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球类精彩活动课程研究

幼儿园教育球类精彩活动课程研究
幼儿园教育球类精彩活动课程研究

幼儿园球类活动课程研究

球类运动,通常是指由各类大球和小球组成的球形类运动项目的总称。根据《学前儿童体育》及国内外相关资料的阐述,球类活动是最适合幼儿开展的运动内容,其运动中的趣味性、多功能性能有效激发幼儿运动兴趣,对发展幼儿的灵敏素质具有独特的作用等。

幼儿球类活动课程是指由小篮球、小足球等多种球类项目组成,以球类游戏、球操、球类区域活动等高低结构形式开展的,促进幼儿对球类运动兴趣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总和。

幼儿球类活动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是探索和形成,面向全体幼儿的、适合幼儿园开展的球类运动课程,并在开展球类运动中优化教与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的一种课题研究。

一、课程研究总目标

1.通过开发和利用幼儿园各项资源,丰富和拓展球类活动课程形式与内容,探索出一套系列化的具有园本化特色体育课程;

2.通过实施球类活动课程,优化球类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培养幼儿对球类活动的兴趣,养成幼儿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通过园本球类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二、课程研究内容

总体上,幼儿园球类活动课程研究五方面内容。

1.幼儿球类课程目标及价值的研究。

2.幼儿球类课程开展内容的研究。

3.幼儿球类课程组织实施的研究。

4.幼儿球类课程评价的研究。

5.对研究对象进行形态、技能、运动能力各指标开展基础测定与分析研究。

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全面地制定适合幼儿园球类活动的课程目标

为了更好地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让教师心中始终把幼儿的身心发展放在第一位,我们的课程目标是以幼儿发展的角度区制定。分为球类活动课程总目标、各年龄段分目标、各种球类活动具体目标三个层次。

1.球类活动课程总目标

在各种球类活动中,感知不同球类的特性和人与球之间的关系;萌发对球类活动好奇、探索的愿望;掌握最简单粗浅的足球、篮球、手球、保龄球、曲棍球各种球最简单的知识与动作技能,发展身体素质与综合运动能力;简单了解球类活动的规则,初步形成开展球类活动的良好常规;培养大胆果断、团队合作、遵守规则等个性心理品质。

2.各年龄段的分目标

3.各球类的具体目标(略)

这是对球类所涉及的项目进行分类(如小篮球、小足球、小曲棍球、小手球、小保龄球等),然后以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为依据而确定的各种球类活动教育目标,在内容上一般包含情感态度、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个性品质四个方面,它保证了幼儿各种球类教育的适宜性和发展性。同时也是上述目标的具体化,是教师实施各种球类活动教育在操作层面的具体要求。

(二)精心地选择适合幼儿的球类活动的课程内容

学前运动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运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孩子产生运动兴趣的源泉,这种兴趣也许能伴随着他们的终身。而球类活动内容是引发幼儿在运动

中体验成功的载体,幼儿在各种具体的活动中产生对球类活动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直接影响幼儿是否愿意并有兴趣地去参与活动。我们本着这一理念,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在球类运动的众多项目中筛选出适合幼儿活动的而幼儿也感兴趣的篮球、足球、手球、保龄球、曲棍球等五个项目,并进行相关的学习及运动,但其中的某些动作与技能是很难让孩子学习和掌握的。如篮球中的“二步半上蓝”;足球活动中急停运球、胸部停球、扑球;曲棍球中的铲击球、推击球等技能;保龄球运动中的四步助跑投球等基本动作与技能是不适合幼儿在球类活动中学习和运用的。因此,我们在选择以上球类活动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幼儿的年龄及生理运动特点,我们进行了尝试性地探索,并对不同阶段的幼儿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内容。

各项球类活动的课程内容

(三)灵活地运用实施方法和活动形式

1.多种指导方法

主动探索法:由教师提供活动材料,先引导幼儿主动去发现玩法,然后请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最后老师归纳指导,幼儿练习巩固各种动作。

游戏发现法:指以游戏贯穿于运动的始终,教师不直接传授动作、技能,让幼儿自己从游戏中探索、发现运动规律,并从中学会某项体育活动的动作、技能。

儿歌辅导法:把动作的基本要领或游戏规则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教给幼儿,使幼儿在理解儿歌的同时记忆了动作要领或游戏规则。这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与效果,特别对于小班幼儿尤其有效。

环境熏陶法:在教学中,不断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更新活动的材料,让幼儿在多样化的环境中开展多种的球类活动,获得锻炼的方法。例如:在户外和室内区角活动中,教师利用多种球类运动器材、场地、人物,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提供丰富多彩、多功能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依靠自己的兴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尝试获得有关球类运动知识。

