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温转萍

合集下载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胃癌手术患者,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采取相关护理模式后,采取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对比P<0.05,则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胃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胃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272-02胃癌主要是由生活环境和饮食不良而引起的,其发病率占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

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根治早期胃癌的唯一手段,但术后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加上创伤恢复消耗大量营养,且大部分胃癌患者术后短期内难以正常进食,若不能给予有效营养补充,将严重影响患者康复。

因此,加强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有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起到积极作用[1]。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胃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作以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8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为36~80岁,平均年龄为(52.28±2.91)岁。

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则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实施科内肠内加肠外营养治疗;并且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其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对疾病不甚了解,通常会产生恐惧、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全过程,并介绍成功案例,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预后;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行早期肠内营养的重要性以及潜在性副作用,提醒患者相关注意事项,以预防感染发生[2]。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与护理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与护理

能恢复需较 长时 间 . 出院后应休 息 1—3个月 , 安 排力所能及
的活动 , 逐渐增加活 动量, 定期进行 肾功能检查 。
4 小 结
肾综合 征 出血 热起病急 , 合并 症多 , 病死率 较高 , 结合超 声检查及 时评估 分析疼痛 的性质及 原因 , 绝对 卧床 , 止 血抗感
化吸入 避免咳 嗽 , 应 用通便剂 预防便秘 , 体检禁忌 叩 肾区等 , 加强止血治疗积极预 防感染。
要] 目的 : 探讨早期经鼻肠管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在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 中应用的治疗效 果及护理过 程。方 法 : 对3 4例
胃癌根 治术后患 者的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分析。结果 : 肠 内营养更符合生理状 况 , 能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 , 费用低 , 使用和监 护简便 , 并发症少且易处理… 。结论 :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实施 肠 内营养安全 可行 的 , 既能促进患 者肠道 功能尽早 恢复 , 保护肠 黏 膜屏 障 , 防止细菌易位 , 又能缩短患者的平均住 院 日、 节约 医疗 费用 。
端吻合 口之下 2 O~3 0 c m, 然后拔 出鼻肠 管 内的金属导 丝 , 妥 善 固定。
持肠道黏膜 的完整性 , 降低肠 源性感染 的发生率 。 胃癌 患
者常伴有营养不 良, 】 术后 机体处于 高分解代 谢状态 , 加之术后
治疗过程 中患者须禁 食很快 会导致 机体负 氮平衡 , 影 响患者 的恢复 , 术后及 时、 合理的营养支持 是术后治疗不 可缺少 的一
② 腰部 疼痛是肾综合 征 出血热 的主要 症状 , 超声 检查 能为识 别病情提供依据 , 同时应加强病情观察 , 发现肾综合 征出血热 患者突然出现腰 部剧烈疼痛 , 伴有血 压下 降 、 脉 搏加 快 ( 肾综 合征出血热患者大多脉搏缓慢 , 系病毒损 害心脏 所致 ) 等低血 容量性休 克体征 , 可考 虑 自发性 肾脏 破裂 , 应及时 处理 , 赢得 抢救时 间。③ 及时 有效的止痛 措施 , 避 免患者疼 痛不 安加重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患有胃癌的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治疗后需要进行术后营养支持,以保障患者迅速康复。

本文主要介绍了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世界上的主要导致死亡的肿瘤之一。

手术是治疗胃癌的首选方法。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麻醉、抗生素、营养支持技术的广泛应用,胃癌手术的成功率和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但是,手术后的恢复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胃癌手术的根治性切除通常需要全胃切除或部分胃切除,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才能恢复体力。

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口腔或鼻腔插管将高营养的液体输送到消化道内,以提供能量和营养素。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促进胃肠道吸收和代谢,促进患者康复。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营养配方的选择:肠内营养配方应该包含高蛋白、高能量、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

为了避免消化系统的负担,应该选择易于吸收的肠内营养配方。

2. 营养支持的时间:营养支持应该在手术后尽快开始,以便促进术后患者的恢复。

在营养支持期间,应每2-3天重新评估患者的病情,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营养方案。

3. 营养支持的量:营养支持的量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需要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营养支持的量应该在逐渐增加,以便避免肠道迅速接受过多营养物质。

如果营养支持的量过多,可能会导致肠源性脓毒症和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4. 营养支持的超监护:术后患者在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需要进行超监护,定期测量重量和营养评估指标,以确保营养支持方案的有效性。

