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基础

测量与地图学

(Measurement and cartography)

课程编号:Z190110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60 学分:4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目的:地图与测量学是地理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地图投影、坐标系统、地图符号、各种测量方法,同时能熟练

应用地图学知识开展地图的应用,利用测量学知识及技能开展地图测量工作,为

经济建设服务。

课程内容:由于本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地图学和测量学两门课程的综合,测量学部分介绍较为概略:侧重介绍测量学原理,水平测距,水准测量,高

程测量,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原理与方法。地图学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地形图的使用方法,初

步掌握最基本的几种绘图技能,了解地图编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掌握一定的计

算机辅助制图技术,学会使用各类地图,并通过各种地图分析方法快速准确地阅

读地图、获取大量定性定量的信息。

选用教材:《测量与地图学》,王慧麟、谈俊忠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

参考书目:1、《现代地图学》. 廖克著.科学出版社.2002

2、《新编地图学教程》,蔡孟裔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3、《测量学》,武汉大学测量学编写组编著,测绘出版社,2000.4

4、《地图学原理》,张荣群编著,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

《测量与地图学》教学大纲

Measurement and cartography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

地图与测量学是地理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地图投影、坐标系统、地图符号、各种测量方法,同时能熟练应用地图学知识开展地图的应用,利用测量学知识及技能开展地图测量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测绘(测量与地图制图简称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任务、测量学

与地图学所包含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测绘科学的发展史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掌握地球的形状特征、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及地图的定义与分类、成图方法。

3、掌握地球椭球体、大地水准面、GPS、比例尺、地图投影的概念。认识地图投影的方

法、过程、地图投影变形和地图投影选择。了解主要的地图投影类型、变形分布规律及其用途。一般了解地图投影判别及利用GIS软件绘制经纬线的过程

4、掌握地图符号的概念、特征、分类、量表、视觉变量及其视觉感受效果;认识地图符

号设计的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学会点、线、面状符号的设计方法;了解色彩三要素、色彩的表示与象征,能够进行地图符号的色彩设计;了解地图注记的功能、构成元素和图面配置方式。

5、掌握地图概括的实质;地图概括的原则;地图概括的方法和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

计算机制图概括的原理;认识地图概括的基本过程;了解地图概括的数学模式、地图

概括自动化趋势;一般了解计算机制图概括发展轨迹。

6、掌握水准仪及经纬仪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水准仪、经纬仪测量原理与方法。

7、使学生掌握数字测图的原理及大比例尺数字地图的特点;了解数字测图作业模式;掌

握全站仪的使用;了解数字测图系统及其作业过程;掌握基本的现代测量新技术。

8、掌握普通地图的定义、类型、内容、特征、查询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学会普

通地图特别是地形图上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表示方法;认识编制普通地图的重要信息源及普通地图对于GIS、数字地球的重要性;了解普通地图的用途,掌握专题地图、地图集、电子地图集的定义、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9、掌握计算机地图制图、遥感制图、GIS制图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认识地图数据的组织

结构和数据库系统;了解遥感和GIS的一般知识;一般了解GIS的常用软件。

10、掌握地图的室内阅读和野外实地使用,能针对专题地图详细叙述其评价体系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本课程是地理及相关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任务是为后续课程,如《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人文地理学》及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准备必要的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综合课堂的讲授、习题、讨论及课外资料的查询、分析等方法来传授知识。课堂讲授的主要是基础知识,另外还需要通过习题、讨论加深印象,最后实践性内容通过课内实验来进行。教学手段主要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外资料查询、分析利用网络、图书馆进行。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闭卷考试,成绩包含:平时成绩(10%)、实验(20%)、课程考试(70%)。

七、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测量与地图学》,王慧麟、谈俊忠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

【参考书目】

1、《现代地图学》. 廖克著.科学出版社.2002

2、《新编地图学教程》,蔡孟裔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3、《测量学》,武汉大学测量学编写组编著,测绘出版社,2000.4

4、《地图学原理》,张荣群编著,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

八、课程章节内容和学时安排

九、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引论 (4课时)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测绘(测量与地图制图简称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任务、测量学与地图学所包含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测绘科学的发展史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分类

要求了解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的各种自然和人造物体的有关信息。掌握测量学与地图学的学科分支体系,明确测量学与地图学的紧密关系。

第二节地图的产品

要求了解各类地图产品,尤其是4D产品的基本特征……难点

第三节测绘科学发展概况

了解测绘科学发展历史,尤其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难点第四节测绘科学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了解测绘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的主要应用领域及起到的具体作用。

