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大917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考研预测题

河北师大917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考研预测题
河北师大917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考研预测题

课程与教学论预测题

一、名词解释

第一至二章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合称,是研究课程与教学的一般原理价值和策略问题的学科

课程:指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显性课程: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又称“正式课程”。

隐性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对学生的情感、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又称“潜在课程”。

第三至四章

课程目标: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课程开发:使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课程。

校本课程:以学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活动。在我国,它特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给学校预留出来的10%-25%的课程开发

第五至七章

教学: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现代教学: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形态,是以理论为指导,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体系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教学模式: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理论的演绎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第八至九章

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

研究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告诉学生现成答案,而是让学生在其指导下,主动发现问题并探究,然后获得结论的方法

讲授法:教师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教学手段现代化:在现代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教学,使教学手段向教学活动优化的方向发生变革的过程

第十章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班级授课制: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根据

教学计划统一教学,按课程表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个别辅导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十一至十三章

教学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课堂问题行为:这在课堂中发生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

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

二、简答题

第一章概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

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的学习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1、揭示规律:认识与教学的客观规律

2、确立价值:确立课程与教学的价值观

3、优化技术:探讨优化课程与教学技术的问题

三、怎样学习课程与教学论

①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②联系实际,学思结合

⒈要积极运用实际经验来阐释和理解理论

⒉学以致用

③注意扩展学习

⒈读一些课程与教学论的名著

⒉要丰富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知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情况

⒊多看看专业杂志,了解学术前沿动态

⒋多看些相关的参考书籍

⒌需要终生努力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一、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1.外部因素

㈠社会

①社会的性质决定着课程的性质

②社会的要求和条件决定着课程的方方面面

③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决定着课程的基本方面

㈡儿童

儿童观直接影响课程的选择与组织

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决定着课程组织的心理逻辑㈢知识

①科学文化知识的急剧增长,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推动力

②在各种各样的知识观的指导下,诞生了各种各样的课程观

③人类对知识的探究方式影响着课程的组织方式

2.内部因素

①学制②课程传统③课程理论

④课程自身发展的辨证否定规律

二、课程标准的构成

1、前言

2、课程目标

3、内容标准

4、实施建议

5、术语解释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一、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1)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强调学科的固有价值

(2)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强调课程促进个体成长的价值

(3)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强调课程的社会性价值

二、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1)普遍性目标

优点:有利于教师对目标做出创造性地解释,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教育实践情境

缺点:含义比较模糊,有一定的随意性

(2)行为性目标

优点:具体、可操作、易评估

缺点:一些内隐的目标很难用外显行为方式表述

(3)生成性目标

优点:考虑到学生兴趣的变化

缺点: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很难落实

(4)表现性目标

优点: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表现

缺点:很难保证使所有的学生达到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

三、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1、学习者的需要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3、学科的发展:

四、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1、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2、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如何看待学生、社会和学科三者的关系。

3、选择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明确每一种目标的优缺点。要依据课程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而定。

4、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五、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

1、课程内容即教材或学科知识

2、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经验

3、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①注重基础性

②贴近社会生活

③尊重学生经验

④强化价值和道德教育

七、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1)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组织的不同取向:

⒈学科取向⒉混合取向⒊社会问题取向⒋学生兴趣与发展取向

(2)处理好垂直组织(连续性和顺序性)和水平组织(整合性)的关系

(3)处理好逻辑顺序(知识特点)和心理顺序(学生特点)的关系

(4)处理好直线式和螺旋式的关系(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第四章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

①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校本课程开发的责任方是学校和教师,是一种较为民主的课程决策机制。

②从课程开发的角度看,它作为一种课程开发的模式,在开发主体、开发范围、教师角色、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影响等方面均有自身特色。

③以校为本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特征。具体内涵: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现实意义

①赋予了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利和职责,有助于课程决策的民主

化。

②提供了学校和教师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育素养。

③学生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在课堂上得到了照顾

④有利于课程开发走进民间,促进课程理论知识和开发技术的普及

2.理论意义

①丰富课程观,发展课程开发模式

②使中小学成为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理论的实验田

③发展了学校能够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

④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理论,开拓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

