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的雕塑

罗丹的雕塑
罗丹的雕塑

罗丹的雕塑艺术 教学目的: 1、 欣赏西方近代雕塑艺术中的典范人物罗丹的作品, 了解以法国为中心的近代 雕塑的艺术成就及风格。 2、 通过欣赏罗丹等人的雕塑作品, 使学生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 界与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通过雕塑这一艺术语言对自己情感的抒发。 3、 乐。 教学重点: 1、 2、 通过对罗丹雕塑作品的临摹, 初步了解雕塑的艺术方法及其工作的艰辛和快
了解罗丹雕塑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 通过对罗丹的作品的欣赏,领悟其内心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 通过视频罗丹作品的卖价作品引发兴趣, 介绍西方雕塑艺术的状况及罗丹雕塑的地位引入课 题。 雕塑:可雕性、可塑性的材料,通过雕、塑、铸、焊等手段制作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 想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二、雕塑的分类: 1)、按材料:石雕、木雕、竹雕、泥雕、金属雕、冰雕、石膏像等 2) 、按功用和所放的位置: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纪念性雕塑、室内雕塑等
3) 、按空间形制(形态)、浮雕、透雕,圆雕 :
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厚度,根据凸起的高度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 透雕: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重视一面艺术效果的单面雕,也有双面雕。如室内 的屏风 圆雕:不附着背景的完全立体的可从四面。观赏的一种雕塑。如《思想者》《菊花仙子》 、 二、 罗丹简介: 奥古斯特 罗丹(1840——1917)是 19 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 法国著名雕塑家。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

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 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 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 因此 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 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 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 罗丹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对资产阶级腐朽势力深恶痛绝,他经常通过雕塑这一艺术 手段,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罗丹偏爱悲壮的主题, 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 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 1878年,罗丹展出《青铜时代》引起了不少议论,许多人不承认这是艺术作品,因为它 太逼真了,说它是根据真人塑造的。此事对罗丹震动不小,使他开始思考作品的表现问题, 他感到极端近似意味着毫无新意,且不利于表现深层的思想感情。因此,罗丹以后的作品形 象生动且富于内在的精神气息。他的代表作《地狱之门》共186个形体,历时37年,直到 他逝世也没有完成,其中的“思想者”、“吻”等被放大,独立成为享誉世界的名作。 罗丹的其他主要作品有: 《伤鼻的男子》(1864)、 《青铜时代》(1876)、 《圣约翰的说教》 (1878 )、 《地狱之门》(1880-1917)、 《亚当》(1880)、 《夏娃》(1881)、 《加莱义民》(1884-1 886)、 《吻》(1886)、 《巴尔扎克》(1897)、 《雨果》(1897)。 1917年11月17日,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 者、法国雕刻家罗丹逝世。
三、 罗丹的雕塑作品赏析 1、 《青铜时代》 以一个像植物一样律动而舒展的青年人体, 表现人类刚从自然束缚中舒醒过来的状态, 以 象征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时代特征。 这件作品与学院艺术的风格迥然不同, 因而受到攻击 和诋毁,成为艺术界争论的对象,不断地遭到攻击。但是历史证明,罗丹的这件人体雕塑, 是人类文明初始的真实象征和生动写照。 2、 《地狱之门》 这件大型雕塑共有 186 个形象,是根据但丁的《神曲 地狱篇》构思创作的,历时达 37 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在修改。 《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更为内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 魂。 3、 《思想者》 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罗丹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着深刻与 永恒的精神。 雕像《思想者》 ,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

颌,默视下面发生的悲剧。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 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绝对”的冥想,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压成一团。他的肌肉非常 紧张,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他注视着下面所演的悲剧,他同情、 爱惜人类,因而不能对那些犯罪的人下最后的判决,所以他怀着极其矛盾的心情,在那深刻 的沉思中,体现了伟大诗人但丁内心的苦闷。这种苦闷的内心情感,通过对面部表情和四肢 肌肉起伏的艺术处理,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那突出的前额和眉弓,使双目凹陷,隐没在暗 影之中,曾强了苦闷沉思的表情,有如那紧紧收屈的小腿肌腱和痉挛般弯曲的脚趾,有力地 传达了这种痛苦的情感。这种表面沉静而隐藏于内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
教师总结: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那生命感强烈的躯体,在一种 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缩着,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
躯干,弯曲的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聚
拢和团缩, 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个身体的力量使然。 罗丹认为深刻的思想是靠富有 生命活力的人体来表现的,所以,他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籍着深刻 与永恒的精神。 4、 《加莱义民》 这件作品是大型纪念碑雕塑, 这组雕塑以恢弘而真实的历史情境, 表现了一种及为悲壮而 崇高的精神气节与牺牲行为,以精致而深刻的心理表现,形象地刻画了在死亡面前,不同人 物的情感与个性。同时,还以独特的群像形式,突破了传统纪念碑雕塑的程式。 5、 《巴尔扎克》 以上我们欣赏了罗丹的几件作品,大家想一想,罗丹的雕塑作品是如何表达他的内在情感 的?
五、
罗丹雕塑艺术小结 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体塑造融于一体 其他作品欣赏
六、
七、 我最喜欢的作品是《
吻》 。它取材于但丁的《神曲》里所
描写的弗朗切斯卡 与保罗的爱情悲剧,塑造的是两个不顾一切世俗诽谤的情
侣,在幽会中热烈接吻的瞬间,造型极其完美的一男一女,那种投入的欢爱姿态,没有了时 间,没有了空间,只有天长地久的传承,只有人类永恒的爱情主题。在基督教的精神里,世 俗的情爱让人虚假的幻觉到永恒的存在,从而把人与上帝隔离,不去寻找真实的永恒。罗丹

原是准备放在地狱之门的左边门上,似乎隐喻人类的世俗欢乐就是堕入罪恶的道路。可是, 爱情是这个世界上除了上帝之外最强大的力量, 那种热情渴望的生命只会把世俗的人们从对 地狱无望的体验中抽离。罗丹很快就意识到《吻》强大的震撼,破坏了作品整体的和谐,吻 被拆掉了。独立出来的这个《吻》 ,女子的面孔和体态都异常的美丽,是展区内少见的漂亮 女神。非常奇怪的是,展区内的男子通常都有一张非常生动的脸和健硕美丽的身体,特别是 依据真实人物塑造的男子裸体雕塑《青铜时代》 ,那是一个神化了的男子,整个姿态和面部 表情都十分的完美和谐。就算是那个没有头的《行走的人》都让人感觉到一种动态的美丽。 而展区内的女子,通常都有一副曼妙的身材,却都配以没有灵气的模糊面孔,不知道是罗丹 追随米盖朗基罗的鄙视女性心态, 还是因为实在不太敢面对被他抄袭了许多作品的情人的审 视。
邓肯雕塑 曾经读过邓肯的自传,讲到罗丹为她塑像时的轶事。罗丹应邀来到邓肯的住所,给邓肯画素 描,画着画着,罗丹竟走到邓肯面前,伸手在邓肯的身上乱摸乱捏。邓肯这位素称浪漫的舞 蹈家,竟然一时不知所措。然而罗丹却全然不察邓肯的心思,直到他认为该罢手的时候才停 下来。邓肯在书里写道,塑像出来之后,她才理解罗丹那天的举动,她对罗丹这种艺术家观 察对象的独特方式感到非常惊异, 对罗丹为自己所塑的雕像赞不绝口。 在罗丹众多的作品里, 邓肯的雕像也许不算特别出色, 但是这段轶闻, 可以让我们间接地了解罗丹的性格和创作风 格。
课堂小结 罗丹不仅在艺术精神上继承了雕塑的传统内涵, 而且还发展了雕塑的新概念和新形式, 特别 是在对雕塑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刻画人物形象的内在品格与个性特征方面, 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他的一系列雕塑创作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 都堪与以前的艺术 大师媲美,并且还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可以说,罗丹是西方雕塑史 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
美术史上最伟大的肖像雕塑家:罗丹
https://www.360docs.net/doc/e217671224.html, 2006年11月16日 12:54 新浪读书 连载:名人死亡档案 作者:孙友亮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身份:法国雕刻家
死于:1917年11月18日(终年77岁)

死因:肺充血
地点:巴黎 评价:罗丹出身于一个普通劳动者家庭,曾3次报考美院,未获录取,无奈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他 一贯遵循“忠实于自然”的创作原则,仔细研究实物,并精通人体解剖学,创作上避免一丝一毫的造作。他所 塑造的人物,既不同于希腊雕塑那样“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也不同于米开朗基罗塑造的英雄般的巨人 形象,而是洋溢着普通人的光辉。罗丹一生勤奋,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雕塑杰作,如《青铜时代》 《思想者》 《地狱之门》 《加莱的义民》 《巴尔扎克像》等。另外,他还留下了数千幅素描、速写作品。 大雕塑家罗丹成功的背后有过无数女人的支持,他一生经历过的女人数不胜数,其中不乏美貌的、
天才的、多情的、忠诚的。而成为罗丹女人的人没有一个是幸运的,不管她们特质如何,他都要她们安
于等待。所有进入他的王国的女人都注定成为了他的婢女。在这些不幸的女人中,最为著名的是 罗斯和卡
缪。罗斯是罗丹不得志时认识的,她善良、美丽,成为罗丹喜爱的模特儿,但她却不理解罗丹和他的艺术。
1880年,声名显赫的罗丹在创作《地狱之门》时认识了比他小24岁的卡缪。卡缪年轻、漂亮、才华横溢,在 未认识罗丹之前,她的雕塑作品的风格就 酷似罗丹。成为他的模特儿和助手后,她经常参与罗丹的创作, 曾给罗丹提出过许多很有价值的意见。罗丹的作品《思》 《吻》 《永恒的青春》 《永远的偶像》等都是以卡缪 为模特儿创作的。 罗丹的习惯是:在雕塑未完成前,他对女模特儿会有很大的激情,脱衣后他用手揉捏,工作中他以眼光 夺之,结束工作时才和她们做爱。当到了雕塑作品完工的那一天,罗丹的激情也就渐渐退隐淡去了。女人们 从此靠他偶尔的拜访而欣喜,陷于等待而狂乱,退居冷宫却又难舍此情。爱情处于男性这样跋扈的羞辱的状 态,有些女人仍离不开罗丹,或者离开了却自此无助无望,有幸者靠宗教转移痛苦、得到慰藉,不幸者如卡 缪就终生囚禁了在黑暗的深渊里。 卡缪深爱着罗丹,梦寐以求想同他结婚。但是,罗丹和罗斯虽然只是同居而没有婚姻的法律约束, 他却不忍心抛弃她。他们曾经共患难,她一直用家庭妇女的劳碌来照顾着罗丹,对他百依百顺。卡缪为此痛 苦得精神错乱, 最后在
疯人院度过了凄惨的后半生。对于曾深爱过卡缪的罗丹来说,心中也是愧疚的, 吻》这样动人的爱情画面会出现在《地狱之门》雕塑中了,这是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像《