第二章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2课时)

【教学目标】

本章是后面各章学习的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地球的形状特征、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及地图的定义与分类、成图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

二、椭球体的大小与定位………..重点

第二节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重点

一、参考椭球的主要点、面、线

二、坐标

三、高程

四、我国的坐标基准与坐标系

五、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

第三节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重点

一、地球曲率对水平面的影响

二、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

第四节测量工作概述…… 难点

一、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地形图测量方法

三、控制测量的概念

四、碎部测量简介

第五节地图的特性与构成要素……重点

一、地图的基本特性

二、地图的构成要素

第六节地图的分类与功能

一、地图的分类…….重点

二、地图的功能

第七节地图成图方法简介…..难点

一、实测成图法

二、编绘成图法

三、计算机成图法

四、遥感资料成图法

第八节误差与精度的基本知识

一、测量误差的概念与分类

二、误差传播定律

三、应用举例

第三章地图数学基础(4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地球椭球体、大地水准面、GPS、比例尺、地图投影的概念。认识地图投影的方法、过程、地图投影变形和地图投影选择。了解主要的地图投影类型、变形分布规律及其用途。一般了解地图投影判别及利用GIS软件绘制经纬线的过程。

【教学内容】

2、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地球椭球体与大地控制…重点

一、地球椭球体

二、大地控制

三、全球定位系统

第二节地图比例尺……重点

一、地图比例尺的概念

二、地图比例尺的形式

三、地图比例尺的作用

第三节地图投影概述………重点与难点

一、地图投影的概念

二、地图投影的基本方法

三、地图投影的变形

四、地图投影的分类

第四节常用地图投影......重点与难点

一、世界地图常用投影

二、半球地图常用投影

三、分洲、分国地图常用投影

五、地形图常用投影

第五节地图投影的判别和选择

一、地图投影的判别

二、地图投影的选择.......重点

第六节地图投影的自动生成和转换………难点

一、地图投影的自动生成

二、地图投影的转换

第四章地图语言:地图符号系统(4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地图符号的概念、特征、分类、量表、视觉变量及其视觉感受效果;认识地图符号设计的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学会点、线、面状符号的设计方法;了解色彩三要素、色彩的表示与象征,能够进行地图符号的色彩设计;了解地图注记的功能、构成元素和图面配置方式。【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图符号概述………..重点

一、地图符号的概念

二、地图符号的特征

三、地图符号的分类

四、地图符号的量表

第二节地图符号视觉变量及其视觉感受效果

一、地图符号视觉变量……重点

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

第三节地图符号的设计

一、地图符号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影响地图符号设计的因素

三、点、线、面状符号的设计

第四节地图色彩……..重点

一、色彩概述

二、色彩的表示与感觉

三、地图符号的色彩设计

第五节地图注记……..重点

一、地图注记的功能

二、地图注记的构成元素

三、地图注记的配置

第五章地图清晰性:地图概括(4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地图概括的实质;地图概括的原则;地图概括的方法和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计算机制图概括的原理;认识地图概括的基本过程;了解地图概括的数学模式、地图概括自动化趋势;一般了解计算机制图概括发展轨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图概括概述………重点与难点

一、地图概括的实质

二、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三、地图概括的原则

四、地图概括的方法步骤

第二节地图概括原理………难点

一、地图概括的数学模式

二、内容选取法

三、形状化简法

四、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的概括法

第三节地图概括自动化………难点

一、计算机地图概括的发展轨迹

二、计算机地图概括的原理

三、计算机自动概括专家系统介绍

第六章水准仪与经纬仪测量(6课时)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水准仪及经纬仪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水准仪、经纬仪测量原理与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水准仪与经纬仪测量原理……重点与难点

一、简单水准测量

二、连续水准测量

三、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对水准测量的影响

四、水平角测量原理

五、竖直角测量原理

第二节水准测量仪器及其使用………重点与难点

一、水准尺和尺垫

二、水准仪构造

三、水准仪的使用

四、自动安平水准仪

第三节水准路线的拟订……重点

一、计划的拟订

二、埋石

三、水准路线的布设

第四节水准测量的基本方法……重点

一、水准测量的实施

二、水准测量的测站检查

三、水准测量的高程计算

第五节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读数原理

一、DJ6级光学经纬仪

二、DJ2级光学经纬仪

第六节水平角与竖直角测量……重点

一、经纬仪的整置

二、水平角测量方法

三、竖直度盘的基本构造

四、竖直角的观测方法

第七节电子经纬仪测角原理

一、编码度盘及其测角原理

二、光栅度盘及其测角原理

第七章数字地形测图(4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测图的原理及大比例尺数字地图的特点;了解数字测图作业模式;掌握全站仪的使用;了解数字测图系统及其作业过程;掌握基本的现代测量新技术。【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字测图原理及其优点……重点

