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四年级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四年级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89的例题,学生在学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及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试商方法是用四舍五入法,关于除数是24、25、26的特殊数,放在练习的第一课中进行重点突破,本节课的重点是会正确求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关于综合应用主要放在练习的第二课时行

教学.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商是两位数的书写位置,会正确求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通过经历求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会正确求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估一估,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个字?(共630个字的文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一篇630个字的文章。徒弟平均每分钟打18个字。师傅打了21分钟完成了任务。

1、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会选择哪两个信息,提数学问题?

有一篇630个字的文章,徒弟平均每分钟打18个字。需要几分钟才能打完?

有一篇630个字的文章,师傅打了21分钟完成了任务。平均每分钟打了几个字?

(如学生提出课件出示:师傅平均每分钟比徒弟多打多少个字?完成任务徒弟比师傅多用了多少分钟?)

二、探索新知

(一)解决例(1)

有一篇630个字的文章,徒弟平均每分钟打18个字。需要几分钟才能打完?

1、让学生读题。

2、怎样解决的?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估算:大约需要几分钟?

4、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书。

3 5

18/6 3 0

5 4

9 0

9 0

反馈:(1)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师把3改成红色)(18除63够了,在十位上写3;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估算时大约等于30,表示3个十。)

(2)你是怎样想到商3的?(把18估成20来试商)

(3)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63个十除以18够除了,在十位上商3,3乘18等于54个十,63个十减54个十等于9个十,把个位上的0抄下来,90除以18在个位商5,5乘18等于90,90减90等于0。或先算18除63个十……)

5、指名说,同桌互说,有错的请订正过来。

6、答。

(二)解决例(2)

有一篇630个字的文章,师傅打了21分钟完成了任务。平均每分钟打了几个字?

1、学生独立解决,指名板书。

学生可能出现:

3 0

21/6 3 0

6 3 0

3 0

21/6 3 0

6 3

3 0

21/6 3 0

6 3

2、(1)师:三个商都是30,请你说说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除到十位余下的数是0怎么办,你们觉得怎样比较合理?(小组讨论)

(3)说说是怎样算的?

(4)错的请订正过来。

3、答。

4、观察例(1)和例(2),例(1)的0为什么要抄下来,而例(2)的0却不抄下来呢?

5、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引出课题:笔算除法

6、(解决情境中学生提出的另两个问题。口答)

(三)学生各写一道除数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算式,请同桌做一做。

1、同桌合作出题,计算。

2、反馈:先全班交流,说说计算过程,再互批。(选择学生的例子是:除数是一位数的,商是两位数、商是三位数的各一个;除数是两位数的,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各一个。)

3、讨论: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不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四)小结

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再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巩固提升

1、直接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分小组计算)

(1)(2)

43/945 27/590 19/584 32/645

你是怎样这么快判断出商的位数的?为什么上面的商都是两位数?

2、

39/()93 商一位数填几?商两位数填几?

3、平小四年级学生参加体育选修课(1分钟)跳绳情况统计表

你还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主要以学生为主,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新知的探究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通过学习,我觉得以下两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一、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例题是学生在校园里捡废电池的情景,考虑到现在我们的校园卫生非常好,不可能在校园里捡到这么多的废电池,何况两个例子的情景是分开的,因此设计了上面打印文章的例题,把两个例子串连在一起,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的处理上,而是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侧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二、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极性相当的高,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效果。

但在教学中也有不足的地方,觉得难为情,如:在引导计算方法时,叙述:先算18除63够了,在十位上写3,应是先算18除63个十,这样,才能在十位上上3,表示3个十。另外,在学生出题,除数是一位数与除数是两位数的比较时,教师选择学生的素材应充分一点,如选择学生的例子是:除数是一位数的,商是两位数、商是三位数的各一个;除数是两位数的,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各一个,这样便于学生的比较。

小学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教案

笔算除法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笔算除法”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 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方法。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教学关键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前面一节课里,我们学会了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同学们掌握的都很好,今天我们将学到除法的更多知识,让我们全班来比一比,看看哪位同学能出色地表现自己,勤动脑、积极发言。请看这两道题, 1、指名笔算。(57÷4 136÷8)谁能做出来? 2、口算:(其他同学来完成口算) 120÷60=480÷80=240÷60= 270÷90=

