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情字井特低渗透油田油水运动规律赵世新

合集下载

裂缝性特低渗透砂岩油田注水开发调整对策——以大庆长垣外围他拉哈油田英51区块为例

裂缝性特低渗透砂岩油田注水开发调整对策——以大庆长垣外围他拉哈油田英51区块为例
照 当前 注水 方式 开发 ,按此 速度 递减 ,到 2 1 0 2年底 ,区块 日产 油量将 低 于 5 0 。 .t
1 2 产 量 递 减 原 因 分 析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压 裂 井含水 上升产 量递 减快
裂缝 的高 渗透 性使 得 注水 易 沿裂 缝方 向形 成 突进 ,注 水受 效 后 沿
裂 缝方 向见 水 ,主力层 水淹 后 ,非主 力层难 以接 替 ,层 间平 面矛 盾 突出 ,产量递 减快 。 笔 者统 计不 同井 排生产 情 况 :油 井 排 2 9口生 产 井 ,见 注 入 水 6口,水 淹 3口 ( 裂裂 缝 ) 压 ,产 液 3. t 3 0 ,产油 2 . t O 4 ,综合 含水 3 . 4/ 8 2 ;水井 排 1 9 6 5口生产井 ,见 注入水 1 2口,地层水 2口,未见水 1口 ,
的 上升 盘 ,形成 了一个 构造 圈 闭 ,构 造 圈 闭线 为 一 1 9 m,闭合 面积 1 1 i。 90 . k ,闭 合 高度 约 5 m。 区块 n 0
共 发育 萨 尔 图 、高 台 子 、青 一 段 、扶 余 、杨 大 成 子 油 层 ,主 要 开 采 目的 层 为 高 四组 。高 四组 孔 隙 度
2 0 30 / 。 6 ~ 6 m m
见水 和受效 情况 表现 为 明显 的裂 缝性 见水 特征 。而该 区块 通过从 取 芯观察 、测 井 、无 源微 地震 法监
测结 果和 动态 变化等 综合 分析 证实 ,储层 中发 育东 西 向天然裂缝 口 。 J
[ 收稿 日 期] 2)2 0 2 ( 6 5 l E¥ ̄ f ] 唐 从 明 ( 8 ) t r 1 4一 ,男 ,2 0 9 0 6年 大 学 毕 业 ,助理 工 程师 ,现 主 要 从 事 油 田 开发 方 面 的研 究 工 作 。

胜坨油田不同含水期油水平面运动规律

胜坨油田不同含水期油水平面运动规律

胜坨油田不同含水期油水平面运动规律
康元勇
【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年(卷),期】2005(012)005
【摘要】以胜坨油田沙二段1~3砂层组河流相正韵律油层和沙二段7~8砂层组三角洲前缘相反韵律油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统计、数值模拟和动态监测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含水期油水的平面运动规律.研究表明,在中低含水期,正韵律油层平面油水运动明显受沉积亚相带的控制,局部水淹带形成早,反韵律油层平面油水运动主要受注采井网控制,水淹带形成较晚;在高含水期,正反韵律油层水淹程度加剧,沉积亚相带的控制作用减弱;在特高含水期,正反韵律油层水淹均十分严重,主要受注采井网的控制,沉积微相带对剩余油分布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康元勇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1
【相关文献】
1.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井网调整做法 [J], 邓新颖
2.胜坨油田不同含水期层间干扰规律 [J], 于会利;汪卫国;荣娜;范玉杰
3.特高含水期胜坨油田提高水驱开发效果的途径及对策 [J], 徐艳
4.胜坨油田二区整装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研究 [J], 武丽丽
5.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调整做法 [J], 周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渗流力学中国石油大学

渗流力学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大学(北京)一九九九年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渗流力学》一、填空题:1.影响非活塞式水驱油的因素有,其中主要是。