⑤理论上确立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开拓课程管理民主化的有效途径

三、课程开发——经典模式

1.泰勒目标模式

①【如何确定目标】关于课程目标的选择与界说

②【如何选择经验】选择和建立适当的学习经验(课程内容的选择)

③【如何组织经验】组织学习经验(内容组织的编排)

③【如何评价结果】课程评价

2.泰勒目标“三个来源”

①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需要评估、兴趣调查两方面)

②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

③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3.泰勒目标“两个筛子”

①学校信奉的教育和社会哲学

②学习心理学所提示的选择教育目标的准则

第五章教学的基本理论

一、教学的本质(特殊认识说)

①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

②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具有间接性和发展性,教师是教学认识的重要特征。

二、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

①现代教学是有理论指导的教学(强调教学要适应学生天性和遵循教学规律)

②现代教学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

③现代教学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

三、优化教学的标准

①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⒈教学面向全体

⒉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②高效率标准(合理投入与高效产出)

③真善美标准

四、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

①遵循教学规律

⒈研究教学各要素间的基本联系

⒉系统学习课程与教学理论

⒊合理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

②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

③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

第六章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表现形式

①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

②明显目标和隐蔽目标

③学科、单元、课时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1.布鲁姆的行为形式分类

⒈认知领域——理解、知识、综合、运用、评价、分析

⒉情感领域——接受、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组织、价值的个性化

⒊动作技能领域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⒈言语信息、⒉智力技能、⒊认知策略、⒋动作技能、⒌态度

3.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分类

⒈抽象符号学习、⒉概念学习、⒊命题学习、⒋发现学习

4.巴班斯基的教学任务分类

⒈教养的目⒉教育的目标⒊发展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的功能

①导向功能

⒈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⒉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⒊指引教学过程的方向

②激励功能

⒈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⒉学生产生学习的社会责任感

③标准功能

⒈控制教学过程的重要标准

⒉评判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的设计的基本原则

⒈整体性⒉灵活性⒊科学性

第七章教学模式

一、制约教学模式选择和运用的因素

1、具体学科性质

2、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3、学生学习的特点及风格

4、教师自身的优势

5、教学目标和任务

6、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

二、近代的主要教学模式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

教学目标泛智教育培养德行具有创造性的思

维能力

教学程序感知

记忆

理解

判断明了

联想

系统

方法

设置疑难情境

确定问题

提出假设

推理

验证

教学策略①直观性原则

②巩固性原则

③循序渐进原则

④主动性原则

⑤启发儿童学习愿培养多方面兴趣

使学生具有主动性

使学生具有教育性

从做中学

注重儿童兴趣

采用发现式教学

三、当代三种教学模式

1.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①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②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③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研究性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④培养学生的关注现实的意识

(二)基本原则

①研究性原则

②自主性和指导性原则

③动态性和生成性原则

3.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教学程序

①创造性问题解决四阶段:准备、孕育、明朗、验证

②一般性问题解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检验假设

四、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①单一到多样

②刻板到灵活

③被动性到主动性

④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

⑤传统方法到现代技术手段

⑥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和演绎并举

第八章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分类

语言性、直观性、实践性、研究性

二、主要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1.讲授法的类型

(1)讲述(2)讲解(3)讲读(4)讲演

2.讲授法的作用

①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系统的知识,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对学生进行美感和思想品德教育

3.讲授法的运用

(二)谈话法

1.谈话法的类型

(1)复习性(2)启发性(3)总结性(4)研究性

2.谈话法的作用

①有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融

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③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④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三)讨论法

作用: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④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四)研究法

作用: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体验

第九章教学手段

一、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

1、综合性原则

2、经济性原则——考虑投资效益,降低成本

3、发展性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教学最优化原则

5、健康和安全原则

二、教学手段的制约因素

1、经济因素

2、教师因素

3、学习者因素

4、教学任务和目标

5、时间、资源和环境因素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教学的影响

1、扩大教育规模

2、提高教学质量

3、提高教学效率

第十章教学组织形式一、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

(一)基本特征

1、分科教学

2、教学进度与学习年限统一

3、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统一

4、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授课

(二)优点:

(1)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4)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三)缺点:

(1)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2)不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个别辅导

内容:

⒈对教材的复习和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的辅导

⒉对学科内容相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的辅导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1)贝尔——兰卡斯特制(导生制)

教师先教学生,然后由导生领着一排学生围着一个地方教其余学生,由导生对这些学生进行检查和考试

(2)道尔顿制——柏克赫斯特提出

1.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2.教师集体教学—学习内容和任务—自学—接受考查—再接受新任务

(3)文纳卡特制——华虚朋创立

1.内容:教师制定教材,分科个别教学;通过音乐、艺术等培养“社会意识”。

2.特点:①单元学习;②测验及学习新单元;③教师随时指导。

(4)特朗普制

劳伊德?特朗普创立,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

三、制约教学组织形式的因素

1.客观因素

①社会的变迁

②师生的特点

③学校的教学设施

④教学的内容和课程的性质

2.主观因素

①教育者的情感因素

②教育者已有的经验和教育视野

③人们对教学过程的理论认识

④人们对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

第十一章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类型

1、依据教学评价的作用

①诊断性评价——入学前的摸底考试

②形成性评价——小测验

③总结性评价——期中、期末考试

2、依据评价的标准

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

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调节功能

三、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方式

1、量化评价

2、质性评价

语文课程和教学论考研专用

语文学科发展 1.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3.1956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4.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 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定义:P84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价值理念: 1、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定义:P138-139);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一.填空题 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 二.选择题 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 ?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 2.教学媒体分为()。 A ?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 3 ?讲授法的类型()。 A .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 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A.益智功能 B.健体功能 C.美育功能 D.养德功能

5.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 B.双向性 C.综合性 D.选择性 6. 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 .教师中心 B .学生中心 C .书本中心 D .课堂中心 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 B.中观结构 C.宏观结构 D.微观结构 8. 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 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 B.业务关系C?学习关系D.伦理关系E.情感关系 10. 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 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方法类 1、【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手册》(第八版),华夏出版社,2004年。 2、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美】梅雷迪斯·D·高尔、沃尔特·R·博格、乔伊斯·P·高尔著,许庆豫等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思想类 1、【美】乔纳森·特纳著,邱泽奇等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华夏出版社,2001年。 2、【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著,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3、【美】克利福德·格尔茨著,韩莉译:《文化的解释》,译林出版社,1999年。 4、【法】埃米尔·涂尔干著,《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华夏出版社,1999年。 5、李亦园著:《文化的视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教育类 1、【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2、【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本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4、【巴西】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赵友华、何曙荣译《被压迫者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6、胡德海著:《教育学院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年。 课程与教学论类 1、【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2、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3、【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吴康宁校:《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4、Thomas L.Good and Jere E,Brophy 著,陶志琼、王凤、邓晓芳等译:《透视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50页。 5、【日】佐藤学著,忠启泉译:《课程与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6、【前苏联】赞科夫著,俞翔辉、杜殿坤译:《教学论与生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7、【日】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8、【英】丹尼尔·劳顿著,张渭城译:《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9、【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10、【美】埃金、考切克、哈德著,王维城等译:《课堂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 11、【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长春出版社,2003年。 12、【美】威廉F·派纳、威廉M·雷诺兹、帕特里克·斯莱特里、彼得M·陶伯曼著,张华等译:《理解课程》(上、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纲要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纲要 说明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是我国高师院校教育学专业、教育管理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专业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公共必修课程。 本课程任务向学生系统传授关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了解课程编制和教学的一般原理;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课程开发和编制、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基本技能,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课程教学实践作一般的分析探讨。 学生具备必要的教育学通论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习并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历史发展过程、形态,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校本课程,以及教学的功能、本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原则、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材的使用、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设计等相关内容。 本课程纲要适合教育系普通本科和学院教师教育类普通本科专业。教学时数42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学知识谱系里专门对课程与教学问题作系统的介绍和研究,与教育学通论以及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期末闭卷考试。期末成绩构成为:平时出勤答问等占35%,期末闭卷笔试占65%。 教材《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课程理论》,施良方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学论》,李秉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原理》,[日]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现代教学论》,裴娣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主要教学方法为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以及作业设计。 多媒体设备、教学光盘。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变、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学知识谱系中的地位、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研究的意义、对象、任务及课题、课程与教学论在当代的发展。 【教学难点】课程与教学论的演变、发展、课程与教学论的课题及当代意义;反思和改进学习方法。 【学时数】4学时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变,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课程与教学论领域对研究对象的分类:现象、问题、规律;事实、价值、技术。典籍里记载的古代东西方课程与教学的思想,重点是孔子、中国的蒙学、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古代课程与教学的特征。 2.近代课程与教学的进步,近代课程与教学进步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原因;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等人对课程与教学论的贡献。近代课程与教学的特征和教学论的发展。20世纪杜威以后课程与教学论的变化;泰勒的贡献。 3.课程与教学论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4.分科教学的由来及其贡献和局限。 5.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现象、问题、规律 大学里任何一门严谨的学问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蕴涵其中的方法。课程与教学论概莫能例外。 从一般的角度看,这些要观察、分析和研究的对象/问题/和方法就是某一领域的现象、问题和规律。以此类推,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就是研究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现象、问题和规律。 我们把现象定义为主体意识到的存在;问题定义为现象背后存在或隐含的矛盾冲突(即不是所有的现象都是问题,只有主体迫切要解决的现象才是问题,如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在牛顿之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不被意识为一个物理学问题,只有牛顿才是一个问题;依次类推,各个学科对同一问题有自己的思维,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植物学家和物理学家看到的问题的意义不一样);规律一般解释为普遍的内在联系,我们定义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现象、问题、规律都有特定的历史性(具体性)。就课程与教学论来说,当年孔子/亚里斯多德以及夸美纽斯等遇到的现象、问题和解决方法显然和今天人遇到的不一样。这就有了科学的生长。 现象、问题和规律三者最核心的是问题。 2.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

