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岗位风险评估

工厂岗位风险评估
工厂岗位风险评估

工厂岗位风险评估

工厂岗位风险评估

序号过程活动危害源可能造成的危害评价管理方式备注

1 维修设备电

器及更换电

维修电源时先不验电触电重大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更换电源线及闸刀不开停电通知单触电重大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维修设备不挂警示牌触电重大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 设备、工器

具的使用

使用手持电动工具人员伤害一般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保护装置失效人员伤害一般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 切割割炬点火时同时开乙炔和氧气阀烧伤一般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将氧气瓶、乙炔瓶与易燃、易爆品

混放

爆炸一般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气瓶靠近热源、与明火距离不足

10M

爆炸重大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氧气瓶、乙炔瓶距离不足5M 爆炸重大执行《粉尘污染控制程序》气瓶没有回火防止器回火爆炸一般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不戴防护眼镜人身伤害一般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皮管破损爆炸一般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切割产生的飞溅及高温铁水炸伤、燃烧一般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切割后的高温工件烧伤一般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角磨机产生的磨销飞溅烧伤一般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序号过程活动危害源可能造成的危害评价管理方式备注

4 机械加工设备缺陷人员伤害、设备损坏一般按《物资、设备管理程序》规定执行违章操作设备人员伤害重大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现场未穿戴防护用品人员伤害重大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下料冲床的缺陷、模具松动机械伤害一般执行《设备管理程序》

下料冲床缺乏维护设备损坏一般执行《设备管理程序》

下料模具的扶持、移位物体打击一般执行《物体打击控制程序》

缝纫机操作不当扎手机械伤害一般执行《安全操作规范》

冲孔、上扣操作不当人员伤害一般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车间无安全通道人员伤害一般按安全文明生产管理规定执行

照明不足人员伤害一般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加班时间过长工作人员疲劳人员伤害一般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为对公司作业活动和服务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估,以确定重大危险源,进而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以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作业活动和服务全过程中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价、控制与管理。 3 支持/相关文件 3.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721-2015) 3.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DLT 5274-2012) 4 职责和权限 4.1 各职能部门负责识别、评价、控制和管理与本部门相关的风险因素,确定重大 风险源,制定对风险因素的控制办法。 4.2 各项目部负责识别、评价、控制和管理与本单位相关的风险因素,确定重大风 险源,制定对风险因素的控制办法。 4.3 各职能部门、各项目部应根据施工进展,对危险源实施动态的辨识、评价和控 制。 4.4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负责编制、修订、解释,部门负责人审核、常务 副总经理批准。 5 定义重大危险源根据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和财产损失情况进行分级,可以按 下标准分为4级: 5.1 一级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30 人以上(含30 人)死亡,或者100 人以上(含 100 人)重伤,或者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危险源。 5.2 二级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10 人~29 人死亡,或者50 人~99 人重伤,或者 造成5000 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危险源。 5.3 三级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3人~9 人死亡,或者10 人~49 人重伤,或者造 成1000 万元以上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危险源。 5.4 四级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 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1000 万 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危险源。 6 程序 6.1 工作步骤 6.1.1 选择活动、过程和服务 6.1.2 进行活动、过程和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 6.1.3 进行危险源的定性和定量评价。