练习法: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后,幼儿初步建立与活动有关的表象和概念,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各种身体练习,以实现体育活动目标的一种方法。

2.多样的活动形式

球类教学活动:我们根据幼儿园球类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幼儿认知规律、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本园的场地及一日生活的要求,巧妙地安排每班每周一、两次的球类游戏时间。要求每个年龄班级以一种球为主,其他球为辅,一个学期至少开展5个以上新游戏,动作技能在前一学期基础上逐年递增,以丰富的材料和环境为物质条件,以运动为主要手段,以游戏为基本形式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我们力求有机整合相关领域知识,使幼儿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良好个性品质及知识、能力等都得到同步发展。活动安排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并做好活动的观察与评价。

户外球类区域活动:是以某种球类运动的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依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运用情景、情节、角色等元素而开展的球类区域活动。在实践研究中,我们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把户外区域活动分为二种形式开展:一种是球类运动专用区域,有篮球区、足球区、曲棍球区、保龄球区、手球区、魔术球区、水球区(夏天进行)等,以班级为单位轮转开展,每周二次,三年形成较全面的基本动作,包括合作、竞赛等动作及游戏,动作技能掌握较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开展全程跟踪、评价、指导,以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另一种是其他户外体育运动区域,有平衡运动区、跳跃区、攀爬区、玩沙区、玩车区、玩水区、综合活动区等,以年级为单位每周一次。

室内球类区角游戏活动:是一种通过区角游戏的方式开展的、以桌面操作材料为主的、以丰富幼儿对球类运动知识和增加幼儿兴趣为目的的非身体运动方式的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我们的区角设置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方式,贯穿在日常活动中开展,每周二次。幼儿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自主活动,教师没有直接的指导,幼儿在操作与球类运动相结合的、低结构的游戏材料中加深了对各种球类运动的认识。

球类主题式活动:是以各种球类知识为主题、通过语言、绘画、科常等渗透性的学习,巩固幼儿对球类运动的认识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它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的身体运动的以丰富幼儿对球类的认知,培养对各种球类运动探索兴趣的活动。在球类主题式活动的研究中,教师充分挖掘材料资源,有效的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性。例如:“你认识这些球吗”、“我和球宝宝做游戏”、“我认识的球明星”等主题活动,拓宽幼儿的视野,增加新知识、新信息,而且能够在自然的情景中,使受利幼儿对球类运动知识的熏陶,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生成多种玩球的方法,发展了幼儿的各种能力。

亲子球类活动:是幼儿园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的相关球类活动或幼儿园组织的家园亲子球类活动。我们深入家庭调查家长对球类的兴趣,通过《家园联系桥》的专栏、每月一次的家长座谈会,指导家长学习开展球类游戏的方法,引导家长巧妙利用家庭条件开展球类游戏,建议家长把家中的纸箱、篮子、桶等作为辅助材料与道具,如空可乐罐当“足球”,空雪碧瓶装上一点沙子当保龄球的目标,并建议家长实施后,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我们,便于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修改游戏。我们还通过每学期举办以班级、年级、全园性的亲子球类游戏活动,让家长了解我园开展球类活动的意义和做法,掌握家庭开展的亲子球类游戏方法,发挥家园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的作用。

各球类运动队:根据幼儿的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组建了幼儿小篮球兴趣运动队,开展球类运动专项启蒙活动。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趣味的训练计划,利用每天的晨间活动时间及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进行系统的练习,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拍球、运球、投球及有关篮球比赛的规则以及简单的技能技巧,每年6月组织幼儿参加广州市幼儿小篮球交流花会,使幼儿得到身体的、情感的、社会性等方面的良好发展。

(四)形成了一套以发展为导向的球类活动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科学程度进行诊断,并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途径,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对教育实践分析、调整的过程,也是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发展过程。

为此,我园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幼儿的评价。

1.对球类活动课程的评价

幼儿球类活动课程的适宜性评价指标及方法

2.对幼儿发展指标的评价

幼儿发展评价标准及方法

3.对教师发展指标的评价

幼儿园球类活动课程教师发展评价

4.上级主管部门对园本课程评价

幼儿球类活动课程评价指标

5.对日常活动的观察评价

在球类活动的实践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以实践现场观察记录,实践后反思的评价模式,既促进了教师组织球类活动质量的不断提高,又能及时地对幼儿的具体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我们设计了户外球类区域观察记录表、球类游戏活动验证表、球类教学活动研究情况记录、验证表,幼儿的活动情况观察表,教师在每次组织球类活动后,都会以观察记录的方式对幼儿的表现及自身的组织指导作一个简洁明了的描述,并且在每周一次的运动教研活动中相互开展交流,这样有利于产生集体交流的智慧火花,使每一个教师对自己球类活动中的材料配置和环境创设、对幼儿的组织指导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和反思,从而及时研究出调整的方式方法。