2.油藏流体一般处于,由于有流动。

3.球形径向流等势线为。

4.“死油点”出现在,‘舌进’现象出现在。

5.油井刚开井生产时,线源解不适用的原因是。

6.由于天然气的,其稳定渗流时达西定律可表示为。

7.封闭油藏中一口生产井时,压降漏斗传播分为两个阶段,。

8.建立渗流微分方程时,一般包括方程。

9.等值渗流方法用于求解,其解题要点是。

10.油藏稳定渗流时油产量与成直线关系。

11.压系数越大,说明压力降传播。

12.压缩液体在均质多孔质时中渗流时压力应满足。

均质压缩液体在均质弹性多孔介质中渗流时的压力应满足。

13.二、如图所示,距直线供给边界a处有一生产井。

设地层厚度为b,渗流率为,孔隙度为φ,供给边界上压力为Pe,油井半径为Rw,井底压力为Pv,试回答:①映象井类别、位置及渗流场示意图;②地层压力分布及计算公式;③油井产量Q计算公式;④的渗流速度。

三、从基本渗流微分方程出发,推导水平均质、等厚、圆形供给边界地层、稳定不可压缩均质流体平面径向流的产量、压力、渗流速度计算公式,并定量分析其渗流特点。

四、在一维水驱油方式下,已知地层长度L,横截面积为F,孔隙度φ,前缘含水饱和度Swf,束缚水饱和度Swc,并且f(Sw)和f′(Sw)函数值也已知,试求:①见水时的累计注入量;②无水采收率Rev1表达式;③此时某一饱和度点Sw1(Sw1>Swc)所推进的距离L1表达式;④若见水后继续生产,则当出口端含水饱和度为Sw1时,此时的累计注入量V2;⑤此时采出程度Rev2表达式。

五、水平均质各向同性无限大的未饱和油藏中,有相距为a的生产井A和井B,均以产量Q生产T1时间后,井B改为观察井(停产),而井A继续以产量Q生产,试写出观察井B的井底压力计算公式,(设地层厚度h,原油粘度σ,孔隙度φ,综合压缩系数Ct,地层渗透率,原始地层压P1)六、推导水平均质地层,单相刚性稳定渗流基本微分方程式:2000年工程硕士入学考试试题一、简述题(任选8题,每小题5分,共计40分)1.何为渗流速度?它与流体质点在孔隙介质中流动的真实速度的区别何在。

(1+++++++顺向逆向 浮力 毛管力)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吸机理及有利条件

(1+++++++顺向逆向 浮力 毛管力)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吸机理及有利条件

第39卷 第4期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Vol.39 No.42009年7月Journal o f Jilin U niv ersity (Engineering and T echnolo gy Edition)July 2009收稿日期:2008-02-23.基金项目: 97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5CB221304).作者简介:姚同玉(1976-),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油层物理和油田化学.E -mail:y aoto ng yu@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吸机理及有利条件姚同玉1,李继山2,王 建2,刘卫东3(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61;2.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3.中国科学院渗流所,河北廊坊,065007)摘 要:为了研究渗吸作用的机理及有利条件,通过渗吸实验再现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介质中油水置换过程。

实验表明:润湿性是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吸驱油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故用润湿性因素对渗吸机理判别方程进行了修正。

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渗吸机理判别方程更适用于油藏介质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介质发生渗吸驱油的充分条件,确定了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原则。