产品风险评估程序

广州汉诺斯箱包有限公司 产品风险评估程序 一、目的:对本厂产品由设计开发到生产使用过程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进行事前评估,能识别化学品、原材料(面料、五金、辅料等)、工艺设备和工具中带来的危害,确保生产产品符合相关标准、法律法规要求。 二、范围:适合本公司内所有加工产品。 三、风险评估小组架构与职责。 3.1风险评估小组主要由以下部门组成: 业务部、开发部、生产部、跟单部、采购部、仓库 3.2风险评估小组职责: 3.2.1维护及不断完善公司的整个风险评估系统; 3.2.2对产品的质量及生产过程安全性进行评估; 3.2.3对化学品等溶剂进行风险评估; 3.2.4对原材料及供货商生产制程进行风险评估; 3.2.5对生产工艺设备进行风险评估; 3.2.6对相关的职能部门人员进行培训; 四、产品的风险评估。 主要针对产品从试产前阶段,进行可靠性、安全性(包括:结构功能、行业法律法规的合规性)的风险评估。 4.1产品试生产风险评估; 4.1.1职责部门: 4.1.2公司在接到新的产品款式后,由工厂副总经理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新产品评审会议及确认样品生产; 4.1.3以样品包的安全为基准,对产品的结构作出安全风险评估,确保大货符合标准要求; 4.1.4风险评估要充分考虑产品测试前后存在的潜在危险,以此达到产品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 4.1.5为确保生产产品质量符合要求,须对生产原材料及生产工艺作出风险评估,以确保符合客户品质要求的产品正常生产; 4.1.6风险评估通过收集以往的同类产品或相似结构的生产经验,并通过相关测试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来进行风险评估; 4.1.7通过内部的测试及第三方实验室的测试,对上述风险评估作出验证,包括:物理可靠与安全性、化学方面安全性等; 4.1.8验证合格后依此进入产品的量产阶段。 五、体系的评估。 产品在经过相关风险评估、开发验证正式投产后,相关部门还需对整个生产过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 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 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

工作岗位风险评估工作规程

1.目的和范围 1.1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确保在工厂发生的所有作业活动得到风险预 评预控,每位员工认识本岗位存在的风险及预控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和疾病的 发生。 1.2适用于本厂员工、以及所有进入工厂的承包商施工人员、访客、货车司机 的业务活动开展的风险评估。包括:现有的无SOP/WI管理、控制的作业;新增的作业;改变现有的作业;可能偏离程序的非常规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 的变化;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变化;事故或未遂事件发生后。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 2.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规范》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 3.定义 3.1工作安全分析(英文缩写JSA):对岗位任务活动过程中已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运用一种或几种评价方法,定性、定量或半定量地评价其风险程度,并确 定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2危害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 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3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4隐患:危险源是隐患的母体,一般隐患来自于危险源之中,隐患的风险程 度明显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危险源。隐患一是客观上已经存在的、违反有关法规 标准的实际危险源,而不仅仅是潜在或未来可能的东西;二是将隐患应当看做 是较高风险值的危险源,是不可容许的临界状态,是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 控制的危险源。 3.5风险:是衡量某一种危险引发事故、造成伤害或疾病的概率和后果的尺度,是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风险=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后果。 3.6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又称LEC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 具有潜在风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法。 3.7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 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行为。 3.8隐患A类级别:当出现下列任意一项时,可直接确定为不可容许”A级”风 险: 1)现状严重不符合法律、法规、国家安全标准、集团安全标准及公司安全 管理制度; 2)相关工作岗位员工有合理抱怨和强烈要求; 3)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改进控制措施的工作岗位; 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工作岗位; 3.9风险等级:C级风险D≤20;B级风险21≥D≤159;D≥160A级风险; 4.职责 4.1安全部: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密涿高速公路廊坊段L2合同项目经理部2013年8月10日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密涿高速公路廊坊段L2项目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工程施工中杜绝安全事故、消灭安全隐患,控制危险源,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公司规定,结合本项目部工程施工实际状况,制定本制度。 一、施工风险评估 1、开工前施工风险评估 (1)单位工程开工前,项目部经理应组织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工程师、相关技术人员,对单位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消除风险的管理方法及代价进行评估,确定施工中的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 (2)风险评估和危险源管理是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已知某种危险的存在而研究制定相关的管理、控制措施,提高项目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危险源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的状态,通过制订相关的管理、技术措施以保证危险源运行在一个可控、可预见的范围内,进行安全生产。 (3)项目部风险评估和危险源管理主要采取事前预防管理的方法: 一是落实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的各项安全法规、标准、公司制订的安全管理制度。2002年实施的《安全生产法》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作出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项目部是施工安全生产的主体,是落实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二是强制实施许可证制度。劳务队伍必须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经理、项目部主要领导具有安全培训证,安全工程师、安全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具有资质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培训上岗等。 三是执行多方位的安全培训制度。作业人员进场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并考试合格,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培训。 四是定期对单位工程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这是危险源管理的工作重点,在对各施工工点、环境、设备等进行全面辨识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危险源评价,制订出各项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五是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可能发生的同类事故案例及预先事故评估模拟结果制订出预防事故、控制事故、展开救援的方案,为后续的事故控制与处理提供技术支持。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根据制订的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并指挥救援队伍快速有效地控制事故、对受伤人员进行有效的医疗处理、组织涉险人员疏散、事故灾后的清理与恢复生产等。 2、施工中风险评估 单位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经理应定期组织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工程师、相关技术人员,对单位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危险源进行评估及管理: (1)项目部重点工程及危险性较大的工程进行评估,确定施工中出现的新的危险源并制定落实预防措施。

