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及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

合集下载

杏鲍菇液体菌种研制与工厂化栽培应用

杏鲍菇液体菌种研制与工厂化栽培应用

杏鲍菇液体菌种研制与工厂化栽培应用工厂化栽培食用菌是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先进的菇房设施和设备。

人为控制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环境条件,采用工业化生产和经营管理方式组织食用菌生产的过程。

杏鲍菇液体菌种在工厂化栽培中的应用是菌种液体深层发酵技术与工厂化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更适合规模化、标准化、周年化、现代化的工厂化生产。

笔者于2010年作为企业科技特派员参加了杏鲍菇液体菌种研发工作,并将液体菌种成功应用在工厂化栽培中。

实现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技术要点如下。

1 主要生产设备液体培养基配制设备,包括电子称、量杯、不锈钢锅、塑料桶、电磁炉、计算机控制灭菌器及小型增压泵(输送培养基到培养罐内)等。

摇瓶菌种振荡培养设备,包括大摇瓶、小摇瓶(三角烧瓶)及摇床等。

液体菌种培养设备,包括发酵罐、空气过滤器、电控设备等。

空气净化设备。

包括空气除尘器、空气压缩机、输送管道、冷却器等。

接种培养设备,包括接种针、接种枪及接种箱、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等。

2 液体培养基配方配方一:玉米粉2%,豆粕1%,麦麸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蛋白胨0.1%,红糖0.6%,葡萄糖0.5%,CMC-Na(纤维素酶诱导剂)0.02%,水适量。

配方二:马铃薯8%,麦麸2%,红糖0.6%,葡萄糖0.5%,蛋白胨0.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维生素B10.05%,水适量。

3 生产工艺流程斜面试管菌种扩繁→小摇瓶菌种接种培养→大摇瓶菌种接种培养→培养罐菌种(液体菌种)接种培养→液体菌种接栽培袋。

3.1 摇瓶菌种生产工艺流程培养基配制→培养基分装→灭菌冷却→小摇瓶接种→小摇瓶震荡培养→小摇瓶菌种接人大摇瓶→大摇瓶振荡培养。

3.2 培养罐菌种生产工艺流程培养罐清洗和检查→煮罐消毒→液体培养基配制→培养基装罐→培养基灭菌冷却→摇瓶菌种接人培养罐→液体菌种培养→栽培袋接种。

秸秆栽培珍稀食用菌杏鲍菇高效安全配套技术

秸秆栽培珍稀食用菌杏鲍菇高效安全配套技术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科技成果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年,卷(期):2009 10(4) 分类号: 关键词:
秸秆栽培珍稀食用菌高效安全配套技术是在山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2005年获得的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珍稀食用菌阿魏蘑杏鲍菇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基础上技术集成而来2007年被山东省列为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秸秆栽培珍稀食用菌杏鲍菇高效安全配套技术
秸秆栽培珍稀食用菌杏鲍菇高效安全配套技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秸秆栽培珍稀食用菌高效安全配套技术"是在山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2005年获得的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珍稀食用菌阿魏蘑、杏鲍菇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基础上技术集成而来,2007年被山东省列为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杏鲍菇丰产高效工厂化栽培技术

杏鲍菇丰产高效工厂化栽培技术
1 . 1 菇 房 构 造 及 制 冷 设 备 配 置
大 型搅 拌 机 搅拌 混 合 5 mi n, 根 据 需 要 用 水泵 加 水 , 以保 证 培 养 的含 水 量 为 6 1 %~ 6 3 %, p H值 7 . 5 — 8 . 0 。 根据实践 , 搅 拌 至 少 需要 2 0 mi n以上 , 这样 才 能保 证 培 养料 的 湿 度 保持 一
配方 1 : 杂木屑 3 2 %、 玉米 芯 3 0 %、 麸皮 2 O %、 玉 米 粉 8 %、 豆粕 8 %、 碳 酸钙 2 %; 配方 2 : 棉籽 壳 3 0 %、 杂木 屑 1 5 %、 蔗渣 1 0 %、 玉 米芯 l 8 %、 麸皮 2 0 %、 玉米 粉 5 %、 碳酸 钙 2 %; 配方 3 : 杂木屑 2 0 %、 蔗渣 2 0 %、 玉米芯 2 8 %、 麸皮2 0 %、 豆 粕 5 %、 玉米粉 5 %、 碳酸钙 2 %; 配 方 4: 棉籽壳 6 0 %、 杂木 屑1 5 %、 麸皮2 0 %、 玉米粉 5 %、 碳酸钙 1 %、 石灰 1 %、 磷 肥
2 . 3 培 养 料 配 制
菇 在 最佳 的环 境 条件 下 , 保 持 连续 性 生产 过程 , 获得 持续 收
益能力。
1 菇 房 及 设 施 配 置
用 不 同容 积容 器 量 取 配方 中 的培 养 料 , 然 后分 别 倒 入
杏鲍 菇 工厂 化设 施 栽培 建有 专 用 的出菇 房 , 通 过 制冷 、 加热 、 通风设备 , 将环境温度、 湿度 、 通风 、 光照 等 控 制在 杏 鲍菇 最适 宜 发育 的条件 下 。
1 . 2 菇 房 内 栽 培 架 的 设 计
无搅 拌 后 , 尽 可 能在 2h之 内全部 装袋 结束 , 进 锅 灭菌 。