罗丹感到愧疚而无法释然的矛盾心理的反映,也表达了罗丹那永无答案的痛苦思索:爱是人类欲望的一种表 现,人的罪恶由不可克服的欲望而来,而欲望是由于人类对光明与欢乐的追求而来,因此人类的欲望就是罪 恶的渊薮,人类的欢乐就是导向罪恶的途径,而人类的痛苦就是注定不可抗拒的,永无完结的。 不过,罗丹没有了卡缪只是心痛,却不会倒下。他也不容许自己倒下,一个连抽一根烟都会嫌浪费时间 的强者只会看到自己,他爱的其实是自己,他爱的其实是他的雕塑所带来的名和利。卡缪去了,自然会有新 的模特儿过来填补。
1917年1月29日,在与罗斯同居50多年后,罗丹和她举行了婚礼。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
物资极度紧缺,他们在严寒中无煤取暖。两周后,为罗丹辛劳一生的
罗斯冻死
了。好像这个
女人一生就是为了等这一刻,等他深爱的男人娶她,即使他们已经很老了。奄奄一息时,新娘含着泪说了句: “谢谢,罗丹先生。” 这年的11月,罗丹也着了凉,肺充血的发作最终损害了他健壮的身体。18日,已经昏迷了许久的罗 丹突然苏醒过来,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因此要求家人给他换上一件好点的衣服。家人给他换上 了那件肥大的白毛料长袍,因为他的《巴尔扎克像》中的巴尔扎克穿的也是这件长袍,世人都已经将它记在 心里。按照规定,获荣誉勋位勋章的名流葬礼必须要有军队参加,但由于要求国葬罗丹被政府拒绝,罗丹 的家人很是恼火, 拒绝让军队参加他的葬礼。 罗丹的坟墓坐落在他住宅的花园内, 墓上砌着他的 《思想者》 雕像,人们把他与罗斯葬在了一起。
罗丹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罗丹,人名,较为普遍的出现。当代主要代指法国雕塑家罗丹,全名奥古斯特· 罗丹,代表 作品: 《思想者》 ;此外,还有作家、运动员、教师等同名名人。
中文名: 外文名: 国籍: 出生日期: 奥古斯特· 罗丹 Auguste Rodin 法国 1840年11月12日 毕业院校: 信仰: 主要成就: 巴黎美术工艺学校 基督教 欧洲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 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

逝世日期: 职业:
1917年11月17日 雕塑家
代表作品:
伤鼻的男子(1864), 青铜时代(1876), 圣约翰的说教(1878)
目录 简介 生平 年谱
编辑本段 简介
法国著名雕塑家。1840年11月12日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
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 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姐姐 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他14 岁随荷拉斯· 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 里埃· 贝勒斯(Carrier· 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 年游意大利, 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 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他的 《青 铜时代》 《思想者》 《雨果》 《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 、 、 、 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 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 《吻》 《夏娃》等部分作品。他善于用丰富 、 、 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 格,并有《艺术论》传世。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 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对于 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 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
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大手,用 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
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 发展有较大影响。

奥古斯特·罗丹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 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 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 富情感。罗丹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 精深的品格。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 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在人教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6课出现.
编辑本段 生平
罗丹进的美术工艺学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宠幸的画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创建的, 学 生在这里学习装帧艺术和制图。在这里他遇到了终生敬仰的启蒙老师荷拉斯· 勒考克。 勒考克是一个普通的美术教员,但他一开始就鼓励罗丹忠实于真正的艺术感觉,而不 要按照学院派的教条去循规蹈矩。也许正是这种教导影响了罗丹的一生。在此期间, 他常去卢浮宫临摹大师的名画。由于买不起油画颜料,罗丹转到了雕塑班,并从此爱 上了雕塑。勒考克又介绍他到当时法国著名的动物雕塑家巴耶( Barye 1796~1875) 那里去学习,使他受到良好的基础训练。在渡过三年艰苦而勤奋的学习时间后,罗丹 踌躇满志,准备投考巴黎美术学院。勒考克把罗丹介绍给当时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 (Hippolyte Maindron 1801~1884) ,让他做为推荐人在罗丹的入学申请书上签字 , 但这也没用,罗丹落选了。第二年依然落选。第三年,一个老迈的 主持人在罗丹的名 字旁边干脆写上:“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就这样,未来的欧洲雕刻 巨匠,竟被巴黎美术学院永远拒之门外。这对渴望成为雕塑家的年轻的罗丹,是 一个 沉重打击。 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罗丹心爱的姐姐玛丽因失恋而入修道院了, 两年之后, 她柔弱的精神和肉体承受不了失意而又清寒枯索的生活,因病去世。罗 丹的精神在这双重打击下彻底崩溃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当了一名修道士。但是 罗丹强健的肉体供给他源源不断的欲望,其中创造欲望在一颗艺术家的心中燃起了难 以遏制的火焰,使对上帝和艺术同样虔诚的罗丹陷入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善良而明达 的修道院院长埃玛尔,从罗丹受压抑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创造条件让罗丹有 机会去画画和雕刻。当他看到罗丹确有才气后,就劝说罗丹还俗,去继续其雕塑事业,

“用艺术为上帝服务”。这样鼓励罗丹。罗丹用一颗被抚慰而充满感激的心在修道院为 埃玛尔院长做了一件雕像,这件雕像显示出23岁罗丹已经具备当一个雕塑家的洞察 力、技巧和手劲儿。
罗丹肖像
罗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边,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了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 雇不起模特儿,他就请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乞丐的丑陋使罗丹看到了 在其被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凉,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位终生辛苦劳 作而孤独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从而在罗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艺术的美丑有了不 同意义。他创作时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现,将其所要展现的思想内涵容入到作品中 去,使雕塑艺术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人们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内容要远远超过视觉 感受。这一艺术思想正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经过三百多年后第一次 在罗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现,并贯穿其一生,成为它们的灵魂和魅力的 源泉。 其实罗丹后来的伟大成就,更多的是得益于他的勤奋好学。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先 到一个业余画家的家里对着实物画几个小时的素描,接着又急忙赶去上学。晚上从学 校回来,还要去博物馆。当时博物馆里有一个专画人体的学习班。他在那里要画上两 个小时。除此之外,他还要抽空到图书馆、博物馆,观摩学习古代的雕塑作品。罗丹 是在争分夺秒地学习和工作,他说:“为了使我的工作不停顿,哪怕是一秒钟,我每 天要工作14个小时。” 罗丹很善于向别人学习,有一天,他正在一根柱子上雕刻 植物,对所雕刻的花和茎都很满意,唯独对叶片左看右看总是不顺眼;雕了修,修和 雕,反反复复老是不尽如人意。这时有一个叫康士坦的工匠在旁边看着,忍不住说: “罗丹你不要老是用一个方法雕,这样看起来叶子是平的,不生动。 ……你让叶子尖 突出来对准你,这样就显得富有气韵了。”罗丹听了很高兴,他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照着康士坦说的话去做,果然,植物的叶子就显得灵活生动了。

思想者
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学生或者助手,哪怕是仅 仅有过交往,都在艺术上深受罗丹的影响。但罗丹作为先生从不在艺术观点上束缚学 生们,因此他的学生都能成熟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而脱颖而出。他们学习的是罗丹的创 造精神,所以其中出类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后与老师齐名。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 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 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 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以此而 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 没有浪漫派中容易见到的那些弊病,如肤浅的热情,空洞的夸张,虚假的内涵。他偏 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既 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使我们得以神游于心灵的波涛,生命的奥义,宇宙的玄远, 创造的神奇。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义,超越了门户派别,超越了时代和区 域,成为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将其 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 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 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罗丹作品
罗丹艺术术论 --罗丹
在艺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 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同样, 艺 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 恶是枯干。 ——罗丹 生
万物之核心; 如能抉发其品性, 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的“真”。 此“真”, 也即是“美”。 在美丽的雕刻中, 常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 这是古代艺术的密。 --罗丹 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 --罗丹 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 --罗丹 哦, 生活。 要做艺术家, 先要从人做起。 --罗丹 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最主要的是感受,爱憎,希冀,吟 《罗丹艺术论》是对欧洲
雕塑史的科学总结,又是个人经验的精练概括,其中贯穿着罗丹对前人的崇敬、对名 作的卓见和创作的喜悦、深思的刻痕、点滴的自省。当年傅雷先生任教上海美术专科