户外球类区域观察记录表

班级:观察老师:

球类游戏活动验证表格

球类教学活动研究情况记录、验证表

幼儿的活动情况观察表

观察

者:

(五)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实施球类课程研究以来,我们分别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幼儿就出勤率、常见病发病率、身高、体重、连续跳、拍球、运动创造、适应能力八项指标的测试与统计,并进行了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的出勤率与常见病发病率对照表

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身体形态、机能、运动能力、适应能力对照表

时间:2005年9月---2007年7月

身高(cm)体重(kg) 拍球(分)连续跳(/分)运动创造

(分)

适应能力

(分)

x s x s x s x s x s x s

实验班

实验

102.20 2.98 15.10 1.12 1.60 0.61 1.87 0.34 1.80 0.54 5.87 0.34 实验

114.47 2.90 18.98 1.91 5.67 0.60 5.20 0.91 5.30 0.79 5.97 0.18 增幅% 12.00 25.69 254.17 178.57 196.30 1.70

对照班

实验

102.31 3.71 15.53 2.12 1.61 0.86 1.86 0.58 1.54 0.50 5.60 0.48 实验

113.14 3.77 19.50 2.33 4.32 0.89 4.57 0.73 4.14 0.83 5.70 0.45 增幅% 10.58 22.73 168.89 146.15 169.77 1.27

t 1.49 0.92 6.69 2.85 5.36 2.98

p >0.05

0.05

<0.01 <0.01 <0.01

0.01

说明:连续跳、运动创造、适应能力三个项目的评价以专门设计的评价表来测量和得分,6分为满分。>0.05为不显著,<0.05为显著,<0.01为极其显著

1.从以上数据统计中显示,幼儿身高、体重两项指标,虽然实验班与对照班

的数据对比不显著,但也可以看出实验班在实施球类课程后,身高、体重的增长

幅度比对照班要大。

2.从运动能力指标看,实验班连续跳的动作的比对照班发展显著,这说明球

类课程的开展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动作灵敏性、腿部力量的发展,促进了幼儿正

常的生长发育。

3.从运动创造性指标来看,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表明实验班的幼儿知识的丰富、视野的扩展、

思维的分散发展较好,有能力去综合及分析不同的事物。

4.实验班在适应能力、特别是在发病率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班,说明球类课

程的实施对幼儿身体适应能力有较显著促进作用。

三、课程研究的意义

1.幼儿球类活动课程的研究显示,该课程能将幼儿园环境资源、人力资源、课程资源有效整合,形成了一套目标清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施规范、评价全面的较为完整的园本化体育活动课程体系,

有效地推动了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各方面的综合发展。

2.幼儿球类活动课程能有效促进幼儿形成对球类运动的兴趣,积累与球类运动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经验、增进身心健康发展。

3.课程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三个方面。

(1)提高了学习能力

在实践研究的初始阶段,大多数教师对球类活动的理论基础了解比较少。因此在实践研究的第一阶段,通过专题讲座、文献收集以及专家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初步了解了球类运动的意义及在幼儿园开展球类活动的教育意义,提高了对幼儿园园本课程理论的认识,并能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结合这些理论设计、开发课程。在实践研究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在专家有针对性的理论与技术指导后,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一些比较复杂和抽象的理论知识,并开始运用到自己的实践活动中。

(2)提升了专业能力

第一,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由于强调课程开发与评估相结合,因此,教师要根据对幼儿兴趣和发展特点的观察来设计活动方案、准备操作活动所需材料,要根据幼儿对活动和材料的反应来对活动以及材料进行调整改进,要在具体活动中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对幼儿做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以真正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在实践研究中,教师对本班幼儿原有的运动能力的了解、对幼儿在运动中的观察记录与分析能力都有所提高。养成观察与分析的习惯,是教师成为教学能手和专业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素质。

第二,环境创设和活动材料制作与投放能力。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除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卫生、安全、美观等基本要求外,如何将环境创设与活动材料、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环境成为幼儿的第二位教师,成为对教师能力的挑战。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注意根据课程内容创设相适应的环境,真正做到了环境与教师、环境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例如:“好玩的球”,教师就是通过利用多种材料资源,如纸袋、报纸、塑料袋、毛线制作了多种的球,并通过各领域的整合,萌发幼儿对各种球基本玩法的了解。又如:我们还利用走廊的三维空间创设门球区、投篮区、足球区,为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自由活动时间提供了自由、自主的运动环境。