工厂化瓶栽杏鲍菇培养及出菇技术浅析

工厂化瓶栽杏鲍菇培养及出菇技术浅析

工厂化瓶栽杏鲍菇培养及出菇技术浅析工厂化瓶栽杏鲍菇生产,虽然投资成本高,但产品品质好,菇体洁白,菌肉紧实,菇帽大、口感好。

随着国内消费品质的提高,瓶栽杏鲍菇产品将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瓶栽杏鲍菇产品可出口欧洲、美国和东南亚等地,价格是袋栽产品的1倍左右。

此外,瓶栽杏鲍菇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将来,瓶栽杏鲍菇将是杏鲍菇产业发展的趋势。

本文对瓶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培养管理、搔菌作业和出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析,并对其关键点和操作要领进行说明,以期为工厂化瓶栽杏鲍菇企业提供参考。

一、培养管理培养管理是食用菌生产一致、稳定和高产的基础。

培养管理好的食用菌出菇一致、产量高并易于管理。

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对工厂化瓶栽杏鲍菇的菌丝生长、菇蕾发生、子实体整齐度、产量及品质等均有显著影响。

培养时间短,后熟期不足,直接导致现菇蕾晚,瓶间出菇整齐度低,产量和采收集中度都较低,而适度延长培养时间,其原基分化、现蕾时间都较早,实体整齐度较高,且生长速度快。

菌丝生长过程中,释放出大量CO2,因此要求室内有良好的通排风系统,CO2浓度保持在1000~3500μl/L为宜。

杏鲍菇菌丝最适温度为24℃左右,生长速度最快,菌丝浓白、旺盛。

菌丝在呼吸生长过程中释放出热量,瓶内温度一般会比室温高3~4℃,为保证菌丝最佳的生长酶活力,室温一般控制在20~22℃,室内相对湿度(RH)控制在60%~70%,培养35d左右。

接种后的菌种瓶通过传送带送至培养室,使用机械手或人工放置在垫仓板上,每个垫仓板每层放4筐或6筐,放9~10层,两个垫仓板摞一起,共18~20层,加上走廊等公摊面积,平均1m2放置600~700瓶。

