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确定位置(五上)

用数对确定位置(五上)
用数对确定位置(五上)

用数对确定位置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二、教学重难点

明确“列”“行”的含义及一般规则。

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和大家要在这间多媒体教室共同完成这节数学课,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桌椅和同学们端正的坐姿,我相信,这节课我们会合作的很成功。

首先,请你静静地观察自己在教室的位置,举手向大家汇报。

(二)探究新知

1、明确行和列

同学们的座位横、竖都成排,在数学中,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我们在确定第几列的时候,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请学生用“行”和“列”来介绍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师板书:先列后行)

3、认识数对

请同学们观察板书,说说我们的位置是由几个数据确定的?它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出现的?(先列后行)

像这样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

4、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知识:用数对确定位置

5、介绍数对的书写格式,理解数对的具体意义

数对的书写格式是: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

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

数对(6,4)表示的是某同学的位置,数对中的6表示第6列,4表示的是第4行。

6、用数对在本上写出自己和同座在教室里的位置。

回答:我在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 , )来表示。

7、师生互动(我来说,你来猜)

指出学生,用数对表示;已知数对,说出学生的姓名。

(三)巩固与应用

同学们都能用数对准确地描述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现在我们去光明小学五年三班的教室看一看,帮助他们班的部分学生确定他们所在班级的位置。

1、出示主题图

复习行、列,找出图中同学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

2、找出下列数对(2,5),(5,2),(6,6)所表示的位置的同学。

3、在生活中,用数对不仅可以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还可以确定许多物体的位置,做课本中21页第1、2、3题。

4、生活中的例子。

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对。如:教室里某同学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电影院里确定座位的位置也可以用数对表示,说明第几排第几号就能找到座位;介绍围棋、象棋的棋局时用到了数对……只要你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收获!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已知物体的位置,会用数对表示;

2、已知数对,会确定物体

的位置。

用数对表示位置习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行。 2、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 (4,1)中的4表示第4列,则1表示(), (2,7)表明王兵坐在第()列第()行。 3、如下图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西瓜的位置记为(,)。 4、如下图:A点用数对表示为(,),B点用数对表示为(,),C点用数对表示为(,),三角形ABC是()三角形。 第3题图第4题图 二、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如下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4,4) B、(4,5) C、(5,4) D、(3,3) 2、如图:如果将△ABC向左平移2格,则顶点A'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A、(5,1) B、(1,1) C、(7,1) D、(3,3) 3、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5,2) B、(4,3) C、(3,2) D、(4,1) 4、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数(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等腰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请你在右面的方格图里描出下列各点,并把这几个点顺次连接成一个封闭图形,你能发现什么A (2,1) B (7,1) C (4,4) D (9,4) 2、如图是游乐园的一角。 ⑴如果用(3,2)表示跳跳床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游乐设施的位置吗请你写出来。 ⑵请你在图中标出秋千的位置.秋千在大门以东400m,再往北300m 处 3、先写出三角形ABC 各个顶点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ABC 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图形△A'B'C',然后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 A’( , ) B’( , ) C’( , ) 4、看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1 2 3 4 5 6 9 8 7 11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图书馆 超市 学校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Use pairs to determine posi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5例1、“练一练”,练习三第1~3题。 【教材、学情分析】 例1教学列、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已经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教材分三个层次教学:一、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产生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需要;二、教学列和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行与第几列的规则;三、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表示为(4,3)”这句话表明了三点:一是“数对”指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二是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它和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先写出x轴上的数量,再写出y轴上的数量的次序是一致的,不会和中学里的数学知识发生矛盾。三是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

“练一练”在例题的情境中进行。以数对知识为重点,设计了“列、行位置→数对表示→列、行位置”的线索,把例1教学的各个知识组成系统的结构。第1题先在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巩固列与行的知识;再用数对表示第2列第4行,进一步明确在数对中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巩固数对的知识。第2题通过在图中寻找(6,5)的位置,具体解释这个数对的含义,加强对数对的理解,体会它能清楚、简要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例1的情境图中,每个学生的座位都可以用数对表示,确定各个人位置的数对都不相同。图中有6列、5行,任何一个列数不超过6、行数不超过5的数对都有一个学生的座位相对应。可以利用情境图的这些内涵,组织学生充分地“练一练”。 练习三第1~3题配合例1的教学,巩固列、行的知识,以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第2题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有同列不同行,不同列同行,列、行都不同三种情况,隐含了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让学生在这些比较中,深入地体会数对。第3题花色地砖的规律是开放的,如这些地砖的位置都在奇数列,第2到第6行之间;这些地砖的排列是对称的,第7列或第4行可看作对称轴;这些地砖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案,中心在(7,4)……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展开。 【教学目标】

