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甘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分析

甘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分析甘草中总黄酮是一种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对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对于提高总黄酮的提取率和产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甘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进行分析,以期为甘草中总黄酮的高效提取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甘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现状目前,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主要包括水提取、乙醇提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方法。
水提取是较为常用的方法,但其提取效率较低,且存在易被热敏性活性成分破坏的缺点。
乙醇提取能够有效提取甘草中总黄酮,但使用乙醇溶剂存在持久性污染和有机溶剂残留的问题。
超临界流体萃取因其优异的提取效果和环境友好性,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1. 原料制备甘草原料的制备对总黄酮的提取效果有重要影响。
在原料制备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活性成分的破坏。
可以通过粉碎、筛选等工艺,保持甘草原料的完整性,并选择适当的颗粒度和湿度,有利于提高提取效率。
2. 提取溶剂的选择提取溶剂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总黄酮的提取率和品质。
在提取工艺中,应该充分考虑溶剂的选择和浓度,以提高提取效率和减少有机溶剂残留。
3. 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包括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压力等参数。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等方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得到最佳的提取效果。
4.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具有溶剂选择性好、提取速度快、无残留溶剂等优点,是提取甘草中总黄酮的良好选择。
通过调整超临界流体的工艺参数,可以实现对总黄酮的高效提取。
5. 成分分析和品质评价在提取工艺优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提取产物的成分分析和品质评价。
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方法,对提取产物中总黄酮和其他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以保证提取产品的质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提取技术和工艺方法不断涌现,如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固相微萃取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为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提供更多的选择。
甘草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含量测定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化学与生物工程2020,V o l .37N o .08㊀w w w.h x y s w gc .c o㊀C h e m i s t r y &B i o e n g i n e e r i n g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6S F G102),陕西省教委基金项目(19J K 0235)收稿日期:2019G10G29作者简介:张光辉(1978-),男,陕西咸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天然产物提取分离及结构修饰,E Gm a i l :421682711@q q.c o m ;通讯作者:张拴,教授,E Gm a i l :4216827116@163.c o m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5425.2020.08.004张光辉,张拴,靳如意,等.甘草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㊁含量测定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2020,37(8):17G21.Z HA N G G H ,Z HA N GS ,J I N R Y ,e t a l .E x t r a c t i o n p r o c e s so p t i m i z a t i o n ,c o n t e n t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a n d i n v i t r o a n t i o x i d a n t a c t i v i t y of l i c o f l a v o n e [J ].C h e m i s t r y &B i o e ng i n e e r i n g,2020,37(8):17G21.甘草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㊁含量测定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张光辉,张㊀拴∗,靳如意,孟庆华(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陕西西安712046)摘㊀要:以95%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甘草黄酮,以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亚硝酸钠G硝酸铝G氢氧化钠比色法测定不同产地甘草黄酮含量;通过D P P H 自由基清除反应,比较不同产地甘草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醇提法提取甘草黄酮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6.7ħ㊁提取时间4.0h㊁液料比80.0ʒ1.0(m L ʒg );在此工艺条件下,甘肃㊁新疆㊁内蒙古的甘草黄酮含量分别为18.22m g g -1㊁17.75m g g -1㊁16.82m gg -1,其对D P P H 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3.82%㊁62.74%㊁51.41%;3个产地的甘草黄酮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大小顺序均为:甘肃>新疆>内蒙古.该结论可作为甘草原产地鉴别及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为甘草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帮助.