毒物品应与未消毒物品分柜存放。 (2)配液室的设备 ①天平(扭力天平和电子天平):称量用 ②pH计。 ③磁力搅拌器。 (3)细胞培养室的设备 ①超净工作台: 超净工作台的种类很多,有单面单人、单面双人、双面双人或双面四人等,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鼓风机,使通过高效滤气的空气,徐徐通过台面,这样使工作环境中具无菌而均匀的空气。 根据层流方式的不同,超净工作台主要分为水平层流式和垂直层流式两种,基本原理大致相同,都是将室内空气经粗过滤器初滤,由离心风机压入静压箱,再经高效空气过滤器,由此送出的洁净气流从一定的均匀的断面风速通过无菌,从而形成无尘无菌的高洁净度工作环境。但两种净化台的气流方向不同。 使用超净工作台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A.净化工作台最好安装在无尘的房间内,最好为隔离好的无菌间内,以免尘土过多易使滤器阻塞,降低净化效果,缩短使用寿命。 B.新安装的或长期未使用的工用台,工作前必须对工作台和周围环境用真空吸尘器或不产生纤维的工具进行清洁工作,再采用药物灭菌法或紫外线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C.每次使用工作台时,应先用75%酒精擦洗台面,并提前以30~50min紫外线灭菌灯处理净化工作区内积累的微生物。在关闭紫外灯后应启动送风机使之运转两分钟后再进行培养操作。

细胞培养的流程

细胞培养的流程,从购买试剂、分装,到无菌操作、实验、观察的过程? 对于新手来说,细胞培养真是太难了,很多的细节你不可能一下子就考虑到、预见到,因此请教细胞培养的高手就显得非常重要且可贵了。 细胞培养包括仪器的清洗、消毒灭菌,试剂的购买、配制、分装,细胞的分离,无菌操作,培养细胞的观察,实验的设计,及结果的分析等等。但这每一个过程的含金量都很高,要求非常严格。 如果你正在培养细胞,或曾经培养过细胞,你一定有很多的经验值得大家分享,你一定有你自己的一套培养细胞的流程,从哪开始到哪结束你也一定有太多的想说。因此,你不妨说说你的细胞培养流程,以便我们广大的细胞培养新借以一鉴。 于此,我先代表广大细胞培养新手谢谢各位园丁里的奉献者! 有空整理一下再写写。。呵呵谢了先版主建议不错,我刚开始养细胞时遇到的各种困难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解决困难耗费了大量地时间,可惜呀! 养细胞是一项即有难度又很讲究技术的过程,作起来不易,要真正详细的写出来示人更难!书上的规范和标准很多,但作起来每人都有自己的方法,适宜就好。 我看还没有人跟帖,我就先说一点,从最初阶段开始:(自己的做法) (一)仪器的清洗 总的分为两大类:可泡酸的和不可泡酸消毒的。酸指消毒的清洁液(由浓硫酸、重铬酸钾和蒸馏水配置的次强酸液) 可泡酸的主要是玻璃仪器培养细胞的板子,离心管等塑料器皿。消毒过程:自来水冲洗3-5遍----→超声波清洗30′----→烘干----→濅入清洁液过夜(不少于6h)----→自来水冲洗15-20遍----→蒸馏水洗3-5遍,烘干备用。 不可泡酸的主要是胶塞和盖子,虑器等,先在清水中濅泡后冲洗烘干----→2%NaOH濅泡过夜,自来水冲洗,5%HCl濅泡三○min,流水冲洗----→蒸馏水漂洗----→烘干备用。 消毒好的器具一定找个干净的柜子保存,使用前高压消毒灭菌,我科室主要使用铝制饭盒分装器具,挺方便的,用前高压。 今天暂说一点,以后有机会再续,望给师弟妹们有所借鉴。斑竹不厚道,现在知道为什么没有别的战士跟贴了么?我怎么也耗了几十分钟打的字,你就这样打击别人的信心,还有可能往后面延续么!再说,经验何止这些这点...... 您的帖子我看见了,您的抱怨我也接受!并且跟您补上一分! 每个斑竹给分的标准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有自己的加分原则,大原则是不变的!比如:版内讨论得很多的东西,重复发帖一般不予以加分! 您的这个帖子属于改范畴! 感谢您对细胞版的支持!如果有问题可以直接pm我们! 再次感谢!再多说点啊! 呵呵接着说呀,很好,很有帮助,我是新手,要多向你学习顶一下。我也说说我的一些体会吧。 1、首先说清洗: 对于玻璃器皿(如移液管、盖玻片之类)可先用酸液浸泡24h以上,再用清水浸泡24h。之后用清水将移液管冲洗10遍,除去残留酸液,再用双蒸水冲洗3-5遍,彻底洗净后放入不锈钢筒中,双层牛皮纸扎口,高压灭菌20min,烘干待用。我们实验室的酸液一般是次强酸液(重铬酸钾120g 浓硫酸200 mL 蒸馏水1 000 mL)配液时要小心烫伤。装培养基的瓶子则要在每次用完培养基以后就要立即洗净,临用时再次用清水冲洗3-5遍,再用双蒸水漂洗3次,洗净后瓶口盖上锡箔纸,外包双层牛皮纸扎口后高压灭菌20min,与其配套的瓶盖则洗净后另行包好同时灭菌、烘干。培养基过滤器灭菌同瓶子,也要在用完后及时洗净、