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的一些疑问解答-考试范围

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的一些疑问解答-考试范围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校分布和专业归 属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主要属于师范类专业,所以在全国各地具有硕士点的师范学校均可以 找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子。另外,在一些学校前身是师范学校的专业列表中也会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比如,西南大学(教育部直属的师范高校)、扬州大学、渤海大学、延边大学、延安大学、温州大学、宁波大学等等。 按照国家的划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属于三级学科,它的上一级(二级)学科是课程与 教学论,而在上一级(一级)学科是教育学。(这种三级学科关系,恐怕学教育学的同学可以一下就明白了。我在举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童鞋熟悉的例子,因为我本科是学中文的,而且这个专业不是教育学专业同学考,就是中文专业的同学考。比如,在研究生阶段,文学属于一级学科,其下可以有语言学、古代文学等若干二级学科,而语言学这个二级学科下又会有应用语言学、音韵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等三级学科。)

这样看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从专业归属上便是属于教育学专业的了,但是又由于它之前的“语文”二字,所以不少学校把硕士阶段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行政管理划归在文学院(中文系所在院系),所以大家一般看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在招商简章中被安排在文学院一栏中,但也有一些学校硕士阶段就把它安排在教育学院中。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学什么的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但是这里没有必要去了解那些很理论化的内容,只要知道这门学科是干什么的就好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说白了就是研究小学、中学乃至大学语文课程的教与学的一门学科。比如大家熟悉的中学语文,有阅读、作文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就是研究阅读教学应带怎样进行,写作教学应当怎样进行,阅读课教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这里说的很不专业。限于大家对该门学科的认知有限,在此只能这样简单说几句,如果有兴趣的小盆友可以联系我,我再给你做跟多的介绍。)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 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 二.选择题 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 2.教学媒体分为()。 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 3.讲授法的类型()。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A.益智功能 B.健体功能 C.美育功能 D.养德功能 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 B.双向性 C.综合性 D.选择性 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书本中心 D.课堂中心 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 B.中观结构 C.宏观结构 D.微观结构 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 B.业务关系 C.学习关系 D.伦理关系 E.情感关系 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贴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贴 这是我考研前一晚在酒店复习的时候拍的,那时我依旧在背书背英语模板,还特意订了一个安静的房间,很有纪念意义。 我本科双非,是一所普通师范院校。从小怀有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抱负。大三上学期开始有了考研的想法,本科是英语专业,但是由于自己一直以来都对教育更感兴趣,同时希望英语成为自己的优势,所以选择了课程与教学论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很火,不好考,特别对我这样跨考的学生来说,其实难度挺大的。后来偶然的机会吧,我考研的决心就订下来了。华师离家里近,也是211院校,地理位置也比较优越,就这样,我的学校,专业就确定了。 3、报班备考: 有很多人可能都会纠结要不要报班,毕竟在经济上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在各类辅导机构丛生的今天,许多人也害怕被骗。我也有过这样的担忧。我报了高分VIP-A班,费用不小,跟父母说的时候,爸妈也担心这是不是骗人的。但是老师让我感觉很放心,他也主动联系了我爸爸,还给出了一些勤思工作的图片,也就消除了我们一些疑虑。再加上网上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了解到勤思有很多年的教育学辅导经验,最后决定报班。 在这里得说明一下,有些同学会问,报班是不是就是走后门,会有一些内部资料?答案绝对是否定的。报班其实就跟你交学费学习是一样的,只不过他是一种额外的辅导。但是走后门,有内幕这种绝对是无稽之谈。任何事情得得靠自己的努力,辅导班是很好的学习渠道,但是不是保障。如果你能利用好,报班就会让你受益颇多;如果你只想着交钱就能成功,那是不太可能的。 4、考研经历和复习经验: 一.初试 1. 公共课: A. 英语:由于我本科是英语专业,所以我对英语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是我今年新题型10分全错了,大家这一题还是要多训练,毕竟这种题目错一个就是错一堆啊,下面是我的一些英语复习安排: 早上7点-8点记单词 下午2点-5点做英语真题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 王本陆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序言 1.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现象、问题、规律。 (二)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 (三)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2、教学论学科的形成: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之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 3. 教学论研究具有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强调教学论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 第二,强调提高学科的独立性和科学性。 第三,形成了教学论的基本范畴。 第四,形成一些最基本的教学思想。 第五,注意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出现了专门的教学实验。 第六,出现了一大批专门研究教学论的教育家。 4.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课程》,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美国教育家泰勒,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该书在现代课程论学科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5.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1. 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 2. 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 A. 不能把学过和真正掌握画等号。 B. 掌握课程与教学论有多种途径。 C. 系统学习是全面掌握的基本方式。 D. 真正全面掌握是个长期的过程。 6.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 A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B联系实际,学思结合。 C注意扩展学习。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1. 课程:就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安排。 2. 我国课程论专家施良方把课程定义归纳为六大类型: 课程:即1教学科目;2有计划的教学活动;3预期的学习结果;4学习经验;5社会文化的再生产;6社会改造。 3. 学科课程:主要是指从各门学科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由于它是分门别类的设置,所以又被称作“分科课程”。 