关键词:甘草黄酮;响应面法;工艺优化;含量测定;抗氧化活性中图分类号:R 284.2㊀R 932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G5425(2020)08G0017G05E x t r a c t i o nP r o c e s sO pt i m i z a t i o n ,C o n t e n t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a n d i n v i t r o A n t i o x i d a n tA c t i v i t y ofL i c o f l a v o n e Z H A N GG u a n g h u i ,Z H A N GS h u a n ∗,J I NR u y i ,M E N G Q i n gh u a (C o l l e g e o f P h a r m a c y ,S h a a n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X i ᶄa n 712046,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U s i n g 95%e t h a n o l a s a ne x t r a c t i o ns o l v e n t a n de x t r a c t i o nr a t ea sa n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w eo pt i Gm i z e d t h e e x t r a c t i o n p r o c e s so f l i c o f l a v o n e f r o md i f f e r e n t p r o d u c i n g a r e a sb y r e s p o n s es u r f a c em e t h o d o l o gi e s .M o r e o v e r ,u s i n g ru t i na s a r e f e r e n c e s u b s t a n c e ,w ed e t e r m i n e d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l i c o f l a v o n e f r o md i f f e r e n t p r o d u Gc i n g a r e a sb y s o d i u m n i t r i t e Ga l u m i n u m n i t r a t e Gs o d i u m h y d r o x i d ec o l o r i m e t r i c m e t h o d .F u r t h e r m o r e ,w ec o m Gp a r e d i n v i t r o a n t i o x i d a n t a c t i v i t y o f l i c o f l a v o n e f r o md i f f e r e n t p r o d u c i n g a r e a sb y s c a v e n g i n g DP P Hf r e e r a d i Gc a l s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t h e o pt i m u me t h a n o l e x t r a c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l i c o f l a v o n e a r e d e t e r m i n e d a s f o l l o w s :t h e e x t r a c t i o n t e m p e r a t u r e o f 86.7ħ,t h e e x t r a c t i o n t i m e o f 4.0h ,a n d t h e l i qu i d Gs o l i d r a t i oo f 80.0ʒ1.0(m L ʒg ).U n d e r a b o v e 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 c o n t e n t s o f l i c o f l a v o n e i nG a n s u ,X i n j i a n g ,a n d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 a r e 18.22m gg -1,17.75m g g -1,a n d16.82m g g -1,r e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dt h es c a v e n g i n g r a t e so fD P P Hf r e er a d i c a l sa r e 63.82%,62.74%,a n d51.41%,r e s p e c t i v e l y.T h eo r d e ro f t h e l i c o f l a v o n ec o n t e n t a n d t h e i n v i t r o a n t i o x i d a n t a c t i v i t y o f t h r e e p r o d u c i n g a r e a s i sG a n s u >X i n j i a n g >I n n e rM o n go l i a .T h i s c o n c l u s i o n c a nb e u s e d a s o n e o f t h e r e f e r e n c e s f o r o r i g i n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a n d q u a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o f l i c o r i c e ,a n dc a n p r o v i d eh e l p f o r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o f l i c o r i c e .K e yw o r d s :l i c o f l a v o n e ;r e s p o n s es u r f a c em e t h o d o l o g y ;p r o c e s so p t i m i z a t i o n ;c o n t e n t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a n t i o x i G,等:甘草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㊁含量测定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2020年第8期d a n t a c t i v i t y㊀㊀甘草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㊁甘肃㊁新疆等地[1],具有益气补脾㊁止咳祛痰㊁调和诸药等功用[2G4].甘草含有三萜皂苷类和黄酮类[5G7]等活性成分,其中黄酮类包括甘草素㊁甘草苷㊁异甘草苷㊁异甘草素等[8G10].研究发现,甘草黄酮不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1]㊁链球菌[12]等细菌具有抑制作用,还具有解痉㊁保肝[13]㊁抗衰老㊁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功效[14],可作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天然药物和膳食补充剂[15].目前,市场上甘草质量参差不齐,而甘草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是衡量甘草质量的标准之一.因此,作者采用响应面法对甘草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不同产地甘草黄酮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以期为甘草原产地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1㊀实验1.1㊀材料㊁试剂与仪器内蒙古甘草,北京康美制药有限公司;甘肃甘草㊁新疆甘草,陕西兴盛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芦丁标准品;亚硝酸钠㊁氢氧化钠㊁硝酸铝㊁乙醇等均为分析纯;D P P H自由基,分析纯,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10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 H BGⅢ型循环水式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H JG3A型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常州丹瑞实验仪器设备有限公司;H X502T型电子天平,慈溪天东衡器厂.1.2㊀溶液的配制称取亚硝酸钠2.50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50m L,配制成质量浓度为5%的亚硝酸钠溶液;称取硝酸铝5.00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50m L,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0%的硝酸铝溶液;称取氢氧化钠2.00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50m L,配制成质量浓度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精密称取芦丁标准品0.0050g,用95%乙醇溶解,定容于50m L容量瓶中,即得0.10m g m L-1的芦丁标准溶液,室温遮光保存,备用.1.3㊀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吸取芦丁标准溶液0.00m L㊁1.00m L㊁2.00m L㊁3.00m L㊁4.00m L㊁5.00m L,分别置于10m L容量瓶中;滴加0.30m L5%亚硝酸钠溶液,静置3m i n;再滴加0.30m L10%硝酸铝溶液,静置6m i n后充分反应;最后滴加2.00m L4%氢氧化钠溶液[16],摇匀,用95%乙醇定容至10m L,静置10m i n;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507n m处吸光度[17].