分子克隆及细胞培养基本实验方法

分子克隆及细胞培养基本实验方法 1.载体构建实用操作技术 1.1菌种的保存—20%甘油菌 2体积菌液与1体积70%的甘油混合后,储存于-20℃或-70℃备用。(甘油菌中甘油的浓度为20-30%均可) 1.2甘油菌复苏、培养 方法一、挑取甘油菌一环,接种在含100ug/ml Amp的LB固体培养基上(活化菌种),37℃培养过夜(约16小时);挑取一个菌落转接在含100ug/ml Amp 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过夜(约12~16小时)。 方法二、直接吸取10~20ul甘油菌,接种在含100ug/ml Amp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过夜(约12~16小时)。 1.3小规模制备质粒DNA(QIA miniprep kit ) 适于从1~5ml 菌液中制备20ug高拷贝质粒 ⑴收集菌液,离心1000rpm,1分,弃上清 ⑵以250ul P1重悬细菌(P1中已加RNase) ⑶加入250ul P2,颠倒4~6次轻混,约2~3分(轻混以免剪切基因组DNA,并免 长时间消化) ⑷加入350ul N3,迅速颠倒4~6次轻混;离心10分,13 000rpm ⑸上清入QIAprep柱,离心30~60秒,滤液弃之 ⑹加入0.5ml PB洗,离心30~60秒 ⑺加入0.75ml PE洗,离心30~60秒,弃滤液,再离心1分 ⑻换新管,加入50ul EB,静置1分(EB 37℃预热),离心1分。 1.4酶切反应 ⑴体系构成(反应体系尽可能小!) pGEM3ZF-huCTLA4-Ig(ul)pAdTrack-CMV(ul)