“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教学方案

_________ 1 ■ ■ ■ 儿 童? 草' ■ 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教学方案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 16页的内容“用数对表 示点的位 置”,“练一练”。 教学流程: 流程1: 流程2: 流程3: 流程4: 流程5: 流程6: 流程1:基本练习 (1)师:你能用数对表示图中 A B 、C 的位置吗?请与同桌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 第4行 (2)课件出示答案。 师:(根据A B 、C 所在的位置第几列第几行解说所对应的数对一一 流程2:教学例题列 第 7 列 (1)师:请看屏幕。这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请先观察一下,图中行与列的标 法,找一找 各景点所在的位置,所对应的数对。完成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公园平面图。 竝下面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用数对表示书报亭的位置. 基本练习 教学例题 练一练第1题、第2题 练习三第4题、第8题 学习“你知道吗?” 课堂作业 B A C 第1行 7 6 5 北

1 2 在图上标出点Q ( 2, 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3 4 5 3k E(4F 8 9 10 7 1 再顺次连结九臥E 、C. (2)师小结:这幅平面图中,用方格图上的点来表示各个地点。像这样的点, 我们也可以用 数对来表示它的位置。图中,左下角的 0既表示列的起点,也表示行的 起点。各景点所在位置对应的数对是一一(教师解说) 课件出示答案。 组织同学们核对答案。 流程3: “练一练”第1题、第2题 “练一练”第1题: (1)师:我们一起再来看下面几个问题。先看“练一练“第 1题。完成后在小组 了交流。 课件出示: 23456789 10 11 (1 }用戟対表示三角形三个顶点R 、的位畫, (2 1 标出点 /) I 6, 1 k /L ( 10. 1 k Ft 9, 4h (7 ( 7. 并顺 次连結E 、I \ G.氐囤就的是什么图形? ⑵课件出示答案。 师:(教师解说,在课件上分别标出 D E .............. ) “练一练”第2题: 师:再来看“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后小组里交流。 ⑴课件出示: 2,用数对表示点片、 Zf 4 3 2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9-2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写有数对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有很多老师到我们班来听课,看!有的老师坐在教室后面,有的老师坐在走廊中间,而我则站在教室的前面。这描述了老师们在我们这间教室的什么?(位置) (师板书:位置)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认识列和行 师:那么就以刚才回答问题的这位同学为例,谁来描述一下他的位置。 生:。。。。第几排第几行。。。。 师:你讲的“排”、“行”指的是什么? 对,像这样竖着排列就叫竖排。(用手势比划)(板书:竖排)一竖排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称作一列(板书:列) 师:竖着排列叫竖排,那如果横着排列呢? 生:叫横排(板书:横排) 师:每一横排在数学上我们都叫做行,(板书:行) 小结:在数学上,我们一般把竖排叫做列,把横排叫做行。 这位同学的位置是一定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说法?(生解释)

但是这样一一解释很不方便,所以确定位置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通常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以观察者的角度看)(师板书:从左往右、从前往后) 2、列和行的巩固 师:那么同学们来说一说,我们班的座位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行? 确定列,通常以站在讲台上,面向全体学生,左边第一竖排为第一列。 现在请第2列的同学起立,再请第4行的同学起立,哪个同学站了两次?为什么?(因为他既站在第2列,又站在第4行。)师:按这样的列、行排列规则,第一位回答问题的同学的位置应该怎样描述?3、用列和行确定位置 师出示课本19页情境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某个班级的座位图,谁来说一说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行? 师:谁来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 生:小强坐在第2列第3行。 4、抽象位置图,认识数对 (1)师出示点子图:如果用一个圆圈代表一个同学,刚才的座位图就可以用这样的点子图表示。这样看着更简单清楚,一眼就能找到第几列第几行。 师:你能描述一下小英的位置吗?你能很快说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师作想记录却跟不上状) (2)数对的表示方法 师:我们能不能把表示位置的方法标的简练些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强的位置可以用两个数来表示。2和3之间用逗号隔开,并用小括号括起来,写成(2,3)读作:二三。数学上把这两个数称为数对,请观察这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 (3)导出课题 师:小强的位置可以用两个数,也就是数对表示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补充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用数对确定位置》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用“前后、左右、上下”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习直角坐标系等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核心知识点:理解数对的意义,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理解数对的意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会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今天从外校来了几位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你能告诉老师们,你们是几年级几班的吗? 生:五年级四班 师:能说的再简洁一些吗? 生:五4 师:那我觉得还可以更简洁一些呢。别人要问我,哪班的——四班! 生:不行!不行! 师:怎么啦?不是更简洁了吗? 生:光说4班,别人怎么知道是哪个年级的4班呢?这样不准确。 师:看来,我们在简洁的同时,还得注意什么? 生:准确! 今天在课堂上我们就来体会体会数学的简洁与准确。大家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一、谈话导入,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位置。 师:同学们,我从初中那里,了解到咱们张店的初一新生正在参加军训呢,想看看吗?(出示图片) 师:觉得他们做的怎么样?