4. 课程的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 A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计划,它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实践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计划需要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1整体性。2基础性。3开放性。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原理硕士生参考书目 简要说明:对课程与教学原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我还思考不深,仅从自己 的学习体会来说,首先需要培养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最好学习一些西方哲学 著作或教育哲学课程。其次要有教育史的基础,及比较教育的眼光。最后需要 结合某个具体学科方向的课程与教学实践来参照、思考。下面的书目仅就自己 熟悉的做罗列,供参考。 一 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尔》,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雅斯贝 尔斯《什么是教育》,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话》,《皮亚杰 教育论著选》,文德尔班或罗素《西方哲学史》,卡西尔《人论》,怀特海 《教育的目的》,马丁?布伯《我与你》,以及我国的《学记》,《进学解》等等,如还能接触康德哲学就更好。 二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张楚廷,《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石中英等,《教育的哲学基础》,轻工业出版社,2006.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或修订本《给教师的教 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孙喜亭,《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陈桂生,《教育学的建构》,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陈桂生先生是研究教育学的著名学者,他的书值得学习。) (日)筑波大学教育学会编,《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李政涛,《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李政涛,《教育常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三 [美]拉尔夫.泰勒,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美]拉尔夫.泰勒,罗康、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英汉对照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美]约翰.富兰克林.博比特,刘幸译,《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施良方, 《课程理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李定仁、徐继存,《课程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吕达,《中国近代课程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钟启泉, 《现代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张华,《经验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靳玉乐、于泽元,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中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考研整理笔记.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编语文课程论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1. 如何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 (1)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也是其基本特点。就一般情况而言,语文在作为工具使用过程中,已渗入了人文内容,语文在发挥工具的功能时,也在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由于语文表达的含蓄和注重内涵,注重内心感悟和整体把握,注重“物我合一”,体现了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的特质。 (2)语文课程与邻近课程的联结。 ①体现为语文课程特性的语言文字在其他课程中有广泛运用,使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和范围扩大了; ②其他课程的名词术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其他科目说明性的逻辑的语言,会以其准确、简练的特点给学生运用语言以有力的帮助。 2.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分别包含什么内容? 工具性:语文是个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群间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工具,还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代码。单就学校而言,它又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 人文性:所谓人文性是指以人性、人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作为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无处不体现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语文课程从来都根植于人文精神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之中。它处处在展示人性,形成人化的情境。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功能与地位 一、语文课程的功能 “多重功能”和“独特功能” (一)知识传递功能。①文字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②社会知识 (二)能力培养功能。①读、写、口语交际能力②综合性活动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①情感教育功能②态度教育功能③价值观教育功能 (四)文化教育功能。①文化知识教育②文化熏陶 (五)启迪心智、健全人格功能。 (六)规范文字、推广普通话功能 (七)各课程学习的奠基功能。 二、语文课程的地位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它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是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的基础。 第二章语文课程的理念和目标 第一节语文课程的理念 语文课程理念: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构建应用性与审美性并重的语文课程 1、语文课程的应用性 语文能力: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能顺利完成某种语文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语文能力是一种专业能力,是用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和表达的双向交流的能力。语文能力的结构由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组成。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区别---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具有一定规则的完整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交际工具,而言语是人们对语文符号系统的掌握和运用的过程,及其运用成果。语言是社会性的,而言语是个人性的;语言是潜在性的,而言语是显在性的;语言是重规则的,而言语是重运用的。 联系---语言离不开言语,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发挥其交际工具的作用,都须从言语中汲取新的要素不断发展。言语也离不开语言,任何个体只有借助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由此接受别人言语活动的影响。 2、语文课程的审美性 语文审美教育:是以美学和审美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心理结构为直接目的,