一、野外数字测图的思路

二、数字测图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大比例尺数字地图的特点

四、数字测图的优点

五、大比例尺地图数据库

六、大比例尺数字地图的用途

第二节数字测图作业模式……难点

一、地图数字化方法

二、地面数字测图方法

三、摄影测量成图模式

四、实测坐标更新现有数字地图方法

第三节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简介……难点

一、全站仪的基本概念

二、电子全站仪简介

第四节数字测图系统及其配置

一、数字测图系统结构

二、数字测图系统的硬件配置

第五节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的基本作业过程……重点

一、数字测图系统作业过程

二、数字测图过程特点

第六节碎部点坐标测算……重点

一、极坐标法

二、方向交会法

三、距离交会法

四、直线内插法

五、计算法

第七节野外数据采集

一、野外数据采集方式

二、电子手簿使用

三、数据编码

四、野外数据采集

第八节数字测图内业简介

一、数字测图内业主要软件

二、内业处理的主要作业过程

第八章普通地图(6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普通地图的定义、类型、内容、特征、查询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学会普通地图特别是地形图上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表示方法;认识编制普通地图的重要信息源及普通地图对于GIS、数字地球的重要性;了解普通地图的用途。

【教学内容】

第一节普通地图概述……重点

一、普通地图定义与类型

二、普通地图的内容与特征

三、普通地图的用途

第二节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一、海洋

二、大陆水系

三、地貌……..重点与难点

四、土质、植被

第三节社会经济要素的表示

一、居民地

二、交通线

三、境界线

四、独立地物

第四节地图方向和地形图查询……重点与难点

一、地图上的方向

二、地形图查询

第五节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一、概况

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数据库产品

第九章专题地图(4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专题地图、地图集、电子地图集的定义、分类及其基本特征;深入了解并学会专题要素的11种表示方法,能够进行专题地图的基本设计;认识专题要素的基本特征,理解专

题地图表示方法和其所表示的专题要素特征的关系;了解专题地图表示方法和地图符号视觉变量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专题地图概述…….重点

一、专题地图定义与基本特征

二、专题地图的基本类型

三、专题地图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专题要素的特征和表示方法重点与难点

一、专题要素的特征

二、点状要素的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

三、线状要素的表示方法:线状符号法

四、面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五、其他表示方法

六、表示方法的配合

七、表示方法和专题要素特征的关系

第三节地图集

一、地图集的定义和特点

二、地图集的基本类型

三、电子地图集

第十章现代地图制图技术(2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计算机地图制图、遥感制图、GIS制图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认识地图数据的组织结构和数据库系统;了解遥感和GIS的一般知识;一般了解GIS的常用软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计算机地图制图概述……重点

一、计算机地图制图的产生和发展

二、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原理

三、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过程

四、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第二节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硬设备

一、计算机硬件设备

二、地图数字化输入设备

三、地图输出设备

第三节计算机地图制图的软设备和数据库

一、地图制图软件

二、地图数据结构

三、地图数据库

第四节计算机地图制图中的编辑和制作……重点

一、数学基础选择

二、地图数字化

三、图形编辑处理

四、地图输出

第五节遥感制图……重点和难点

一、遥感原理与图像获取

二、遥感专题地图的制作

三、遥感影像地图及其编制

第六节地理信息系统制图……重点和难点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三、地理信息系统制图

四、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地图学的关系

五、常见的几种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第七节电子地图系统

一、电子地图的概念及其特点

二、电子地图系统

三、电子地图的逻辑结构

四、电子地图的应用

五、电子地图的图种举例

第十一章地图的分析与应用(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地图的室内阅读和野外实地使用,能针对专题地图详细叙述其评价体系。【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形图的阅读

一读图目的

二读图程序

三读图方法

四整理读图成果

第二节实地使用地形图

一准备工作

二地形图实地定向

三确定站立点在地形图上的位置

四实地对照读图

五野外填图

第三节地图评价…………重点

一地图的政治思想性

二地图的科学性

三地图的艺术性

第四节地图分析…………重点和难点

一地图目视分析法

二地图量算分析法

三地图图解分析方法

四地图数理统计方法

五地图数学模拟分析方法第五节地图应用…………重点一地图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二地图在国民建设中的应用三地图在军事上的应用