以芦丁浓度(m g m L-1)为横坐标㊁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1.4㊀甘草黄酮的提取准确称取甘草0.50g,按一定液料比(m Lʒg,下同)加入95%乙醇,在一定温度下提取一定时间,即得甘草黄酮提取液,将提取液定容至50m L,备用.1.5㊀提取工艺优化以提取温度(A)㊁提取时间(B)㊁液料比(C)为自变量,以甘草黄酮提取率为考核指标,设计3因素3水平响应面实验,对甘草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响应面实验的因素与水平见表1.表1㊀响应面实验的因素与水平T a b.1㊀F a c t o r s a n d l e v e l s o f r e s p o n s e s u r f a c em e t h o d o l o g i e s 水平A.提取温度/ħB.提取时间/h C.液料比/(m Lʒg)-180240ʒ1090360ʒ11100480ʒ11.6㊀甘草黄酮含量测定取5.0m L甘草黄酮提取液置于10m L容量瓶中,按1.3方法测定507n m处吸光度(A),按式(1)计算甘草黄酮含量(m g g-1):甘草黄酮含量=(A-0.0026)ˑ5ˑ50.009.277ˑ0.50(1)1.7㊀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精密称取避光冷藏的D P P H自由基粉末0.0050g,加入无水乙醇溶解,定容于100m L容量瓶中,得到0.05m g m L-1D P P H自由基溶液,避光保存,备用.取甘草黄酮提取液,配制成0.0054m g m L-1的甘草黄酮标准溶液;取2.00m L标准溶液,滴加2.00m L0.05m g m L-1D P P H自由基溶液,避光放置30m i n后测定吸光度(A测);以2.00m L95%乙醇滴加2.00m L0.05m g m L-1D P P H自由基溶液为参比(A参).按式(2)计算D P P H自由基清除率(%)[18].D P P H自由基清除率=A参-A测A参ˑ100%(2)2㊀结果与讨论2.1㊀芦丁标准曲线(图1)张光辉,等:甘草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㊁含量测定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2020年第8图1㊀芦丁标准曲线F i g.1㊀S t a n d a r d c u r v e o f r u t i n对标准曲线进行拟合,得线性回归方程:y=9.2771x+0.0026,R2=0.9956>0.99.表明,芦丁溶液浓度在0.00~0.05m g m L-1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2.2㊀最优提取工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甘草黄酮提取工艺,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见表3.表2㊀响应面实验结果T a b.2㊀R e s u l t s o f r e s p o n s e s u r f a c em e t h o d o l o g i e s实验号A B C吸光度Y.甘草黄酮提取率/%11-100.3011.61201-10.2841.523-10-10.2911.5540000.3151.6850110.3391.8160-1-10.2611.3970-110.2961.5881010.3201.719-1010.2981.59100000.3221.72111100.2571.37120000.3111.66130000.3051.631410-10.221.17150000.3211.7216-1-100.2231.1917-1100.3211.72对表2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多元二次回归模型:Y =1.68-0.21A+0.084B+0.13C-0.20A B+0.13A C+0.025B C-0.14A2-0.072B2-0.035C2.表3㊀方差分析T a b.3㊀V a r i a n c e a n a l y s i s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和F P模型0.5490.0618.380.0004A3.613E-00313.613E-0031.100.3288B0.05610.05617.110.0044C0.1410.1442.830.0003A B0.1610.1647.580.0002A C0.06310.06319.060.0033B C2.500E-00312.500E-0030.760.4115A20.08510.08525.980.0014B20.02210.0226.700.0360C25.084E-00315.084E-0031.550.2531残差0.02373.279E-003失拟项0.01735.626E-0033.700.1193纯误差6.080E-00341.520E-003总和0.5716从表3可知,失拟项P=0.1193>0.05,说明没有失拟因素;根据F值可知,3个因素对甘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温度㊁提取时间㊁液料比交互作用对甘草黄酮提取率影响的响应曲面图如图2所示.从图2可知,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6.7ħ㊁提取时间4.0h㊁液料比为80.0ʒ1.0.2.3㊀最优提取工艺方法学考察2.3.1㊀精密度称取甘草0.50g,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提取,提取液定容至50m L容量瓶中.取2.00m L置于10m L容量瓶中,按1.3方法连续测定5次吸光度,分别为0.342㊁0.345㊁0.341㊁0.342㊁0.339.计算R S D为0.22%(n=5),表明该提取工艺精密度良好.2.3.2㊀重复性称取5份甘草各0.50g,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提取,提取液定容至50m L容量瓶中.分别取2.00m L置于10m L容量瓶中,按1.3方法测定吸光度,分别为0.342㊁0.346㊁0.338㊁0.340㊁0.344.计算R S D为0.32%(n=5),表明该提取工艺重复性良好.2.3.3㊀稳定性称取甘草0.50g,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提取,提取液定容至50m L容量瓶中.每隔20m i n取2.00m L置于10m L容量瓶中,按1.3方法测定吸光度,分别为0.347㊁0.342㊁0.339㊁0.338㊁0.335.计算R S D为,等:甘草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㊁含量测定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2020年第8期图2㊀各因素交互作用对甘草黄酮提取率影响的响应曲面图F i g .2㊀R e s po n s e s u r f a c e p l o t s f o r e f f e c t o f i n t e r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 e a c h f a c t o r o n e x t r a c t i o n r a t e o f l i c o f l a v o n e 0.46%(n =5),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性较好.2.4㊀不同产地甘草黄酮含量对比在最优工艺条件下,采用醇提法提取内蒙古㊁新疆㊁甘肃等地甘草中的黄酮.取5.0m L 不同产地甘草黄酮提取液置于10m L 容量瓶中,按1.3方法测定507n m 处吸光度,计算甘草黄酮含量,结果见表4.