122÷30≈ 720÷81≈ 640÷82≈ 357÷60≈ 口算做完后,请演排的两位同学说说计算过程。 总结:刚才我们笔算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大家做的不错,知道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我们是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新授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情境图:p81页的图 提问:谁来说一说,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略。。。) 屏幕出示学生发现的两个问题。学生读题: (1)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2)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这两个问题你会求吗?谁能把算式列出来?(指名说)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92÷30 140÷30问:你们同意吗? 板书后,问:这里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指名说后师小结: 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看总数里(指着92和140)有几个30 ,那就可以分给几个班,所以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1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商的近似数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商的近似数人教版新课标 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将"以知识为中心的"的课程和"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成"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与之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也需要重新确立新的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的是"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思想。我力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侧重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更多的关注学习者学习能力,习惯和态度地形成,关注学习者的主动求知与实践参与,关注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因此,我在制定这节课的目标时,除了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还包括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数学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他们在学习新知之前,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以此为依据,我在导入新课时,以实际情景导入情境的创设,根据学生原有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这使学生感到与他们原有知识经验的不协调,从而产生学习的认知需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解决问题,除不尽时要取近似值;同样,再教学时,再让学生尝试计算,学生再一次发现问题,虽然得数能除尽,但根据实际生产、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教学 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P10例6、做一做,P13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2×0.30.7×0.50.21×0.81.8×0.5 1-0.821.3+0.741.25×80.25×0.4 0.4×0.40.89×10.11×0.6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所以狗能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学生独立探究,指名说说取近似值的过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强调横式中应当用约等号,而不能用等号。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积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7、尝试后练习: ▲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 10.286×0.32=3.29(保留两位小数) 3.27×1.5= 4.95 1.78×0.45≈0.80(保留两位小数) 三、运用 1、一千克白菜的价钱是6。78元,妈妈买了0。8千克,应付多少题? 虽然此题没要求保留两位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比分更小的钱币,所以应保留两位小数。

笔算除法的教学反思

笔算除法的教学反思 1、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在这个单元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内容,它特别的不好教,学生也是相当的不好学。在课堂的把握能力上,我虽然有些进步,但和有经验的老师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 2、上课说话不够严谨,随意性大。 3、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说,多做;才能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4、重点强调不到位,有些地方很重要,老师只说了一遍,学生听了,但没有记住。 5、对学生的引导还不错,在讲竖式除法时,需一步一步用规范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老师的设计合理,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 6、重视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作业时间,使其能认真书写,适当采取一些措施,对书写不整洁、不规范的学生让其重写。 总之,这节课我付出了许多,学生收获了很多。有付出才有回报。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测量一颗玻璃球体积的过程:(1)将300mL的水倒进一个容量为500mL的杯子中;(2)将四颗相同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没有满;(3)再把一颗同样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满溢出。根据以上过程,推测这样一颗玻璃球的体积大约在()。 A.50cm3以上,60 cm3以下 B.30 cm3以上,40 cm3以下 C.40 cm3以上,50 cm3以下 2.一张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纸,如果在这张纸上剪4个相等并且最大的圆,4个圆的面积和是这张纸的( )。 A.78.5% B.80% C.75% 3.把两个棱长都是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减少了()平方分米. A.4 B.8 C.16 4.表示12比x的3倍少8的式子是() A.3x+8=12 B.3x-8=12 C.12-3x=8 5.五年级学生今天的出勤率是99%,六年级学生今天的出勤率是97%,五年级今天出勤人数比六年级( )。 A.多B.少C.无法判断 6.下列属于旋转现象的是( ) A.用卷笔刀削铅笔 B.从滑梯顶部滑下 C.把晾晒的衣服从绳子的左边推到右边 D.物体从高处落下 7.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三角形可能是( )。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8.用一条长200厘米的铁丝围成以下图形,面积最大的是() A.正方形 B.圆 C.长方形 9.甲、乙两堆煤,从甲堆中运给乙,则两堆煤相等,原来甲比乙多()。 A. B. C. 10.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2:5,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A.直角 B.锐角 C.钝角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例3、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除数是接近整十数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两种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试商方法和调商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购书的录像或画面、练习十五第1、3题),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 30)600 40)95 80)382 选一题,说说笔算过程。