根据菌丝发热量和所需新风的不同,杏鲍菇培养一般分为前培养、后培养和后熟区。

1.前培养:菌种接入栽培瓶后,菌丝逐渐恢复,并开始吃料。

前期菌丝较弱,发热量较小,需要的新风量少,但对新风洁净度的要求较高,一般需要经过粗效、中效,甚至亚高效过滤网进新风。

冷库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

冷库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
等。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 产品种类和销售策略,满足消 费者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杏鲍菇的贮藏与运
贮藏
杏鲍菇应在低温、干燥、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贮藏,贮藏温度应控制在0-4℃之间。同时,要避免与有 害物质接触,以防止污染和变质。
运输
杏鲍菇运输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剧烈震动和挤压。运输温度应控制在0-4℃之间,并保持通风良 好。
07
冷库杏鲍菇高产栽培的经 营管理
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分类地位
杏鲍菇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侧耳科、杏鲍菇属。
杏鲍菇的生长发育过程
初生菌丝生长
初生菌丝在培养基上生长迅速 ,形成发达的菌丝网络。
原基形成
珊瑚状分枝继续生长,形成菌 蕾,进而发育成原基。
担孢子萌发
杏鲍菇的担孢子在适宜条件下 萌发形成初生菌丝。
珊瑚状分枝
初生菌丝形成珊瑚状分枝,这 是杏鲍菇菌丝发育的重要阶段 。
子实体发育
原基继续生长膨大,最终发育 成成熟的子实体。
杏鲍菇的生长发育条件
营养
杏鲍菇需要充足的碳源、 氮源、矿物质、维生素等 营养物质。
环境
杏鲍菇生长发育最适宜的 温度为10-20℃,湿度为 80%-90%,pH值为5.56.5。同时需要充足的氧气 和光照。
栽培容器与基质
杏鲍菇栽培一般采用塑料 袋或发酵料袋作为栽培容 器,以棉籽壳、木屑、麸 皮等作为主要基质。
结合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例如,在病虫害 发生初期使用生物防治措施,当病害严重时再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以有效地控制病虫 害的发生和传播。
06
冷库杏鲍菇的采收与加工
杏鲍菇的采收时机与方法

杏鲍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杏鲍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 优 质高产 栽 培技术
1 对环 境条 件 的要 求
1 . 1 温 度
杏鲍 菇 属 中温 偏低 型 品 种 , 菌 丝生 长 最适 温 度
2 . 1 季节安 排 杏鲍 菇 出 菇 温度 范 围 比较 狭 窄 , 气 温低 于 I O  ̄ C 或高 于 l 8 ℃时 都难 以 出菇 。 因此 , 应 根据 当地 的海 拔 高度 和气候条件 , 选 择 当年 适 宜 的气 温 分 布 段
杏鲍 菇 为好 气 性 菌类 , 但 菌 丝 生长 和 子 实体 生
长发 育 对 二 氧化 碳 的耐 受 力 较 强 。原 基 形 成 期 间
需 二 氧 化碳 浓 度 较低 , 缺 氧 会在 袋 口长 出大 量气 生
夺 啼 啼 啼 啐 啼 啼 啼 啼 啼 峥 啼 啼 啼 啼 ・ 夺 啼 啼 啼 啼 啼 啼 峥 峥 啼 啼 啐 ・
1 . 4 空 气
钾2 水 1 0 0 0 mL , p H值 自然 , 按 常 规 法 制作 。 ( 2 ) 原
种: 常见 的培养 基 有 麦粒 培 养基 、 棉 籽 壳 培养 基 、 木 屑培 养 基等 。现 以麦 粒 培养 基 为例 , 其配 方 为小 麦
9 8 k g 、 碳 酸钙 2 k g 。选 麦 皮 略厚 的小 麦 , 加水 浸 泡 4 ~
果树 , 2 0 0 5 ( 3 ) : 1 5 — 1 6 .
强, 需 要 较 丰 富 的氮 源 。氮 源越 丰 富 , 菌 丝 生 长 越 好, 产 量 越 高 。基 质 原 料有 棉 籽 壳 、 木屑 、 蔗渣 、 麦
纯指 菌 种纯 度 高 , 没 有杂 菌 污染 , 无变异 ; 正 指 菌丝 色泽洁 白如丝 , 有光泽 , 无 异色斑块 ; 壮 指 菌 丝 粗 壮, 分枝多而密 , 生 长 旺盛 ; 润 指 培 养 基 湿 润适 度 , 与瓶 壁 紧贴 不 干缩 、 不 吐黄 水 , 含水 量 适 宜 ; 香指 具 有 愉 快 的杏 仁香 味 。 杏鲍 菇 育 种包 括 以下 几 个 程序 。 ( 1 ) 母种 : 培 养 基 配 方 为马 铃薯 2 0 0 g 、 白糖 2 0 g 、 琼脂 2 0 g 、 磷 酸氢 二

冷库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

冷库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
物理防治
采用高温或低温处理、诱捕等 方法消灭害虫。
化学防治
选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防治 ,如敌百虫、菊酯类农药等。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农药等进行 防治。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如使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微生物农药。生物防治具有 环保、安全、持效期长等优点。