学校,翻译此书作“美学讲义”发给学生,意在未曾涉及纯粹美学之前,先对于美术名 作的形式与精神有一确切认识与探讨。 重编彩图本紧扣大师谈话,将二百余幅 这里只对该 美术名作与谈话内容融为一体,更利于名作的欣赏和名著的理解。
书作简要介绍,阿文建议你去买一本,因为可以放在床头慢慢的看,还可以闻到书香。 里面有很多精美图片,书页的纸质也很好。另外,为了不损坏原书,阿文舍不得扫描, 因为扫描图片的时候要把书压平,很容易把书弄坏……
编辑本段 年谱
1900年奥古斯特· 罗丹在巴黎举办作品展,确立他作为一个雕塑家的声誉。他的 主要贡献在于恢复西方雕塑对人类的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表现,被认为是雕刻史上最 伟大的肖像雕塑家。
巴耶学雕塑, ○ 1864年,罗丹随著名动物雕塑家路易·
由于刻苦努力,进步很快。后又到有“小美术学院”之称的卢浮宫学画,画 室主人是第二帝国时代很有名气的装饰雕刻大师阿尔贝欧内斯特-加里埃贝勒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罗丹己具备了成为一个优秀雕刻家的条件。 35岁之前,罗丹的个人风格还没有确定,1875年,罗丹访问意大利,对伟 大的米开朗基罗赞赏备至,对其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878 年,罗丹展出《青铜时代》引起了不少议论,许多人不承认这是 艺术作品, 因为它太逼真了,说它是根据真人塑造的。此事对罗丹震动不小,使他开 始思考作品的表现问题,他感到极端近似意味着毫无新意,且不利于表现 深层的思想感情。因此,罗丹以后的作品形象生动且富于内在的精神气息。
他的代表作《地狱之门》共186个形体,历时37年,直到他逝世也没有完成,其中的 “思想者”、“吻”等被放大,独立成为享誉世界的名作。 罗丹的其它主要作品有: 《地狱之门》(1880年-1917年)、 《亚当》(1880年)、 《夏娃》(1881年)、 《加莱义民》 (1884年-1886年)、 《吻》 (1886年)、 《巴尔扎克》 (1897年)、 《雨果》 (1897年)。 法国雕刻家罗丹逝世。 群像表现的是 14 世纪英法百年战争时期,六位加莱市市民悲壮就义的场景。当时法国加莱 城被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的军队包围, 即将陷落, 全城人民在严重的饥饿和困乏之下被迫向 英王求和。但骄傲的英军提出苛刻的条件:需要六位最受尊敬的加莱市民身穿麻衣,颈套绳 索,光脚走到英国军营交献该城钥匙并将被处死。于是,罗丹于 1884——1886 年应加莱市 政府的请求,创作了这件震撼人心的群像雕刻。 1917 年11月17日, 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 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
罗丹,A.

Luodan 罗丹,A. Auguste Rodin (1840~1917)
法国雕塑家。1840年11月12日生于巴黎,1917年11月17日卒于默东。幼时家境 贫寒,父亲是一个普通职员,母亲为做鞋工人。罗丹14岁时考入图画学校学习, 当时在这个学校工作的装饰雕刻家<>曾对罗丹起过启蒙作用。罗丹早年对绘画的 兴趣曾大于雕刻,由于绘画费用太大,因而在图画学校毕业后进入动物雕刻家<> 门下深造。1864年,罗丹转到 A.-E.卡里埃-贝勒斯工作室当助手,1871年协助卡 里埃-贝勒斯为布鲁塞尔商会和比利时学院作装饰雕刻。1875年旅行意大利,<> 的杰作使罗丹扩大了艺术视野,从此逐步脱离了学院派的表现程式。1877年到法 国北部旅行,悉心研究中世纪哥特式的建筑和雕刻,使他在艺术上获得长足进步, 确立了自己的创作方法。

[《施洗约翰》] 罗丹早期的代表作有《伤鼻梁的人》(1864~1875)、 《青铜时代》(1876)、 《施 洗约翰》(1878)等。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罗丹结实的造型能力和富于思考的、 独到的创作思维,特别在后两件作品中,他已摆脱了学院派的虚构和理想化的程 式,赋予法国雕刻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和生活的激情。 1880年,罗丹接受国家订件,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的大门及西侧门框作浮雕装 饰,罗丹从但丁的《神曲》得到启发,决定以《地狱篇》作题材,所以这一装饰 大门的艺术构思又被称为《地狱之门》 。 《地狱之门》共有186个人体,它们主要分布在3个部位:门框的三角形空间, 门顶端的长方形框架,两扇大门上──门的一侧表现青春和情恋,另一侧表现地 狱生活的悲惨和痛苦。罗丹构思的人体,几乎包括了他在1880年以后所作的许多 重要作品,如《思想者》《乌戈利诺和他的儿子们》《吻》《永恒的偶像》等。 、 、 、

[《地狱之门》] 这个宏伟的工程,耗去了罗丹37年时间。由于种种原因,其中包括当事者对罗 丹的构思不能理解,经济上未予充分支持,直到罗丹去世,这个作品没有最后完 成,但围绕这个构思的许多作品,是罗丹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艺术遗产。 1884年加莱城倡议,为纪念英法百年战争中为营救加莱城人民而自愿献身的英 雄做纪念像。 罗丹在设计过程中,把1人雕像发展为6人群像,作品称作 《加莱义民》 , 以资纪念 6位义民的功勋和表彰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罗丹在这个纪念碑中没有 沿用古典雕刻常用的综合象征的表现方式,而专注于事件的真实性与历史的具体 性,着重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复杂的心理状态。 罗丹第一次把心理刻画扩大到广 场上大型纪念碑雕刻中去。他放弃了纪念碑群像雕刻常用的底座,而让6位英雄直 接站在地面上。1886年纪念碑完成以后,罗丹的设计未被加莱市政府接受。直到1 895年,才建立在加莱城广场。这座纪念碑的问世,使罗丹获得了世界声誉。191 3年英国政府购买了《加莱义民》的复制品,并请罗丹亲往英国奠基,安置在<> 的旁边。 1882年是雨果诞生80周年,法国文艺界提出为 V.雨果塑造胸像,罗丹欣然接受 了这个任务。在雨果逝世以后,罗丹又为巴黎先贤祠设计了雨果纪念像,刻画了 伟大作家深远而痛苦的精神状态, 表达了雨果从悲剧世界中看到人类未来的信念。

1891年,罗丹接受了创作巴尔扎克纪念碑的任务 为塑造巴尔扎克,罗丹收集了 大量资料,以大胆的构思,把巴尔扎克表现为身披睡衣,处于创作灵感来到时的昂 首振奋状态,揭示了巴尔扎克内在的惊心动魄的力量。由于罗丹在纪念碑中全新 的表现手法,在当时学院派的操纵下,文学家协会以多数票否决了罗丹的《巴尔 扎克》设计稿。罗丹把呕心沥血创作的《巴尔扎克》送到巴黎自己的寓所。在19 00年和1912年,美国和德国先后向罗丹表示愿用巨款购买这座纪念碑,罗丹都未 答应,他认为《巴尔扎克》的第 1件原作应留在法国。只在罗丹逝世以后,在舆 论的要求下, 《巴尔扎克》的铸铜塑像才在巴黎竖起。 [ 《 加 莱 义 民 》 ]
罗丹曾为文艺界名人作过一系列肖像,如《达卢》《波德莱尔》《皮维斯?德夏 、 、 瓦纳》《肖伯纳》等。他作的妇女肖像也很有风采和特色。 、
罗丹在逝世前一年,决定将自己的作品全部赠送给国家,现在收藏 在巴黎的罗丹博物馆。
罗丹一生付出了艰巨的劳动,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是一位富于浪漫主义精 神的现实主义者,同时用多样的手法和新颖的构思,作了大量创造,极大地丰富 了雕刻艺术的表现领域。 他的创作对欧洲现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罗丹有创作经验和理论的著述 艺术论 传世,1973年北京出版有中译本。 参考书目 D.韦斯著,姚福生、刘廷海译: 《罗丹的故事》 ,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1982。 WilliamHarlan Hale, The World of Rodin, NewYork,1973.
地狱之门 罗丹
罗丹在1880年接受了制作《地狱之门》的艰巨任务。雕刻家
为此耗费了近20年的时光。他为了表现那些运动中的生命,雕塑了186个分别为情欲、 恐惧、理想而不断争斗、折磨自己的形象。这当中,有雄健的躯体,也有柔美的裸身, 其中的主要形象后来成为独立的作品。 《思想者》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奥 古斯迪· 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国最杰出最有影响的现实主义雕刻家。 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 的《思想者》 《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包含着 186 件雕塑 、 的 《地狱之门》 的设计, 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 只完成 《思想者》 、 《吻》 、 《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 形象。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 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 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 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 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 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 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罗丹的一 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 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 “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罗 丹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 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 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开放分类:
奚静之
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

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 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 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 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 地敬爱他的姐姐。他 14 岁随荷拉斯· 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 雕塑,并当过加里埃· 贝勒斯(Carrier· 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 年。1875 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 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走路的人》等作品 、 、 、 、 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 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 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他善 、 、 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 生平作了许多速写, 别具 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 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 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对于现代人来说, 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 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 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 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 为新时代 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 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奥古斯特·罗丹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 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 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 正确地面对这一切。 罗丹一生攀登, 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 罗丹坚信: “艺 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罗丹偏爱悲 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他开创了一个 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 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编辑本段 生平
进校学习
罗丹进的美术工艺学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宠幸的画家巴歇利埃在 1765 年创建的,学生在 这里学习装帧艺术和制图。在这里他遇到了终生敬仰的启蒙老师荷拉斯· 勒考克。勒考克是 一个普通的美术教员, 但他一开始就鼓励罗丹忠实于真正的艺术感觉, 而不要按照学院派的 教条去循规蹈矩。也许正是这种教导影响了罗丹的一生。在此期间,他常去卢浮宫临摹大 师的名画。由于买不起油画颜料,罗丹转到了雕塑班,并从此爱上了雕塑。勒考克又介绍他 到当时法国著名的动物雕塑家巴耶(Barye 1796~1875)那里去学习,使他受到良好的基础 训练。在渡过三年艰苦而勤奋的学习时间后,罗丹踌躇满志,准备投考巴黎美术学院。勒