关键词:油气田井开发工程;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吸机理;界面张力;润湿性中图分类号:T E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497(2009)04-0937-04Mechanisms and optimal conditions of imbibition in naturallyfracture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YAO T ong -yu 1,LI J-i shan 2,WANG Jian 2,LIU We-i dong 3(1.School of Petr oleum E ngineer ing in China Univer sity of P etr oleum ,S hando ng D ongy ing 257061,China;2.Geological S cientif ic R esearch I ns titute of Shengl i O ilf ield Comp any L td.,S hand ong Dongy ing 257015,China;3.I nstitute of P or ous F low and Fluid M echanics ,CA S ,H ebei Langf ang 065007,China)Abstract:Exper im ents w ere conducted to reveal the mechanisms and identify the optim al conditions ofimbibitio n by reproducing the oil displacement in fr actured low -permeability m atrix.It is show n that,thro ug ho ut the spontaneo us imbibition pr ocess,w ettability plays an im portant role for oil displacement betw een low -per meability matrix and fracture system.So it is taken into consider ation to modify the scaling group for im bibitio n.T he r esults sho w that the m odified scaling gro up is m ore versatile for naturally fr actured reservoirs.T he o rder of importance of facto rs,such as the w ettability,interfacial tension,gravity and etc.that influence the imbibitio n and oil displacem ent efficiency is determined.T his prov 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design principles for the developm ent of naturally fr acture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Key words:development engineering of o il and gas w ell;naturally fractured low -per meability reservoir;imbibition mechanisms;interfacial tension;w ettabilty 自发渗吸是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主要采油机理,有两种方式即顺向渗吸和逆向渗吸。

利用直井-水平井联合开发薄差储层

利用直井-水平井联合开发薄差储层

第3 3卷第 2期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0 - 3 7 5 4 . 2 0 1 4 . 0 2 . 0 1 3
利 用直 井. 水 平 井联 合 开 发 薄 差储 层
赵 井 丰 于 广 文
( 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 司第七采油厂 ,黑龙江 大庆 1 6 3 5 1 7 )
o i l r e s e vo r i r - - - PI 4 i s s t a bl y de v e l o pe d.F o r t he b r o u g h t . i n b l o c k s d r i l l e d b y v e r t i c a l we l l s,t he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t he s i n‘
摘要 :大庆长垣外围 T Z地 区属于低渗透油藏 ,薄差储层发育 ,以三角洲外前缘沉积 为主 ,连片性较好 ,油水关 系简单 ,属岩性油藏 。通过对 区块完钻井 钻遇情 况统计 ,主力油层葡 I 4层发 育稳 定。 已投 产 区块 利用 直井开
发 ,单井产量低 ,投产后产量递减快 ,并受裂缝影 响含水 上升快 。在 借鉴邻 近 区块 开发经验 的基础 上 ,研究利
v e l o p e d t h i n . p o o r r e s e r v o i r s a n d ma i n l y s e d i me n t a t e d d e l t a i c o u t e r — f r o n t f a c i e s w i t h mu c h b e t t e r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a n d c o n t i n u i t y .I n a d d t i o n.t h e r e l a t i o n s b e t we e n t h e 0 i l a n d w a t e r a r e p r e t t y s i mp l e ,t h e r e s e r v o i r s b e l o n g t o l i t h o l o g i c o n e s .B v me a n s o f t h e s t a t i s t i c s o f t h e p e n e t r a t e d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t h e d i r l l i n g a n d c o mp l e t i o n i n t h e b l o c k , t h e ma i n

大庆低渗透油田扶余油层超前注水实验

大庆低渗透油田扶余油层超前注水实验

大庆低渗透油田扶余油层超前注水实验何金钢;宋考平;杨晶【摘要】为研究大庆低渗透油田扶余油层超前注水过程中渗透率级差对采收率的影响和超前注水开发效果不佳的原因,通过人造长岩心超前注水驱油室内模拟实验,确定了合理地层压力水平和渗透率级别对采收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大庆油田扶余油层超前注水过程中,合理地层压力水平应当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的120%左右.在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下,超前注水较同步注水初期产油量高,采油速度高,无水采油期短,且对含水率上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超前注水实施过程中,储层渗透率越低,超前注水对采收率提升的效果越好.【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4(014)011【总页数】3页(P181-183)【关键词】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扶余油层;长岩心【作者】何金钢;宋考平;杨晶【作者单位】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石油大学),大庆163318;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石油大学),大庆163318;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石油大学),大庆163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12低渗透油藏指渗透率介于10×10-3~50×10-3μm2的油藏[1]。

天然能量不足、油井自然产能低,造成了在油井投产后,地层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速度快,采收率低;而且压力、产能恢复难度大,造成了开发困难。