师:小强班在军训中表现突出,(出示小强班的军训图),找到小强了吗?(稍微停顿一会儿)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吗? 设计一:你来说, 生1:从左边竖着数第3排,从前面数第2个。 你再来说, 生2:从前面横着数第2排,从左边数第3个。 你还有不同的说法,你是 生3:从右边竖着数第4排,从前面数第2个。(教师分别根据学生的描述找到小强。) 二、探索交流,用数对表示位置 1、认识列和行。 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都表示出了小强的位置,听了这么多的方法,你有什么感受? 你们觉得 生:确定位置的方法有很多,有先横着数的,有先竖着数的,有先从左边数的,还有先从右边数的,听上去有点乱。 师: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数学上有个统一的规定。像这样的一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通常从左向右数,依次是—— 生:第 1 列、第2列、第3列、第4列…… 师:这样一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向后或者是从下往上数。依次是第1行,第2行……(课件依次显示第几行) 师:现在,你能再来说说小强的位置吗? 你来说, 生1:小强在第3列第2行, 你再来说, 生2:也可以说他在第2行第3列。 师:小刚的位置呢? 说得好 生:他在第2列第4行,也可以说他在第4行第2列。 设计二:学生已经会用行和列来确定位置了, 让学生自己讲解行与列的规定。 2、抽象点子图,用列和行确定位置。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教材2~3页的例1、例2,练习一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3、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运用数对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1、介绍位置 先请若干名学生站上讲台,要求学生说出XX同学的位置。 由学生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然后再介绍几个好朋友所处的位置。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2、谈话导入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教学例1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 师: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4)讨论 师:同样都是李刚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的方法来表示?确定:列表示竖排,一般从左往右;行表示横排,一般从前往后。 (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问:确定一个位置要用几个数据? A:明确说明:李刚在第6列,第3行可以用(6,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李芳、李小冬、赵强、王宏伟的位置。 要求: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

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列与行。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正整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正确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用数学方法确定生活情境中的位置,理解列、行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描述位置。 教师:今天上课前,老师先和大家玩一个游戏,“击鼓传花”。 教师:(游戏)停!现在花在哪位同学手里,(学生回答),那大家能不能用学习过的知识描述一下这位同学的位置呢? 学生:我的前面、后面;左边、后边;第几组,第几排;第几行,第几列等。 (二)尝试探索,初步理解列和行的含义。 1.理解列和行的意义。 教师:大家都表现的很踊跃,很好!老师刚刚发现有的同学用了行和列,那什么是列? 学生:列是竖着的,一竖条。 教师:那你给大家指一指。我们把这一竖排称之为一列,拿花的同学在第几列?(学生答)确定是第几列是从观察者的左边往右边数,现在谁是观察者? 学生:老师。 教师:请同学们指一指谁是第一列同学。(单独请一位同学指出第一列)请第一列同学起立!(学生起立)对吗?请坐。那知道自己在第几列吗?(学生答),那老师考考你们,(指定学生)你在第几列啊?(问3位同学)。 教师:知道竖排是列之后,那什么是行呢? 学生:横着…(一横条) 教师:横是什么意思啊?大家一起比一比。(用手势比横排)我们把这样的一横排称之为一行,确定第几行,要从观察者的前面往后面数,现在谁是观察者? 学生:老师 教师:离老师最近的一行是第几行?(学生答:第一行)后面的依此类推。 下面,老师说指令大家做动作,好吗?(学生答。)第二行点点头;第五行拍拍手,停!大家都知道自己在第几行了吗?(学生答)那老师要问问了。 (指定4位学生回答自己在第几行)