四地图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绪论 (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本课程是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有关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能够初步掌握解决工程/煤田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2)地下水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 >>宝贵的资源①理想的供水水源②重要的矿水资源③良好的景观资源 >>敏感的环境因子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环境因子。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环境平衡状态,使环境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干扰地下水,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图14-1): ①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衰减、沼泽湿地消失、土地沙化、海(咸) 水入侵等; ②过量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位升高→土地的次生盐渍化、次生沼泽化; ③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粘土压密释水释放有害离子、化肥农药的不适当使用、废弃物的无序排 放──地下水恶化、污染; ④地下水位的变动会破坏其与周围岩土构成的统一的力学平衡,而产生某种效应──地面沉降 与地裂缝、岩溶塌陷、地下洞室垮塌或突水、滑坡、岩崩、水库诱发地震、渗透变形。) >>活跃的地质营力地下水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应力、传输热量和化学组分、侵蚀(化学溶蚀、机械磨蚀和冲蚀)等。 >>重要的信息载体由于地下水是应力传递者,同时又是在流动,所以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水化学等的变化或异常可以提供埋藏在地下的许多信息,如找矿、地震预报、地质演变。(3)试分析我国地下水分区的特点,并探讨分区的自然背景。 略。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试比较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着,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文循环是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 >>水的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研究水的地质循环,对深入了解水的起源、水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乃至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循环特点──速度快、途径短、转化迅速。 内因──固、液、气三相可相互转化。 动力条件──太阳辐射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形式──蒸发、径流、降水。) (2)试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并分析其对水文地质工作需求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降水偏少,年总降水量比全球平均降水量少22%; (2)人均水资源量偏低; (3)空间分布不均匀,东部丰富,西部贫乏; (4)季节及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5)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合理有效地利用及保护水资源,是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头等大事。 (3)地球上水的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水文循

地质学基础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基础》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30个)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7、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8、波痕:波痕是在流水(或风)作用下,砂质沉积物移动时所形成的沙纹或沙波。 19、火山碎屑岩: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岩石。 20、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 21、三角洲: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堆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 22、浊流:指沉积物颗粒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重力流。 23、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作用:就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24、地层层序律: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上,地层越新。 25、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具有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