如果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或其他并发症,应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总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胃癌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肠内营养方案的选择、时间、量和超监护等方面都需要注意,并及时调整以确保患者的有效营养和快速康复。

胃癌手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胃癌手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收入 肝脏 , 促进肝脏 的蛋 白质 合成 , 营养物 质经 肠 道 吸收 , 肠 粘膜 有直 接 质 代谢 , 对 抑制蛋 白质 的分解 , 进 蛋 白质 的合成 。术 后早 期 应用 肠 内营养 , 促 营养作 用 … 。 不 仅可 以提供 能量需要 , 降低 炎症 反应 , 降低 维持 粘 膜完 整性 , 时 比肠 外 同 1 资 料和方法 . 营养具有更好 的代谢效应 , 且可 以缩 短住 院 日, 少住 院 费甩 , 示肠 内 并 减 提 11 临床 资料 : . 选择我科 20 06年 1 月至 20 08年 1月收 治的 胃癌 手术 营养在 胃癌术后早 期应用是 可行 的。 大部切 除患者 6 , 0例 排除心 、 、 肾功能 不全 、 肺 肝 感染 、 谢性 疾病 、 代 免疫 性 3 2 肠 内营养 的护理 : . 疾病 、 急诊手 术和姑息 性切除患者 。肠内营养组 患者 3 0例 , 中男 l 例 , 其 8 女 32 1 鼻空肠营养管的护理: .. 保证鼻空肠营养管的有效是行肠内营养 1 , 龄3 7 , 2例 年 7~ 8 平均年龄 6. 岁 ; 2 8 肠外 营养 组患者 3 , 中男 1 , 的前 提 , 此 , 0例 其 6例 因 我们 要 妥善 固定 , 躁 动患 者 要适度 约 束 , 对 标记 好 管道 的 长 女l , 4例 年龄 4 7 , 0~ 2 平均年龄 6. 。两 组病人 年 龄、 34岁 性别 、 情轻重 无 度 , 病 避免 因患 者活动及 胃肠 蠕动造 成鼻空 肠营养 管 的脱落 和移 位 ; 持管 道 保 明显差别 。 通畅 , 为预防管 道阻塞 , 每次输 注前后均 用生 理盐水 2 5 m 冲洗 , 续滴 0— 0 ! 持 12 营养支持 方法 :N组 : 日晨 将 胃管 和鼻 空 肠 营养 管置 于 胃 内, 注 的, 8 . E 术 每 h冲洗一次 。 术中重建 消化道时 , 胃管置于食道 、 将 空肠吻 合 口以下 lo O m处 , 空肠营 养 鼻 322 注意输 注的量 、 .. 温度 和速度 , 应用 时注 意室 温下打 开摇 匀 , 注意 管置于空肠 空肠吻合 口以下 2 e 处 , 后 2 0r 术 a 4小 时生命 体征 平稳 , 经鼻空肠 无菌操作 , 管饲用 具要每 日清洁消毒 , 防止营 养液被 污染 。输注 的速度 应遵 营养管输 注生理盐 水 5O l无 胃肠道 反应 , 2天 即用 能 全 力 [ 5O l 循容量 由少 到多 , 0 r, a 第 每 0 r a 速度 由慢 到快到匀 速 , 在 3 3 。 温度 5— 7 为宜 , 使用加 温器 可 (10 J 含蛋 白质 2g膳食纤 维 75 ] 20 K ) 0, .g 经营养 泵 4 6m/  ̄ 0— 0 ld时匀 速滴 入 , 维 持恒温 , 避免 因冷刺激而 引起 肠蠕动过 快或痉挛所 致 的腹痛 、 泻。 腹 总量控制在 10 50 l天, 00—10 m/ 不足部分 由静脉 补充 , 持续 6 天 。 —7 32 3 不 良反应 的观察 : 组 使用 的 是含有 膳 食 纤维 的肠 内营 养素 , .. 本 P : 予热 量 15 2 J(gd , N组 给 0 ~t6/ k.) 由葡 萄 糖、0 脂肪 乳 及 8 5 2% . %乐 在肠道 内能 吸收水分和 营养素 , 不容性 纤维 能稀释 粪便 , 缩短其 通过肠 道 能 凡命提供 , 根据需 要每 E补 充维生 素 、 l 微量 元 素、 电解 质及 适 量胰 岛素 。P 的时间 , N 促进肠蠕 动 , 速 胃肠道 功能 的恢 复 。因个体 差异 可能 出现不 同程 加 液经周 围静脉 或中心静 脉输人 , 连续 7— 9天。 度 的 胃肠道反应 , 意观察有无 腹痛 、 注 腹胀 、 恶心呕 吐 、 腹泻 等不 良反。腹 泻 13 监 测指标及 方法 : . 患者 要化验便 常规 , 密切观察 记 录大便 的次数 及性 状 。本组 有 两例 患者 发 13 1 监 测指标 : 与手术前 1 、 后第 9天 测体 重 、 测血浆 白 生腹 痛 、 胀 , .. 分别 天 术 检 腹 三例患者发 生腹泻 , 通过 正 确评估 , 整营 养液 的 总量 、 注 调 输 蛋 白、 白蛋 白, 前 观察两组 术后肛 门排气 平均 时 间、 后并 发症 的发生 率 、 术 术 速 度、 管位置 , 导 患者体位 , 持有 效地 胃肠减 压 , 用解 痉药 物 等措施 后 。 维 应 后平均 住院 日。 症状 缓解 。 132 统计 方法 : .. 所有数据 采用 x± 表示 , s 均行 t 检验 。 324 监测 生化指标 : 助 做好 各项 辅 助检查 和化验 , .. 协 及时 了解 掌握 2 结果 . 营养 状况、 血糖 、 电解 质 、 肾功 能等结果 , 防水 电解质 和酸碱 失衡 等代谢 肝 预 2 1 两组 患者发生并 发症 对 比:N组发 生 吻合 口瘘 1 , 口裂开 1 紊乱 发生。 . P 例 切 例 ,N组发生切 口延迟愈合 1 , 组患 者发 生并 发 症 的发 生无 显 著差 异 E 例 两 325 基础 护理 ; .. 患者取半 卧位或 坐位 , 患者床 头抬高 2 ~ 0度 , 卧床 0 3 ( 00 ) P> .5 。 以减少返流。鼓励患者床上活动, 病情允许的早期下床活动, 可促进肠蠕动 22 两组患 者营养指标 监测对 比( 1 。 . 表 ) 的恢复 。由于肠 内营养 液不从 口腔进入 , 引起 唾液分 泌减 少 , 会 口腔粘 膜干 表 1 两组患者 营养指标 监测对 比结果 燥, 注意加强 口腔护理 , 指导患者 用清水 漱 口, 保持 口腔 湿润 , 止发生 口腔 防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据2020年世卫组织统计,全球全年共新增超100万例胃癌病例,而我国新增病例超50万成为全球胃癌新增患者最多的国家。