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汇编)

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用列、行表示位置的方法,能把平面图上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根据数对找出平面图上的点,学会用数对描述平面图上的路线。 2.使学生经历把点用数对表示出来,根据数对找出平面图上的点的活动,感受数对与平面图上点的对应关系;体会符号表示事物的价值,感受平面上点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方法的科学、简捷、明了,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掌握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数对与平面上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活认识,引入课题 1.回顾激活。 提问:我们学习的确定位置的新方法是用什么确定的?数对表示什么意思?你举个例子说说。 什么是列,什么是行?(板书:竖排——列横排——行) 出示数对(3,2)、(4,2)、(3,4)。

提问:上面的数对各表示什么位置?哪些表示同一列的位置?表示同一行位置的呢? 2.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认识了数对,知道了竖排是列,横排是行,学会了用数对确定位置。今天继续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学会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掌握方法 1.引出例2,认识格子线表示的列和行。 (1)先出示没有方格的、有方向标志的表示公园景点的平面图,说明是红山公园的平面图,图上表示出了方向和各个景点所在的位置。 提问:红山公园有许多景点.你现在能用数对表示出每个景点的位置吗?为什么不能用数对表示? 说明:有些同学觉得.这里的景点不是像座位那样竖排、横排整齐地排列的,不好用数对表示。有的说这里没有列和行,不能用数对表示位置;要用数对表示位置,需要有列和行。那这样的图上怎样确定列和行呢?在数学上,通常用格子线来表示列和行。(在平面图上呈现格子线,成方格图)有了格子线,就能找出列和行了。 (2)呈现列和行。 引导:我们一起来确定各是第几列和第几行。先看列,你想怎样确定各是第几列?说说你的想法。 提问:表示起点或开始一般用哪个数?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案背景: 此次教案是我上周在教育局点名听课的情况下,结合教材、教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的。 教学课题;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认识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学习内容的延续,也为第三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奠定基础。此部分知识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用已学的知识:“方向与位置”;“角度”;“简单的平面示意图”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本课我所设计的是信息窗1的内容。 一、情境图解读该图呈现的是军营小战士队列训练的场景,通过描述几位小战士在队列中的位置,引入“数对”知识的学习。本信息窗一共有2个例题,包含2个知识点:(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即准坐标系)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并在教学中逐步渗透“简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数对知识解决问题,建立数对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对卡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活用情景图,引起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曾经去过军营?奥,去的同学不是很多,但是我们从电视、报纸或是其他的媒体上都看过军营,那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就是在你的印象中,军营给你的最大的印象是什么?……军营给老师最大的印象就是他们的队列,实际上我们在我校每学期都举行的队列和会操比赛中,同学们在参赛时都有这种笔挺整齐的感觉。就像今天我们同学的坐姿一样,真好!今天呢,老师把参加队列比赛的30个小同学给请到了教室里,请大家观赏一下。(课件出示)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评析(参考文本)

( 数学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评析(参考文本) 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 评析(参考文本)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师让生介绍自己是哪个班的学生 生1:五年(6)班 生2:五(6)班 师:这两种介绍相比,有什么好处?就说6班行吗?

师:既简洁、又要准确是数学上很好的思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书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列、行的含义 出示情境图——班级的队列图 师:谁能介绍我们班班长的位置 生1:第2排右边数第2个 生2:第4组第2个 师:你是怎么数的? 生2:我是从左往右、从前往后数的 师:怎样才能准确的说出班长卓玲的位置,数学上有特定的规定 教师介绍列与行,以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是列,从前往后数是行,让生上台试指出各列和各行 师:现在谁能用第几列第几行说说卓玲的位置 生:第4列第2行(教师板书)