地质学基础全套讲义

《地质学基础》讲义 前言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性质 地质学基础是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本课程对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具有重大作用,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球观和世界观,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其他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目的任务 (1)目的:使学生对地质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逐步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的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任务:学习和掌握地质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容、意义及相互关系,从地球的组成、演化与各种地质作用的性质、特点、过程和结果入手,掌握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概念和术语、重要理论及地质思维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学生在低年级最先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为城乡规划综合实习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的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导论、经济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 1、了解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及研究方法;现代地质学发展的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不同圈层的特点;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地壳类型及其特点;软流圈和岩石圈的特点;地质作用的分类;鉴定矿物的主要依据及其基本特征;矿物的分类;火成岩的分类,代表性的岩石及其特点;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类型及相应的变质岩;板块边界的类型;岩层的产状要素;褶曲的分类;断层的分类;描述地震特征的相关术语;火山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人类的演化阶段。 重要术语:重力异常;地磁异常;地热增温级;克拉克值;硅铝层;硅镁层;软流圈;岩石圈;地质作用;矿物;岩石;晶质体;非晶质体;类质同像;同质多像;解理;风化壳;变质作用;变质强度;接触变质晕;双变质带;贝尼奥夫带;构造运动;构造变动;地槽;地台;地盾;板块;褶曲;地形倒置;断层;地层层序律;化石;标准化石;地层;岩相;构造旋回;沉积旋回;矿石;矿床;品位。 2、理解 人类在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获得的启示;酸性岩浆和基性岩浆的特征区别,岩浆性质与火山喷发类型之间的联系;鲍温反应系列对于认识矿物共生组合规律和掌握火成岩分类特征的意义;野外识别背斜与向斜;各种大地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分析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对中国古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纪时期地理环境演化的主要特征;分析矿床的形成与岩石成因之间的关系。 3、掌握 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区别和转化关系;各种大地构造学说;人类的演化与地理环境变化的联系;概括地壳构造演化阶段,分析各主要构造运动对世界古地理环境的影响;概括地球生物发展阶段,归纳主要生物门类的繁盛时期与灭绝时期,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概括地球气候变化历史,分析地球经历的温暖时期和寒冷时期及其特征;分析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中国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二) 一.填空题(30 分) 1.从成因角度分析,粘性土空隙主要组成有原生孔隙(结构孔隙)、次生孔隙、次生裂隙。(3 分) 2.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和接触带泉(3 分) 3.地下水含水系统按岩石空隙特征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3 分) 4.由地下水蒸发排泄作用,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条件是干旱、半干旱气候、水位埋深浅和土层岩性。(3 分) 5.上层滞水是指分布在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含水岩层空隙之中的重力水。(4 分)6.导水断层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意义,它可以起到贮水空间、集水廊道与导水通道的作用。(3 分) 7.控制岩溶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水的流动性。(2 分) 8.水文循环按循环途径不同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2 分) 9.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相邻含水层间和人工补给。(5 分) 10. 岩石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2 分)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地下水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是) 2.承压水头是指井中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是) 3.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时,地下水必然向河水排泄。(否) 4.通常情况下,在洪积扇顶部打井,井打的越深,井中水位埋深也越大。(是) 5.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水位埋深越大,给水度也越大。(是)三.选择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达西定律对下列条件适用( C ) A.层流、稳定流;B.层流、非稳定流;C.层流、稳定流和非稳定流;D.层流、紊流2.砂砾类松散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C ) A.孔隙度大小;B.排列方式;C.颗粒直径大小;D.结构 3.地下水流网中流线与等势线(C ) A.正交;B.斜交;C.相交;D.平行 4. 渗入-径流型地下水循环的长期结果,使地下水向( A )方向发展。 A.溶滤淡化; B.水质不变; C.溶滤咸化;或B。 5.在天然条件下,控制一个地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轮廓的影响因素是(B )。 A 水文因素, B 气象因素, C 地质因素, D 人类活动 四.根据图4-1 条件,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4.1 在图中画出示意流网;(图中“”表示地下分水线)。(5 分) 4.2 在甲、乙处各打一口井,要求井的深度不同,且甲井水位比乙井水位高。试在图上表示出两口井如何打,并标出井水位。(5 分)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能力拓展练习 班级: 学号: :

一、阅读以下材料,分别说明A、B两区的气候类型并比较两种气候类型对地下水的影响。 (1)A区处于黄土高原地带,气候变化显著,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气候。年平均气温9.9℃,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19.8℃。年降水量分配极不均匀,多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7.2mm,最大年降水量767.4mm(2003年),最小年降水量385.4mm(2004年)。最大年蒸发量2346.4mm,最大冻土深度61cm。全年风向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 (2)B区为温带季风区海洋~大陆性气候气候,四季分明。据气象站1959年1月到1998年11月的观测资料: 年平均气温13.5℃,月平均最高气温34.3℃(1957年7月),日最高气温41.6℃(1960年6月21日),月平均最低气温-9.8℃(1963年1月),日最低气温-19.4℃(1964年2月18日),多年来最低平均气温月为1月,平均气温-2℃,平均最高气温月为7月,平均29℃。 年平均降雨量677.17mm,年最大降雨量为1186.0mm(1964年),年最小降雨量为347.90mm(1988年),日最大降雨量177.1mm(1965年7月9日),降雨多集中于每年的7、8月份。一般春季雨量少,时有春早。年平均蒸发量1728.27mm,年最大蒸发量2228.2mm(1960年),年最低蒸发量1493.0mm(1984年)。春夏两季多东及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最大风力8级,平均风速为2.3m/s。历年最大积雪厚度0.15m,最大冻土深度0.3lm。 说明:本题通过实际材料向学生说明气候因素对地下水的影响。 本题主要从降水量、蒸发量等要素说B区比A区降水量丰富,蒸发量小,更有利于地下水形成。 本题中A区实际是山西省潞安矿区,B区实际是山东省济宁矿区。