最新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一) 1选择题: (D )1.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_________ A.经济危机B.八年研究C.科学测验运动D.社会效率运动 ( D )2.美国教育学者_________的著作出版是独立课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A.泰勒B.查特斯C.布鲁纳D.博比特 ( A ) 3.作为课程成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标志的著作是_________ A.《课程》 B.《什么是课程》 C.《怎样编制课程》 D.《课程理论》 ( B )4.博比特在1924年出版_________ A.《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成绩测验的编制》 D.《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 B )5. 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称为_________ A.过程分析B.活动分析C.目标分析D.工作分析 ( A )6.美国著名课程专家__________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A.泰勒B.查特斯C.布鲁纳D.博比特 ( D )7.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价值取向是__________ A.学生兴趣B.学科兴趣C.实践兴趣D.技术兴趣 ( D )8.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是 A.泰勒B.费尼克斯C.布鲁纳D.施瓦布 ( C )9.“教师作为研究者”是________提出的著名观点。 A.泰勒B.施瓦布C.斯腾豪斯D.吉鲁 ( B )10.在西方,________最早提出了“课程”这个概念。 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A )11. 杜威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下面哪一项的叙述不准确? A.生活即教育 B.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 C.教育是社会的过程 D.教育即生长 ( C )12.实践性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 A.实践B.调查C.审议D.实验 (A )13.从本质上看,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是对_______的追求。 A.实践理性 B.学术理性 C.技术理性D经验理性. ( B )14._______是“概念重建主义”的代表。 A.博比特B.吉鲁C.施瓦布D.查特斯 ( C )15.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对_________的追求。 A.技术兴趣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D.都不对 ( C )16.在教育史上,首位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________ A.泰勒B.斯腾豪斯C.拉特克D.夸美纽斯 ( A )17.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________ A.夸美纽斯B.拉特克C.赫尔巴特D.杜威 ( A )18.1632年,________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A.《大教学论》B.《爱弥儿》C.《普通教育学》D.《理想国》 ( A )19.现代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是________ 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B )20.______在《爱弥儿》中明确提出了“儿童权利宣言”,确立了儿童在人类社会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 A.赫尔巴特 B.卢梭 C.夸美纽斯 D.孟德斯鸠 二、填空题: 1.孔子定“六艺”以教学生,“六艺”可以被看作是我国(分科课程)的雏形。 2.(博比特)和查特斯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

