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杏鲍菇栽培技术共35页文档
2024年杏鲍菇栽培技术(增加多场景)

杏鲍菇栽培技术(增加多场景)杏鲍菇栽培技术一、概述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又称刺芹侧耳,是近年来在我国广泛栽培的一种珍稀食用菌。
其肉质肥厚,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杏鲍菇栽培技术简单,管理方便,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已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栽培季节杏鲍菇属于中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25℃左右。
子实体发育温度范围为8-18℃,最适温度为15℃左右。
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均可栽培杏鲍菇,但以春秋两季为最佳栽培季节。
三、菌种制备1.母种制备: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杏鲍菇菌株,采用组织分离法或孢子分离法获得纯菌种,经扩大培养后作为母种。
2.原种制备:将母种接种到小麦粒培养基上,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基,即可作为原种使用。
3.栽培种制备:将原种接种到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栽培培养基上,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基,即可进行栽培。
四、栽培管理1.栽培场地:选择通风良好、清洁卫生、光线适宜的场地进行栽培。
可采用室内栽培、大棚栽培或露天栽培等方式。
2.栽培原料:选用棉籽壳、玉米芯、木屑、麸皮等作为栽培原料,要求新鲜、干燥、无霉变。
将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
3.装袋接种:将混合好的栽培原料装入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中,每袋装料约500克。
将栽培种接种到料面上,稍加压实,封口。
4.发菌管理:将接种后的菌袋置于25℃左右的温度下进行发菌,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65%左右,适当通风。
一般经过20-30天,菌丝长满菌袋。
5.出菇管理:当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移至出菇房,保持温度在1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适当增加光照。
此时,子实体开始形成,需及时疏蕾、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一般经过10-15天,杏鲍菇即可成熟采摘。
五、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杏鲍菇病害较少,主要预防细菌、真菌等病原菌的感染。
杏鲍菇栽培技术

第二章栽培管理技术杏鲍菇栽培技术一、杏鲍菇的生物学特征:1.营养:杏鲍菇需要较丰富的碳源和氮源,特别是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好,产量也越高。
它是一种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可在棉籽壳、木屑、蔗渣、麦杆等农副产品下脚料组成的基质上生长,并非一定要用伞形花科植物才能栽培。
栽培料中添加棉籽壳、棉籽粉、玉米粉、黄豆粉,可以提高子实体产量。
2.水分: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要求6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生长阶段以85-90%为宜,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相对湿度要求各在85~90%左右或95%左右。
因栽培时不宜在菇体上喷水,水分主要靠培养基供给所以培养料含水量65~70%更适合子实体发生和生长。
3.温度:温度是决定杏鲍菇生长和发育的最主要因子,也是产量能否稳定的关键。
杏鲍菇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5℃左右。
原基形成的最适宜温度是10~15℃(台湾报道的是16~18℃)子实体发育的温度因菌株而异,一般适宜温度为15~21℃,但是有的菌株不耐高温以10~17℃为宜。
超过18℃容易发生病害。
有的菌株以20~30℃为适宜温度,而低于8℃子实体不会发生也难生长。
4.光线: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阳光,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需要散射光。