①dd.H2O 17 17 ②10×NEbuff 2 3 3 ③10×BSA 3 3 ④底物DNA 5 5 ⑤内切酶HindⅢ 1 1 XbaⅠ 1 1 Total : 30 ul 30ul ⑵37℃水浴1~2小时,必要时延长酶切时间至12小时 ⑶酶切2小时后,取5-10ul 电泳观察酶解是否完全 ⑷65℃灭活内切酶 ⑸-20℃保存备用 1.5回收目的片段(QIAquick Gel extraction Protocol) ⑴胶,尽可能去除多余的胶,称重; ⑵加入适量buff QG(300ul QG /100mg胶);>2%的胶,应加大QG用量(600ul QG /100mg); ⑶水浴50℃,10min,每2-3min混匀一次,使胶完全溶解!必要时延长水浴时间, 胶完全溶解后混合物颜色应为黄色,与buff QG 相似; ⑷当DNA片段在<500bp或>4kb时,应加入异戊醇100ul/100mg胶,以提高产物 量。此步不离心。DNA片段在500bp~4kb时,加入异戊醇并不能提高产量; ⑸结合:将混合物转入QIAquick柱,离心13000rpm,1min;(柱容量800ul/次); ⑹洗:0.75ml buff PE,离心13000rpm,1min;(DNA用于盐敏感操作时,如平 端连接、直接测序,加入PE后静置2-5min);弃离心液,再离心13000rpm, 1min,以去除剩余的乙醇; ⑺将QIAquick柱置于一清洁的1.5ml Ep管,加入30~50ul buff EB或H2O (滴 于QIAquick 膜上!),静置1min,离心15000rpm,1min; ⑻-20℃保存备用。 1.6连接反应

细胞培养试剂及操作流程

实验规范化流程 一、细胞培养所需 1、10%FBS 1640培养液。 2、10%FBS DMEF/12培养液。 3、10%FBS DMEM/High Glucose 培养液。 4、PBS :商品化的粉末,一袋溶于2L 去离子水中,高压后4℃保存。 5、胰酶 6、冻存液:10%DMSO 、>10%FBS ,其余成分为1640 7、真核抗生素: G418: 50mg/ml MDA-MB-231 800ug/ml MCF-7 800ug/ml SK-BR3 100ug/ml T47D 400ug/ml) 嘌呤霉素(Puromycin ):10mg/mL 、 MCF-7 4ug/ml T47D 1ug/ml MDA-MB-231 5ug/ml 潮霉素(Hygromycin B ):50mg/mL T47D 200ug/ml MDA-MB-231 800ug/ml MCF-7 50ug/ml 8、原核抗生素:双抗(抗青霉素、链霉素)(使用浓度:1%原液)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储存浓度5mg/ml ,使用浓度5ug/ml ) 9、细胞因子:IL-6、EGF (10ug/ml ) 10、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储存浓度50Mm,使用浓度0.01mM ) 一、细胞培养相关技术 1、细胞复苏 准备:37℃水浴锅、培养液、15ml 离心管、滴管、培养瓶或培养皿试验流程: (1)将细胞从-80℃或液氮取出,遵”慢冻速溶“的原则,迅速在37℃下使其液化。 (2)将融化的细胞悬液加入适量新鲜培养液稀释吹匀,转移到15ml 离心管内。 (3)将离心管以1000rpm 转速离心5min 。 (4)小心弃去上清,最好用枪头除尽,加入新鲜的培养液6ml ,重选吹匀后转移到细胞培养瓶或培养皿,放入37℃、5%CO2细胞培养箱内培养。 2、细胞传代