2、口算下面各题。 20×4 30×6 50×5 80×4 40×6 90×5 70×3 60×7 3、写出与下面各数接近的整十数。 31 46 52 63 87 21 74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呈现购书的录像或画面,请学生描述购书的情况。之后,请学生提出问题。 (2)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一本《作文选》多少元?”的方法,从而列出算式84÷21。2、教学用“四舍”法试商。 教师谈话:我们已学过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数21不是整十数,怎样想商呢? (1)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交流。 学生有可能用口算答出84除以21商4,甚至没有一个学生把21看做20来想商。此时应肯定学生正确完成了计算。 接着,有谈话引出试商:要想算84里面有几个21,既要看十位,又看个位。这道题中84、21都比较小,同学们一眼就看出商4。如果被除数、除数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该商几,该怎么办呢?我们来想一想,除数是整十数来试商,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值是在小数乘除法之后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小数除法的基础,且已经掌握了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本节课旨在学生认识循环小数,并且会根据要求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上课伊始,出示例7中的图表,并根据要求列出算式40÷60。当我刚想提出要求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起来。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算了一会后,发现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学生小声的嘀咕,还有的干脆停下了笔看同位的。知道学生遇到了困难,我故意问:“怎么都不算了,有结果了吗?”“没有,除不完。”“怎么可能呢?为什么除不完?”“老师,真的除不完,你看,总是余40,根本就除不完。”看来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时候了。“想知道为什么吗?打开书,看看你能从书上找到答案吗?”话音刚落,利索的孩子早已经打开了课本读了起来。一分钟过后,学生们都发现了问题,知道了这是循环小数。但对于循环小数的知识,书上只是提到了定义,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而学生想知道的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瞧,有的孩子有疑问了:“老师,循环小数书上没有说怎么写,该怎样写横式呢?竖式要除到什么时候?”提的好,看来好奇心已经很浓了。于是我让学生打开课本,读一读101页的“你知道吗”,从中获取他想得到的答案。 在学生得到想要的答案后,我顺势引导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的方法。如:保留两位小数要除到第几位,保留三位小数要除到第几位等。有了前几节课的基础,再加上浓厚的兴趣,学生很快探索出解决的方法,

并用30分钟的时间,高效率的完成了本课的任务。且在练习中也很少发现错误,让我高兴的同时也深深的意识到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多么重要。 反思前几节课的教学,似乎除了灌输乘除法的法则外就是大量的练习,但效果并不是多好,补充习题中的错误层出不穷。想来,计算课本来就是枯燥乏味的,大量的练习只能徒增学生的厌倦感,如果只是纯粹的计算,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所以,在今后的计算课中,首先要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享受成功感的同时,主动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及反思

《积的近似数》教案 五一班邓小红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P11页例6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在学生学会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计算结果的近似数,为以后学习商的近似数知识打好基础。通过积的近似数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他们的准确值,只需知道他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让学生体会求积的近似数也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掌握求积的近似数方法,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 (2)学生的学习内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方法上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知识与技能:理解积的近似值,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的过程,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取积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2、出示导纲 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怎样列式? ?2、独立计算,解决问题。 ?3、如果把题中的“45”换成“46”呢? ?4、如何求积的近似数? 3、自学设疑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教学反思(精选6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教学反 思(精选6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 通过这节课,学生都能熟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竖式,能正确把商写在正确的数位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不足之处: 1、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还不是那么清晰,有待于在后续的教学中,逐渐渗透算理。 2、对新教材的领会不到位,在课开始先复习旧知,没有创设丰富的情景,给人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如果把旧知融入到情景中,效果会更好。这是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注意改正的地方。 3、总是怕学生不会,在每一个环节的练习中,我都插入了大量的练习,即又费力。在一节课中,不但教要有重难,练也要有侧重点,要适度。太少了没巩固,太多了,费时间,所以练习的量一定要控制好。