表4㊀不同产地甘草黄酮含量对比T a b .4㊀C o m pa r i s o no f c o n t e n t o f l i c o f l a v o n e 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 p r o d u c i n g ar e a s 产地吸光度甘草黄酮含量m gg -1平均值m gg -1内蒙古0.3140.3160.31516.7816.8616.8316.82新疆0.3320.3340.33017.7517.8617.6517.75甘肃0.3420.3410.33918.2918.2418.1318.22从表4可知,在最优工艺条件下,采用醇提法提取不同产地甘草中的黄酮,其中甘肃甘草黄酮含量最高,平均值达到18.22m gg -1,其次为新疆甘草黄酮,内蒙古甘草黄酮的含量最低.2.5㊀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学考察2.5.1㊀精密度取2.00m L 甘肃甘草黄酮提取液,滴加2.00m LD P P H 自由基溶液,避光反应30m i n [19],以2.00m L乙醇与2.00m LD P P H 自由基混合溶液为对照,以乙醇校零于517n m [20]处连续测定5次吸光度.计算D P P H 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3.81%㊁63.81%㊁63.97%㊁63.75%㊁63.97%,R S D 为0.10%(n =5),表明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精密度良好.2.5.2㊀稳定性取2.00m L 甘肃甘草黄酮提取液,滴加2.00m L D P P H 自由基溶液,避光反应30m i n ,以2.00m L 乙醇与2.00m LD P P H 自由基混合溶液为对照,分别于0m i n ㊁5m i n ㊁10m i n ㊁15m i n ㊁20m i n 以乙醇校零于517n m 处测定吸光度.计算D P P H 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3.81%㊁63.81%㊁64.03%㊁63.33%㊁63.49%,R S D 为0.28%(n =5),表明D P P H 自由基清除率在20m i n 内稳定,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稳定性良好.2.5.3㊀重复性取5份甘肃甘草黄酮提取液,每份2.00m L ,分别滴加2.00m LD P P H 自由基溶液,避光反应30m i n,以2.00m L 乙醇与2.00m LD P P H 自由基混合溶液为对照,以乙醇校零于517n m 处测定吸光度.计算D P P H 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3.97%㊁63.49%㊁63.81%㊁63.87%㊁63.97%,R S D 为0.63%(n =5),表明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重复性良好.2.6㊀不同产地甘草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比分别取2.00m L0.0054m g mL -1的不同产地甘草黄酮标准溶液,滴加2.00m L0.05m g mL -1D P P H 自由基溶液,避光反应30m i n 后测定517n m处吸光度,计算D P P H 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见表5.表5㊀不同产地甘草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比T a b .5㊀C o m p a r i s o no f i n v i t r o a n t i o x i d a n t a c t i v i t y of l i c o f l a v o n e f r o md i f f e r e n t p r o d u c i ng ar e a s 产地D P P H 自由基清除率/%平均值/%内蒙古51.4451.3851.4151.41新疆62.7262.8062.7762.74甘肃63.8363.8563.7963.82从表5可知,相同浓度下,内蒙古甘草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差,甘肃和新疆的甘草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相近.3㊀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对甘草黄酮的醇提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6.7ħ㊁提取时间4.0h ㊁液料比80.0ʒ1.0(m Lʒg).3个产地甘草张光辉,等:甘草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㊁含量测定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2020年第8黄酮含量大小依次为:甘肃>新疆>内蒙古,分别为18.22m g g-1㊁17.75m g g-1㊁16.82m g g-1.3个产地甘草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大小依次为:甘肃>新疆>内蒙古,对D P P 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3.82%㊁62.74%㊁51.41%.此结论可作为甘草原产地鉴别及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为甘草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帮助.参考文献:[1]㊀汪燕平.从地道到科学:近代甘草产地和形象的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9,34(2):5G17.WA N G YP.T h e s a m e o r i g i n s a n dd i f f e r e n t b r a n c h e s,t h e c h a n g e o f l i q u o r i c eᶄs p r o d u c e da r e aa n d i m a g e,f r o m H a nD y n a s t y t o t h e R e p u b l i c a no f C h i n a[J].C o l l e c t i o n s o f E s s a y sO n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iGc a lG e o g r a p h y,2019,34(2):5G17.[2]㊀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86.[3]㊀田庆来,官月平,张波,等.甘草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2):343G347.T I A N Q L,G U A N Y P,Z H A N G B,e t a l.R e s e a r c ha d v a n c e so n 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 a c t i v i t i e so fc o m p o n e n t si nl i c o r i c e[J].N a t u r a l P r o d u c tR e s e a r c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2006,18(2):343G347.[4]㊀金宏.浅谈甘草药理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78G79.[5]㊀栾海云,许勇,杨美子,等.H P L C法测定不同产地甘草中甘草苷的含量[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21G12122.L U A N H Y,X U Y,Y A N G M Z,e t a l.D e t e r n t i n a t i o no f c o n t e n t s o f l i q u i r i t i n i n R a d i xR h i z o m aG l y c y r r h i z a e f r o md i f f e r e n t p r o d uGc i n g a r e a sb y H P L C[J].J o u r n a l o fA n h u i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2011,39(20):12121G12122.[6]㊀姜雪,孙森凤,王悦,等.甘草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17,31(7):25G28.J I A N GX,S U NSF,WA N G Y,e t a l.