水文地质学基础各章习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 [第1章] (1)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是用什么表示的,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答:以 雨量计降雨量,以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降水总量平铺于地面得到的水层高度mm 数表示。 (2)某山区的地表水系如下图所示,由分水岭圈闭的流域面积为24 km 2, 在8月份观测到出山口A 点的平均流量为8.0?104 m 3/d ,而8月份这个地区的总降水量是700 mm 。试求出该流域8月份的径流深度和径流系数,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径流系数小于1.0;A 点的平均流量中是否包括地下径流。 解:Q= 8.0?104m3/d , F=24km2, X=700mm (3)空气湿度和风速如何影响蒸发量? 答:水面蒸发的速度和量取决于气温、气压、湿度、风速等因素。主要决定于气温和饱和差(饱和差=饱和水汽的含量-绝对湿度)饱和差愈大,蒸发速度也愈大。风速是影响水面蒸发的另一重要因素。 (4)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它们有哪些区别?水循环的大气过程属于其中哪一种? 答: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 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著,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的地质循环常发生于地球深部层圈水与表层圈水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4)地下径流与地表径流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点? 答: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相互转化。 降落到地表的水通过下渗环节,对降水进行地表与地下径流的分配。 (5)沙漠地区降雨量很少,但是也能发现大量的地下水或者泉水,为什么?(P14) 答:它们或者是从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获得补充,实际仍是固他体降水的转化补给;或者是在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积聚起来的,是多年水文循环的积累。 [第2章] (1) 对比以下概念: 空隙和孔隙;孔隙度和孔隙比;孔隙和裂隙; (2) 在一个孔隙度为30%的砾石堆积体中,充填了孔隙度为60%的粉质粘土,试估算该堆积体的实际孔隙度。 (3) 请对以下陈述作出辨析: A. 地层介质的固体颗粒越粗大,孔隙度就越大; A 分 水 岭 mm 103.3102431108.010F QT Y 3-43-=???=?=15.0700 3.103≈==X Y a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 √ ) 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 ×)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 ( √ ) 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 √ )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 ×)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9.蒸发是指在100℃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 10.蒸发速度或强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 √) 四、简答题 1.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 1856年以前的萌芽时期,1856年至本世纪中叶的奠基时期,本世纪中叶至今的发展时期。 2.水文地质学已形成了若干分支学科,属于基础性的学科分支有哪些?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区域水文地质学。 3.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含答案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4、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6、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7、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8、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的内能引起的、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岩石圈的地质作用。 9、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10、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

11、剥蚀作用:各种外界地质营力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称剥蚀作用。 12、搬运作用: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洋、风、重力等转移离开原来的位置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 13、沉积作用: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 14、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5、成岩作用: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以后,由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 16、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7、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8、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9、晶体习性:生长条件一定时,同种晶体总能发育成一定的形状,这种性质称为晶体的结晶习性。 20、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是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矿物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21、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它是由地壳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 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目录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4服 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9暗室逢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15收复失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20) 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22) 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29QWDD 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35) 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37) 第十章孔隙水.......................................................40是多少第十一章裂隙水.....................................................42三分法第十二章岩溶水.....................................................45we福娃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48) 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49)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一、名词解释 1.岩石空隙:地下岩土中的空间。 2.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3.孔隙度: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的体积。 4.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 5.裂隙率: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6.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7.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8.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 9.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10.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 11.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 12.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细土层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联接的毛细水。 13.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14.重量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的比值。 15.体积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体积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16.饱和含水量:孔隙充分饱水时的含水量。 17.饱和差:饱和含水量与实际含水量之间的差值。 18.饱和度: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之比。 19.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点上由毛细力作用而保持的水。 20.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21.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

北京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投资银行学》在线作业答案

北京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投资银行学在线作业 作业ID:13715 -------------------------------------------------------------------------------- 1. 鼓励独立完成作业,严禁抄袭 从事投资银行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哪些?(教材第1章第3节) 答:无论在哪一家投资银行工作,想要获得事业的成功,都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第一,要学会自律,而且要有毅力。资本市场并不总是朝着我们预想的方向发展。这个时候,你必须保持乐观、自律、坚持完成余下工作。 第二,要对你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激情、守信和市场知识是成功的三大法宝。一个基本的要求是对当前市场上发生的大事有所了解,投资银行就是要挑选具备这些知识的学生。 第三,具有个人技能以及沟通能力。对于所有金融服务业的公司而言,沟通和团队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品质。具有成功潜质的人沉稳而充满自信,并且能够感染其他人。强烈的求知欲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第四,具有领导力和团队精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有可能,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都要达成共识,并按照共识行事。要在投资银行业获得职位,领导力很重要,领导力并不是说一定要超过周围的同事,而是说要想一个领导一样的思考问题——主动地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为那些可能已经运作良好的流程和制度寻求改进的方法,乐意为客户或同事提供额外帮助。 第五,诚信是一切商业活动的基础,在投资银行业尤其如此。无论对跟人而言,还是对职业生涯来说,信任是业务的核心。一旦你成为团队中的一分子,大家对你的期望就是保持最高的道德水准,并保证所做的一切都符合公平原则。企业只愿意雇用那些他们认为具有以上品质的人。 第六,要有被挑战的渴望。华尔街就是靠着挑战而繁荣起来的,华尔街的人们一直在寻找新的、更好的业务模式。你应当渴望挑战,向往那种能够让你的智力与激情到极致的工作。 --------------------------------------------------------------------------------