生产车间安全风险评估报告(验厂用)

1.编制依据 1.1相关标准 1)G BT/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2)A Q/T 9006-2010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3)G B 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4)Y C/T 384.1.2.3-2011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标准 5)G B 6441-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6)其他安全标准 1.2设备的有关资料 1)使用说明书 2)设备使用情况、维修记录、顾客投诉、意外事故记录等 3)其他资料 2.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文是对车间各工段主要设备进行风险管理的报告,报告中对自查到的可能危害以及每一个危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判定。对于每种危害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度和危害的发生概率进行了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采取了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 3.安全风险自查分析 车间主要设备有:配电、锅炉、制冷、空压、真空、除尘及载货电梯等。持有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的员工有7x人,其中有5x人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资格证;车间设备管理人员中有4人持有特种设备管理资格证,车间领导、安全管理员、技术员及班组长共11人持有安全管理员资格证。形成了一支由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维修及操作人员组成的评估小组。 评估小组人员组成: 评估小组从动力锅炉、配电、制冷空压、真空除尘、污水及电梯等主要设备系统中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致险因子分析应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通过评估小组讨论的形式实施,并采用分工段开展分析。

3.1锅炉工段安全风险自评 4.表1:锅炉工段主要作业活动与典型事故类型对照表 表2:风险源风险分析表

某厂设备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控制程序(doc 20页)

建材公司预制厂设备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编制:王斌 审核:王乃富

建材公司预制厂资产设备管理组 2012年3月1日 设备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1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的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所有作业活动、设备风险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程序,但鼓励根据本程序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程序。 GB/T3816-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6441-86 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 3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给出以下术语的定义。 3.1 危险源(危害)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2 根源危险源 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3.3 状态危险源 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4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运行的环境,如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等造成人的失误、物的故障,进而造成能量意外释放。 3.5 危害辨识 识别危险源(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6 风险 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7 风险评估 辨识危害、风险分析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8 基准风险评估

对企业当前面临的危害和风险进行基本的、全面的识别和评价。 3.9 持续风险评估 不间断地、不考虑位置地识别作业活动、设备和设施所面临的风险。 1.1 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 对所确定的高风险对象或事故暴露的高风险问题,进行专项的或针对性的及详细的风险评价。1.2 风险控制 制定风险管理方案,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度。 2 危害(危险源)辨识 2.1 危害辨识主要内容有: a)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 持条件等; b)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 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c)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 线等; d)工序: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 力、速度; e)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 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f)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g)特殊装置、设备:危险品库房等; h)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i)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务室等)、辅助生产、生活设 施等; j)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2.2 危害类别 按GB/T3816-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及导致事故、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起因物、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危险/危害因素综合分为8大类,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生理、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详见附件A:表危险/危害因素分类)。 2.3 危险源(危害)识别要点与过程 2.3.1 危险源有两种:“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根源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状态危险源是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识别危险源存在,首要任务是识别根源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识别状态危险源(状态危险源包括了人、物和环境三方面,是人的失误、物的故障及其产生的环境因素)。 2.3.2 识别危险源(危害)是二个过程:一是识别危险源(危害)的存在,二是确定危险源(危害)特性。 2.4 危害辨识方法 工作安全分析(JSA)、计划任务观察(PJO)、安全技术交底、安健环代表检查、日常巡查、使用前检查、专项监测等。 3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a)基准风险评估; b)持续风险评估; c)基于问题风险评估。 3.1 基准风险评估 3.1.1 基准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图见附录B.1。