栽培原料与配方
01
02
03
主料
杏鲍菇废料、玉米芯、麸 皮等,为主要营养来源。
辅料
石膏粉、碳酸钙、磷酸二 氢钾等,用于调节培养基 的营养成分。

清洁的自来水或井水,用 于调节培养基的湿度。
栽培方法与步骤
装袋与灭菌
将配料装入耐高温的塑料袋中 ,封口后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出菇管理
将培养好的菌包移入冷库,控 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待出 菇。
特点
冷库杏鲍菇具有肉质厚实、口感脆嫩 、味道鲜美等特点,营养价值高,含 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冷库杏鲍菇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冷库杏鲍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够满足 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
冷库杏鲍菇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多糖类 物质,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病毒等 作用。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见效快、效果好,但需要注意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在 杏鲍菇栽培中,应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严格控制使用量和使用频率。
05
冷库杏鲍菇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间与方法
采收时间
杏鲍菇长至七成熟时采收,此时菇体 形态饱满,菌盖边缘内卷,菌柄长度 适中,口感最佳。
采收方法

杏鲍菇集约工厂化生产技术模式

杏鲍菇集约工厂化生产技术模式

杏鲍菇集约工厂化生产技术模式作者:刘柱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9期杏鲍菇是人们喜欢的菇类品种之一,近年来,市场需求量逐渐加大,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有高质量的杏鲍菇鲜品供应市场。

本文主要介绍杏鲍菇集约工厂化生产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优良菌种选择、菌袋培养基配方、菌袋的灭菌及接种、在催蕾期、菇蕾期、成蕾期等时间段菇房内的的光照、温度、相对湿度等方面的管理技术等。

1技术模式概述杏鲍菇集约工厂化生产是相对粗放生产而言的,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增加生产要素的含量、对要素进行集中或调优组合方式来增加生产效益。

杏鲍菇集约工厂化栽培技术以生产鲜菇和销售为目的,采用工业化技术手段,在可控的农业生产环境条件下,实现杏鲍菇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周年化生产。

2配套技术模式2.1优良菌种选择选择抗杂菌能力较强、菌丝生长健壮、子实体生长速度较快、抗逆性好、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质高产菌种。

例如可选江苏高邮的杏鲍菇3号、上海的杏鲍菇5号等品种。

2.2栽培季节选择一般在2月初至3月上中旬开始制作菌袋,出菇时间段选择在6月份至10月份,该时间段出菇成本比较低,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一般采取周年生产方式。

2.3栽培袋的制作2.3.1培养基配方可选配方1,基料成分和比例如下:杂木屑20%、碎豆秸20%、玉米芯30%、麦麸子25%、玉米粉3%、白灰粉1%、石膏1%;配方2,基料成分和比例如下:杂木屑20%、玉米芯48%、麦麸子25%、玉米粉5%、白灰粉1%、石膏1%。

2.3.2备料及保管准备玉米芯,要选择当年新鲜、不含杂物的玉米芯,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为防止雨淋受潮,可搭建临时仓棚,大型工厂化生产,要建设牢固大型仓棚,存放各种基料,使用前将玉米芯粉碎成麦粒大小颗粒,在阳光下暴晒2至3天进行消毒散湿。

准备木屑,将杂木粉碎,为了去除木屑中的单宁和树脂等有害物质,可将碎木屑堆放3个月至5个月的时间,细木屑和粗木屑宜混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重点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项目 申报书

项目名称: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及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

申报单位(盖章):汉川市佳旺达食品有限公司 项目基本信息表 项目名称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及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

申报单位 汉川市佳旺达食品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代码 75700178-5

所在地区 孝感市 汉川市 是否位于高新区 1、国家级;2、省级;√非高新区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手机

项目领域 □电子信息 □新材料 □先进制造 □能源与交通 □现代服务业 ■种植 □养殖 ■农产品加工 □农业生产资料□其他 □生物医药 □资源环境 □城镇发展 □公共安全

项目主要内容 (200字以内)

从国内主栽的品种资源中筛选出周期短、适合工厂化栽培技术特点的高产杏鲍菇品种。在对子实体进行重金属、农残指标的安全评价与蛋白质氨基酸等含量的营养评价基础上,研究筛选出安全高效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培养料配方。完善装袋、灭菌、接种与环境调控的设施设备,研究集成高效的工厂化菌袋制作和出菇管理技术规程。 利用鸡、鸭卤制后的卤汁(汤料)和生产鲜销商品杏鲍菇产生的边角料为原料,生产鸡汁(肉)杏鲍菇酱、鸭汁(肉)杏鲍菇酱。以杏鲍菇为原料生产系列风味休闲即食杏鲍菇产品。

