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温州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当下改革的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改革开放:伟大的变革与深远的意义》我呀,经常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事情。

在他们年轻的时候,生活可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呢。

那时候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人,到处都充满了困难和挑战。

以前,咱们国家的经济很不发达。

大多数人都在农村种地,靠着传统的耕种方式,产量特别低。

爷爷说,他们辛辛苦苦种一年地,交了公粮之后,剩下的粮食只够一家人勉强糊口。

穿的衣服呢,也是补丁摞补丁,颜色单调,款式就更不用说了,哪像现在有这么多漂亮又时尚的衣服可以选择。

住的房子也很简陋,很多都是土坯房,一下雨就担心会漏水。

出门那就更不方便啦,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要是想去远一点的地方,只能靠两条腿或者是坐那种慢悠悠的牛车。

在这样的情况下,改革开放就像一道曙光,照亮了中国的未来。

改革开放呀,那可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开始的呢。

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在快速发展,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他们通过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变得越来越强大。

而咱们中国如果还不做出改变,就会被越落越远。

就像跑步比赛一样,如果别人都在奋力向前跑,你还在原地踏步,那肯定会被淘汰的。

改革开放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首先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可不得了呢!就像给农民伯伯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爷爷说,自从有了这个政策,他们种地更有干劲儿了。

因为收成多了就都是自己家的呀。

大家都想尽办法提高产量,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引进新的种子。

地里的粮食产量一下子就提高了好多,大家的生活也开始慢慢变好。

然后在城市里,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爸爸妈妈那一代,很多人都进了工厂上班。

工厂里有各种各样的机器在轰鸣着,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工作。

有了这些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就越来越多了。

我们就可以买到很多以前见都没见过的东西。

像电视机,在以前那可是稀罕物件儿。

谁家要是有一台电视机,一到晚上,邻居们都会围过来一起看呢。

这就好像是把外面的世界通过一个小小的屏幕带到了大家的眼前。

制度适应性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对温州模式转型的再思考

制度适应性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对温州模式转型的再思考

制度适应性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对温州模式转型的再思考叶志鹏;郑晶玮;李朔严【期刊名称】《贵州财经大学学报》【年(卷),期】2022()4【摘要】在当前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探究温州模式如何实现再转型,对于理解温州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方向及其在引领共同富裕中的角色定位具有着重要启示。

本文引入制度适应性理论,以温州模式为例,考察地方经济治理体制的制度适应性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演变中的作用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研究发现:地方经济治理体制的制度适应性通过路径依赖或路径创造机制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及其发展成效。

早期较强的制度适应性缔造了温州模式的辉煌,但在中后期因制度适应性的不足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温州模式再转型的核心在于增强地方经济治理体制的适应性,应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加快都市经济圈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跨域治理能力,加强政府管理体制和职能创新,并实现由关系型治理体制向规则型治理体制的转型。

【总页数】10页(P101-110)【作者】叶志鹏;郑晶玮;李朔严【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39【相关文献】1.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比较与启示2.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比较分析3.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比较与启示4.对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再审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讨会综述5.评《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兼从历史制度分析的视角展望“温州模式”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洲“四小龙”转型经验对温州的启示

亚洲“四小龙”转型经验对温州的启示

足。20 一 07年 , 州 占浙江省 G P的 0l20 温 D 03 -个百分 点 ; 州占全 国 G P的比重 则 温 D
徘 徊 在 08%左 右 。 0 0 2 0 . 8 2 0 — O 7年 , 州 与 温
仅用 了 3 O多年时问 ,就从经济落后 的国 跨 人了 中上等 收入或高 收入 国家 和地 区
的行 列 ,取 得 了 举 世 瞩 目的发 展 成 果 , 在 2O 0 7年 世 界 G P排 名 中 , 国 、 湾 、 D 韩 台 香
比重从 l.%下 降到 l.8 34 1 %,年 均下 降 家 和地 区进人新兴 的工业化 国家和地区 , 5
重要决定 。《 浙江 日报》 9月 2 在 7日的社
“ 四小龙” 成功转型 的经验
亚洲“ 四小 龙” 以下简 称“ ( 四小 龙” )
都是半 岛和海 岛性 国家 和地 区 ,地域 狭 集 型产业转 移到东 盟 、中国等发展 中 国 小, 资源不丰富 , 经济基础薄弱 , 对外依 赖
性大。 自上世纪 5 但 0年代以来 ,四小龙 ” “
元, 相当于全 国平均水平 的 1 3倍。但进 . 7
— —
把握机遇 , 时转型。“ 及 四小 龙 ”
温州 沿海产业带 的布局上 , 应体现有保有
压 , 过增量 带动存 量盘活 , 通 构筑相 对完 善的产业体系 。原则上 , 沿海产业带不再 布局传 统轻工特色产业生产基地 , 将增量 空 间用 于高新 技术产业和机械装备产业 。 具体 布局上 , 清湾 临港产业 基地 、 清 乐 乐 经济 开发 区用 于电力装备 、 能源产业 基 新 地, 大小门用于现有化工产业 和未来 石化
直稳居 “ 排行榜 ” 十名 , 前 而电子信息 、 医药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始终发展不足。