工作岗位风险评估工作规程

1.目的和围 1.1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确保在工厂发生的所有作业活动得到风险预评预控,每位员工认识本岗位存在的风险及预控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和疾病的发生。 1.2适用于本厂员工、以及所有进入工厂的承包商施工人员、访客、货车司机的业务活动开展的风险评估。包括:现有的无SOP/WI管理、控制的作业;新增的作业;改变现有的作业;可能偏离程序的非常规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的变化;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变化;事故或未遂事件发生后。 2.规性引用文件 下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2.1.《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 2.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规》安全生产委员会 3.定义 3.1工作安全分析(英文缩写JSA):对岗位任务活动过程中已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运用一种或几种评价方法,定性、定量或半定量地评价其风险程度,并确定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2危害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3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4隐患:危险源是隐患的母体,一般隐患来自于危险源之中,隐患的风险程度明显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危险源。隐患一是客观上已经存在的、违反有关法规标准

的实际危险源,而不仅仅是潜在或未来可能的东西;二是将隐患应当看做是较高风险值的危险源,是不可容许的临界状态,是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控制的危险源。 3.5风险:是衡量某一种危险引发事故、造成伤害或疾病的概率和后果的尺度,是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后果。 3.6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又称LEC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风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法。 3.7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行为。 3.8隐患A类级别:当出现下列任意一项时,可直接确定为不可容许”A级”风 险: 1)现状严重不符合法律、法规、安全标准、集团安全标准及公司安全管理 制度; 2)相关工作岗位员工有合理抱怨和强烈要求; 3)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改进控制措施的工作岗位; 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工作岗位; 3.9风险等级:C级风险D≤20;B级风险21≥D≤159;D≥160A级风险; 4.职责 4.1安全部: 负责更新和维护本程序,负责制定全厂的JSA活动计划;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二、评价范围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评价方法 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

物料及供应商风险评估程序

有限公司
物料及供应商风险评估程 序
版次 A0 修订章节 修订内容/原因
文件编号: 制订单位: -QP-12 品管部 文件版本: 制订日期: A0 1
修订
审核
批准
修订日期
诚信
务实
团结
奉献
页码
第 1 页 共 3 页

有限公司
物料及供应商风险评估程 序
文件编号: 制订单位: -QP-12 品管部 文件版本: 制订日期: A0 1
1.目的: 明确公司物料及供应商风险,确保公司对供应商及其提供的物料进行分级管理。 2.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 HSF 物料及供应商均适用之。 3.权责权限: 3.1 品管部:负责对 HSF 产品中有关危害物质含量的验证,负责对危害物质允许标准的修订和 更新。 3.2 业务部:负责获取最新的国际上国家法律法规和客户有关危害物质允许标准的最新信息。 3.3 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厂商沟通公司内有关危害物质政策。确保供应厂商所提供的原材料、 辅料、包材等符合公司相关的 HSF 产品中危害物质含量的标准。 4.内容: 4.1 材料因子评估: 根据有害物质调查表分析,针对原料、辅料及包材中有害物质含量的多少,测试数据的统 计数据的分析,公司把所有原料、辅料及包材进行评价后评定为以下三个级别: 风险级别 高风险 材料类别 包装材料 胶料类 化工类 塑胶配件 中风险 五金配件 外购件 辅料类 低风险 / 材料名称 包装袋(PVC、PE)、包装箱、工字 针、纸盒等 PS、尼龙等 油漆 子母扣、塑胶夹等 铁夹等 客户提供的混包配件等 热熔胶类 暂无 备注
4.2 供应商风险因子评估: 4.2.1 对提供 HSF 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指标包括以下方面: 1) 公司规模; 2) 公司注册资本; 3) 公司产能水平; 4) 供应商有害物质管控体系情况; 5) 过去一年交货品质及有害物质管控情况。
诚信
务实
团结
奉献
页码
第 2 页 共 3 页

风险评估及控制管理程序

神华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HTD SC-FX-2B02—2008 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评估及控制程序 2009-10-14发布2009-10-14实施 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发布

控制页目录 1、《制度发布审批表》 2、《制度评审表》 3、《文件控制表》 4、《制度控制表》 5、《关键内容》 6、《制度在管理体系中的位置》 分发控制表 发文范围:(共26份)所属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控制等级□绝密■机密□秘密□内部资料□公开资料发文份数发文份数发文份数总经理1总经理工作部1燃料部1党委书记1企业文化部1计划管理组1筹建处主任0人力资源部1工程部1经营副总经理0财务产权部1计划部1生产副总经理1经营管理部1物资部1基建副总经理0生产技术部1生产准备部1总工程师1安健环部1珠三角电力1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 1供应部1鑫元实业公司1工会主席 总经理助理3发电运行部1 筹建处主任助理0设备维护部1