4、由于过度紧张本节课开头出现了一点失误,再者本节课的版书很不理想,一是不完整,二是不整洁,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些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后要时刻注意的地方。 5、学生的思维度还有待于加强。在一节课中,教师不能过多的替代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经历思维过程中获得新知,从而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教学反思2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笔算的探索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并能用乘法验算。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够灵活学则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习惯。 学生在二年级接触过笔算除法,但是记忆不深,好多同学把除法竖式的格式都忘了,所以在第一节课学习两位数除法竖式时,错误很多,讲解例一时耗时太长,一节课的时间讲完例题基本没有练习的时间,原因之一就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大部分同学可以直接口算,难度很小,所以在写竖式时,出现了直接写商,竖式一步就出结果而没有分步从高位到低位计算,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课上对于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强调的不够,导致学生在做题时,对于余数经常忽略,出现在横式上只写商而不写余数的现象,验算时也有漏加余数的现象,个别同学甚至不知道怎样利用除数、商、余数三个条件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5

五年级上册数学:求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大庙小学杨海燕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然而,“创设情境”是教师个人的任务还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做法。下面就“积的近似值”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首先,要避免情境由教师备课时一个人精心设计好,避免问题由教师提出来,避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本课教学从讨论“买菜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真实想法。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供相关信息,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本课还创设了“填写发票”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刚才大家解决的问题,提出“你能帮卖方填写一张发票吗?”,使学生产生“填写发票”的需要。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尝试填写发票的过程,在填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填写发票的方法,从而获得了“必要的数学”。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创设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到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其次,要避免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较少,讨论的焦点要避免停留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本课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计算结果帮卖方开发票写金额)产生疑惑,并尝试自己解决,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钱应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最后,要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力求针对性强,且具较强的开放性。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从而在讨论合理性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在例5教学后,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加深理解:其一,举出老师生活中购买东西的例子,有的钱保留一位小数(商场不收分了),有的钱保留整数(自由市场讨价还价,了解一下去尾法保留),让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其二,通过一道应用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其三,安排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结合生活实际,根据3个商场的价目表,让学生设计购买3样东西的方案,由于学生要考虑到价格、质量、路程、时间、信誉等问题,因此出现了多种方案,是一道开放题。学生既得到了技能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本节课,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这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2)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从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领悟的规律。巩固练习时,我特别注意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

小学数学_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试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除数是整十数(非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试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能通过试商正确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问题。 2.经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在观察、分析、思考、交流、总结等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迁移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在运用笔算除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认真书写、及时反思和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严谨认真、条理分明的思维品质和做事态度。[教学重点] 学会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完成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下面出个题考考你,敢迎接挑战吗? 1.用竖式计算:540÷30 2.()里最大能填几?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通过同学们做这几道习题可以看出大家对整十整百数除以整十数掌握较好,今天我们学习除数是整十数(非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试商)。 师: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交流信息:黄瓜每箱重21千克,还有84千克黄瓜没装。有240千克茄子,每箱装28千克。 师: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84千克黄瓜能装几箱?240千克茄子能装满几箱?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这两个问题怎么列算式解决? 引导学生列算式:84÷21= 240÷28= 师:这两道算式和前面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引导发现:也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但除数不是整十数。 板书课题:除数是两位数(非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一)探索84÷21的笔算方法

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竖式计算练习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竖式计算练习题 178÷30= 280÷50= 565÷80= 308÷60= 96÷32= 98÷34= 480÷63= 97÷17= 297÷59= 301÷49= 245÷78= 199÷28= 508÷63= 456÷52= 316÷53= 638÷72= 496÷82= 250÷70= 375÷91= 219÷52= 113÷21= 240÷26= 104÷26= 200÷25= 612÷18= 940÷31= 989÷43= 244÷56= 4456÷52= 3116÷53= 4758÷30= 2810÷40= 865÷34= 3018÷69= 596÷32= 698÷34= 8480÷63= 797÷17= 297÷39= 3031÷49=