用数对确定位置练习

苏教版《用数对确定位置》练习姓名 一、填空 1、竖排叫做(),横排叫做()。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往()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往()数。 2、小明在班上坐在第4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是(,);小强坐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6),他做在第()列第()行。 3、右图是小红写的一幅字。 (1)“印”字在第()列第()行的位置,用数 对表示是(,)。 (2)(5,3)表示的汉字是()。 (3)诗中三个“不”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分别是(,)、 (,)和(,)。 (4)第()列都是标点符号,逗号的位置用数对表 示是(,)和(,)。 4、右面是小红房间的墙面平面图,请观察下图并用数对表示 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 (,)(,) (,)(,) 二、操作并回答问题 1、下图是民生实验小学所在街区的平面图: (1)民生实验小学所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8,5),请在图中方格里标出来。 (2)从民生实验小学向东走2格就是少年宫,用数对表示为(,),请在图中方格里标出来。(3)从少年宫向西走7格再向北走3格就到了人民公园,用数对表示(,)。 (4)李刚同学每天上学先向()面走()格,再向()面走()格就到学校了。

2、(1)用数对表示A、B、C的位置。 (2)在图中标出点D(6,1),E(10,4), 再顺次连接B、D、C、E、B。围成的是什 么图形? 三、看图并回答问题。(共20分,每题5分。) 下面是某校教学大楼的平面图,以层数为行,每层的教室为列,每一层为一个年级的5个班级。 第6行六(1)六(2)六(3)六(4)六(5) 第5行五(1)五(2)五(3)五(4)五(5) 第4行四(1)四(2)四(3)四(4)四(5) 第3行三(1)三(2)三(3)三(4)三(5) 第2行二(1)二(2)二(3)二(4)二(5) 第1行一(1)一(2)一(3)一(4)一(5) 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 (1)用数对表示二年级各班的位置。 (2)某班的位置是(x,4),可能是哪几个班? (3)某班的位置是(4,x),可能是哪几个班?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与教学 反思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师事先在黑板上写上位置,然后:XXX,请你描述一下你现在的位置,XXX,也请你说说你的位置; 师:他们介绍自己的座位,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说,师小结:他们在描述自己的位置时,既提到了自己所在的横排,也提到了自己所在的竖排,提一个行不行?生:不行。师:所以在教室平面内确定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条件。 2.师: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确定位置的例子,你能举例吗?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一般情况下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以站在讲台上,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出示课件平面图,展示,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在平面图上看就是从下往上数。 3.师:你能用第()列第()行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吗? 生自由说 二、新授 (一)认识数对

1、师:除了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在数学上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地表示位置。你们想知道吗?生(想);那就用你们的火眼金睛去寻找答案吧!请自学数学书19页自,并思考。 (1)数学上用()表示物体位置 (2)()由()个数组成,第一个数表示(),第二个数表示(),两个数要放到()里,并用()隔开。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并揭示课题。在位置前加上用数对确定。 (3)你现在在教室的位置是第()列第()行,用数对表示是() 此处多抽一些学生说说自己的位置,用数对表示的意思, 师:在平面图上你能确定同学的位置吗?出示例1主题图,王艳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赵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师板书,问:王艳和赵雪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时都有4和3,为什么他们不在同一个位置上呢?生:虽然他们数对是都有4和3,可表示的意思并不同,既不在同一列上,也不在同一行上,所以他们肯定不在同一个位置上。师:你真是一个爱观察的孩子。 (二)介绍数对的数学史 向这样把两个有顺序的数组成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充分体现了数学表达的简约之美。这么伟大的发明你们知道是谁发明的吗? 数对是由17世纪欧洲数学家笛卡尔发明的,有一次他生病了,躺在床上,发现墙角有一只蜘蛛,笛卡尔便把蜘蛛的位置作为开始,标为(0,0),然后使用数对表示出了蜘蛛网上所有的交叉点。再后来又通过数对发明了直角坐标系,为近代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所以祝老师建议同学们仔细观察,留心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笛卡尔哦! (三)教学在同一列或同一行的两个数对的特点 1、师:请同学们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师板书: (3,1)(3,2)(3,3)(3,4)(3,5)(3,6)(3,7)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自由说:他们的位置用数对表示的第一个数是相同的; 师:说明什么?