适宜的光照强度是500~1000勒克斯。
5.空气: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
但在营养生长期二氧化碳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
6.酸碱度(pH值):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宜pH值是6.5~7.5其生长pH值范围是4~8,出菇时的最适宜pH值是5.5~6.5。
二、杏鲍菇的栽培技术:(一)栽培材料1.栽培原料:据国外资料介绍杏鲍菇的"自然栽培法"是室外用段木栽培,但产量低。
也可在室外用麦杆栽培,产量不稳定。
用消过毒的木屑或谷草栽培,产量偏低。
木屑、麸皮培养料栽培,生物学效率仅20%,若用麦杆做培养料产量只有木屑的一半。
我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其副产品如棉子壳、废棉团、蔗渣、木屑、黄豆杆、麦杆、玉米杆等均是栽培杏鲍菇的主要原料以棉子壳为主料掺入部分棉子粉能提高产量10~20%,用蔗渣或木屑为主料只要配方得当,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北方杏鲍菇工厂化无公害栽培技术

北方杏鲍菇工厂化无公害栽培技术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是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在单位土地面积内采用现代工业设施人工模拟生态环境,创造出适合杏鲍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环境条件,进行立体、规模、全天候、周年栽培,逐步实现生产操作的机械化和生产环境调控的智能化,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率,使传统食用菌生产方式升级为一种新型的、高效优质的、集现代农业工业化管理于一体的先进生产方式,进而实现食用菌产业的现代化。
近几年,杏鲍菇在山西襄汾县的栽培已初具规模,通过农技人员的指导,成功探索出适合当地的杏鲍菇工厂化无公害栽培技术,并已投入应用,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特色产业。
一、产地环境要求产地环境要做到:⑴远离食品酿造工业区、禽畜区、医院和居民区,周边无工业“三废”污染源;⑵菇房周围环境清洁,空气对流;⑶选用无公害的次氯酸钙进行药剂消毒,其接触空气后会迅速分解为对环境、人体及杏鲍菇生产无害的物质;⑷用紫外线灯或臭氧灭菌器等物理消毒方式取代化学药剂消毒;⑸场地四周必须空旷,确保空气流通;⑹菇房地面必须撒石灰,用以代替化学农药进行杀菌;⑺水源必须无污染,水质清洁,大气、灌溉水、土壤质量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
二、栽培时间杏鲍菇属中温偏低型菌类,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2℃,最适的发菌温度为22~24℃,高于30℃时菌丝生长不良,易出畸形菇;原基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0~15℃,低于8℃不能形成子实体;子实体发育的温度因菌株不同而异,一般适宜的温度为15~21℃。
夏季出菇时,应将温度控制在23℃以下,但工厂化栽培可以打破温度的限制,利用温度、湿度、光照等调控装置实现周年生产。
三、菌种选择选用抗病虫、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
菌种必须确保无杂菌、无病虫、均匀整齐、生活力强;培养基不萎缩、不干涸。
菌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栽培的成功与否,菌种的生产和使用应严格遵循NY/T528-2010《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和NY862-2004《杏鲍菇和白灵菇菌种》的要求。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后菌包再生栽培技术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后菌包再生栽培技术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品种。
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适合保鲜、加工,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杏鲍菇液体菌种技术的日臻成熟和设施设备的逐渐完善,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得到了普及。