阐述改革开放重要意义

阐述改革开放重要意义

阐述改革开放重要意义一、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始于1978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项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的背景是中国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经济发展缓慢,社会生活贫困落后。

因此,改革开放的目的在于打破封闭状态,实现经济现代化和社会进步。

二、经济意义1. 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采取了市场化的经济体制,并吸引了大量外资。

这些措施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使得GDP增长率高达10%以上。

2. 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引入外资和技术创新,中国逐渐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化转型。

同时,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3. 实现城乡差距缩小改革开放后,城镇化进程加快,并且农村地区也开始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由此带来了城乡差距缩小以及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意义。

三、政治意义1. 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了选举、法制建设等方面的进步。

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2. 促进民主化进程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实现了民主化进程。

例如,人民代表大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使得政府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四、社会意义1. 促进文化多元化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接触外部文化,并且吸收了一些优秀的文化成果。

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2.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这不仅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而且有助于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五、总结综上所述,改革开放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经济上,它带来了快速发展、产业升级以及城乡差距缩小等好处。

政治上,它促进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化进程。

社会上,它促进了文化多元化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因此,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事件。

高中历史教案: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高中历史教案: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与意义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不仅标志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也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改革开放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在什么背景下,中国开始了改革的道路?本文将探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1.1 社会主义建设的困境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许多困境。

一方面,由于实行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错误政策,中国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工农业生产几乎崩溃,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另一方面,中国在国际上受到了严重的孤立,与大部分发达国家断交,经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1.2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推行自由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实力强大。

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压力,必须要与国际接轨,改革现有的经济体制,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2.1 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和经济实践。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在中国的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之际,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的思想,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

2.2 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改革开放的第一步是经济体制的改革。

1978年,中国决定放开一些重要的经济领域,引入市场经济的元素。

这一改革开放的举措使得中国的经济逐渐恢复健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2.3 小岗村的实践经验小岗村的改革经验对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小岗村农民大胆地提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一经验激励了全国各地的农民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4 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除了经济体制改革,中国还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政策。

1978年,中国恢复与美国的邦交,逐渐恢复了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关系。

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温州人有啥性情该如何和他们打交道[精华]

温州人有啥性情该如何和他们打交道[精华]

温州人有啥性格该怎么和他们打交道温州人(温州人1 wenzhouren/)的经济性格及其成因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温州经济现象是一个被反复讨论的话题。

近年来,关于温州人和温州模式的争论依然此起彼伏。

与以前主要围绕意识形态问题开展争论所不同的是,近来的争论多了一些学理性的探讨,少了一些偏见。

但有些争论也不排除炒作的可能。

比如由所谓的温州"炒房团"、"炒煤团"引发的争论,就明显存在对温州人和温州经济进行神化或妖魔化的倾向。

温州人到底具有怎样的性格?除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之外,是什么原因催生了温州经济现象?我们认为,这两个问题其实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提问方式。

温州人是温州经济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其他因素只是通过影响温州人的禀性、预期与行为取向,进而影响温州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行为与性格的主要表现温州人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群体,是一个功利色彩比较浓的群体,也是一个吃苦精神、冒险精神、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比较强的群体。

根据以往的归纳,温州人的经济行为和性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恋乡不守土,二是敢冒知进退,三是自信不自满,四是重利不守财。

在正面形式表述的背后,也隐含了温州人性格和行为中的负面因素。

比如,部分温州人敢冒敢闯背后规则意识的欠缺,温州人亲和力强背后的"关系学",温州人重利思想背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以及温州人善于学习背后的低起点等等。

但毫无疑问,正是这种复杂的性格造就了今天温州经济的格局,并将决定温州今后的发展走势。

二、经济性格生成原因的分析影响温州人地方性格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较突出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1、生存环境的适度挑战。

在农业社会,剔除人口因素不论,除了夏秋之交时有台风侵袭和交通条件不利之外,温州的自然条件可以说是相当优越的,素称"鱼米之乡"。

温州的地形复杂,地貌多样,环境闭塞,但山川秀丽,风景极佳。

南朝诗人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一面牢骚满腹,不理政事,以示对朝廷把他放到这个闭塞地方的抗议;一面却对温州的山水流连忘返,吟咏再三,使后来同样不得志的苏东坡羡慕不已,希望"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及伟大意义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及伟大意义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及伟大意义四十年前的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因为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从此也走进了全面复兴之路。

谈到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来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这是讲国内的背景。

而从外部环境来看,20世纪 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

这是从国外、国际的背景来讲的。

正是在那样的历史大背景下,邓小平同志抓准时机,在1978年拨乱反正,实施全面改革开放,带领全国人民富裕了起来!
经过改革开放40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经济上加大了对外的引进学习,加大对外的投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文化上,加大本国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政治上,加强反腐倡廉,从党的作风建设抓。

探讨改革开放的意义

探讨改革开放的意义

探讨改革开放的意义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以及从封闭自守向全方位开放的转变。

本文档旨在深入探讨改革开放的意义,分析其对中国及全球产生的深远影响。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控制。

尽管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计划经济体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生产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