(五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对表示位置教案

用数对表示位置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这一学段的《确定位置》是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会用第几排第几列的方式表示位置。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复习旧知,了解学生的已有基础。就地取材,结合教室这一具体情境,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不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平面图上使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样化的确定位置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列、行的含义,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并掌握数对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阳光小学要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坐各自孩子的座位,这可愁坏了张梓健同学,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和妈妈说才能使妈妈“对号入座”,你能帮帮他吗? 2、把你的想法写在老师发的纸上。(老师巡视,找出不同的三种写法,其中一个包括用列、行的方式来描述的。) 3、投影展示三个同学的写法。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同学的写法,你觉得他们各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引出用行和列来表述更清楚,明确。 ●二、教学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一)座位图中认识列和行 1、谁能说说什么是列?(老师板书列) 生:竖排叫列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案

教学设计: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50——5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列与行,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并在书写数对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 3.经历根据实物图(点子图)中物体的位置书写数对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数对与物体的位置(点)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4.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的产生过程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去过军营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军营,领略小战士的风采。大家看,他们正在进行队列训练。瞧,这是小强那个方队的

队伍,多整齐!(课件出示情境图) 你能说说小强的位置吗?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认真看图,说说小强的位置 预设:横着数,第2排第3个;竖着数,第3排第2个;从前面数第2排从左边数第3个;小强在从前面数第2排从右边数第4排…… 师生注意倾听每位同学的表述。 师:同样是介绍小强的位置,同学们的描述却不尽相同,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介绍小强的位置时大家都说到哪些相同的地方? 生:…… 2、界定“列”和“行”,再说说小强的位置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述小强的位置时,提到了在第几排,而教材中规定,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现在请同学认真思考,用“列”和“行”再说说小强的位置。 三、汇报交流,质疑评价 1.用列和行说说小强的位置 学生说说小强的位置,只要能准确找出小强的位置,就给予肯定。 师:刚才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说出了小强的位置,说得都很好。可是同学们在数第几列第几行时,有的同学从左边数起,还有的同学从右边数起,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向;有的同学先说列再说行,还有的同学先说行再说列。那么到底怎样准确描述小强的位置呢?

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用数对确定位置》公开课优秀教案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乐静。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正整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4.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把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教学准备:练习纸一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步了解确定位置的信息需要 教师:孩子们,我们是哪个班? 学生:501班。 教师:这个“501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如果说是五年级呢?单说一班呢?(都不能准确地表示我们这一班。)看来用两个信息介绍了我们的班级,别人一听就明白了。 (设计意图:生活中像这样根据两个信息确定一个对象是很常见的,在课堂上提炼这样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老师的反问,明确了一个信息不能准确地描述所指的具体对象。)(二)尝试探索,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1.用自己的方法确定位置。 教师:现在谁能来介绍一下你在班级里所处的位置?(学生回答。)这些同学分别介绍了自己的位置,在介绍时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都是用两个信息来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铺垫,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位置时,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用两个信息来呈现。开放式地反馈,便于了解学生的起点,又能为课堂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 教师:为了研究方便,现在用方框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请大家写一写张亮同学所在的位置,看谁写

用数对表示位置

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 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用前后、左右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列和行,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3、感受方向与位置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激活经验 同学们每个学期我们都要召开家长会,想一想你是怎样给爸爸、妈妈介绍你在教室里的位置的?要想让爸爸妈妈能准确找到你的位置,你处告诉他们几个数字,怎样来描述呢?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才能准确描述你的位置.) 活动二:认识数对,初次建模 谈话:同学们,暑假夏令营活动开始了,其中少年军校吸引了许多同学参加,小强同学也参加了这个活动。看他们正在进行队列训练呢。 1、认识行与列 (1)初步感知,学生描述 提问:仔细观察小强在整个队伍中站在什么位置? (2)确定规则,规范描述 A、“排”指的什么?(生描述) 讲解:一竖排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称作一列。 用手势指一指哪是一列? 刚才同学们有两种数法,从左面数或从右面数。在生活中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一般情况我们从左面数起。这是第一列,想一想这是第几列?这又是第几列,这幅图中一共有几列? (板书:从左往右数)(课件演示列的形成) B、第2个又是什么意思?(生描述) 讲解:第2个也可以说他在第2横行。每一个横排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行。 用手势指一指哪是一行?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的。(板书:从前往后数) 想一想第1行在哪里?第3行呢?在这幅图上一共有几行呢?(课件依次出示第1行到第5行) (3)巩固内化,形成表象 体验: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列和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规定列和行的? (随学生回答,课件闪动演示) 巩固:现在谁能用数学语言准确地介绍一下小强的位置?(板书:第3列第2行) 2、抽象圆点图,初步建模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用数对表示位置》(例1)教学建议冀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用数对表示位置》(例1)教学建议 冀教版 教材说明: 本课时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使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阶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呈现某班同学在教室里的座位表示意图,介绍排和列的规定,让学生明白正是这些规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思考和结论,才能避免争议和混乱。在学生找出红红和亮亮的位置后,尝试说出自己的位置即在第几列、第几排。说明第几列、第几排可以用数对来表示,知道每个学生的座位都可以用数对表示,确定每人位置的数对都不相同。明确在数对中先写列、再写排,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它和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先写出x 轴上的数量,再写出y轴上的数量的次序是一致的,不会和中学里的数学知识发生矛盾。 接着教材教学“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了解“数对”三个特点:一是方格纸上的“点”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每个点都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表示列,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横线表示排,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排的起始。这些特点,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 教学建议: 教材第14页的例题通过呈现红红所在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1、在现实的情境中教学规范地确定位置的方法。 首先,师生要明确使用座位表的含义,这是本节课教与学的关键。生活中,教师看班里同学的座位和座位表上的是一致的,但在学生眼里,自己的座位恰恰和座位表上是对立的,学生确定的“第一列”都在自己的左侧,这和座位表中的“第一列”正好相反。因此,看懂座位表是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教学时,可先结合本班学生座位情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坐在哪里。他们凭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述,如小明坐在第4组第3个、小芳坐在第3排第4个……甚至会出现有争议的描述。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制作好的座位表,以红红为例,说说红红坐在教室的什么位置。其次,正确理解“列”“排”的含义。明确“列”“排”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排的一般规律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教师