(3)增强了专业发展意识

篮球社团活动总结4篇-社团活动总结

篮球社团活动总结4篇-社团活动总结 篮球社团活动总结1 本学期篮球社团由黄传平两老师授课,这学期主要五年级高段的学生以及少数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一学期的社团活动,具有了一定的篮球运动技术基础。所以在上社团比上学期教学压力变小,让社团活动的训练得以顺利进行。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都希望能进行分组对抗,所以我们在安排社团内容时,都采用兴趣性的内容,按计划进行下列内容训练: 1、基本功技术训练 原地球性练习、运球练习、传接球练习、投篮等。 2、一般身体训练 一般身体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增进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提高集体的机能,发展运动素质。在训练过程中主要以一般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为主,因为它们是技术、战术训练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一般身体素质,便不能掌握高难度的动作,承担大负荷的训练和紧张激烈的比赛。因此,在本学年训练过程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小强度,循序渐进的手段,并通过各种游戏方法来激发他们的练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全面的身体素质。 3、专项身体训练 篮球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在于提高速度、耐力、力量、弹跳、灵敏等身体素质,紧密结合篮球技术的特点和要求。以两种形式进行

训练:一种是紧密结合单个篮球技术、和要求进行的专门素质训练;一种是直接结合篮球组合技术。 在本学期的后半时间里,我们还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将本学期所学的篮球基本技术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找到不足,并提高自己。打起比赛来他们的积极性及作风非常出色。虽然比赛中还存在着很多走步的现象;虽然他们很长时间也投不进去一个球;虽然他们没有什么娴熟的配合,但是他们战胜了自己,他们在进步,他们体验到了篮球带给自己的快乐。 本学期篮球社团存在不足的方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力量的不足投篮比较困难,团队意识不强。由于人比较多,场地少,学生练习的次数不是很多,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总体来说进步很明显,提升的空间很大。 回顾一个学期校本课程的教学,有收获、也有不足,我们将不断努力学习、总结、提高,争取在新的学期里使我的校本课程教学更一层楼。 篮球社团活动总结2 本学期我主要是负责同学篮球社团的教学。本学期同学报名参加篮球社团课程非常踊跃,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 我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安排了以掌握基本篮球技术为主的教学内容。本学期前半段时间,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胸前传接球,行进间传接球,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三步篮等技术动作,使学生对篮球有个初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在从事这部分教学的时

幼儿园活动课程教学反思

幼儿园活动课程教学反思 幼儿园活动课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幼儿园活动课程教学反思1 一、观察记录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玩具是他们最喜爱的,怎样在玩玩具中发现科学的秘密?怎样有效地引导幼儿感受身边的科学、并充分体现玩中学的教育原则?这是我们一直探索研究的方向。 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汽车玩具探索活动后,我和幼儿进行了汽车赛跑游戏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比比看,小汽车在平地里、沙地里、斜坡上哪里跑得更快。孩子们对这个活动特别感兴趣。 我首先和孩子们在平地上玩小汽车,他们都争着说自己的小汽车跑得快,玩的不亦乐乎。此时,我提议孩子们一起去沙地里玩小汽车。西西大声说:“老师不行,沙地里汽车跑不起来。”涵涵说:“汽车有轮子,在哪里都跑得起来。”一个小小的问题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答案,我顺势引导:“那让我们一起去试一试吧。”没有什么比孩子们亲自尝试更有说服力的了。孩子们在沙池里艰难地推着汽车跑,议论纷纷:“我说不行吧”“全是沙子怎么跑啊”“在沙地里跑真费劲”……孩子们的议论正是我想说的。看着孩子们玩得这样带劲,我想活动的目标已经很好地达成了。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琪琪的小汽车在沙地里不停地跑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故意问道:“琪琪,小朋友的小汽车在沙地里