2425÷78= 1949÷128= 5058÷93= 4456÷32= 316÷93= 3638÷172= 496÷62= 1250÷70= 9375÷91= 2619÷32= 8113÷21= 9240÷26= 1044÷26= 2800÷25= 612÷118= 1718÷30= 2810÷50= 1565÷80= 3018÷60= 196÷32= 98÷34= 8480÷63= 897÷17= 4297÷59= 301÷29= 1245÷78= 199÷28= 508÷63= 456÷52= 316÷53= 638÷92= 6496÷82= 6250÷70= 9375÷91= 9219÷52= 1133÷22= 240÷28= 1084÷26= 200÷29= 9612÷18=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数》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出于上面的思考,我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以完成这一课的学习。 在例题7的教学中,提出:.412计算时需要一直除完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试着做一做,经历了独立的计算与思考后,学生发现问题关键:计算只需要除到小数部分第二位。学生顺利掌握了保留一位小数求商近似数的方法。保留两位小数求商近似数的方法,学生知识类推自然地就会。最后小结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当然也是水到渠成,整节课自然流畅。 篇二: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入手,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 我在教学《商的近似数》一课时,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有意识得开发生活资源。 首先我出示例7:爸爸给王鹏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12 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多少钱?并以谈话的形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再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信息练出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我在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一直往下除,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时教师就问:实际计算

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本以为求近似数是数学难点。但在实际数学中才发现计算是真正的数学难点。由于例题及做一做中所有习题全是小数除以整数,所以当作业中出现小数除以小数时,许多学生都忘记了一看,二移的步骤,所以在设计巩固练习是应增加小数除以小数的练习。 其次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因为需要保留两位小数或几位小数而强调学生只能除到小数部分的第三位或第二位。遇到学生除了比实际需要更多的数位。应加以鼓励表扬并及时提示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去除,这也许是学生创新的灵感之花,是一种钻研精神的表现,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是这样的教学,也需要这样的老师,更需要我们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篇三: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生活情景入手,让学生知道数学源自于生活,很大空间给了学生独立思考,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在教学例7的时候,以谈话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利于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更加能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 学生总结出方法后,再进行加强联系。但在练习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能明白比要求多除一位的意思,比如要求商保留三位小数,学生做竖式时就只除到小数第三位,没有多除一位,导致结果出错。因此,只要不断强调方法中加强巩固,学生熟悉了自然错误就减少了。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许小悦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许小悦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学生在学习了整十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和估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的除数接近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教学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复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和用整十数除的口算,为新课学习做准备。在新课的学习中我始终围绕“如何试商?商应该写在那个位上?,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这一中心进行引导,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中先通过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自学,然后测试,找出问题所在,重点突破。通过重点点拨,达到初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竖式方法的目的,并总结出注意问题。比如“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前两位”的道理。又通过二次尝试巩固练习,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通过倾听各位老师的点评,我也仔细反思了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存在不少问题。1.教学的节奏较快,给予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太短,错题订正的时间过短,在教学例1时,我安排了让同学们讨论交流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因为担心时间不够的问题,所以让学生交流的时间太短。这样会导致学困生依然没有弄懂这个算理。2.计算时间过于长。题型比较多题量大,导致用时过多,内容可减少点,比如同一类型的就可以出一两道。这样后面处理时间才可以游刃有余,不会仓促。 3.教师课堂灵活应变的能力