地质学基础试题与答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八)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克拉克值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片麻构造 二、选择题(18×1共计18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 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_____。 A、大羽羊齿 B、铁 C、松柏 D、银杏 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14、石英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6 C、7 D、8 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片麻岩 C、糜棱岩 D、岩

东北大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答案

东北大学水文地质学基 础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 学习中心:安徽省公路工程技工学校姓名杨琪 (共页) 1.下面对孔隙大小描述正确的是:c A)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储容影响很大。 B)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宽大的部分—孔腹。 C)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细小的部分—孔喉。 D) 孔隙大小的影响因素就是由颗粒大小决定的。 2.描述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错误的是:d A)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都含水。

B)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是根据透水能力来划分的。 C) 弱透水层是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 D) 粘土层一定是隔水层。 3. 下面对水力梯度的描述错误的是:c A)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耗失的机械能。 B) 水力梯度为沿渗透途径的水头损失值。 C)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驱动力,即克服摩擦阻力使水以一定速度流动的力量。 D)水力梯度就是地下水在渗透过程中,不断克服阻力而消耗的机械能。 4. 下面哪类物质不是地下水中C1-的来源:b A) 沉积岩中所含岩盐或其它氯化物的溶解。 B) 大气降水。 C) 来自岩浆岩中含氯矿物。 D) 来自火山喷发物的溶滤。 5. 关于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正确的描述是:c A)在粘性土中都是捷径式下渗。 B) 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要么是活塞式下渗,要么是捷径式下渗。

C)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到达含水层; D)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必须先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然后才可下渗补给含水层。 6. 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c A)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 B)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C)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可以发育多个层次不同的径流系统。 D)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水化学特征一般不随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力特征变化而变化。 7. 水文因素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c A)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而引起的地下水位抬升是均匀的。 B)补给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抬升与地表水体水位抬升基本同步。 C)潜水向河流排泄而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接近河流,水位变幅大,远离河流的分水岭地段潜水位变幅最小。 D)河流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范围:一般数百米至数公里,此范围以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8. 沉积物的粒度和分选控制:D A)孔隙水的分布。 B)孔隙水与外界的联系程度。

地质学基础试题八套

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矿物 7.向斜 8.转换断层 二、填空(1′ ×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_________。

东北大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答案

东北大学水文地质学基础 答案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安徽省公路工程技工学校姓名杨琪 (共页) 1.下面对孔隙大小描述正确的是:c A)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储容影响很大。 B)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宽大的部分—孔腹。 C)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细小的部分—孔喉。 D) 孔隙大小的影响因素就是由颗粒大小决定的。 2.描述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错误的是:d A)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都含水。 B)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是根据透水能力来划分的。 C) 弱透水层是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 D) 粘土层一定是隔水层。 3. 下面对水力梯度的描述错误的是:c A)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耗失的机械能。 B) 水力梯度为沿渗透途径的水头损失值。 C)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驱动力,即克服摩擦阻力使水以一定速度流动的力量。 D)水力梯度就是地下水在渗透过程中,不断克服阻力而消耗的机械能。 4. 下面哪类物质不是地下水中C1-的来源:b A) 沉积岩中所含岩盐或其它氯化物的溶解。 B) 大气降水。 C) 来自岩浆岩中含氯矿物。 D) 来自火山喷发物的溶滤。 5. 关于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正确的描述是:c A)在粘性土中都是捷径式下渗。 B) 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要么是活塞式下渗,要么是捷径式下渗。