都跑不起来,你的怎么能跑起来呢?”琪琪自豪地说:“我这是越野车,爸爸说了越野车能在有坑的地方跑。”所有的小朋友都跑过来一睹越野车的风采,都说琪琪的车最厉害。小朋友都争着问琪琪:“为什么越野车能在沙地里跑呢?”,琪琪好像被小朋友们的问题给难倒了,推辞说:“我回家问问爸爸就知道了。”我并没有直接给孩子们介绍越野车的特性,而是和孩子们一起期待明天琪琪给大家带来答案。看来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越野车有了新的兴趣。 接下来的斜坡赛跑,让孩子们更清晰地看到,斜坡上的小汽车比平地上的小汽车跑得快。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问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说:“因为这个高。”虽然语言简短、描述得还不是很完整,但是能看出孩子们在思考。短短的活动在欢乐中度过,孩子们收获颇多。 二、反思 小汽车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如果能在愉快的游戏中启发孩子们探索其中的科学秘密,那就更好了。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掌握科学知识是次要的,对活动感兴趣、有探索的精神是我们开展活动的目标。教师在活动中应该尽可能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并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后记 第二天,琪琪真的为大家带来了关于越野车的知识,将越野车的特点从头到尾慢慢讲来,让大家对越野车有了全新的认识。为了开拓幼儿的视野,我周末给孩子和家长们共同布置了一份作业:收集和越

案例分析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教导

案例分析:幼儿户外活动时的安全教导 摘要: 积极开展幼儿户外活动,是提高幼儿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关注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问题,探究如何合理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培养孩子预测、判断、回避危险的能力。实验证明: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幼儿不安全行为、事故发生率大大减少,从而全面幼儿户外活动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 关键词: 幼儿; 户外活动; 安全教育 一、幼儿户外安全的意义 儿童健康专家普遍认为:户外活动的缺乏会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呼吁社会和家庭对这一日趋严重的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据国际上的研究:儿童每天至少需要户外运动一个小时,最好保持两至三个小时。国内的调查表明:近年,儿童用于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剧增,户外活动明显减少。这也是许多儿童身体虚弱、超重或出现肥胖等不良症状的原因之一。专家们强调,为确保儿童的健康发展,幼儿园和小学应为孩子们组织更多的户外活动,应多带孩子投身大自然。 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薄弱,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在户外自由活动时难免要奔跑、跳跃、钻爬、攀登等,常常不能清楚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导致幼儿在户外活动中隐藏着各种危险因素。加上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大、人数多、难组织、难管理等客观原因使老师对户外活动的监管存在一定的难度,致使老师们惧怕开展户外活动,导致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没有了保障。因此关注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问题,如何合理组织幼儿户外活动,使幼儿尽量避免在户外活动中受到伤害等研究意义重大。 二、案例背景 身体发展、生命发展是人发展之根本,没有生命或生命质量差则谈不上人的发展或良好发展。幼儿是社会成员中最脆弱的群体,他们容易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伤害,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孩子的安全问题都十分重视。近年来幼儿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头号杀手。对于托班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宝贝程度可想而知。而对于幼儿园来说,即使取得了再多的荣誉,只要出了一起安全事故,那么再多的光环也将被隐去。没有安全、健康的保障来谈幼儿的发展将是一句空话。《纲要》所以将安全问题放在幼儿园工作的首位。 三、案例描述 2014年10月30那一天,孩子们吃完了中饭,老师带着孩子们去户外散步,当走到草地上时,孩子们看到钻洞的玩具器械个个兴冲冲的跑过去玩,看到孩子们那么开心,老师也就没阻止,一起玩起了钻洞洞的游戏。过了几分钟,老师听到了哭声,看到叫冰冰的小女孩哭了起来,扒在草地上,老师跑过去问:“冰冰,怎么啦?”她只是一直哭。这可怎么办?老师意识到一定发生了什么?就检查她的身体,当拉起她的袖子时,发现她的手臂有肿块,不好,手受伤了,立即送医院,医生说孩子的手骨折了。孩子的奶奶赶过来说:“我的孙女,平时我照顾的很好的,我做什么事都抱着她,从来都不会摔到的?”这件事发生后的几天里,草地上静悄悄。大家都认为“少活动,少出事”。 四、案例分析 托班的幼儿的年龄特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关不住,放不得”。托班的孩子正处于一个最喜欢钻钻爬爬、非常爱动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幼儿生活经验较少,接触的事物也不多,因而他们就特别好奇,看到好看、好玩的就伸手,看到好吃的就张嘴……。户外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精彩纷呈的大世界,有很多的安全问题,事故往往是出乎意料,防不胜防的。由于有些家长的育儿观念落后,不科学,认为外界存在着大量的对小年龄孩子的不利因素。根据

探索幼儿园教学中的“寓学于玩”“寓教于乐”