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 p h a rGm a c o l o g i c a l e f f e c t s o f l i c o r i c e[J].C h e m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T i m e s,2017,31(7):25G28.[7]㊀杨豆,张卫波.甘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湖南饲料,2017(3):21G23.[8]㊀张利.甘草的药理作用及现代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0):147G148.Z H A N GL.Ar e v i e w o n 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e f f e c t so f l i c o r i c e[J].C l i n i c a l J o u r n a l o f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2014,6(10):147G148.[9]㊀张静,胡代琼,刘三侠,等.常见甘草品种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2,31(1):23G27.[10]㊀李想,李冀.甘草提取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19,51(5):81G86.L I X,L I J.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t h e 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 f u n c t i o no f a c t i v e c o m p o n e n t s e x t r a c t e d f r o m G a n c a o[J].J i a n g s uJ o u r n a lo f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2019,51(5):81G86.[11]㊀邱家章,邓旭明,罗永煌.甘草查尔酮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J].中国兽医学报,2012,32(8):1194G1198.Q I UJ Z,D E N GX M,L U OY H.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a c t i v i t y o f l i c o c hGa l c o n eEo n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a u r e u s[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V e t e rGi n a r y S c i e n c e,2012,32(8):1194G1198.[12]㊀张明发,沈雅琴.甘草抗菌和抗原虫药理研究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9,7(2):49G53.[13]㊀任玲.甘草有效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6(5):227.[14]㊀刘莉华,宛晓春,李大祥.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29(3):265G270.L I U LH,WA NXC,L IDX.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 s t r u c t u r eGa cGt i v i t y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o f t h ea n t i o x i d a n ta c t i v i t y o f f l a v o n o i d s[J].J o u r n a l o fA n h u i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2002,29(3):265G270.[15]㊀乌兰格日乐,白海泉,翁慧.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3):277G280.WU L A N G E R I L E,B A IH Q,W E N G H.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e s f o ra n t iGo x i d a t i o no f f l a v o n e s[J].J o u r n a l o f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U n i v e rGs i t y f o rt h e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2008,23(3):277G280.[16]㊀杨剑萍,苏婷婷,张韩洁,等.甘草黄酮的提取分离及其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7,34(11):15G18.Y A N GJP,S U T T,Z H A N G HJ,e t a l.E x t r a c t i o na n ds e p a r aGt i o no f l i c o f l a v o n ea n d i t s i n h i b i t o r y a c t i v i t y o n g l u c o s a c c h a r a s e[J].C h e m i s t r y&B i o e n g i n e e r i n g,2017,34(11):15G18.[17]㊀万嘉洋,丁志山,张宇燕,等.甘草中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0):2326G2328.WA NJY,D I N G ZS,Z H A N G Y Y,e ta l.T h e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 t h e e x t r a c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o fl i c o r i c ef l a v o n o i d si nl i c o r i c e[J].C h i n e s eA r c h i v e s o f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2016,34(10):2326G2328.[18]㊀胡喜兰,韩照祥,陶莹,等.D P P H 法测定17种植物的抗氧化活性[J].食品科技,2006(10):264G268.HU XL,H A NZX,T A O Y,e t a l.A n t i o x i d a n t a c t i v i t y d e t e c t i o n o f17p l a n t s a m p l e s b y u s i n g D P P H m e t h o d[J].F o o d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2006(10):264G268.[19]㊀韦献雅,殷丽琴,钟成,等.D P P H法评价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4,35(9):317G322.W E IX Y,Y I N L Q,Z H O N G C,e ta l.A d v a n c e s i nt h eD P P Hr a d i c a l s c a v e n g i n g a s s a y f o ra n t i o x i d a n ta c t i v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J].F o o dS c i e n c e,2014,35(9):317G322.[20]㊀林恋竹,赵谋明.反应时间对D P P H 法㊁A B T S+ 法评价抗氧化性结果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0,31(5):63G67.L I NL Z,Z HA O M M.E f f e c to fr e a c t i o nt i m eo n D P P H a n dA B T S+r a d i c a l s c a v e n g i n g a s s a y s f o r a n t i o x i d a n t c a p a c i t y e v a l uGa t i o n[J].F o o dS c i e n c e,2010,31(5):63G67.。
甘草中黄酮的纯化方法和含量测定

甘草中黄酮的纯化方法和含量测定
李俊松;徐德生;冯怡;陈丽华
【期刊名称】《中成药》