考克把罗丹介绍给当时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 (Hippolyte Maindron 1801~1884) ,让他做为推 荐人在罗丹的入学申请书上签字 ,但这也没用,罗丹落选了。第二年依然落选。第三年, 一个老迈的主持人在罗丹的名字旁边干脆写上:“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 就这样,未来的欧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术学院永远拒之门外。这对渴望成为雕塑家的年 轻的罗丹,是一个沉重打击。
受打击进修道院
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罗丹心爱的姐姐玛丽因失恋而入修道院了,两年之后, 她柔弱 的精神和肉体承受不了失意而又清寒枯索的生活, 因病去世。 罗丹的精神在这双重打击下彻 底崩溃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当了一名修道士。但是罗丹强健的肉体供给他源源不断的 欲望,其中创造欲望在一颗艺术家的心中燃起了难以遏制的火焰,使对上帝和艺术同样虔 诚的罗丹陷入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善良而明达的修道院院长
奥古斯特·罗丹
埃玛尔,从罗丹受压抑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创造条件让罗丹有机会去画画和雕刻。 当他看到罗丹确有才气后,就劝说罗丹还俗,去继续其雕塑事业,“用艺术为上帝服务”。这 样鼓励罗丹。 罗丹用一颗被抚慰而充满感激的心在修道院为埃玛尔院长做了一件雕像, 这件 雕像显示出 23 岁罗丹已经具备当一个雕塑家的洞察力、技巧和手劲儿。
艺术的开始
罗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边,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了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雇 不起模特儿,他就请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乞丐的丑陋使罗丹看到了在其被 磨损的脸上, 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凉, 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位终生辛苦劳作而孤独的雕 塑大师米开朗基罗。 从而在罗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艺术的美丑有了不同意义。 他创作时注 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现, 将其所要展现的思想内涵容入到作品中去, 使雕塑艺术成为一种强 有力的语言, 人们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内容要远远超过视觉感受。 这一艺术思想正是大师米开 朗基罗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经过三百多年后第一次在罗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现,并 贯穿其一生,成为它们的灵魂和魅力的源泉。
编辑本段 雕塑大师
伟大的老师
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学生或者助手,哪怕是仅仅 有过交往,都在艺术上深受罗丹的影响。但罗丹作为先生从不在艺术观点上束缚学生们,因 此他的学生都能成熟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而脱颖而出。 他们学习的是罗丹的创造精神, 所以其

中出类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后与老师齐名。
伟大的人格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 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 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 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 罗丹一生攀登, 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 罗丹坚信: “艺术即感情”。他的全
《青铜时代》
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 漫主义雕刻大师。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没有浪漫派中容易见到的那 些弊病,如肤浅的热情,空洞的夸张,虚假的内涵。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 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使我们得以神游 于心灵的波涛, 生命的奥义,宇宙的玄远, 创造的神奇。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义, 超越了门户派别,超越了时代和区域,成为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层劳动人 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 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 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 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罗丹艺术论
《罗丹艺术论》是对欧洲雕塑史的科学总结,又是个人经验的精练概括,其中贯穿着 罗丹对前人的崇敬、对名作的卓见和创作的喜悦、深思的刻痕、点滴的自省。当年傅雷先 生任教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翻译此书作“美学讲义”发给学生, 意在未曾涉及纯粹美学之前, 先对于美术名作的形式与精神有一确切认识与探讨。 重编彩图本紧扣大师谈话, 将二百余幅 美术名作与谈话内容融为一体, 更利于名作的欣赏和名著的理解。 这里只对该书作简要介绍, 阿文建议你去买一本, 因为可以放在床头慢慢的看, 还可以闻到书香。 里面有很多精美图片, 书页的纸质也很好。另外,为了不损坏原书,阿文舍不得扫描,因为扫描图片的时候要把书 压平,很容易把书弄坏,1917 年 11 月 17 日,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 20 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法国雕刻家罗丹逝世。
编辑本段 主要经历
1900 年奥古斯特· 罗丹在巴黎举办作品展,确立他作为一个雕塑家的声誉。他的主要贡 献在于恢复西方雕塑对人类的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表现,被认为是雕刻史上最伟大的肖像 雕塑家。 1864 年, 罗丹随著名动物雕塑家路易· 巴耶学雕塑, 由于刻苦努力, 进步很快。 后又到有“小美术学院”之称的卢浮宫学画,画室主人是第二帝国时代很有名气的装饰雕刻

大师阿尔贝欧内斯特-加里埃-贝勒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罗丹己具备了成为一个优秀雕刻 家的条件。35 岁之前,罗丹的个人风格还没有确定,1875 年,罗丹访问意大利,对伟大的 米开朗基罗赞赏备至,对其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878 年,罗丹展出《青铜时 代》引起了不少议论,许多人不承认这是艺术作品,因为它太逼真了,说它是
奥古斯特·罗丹
根据真人塑造的。此事对罗丹震动不小,使他开始思考作品的表现问题,他感到极端近似意 味着毫无新意,且不利于表现深层的思想感情。因此,罗丹以后的作品形象生动且富于内在 的精神气息。他的代表作《地狱之门》共 186 个形体,历时 37 年,直到他逝世也没有完成, 其中的《思想者》《吻》等被放大,独立成为享誉世界的名作。 、 1917 年 11 月 17 日, 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 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法国雕刻家罗丹 逝世。
编辑本段 年谱
举办作品展
1900 年奥古斯特· 罗丹在巴黎举办作品展,确立他作为一个雕塑家的声誉。他的主要贡 献在于恢复西方雕塑对人类的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表现, 被认为是雕刻史上最伟大的肖像雕 塑家。 1864 年,罗丹随著名动物雕塑家路易· 巴耶学雕塑,由于刻苦努力,进步很 快。后又到有“小美术学院”之称的卢浮宫学画,画室主人是第二帝国时代很有名气的装 饰雕刻大师阿尔贝欧内斯特-加里埃-贝勒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罗丹己具备了成为一 个优秀雕刻家的条件。35 岁之前,罗丹的个人风格还没有确定,1875 年,罗丹访问意 大利,对伟大的米开朗基罗赞赏备至,对其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议论
1878 年,罗丹展出《青铜时代》引起了不少议论,许多人不承认这是艺术作品,因为 它太逼真了, 说它是根据真人塑造的。 此事对罗丹震动不小, 使他开始思考作品的表现问题, 他感到极端近似意味着毫无新意,且不利于表现深层的思想感情。因此,罗丹以后的作品形 象生动且富于内在的精神气息。他的代表作《地狱之门》共 186 个形体,历时 37 年,直到 他逝世也没有完成,其中的“思想者”、“吻”等被放大,独立成为享誉世界的名作。
编辑本段 作品详解
青铜时代
以一个像植物一样律动而舒展的青年人体,表现人类刚从自然束缚中舒醒过来的状态, 以象征人类从蒙昧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罗丹的雕塑艺术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 Rodin's Sculpture Ar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罗丹的雕塑艺术 美术教案-罗丹的雕塑艺术 罗丹的雕塑艺术 教学目的: 1、欣赏西方近代雕塑艺术中的典范人物罗丹的作品,了解以法国为中心的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及风格。 2、通过欣赏罗丹等人的雕塑作品,使学生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通过雕塑这一艺术语言对自己情感的抒发。 3、通过对罗丹雕塑作品的临摹,初步了解雕塑的艺术方法及其工作的艰辛和快乐。 教学重点: 1、了解罗丹雕塑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 2、通过对罗丹的作品的欣赏,领悟其内心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https://www.360docs.net/doc/e217671224.html,): 一、导入: 通过对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的回忆,介绍西方

雕塑艺术的状况及罗丹雕塑的地位引入课题。 二、罗丹简介: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罗丹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对资产阶级腐朽势力深恶痛绝,他经常通过雕塑这一艺术手段,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罗丹的雕塑作品赏析 1、《青铜时代》 以一个像植物一样律动而舒展的青年人体,表现人类刚从自然束缚中舒醒过来的状态,以象征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时代特征。这件作品与学院艺术的风格迥然不同,因而受到攻击和诋毁,成为艺术界争论的对象,不断地遭到攻击。但是历史证明,罗丹的这件人体雕塑,是人类文明初始的真实象征和生动写照。 2、《地狱之门》 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个形象,是根据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构思创作的,历时达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在修改。《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更为内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魂。 3、《思想者》 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

展示作品在陈列馆展览中的重要性 【摘要】陈列馆运用的各类展示作品都是力求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隧道,去感受历史上所发生的真实事件。这样的教育方式感官上更直接,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们的陈列馆能更好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成为群众愿意来、主动来的场所。一座有教育意义的陈列馆,势必成为市民接受教育、主动学习的场馆。 【关键词】陈列馆;展览形式;展馆设计 从某种意义上说,了解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过去的历史和现在状况是从各类陈列馆开始的。一座陈列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资料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一方面,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另一方面,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是弘扬主旋律的重要载体。陈列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在工作、学习中绷紧的心弦成为来陈列馆的主要目的。陈列馆是靠陈列、展出、宣传、解说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列馆对记录民族文化遗存、缅怀革命斗争历史、弘扬革命传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革命陈列馆是展示某个地区革命成就的窗口,怎样使革命陈列馆的展览方式更容易使参观者乐于接受?怎样脱离宣教式的教条教育模式?怎样才能使参观者主动来参观接受教育?革命场馆的布展方式上怎样更具有教育意义?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就能更大发挥革命陈列馆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来体现: 第一,灯光。照明在场馆中扮演的角色和色彩一样重要,它可以提高陈列效果,营造氛围,从而创造出一个身临其境的参观环境。在整个场馆中,照明设计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它就像一个调色板,可制造出各种不同的色调,又像一个五味瓶,可配制出不同的情感,因此,巧妙的照明设计,可以提高展览内容质量,强化观众的参观意愿,使视觉教育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优秀的灯光设计增强实物的色彩与质感,强调商品特征,使物体与背景分离,从而产生空间感;此外,色光是具有表情的,它可以烘托制造出特别的气氛,使展览内容的内涵得以诠释,达到展示的最终目的。还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利用亮度、色调的反差,可以使顾客的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物体上,从而达到了视觉引导的作用。 第二,繪画。在陈列馆的展览内容中,经常会需要反映某个特定时期或者特定场景的画面,但是由于时间的久远,或者当时的条件限制,没有相应的图片可供展览使用。绘画无疑成为再现当时的最好表现方式,特别是写实风格的油画又可以让参观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其次,艺术创作源于生活,但是又可高于生活,

中国历年“世界最美的书”赏析(2004-2012) 作者:深圳华创造俱乐部秘书长@叶灿斌 博客:https://www.360docs.net/doc/e217671224.html,/yecanbin 微博:https://www.360docs.net/doc/e217671224.html,/q5838184 自二〇〇四年《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荣获“世界最美的书”金奖至今,我国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的书籍如下: 1.2004年金奖(唯一):《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 2.2005年荣誉奖:《土地》、《朱叶青杂说系列》 3.2006年金奖:《曹雪芹风筝艺术》 4.2007年铜奖:《不裁》 5.2008年荣誉奖:《之后》 特别制作奖:《蚁呓》 6.2009年荣誉奖:《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 7.2010年荣誉奖:《诗经》