探索幼儿园教学中的“寓学于玩”“寓教 于乐” 父母们普遍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必经之路。但在问到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时,似乎除了唱歌跳舞做游戏,他们没有“学习时间”。其实,很多父母还不清楚,玩,就是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功课。而且,所有这些孩子们喜爱的娱乐活动,能够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身体的运动能力和社交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恰恰是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是否学会了在很多不同的领域里运用他们的想象力,这才是他们真正学习和思考的方法,也是决定孩子个性的因素。 1积木搭出的虚拟生活 把各种形状的积木堆在一起,孩子们就为自己创造出不同的三维空间,这是他们日后学习几何、物理、建筑学和工程学几门课程的基础。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会把大的、中等大小的和最小的积木排列整齐,假装它们是木块爸爸、木块妈妈和木块宝宝。这种玩积木的方法,是他们在表达对真实世界里大小关系的理解。通常,男孩子们喜欢用积木创造出一些模拟的东西,如一个带有壕沟的大城堡,或者外星人的宇宙飞船等,然后他们就开始在这些创造出来的城堡、飞船里假扮士兵或者火星人了。而女孩子们,则更喜欢在娃娃家里抱着“自己的孩子”,假装给她

穿衣服、吃饭和看病。 2绘画版的周围世界 多数3岁的孩子都喜欢用蜡笔乱写乱画,也许父母并不明白这些线条代表着什么,但只要他们自己理解就行了,在孩子的眼里,这些线条是有意义的。等到4岁的时候,孩子就开始用笔画出形状并涂上颜色,表达他们曾经看见或者想像出来的东西,也许是某个人,也许是他们到过的某个地方。学习词汇能够促使孩子们更多地思考,同样道理,学习大量的图案符号能够启发孩子们观察周围的世界。随着他们图画内容变得越来越复杂,他们也开始注意到更多的细节了。有一天,也许你的孩子会问你:“为什么这只小狗的尾巴那么短?我昨天看见的狗,尾巴可长了。” 3音乐创造的生活变奏 即使反复唱只有几句的简单歌词,也能够使孩子们尽情享受词语的音调,这为他们将来学习阅读打下了基础。4岁以后的孩子一般就能够演唱比较长一些的歌曲了。而且虽然4岁孩子的音乐才能还是很有限的,但是如果全班小朋友一起参与,就会创造出更圆满、更丰富的声音。音乐和舞蹈还能够促使孩子们学会自发地和灵活地创造出更多主题的变奏曲,这方面能力也将有益于他们生活的其他领域。 4想像式的行为体验 孩子们玩玩具小汽车、卡车、飞机和火车,体验惊人

幼儿园大班探索性主题活动:《风 的 奥 秘》

杨柳活动背景: 江南早春的天气,就象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白天的气温很高,到了晚上却又突然刮起大风来,气温也骤降。一大早小朋友们到了幼儿园,议论纷纷,彭娟说:我看见迎春花的花瓣被风吹到了地上;蒋紫堇说: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清洁工人又要重新打扫了;竟竟说: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从孩子的话中,我发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于是我便开始有意识地带领幼儿来到户外去感受风,引导他们把有关风的内容与每天的天气记录结合起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风的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在幼儿探究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研究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关于风,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通过实验来证明风的存在、风的大小、风的方向,甚至可以尝试着用常见的工具制造风。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遵循幼儿的探究过程,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充分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学会自主的收集信息(书上、光盘、网上,或问自己的家长),并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一些问题。在一系列“探究风”的活动中,使幼儿充分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自己制造风; 2、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周围事物和现象,在探究的过程中细心、专心,并以客观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4、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每日记录天气预报,并着重关注风的内容; (2)根据风力的不同,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体验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录; (3)事先收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请家长予以配和 2、物质材料的准备: (1)每组一块分类板:(如图)

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记录”的运用-

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记录”的运用 探究式科学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而“记录”在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引导幼儿关注探究事物的变化,把抽象的信息变成具体的记录内容,帮助幼儿得出科学的结论。 在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记录”环节有着特殊的意义。 记录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图表、绘画、符号等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猜测、实验、发现、结果和操作的过程。幼儿通过记录才能对操作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增强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下面,我将从“记录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记录”两个方面来谈谈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记录”的运用。 一、幼儿科学“记录”的必要性 由于科学活动比较抽象,加之幼儿年龄又小,幼儿只有通过对观察到的科学现象进行记录,然后分析、整理,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出抽象的科学现象背后的规律,得出科学的结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探究式科学教育就是通过教师组织的活动,为幼儿提供探究科学现象的机会,让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在亲历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对科学活动的理解,而这种亲历就是通过“记录”这种方式获得的。 二、如何在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进行“记录” 记录是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更好地组织这个环节,让它发挥应有的价值与作用呢? 1.选择合适的记录内容。虽然记录对于科学活动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并非所有的科学活动都需要进行记录,幼儿的科学记录主要用于探究式科学活动之中,记录的内容既可以是活动前幼儿的设想记录,也可以是活动中幼儿的观察记录,还可以是活动后幼儿的结果记录,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记录内容。