【年(卷),期】2007(029)007
【摘要】目的:研究聚酰胺富集甘草中黄酮的工艺参数,同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转化为查尔酮类的量作为指标,以柚皮苷为对照品,经聚酰胺吸附柱富集后,采用碱性比色法显色、测定.结果:纯化工艺条件为甘草聚酰胺比2:1(g/g),树脂径高比1:7,用5倍量柱体积70%乙醇洗脱,甘草黄酮洗脱率在90%左右;含量测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1%(RSD=2.00%).总固物中黄酮含量可达45%.结论:本法富集、纯化甘草总黄酮可行;甘草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
【总页数】4页(P997-1000)
【作者】李俊松;徐德生;冯怡;陈丽华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2
【相关文献】
1.几种甘草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J], 王勇;赵海燕;封琳;马永平
2.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筛选 [J], 程新宇;韩亚男;康雪芳;侯俊玲;王
文全
3.甘草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J], 马玲;安瑜;王坤;李巍;小池一男;王英华
4.甘草细胞培养物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J], 王磊;杨英;周圆圆;敖明章;余龙江
5.甘草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J], 冯薇;王文全;赵平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分析

甘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分析甘草是一种中草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受到临床广泛应用。
其中,甘草中总黄酮是一种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糖等作用。
因此,对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甘草预处理、提取、分离、纯化和检测。
优化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可以从预处理、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压力、提取次数等方面入手,进而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
首先,预处理是甘草提取总黄酮的重要步骤。
在预处理过程中,需要将甘草表面的杂质和沙土等清除干净,以便更好地进行提取。
预处理的某些影响因素包括甘草清洗次数、温度、冲泡等条件。
针对这些因素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甘草总黄酮的提取率。
其次,提取溶剂的选择是影响甘草中总黄酮提取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传统的提取溶剂主要包括乙醇、甲醇、水、乙酸乙酯等。
通过实验比较,可以确定最佳的提取溶剂,并调整其浓度,以获得最高的提取率。
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压力、提取次数等因素也对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产生影响。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优化分析,可以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从而在提取过程中获得最高的总黄酮产率。
最后,提取后的甘草提取物需要进行分离、纯化和检测。
目前,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柱层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甘草总黄酮的纯度,并且可以使其更容易被检测和分析。
总的来说,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分析可以提高甘草总黄酮提取率、提高甘草总黄酮的纯度、降低制备成本、提高制备工艺的效率等优点。
因此,这种技术在医药、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甘草黄酮的分离鉴定、药效及其指纹图谱研究

甘草黄酮的分离鉴定、药效及其指纹图谱研究一、本文概述甘草,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其药效成分主要包括甘草酸和甘草黄酮等。
甘草黄酮作为甘草中的一种重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对其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甘草黄酮的分离鉴定方法,研究其药效作用机制,并建立其指纹图谱,为甘草黄酮的质量控制、药效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首先介绍了甘草黄酮的分离鉴定方法,包括溶剂提取、色谱分离和光谱鉴定等步骤,以及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
随后,通过药理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手段,探讨了甘草黄酮的药效作用机制,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甘草黄酮的指纹图谱,通过对不同来源甘草黄酮指纹图谱的比较分析,为甘草黄酮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甘草黄酮的药理作用机制,为甘草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为中药材的现代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甘草黄酮的分离与鉴定甘草黄酮作为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为了深入研究甘草黄酮的药效及其指纹图谱,首先需要对甘草黄酮进行有效的分离和鉴定。
甘草黄酮的分离通常采用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或微波辅助提取法等方法。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溶剂提取法,以乙醇为溶剂,通过回流提取的方式从甘草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后的黄酮粗品经过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等步骤进行分离纯化,得到较为纯净的甘草黄酮。
对于分离得到的甘草黄酮,我们采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鉴定。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NMR)以及质谱(MS)等技术手段,对甘草黄酮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鉴定。
结合已有的文献报道和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成功鉴定出了甘草黄酮中的主要成分,包括甘草素、异甘草素等。
甘草总黄酮微波法提取工艺的研究

考虑 到水 提法提 取 时间 长 、提取率 较 低 的缺
点 , 试 验 采 用 微 波 法 来 提 取 甘 草 黄 酮 该 方 法 具 该
有 加 热时 间短 、 加热 均 匀 、 品 质量 好 、 易 实现 产 较
Ln .多 年 生植 物 。甘 草 主产 于 内蒙 古 、 in) 吉林 、 新 疆、 甘肃 、 宁夏 、 北 等地 , 河 是我 国 2 0 0 0多种 草 药
摘要 : 研 究 用正 交设 计 法 , 固液 比 、 该 以 酒
精浓度 及微 波处理 时间为因素进行分析 , 以
分光 光度 法测 定 总黄 酮含 量作 为综合 评价
一l】 I I l \ ) ¨ 乏 『
● q 8 7 6 5 4 3 2
对 微 波 的 选 择 性 吸 收 作 用 微 波 作 用 时 I 相 同 , h J 药 材 水 分 过 多 或 过 少 都 会 因 植 物 药 材 内 部 水 分 的 汽
化与 蒸发强度 不够 , 而减弱微 波处理刘’ 基质材料组
传 统提取法 的弊端 , 还大大 提高 了提 取效率 : 有