8.2011年荣誉奖:《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 9.2012年银奖:《剪纸的故事》 荣誉奖:《文爱艺诗集》 以上书籍请直接阅读豆列书单:https://www.360docs.net/doc/e217671224.html,/doulist/190636/ 一、2004年度“世界最佳图书”(唯一)金奖:《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

版式设计:蠹鱼阁(申少君)、高绍红,封面设计:张志伟,主编:刘占文,类别:艺术,出版祛: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01-01(注:本书有三个版本,并分纸面、布面)

整本书采用中国传统线装方式,书籍外壳烫金,字体用凹版印刷,打开方式是自右向左,读者也能从纸张的色彩、重量,到装订风格、外包装设计等细节中体会到设计者的匠心。莱比锡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席乌塔·施耐特女士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完美”二字。她说,《梅》书几乎把所有的图书装帧方式都用尽了。 《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一函两册,传统样式却充溢着现代技术美感的精致装帧,古雅大方,一着眼便令人赏心悦目。集子中所收图谱,是从梅兰芳纪念馆现存的全部“缀玉轩”珍藏图画、脸谱原件复制所成。图谱原件是梅兰芳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向北平国剧学会提供的个人藏品。收存在《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中的戏曲脸谱、戏画、戏曲人物等,有明代遗珍、清代绝品、民初佳作,斑斓耀目,弥足珍贵。这些写实的艺术品,远在摄影、录像技术诞生或普及之前,逼真地记录下那个时代的戏曲艺术风。《图画集》所收珍品分为两类,一类是戏曲人物画,一类是戏曲净角的脸谱。《图画集》除收录并精心印制了梅兰芳先生珍藏的戏曲人物画和脸谱外,还特邀刘曾复、朱家溍两位老前辈撰写了《说略(一)》和《说略(二)》刊印于画册之首,以帮助读者了解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人物画和脸谱的来历及其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的出版,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它不仅会被戏曲艺术家和研究者及广大戏曲爱好者所珍藏、观赏和研究,而且还必然会对美化和丰富我们现代人的文化生活作出积极而独特的贡献。 2003年9月获全球印刷界最高荣誉奖Benny Award 美国印制大奖,获德国莱比锡“2004世界最佳图书设计评奖”金奖。 据说上海书城只卖出一本,600大洋,有人嫌贵。晨风认为中国首夺”世界最美“并且是唯一金奖,值得收藏。 二、2005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荣誉奖:《土地》 设计:王序,作者: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类别:艺术,出版时间:2004-06-01 2003年1月,英国雕塑艺术大师安东尼·格姆雷(Antony Gormley)与花都象山村的农

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美术欣赏) 一、授课时间(一课时) 二、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我国古今优秀雕塑作品,漫步历史,开阔眼界,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重点和难点: 1、了解祖国悠久的美术传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2、让学生了解一些雕塑基本知识,认识雕塑是雕和塑的总称,并认 识和区分圆雕与浮雕。 四、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机。 2、挂图、圆雕、浮雕原作一两件。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精美的雕塑作品,(圆雕、浮雕),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认识雕塑是雕和塑的总称,以可塑的(如粘土 油泥)或可雕刻的的(如金属、木、石等)材料,制 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类。板书 课题。 二、讲授新课: 1、重点欣赏《说唱俑》《艰苦岁月》。

2、教师介绍《说唱俑》是四川东汉墓中出土的陶塑,引 导学生讲出唱俑的特点 ⑴.设问:作品表现了这艺人什么动作?教师归纳学生讨论进行小节:这件生动的《说唱俑》将古代说书艺人的形象,用夸张的手法(手舞足蹈,眉开眼笑,一副谐趣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显示了古代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制陶技巧,给我们带来形象美的享受。 ⑵赏折《艰苦岁月》。 教师简述内容:在革命战争年代,一老一少的两位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仍保持乐观精神,他们衣衫破烂,双足赤裸,面容消瘦,老战士悠然自得革命战士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是一件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雕塑作品。 设问:①为什么红军战士穿得那么破烂? ②老战士和小战士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教师归纳:衣衫褴褛、面容消瘦的老战士和小战士形象反映了中国革命战争环境的艰苦,他们为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坚定而乐观地经受艰苦岁月的考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悠扬的笛声,沿着他们斗争的道理奋勇前进。 3.欣赏反映近代革命斗争的雕塑。教师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作品: 《虎门销烟》是浮雕作品,刻画了广州虎门人民销毁鸦片, 进行反英斗争的伟大壮举。 收租院》是泥塑作品,刻画了一位不满地主剥削,百愤 交集地怒视着地主的农民的形象。 《武昌起义》是雕塑作品,着重刻画革命战士手握步抢向前冲锋的英

美术教案-古希腊雕塑 播放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片断和刘翔110米栏镜头 刚才同学们在屏幕上看到了什么内容?除了刘翔获得110米栏世界冠军的精彩镜头,你们还看到了什么?(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演员们扮演了什么样的形象?(模仿古希腊雕塑的形式) 为什么在本届奥运会上要把古希腊雕塑作为开幕式的一项主要表演内容呢?这是因为古希腊的雕塑是西方雕塑艺术的直接源头,西方雕塑的黄金时代。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古希腊的雕塑占有重要的地位。西方美术中崇尚的典范模式、庄重的艺术品格和写实精神,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开始的。我想这就是今年希腊奥运会开幕式中把古希腊雕塑作为表演内容的原因。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希腊的雕塑艺术 奥运会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中国健儿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还历历在目。为了弘扬奥运精神,我想现在也组织一个小小的运动会,这个运动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掷铁饼。 请左右两组各推选出一个运动员站起来,请运动员入场!!!同学们来点掌声,给他们加油!! 下面我来宣布比赛规则,我手中拿着两个是什么?但是它不是真的,是纸做的,所以你们不要怕失手伤人。但也要注意不要把我的铁饼压瘪了。我明天还要上课。今天你们不是谁将铁饼投掷更远获胜,而是谁能够将投掷铁饼的动作演绎的最完美而获胜。注意,整个比赛时间是10秒。大屏幕上将显示时间,当你们认为自己的动作达到最完美瞬间的时候请将这个动作固定5秒钟。开始!好,请同学们来评判一下,你们认为谁的动作漂亮 其实投掷铁饼的这个动作,在两千年前一个古希腊的雕塑家,就将它演绎的十分完美了。那就是著名的雕塑家米隆,作品的名字叫《掷铁饼者》 你们看一看,这件雕塑塑造了一个竞技运动员在投掷铁饼的瞬间动作。它美吗?为什么?是的,雕塑家米隆表现了一个健美而又富有力感的运动员的形象,体现了一种和谐和理想之美。一般人在运动中都有最精彩的瞬间动作。米隆就是

罗丹的雕塑艺术 教学目的: 1、欣赏西方近代雕塑艺术中的典范人物罗丹的作品,了解以法国为中心的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及风格。 2、通过欣赏罗丹等人的雕塑作品,使学生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通过雕塑这一艺术语言对自己情感的抒发。 3、通过对罗丹雕塑作品的临摹,初步了解雕塑的艺术方法及其工作的艰辛和快乐。 教学重点: 1、了解罗丹雕塑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 2、通过对罗丹的作品的欣赏,领悟其内心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对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的回忆,介绍西方雕塑艺术的状况及罗丹雕塑的地位引入课题。 二、罗丹简介: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罗丹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对资产阶级腐朽势力深恶痛绝,他经常通过雕塑这一艺术手段,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罗丹的雕塑作品赏析 1、《青铜时代》 以一个像植物一样律动而舒展的青年人体,表现人类刚从自然束缚中舒醒过来的状态,以象征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时代特征。这件作品与学院艺术的风格迥然不同,因而受到攻击和诋毁,成为艺术界争论的对象,不断地遭到攻击。但是历史证明,罗丹的这件人体雕塑,是人类文明初始的真实象征和生动写照。 2、《地狱之门》 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个形象,是根据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构思创作的,历时达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在修改。《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更为内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魂。 3、《思想者》 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罗丹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教师总结: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那生命感强烈的躯体,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缩着,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躯干,弯曲的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聚拢和团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个身体的力量使然。罗丹认为深刻的思想是靠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体来表现的,所以,他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籍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4、《加莱义民》 这件作品是大型纪念碑雕塑,这组雕塑以恢弘而真实的历史情境,表现了一种及为悲壮而崇高的精神气节与牺牲行为,以精致而深刻的心理表现,形象地刻画了在死亡面前,不同人物的情感与个性。同时,还以独特的群像形式,突破了传统纪念碑雕塑的程式。 5、《巴尔扎克》 以上我们欣赏了罗丹的几件作品,大家想一想,罗丹的雕塑作品是如何表达他的内在情感的?

《罗丹的雕塑》教学方案 人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7课 初中美术教案《罗丹的雕塑》 教学目标: 1、欣赏西方近代雕塑艺术中的典范人物罗丹的作品,了解以法国为中心的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及风格。 2、通过欣赏罗丹等人的雕塑作品,使学生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通过雕塑这一艺术语言对自己情感的抒发。 3、通过对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的临摹,初步了解雕塑的艺术方法及其工作的艰辛和快乐。 教学重点: 1、了解罗丹雕塑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 2、通过对罗丹的作品的欣赏,领悟其内心情感的表达。 教学难点:作品通过艺术语言,具体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和艺术的理解。