乒乓球社团精彩活动教案设计

乒乓球社团活动计划------卢金胜 一、指导思想: 乒乓球是由两名或两对选手在球网两端用球拍轮流击球的一项球类运动。乒乓球运动,占用场地少、器材简单、运动量可大可小,趣味性强,既可娱乐又可健身;对个人来说,运动寿命又长,也不容易发生运动伤害事故。所以它深受人们的喜爱。参加这项运动可以提高人的灵敏、协调、动作速度和上下肢活动能力,改善心肺功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乒乓球运动是我校的一个体育项目,我校具有良好的乒乓球运动氛围,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立乒乓球社团,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新颖活泼的体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合作、诚信、果敢、公平等优良品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活动方式 采取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解决乒乓球运动中,运动基础参差不齐、个体之间差异巨大等现象的有效途径之一。其目的与核心是提高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学会分享学习经验与合作探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整体协作能力和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具体操作建议: 1.教师在讲授动作技术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知识,分析乒乓球技术原理,形成对正确动作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2.将学生按异质分组原则分成若干组,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练习,确保每组有乒乓球技术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以“点”带“面”合作学习,采用现场说技、介绍打球经验、陪练等形式,增强“面”的打球信心,同时促进“点”的乒乓球运动技术、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精神。

3.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是球小、速度快、变化多,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步法与乒乓球专项素质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动作、反应、移动等速度。 三、训练要求: 学生训练课的容、形式,要求多种变化,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 四、组织安排: 成立乒乓球社团,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五、训练时间: 周五下午兴趣活动课 六、训练地点: 学校乒乓球馆 七、指导教师:卢金胜 八、训练任务: 1、熟悉乒乓球球性。 2、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打法、发球、接发球。 3、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比赛规则。 4、参加乒乓球比赛。 九、具体训练容安排: 准备期:(一周) 1、召开全队队员会议,制度训练纪律。 2、准备训练所需器材。 第一阶段:入门阶段,从握拍的方法开始教,以乒乓球球性训练为主。 1、直拍握拍方法和横拍握拍方法。 2、乒乓球球性训练。 3、最基本的发球:正手平击发球。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附答案)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1.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指影响幼儿的所有与幼儿园有关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 2. 幼儿园游戏活动 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儿童自主自愿的、以过程为导向的、可自由选择的愉快的活动。 3.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二、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有几种典型的定义?各是指什么? 幼儿园课程有3种典型的定义,具体指的是: 1、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我国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幼儿园课程定义。如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幼儿园设置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和体育六门课程,可见该文件将课程理解为教学科目。这种课程定义强调系统的知识教学,强调教师应该向幼儿传授那些必要地有价值的知识,而且,这样的课程定义其实施容易被教师把握。但是,该定义相当狭隘,只关注学科知识,容易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同时,该定义对课程的分类人为的割裂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而幼儿是整体的感知知识的。 2、幼儿园课程即教育活动: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泛指为幼儿设置的、并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的总和。这种定义,不再视幼儿园课程为狭义的教学科目,而把它泛化为对幼儿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幼儿园课程不仅局限于学科教学活动,还包括其他任何类型的教育活动,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运动等。但是,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不同的,对活动的经验也是不一样的,该定义只注重幼儿外显的活动,无法顾及幼儿活动中内在的体验和心理结构的变化。 3、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儿童在幼儿园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幼儿园课程观,这一定义使幼儿园认识到既要注重教师精心设计的显性课程即正规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又要注重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潜在课程对幼儿的影响,发挥课程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即正效应。同时,该课程定义对课程的理解由“静态”变为“动态”,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体验。但是,经验具有主观性,教育者往往很难把握,该课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1、个体适宜性。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决策,要求教育者更多的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因此,幼儿园课程的首要特点是个体适宜性,幼儿园课程应努力做到适合个体幼儿的发展,注重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更多的强调社会需要和知识体系。2、整体性。“完整儿童”已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幼儿园课程作为培养完整儿童的载体,要致力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发展儿童某一方面的技能。3、实践性。由于幼儿认知发展的局限,幼儿园课程注重的是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而不是间接知识的传授。幼儿园课程实践较多的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让幼儿运用感官进行生动的生活实践,从而积累直接经验。 3.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的含义是什么?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主体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及自身的需要,对课程的目标、属性、功能等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它是幼儿园课程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所持有的价值理念。 4.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是什么?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揭示了儿童认知的发生和发展的