版本编号签发 日期 下次复 核日期 编写人 一级 评审 二级 评审 三级 评审 批准人 有否 修订 A2009-102010-10乔向镇吴锦江 鲍英智 王明喜 吕泽林 曹建军 凡明峰 王宏杰 韩敏 莫剑 李坚 梅剑云 白云学 杨建兴 高春富 魏凤文 陆成骏 杨远忠 韩敦伟 林彦君 王春光 王向前 孙月无 修订内容: 本制度监督实施及完善负责人本制度监督实施及完善执行人职务:安健环部经理职务:安健环部风险主管 签字:高春富签字:乔向镇

关键内容 1、明确了各级人员风险辩识与评估的职责。 2、明确了风险评估的范围。 3、明确了风险辨识、评估、控制的方法。 4、明确了风险评估及控制的流程。

油品车间风险评估报告

油品车间风险评估报告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XX石化公司炼油业务 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油品车间 编制: 审核: 2009年12月1日—2009年12月4日

目录 (二)生产设备和设施的危险性 (17) (三)油品车间危险物质的重大危险源辨识 一.油品车间业务情况 1.1 油品车间简介 油品车间担负着XX石化公司与XX管输末站原油的接收,汽车、火车原油的卸车,原油加温、脱水、储存和付装置任务;收付、储存和输转各种原料油、半成品汽油、柴油,按要求对半成品汽油、柴油进行加剂调和,并负责成品汽油(90#、93#、97#)、柴油(0#、-10#、-20#)、石脑油、4#燃料油、油浆、液化气、丙烷等十几种油气产品的储存和发售工作,负责XX石化公司炼油业务部各类油品的计量交接工作。 油品车间共分三大生产区域,11个岗位:即油罐区、液化气及瓦斯系统、装卸油台区。油罐区由原油罐区、重油罐区、成品罐区、中间罐区、二成品罐区5个岗位组成;液化气系统包括液化气罐区和装瓶站2个岗位,瓦斯系统包括气柜和火炬2个岗位;装卸油台区包括汽槽、原卸、柴油台和轻油台4个岗位。 1.2车间的基本情况见表1.2-1。 表1.2-1 车间基本情况表

投产以来的工艺技改技措情况见表1.2-2。 表1.2-2 工艺技改技措表 1. 3工艺流程简介 1)原油流程 从XX站管输来的原油经XX末站进入原油罐区;汽车原油在原卸经1#、2#、3#下卸地槽卸入高位罐区,再转入原油罐区;火车原油经原卸厂3、厂4两道栈台38个下卸鹤位卸入原油罐区G-1、G-2零位罐,再转入原油罐区。原油在原油储罐内沉降、加温、脱水,含水合格后经原油泵房由付装置原油泵输送给常压装置。

焦化厂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流程说课讲解

焦化厂场地环境调查工作流程 1. 技术路线 通过对焦化厂特定的行业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污染识别,现场布点、采样分析,确定焦化场地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污染程度及范围,是否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等,工作顺序为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 1.1 场地环境调查 根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与《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场地环境调查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二阶段为定性评估阶段,第三阶段为定量评估阶段。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原则上不进行现场采样分析。若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可能的污染源,则认为场地的环境状况可以接受,调查活动可以结束。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是否污染确认阶段是以采样分析为主的污染证实阶段,若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表明场地内或周围区域存在可能的污染源,或者由于资料缺失等原因造成无法排除场地内外存在污染源时,作为潜在污染场地进行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确定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该阶段通常可以分为初步采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每一步均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现场采样、数据评估和结果分析等步骤。根据初步采样分析结果,如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国家和地方等相关标准及背景点浓度,并且经过不确定分析确认不需要进一步调查后,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可以结束;否则认为可能存在环境风险,需要进行详细调查,在初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样和分析,确认场地污染程度和范围。 若场地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或土壤修复时,则需要进行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本阶段以补充采样和测试为主,获得满足风险评估所需要的参数,提出详细的污染程度评估及污染范围界定,并提出治理目标与推荐治理方案。本阶段