每年大量的胃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之后将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因为该方式拥有诸多优势,所以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由于各种并发症不可避免地出现,因此护理措施也不可少。

一、胃癌术后肠内营养肠内营养(EN)是补充特定患者身体营养的一种支持方式,作用方式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

有些患者由于患上某种疾病,例如胃癌等,导致不能正常饮食,需要某些特定方式提供营养维持身体代谢,肠内营养正是基于此而产生。

其主要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口服,直接让患者摄取营养物质以增强抵抗力,恢复效果更好;另一种是经导管,常见有鼻胃管、鼻空肠管,需要结合患者病情特征选用合适的方式。

相较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方式具有给药方便、费用低、直接吸收等优势,而且随着对胃肠道结构功能认知的深入,发现胃肠道不仅单纯的具有消化作用,而且能发挥出免疫功能,所以肠内营养更能保证肠道的免疫功能和结构完整性。

胃癌手术属于一种择期手术,经过诊疗满足标准后应越早治疗越好。

其治疗方法是切除胃部的病变部分,以防止癌变细胞在体内进一步扩散,是目前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

临床中主要有三种治疗方式,开放性胃切除术、腹腔镜/机器人辅助下胃切除术和内镜下胃切除术,但由于技术水平限制,相比之下对患者创伤更大、手术风险更高的开放性胃切除术仍然是主要治疗方式。

患者在术后一般需要3~6个月恢复时间,术后禁食,在此期间的营养供给方式主要是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二、胃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胃癌患者术后身体虚弱,无法正常饮食,肠外营养方式会对胃肠黏膜免疫功能造成损害。