贴壁细胞培养实验讲义

贴壁细胞培养技术课讲义 一、克隆形成及克隆形成抑制试验 克隆形成实验是测定单个细胞增殖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单个细胞在体外持续增殖6代以上,其后代所组成的细胞群体,成为克隆(集落),这时的每个克隆可含50个以上的细胞,大小在0.3-1.0 mm之间。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可对单个细胞的增殖潜力做出作定量分析,了解细胞的增殖力和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这种方法常用于抗癌药物敏感性实验、肿瘤放射生物学实验等。 常见的有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本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包括培养的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 1.准备所需试剂及物品: ①含10%及15 %新生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15 ml/组,8组) ②PBS ③0.25%胰酶 ④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注射液(江苏南通精华制药有限公司), 100 μg/ mL(每1mL生理盐水含100ug药物5-FU),(EP管分装,1ml/管x 8)使用前稀释至所需浓度。 ⑤甲醇:冰醋酸(3:1) ⑥细胞染色液(吉姆萨、甲基绿、刘氏染液选一即可) ⑦12孔板(或6孔板)⑧EP管⑨滴管、小瓶等⑩相机、反光板等 ⑧实验需用的细胞株胃腺癌细胞MGC7901 2.操作: 实验为无菌操作,均需在超净工作台或安全柜中进行。因此,每次实验前需提前常规将操作台紫外杀菌,乙醇消毒(前已述,在此不多述)。 第一天: ?制备细胞悬液:取对数生长期胃腺癌细胞MGC7901,用0.25%胰酶消化并吹打成单个细胞,用含15%血清的RPMI-1640稀释,使细胞密度为3×102cell/mL,接种于12孔板,1000 μL/孔。 具体操作如下: ①胰酶消化:将培养瓶中原培养液从上面轻轻吸取弃之(可用滴管),加消化液1ml使之均匀分布作用于瓶内贴壁生长的细胞,细胞变形呈圆形颗粒附着于瓶底(镜下可见)即可弃消化液(可用滴管)(一般数十秒甚至几分钟)。

2015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无菌操作技术。 2、学习并掌握细胞传代培养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细胞形态。 二、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生长,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动物细胞培养(animal cell culture)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由于细胞具有生长和自我复制的能力,为细胞体外培养和研究提供可能。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即直接从动物机体分离、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 传代培养(subculture)当细胞生长增值达到一定密度,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将细胞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扩大培养的方法。 高等生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整体,在整体条件下要研究单个细胞或某一群细胞在体内的功能活动是十分困难的,但如果把或细胞拿到体外培养、增殖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则方便简单的多。被培养的动物细胞是非常好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研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探索防治各种疾病途径和机制,也可以人为地诱导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状和特性,因此,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分子机制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 三、细胞培养相关设施及材料 1、细胞培养室 无菌操作区:只限于细胞培养及其它无菌操作,与外界隔离。 孵育区:培养箱设定的条件为37℃,5%CO2。 制备区:培养液及有关培养用液体的制备,液体制备后应该在净化工作台进行过滤除菌。 储藏区:包括冰箱、干燥箱、液氮罐等。 清洗区和消毒灭菌区:清洗区为相对污染区,消毒灭菌区与清洗区分开。 2、细胞培养常用基本设施: 荧光显微镜、超净工作台、孵箱、电热鼓风干燥箱、冰箱、液氮罐、消毒器、恒温水浴槽、滤器等。 细胞培养常用器皿:培养瓶、培养板、培养皿,玻璃瓶、吸管,离心管、冻存管,注射器,烧杯、量筒等。 3、细胞培养用品的清洗、消毒 新玻璃器皿要用5%稀盐酸浸泡,以中和其表面碱性物质:刷洗: 硫酸清洁液浸泡:浓硫酸+重铬酸钾+蒸馏水; 冲洗:流水冲洗15-20次,蒸馏水冲洗3次,三蒸水漂洗1-3次。 所有需灭菌的器械、物品灭菌前均需包装,防止灭菌后污染。使用时放入超净工