扬。1880年,他的强调表现人类美德为主题的裸体塑像“施洗约翰”展出,进一步提高了罗丹的声望。自此罗丹建立了个人工作室,并接受政府定件,题材自定。他便选择了取材但丁“神曲”的“地狱之门”这一与建筑紧密相连的巨大艺术工程,耗去了他后半生的整整37年,至逝世也未完成。结合“地狱之门”完成的“吻”、“思想者”、“亚当”、“夏娃”等获得普遍的赞扬。1886年完成历史纪念雕像“加莱义民”。其后,完成“巴尔扎克”、“雨果”等一系列名作家、艺术家的塑像。 1916年法国政府为答谢罗丹把全部作品捐献国家,特建立罗丹博物馆。1917年11月17日罗丹在巴黎附近的缪当去世。资料的同学要事先进行筛选。 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向其他组或同组的同学提问。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四、罗丹的雕塑作品赏析(10分钟) 深入分析《加莱义民》(10分钟)1、《加莱义民》 历史背景:14世纪百年战争时期, 英国军队即将攻陷法国的加莱市,加 莱市被英军围困将近两年,市民的生 命危在旦夕。经过双方的谈判,英王 爱德华三世提出残酷的条件:加莱市 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 死,并规定这六个人出城时要光头、 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 才可保全城市。这是法国人民永难忘 怀的历史悲剧。 图片展示加莱义民的不同角度。加深 学生对雕塑是三维立体作品的印象。 作品题材:六位市民慷慨赴死的情 景。刻画了不同身份的市民在面对死 亡时的内心活动。 形式分析:雕塑构思新颖。罗丹用深 学生根据教 师提出的问 题进一步思 考。 学生配合教 师共同完成 局部分析。 学生可以展 开联想,充分 引导学生 通过美术 作品的审 美特征发 掘其内在 的历史价 值。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e217671224.html, 1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考研招生信息、考试科目、导师育明教育提示: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实践类)考生须知 一、第四门专业创作业务课二【511专业创作】考试时间为6小时: 中途不得离开考场,考生自备饮用水和食物。 二、美术实践类各研究方向考生自备材料及工具要求: (一)中国画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笔、墨、颜料、笔洗、毛毡、裁纸刀等适用的国画材料与工具(纸张、画板、画架等由考点提供)。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试科目 46雕塑创作与技法研究吴为山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 ③711艺术概论 ④511专业创作 47雕塑创作与技法研究郅敏二级美术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 ③711艺术概论 ④511专业创作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e217671224.html, 2(二)书法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笔、墨、砚台、颜料、笔洗、毛毡、裁纸刀等适用的书法材料与工具(纸张、画板、画架等由考点提供)。 (三)书法篆刻创作及篆刻艺术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笔、墨、篆刻工具、印泥、砂纸、拓边款用的工具与材料、笔洗、毛毡、裁纸刀等适用的书法、篆刻材料与工具(石料、宣纸、印签纸等由考点提供)。 (四)油画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画笔、油彩、调色板、图钉、裁纸刀等适用的素描及油画材料与工具(画板、画架及统一规格的画框由考点提供)。 (五)雕塑创作方向考生,自备泥塑工具、铁丝、钳子、素描用笔(雕塑泥、纸张、画板、喷壶由考点提供)。 (六)陶艺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方向考生,自备笔、墨、颜料、笔洗、尺、裁纸刀等设计用绘图材料与工具(纸张、画板由考点提供)。 201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711艺术概论】考研真题 育明教育独家内部提供 一、名词解释 1、彩陶 2、随类赋彩 3、题跋 4、南桃北柳 5、米洛的维纳斯 6、塞尚 7、苏州园林 8、敦煌写经

雕塑作品《中国梦牛精神》 雕塑家蒲爱兵为了弘扬《中国梦·牛精神》,照此画铸铜牛。重3吨,高2.3米,长5米。以作县标座落于盛水河之畔。雕塑作品形神兼备,时刻鞭策着十三亿中华儿女力耕不息,脚踏实地,奋发图强! 蒲爱兵(艺名林子),2006年创办深圳古园雕塑艺术中心,属于现代新锐的雕塑家。他以写实的手法使作品风格硬朗、明快、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张力。2013年在深圳接手制作《中国梦·牛精神》作品源于著名漫画家陈与李(陈跛子、李青艾夫妇合用名)创作的《中国梦·牛精神》一画,表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此画于2013年被中央文明办,中央网络电视台“讲文明,树新风”第一批公益广告采用,发通稿,并配诗云:“铁骨响铮铮,奋蹄自有神。我是中国牛,天地任我行”。《人民日报》、《暸望》等全国各地报刊整版发表,首都及各大城市制作为巨幅宣传图片展示。 蒲爱兵- 代表作品:蒲爱兵创作的《中国梦牛精神》 深圳雕塑家蒲爱兵以邱县著名漫画家陈与李夫妇设计的《中国梦·牛精神》公益广告作品原型创作。铜塑牛高2.3米、长5米、底宽1.8米、重达3吨。纵观铜塑,以邱县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实干文化为主题进行艺术展示,并用洗练的手法、流畅的线条和厚重的质感,表现出俯首向前的“孺子牛”形象,给人以“力”的震撼和“拼”的劲道。 蒲爱兵- 创作背景:

自2013年7月31日《人民日报》整版刊发《中国梦牛精神》这幅漫画作品以来,中国牛勤劳善良、踏实前进的拼搏精神,让十三亿中华儿女产生了共鸣,此画于2013年被中央文明办,中央网络电视台“讲文明,树新风”第一批公益广告采用,发通稿并配诗云:“铁骨响铮铮,奋蹄自有神。我是中国牛,天地任我行”。《人民日报》、《暸望》等全国各地报刊整版发表,首都及各大城市制作为巨幅宣传图片展示。深受欢迎。全国124个城市争相展出和播放。11月8日,这幅佳作由平面图变成立体的啦!这尊“中国牛”铜雕由雕塑家蒲爱兵完全以原型设计打造,制作精良,表现出俯首向前的“中国牛”形象,给人以“力”的震撼和“拼”的劲道。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涵之一,融合了脚踏实地、公而忘私、积极进取、拼搏创新的优秀美德。 《中国牛》铜雕重3吨,高2.3米,长5米。座落于盛水河之畔。雕塑作品形神兼备,时刻鞭策着十三亿中华儿女力耕不息,脚踏实地,奋发图强!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涵之一,融合了脚踏实地、公而忘私、积极进取、拼搏创新的优秀美德。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应该发扬老黄牛的开拓精神,勇于开拓,奋力创新,无论面前是荆棘,是坎坷;是慢慢长路,还是千斤重负,都负重奋进,义无反顾,勤奋耕耘,用我们的心血和汗水来赢得共和国的和谐富强。 蒲爱兵- 作品赏析:中国梦牛精神 一头奋蹄拉犁、俯首向前的“中国牛”,从农耕文化中走来,在现代化的街头、报纸、电视、手机、互联网上频频亮相,抖擞冲天的牛气,透出一股子牛劲。 在“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中,这幅《中国梦,牛精神》十分抢眼,令人难忘。这头以中国画手法创作的“中国牛”,从一个方面,生动诠释了“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 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忠厚实诚、勤劳奉献的象征。它埋头耕耘,不辞劳苦,忍辱负重,“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早已成为人们景仰、敬重、学习的榜样。 中国人身上,颇有“牛精神”。比如,一些城市数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创建和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始终保持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脚印上写的,台阶上留的,都是一种“牛精神”。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劳动来创造。”用劳动来创造,其实就是一种“牛精神”。正因

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中美术《罗丹的雕塑艺术》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的: 1、欣赏西方近代雕塑艺术中的典范人物罗丹的作品,了解以法国为中心的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及风格。 2、通过欣赏罗丹等人的雕塑作品,使学生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通过雕塑这一艺术语言对自己情感的抒发。 3、通过对罗丹雕塑作品的临摹,初步了解雕塑的艺术方法及其工作的艰辛和快乐。 教学重点: 1、了解罗丹雕塑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 2、通过对罗丹的作品的欣赏,领悟其内心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对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的回忆,介绍西方雕塑艺术的状况及罗丹雕塑的地位引入课题。 二、罗丹简介: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 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罗丹有强烈 的爱国主义热情,对资产阶级腐朽势力深恶痛绝,他经常通过雕塑这一艺术手 段,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罗丹的雕塑作品赏析 1、《青铜时代》 以一个像植物一样律动而舒展的青年人体,表现人类刚从自然束缚中舒醒过来的状态,以象征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时代特征。这件作品与学院艺术的风格迥然不同,因而受到攻击和诋毁,成为艺术界争论的对象,不断地遭到攻击。 但是历史证明,罗丹的这件人体雕塑,是人类文明初始的真实象征和生动写照。

2、《地狱之门》 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个形象,是根据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构思创作的,历时达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在修改。《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更为 内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魂。 3、《思想者》 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罗丹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着深刻与 永恒的精神。 4、《加莱义民》 这件作品是大型纪念碑雕塑,这组雕塑以恢弘而真实的历史情境,表现了一种及为悲壮而崇高的精神气节与牺牲行为,以精致而深刻的心理表现,形象地 刻画了在死亡面前,不同人物的情感与个性。同时,还以独特的群像形式,突破 了传统纪念碑雕塑的程式。 5、《巴尔扎克》 以上我们欣赏了罗丹的几件作品,大家想一想,罗丹的雕塑作品是如何表达他的内在情感的? 四、临摹罗丹的雕塑《沉思》 1、雕塑的分类 2、泥塑的基本手法 3、临摹要求: a、比例确当 b、形体基本准确

《中外雕塑作品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了解我国优秀艺术瑰宝。(了解) 2、了解名画、作者、时代背景。(记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代表作品。 难点:知道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代表作品及作者、时期。 教学过程: 一、介绍书中的名作 秦始皇陵兵马桶 1974年和1976年,在秦始皇陵外城东侧约1.5千米处地下,发现并发掘了秦陵从葬坑三处。其中一号坑规模最大,面积达14000平方米,内有6000多件形同真人、真马一般大小的兵马陶源和7000多件战车、铜兵器及金、铜、石等装饰品,是一个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向东开进的古代大型军事长方阵形。它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装备情况及古代战争的阵法。一号坑内,车与步兵相间,以步兵为主。二号坑内主要是车兵,也有骑兵、步兵,形成车兵、骑兵、步兵联队。 说书佣 中国古代有活人殉葬的习俗。到了汉代,这一习俗废除。但一些达官贵人还对此念念不忘,企望去世后在阴间也能作威作福。因此,他们就用陶土或木头做成人形,当作活人替身,随葬地下。这些陶或木制成的替身,叫做佣。1951年在成都天回山崖墓出土了一具击鼓说唱的东汉陶佣。 这具陶佣是一个说书艺人的形象。他坐在一个石台上,张着嘴巴,身体微微前倾,左臂环抱着一只鼓,右手高举鼓褪,一足翘起,似乎是说书说到了精彩之处,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显得清新活泼、栩栩如生。 青铜奔马 青铜奔马出自汉代的马踏飞燕铜像,是中国的艺术珍宝。马踏飞燕铜像是1969年在甘肃省武威县一座东汉古墓中出土的,是墓中近百件青铜车马仪仗桶中的一件,像高34. 5厘米。奔马矫健雄壮,四蹄腾空,昂首扬尾,马首向左微微昂起,口鼻微微张开,逼真地表现了骏