超前注水是指注水井以高于原始地层压力下在油藏开采前注水,然后油井再投产的开发方式[2]。

由于超前注水具有克服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的特点,因此被广泛运用到长庆等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中。

郑浩[3]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分析了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影响因素。

张承丽[4],王瑞飞[5],车起君[6],唐建东[7],黄小亮[8],罗晓义[9]通过数值方法确定合理的长庆油田超前注水压力保持水平、注水压力、注水强度和注水时间等产能影响因素。

但是研究多针对数值模拟研究,而针对合理压力保持水平和渗透率大小对超前注水效果的影响的物理模拟实验鲜有报道。

石油大学(华东)渗流物理2001-2013

石油大学(华东)渗流物理2001-2013

石油大学(华东)渗流物理2001-2013石油大学(华东)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渗流力学和油层物理一、填空(16分)1.达西定律描述的是流体在中渗流时与成正比关系,与成反比关系。

2.镜像反映法主要用于研究与影响的问题,反映时要求保持不变。

3.压降叠加原理是指,主要用于解决。

4.贝克莱—列维尔特驱油理论的前提条件是,在确定的岩石系统中前缘含水饱和度的大小与有关。

5.溶解气驱油藏通常采用井网系统,其原因是。

6.综合压缩系数Ce= 。

7.泡点压力前后的地层油粘度同;高于泡点压力时,地层油粘度于泡点压力的地层油粘度。

二、圆形地层中心一口井,液体服从达西定律,已知Re=1000m,Rw=10cm1.求距井多远处的压力恰好等于Pe和Pw的平均值?2.若K=1μm2,h=10m,μo=9mPa·s,Pe=15MPa,Pw=9MPa,B o=1.2, ρo=0.85。

求油井产量为多少(吨/天)?(15分)三、已知一无限大地层,K=1μm2,μo=10mPa·s,h=10m,?=5000cm2/s;若地层中有一口机动井A,Rw=0.1m,以Q1=200cm2/s(地下值)投产5天,然后关井,经3天后又以Q2=100m2/s (地下值)投产7天。

试求距离机动井A100m处停产测压井B此时的压力降为多少MPa?(15分)四、直线供给边缘附近一口生产井,井点距供给边界为a,单位地层厚度产量为q1.写出平面渗流场的复势,势函数和流函数的表达式;2.求井在直线供给边界上的垂点的渗流速度;3.确定势函数Φ(x,y)=0的一条等势线和流函数Ψ(x,y)=0的一条流线。

(15分)五、一维水驱油情况下,地层长度L=1000m,渗流断面积A=5000m2,束缚水饱和度Swc=0.2,原油地下粘度μo=2.48mPa·s,地下水粘度μw=0.624mPa·s,孔隙度φ=0.18,前缘含水饱和度Swf=0.5,产量Q=560m3/天;其他数据如表:数据表参数数值Sw 0.20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0.90 Fw(Sw)0 0.19 0.42 0.70 0.88 0.96 0.999 1r(Sw)0 2.005 3.170 2.720 1.385 0.508 0.181 0 w1.计算无水产油期;2.计算无水产油量;3.计算见水时地层内的平均含水饱和度;4.计算无水期采收率。