王本陆的课程与教学论考研预测题

课程与教学论预测题 一、名词解释 第一至二章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合称,是研究课程与教学的一般原理价值和策略问题的学科 课程:指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显性课程: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又称“正式课程”。 隐性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对学生的情感、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又称“潜在课程”。 第三至四章 课程目标: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课程开发:使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课程。 校本课程:以学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活动。在我国,它特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给学校预留出来的10%-25%的课程开发

第五至七章 教学: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现代教学: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形态,是以理论为指导,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体系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教学模式: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理论的演绎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第八至九章 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 研究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告诉学生现成答案,而是让学生在其指导下,主动发现问题并探究,然后获得结论的方法 讲授法:教师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教学手段现代化:在现代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教学,使教学手段向教学活动优化的方向发生变革的过程 第十章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班级授课制: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根据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全】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 第一部分:三本教材的比较 三本教材: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 2000年 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 2004年 3、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 2008年

小结: 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基本包含了张华的《课程与教学论》中的所有知识点,并在他的基础上新增了课程与教学政策,更加详细的阐述了课程实施的取向、模式和影响因素,对于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这一块钟启泉在书中对当代中外的改革分开进行了详细阐述。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与其他两个作者还有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书每章的开头该章内容的结构图,便于读者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和框架;书中每一小结后都有一个相关的案例,供读者阅读和参考。 王本陆的《课程与教学论》结构清晰,第一章是概论,第二、三、四章是课程论的内容,第五至十三章都是教学论的内容。与张华和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相比较,他的书新增内容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管理。王本陆的《课程与教学论》最大的特点是每一章都是由一个问题情境来引出该章的主题,每一章的开头也都会列出本章学习目标,每一章的结尾都有小结、阅读导航和扩展学习三个部分,其书后还附有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条目式教案示例、卡片式教案示例、表格式教案示例。

第二部分:《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 (选用教材: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2000年版)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要练习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 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 截至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建立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们的课程因而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 (二)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 1. 教育的本质: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教育即生产。 2. 课程的本质: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 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三)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 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极其相似,他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这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是,“工作分析”主要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范围更宽泛,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四)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他们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并将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水平提升到时代所允许的程度。他们提出了课程开发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是课程研究的基本问题。 局限:对儿童价值的忽视、背离教育本质而盲目运用“泰罗主义”管理模式。 二、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拉尔夫·泰勒的贡献 1949年,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一) “泰勒原理”的思想渊源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前言】此学习提纲以王文彦主编的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蓝本整理。 语文学科发展 1.光绪二十九年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3.1956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4.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 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定义:P84 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价值理念: 1、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一.填空题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二.选择题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容()。A.全班上课B.班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个别教学2.教学媒体分为()。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3.讲授法的类型()。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可以归结为()。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 ③④⑤D.②③④⑤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 C.学习关系 D.伦理关系 E.情感关系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三.判断题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四.简答题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3.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4.课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五.论述题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2.试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六.材料题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二:05级中文班的同学在九小见习时,九小的王进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王:“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问题:1.结合材料一,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或对教学方法的看法。答案一.填空题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2.《礼记》,《学记》3.《大教学论》4.军事,文雅5.布鲁纳6.《课程》7.理智训练的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8.教学过程运行发展9.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10.教学背景教学任务学习者二.选择题1.C2.ABC3.ABCD4.ABCD5.ACD6.ACD7.BCD8.A9.BDE10.ABCD 三.判断正误1.√2.X(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3.X(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是的表现)4.√5.X (探索——失败——纠正——再探索)四.简答题1.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2.①益智功能②体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 3.①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②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③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④个性与性的统一4.①以培养目标为标准②以课程容或围为标准③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④以管理方式为标准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五.论述题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一)目标分解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