然而,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后产生的大量废弃菌包,都是直接被扔掉或被焚烧,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如:宁国市亿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开展杏鲍菇、白灵菇等珍稀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年产量达1500t,每年的废弃菌包达3000t。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工厂化生产杏鲍菇从打包到采菇出菇只有48d时间,在菇房一般只采收一潮菇,菌包就被废弃;而只出一潮杏鲍菇的菌包中还含有大量食用菌可利用的木质素、纤维素和粗蛋白等营养物质,废弃的菌包若回收通过适宜的栽培方式和方法,还可再次利用而生产出杏鲍菇。
因而,宁国市菜篮子办公室在摸索节约、充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动员周边农民利用小拱棚、塑料薄膜和遮阳网等多层覆盖的钢架大棚或蔬菜大棚,探索出使用工厂化一次出菇后的菌包进行再生栽培的技术,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增加了收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 栽培时间杏鲍菇的出菇与子实体的生长相适宜,生长适宜温度为10℃~20℃,最适温度为15℃~17℃。
因此,在本地利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后菌包再生栽培最好选在当年11月份至次年5月份较为合适。
2 场地选择场地应选择距市区较远,无工业集中区,生态环境优良,有良好植被,三面环山,且空气流通,清洁度高,灌溉水资源和日照情况良好的地带。
以沙质壤土,土层深厚,地势平坦略高,雨天不积水为好。
道路设施完备,交通运输方便,便于杏鲍菇产品运出送往市场销售。
3 栽培设施农民一般可选用钢架大棚或蔬菜大棚,在高温时节选择利用遮阳网遮阳控温;在低温时节选用塑料薄膜、地膜等设施保温,并利用遮阳网调节光照强度,以维持菌包再生栽培杏鲍菇生长所需的适宜温湿度和生长环境。
工厂化杏鲍菇栽培技术

第6页,本讲稿共35页
2、温控菇房内栽培架的设计
栽培架采用双面网格,栽培包直接插入网 格中,架的高度为280cm,可摆放20袋高,第 一层离地20cm,行距110cm,每间菇房可摆 放出菇包5000袋~8000袋。花山食用菌研究 所宽六米、长10米的菇房使用双面网格;可摆 放10000袋。
第7页,本讲稿共35页
第26页,本讲稿共35页
(二)生殖生长阶段的管理
在原基形成阶段,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3%, 就需通风,补氧。目前也是通过经验判断,由 时间控制器设定运转时间来控制通风和补氧量。 工厂化生产可通过地上洒水,维持出菇房的湿 度,防止打开的栽培袋口后料面失水,原基难 于形成。
第27页,本讲稿共35页
(二)生殖生长阶段的管理
工厂化杏鲍菇栽培技术
第1页,本讲稿共35页
概述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就是利用制冷或加热设 备对栽培环境进行人为的控制,使杏鲍菇不同 的发育阶段都能够控制在最佳的环境条件下, 才能获得高效益。由于工厂化生产是一连续性 的生产,每日生产均在数千包,乃至上万包, 故要有一定的投资规模。
第2页,本讲稿共35页
第13页,本讲稿共35页
四、栽培袋的制备
一般工厂化规模生产采用连续性机械打
包装袋,还必须保持栽培包质量的一致性,装
袋高度为18cm,单包重量为1100g~1200g,
为了保证预留的孔洞不被堵塞,插上专用塑料
该如何种植杏鲍菇?杏鲍菇的栽培技术和出菇管理

该如何种植杏鲍菇?杏鲍菇的栽培技术和出菇管理杏鲍菇是近年来备受市场欢迎的食用菌类,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属于珍惜食用菌新品种。
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养生,具有良好营养价值的杏鲍菇便受到了青睐,有着很高的栽培价值。
那么,该如何种植杏鲍菇?现将杏鲍菇的栽培技术和出菇管理介绍如下。
一、杏鲍菇的栽培技术1.种植原料:适宜杏鲍菇生长的基质原料很多,如杂木屑、棉子壳、废棉、甘蔗渣、麦秸、豆秸秆等均可作主料,为防止扎破栽培袋和便于拌料装袋(瓶),木屑必须过筛,秸秆类必须粉碎。
辅料可添加麸皮、米糠、玉米粉、棉子饼粉、碳酸钙、白糖、石膏粉等。
2.栽培方式:杏鲍菇的栽培因所用的培养容器不同,有瓶栽、箱栽和袋栽等方式,其中最方便和最实用的是袋式栽培。
袋栽的程序为菌种制作(包括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制栽培菌袋(包括备料、配料、装袋灭菌)→出菇管理→采收加工。
3.栽培季节:在自然条件下栽培,根据杏鲍菇的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以秋冬和冬春栽培为宜,但在冬季气温较高的地区,安排在世12-2月出菇更好,因温度太高或太低都难以形成原基,不利于子实体生长发育。
杏鲍菇不同于其它平菇,如果头潮菇未正常形成,会影响到第二潮菇的发生,必然会影到总产量。
因此,无论南、北方都应根据出菇的适宜温度来安排恰当的栽培期,一般是以当地气温降至18度以下时提前50天制栽培袋为宜。
4.菌种制作:(1)母种。
常用的培养基为PDA或PSA。