而胃癌术后肠内营养不仅能直接或间接营养肠道黏膜细胞,而且不会破坏胃肠道的免疫功能,同时需要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1)无菌清洁:患者接受肠内营养需要保证用具及使用过程是无菌清洁的,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配置营养液,然后再置于4℃的冷藏箱中保存,但务必要在一天时间内使用,即用即制。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探讨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探讨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探讨秦晔 柏里梅(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500)【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胃癌术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 ~12月收录的31例胃癌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均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路径,回顾性研究患者资料数据,总结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

结果:31例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胃癌术后患者经过有效护理干预,无重大并发症出现,仅有5例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即3例腹部胀痛、2例腹泻,经过后续处理,患者并发症均消失,顺利完成肠内营养支持,且大多数患者满意此次研究所带来的护理服务,护理满意度较高。

结论:胃癌术后患者在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配合综合性的优质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胃癌手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措施;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02-0134-04胃癌属于我国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是指患者的胃部出现癌变组织,为了避免患者的病情发展,患者确诊为胃癌后,在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需要在第一时间实施胃体切除术。

手术治疗虽然可以清除患者的原发病灶,但是手术所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会有所减退,所以极易伴发营养不良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以及预后水平[1]。

临床为了确保患者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作为支持,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提倡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通过小肠强有力的消化、吸收功能,使得患者获得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2]。

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为了取得最佳的效果,需要树立人性化护理理念,依据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措施[1]。

本文主要以我院2020年实施早期肠内支持的31例胃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开展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效果的探讨,报道如下。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胃癌手术后的肠内营养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是,手术后患者的胃肠管道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营养吸收障碍。

这时,肠内营养支持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消化道给予营养物质的方式,包括肠内滴注和肠内膳食。

这种方式与通过静脉输液的静脉营养支持相比,具有更接近生理的吸收、更容易维持肠道功能等优点。

肠内营养的护理肠内营养支持需要细致的护理,以保证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功能的良好恢复。

肠内滴注的护理肠内滴注是一种将营养液通过管道送入肠道的方式。

肠内滴注的护理包括:•管路的处理。

管路需要每天更换,防止细菌感染。

管路更换前需要进行手卫生,将管路连接处消毒后更换。

•营养液的配制和更换。

营养液不能交叉配制,更换营养液前需要先将残留液体全部排空。

更换次数一般在4~6小时,过于频繁或过于稀释都可能影响滴注效果。

•明确滴注量和滴注速度。

滴注量和滴注速度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过快或过多都可能引起不适,过慢则可能导致营养不足。

肠内膳食的护理肠内膳食是指将营养物质通过口鼻或胃插管等方式送入肠道。

肠内膳食的护理包括:•监测胃肠道反应。

肠内膳食可能引起腹胀、呕吐等不适,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确保饮食的多样性。

肠内膳食需要遵循科学的膳食原则,包括搭配合理、营养充足等。

•定期更换导管和敷料。

肠内膳食需要通过导管送入,需要每天更换一次导管和敷料,防止感染。

肠内营养的监测肠内营养支持的监测是肠内营养护理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营养状态的监测。

应当通过定期检测病情变化和及时调整营养方案,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肠内营养的效果监测。

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体重、肌肉质量、脂肪质量等指标来评估肠内营养的效果。

•有关并发症的监测。

肠内营养支持可能引起并发症,如呕吐、腹胀、腹泻等,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

总结肠内营养支持是胃癌手术后护理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护理人员的细致关注和科学管理。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发表时间:2016-09-30T14:06:51.9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作者:岳鑫[导读] 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加以综合护理干预,有效增强患者体质,对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有重要意义。

山西省肿瘤医院 030000摘要:目的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统计我院2014.3-2016.1期间胃癌患者共有83例,其中52例早期胃癌患者行手术大部分切除并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按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各26例,对甲组患者实施术后基础护理,而对乙组患者实施临床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肠内各项营养指标均无意义(P>0.05),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后,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清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有所好转,但乙组患者恢复效果更好,各项指标基本接近正常值(P<0.05)。

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加以综合护理干预,有效增强患者体质,对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胃癌疾病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中的高发病之一,在社会经济、饮食条件与吸烟人群的不断提高,胃癌的好发年龄段已从50岁以上中老年人逐渐发展至青壮年,据有关资料研究报道,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从2003年的2.1%增长至2015年的8.4%,形式非常严峻[1]。