用数对表示位置

用数对表示位置(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1、练一练,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并掌握数对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记号笔、数学作业本、空白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同学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出示电影院场景图),你是根据什么找自己的座位的? (出示电影票:6排8座)给你这张电影票,你怎样找座位?先找?再找?师:对了,在电影院,知道了几排几号,就能找到自己的座位。 2、(出示例1的情境图) (1)这里,还有一个班级的座位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2)这个班有个小朋友叫小军,他的座位在,有的说:(出示: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也有的说:(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你知道他坐在哪里吗?谁来指一指,你是怎样找的? 有不同的想法吗? (出示电影院场景和座位图)问:同样知道了第几排第几号,为什么在电影院能顺利找到位置,在座位图上就有了疑问呢?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3.揭示课题并板书。

师:看来,我们需要对位置有个统一的认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刚才,同学们的想法与数学前辈们想得一样。 二、教学新课 1、教学用数对表示位置。 (1)介绍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①说明:实际上,在确定位置时,数学上是有所规定的。 出示:(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②齐读。问: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图说,板书:竖排——列横排——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③这叫什么?这是第几列?说明:这里的从左往右,从前往后,是从观察者的方向来确定的。(从图中指列、行问)这是第几行? ④指第1列第1行的图问:这一位同学在第几列第几行?(第1列第1行)说明:我们一般先说列再说行。 指第3列第2行的图问:这一位同学在第几列第几行? 这一位呢?(第4列第1行) ⑤现在你能确定小军的位置吗?小军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板书:第4列第3行) ⑥(再出示几个小朋友的名字)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⑦挑战:师指一个座位,学生很快说出是第几列第几行。 师说第几列第几行,生说是谁。 ⑧师:你们真棒!看来,同学们已经对座位图上的第几列第几行有了明确的认识。知道了…… (2)出示抽象图。 ①如果把每个学生的座位用圆圈表示,每一行有几个圈呢?一共要画几列呢?

冀教版六年下用数对表示位置测试题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表示位置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行。 2.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 (4,1)中的4表示第4列,则1表示(), (2,7)表明王兵坐在第()列第()行。 3.如下图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西瓜的位置记为(,)。 4.如下图:A点用数对表示为(1,1),B点用数对表示为(,),C点用数对表示为(,),三角形ABC是(,)三角形。 3题图 4题图 二、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如下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4,4) B、(4,5) C、(5,4) D、(3,3) 2.如图:如果将△ABC向左平移2格,则顶点A'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A、(5,1) B、(1,1) C、(7,1) D、(3,3) 1题图 2题图 3.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5,2) B、(4,3) C、(3,2) D、(4,1) 4.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数(1,1),C点用数对表示为 (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等腰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请你在下面的方格图里描出下列各点,并把这几个点顺次连接成一个封闭图形,你能发现什么?A(2,1) B(7,1) C(4,4) D(9,4) 2.如图是游乐园的一角。 ⑴如果用(3,2)表示跳跳床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游乐设施的位置吗?请你写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