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层系井网重构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层系井网重构技术研究与应用
在物理模拟实验基础上,建立高、中、低渗透层 组合的概念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图 1)显 示 ,高 渗 透 层 对 低 渗 透 层 的 产 液 量 有 明 显 影 响。在高渗透层干扰下,低渗透层的产液量一直维 持在较低水平。
应用渗流力学理论,计算不同渗透率模拟层不
图 2 低含水层日产液量随时间的变化 Fig.2 Daily liquid rate variation with time
由 于 历 次 加 密 对 象 均 为 中 、低 渗 透 和 表 外 储 层,老井未封堵,出现了一套层系多套井网的格局。 油 田 进 入 特 高 含 水 期 后 ,层 系 井 网 矛 盾 越 来 越 突 出[1-2]。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 2 个方面:①纵向上射 孔跨度大,层数多,层间干扰严重。②平面上三类 油层井距大,注采关系复杂,平面矛盾突出[3-15]。由 于各类油层的含水率已基本一致,约为 94%,按照 原来以细分开发对象为主的井网加密方式再进行 调整已不具备物质基础。为了解决特高含水期更 为复杂的层间及平面矛盾,必须对特高含水期层间 及平面矛盾产生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明确缓 解层间及平面矛盾的技术方向,在此基础上,针对 大庆油田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潜力分布特点,制 定相应的调整对策,形成层系井网重构技术并进行 现场试验[16-17]。
为了解决特高含水期更为复杂的层间及平面矛盾必须对特高含水期层间及平面矛盾产生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明确缓解层间及平面矛盾的技术方向在此基础上针对大庆油田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潜力分布特点制定相应的调整对策形成层系井网重构技术并进行现场试验1617
第 26 卷 第 4 期 2019 年 7 月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田地面工程(
)
大情字井特低渗透油田油水运动规律
赵世新
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要:大情字井油田自1999年勘探发现以来,历经多年的勘探开发一体化运作,已进入中采出程度、中高含水阶段。

大情字井油田油水运动主要是受构造、储层、岩性、物性、沉积相带和断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控制,但不同区域、不同油层主控因素不同。

在断层相对比较发育的中央断裂区内,见水见效及油水运动规律主要受东西裂缝的影响,其次是受到砂体展布及储层沉积等因素的影响。

在构造控制为主的油藏,油水运动主要是受到构造、断层和储层物性等因素的影响。

在岩性为主的油藏,东西向裂缝在绝大多数区块起到快速沟通水线、迅速见水见效作用,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砂体展布、沉积相带、储层物性的分布规律对油水运动规律起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方向见水;剩余油分布;油水运动规律;主控因素doi:10.3969/j.issn.1006-6896.2012.12.013大情字井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长岭凹陷中部,从泉四段到姚一段宏观构造具有继承性,总体构造格局为北北东走向的长轴向斜,向斜东西两翼不对称,西翼较陡,东翼较缓。

油田压力系数一般为0.96~1.01,地温梯度一般为4.0~4.3℃/100m,属正常温度、压力系统。

1油田开发历程
大情字井油田自1999年勘探发现以来,历经多年的勘探开发一体化运作,从以构造油藏为主的高产区块开发,逐步过渡到隐蔽岩性油藏的滚动开发,原油产量在2008年达到了101×104t。

截至目前,大情字井油田累积动用面积138.7km 2,累积动用石油地质储量7128.6×104t,储量动用率为49.9%。

累产原油622.63×104t,累积注采比0.82,年产原油83.47×104t。

平均单井日产液6.1t,日产油1.9t,综合含水68.8%,采油速度1.17,采出程度8.7%。

油田已进入中采出程度、中高含水阶段。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情字井油田早期是岩性构造为主的整装油藏,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方向性见水日益严重,区块递减率和含水上升率较高,稳油控水难度大。

(2)动用较晚的岩性油藏,储层砂体变化较快,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水驱控制程度低,初期递减较大,综合含水较高,稳产难度大。

(3)已开发区部分区块注入压力高,注不进水,注采比不合理,合理流压等注水政策不能满足开发需要,严重影响了水驱开发效果。

(4)随着大幅度构造油藏、岩性构造油藏的不断开发动用,目前主要以开发动用隐蔽岩性油藏为主,产能建设规模越来越小,稳产难度加大。

(5)开发特低渗透岩性油藏提高单井产能的各种有效技术需要突破,才能实现大情字井油田的高效开发。

3特低渗透油藏油水运动规律
大情字井油田油水运动主要是受构造、储层、岩性、物性、沉积相带和断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控制,但不同区域、不同油层主控因素不同。

(1)断层与砂体的合理配置部位剩余油高度富集,综合含水相对较低。

花9区块开发动用的主要目的层是青一段,在断层及储层发育较好部位,平均单井日产油6.2t,综合含水42.2%;而远离断层、储层发育变差部位,平均单井日产油1.9t,综合含水高达82.0%。