还有待于提高,课堂还需细致化。学生全做对时,不能单纯的一道题一道题讲解,可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每步效果。教师语言要严谨,简洁明了。对出现问题要仔细,比如除和除以的错误指出,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更加有耐心指导更正。 这节课的学习虽然效果不错,但存在的这些问题要重视要改正。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多学多问多反思,注意总结,注意完善,在这条路上要稳扎稳走,一步一个脚印。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求商的近似值”是一节计算课,它是由“小数除法”和“求近似值”两个知识点组成。学生对于这两个知识点并不陌生,因此,一般都能较快地理解并掌握这节课的知识。但是,“求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提起兴趣。而且学生刚初步学习小数除法,计算还不熟练,计算常出错,这也加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这节课要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充满生活气息。通过教给学生计算技巧,利用现代化工具减轻学生的计算压力,帮助学生在数学课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课一开始,老师从爸爸给王鹏买羽毛球的谈话中自然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师出示例7(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教师问: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等于多少?表示计算到“角”。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教师问: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让学生在计算后交流) 整节课教师都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和时间,使探索落到实处。这样学生的知识在交流中增值,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封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 学设计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课题】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 【内容分析】在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同时,根据这部分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小数除法,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有所用。 【对象分析】在学习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数除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求商的近似数,不会感到太困难。应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好数学并应用于生活,让生活因为数学而精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来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3.9995保留整数是() 43.9995精确到十分位是() 43.9995保留两位小数是() 43.9995精确到千分位是() 2.求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1)0.34×0.76 (保留一位小数) (2)0.27×0.45 (保留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课前复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方法,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的迁移。} 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展示) 1.教学例7: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有12个,共19.4元,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1)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列式 (3)师生交流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虽然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笔算除法》 教学反思 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要解决这节课的问题有几个关键:一是口诀的问题;二是竖式的书写问题;三是还有试商的问题。 学生虽然在二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口诀,但学生经常想不起来乘法口诀,这就导致笔算的速度减慢或者错误。在课前我做了些复习,但在教学中效果不是太明显,不是练一道题两道题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计算能力要在慢慢的练习中习得。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尽管教材中没有概括出计算法则,但学生应形成一个基本的笔算除法的学习策略,知道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应有一个合理的演算顺序。因此,教学时,很有必要通过直观操作与笔算竖式相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笔算除法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是竖式的书写问题列竖式步骤的问题。如:很多学生对42÷2口算就能算出结果,也有一些学生在假期学了一点竖式除法,也会列竖式解决,但是由于不理解算理,竖式书写的格式不正确,十位和个位的数一起除,不落下来,商的位置不会写。有的干脆写完除号把口算算出的商再写出来就算完了。

针对这种现象,我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除法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要让学生说清楚,如2写在了哪一位上?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4又是从哪得来的,它表示什么?使学生理解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2个20是40所以4也写在了十位上末尾的0可以省略。十位上的数除完再除个位,不能放在一起。 这堂课,我觉得以下四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比较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 二、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情境图是3月12日植树节,把情境图用呈现给学生,并请学生发表意见。之后,再让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完成竖式计算,初步体验试商的方法。最后出示两题练习巩固试商方法。第二个问题要解决的是调商。学生据题意列式,接着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学生解说计算的过程,老师板演,通过汇报交流,认识到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突出对算理的理解。 三、在练习的处理上,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层次,有侧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训练、提高学生的试商速度;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的商,训练学生的调商方法;课后练习第一、二题,商是几?比一比谁试商的速度快?综合强化学生试商和调商的方法;第三题,解决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数学《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 在本册前面,已经教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这里只是通过例7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由于计算钱数时一般算到“分”就可以了,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把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这一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使学生更明确,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并且能够灵活的处理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

值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数,并且在练习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处理问题,使知识活学活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分以下几部分来进行教学的 (一)复习铺垫 通过复习和谈话,既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又揭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今天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作准备,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 (二)自主尝试 多媒体出示例题7的情景图学生通过读题列式,尝试计算来初步探究问题 这里多媒体出示生活情境图,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积的近似数》说课稿

《积的近似数》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积的近似数》。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对本课时进行说明。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积的近似数是在学生学会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计算结果的近似数,为以后学习商的近似数知识打好基础。通过积的近似数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他们的准确值,只需知道他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让学生体会求积的近似数也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掌握求积的近似数方法,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说学情 (1)学生已经学习了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 (2)学生的学习内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方法上有一定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初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根据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进一步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情感教育。 4、教学重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1)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归纳总结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利用生活实例,充分利用直观手段,使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五、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 1、提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是什么? 2、用“四舍五入”法写出表中各小数的近似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