罗丹的雕塑艺术 教学目的: 1、欣赏西方近代雕塑艺术中的典范人物罗丹的作品,了解以法国为中心的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及风格。 2、通过欣赏罗丹等人的雕塑作品,使学生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通过雕塑这一艺术语言对自己情感的抒发。 3、通过对罗丹雕塑作品的临摹,初步了解雕塑的艺术方法及其工作的艰辛和快乐。 教学重点: 1、了解罗丹雕塑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 2、通过对罗丹的作品的欣赏,领悟其内心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对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的回忆,介绍西方雕塑艺术的状况及罗丹雕塑的地位引入课题。 二、罗丹简介: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罗丹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对资产阶级腐朽势力深恶痛绝,他经常通过雕塑这一艺术手段,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罗丹的雕塑作品赏析 1、《青铜时代》 以一个像植物一样律动而舒展的青年人体,表现人类刚从自然束缚中舒醒过来的状态,以象征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时代特征。这件作品与学院艺术的风格迥然不同,因而受到攻击和诋毁,成为艺术界争论的对象,不断地遭到攻击。但是历史证明,罗丹的这件人体雕塑,是人类文明初始的真实象征和生动写照。 2、《地狱之门》 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个形象,是根据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构思创作的,历时达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在修改。《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更为内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魂。 3、《思想者》 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罗丹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教师总结: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那生命感强烈的躯体,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缩着,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躯干,弯曲的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聚拢和团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个身体的力量使然。罗丹认为深刻的思想是靠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体来表现的,所以,他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籍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4、《加莱义民》 这件作品是大型纪念碑雕塑,这组雕塑以恢弘而真实的历史情境,表现了一种及为悲壮而崇高的精神气节与牺牲行为,以精致而深刻的心理表现,形象地刻画了在死亡面前,不同人物的情感与个性。同时,还以独特的群像形式,突破了传统纪念碑雕塑的程式。 5、《巴尔扎克》 以上我们欣赏了罗丹的几件作品,大家想一想,罗丹的雕塑作品是如何表达他的内在情感的?

从雕塑看佛教的发展 摘要:佛教以其禅宗思想而深入中国历史将近2000年,而其佛教雕塑不仅作为宣扬佛教禅宗的一种重要方法,更是作为其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成为佛教文化中极具特色的组成元素。本文讲述了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以及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分析各个历史阶段佛教雕塑所具有的不同特色,揭示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之间的相互促进发展、融合的关系。 关键词:雕塑佛教汉化融合 正文: 印度佛教由释迦牟尼创立于公元前六世纪,传入中国后,逐渐汉化。西汉至清末,经历了传入、传播、兴盛和时盛时衰几个阶段,即两汉魏晋南北朝的传译阶段,隋唐的创造阶段,以及宋元明清的融合阶段,从一个文化的“舶来物”,到被汉文化所同化,到最后完全地汉化而与民间世俗相结合,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泛的宗教。 佛教是从外国传入的,但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不可能是外来艺术的简单叠加,而是寄去了外来优秀文化艺术的精髓以后,在中国传统艺术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因此佛教雕塑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与我们本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吸收、融合直至民族化、本土化的过程。艺术总是受到时代文化的强烈影响,随着佛教在中国的逐步汉化,佛教雕塑必然地随之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佛教雕塑的发展史与佛教的发展史一样,同样是一个汉化、世俗化的过程。并且,其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佛教在我国的发展变化。 1、佛教雕塑艺术的东传 佛教雕塑艺术的第一次兴起应该是阿育王弘法的年代,阿育王孔雀王朝在国力强盛的基础上,宣扬佛法,佛教建筑雕刻一时大兴。但是在阿育王时代的佛教雕刻中却回避了释迦牟尼佛具体造像问题,佛的具体造像都是用佛座、佛足印等物来“标号式”的表现,而回避佛的形象直接出现在画面上。到公元前127年,孔雀王朝的实力已渐势微,大月氏迅速强盛起来,建立了崇奉佛教的“贵霜王朝”。这时候开始了具体的佛教造像艺术活动,形成后世所谓“犍陀罗”、“秣菟罗”两种艺术风格。犍陀罗和秣菟罗的佛教造像艺术随着佛教的东向传播,逐渐延伸到中国境内。 从战国到汉代,新疆地区分散着诸多小国,汉武帝时候,与汉朝有交往关系的西域诸国就从三十六个逐次增加到五十多个。而这时候中国佛教雕塑成就主要体现在新疆地区发现的众多佛洞。其中有新疆库车“森木塞姆千佛洞”、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库车库木吐拉千佛洞等。如果把这些千佛洞的地点联系起来,就会看到有一条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边缘地带由西向东的上行传播路线。 2、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的流变 西域的于、莎车、疏勒一代虽然在汉代已经是佛教开始兴起的国度,但是西汉武帝刘彻“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雷厉风行,深入人心,此后一直是汉代治国的思想之本,佛教思想的东渐必然受到抵制。到了三国以后,北方少数民族逐鹿中原,先后有“三秦五凉”等十六国政权更迭。从思想文化上说,这些少数民族的汉文化根基有限,汉代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也不深,这就为原本在西域一带甚为流行的佛教东向提供了空间。 南北朝社会弥散着崇佛的风气,由于绝大多数君王对佛教的利用和支持,以及长期的崇佛的社会生活气氛,修建佛寺和开凿石窟在这一段时期一直方兴未艾。如果以敦煌为一个站点,那么,在十六国直至北朝时期,从敦煌到玉门,再到张掖、威武的各个站点,正是沿着河西走廊的通道直下到达天水,即沿着东南与西北向的祁连山北侧产生了大大小小的石窟。这段时间的佛教雕塑艺术主要包括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的雕

《加莱义民》这组石雕以恢弘而真实的历史情境,表现了一种极为悲壮而崇高的精神气节。在14世纪法国百年战争中,加莱城被英军围困近两年,市民因饥饿而危在旦夕,英军要求城内选出六位市民,带城门钥匙,光头赤足并锁住颈项,走出城外任他们处死,才能挽救全城人的性命,六位义士挺身而出,走向刑场。这是一个悲剧感强烈的作品。罗丹将人物内心分析的原则运用到纪念碑式的雕像里去,表现了赴刑者的不同心理状态,赞颂了英雄壮举。 罗丹将六位义士组合成一个错落有致、迈着沉重而坚定步伐的环形群像雕塑。整个雕像既有一种向四周放射的趋向,又紧

紧地凝结在一起。那些表露人物内心情感的手势,在群像的空隙中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雕像是静止的,但又像环形的运动。观众的欣赏也是围绕着这个环形,从不同角度观看每个人物,在动观与静观结合中获得全面的艺术感受。作品以独特的群像形式,突破了传统雕塑的程式。 作者着力刻画了面临死亡的不同心理、精神状态。在对每个人的情感与个性的刻画中,有低头凝思的年长者,他刚毅坚定的牺牲信念,是整个雕像的情感基调;有健壮的大汉,手握城门 钥匙,双唇紧闭,高傲自若,.视死如归;有双手抱头痛苦不堪的人;有摊开双手无可奈何的人;有的恐惧地用手遮住双眼,露出绝望与哀怜的神色;有一位将右手举在脸旁,似乎在无力地抵御着 某种侵袭。各种人物的造型既有多样的性格,又统一在整体的造型组合中,传达出悲壮的慷慨赴死的主题。 罗丹的石雕格外注重光影、明暗效果。《加莱义民》那满珊缓行的腿部和垂及地面的装装式的大麻衣,形成了大块面的深暗阴影,既具有浑厚的体量,又衬托了凸显心理、个性的表情与手势。 本文转载自:https://www.360docs.net/doc/e217671224.html,/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e217671224.html,/619.html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艺术文艺欣赏 课程名称浅析罗丹雕塑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姓名刘茜学号 2011101297 专业美术年级 2011级 院、所美术学院年月日 2012年3月6日星期二 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

浅析罗丹雕塑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学生姓名:刘茜学号:2011101297 美术学院油画专业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位置,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位置。罗丹和他的两个先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琢“三大支柱”。作为一位天赋雕塑家,罗丹的秘诀在于擅长用雕塑的静态和姿态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外延,并注入了令人无法忘怀的理想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关于古代人来讲,他是旧时期的最初一位雕塑家,又是新时期最后一位雕塑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古代派的门槛。可以讲,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锤炼得成熟而无力的大手,用他不为传统约束的发明肉体,为新时代翻开了古代雕塑的大门。罗丹深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入地提醒了人类的丰厚情感。 自古以来,在艺术创作上人们就讲究“有感而发”,因此,情感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最根本起源。艺术作为情感的表现,不论从主体的精神心理来看,还是从艺术作品的内容来看,情感在艺术作品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感情就不会有艺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只有融入了情感,才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艺术创作是在认识自然、研究自然的基础上,将人的感情、思想通过一定的形式和内容给予真情的流露。艺术创作并不是简单地描摹和再现客观对象,而是通过艺术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在西方雕刻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罗丹以对世界的独特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可以说,罗丹用他的雕塑语言向世人表达强烈的情感,对象的形体成了他恣意歌唱的工具,他的艺术作品无不充溢着形体内的生命感受与光影的特殊效果。 罗丹早期的作品是在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中完成的。雇不起模特儿,他就请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乞丐的丑陋使罗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凉,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位终生辛苦劳作而孤独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从而在罗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艺术的美丑有了不同意

盘点全国十大优秀城市雕塑不少雕塑因城市而闻名,而城市因雕塑而升华。雕塑作为人文景观已经成为城市公共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国各地优秀的城市雕塑不在少数,而具有高度艺术欣赏价值且蕴含深厚背景故事的才能被称为优秀城市雕塑,以下河南弘美雕塑公司盘点全国十大优秀城市雕塑。 优秀城市雕塑一:布鲁塞尔小尿童于连 如上图所示的布鲁塞尔小尿童于连雕塑是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中心广场附近的“埃杜弗”街口的铸铜雕塑,此图中的小孩蓬松的头发、翘起的鼻子、光着身子站在约2米高的大理石石雕花台座上撒尿。 优秀城市雕塑二:哥本哈根小美人鱼