也可用MGYA 培养基(以1000ml为例:蛋白胨1g,麦芽糖20g,酵母2g,琼脂20g)、PDYA培养基(以1000ml为例:蛋白胨或黄豆胨1g,马铃薯300g,琼脂20g,葡萄糖20g,酵母2g)、麦芽浸汁培养基(以1000ml为例:麦芽浸汁20g,琼脂15g,蛋白胨5g)。
按常规法制作试管斜面、接种培养,一般菌丝长满管需8-10天,用后三种培养基还可加快菌丝生长速度;(2)原种和栽培种。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原产欧洲南部、非洲北部以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
肉肥厚,质地脆嫩,且具有杏仁香味,适合保鲜、加工和烹调。
目前国内杏鲍菇以自然栽培为主。
杏鲍菇形成原基温度为10℃~18℃,最适宜温度为12℃~15℃。
子实体生长一般适温为10℃~21℃,但也有不耐高温菌株,以10℃~18℃为宜。
目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也取得良好的进展,本文介绍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工艺技术。
1.菇房设计1.1设施菇房:按工艺要求分为发菌室、催蕾室和育菇室。
菇房平面宽3.5m、长9m、房高3.5m。
各室的门统一开向缓冲室,缓冲室宽度2m,它是进出各菇房的公共通道,墙体铺贴阻燃、防潮聚乙烯发泡隔热层,有利于降低能量消耗。
菇架双列纵向排列,四周及中间留有过道,便于操作和空气循环。
发菌室菇床7层,层距0.35m。
催蕾室和育菇室菇床5层,层距0.45m,底层菇床距离地面均为0.25m。
1.2设备菇房:有制冷、光照、通风三种主要设备。
各室配备1台5HP的压缩冷凝制冷机组,对应配套1台40㎡的吊顶冷风机;或2室配备1台8HP制冷机对应配套2台40㎡的吊顶冷风机。
催蕾室与育菇室的天花板上及纵向二垛墙各安装2盏40W日光灯。
各室安装1台45W轴流电风扇,新鲜空气经由缓冲室打入菇房,废气从菇房另一排气口经缓冲室隔层排出。
2.菌种制作应选朵形圆正、菇柄粗细均匀、组织致密、色白、口感好的菌种。
母种:培养基用普通PDA培养基,培养温度25℃,菌龄10天。
1支母种可接7~8瓶原种。
原种:配方为棉子壳68%、蔗渣10%、麦麸20%、蔗糖1%、碳酸钙1%。
料水比1∶1.2。
每支750mL的广口瓶装料干重270g左右,装瓶后用尖形木棒插入形成孔穴,利于菌丝快速生长。
原种经高压灭菌,接种后25℃培养30天菌丝可长满,每瓶原种可接25包栽培袋。
3.栽培袋制作3.1塑料袋选用:选择对折角的聚丙烯塑料袋,袋宽17cm、长度36cm、厚度0.05cm。
2024版杏鲍菇栽培技术ppt3

原种、栽培种制备技术
2024/1/26
原种制备
选用优质、高产的母种,在无菌条件 下转接到原种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 养。培养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湿度 和光照等条件,促进菌丝生长。
栽培种制备
将原种转接到栽培种培养基上,进行 再次扩大培养。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方 和制作工艺与原种相似,但要根据实 际情况进行调整。
产业链整合与优化
要实现杏鲍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产业链 上下游的整合与优化,包括菌种研发、栽培技术改 进、深加工产品开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工作。
2024/1/26
技术创新与应用
在杏鲍菇栽培领域,仍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 如提高产量、优化品质、降低成本等。通过不断的 技术创新和应用,可以推动杏鲍菇产业的持续发展。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在杏鲍菇产业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通过采用环保的栽培技术和加工方式,减 少废弃物排放和资源消耗,推动杏鲍菇产业向绿色、 低碳的方向发展。
31
THANK YOU
感谢观看
2024/1/26
32
气调贮藏
通过调节贮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如降低氧气浓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来抑制菇体呼吸作 用,达到保鲜目的。此方法可使杏鲍菇保鲜期延长至15天左右。
辐射处理
采用低剂量辐射处理杏鲍菇,可抑制酶活性、延缓后熟衰老过程,从而延长保鲜期。但此方 法需严格控制辐射剂量和时间,以免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27
07
6
02
杏鲍菇栽培设施与设备
2024/1/26
7
栽培场地选择与布局
2024/1/26
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通风良好、水源充 足、交通便利的场地进行杏鲍菇栽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