因此对于构造为主的油藏,断层与砂体的合理配置部位剩余油高度富集,油井平均单井日产油量较高,综合含水较低,开发效果较好;而远离断层、砂体储层变差部位油井产油量较低,综合含水较高,开发效果变差。

(2)构造高部位或有利鼻状构造剩余油富集,边底水界面控制含水高低。

黑56区块青一段12号小层是开发动用主要目的层,该层原始油水界面为-2326m,随着开发时间推移,油水界面目前已推移到-2310m 位置,在油水界面波及范围内的油井,产油量大幅度下降,综合含水大幅度上升。

油水界面附近井,投产3年后平均单井日产油由4.0t 迅速下降到1.5t,综合含水由40.0%迅速上升到
-
-28
油气田地面工程(
)
80.0%。

(3)沉积相带有利部位油井产油量高,综合含水相对较低。

黑79区块南部开发动用主力油层为青一段2号小层,沉积微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物源方向为西南向。

在分流河道主体部位,产油量相对较高,含水较低,有17口井平均单井日产油为7.0t,含水25.0%;而在分流河道侧翼和外缘,产油量明显下降,含水明显上升,平均单井日产油仅为1.6t,含水高达82.4%。

黑56区块开发动用主力层位是青一段6、7、12号层,在这些层位的沉积相带有利部位,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油达到6.0t,综合含水不到40.0%,开发效果较好,明显好于沉积相带较差区域。

(4)裂缝与沉积体系相结合决定油水分布规律。

大情字井油田天然裂缝发育,主要发育高角度裂缝和垂直裂缝,天然裂缝方向主要以东西向为主,偏北17~26°,人工裂缝方向为北东东及东西向为主,见图1。

在不注水开发条件下,这些裂缝在地下基本处于闭合状态,对渗流几乎没有贡献;一旦注水,这些裂缝可能会开启,沿着裂缝快速推进,造成水淹、水串现象,改变原始油水分布规律。

青山口组一段沉积为从早到晚期湖盆逐渐扩大、水体逐渐加深的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以西南保康水系为主,见图2,西部通榆水系、东南部怀德水系控制作用减弱,因此物源方向为西南物源为主,见图3。

青山口组二段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沉积,物源方向为西南物源为主;青山口三段发育湖退背景下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以水下分流河道异常发育为特征,西部通榆水系加强,西部和西南部两大水系控制该区沉积,因此存在西北、西南两个主要物源。

在裂缝和沉积体系共同作用下,决定了大
1大情字井油田黑59-6-2井12号层裂缝发育图
情字井油田的油水运动规律:①中央断裂发育区,东西向主裂缝方向是含水高低的主控因素,其次是砂体方向;②非中央断裂区的岩性油藏,青一段4、7、9、12号油层见水见效的主体方向是砂体方
向;③青二段油层剩余油主要受裂缝与储层的综合控制;④青三段各区块的见水见效方向和特点区别较大,受断层、砂体展布、沉积相带等主控因素的影响不尽相同。

2大情字井油田青一12号层沉积微相图

大情字井油田青一段物源图
4结论
(1)通过对大情字井油田油水运动规律研究,认为该油田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构造、断层、储层、沉积相带和裂缝等因素综合控制,但不同区块主控因素不同;不同区块见水见效规律不同,但见水见效的主体方向为沿东西裂缝方向和砂体方向。

(2)在断层相对比较发育的中央断裂区内,见水见效及油水运动规律主要受东西裂缝的影响,其次是受到砂体展布及储层沉积等因素的影响。

(3)在构造控制为主的油藏,油水运动主要是受到构造、断层和储层物性等因素的影响。

(4)在岩性为主的油藏,东西向裂缝在绝大多数区块起到快速沟通水线、迅速见水见效作用,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砂体展布、沉积相带、储层物性的分布规律对油水运动规律起决定性作用。

(栏目主持

军)
-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