细胞培养

1.观察培养基是否正常,细胞状态如何,细胞密度如何,决定是否传代。观察时拧紧盖子。 2.加热PBS、versene、培养基,(提前做好) 瓶子不要倒着放,不要让液体接触到瓶塞。 3.打开超净台(先开风机,后开照明),用75%乙醇清洁台面,点燃酒精灯。不要把废液缸拿出去倒,如果废液太多,可以用其他容器先装废液。取小离心管一个,置于架子上。 4.取尖吸管、吸量管各一支,放置在专用的架上。放置的方式,注意吸管、吸量管前端都不要与架子接触。5.取待传代的细胞。打开versene,用酒精灯外焰烧。烧吸管时距离酒精灯心远些,不要把渣滓带进去。把试剂拿入台子的时候,尽量平稳,不要让试剂碰到瓶口。 6.用吸量管吸取旧的培养基,置离心管中,吸量管加入versene,然后将versene瓶收起来。(加versene 主要是为了将旧培养基洗去)。在离心管中间部分将液体加入。吸液体和加液体时都不要对着细胞。7.打开胰酶,然后将versene弃掉。换新管,用尖吸管吸取适量胰酶加入。加胰酶后,尽快放平,使细胞消化时间一致。 8.将细胞放入37度孵箱。放孵箱2min, 收胰酶,打开PBS. 之后拿出来镜下随时观察。使用二次消化法,去除容器中残余的细胞。别忘了用旧培养基中和。 9.取细胞,镜下观察消化情况。消化程度合适之后(细胞变圆,但不漂起),用尖吸管弃去胰酶,取离心管中的培养基加入细胞,吹打,至所有细胞从培养皿底部脱落下来。用PBS洗细胞,versene对细胞有毒性,且不能被血清中和。然后吸取至离心管中,800 rpm离心5分钟。 10.吸量管吸取适量培养基加入新的培养皿中。 11.细胞离心毕,用吸新培养基的管弃去上清,先把泡沫吸走。换吸量管吸取培养皿中培养基适量,加入离心管,小体积混匀,将细胞重悬,尖吸管吹匀。 12.擦计数板,用枪吸10ul的液体,计数。不要把枪伸到离心管内。 13.吸量管吸取细胞悬液,加入新的培养皿中。镜下观察,摇匀,放入37度孵育。收超净台。 293T细胞 培养条件: 37℃,5% CO2,PH值~,无菌恒温培养。 细胞相关操作: 细胞复苏 1. 37°C水浴预热培养基(DMEM+10% FBS); 2. 从液氮中取出细胞迅速放入37°C水浴快速解冻(解冻后不要继续暖细胞); 3. 在超净台中加入5ml培养基重悬细胞,1000rpm离心5min; 4. 弃上清,加入5ml培养基重悬细胞后转入T25培养瓶中,轻轻晃匀; 5. 置于37°C,5% CO2培养箱中培养(培养瓶盖没有透气孔的话,瓶盖不要拧太紧); 6.第二天,用新鲜的培养基给细胞换液后继续培养。 细胞传代 1. 当细胞融合度达到90%以上时,给细胞传代;

贴壁细胞培养完整版

贴壁细胞培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贴壁细胞培养 一、克隆形成抑制试验 原理:克隆形成实验是测定单个细胞增殖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单个细胞在体外持续增殖6代以上,其后代所组成的细胞群体,成为克隆(集落),这时的每个克隆可含50个以上的细胞,大小在-1.0 mm之间。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可对单个细胞的增殖潜力做出作定量分析,了解细胞的增殖力和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这种方法常用于抗癌药物敏感性实验、肿瘤放射生物学实验等。常见的有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本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包括培养的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 材料与方法 (一)用品: 含15%新生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含10%新生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PBS、%胰酶、细胞染色液(刘氏染液)、相机、12孔板、EP管。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注射液(江苏南通精华制药有限公司),用无菌生理盐水配制成100 μg/ mL溶液,使用前稀释至所需浓度。 (二)操作: ①. 制备细胞悬液:取对数生长期结肠癌SW620细胞,用%胰酶消化并吹打成单个细胞,含10%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倍比稀释到所需的体积,使细胞密度为 3×102个/mL,接种于12孔板,1000 μL/孔。 PBS过一遍,加1ml消化液,弃消化液,10%培养液2ml冲洗细胞,再用枪吸出至另一小瓶,3ml 10%培养液,混合(摇15次,吹15次),取100μl到EP管混合,取10μl细胞计数 倍比稀释(吸出1ml,加2ml培养液。Mix。) 吸出1ml,弃剩余液体,将1ml液体倒回小瓶,加2ml培养液。 重复。 直到需要的细胞数。12600个细胞/3ml,或8400个细胞/2ml。 种板:12孔板,加培液,加1ml细胞,不用摇。 ②. 待细胞贴壁后加入药物,终体积为2000 μL,设6组0,,,,, ,饱和湿度条件培养箱内孵育μg/ml药物组,每组2复孔,转染后置37℃,5%CO 2 7天。 计数: 满体积2000ul 其中药物浓度100ug/ml 100ul NS: 0 100 N=2 μg/ml *2000ul =100ug/ml * X X = + NS N=2