供电岗位风险评估——倒杆、倒塔和断线事故参考文本

供电岗位风险评估——倒杆、倒塔和断线事故参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供电岗位风险评估——倒杆、倒塔和断 线事故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风险预想:倒杆、倒塔和断线事故。 2.风险危害: (1)损坏电气设备; (2)线路停电影响原油生产; (3)击伤(死)人员。 3.原因分析: (1)线路高驻地勘探工作没有作好; (2)安装施工与验收不到位; (3)特殊地段在虾池中浸泡,发生倒塌; (4)恶劣天气、暴风雨导致事故发生; (5)人为破坏,盗窃线路及塔材。

4.预防措施: (1)加强线路勘测设计工作选择经济合理的路径;(2)加强施工安装的质量; (3)验收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 (4)加强线路运行与维护工作; (5)严厉打击盗窃电力设施的行为。 5.综合评估: (1)人员高 (2)财产高 (3)环境中 (4)影响高 6.应急措施: (1)立即进行事故巡线,查明事故原因; (2)上报油田调度说明原因;

新产品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新产品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保证产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识别产品危险源的因素,以实施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实现所有活动的危害源的识别、控制。 3. 定义 3.1产品安全风险:可能导致产品存在重大的安全风险从而给公司和客户的财产损失造成严重的损失和给消费者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 3.2风险:某一特定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4. 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负责提供重大风险控制的资源以及产品安全识别、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并确认和批准; 4.2 技术研发部负责产品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方案的制定; 4.3 各生产部门负责具体活动信息收集和风险控制方案的实施; 5. 工作程序和控制要点 5.1产品风险评估分为产品生产过程风险评估和产品设计风险评估; 5.2评估人员 产品风险评估由技术研发部牵头项目工程师、技术经理、品管经理及相关人员进行;参加风险评估人员进行相关风险评估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对相关开发产品性能、结构、质量要求、生产工艺等熟悉,才能胜任。 5.3风险评估时机 设计风险评估在产品开发项目确立、设计开发前进行,生产过程风险评估在产品开发完成、批量试生产前进行;

5.4评估方法 5.4.1风险识别(风险严重度) 5.4.1.1根据产品的部件组成和功能、过程特点和作用等,分析可能产生的产品、过程的潜在失效模式和失效后果; 5.4.1.2通常失效分为两大类:一、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二、产生了有害的非期望功能;并站在顾客或品质控制的角度来发现或经历的情况描述失效的后果,再通过严重度数表打分形式来判断风险失效的严重程度和确定产品关键、重要等风险分类; 5.4.2失效原因分析(风险发生率)列出失效模式下所有想象可能的失效产生原因,注意有时一个失效模式有多种原因造成,并通过风险发生机率表打分形式来判断每个风险失效原因可能产生的频率; 5.4.3设计控制方法(探测难度) 针对每个产品设计和过程的失效原因分析,现行设计此类问题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以防止失效发生或减少失效发生的频次;并针对每个产品设计和过程的失效原因,现行确定使用的测试手段和方法的检测;再通过探测难度数表打分形式来判断风险失效由设计或过程控制可探测的可能性; 5.4.4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风险顺序数(PRN)风险顺序数RPN是对设计或过程风险的度量,RPN=S*O*D,应关注RPN较高的项目;当RPN相近的情况下,应先考虑S大的失效模式,以及S和D都较大的失效模式;当RPN值很高(>64)时设计人员必须采取纠正措施,同时S ≥8时也需要特别关注; 5.4.5 改进措施(改进后的风险顺序数)失效模式风险评估的结果就是是否采取措施、采取哪些措施和采取措施的结果是否降低的产品或过程的风险度,采取措施的目的就是降低潜在失效风险,即降低风险失效模式的严重度S、频率O、探测度D。根据风险顺序数(RPN)提出建议采取措施以减少RPN,并确立专人和具体时限完成,对采取措施后的风险顺序数再次进行计算,以验证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RPN值是否降低。 5.5评审结果 根据产品评审的结果确定产品所需的测试和重要、关键生产控制岗位,进行重点控制和测试。