效 地提取 并测定 甘草 黄酮 的含 量 为甘草 质量 鉴定
和合理利用提 供 了科 学依据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试验材料 : . 1 乌拉尔甘草 , 河北祁新中药颗粒饮片有
限公 司提供 : 取适 量 分装 好 的甘草切 片 , 粉碎 , 4 过 0目
起 国 内外 广 泛 的 注 意 。
文 章顺 序 编 号 :6 2 5 9 ( 0 8 0 - 0 1 0 17 — 102 0 )5 0 0 — 2 -
甘草渣中黄酮提取物质量标准研究

甘草渣中黄酮提取物质量标准研究目的建立甘草渣中黄酮提取物的质量标准,为甘草渣中提取的总黄酮提供质量控制的方法及依据。
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将提取物与甘草苷及甘草对照药材对比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EDTA二钠滴定法测定钙离子含量。
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苷在3.32~9.96 ?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吸光度在0.3~0.7之间,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41%(RSD=3.22%),3批甘草渣黄酮提取物中总黄酮平均含量为8.82%,钙离子平均含量为0.107%(RSD=3.61%)。
结论本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甘草渣中黄酮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flavone extracts in licorice residue;To provide the methods and basis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otal flavonoids extracted from licorice residue. Methods TLC was applied to compare the extracts with liquiritin and licorice;UV-spectrophotometry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es;EDTA-2Na titration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calciumion. Results In the chromatogram of the test product,the spots of the same color were displayed on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f the control medicinal material,and the fluorescent spots of the same color were displayed on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f the control product. UV-spectrophotometry showed glycyrrhizin ha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in the range of 3.32–9.96 ?g/mL (r=0.999 7),the absorbance between 0.3 and 0.7.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was 102.41% (RSD=3.22%),and the averag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 in three batches of flavonoids extract was 8.82%. The average content of calciumion was 0.107% (RSD=3.61%). Conclusion This method has good repeatability,high sensitivity and accurate results,and can be us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flavonoids in licorice residue.Key words:licorice residue;flavone extracts;quality standard甘草為豆科甘草属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有效成分复杂,主要为甘草酸和黄酮类化合物[1],但目前开发、生产的主要是甘草中的甘草酸[2],剩余物作为药渣弃去。
复合酶法提取甘草渣中总黄酮

厂 ; S 2 S型 电子天 平 , 京赛 多利 斯科 学仪 器公 司 。 B 24 北
1 2 提 取 方 法 . 1 2 1 常 规 醇 提 法 ..
称取 一 定量 的甘 草渣 , 入 2 加 O倍 的 醇 , 回流 提取
2h 提 取 3次 , 并提 取液 , , 合 取样 , 测 。 待
9 %乙醇 、 硝 酸 钠 、 酸铝 、 氧 化 钠 , 5 亚 硝 氢 分析 纯 , 京 北
化工 厂 。
的发生 , 具有 雌性 激素样 作用 , 胃溃疡 、 并 对 肝损 害 、 解 痉 、 原微 生物 、 病 酶及 抗 炎 、 变 态反 应 等 都 具 有 明 显 抗
的药 理作 用n 。 ] 甘草黄 酮 的提取 主要采 用热 回流 法 、 波法 、 氏 微 索
置 于 i . 0 0mL 的量 瓶 中 , 入 8 乙醇溶 解 , 稀释 加 O 并
至刻度 , 匀 , 到 0 4mg・mL 。 摇 得 . h 的标准 溶 液 。精密
吸 取 0 0 mL、 . . 0 2 mL、 . 0 4 mL、 . 0 6 mL、 . 0 8 mL、 . 10
纤 维素酶 ( 0U -mL ) 果胶 酶 ( 2 ・ ) 5 、 1 0U g ,
基金 项 目 : 夏 回 族 自治 区 自然科 学 基金 资助 项 目( 0 7 r' ) 宁 2 0 Z 0 O 6 收 稿 日期 : O 8 4 l 2 O 一O 一 4
液 4mL。用水 定 容 至 刻 度 , 5mi 用 紫 外 可 见 分 1 n后
1 2 2 复 合酶 法_ .. 3 称取一 定量 的 甘 草 渣 , 入 一 定 量适 当 p 值 的 加 H 醇, 添加一 定量 的纤 维素 酶和果 胶 酶 , 在适 宜 的温度 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及
含量测定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前言
甘草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草药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植物资源? 。
甘草黄酮类成分是甘草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增强一t5血管功能、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因此,开展甘草的深加工,使甘草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增加资源的附加值,前景十分可观。
为此,笔者以甘草为对象,研究了甘草黄酮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正交试验确定甘草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1材料与方法
材料
甘草,市售;
试剂:亚硝酸钠、碳酸钠、石油醚、蒸馏水、氢氧化钠、盐酸、无水乙醇、芦丁;
仪器:烧杯、容量瓶、移液管、玻璃棒、量筒、回流装置、滤纸、HH-4数显恒温水浴锅、分析天平、AB104.N电子天平、布氏漏斗、SHZ—C型循环水多用真空泵、分光光度计。
方法
1.2.1标准曲线的绘制
称取芦丁对照品10 mg,用95%的乙醇溶解,摇匀,定容至10 ml,使之成为浓度为1 mg/ml的芦丁标准品溶液,作为贮备液备用。
量取上述溶液、、、、、 ml,分别加水至3 ml,加5%亚硝酸钠溶液ml,放置6 min,加10%的硝酸铝溶液0.5 m1,摇匀、放置6 min后加5%的氢氧化钠溶液2.5 m1,混匀、放置15 min后蒸馏水定容至10 ml。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00 nm处测吸光度,以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做标准曲线。
1.2.2 材料处理
取甘草根茎粉(粉碎过40-60目筛)3 g置于烧杯中,按甘草粉末:乙醇(1:30)加入90ml浓度为70%的乙醇混合均匀.