细胞培养实验技术手册

实验记录 24/2/2014 一、细胞培养 一、培养基的配制 a. RPMI 1640 1×(with L-glutamine)类培养基组分:RPMI ,10%FBS(胎牛血清),双抗生素(penicillin,盘尼西林(青霉素),streptomycin,链霉素); 配制方法:500 ml RPMI(一瓶) + 50 ml FBS + 5 ml 双抗生素 b. DMEM 1×类培养基组分:DEMI,10% FBS,双抗生素; 配制方法:500 ml DMEM(一瓶) + 50 ml FBS + 5 ml 双抗生素 二、培养细胞RNA的提取 1.从培养箱中拿出6孔板(每孔培养2 ml),吸出培养液; 2.PBS清洗;用大枪管吸取PBS加入每个培养孔中(枪头不要触碰培养板,防止交叉污染),用1 ml枪吹匀清洗(把培养板倾斜,吸溶液指最高处打出)。重复以上操作一次。 3. 每孔中加1 ml Trizol ,吸出放-80℃冰箱冷冻。 三、培养细胞DNA的提取 1.从培养箱中拿出6孔板(每孔培养2 ml),吸出培养液; 2.PBS清洗;用大枪管吸取PBS加入每个培养孔中(枪头不要触碰培养板,防止交叉污染),用1 ml枪吹匀清洗(把培养板倾斜,吸溶液至最高处打出)。重复以上操作一次。 3. 向培养板中加酶消化(时间较长,放进培养箱,看到有白色悬浮后取出),取出加DMEM类培养基; 4. 吸出至1.5 ml 离心管,3600 rpm,4 min离心; 5. 吸出上清(不要触及沉淀),加PBS 1ml清洗,3600 rpm,4 min离心; 四、常用细胞系(人) 名称细胞类型来源核型培养液 A431 上皮型表皮细胞肿瘤非整倍体(76,XX)DMEM+10%FBS HeLa 上皮样宫颈癌非整倍体(81-83,XX)MEM+NEAA 10%FBS Hep G2 上皮样肝细胞癌非整倍体(55,XY)MEM+NEAA 10%FBS MEM:极限必需培养液(Eagle);NEAA:非必需氨基酸;DMEM:Dulbecco’s MEM改良培养液;RPMI:Roswell Park Memorial 研究所;BrdU:5-溴脱氧尿苷;APRI:腺苷磷酸核糖转移酶 实验室除snu系列与国产7721用1640培养基,其它用DMEM培养基。 五、原代培养----肝细胞 1.切除乳鼠肝脏组织放进小烧杯中,用PBS或培养液漂洗2-3次,去除血污; 2.加少量培养液,用剪子把组织剪碎,1 平方mm左右,再用吸管吹打; 3.加含10%小牛血清的1640培养液,制成均匀的细胞悬液,移入培养瓶,将组织块放在培养瓶底部,采用薄层营养液培养法,盖上瓶盖。 4.换液,只将旧的培养液吸弃,换上新的培养基。 六、传代培养 1.显微镜观察是否需要传代 细胞生长良好:上清液清亮,无悬浮物,折光性好,均质而透明,胞膜完整,胞内颗粒少,无空泡和脂滴。细胞生长不良:悬浮物多,发差增大,胞膜不完整,胞质中颗粒多,出现空泡和脂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