对胃癌患者的治疗分为手术与化疗,但大多数胃癌术后的患者都会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因此针对胃癌术后的患者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是为患者提供营养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求每位护理人员都能熟练掌握肠内营养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2]。

作者选取多名胃癌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实施相关护理措施,现将护理后心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3-2016.1期间的52例胃癌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所选患者X线钡餐、纤维胃镜与临床症状确诊为早期胃癌,均给予手术切除根治术,术后上早期肠内营养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温转萍
发表时间:
2016-10-11T15:00:42.6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 作者: 温转萍
[导读] 胃癌患者在术前消化道存在严重受损状况,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状况,在术后禁食的情况下,体内营养会明显缺乏[1]。
(山西省肿瘤医院消化一科
山西 太原 030013)
【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对
其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结
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经对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接受早
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胃癌;早期;场内营养支持;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271-02
胃癌患者在术前消化道存在严重受损状况,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状况,在术后禁食的情况下,体内营养会明显缺乏[1]。因
此,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就显得尤为必要。我院在胃癌术后患者治疗中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为42~79岁。
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后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全胃切除术
37例,次全切除术13例,且患者在手术后均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将所有患者分
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后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1.2.1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 医护人员选用三腔喂养管对所有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手术中,患者行平卧位,护理人员将三
腔喂养管由患者鼻部插入,插入
15cm时让患者进行吞咽动作之后再继续插入50cm,若患者在此过程中并未出现不适症状,护理人员可让
患者行半卧位,之后再插入
80cm。在术后24h之内,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首日将25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进行泵入,
次日给予患者
500ml百普力,在患者术后第4d,护理人员可给予1000ml能全力,持续时间为7—10d,患者肠功能恢复后即可停止[2]。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护理方法如下:
(1)导管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鼻肠管进行固定处理,保证其畅通,防止鼻肠管脱出等,并利用3M胶布进行加固处理。在进行肠
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先利用注射器进行回抽,若有黄色液体被抽出,说明鼻肠管在患者空肠部位。在输入营养液的时候,护理
人员用
20ml温水对导管进行冲洗,若是鼻肠管发生堵塞,利用5%的碳酸氢钠进行冲洗。
(2)输液护理:在为患者输入肠内营养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控制好输液泵的速度,一般将速度调整为20~30ml/h即可,速度不
可超过
125ml/h,且输液的最大量不得超过1500ml。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将温度控制在38~40℃左右,并保证输液温度恒定不
变,以免患者出现并发症。
(3)体位护理:在为患者输入营养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让患者行卧位,角度为30°~45°,在营养液输入完毕之后需要让患者保
证这一体位半小时左右,这样可以避免反流现象出现,以避免患者患上吸入性肺炎。同时,此体位还可以保证鼻肠管不会脱出。
(4)心理护理:胃癌术后患者对于病情及后续治疗存在严重的怀疑,且会伴有悲观的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
理。护理人员可以积极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向患者讲解肠内营养支持的必要性,并配合讲解此前治愈成功的病
例,提高患者对于肠内营养支持的正确认识并让患者对治疗树立信心。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有效率可分为无效、显效及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利用SPSS 17.0软件包加以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利用χ2值加以检验,若两组患者数据经对比后P<
0.05
,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无效例数仅为2例,对照组患者护理无效例数为8例,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达到92%,远高于对照组患者68%的护理
有效率。两组患者数据经对比后
χ2值为4.5000,P=0.0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接受胃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机体消耗较为严重,肠内营养可以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能量,进而促进蛋白合成速率,促进患者体内负
氮平衡
[3]。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激活患者的肠道系统,增加患者肠道内部的血流量,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极为
必要的。
在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护理工作十分必要,传统的常规护理无法保证面面俱到,因此,我院在对胃癌术
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时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我院护理人员从导管、输液、患者体位、患者心理疏导等方面入手,开展优质护理工
作。在本次研究中,接受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无效例数仅为
2例,总有效率达到92%,高于对照组患者,充分说明优质护理在胃癌术
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重要疗效。
4.结语
胃癌术后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在接受优质护理后,护理有效率较高,患者康复进程较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应佩秀.胃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07):669-670.
[2]庄曼贤,余淑贤,庄蝉姿.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04):496-497.
[3]陈虹,张余柳.胃癌患者外科治疗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与护理[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23):3475-34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