预期技术 经济指标 (100字以内)

1、筛选出生产周期2天以内头茬菇单产增加5%以上的菌株;2、筛选出培养料配方,使单袋综合效益提高5%以上;在子实体安全评价与蛋营养评价上达标。3、集成高效的工厂化菌袋制作和出菇管理技术规程,单袋商品菇产量从300克提高到350克以上。4、建成一条年产300吨鸡汁(肉)、鸭汁(肉)杏鲍菇酱生产线以及年产400吨系列风味休闲即食杏鲍菇产品生产线一条。5、申请专利1-2项,制定产品标准2项。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5人以内)

姓名 工作单位 年龄 专业 职称/职务 华中农业大学 41 食用菌 高级农艺师 华中农业大学 43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副教授 汉川市佳旺达食品有限公司 37 食品科学与工程 技术总监 汉川市佳旺达食品有限公司 47 蔬菜专业 农艺师 汉川市佳旺达食品有限公司 50 农 学 高级农艺师 项目起止年限 项目总投入 总计 其中省拨经费 自筹 其他 20XX年1 月-20XX 年 12 月 400万元 100万元 300万元 万元

申报单位类别 ■企业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其他 银行帐户名称(全称) 汉川市佳旺达食品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全称)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汉川市支行 帐号(含清算行号) 若申报(牵头)单位为企业,需填写以下内容

企业注册时间 20XX-11-28 注册资金 2000万元 其中外资(含港澳台)比例 0 %

股份结构 陈小溪出资600万元,占30%股份;陈木泉出资600万元,占30%股份;陈谅松出资800万元,占40%股份。

是否高新技术企业 □是 □否 密切合作的高校、科研院所(不超过3个)

华中农业大学

职工总人数 166 人 其中研发人员 18 人 近3年主要经济指标(指会计年度,第一年指离申报最近的会计年度,以此类推)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净资产(万元) 3835.15 2651.45 2279.16 销售收入(万元) 8327.14 6317.23 5793.27 研发经费(万元) 536.18 393.10 353.23 缴税总额(万元) 209.03 160.1 131.30

净利润(万元) 683.70 493.06 477.06 主要产品名称 占企业销售收入总额比例(%) 3、杏鲍菇 9.3 1、饼干、膨化食品 21.6 2、烘烤类糕点(小面包、小蛋糕) 69.1 编写提纲 一、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工艺路线、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创新点;预期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要有和现状的比较或说明)。 二、项目预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与国内外同类技术产品的竞争力分析,对湖北省相关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项目的支撑条件(1、前期工作基础;2、申报单位和研发团队的基本情况;3、近三年申报单位承担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完成情况;4、合作单位基本情况;5、产学研合作模式、成效的情况)。 四、项目的总体目标和进度安排、阶段考核目标。 五、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及预算安排。 六、项目风险分析。 七、项目环境影响评估。 八、其他说明。 九、相关附件材料(申报单位若为企业,则以下1,2,3为必备附件): 1. 企业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2.项目自筹资金证明材料; 3.与项目相关的科研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或者最近2年内查新报告; 4.产学研合作协议; 5、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6、联合申报协议(如有联合申报单位,则该协议为必备附件,协议中需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责任和经费分配); 7.与项目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一、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工艺路线、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创新点;预期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要有和现状的比较或说明)。 (一)、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雪茸、鲍鱼菇或干贝菇,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真担子菌纲层菌亚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一种珍贵的药食皆宜真菌。它原产于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及中亚地区的高山、草原、沙漠地区,我国四川、青海、新疆也有少量分布,目前国内栽培的杏鲍菇多数是上世纪90年代后从欧洲引进的。杏鲍菇具有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口感极佳的特点,其口味兼具杏仁香味和鲍鱼风味,非常适合食用。据测定,杏鲍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镁、铜、锌等矿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具有抗癌、降血脂、 润肠胃以及美容等作用。我国三明真菌所从1993年开始对杏鲍菇菌株选育,生物学特性和栽培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向全国推广应用。目前福建、浙江、山东、河北和台湾省已开始规模化生产,杏鲍菇产量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又一重要食用菌。 本项目主要研究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技术及深加工技术,拟研究的主要科学技术内容如下: 1、从目前国内主栽的杏鲍菇品种资源中,筛选出周期短、头茬菇产量高、适合工厂化栽培技术特点的高产优质的杏鲍菇品种,比湖北省现有栽培品种平均缩短生产周期2天以上,或者头茬菇单产增加5%以上,构成湖北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主导品种; 2、在对子实体进行重金属、农残指标的安全评价与蛋白质氨基 酸等含量的营养评价基础上,研究筛选出安全高效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培养料配方,达到培养料来源广泛易得,原料成本下降或子实体产量增加,单袋(18厘米×35厘米)栽培的综合效益提高5%以上的目的; 3、完善装袋、灭菌、接种与环境调控的设施设备,研究集成安全高效的工厂化杏鲍菇菌袋制作和出菇管理的技术规程,周年大规模菌袋制作的 染率控制在5%以内,单袋(18厘米×35厘米)商品菇产量从湖北省目前的平均275克提高到300克以上。并在项目承担企业两年内示范形成日产2万袋的稳定产能。 4、利用鸡、鸭卤制后的卤汁(汤料)和生产鲜销商品杏鲍菇产生的边角料为原料,生产鸡汁(肉)杏鲍菇酱、鸭汁(肉)杏鲍菇酱。以杏鲍菇为原料生产系列风味休闲即食杏鲍菇产品。