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估程序审批稿

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估 程序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CCEHS—WP—011 版次: 编制: 审核: 签发: 分发: 总经办1份、酿造部2份、包装部2份、计划物流部2份、质量部1份 修订日期:2017年月日生效日期:2017年月日 1、目的 为满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确保各类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对本公司在活动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危险源进行识别。 2、范围 适用于乌鲁木齐工厂范围内危险源的识别及风险评估和控制策划。 3、职责 EHS负责组织进行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策划;

各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危险源; 4、控制要求 程序描述 首先应辨识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工作环境、设备(装置)、生产/维修过程存在的危害,并对确认的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判定其危险源风险的级别,依此建立危险源风险控制的措施和降低/消除风险的优先顺序,才能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意外事故(事件)的发生,公司及各部门、全体员工应确保危险源辨识的主动性、经常性的态度对待危险源。 危险源的辨识 各部门对危险源进行积极、主动、经常性的辨识,制定有效的控制方案和措施,是防止和减少意外事故(事件)发生的有效手段。当工厂的地理、工作环境、生产设备和工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发生变化时,亦应进行针对性对危险源的辨识,正常工作情况下,要求每一个年度至少应进行一次;对辨识、评价、确认的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列表登记建档。 在辨识危险源时应充分考虑相关的单元因素活动,以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a)工作活动场所的地理位置、环境; b)生产作业过程或所提供的服务、支援过程; c)事先计划的和无计划/突然需要进行的工作; d)计划确定的、经常/正常的工作; e)不经常、偶然发生的工作; f)常态、非常态及失效模式; 危险源主要分为:

工作岗位风险评估工作规程

1.目的和X围 1.1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确保在工厂发生的所有作业活动得到风险预评预控,每位员工认识本岗位存在的风险及预控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和疾病的发生。 1.2适用于本厂员工、以及所有进入工厂的承包商施工人员、访客、货车司机的业务活动开展的风险评估。包括:现有的无SOP/WI管理、控制的作业;新增的作业;改变现有的作业;可能偏离程序的非常规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的变化;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变化;事故或未遂事件发生后。 2.规X性引用文件 下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2.1.《中华人民XX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 2.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规X》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 3.定义 3.1工作安全分析(英文缩写JSA):对岗位任务活动过程中已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运用一种或几种评价方法,定性、定量或半定量地评价其风险程度,并确定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2危害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3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4隐患:危险源是隐患的母体,一般隐患来自于危险源之中,隐患的风险程度明显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危险源。隐患一是客观上已经存在的、违反有关法规标准

的实际危险源,而不仅仅是潜在或未来可能的东西;二是将隐患应当看做是较高风险值的危险源,是不可容许的临界状态,是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控制的危险源。 3.5风险:是衡量某一种危险引发事故、造成伤害或疾病的概率和后果的尺度,是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后果。 3.6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又称LEC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风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法。 3.7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行为。 3.8隐患A类级别:当出现下列任意一项时,可直接确定为不可容许”A级”风 险: 1)现状严重不符合法律、法规、国家安全标准、集团安全标准及公司安全 管理制度; 2)相关工作岗位员工有合理抱怨和强烈要求; 3)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X、改进控制措施的工作岗位; 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工作岗位; 3.9风险等级:C级风险D≤20;B级风险21≥D≤159;D≥160A级风险; 4.职责 4.1安全部: 负责更新和维护本程序,负责制定全厂的JSA活动计划; 负责编辑相关的培训资料,并为车间部门的培训提供技术支援和现场指导;

风险评估管理程序

风险评估管理程序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风险评估管理程序 历史修订记录

目录 1概述 ....................................................... 错误!未指定书签。2术语与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风险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 2.2其他....................................................... 错误!未指定书签。3风险评估框架及流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风险要素关系...............................................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风险分析原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实施流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4风险评估准备过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确定范围...................................................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确定目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确定组织结构............................................... 错误!未指定书签。 4.4确定风险评估方法........................................... 错误!未指定书签。 4.5获得最高管理者批准......................................... 错误!未指定书签。5风险评估实施过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资产赋值................................................... 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威胁评估................................................... 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5.3脆弱性评估................................................. 错误!未指定书签。 5.4确定现有控制............................................... 错误!未指定书签。 5.5风险评估................................................... 错误!未指定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