C)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到达含水层; D)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必须先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然后才可下渗补给含水层。 6. 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c A)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 B)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C)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可以发育多个层次不同的径流系统。 D)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水化学特征一般不随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力特征变化而变化。 7. 水文因素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c A)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而引起的地下水位抬升是均匀的。 B)补给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抬升与地表水体水位抬升基本同步。 C)潜水向河流排泄而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接近河流,水位变幅大,远离河流的分水岭地段潜水位变幅最小。 D)河流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范围:一般数百米至数公里,此范围以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8. 沉积物的粒度和分选控制:D A)孔隙水的分布。 B)孔隙水与外界的联系程度。 C)赋存孔隙水的孔隙大小。 D)孔隙水的渗透性能。 9.对裂隙水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 10.A)裂隙水多呈脉状含水系统,裂隙率要比松散岩层孔隙度大。 B)裂隙分布不均匀且具有方向性,导致裂隙水的分布多具方向性,表现为渗透的各向异性。 C)不同方向裂隙相互交切连通,可以构成连续分布的空间—裂隙网络,形成网络裂隙水。 D)有些裂隙水也可以构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层状含水系统。 10. 关于各类碳酸盐岩中构造裂隙发育及岩溶透水性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B A)厚层质纯灰岩发育很不均匀的稀疏、宽而长的构造裂隙。 B)中薄层灰岩发育密集、短小而均匀的构造裂隙,岩溶发育均匀而强烈。 C)泥质灰岩形成的裂隙张开宽度比较小,延伸性也比较差,不利于岩溶的发育。 D)厚层质纯灰岩有利于形成大型岩溶洞穴,但岩溶发育极不均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地下水是赋存在地表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2. 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3. 岩石空隙可分为三类,即: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 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隙。 4. 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5. 达西定律也叫线性渗透定律。 6. 地下水中主要阴离子成分有 C1- 、 S042- 和 HCO3- 。 7. 入渗方式包括活塞式和捷径式。

水文地质学基础

1.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2.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水文循环的速度较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比较迅速。 3.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4.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小循环。 5.表征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统称气象要素,包括:气温、气压、空气湿度、降水、蒸发、风等 6.简述水文循环的驱动力及其基本循环过程? 水文循环的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 由海洋和陆地表面的水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圈,水汽随气流飘移。在适宜的条件下,重新凝结成液态或固态降落,降落的水分,一部分汇集江河湖泊形成地表水,另一部分渗入土壤岩石,成为地下水。地表水蒸发为水汽,返回大气圈;有的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其余部分流入海洋。地下水直接蒸发或通过植物间接返回大气圈,部分形成地下径流。地下径流或直接流入海洋,或在转化为地表水,然后再返回海洋。 7.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影响因素有:气温、气压、湿度和风速。主要取决于气温和绝对湿度。温愈高,绝对湿度愈低,蒸发愈强烈,反之,蒸发愈弱。气压是通过气压差的大小影响空气对流而影响蒸发的,气压差和风速愈大,蒸发就强烈,反之,蒸发愈弱 8.自然界水循环的意义? 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使水质得以净化;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维持生命繁衍与人类社会发展;维持生态平衡。 9. 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选程度及颗粒排列情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响孔隙度。对于粘性土,结构及次生孔隙常是影响孔隙度的重要因素。

2020年(金融保险)投资银行学(教学大纲)

(金融保险)投资银行学(教学大纲)

《投资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6年9月修改) 课程名称:投资银行学 学时数:(1)总学时:54周数:18周学时:3 (2)总学时:36周数:18周学时:2 分院(系):金融学院 授课对象:金融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标 《投资银行学》是壹门为金融学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投资银行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中介机构,其运作基本理论和机制、发展特点和趋势;进壹步把握投资银行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定位、基本功能和发展空间,熟悉和掌握投资银行的基本业务和投资技巧。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中国资本市场以从试验阶段走向快速和规范发展阶段,成为市场经济机制配置资源的核心.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针对目前中国投资银行业刚处于起步阶段,运作理论和经验都十分匮乏。本课程教学是立足于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从市场经济的推进要求,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现实出发,揭示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银行运作的内在背景和基本功能,构筑投资银行运作的基本框架,且注重讲述投资银行的具体业务,剖析投资银行运作成功的具体案例,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经验,且分析投资银行运作的风险以及具体业务的拓展等。以用现代投资银行理论和运作成功的实际事例来培养学生,以造就壹大批社会急需的投资银行人才。 采用教材: 戴天柱主编:《投资银行运作理论和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8月。 参考书目:

1.黄亚均谢联胜著:《投资银行理论和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 2.[美]查里斯★R★吉斯特著、郭浩译:《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陈松男著:《金融分析——投资、融资策略和衍生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吴晓求著:《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任淮秀著:《.投资银行业务和运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何小峰等著:《投资银行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Benston,GeorgeJ.TheSeparationofCommercialandInvestmentBanking:TheGlass-St eagallActReconsidered.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0. 8.Hayes,SamuelL,andPhilipHubbard.InvestmentBanking.Boston:HarvardBusinessSch oolPress,1990. 课程主要内容和课时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