(二)工艺路线 项目实施的工艺路线图如下:

(三)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创新点; 杏鲍菇在我国的栽培历史较短,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在部分省市开始试种,初

增强杏鲍菇产能,提供安全食品,提高企业收入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典型企业示范生产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栽培及深加工技术体系 提高湖北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水平

科研机构试验研究 技术集成与熟化 技 术 集成

示范生产

适用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品种筛选 安全高效杏鲍菇基质配方筛选 安全高效工厂化制袋技术

安全高效工厂化出菇技术

湖北科技厅

科 研 机 构 典 型 示 范 企 业 杏鲍菇酱及杏鲍菇休闲即食食品加工技术 期主要以季节性农户分散栽培为主,20XX年以后,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才在全国逐步发展起来,以福建漳州最多。湖北省在20XX年以后才有企业进行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目前全省只有5家,日产量在1-3吨,以机械化制袋,控温出菇模式为主,单产与品质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没有自己的主栽品种、没有安全高效的培养料配方、没有安全高效的工厂化制袋与出菇技术规程,更没有产品深加工技术。本项目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筛选出周期短、头茬菇产量高、适合工厂化栽培技术特点的高产优质的杏鲍菇品种; 2、研究筛选出重金属含量低、农药残留少、产量高、成本低、及其子实体营养成分、物理性质评价合格的安全高效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培养料配方,达到降本增产,综合效益提高的目的; 3、研究完善制种、原料处理、装袋、灭菌、接种与环境调控等生产环节的技术要点,集成安全高效的工厂化杏鲍菇菌袋制作和出菇管理的技术规程,降低大规模菌袋制作的污染率,提高商品菇产量,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4、创新性提出利用畜禽卤制企业的淘汰卤汁与杏鲍菇企业的低价边角余料生产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杏鲍菇鸡(鸭)肉(汁)酱,既创新了杏鲍菇精深加工产品的形态,提高两类产品的附加值,又解决了企业的生产难题,合理利用剩余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循环经济”的概念。以杏鲍菇为原料生产系列风味休闲即食杏鲍菇产品,突出了方便化、休闲化、营养化、风味独特的产品特点,为调节杏鲍菇的市场供应,提高产业经济效益,提出了新的思路。

(四)预期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要有和现状的比较或说明)。

1、筛选出的杏鲍菇主导品种比湖北省现有栽培品种平均缩短生产周期2天以上,或者头茬菇单产增加5%以上。 2、用筛选出的安全高效的培养料配方生产杏鲍菇,单袋(18厘米×35厘米)栽培的综合效益提高5%以上;同时在子实体重金属、农残指标的安全评价与蛋白质氨基酸等含量的营养评价上达标。 3、按照安全高效工厂化制袋技术和出菇管理技术规程生产,单袋(18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