此外,封闭自守的政策导致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脱节,民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1. 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赋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保留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

2. 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3. 开放政策:逐步放宽对外交往限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推动经济全球化。

4. 改革教育、科技、医疗等领域的体制,提高国家整体实力。

改革开放的意义1. 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贫困人口数量显著减少。

2. 社会进步:改革开放推动了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繁荣发展,提高了国民素质,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全球化进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4. 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有助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结论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为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开放政策等多方面的改革,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对全球产生了深远影响。

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温州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当下改革的现实
意义
MBA14秋(4)班 盛飞辰 2461404092
一、 温州模式介绍
温州模式也就是浙江温州地区形成的以家庭公寓、专业化市
场方式发展起的非农产业,以小商品、大市场的格局逐步形成的
生产规模、技术含量与运输成本都较低的商品,面向全国市场并
逐步面向全球市场发展。
二、 温州模式的产生及发展
温州模式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改
革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基础在于:温州人多地少不具
备发展农业产业的优势资源,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有助
于第二三产业发展,构建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型作坊式制造业
产业具备可行性。温州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制造业工艺较为发达的
地区,特别是手工技艺、外出经商等在温州有着较长历史,这就
为温州模式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经验。在政策号召下,温州人丰富
的经验。优越的技术基础和劳动力基础,就逐步推动了温州模式
发展。
温州模式以制造业为核心,这里结合其数据对该模式的经济
贡献进行简要描述:
表1:温州模式下2004-2014年的生产总值变动
温州制造业GDP 温州GDP总额
2004 236 1052
2005 277 1212
2006 311 1388
2007 365 1596
2008 398 1898
2009 496 2157
2010 509 2424
2011 703 2500
2012 893 2900
2013 1201 3229
2014 1368 3337
数据来源:温州市统计局网站,http://www.wzstats.gov.cn
结合上表1可以看出,2004-2014年温州的制造业产业发展

相对稳定,并且在2009-2014年的制造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相对较
快,其增速逐步增强。制造业在温州市的GDP总额中的比重也逐
步增强,表示温州制造业的产业发展形势相对较好,并且对温州
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强。
在2014年,温州的制造业产业结构如下图所示:

13%
12%
6%
11%
9%
4%

7%

5%

6%
5%
9%
8%
5%
打火机

服装鞋帽
食品
玩具
家具
冶金
化纤
印刷
塑料
金属
设备
手工艺品
图1:2014年温州制造业产业结构

2014年温州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分布广泛,打火机、服装鞋帽
及手工艺品的制造占据主要地位,这表示温州制造业的产业结构
丰富且分布相对均匀,但是较为集中在基础制造业或者加工类制
造业之上。
三、 温州模式对改革的启示
第一,小规模的家庭经营制造企业是温州模式发展的基础,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升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积极性,以小微企业带动
社会就业、产业集群,在发展中推动企业并购、产业整合等,就
可以形成有序的经济发展链条。改革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中小企
业为核心,通过为中小型制造企业提供优惠财税政策等方式,完
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金融扶持,进而以此吸引和推进制造
业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在此基础上,政府需要注重对中小企业
的产业集群的内部合作与竞争进行引导,注重维护产业集群发展
的秩序并提升产业集群的内部合作能力,更好的发挥资源整合优
势的作用促进国家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改进。
第二,温州市的产业集群发展中注重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机
制,但是在2010年之前温州更多依赖民间融资,虽然近年来也
逐步增加对小微企业融资扶持,但是民间融资份额仍然很高。然
而,民间融资资金链的断裂严重影响了温州模式的发展,也阻碍
了区域经济发展。在改革背景下,需要注重构建更加高效的融资
机制,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地方政府应主导构建中小微
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并在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
应协调其与本地区众多商业银行以及民间金融机构的关系,甚至
借助P2P平台等打造多元化的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服务中小微企
业融资。银行业应增加向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投放数量。地方
上的商业银行及社区银行应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构建针对
性的信贷业务方案,满足企业融资需求。而政府也应进一步调整
地方银行发展战略,鼓励各类银行侧重开展中小微企业信贷业
务。
第三,温州市的产业集群立足自主创新与人才战略,其中人
才战略是产业集群发展重要步骤,温州市通过产业集群发展中的
人才培养与扶持,实现了集群企业的自主创新与战略合作发展。
在温州模式中,可以看出,产业集群发展应该关注人才的培养和
激励,注重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激励,都会影响市场经济发展中
的区域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需要族中强化知
识产权保护,来维护创新环境、刺激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
经济改革进程。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法律机制,提升企业组
织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创新积极性和技术转化积极性,为产业集
群价值创造力的提升创造了条件。技术创新等创新活动相关的人
才及组织开展完善激励机制,注重对其税费优惠和个人奖励制度
的开展,优化产业升级环境。
参考文献:
[1]史晋川.温州模式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2(3)
[2]王丽歌.人地关系视角下的温州模式再探讨[J].浙江社会科学,2014(7)
[3]季绍斌.基于SWOT分析下的温州民营经济运行模式[J].中国商贸,2014(12)
[4]李修科.温州模式和后温州模式[J].中国证券期货,20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