1.2.3试验设计(按每组自己做的时候用的方法的具体过程写)
第五组:1.配置芦丁标液:
2.配置标准曲线所需不同浓度溶液
3.测吸光度,以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做标准曲线。
4.处理样品
5.测出样品吸光度,按照标准曲线,得出样品总黄酮含量
1.2.4甘草黄酮含量测定
收集滤液并测量滤液体积,取样按绘制标准曲线的方法测定其吸光度值,根据公式计算每克甘草中黄酮的含量。
(有稀释的写清稀释了多少倍等)
2 结果与分析
测出样品吸光度为.
对比出标准曲线得出浓度为ml
此浓度为10ml样品处理液的浓度。
则3ml参比原液中物质的量为ml*=
则参比原液的浓度为= mg/ml
则样品原液的浓度为*5= mg/ml
提取原液有20ml,则样品中甘草黄酮含量为*20/3=g
3 结论
经过预试验确定影响提取含量的主要因素为乙醇浓度、时间、温度、料液比。
因此先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以乙醇浓度、时间、温度、料液比为因素、进行 (3 )正交试验,根据正交试验结果确定最佳工艺。
根据其他几组同学的实验结果做出如下分析
乙醇浓度对提取含量的影响。
由图2可知,乙醇浓度的最优水平为75%,而在两侧的浓度范围内提取含量都是随之下降的。
乙醇浓度越大,极性越小,增大极性小的黄酮类溶出,从而在一定乙醇浓度范围内,提取含量呈上升趋势;当乙醇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即极性过大,减少了黄酮糖苷类等的溶出,从而提取含量呈下降趋势。
因而在设计正交试验时,将其浓度选在75%左右。
温度对提取含量的影响。
由图3可知,当温度低于85℃时,随着温度的升高,从热动力学方面增加了黄酮类的溶出,从而提取含量呈上升趋势;当温度高于85℃时,可能黄酮类发生水解、裂解或者黄酮类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反应,从而使提取含量呈下降趋势。
因而在设计正交试验时,温度选择在85℃左右。
时间对提取含量的影响。
由图4可知,当时间少于3h时,由于时间的增大有助于黄酮类的溶出,从而提取含量呈上升趋势;当时间超过3 h时,提取含量反而略微降低。
理论上讲在3.5 h提取含量应趋于一个平衡值,或者比3 h稍有上升趋势,然后再趋于一个平衡值。
这可能是由于加热时间过长,造成黄酮糖苷类的水解,导致黄酮检出量减少,从而提取含量呈下降趋势。
因此,在正交试验设计时,时间应选择在3 h左右。
料液比对提取含量的影响。
由图5可知,当料液比小于1:30时,随着料液比的增大提取含量呈上升趋势;当料液比高于1:30时,随着料液比的增大反而呈下降趋势。
料液比影响溶剂的极性,从而影响了不同极性黄酮类的溶解性;同时能耗也随着料液比的增大而增大,导致在后续试验萃取过程中萃取剂用量也随之增加。
因此在设计正交试验时,将料液比选择在1:30左右。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k(3 )正交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提取甘草黄酮的最优方案为A。
B C D ,即料液比为1:20,度为85℃,提取时间为4 h,乙醇浓度为75%。
由极差分析可知,各因素主次顺序为DBAC,即乙醇浓度对甘草黄酮的提取含量影响最大,温度对甘草黄酮提取含量影响次之,影响最小的因素是提取时间。
而3 h时的甘草黄酮提取含量与4 h时的相差不大,而减少时间可以降低能耗,因而为了降低成本,选提取时间为3 h。
综上所述,甘草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 B C D:,即乙醇浓度75%,温度85℃,时间3 h,料液比1:20。
4总结
(1)单因素试验表明,各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为:乙醇浓度>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5%,温度85℃,时间3 h,料液比1:20。
(2)该试验研究了影响甘草中黄酮提取率的几个主要因素,但其余因素对黄酮提取率是否具有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甘草黄酮的保健作用和药理学方面的研究也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