如上图中的哥本哈根小美人鱼就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主人公——美人鱼。此雕塑是世界闻名的铜像,是由铸铜雕塑铸造而成,小美人鱼坐在巨大的花岗石上面,它恬静娴雅、悠闲自得的神态真心令人心潮澎湃,此铸铜雕像高达1.5米、基石直径约1.8米,堪称一绝。 优秀城市雕塑三:西雅图瑞秋猪 如上图中所展示的西雅图瑞秋猪雕塑是由铸铜雕塑https://www.360docs.net/doc/e217671224.html,/制作而

成,它位于喧闹繁杂的街区市场,这座雕塑成为这座城市的城市雕塑标志物。 优秀城市雕塑四:新加坡鱼尾狮 如上图所展示的新加坡鱼尾狮雕塑位于新加坡河畔,成为新加坡城市的标志和象征,这座雕塑高达8.6米,重70吨,是由混凝土制作而成,表面被覆盖上了陶瓷鳞片,它的眼睛是绝色的小茶杯。这座城市雕塑象征了现代新加坡不断跟随时代变迁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优秀城市雕塑五:芝加哥千禧公园云门 如上图所展示的芝加哥千禧公园云门雕塑位于芝加哥千禧公园内,整个雕塑是由不锈钢拼帖而成,表面材质是高度抛光的不锈钢板,也被称之为云门不锈钢雕塑,这座雕塑外形别致如一颗巨大的豆子又如一面球形的镜子映出摩天大楼和天空的朵朵白云。它成现代主义城

雕塑奥古斯特·罗丹《吻》 1、作品的作者简介 奥古斯特·罗丹(1840年11月12日 --- 1917年11月17日)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罗丹的其他主要作品有:《伤鼻的男子》(1864)、《青铜时代》(1876)、《圣约翰的说教》(1878 )、《地狱之门》(1880-1917)、《亚当》(1880)、《夏娃》(1881)、《加莱义民》(1884-1886)、《吻》(1886)、《巴尔扎克》(1897)、《雨果》(1897)。 2、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地位 作为一件表现性爱主题的艺术作品,奥古斯特·罗丹的雕塑《吻》虽广为人知,却拥有一段复杂而富有争议的历史。作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80年。罗丹出生在巴黎的一个工薪阶层区,父亲是警察局的一名办事员。当时他年近不惑,已小有名气,第一次受法国政府委派为一座新建的装饰艺术博物馆设计两扇纪念性铜门。罗丹选择但丁的《地狱》作为作品的主题。一开始,他计划在左便板中央用浮雕雕刻一对恋人,取名为“忠诚”,以此表现保罗和弗朗西斯卡之间狂热的禁忌之爱。这对情人是19世纪艺术的流行主题。根据13世纪流传的原版故事,保罗和弗朗西斯卡坐在一起读宫廷爱情故事时坠人了爱河。弗朗西斯卡的丈夫,即保罗的哥哥发现他们的秘密后把两人刺死了。罗丹决定塑造他们初吻的一瞬间。如果就近观察,你就能看到男子左手中正有一本书滑落下来。

美就在身边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我们的眼睛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很多美好事物。 是啊!美是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迎春花最先显示美的姿态;美是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中飘荡,是最悠闲自在;美是儿童,当天真可爱的小朋 友露出笑容,是最好看的;美是老师,当老师在讲桌前认真教育学生学习,是最美的声音;美是太阳,当太阳徐徐升起带来光明,是最耀眼的;美是家人,当一家人团聚一起吃饭欢笑,是最温馨的; 美是创造。焦刘洋,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冠军,她5岁开始学习游泳,有过害怕,有过失落,但她一直坚持着,坚持着自己的游泳梦想,终于站在了世界最高的领奖台上。刘大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在农忙之余,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发挥聪明才智,将一件件随处可见的物品——自来水管、花生壳、玻璃瓶……精雕细琢成精美的乐器,吹奏出优美的旋律。 最让我感动的是“最美司机”的吴斌叔叔,还有最美老师张丽莉老师的事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司机,一个平凡的老师。但是在紧急的时刻,他们为了要保护乘客和学生的意志,让他们毫不犹豫地作出如此伟大的动作,用自己的身体来换回众多生命的安全,众多家庭的欢乐。他们用自己平凡的身躯,早就了不平凡的魅力。 原来,美丽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美丽不仅仅是指美丽的花朵美丽的景色,更是指身边每个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的美丽。

早晨,崇义园锻炼身体的人们可真多。 一部分老人在伴着音乐练太极拳,动作缓缓的,时而双手抱圆,时而迈腿伸胳膊;一部分老人在扭秧歌,左手红绸子,右手绿绸子,看起来蛮快活;一部分老人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这个扭腰,那个压腿,还一边聊天;一部分年轻人在跑步,虽然看起来是走着,速度却相当快,从你身边走过还飘来一阵风;一些妇女围成一圈在踢毽子,毽子在空中互相传送者,他们说着、笑着;一些孩子在练基本功,他们一边走,一边踢腿,那腿几乎踢到了脑门上,功夫还真不简单。

艺术教育 36 ART EDUCATION 2012 · 03 罗丹,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雕塑大师。他擅长通过人体雕塑表达生命内在的情感情绪。罗丹最擅长开垦美的处女地,即挖掘常人未发现的美,与其说是一种艺术内涵的美,不如说是一种个性真情的美,因为罗丹始终坚信:“艺术即感情”。可以说,罗丹的全部作品都是这一艺术观念的证明,也都深刻揭示了人类丰富的情感情绪。 罗丹似乎更加偏爱“悲壮”主题,善于从扭曲残破的律动中发掘力与美的统一,因而他的艺术作品总体上呈现悲壮深沉的美学品格,这是艺术家本人亦是作品的思想和精神魅力之所在——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 《吻》,是罗丹的雕塑代表作之一。它创作于1884—1886年,是用大理石制作完成,高85厘米。这个举世闻名的雕塑作品,以无可阻挡的飓风席卷了全世界。它用什么拨动着世人的心弦,历经百余年仍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和震撼?笔者试从美感角度三个层面对其进行解读。 一、爱情主题——天性美 美感是与生命、与人生紧密相联的直接的经验,它是在瞬间的直觉中创造一个意象世界,从而显现(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美感的核心就是生成一个不可重复的意象世界。《吻》正是通过有形的人体雕塑,把人间转瞬即逝的情感之火物化为一种凝固的崇拜物,唤起观众内心对爱的一种刻骨铭心的体验。 《吻》取材于但丁《神曲》里所写的一个爱情悲剧(主人公是保罗与弗朗切斯卡)。罗丹以其特有的质朴的“裸体语言”,塑造了这对情侣不顾世俗诽谤勇敢相爱并在一次幽会中热烈接吻的幸福“瞬 间”,双方都很陶醉,以致达到忘我的境界。罗丹于平凡的世界中汲取人类普遍的爱情主题,极易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而通过罗丹那双“会说话的手”的创造,又升华丰富了人类的这种朴素而伟大的情感。如果说古希腊雕刻追求的是庄严肃穆的崇高美,印象派大师的作品追求的是光影交响的灵动美,那么罗丹则是用他整个生命在诠释一种灵肉和谐的天性美。正如他自己所说,“当一位优秀的雕刻家塑造人体时,他表现的不仅是肌肉,而且是使肌肉运动的生命。”①完整的生命正是灵与肉的和谐统一,罗丹用自己的作品向世人做了完美的注解。 罗丹为了加强作品的整体感,把这对拥吻着的情侣的下半部纳入到大理石的整体基座之中。他不去精雕细琢人物脚部的细枝末节,而是以他们起伏、细腻的肌体和优雅的姿态,构成生动传神的光影效果。仿佛其内在的青春热情与生命,正凭借这些光影在闪烁。当我们望着这生动炫目的杰作时,每一个人都不得不为之激 动,即生命本源的感动。 爱情,本就是世间万古不朽的永恒主题。罗丹选取了相爱男女的接吻瞬间,使他们全部爱的能量汇集到嘴唇,然而他们的嘴唇并未触碰到。这是纯洁肉体的最初接触。我们即使不看《吻》的嘴唇相接,也能感受到这个深情的“吻”的动态瞬间:这吻不仅表现在两张忘情的脸的表情上,更表现在传遍两个绷紧的颈背、颤动的躯体上;表现在男人那微凹而挺拔的背部肌肉的每一根纤维上,他的骨骼、肌肉、神经、筋腱,都传达出一个“爱”字;这吻还表现在男人的一条小腿上——这条腿缓缓扭转,以便温柔触碰恋人的腿,表现在女人的脚上——随着她的整个身躯情不自禁地向上踮起,微微离地。他们俩相拥在一起,一同去寻找他们的灵魂。观赏者面对这座雕像,一定能感受到他们狂热的嘴唇之间的磁场。那是他们对爱的特殊表达,向世人传递出心灵对爱的渴慕和一种圣洁的天性美。 二、社会情感——艺术美 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在整个社会里集中体现为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时代风貌就是那个时期的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时代特色。人们置身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不可避免地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 19世纪80年代,“裸体艺术”成为 西方艺术的时尚名词,作为伟大的艺术家罗丹也非常熟谙这些“裸体语言”。在他看来,“美,就是性格和表现,而且自然中任何东西都比不上人体更有性格”②。因此,在罗丹的所有雕塑中,人体占有极 ——从美感角度解读罗丹的雕塑作品《吻》 ■ 岳燕 说不尽的“吻” 罗丹举世闻名的雕塑作品《吻》,人们对它作出了各种不同的解读,有斥责,有赞赏;有自然的感动,有深刻的反思。艺术家本人 早已离我们而去,而他的这个倾情之作,至今仍散发着青春的魅力。《吻》在现实世界里永恒不衰的奥秘在于,它富有特质的美在观者心中具有“心灵驻留时间”,并产生了诗性的愉悦,对于人的灵魂起着一种永恒的净化作用。艺术家抓住了人类最本真的东西,雕刻出一件精神世界的浓缩品,使人渴望靠近它、领会它,却似乎总也读不尽、说不尽。 罗丹 《吻》 美感 无言之美 内容摘要:关键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