幼儿园户外活动教案和课题研究分析

幼儿园户外活动教案和课题研究分析活动宗旨: 为了使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需求,以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确保幼儿每天户外课间操锻炼20—25分钟为工作主线,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园内本学期教研主题“健康体育”为实施精神,营造丰富多采的户外课间活动,体现奥运精神,展现奥运氛围。本学期根据我班幼儿健康发展需要和体育锻炼需求,设计了次活动,活动的开展规范化、游戏互动化。并以户外课间体育活动为辐射点,推动幼儿园体育及其它工作的不断地深化。 活动目标: 1、培养与激发幼儿运动兴趣,让幼儿在浓郁的健身氛围中自觉地参加体育活动 2、使幼儿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方法,促进体、智、得、美等全面发展。

3、培养幼儿精神饱满富有朝气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1、活动器械(废旧报纸制作的旋转魔棒)每人一件。 2、音乐:行走—节奏乐“打猎”;队形变化—墨西哥圆舞曲“草帽舞”;器械操—加伏特舞曲“地毯上的游戏;互动游戏—幼儿整合课程“火车过山洞;放松运动—歌曲“亲亲美人鱼”;活动结束—快乐拍拍手“拉特斯基进行曲” 活动过程: 一、练习行走,变换队形。 1、幼儿站成四路纵队随音乐“打猎”进行队列练习,由四路纵队接龙变成正方形进行行走练习。 2、音乐“草帽舞”变换十字路队形,随音乐节奏的快慢变换四个圆圈。 二、器械操:旋转魔棒 1、幼儿随音乐“打猎”还原成四路纵队,接龙去拿活动器械。

2、幼儿随音乐“地毯上的游戏”做旋转魔棒操。 三、互动游戏: 1、幼儿随音乐“火车过山洞”用旋转魔棒两组合作搭山洞,另两组幼儿玩“钻山洞”游戏。 2、游戏进行两遍,幼儿互换角色。 3、幼儿成四路纵队将旋转魔棒放在地上,玩“跳格子”游戏。 4、幼儿随音乐“打猎”还原四路纵队,按接龙游戏将魔棒整齐摆放,变成大圆圈进行“我拍拍,你追追”游戏。 四、幼儿随音乐“亲亲美人鱼”做形体放松舞蹈。 五、集体互动:拉特斯基进行曲。 1、幼儿两人为一组随音乐做柏手律动 2、幼儿互动变换位子。 3、幼儿随音乐的强弱,进行动作表演。 五、活动结束:幼儿随音乐“打猎”进行接龙行走退场。 活动反思:

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核心价值及实施策略

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核心价值及实施策略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世界。对此,教师对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如何实施及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有充分的认识至关重要。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价值在于做科学,而非学科学;重在动脑,而非动手。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探究内容围绕科学的核心概念展开;教师要创设问题困境,引发幼儿产生认知冲突;善于等待幼儿自己发现、提出问题。最终,教师要转变角色,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倾听者、合作探究者,以促进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是指幼儿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观念以及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活动。当前幼儿科学教育中已普遍认同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可见,探究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幼儿经历观察、提问、假设、交流和验证等一系列探究行为来学习科学概念、探索方法、科学价值观和体验科学精神。但是,笔者在与幼儿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幼儿教师在组织科学探究活动中往往过分强调科学知识的价值,忽视幼儿真正意义的探索,探索过程形式化;教师对科学的核心概念缺乏有效把握;由此,表现在整个活动中,教师

成了活动的主导者,幼儿被动听从教师的安排。 因此,笔者尝试从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价值、实施过程、内容及教师角色等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试图能给一线教师带来一点启发。 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核心价值 1.做科学,而非学科学 “做科学,而非学科学”,这是学前儿童探究活动独有的特征。建构主义强调,“儿童绝非一个空白容器,被动地等着他人灌输信息;儿童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个体,在每日生活中试图去理解周遭事物,并且合理化、意义化他的认知冲突……对于一个建构知识的个体,在教学上则必须以促其建构知识的方法对待之。”儿童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就像科学家一样,他们有着与科学家一样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总是不断地探索身边及周围事物,以寻求问题的解答,而且特别喜欢问为什么。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儿童的行为,就会发现,儿童的“主动探索”、“提出疑问”、“尝试想像”、“重复操作”、“乐于表现”等特质,正如同科学家运用“观察”、“假设”、“推论”、“实验”、“沟通”等探究方法一样。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儿童获取知识是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儿童像“小小科学家”一样去做科学而非学科学。但是,事与愿违,一线幼儿教师在活动中似乎更加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过程。

浅谈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浅谈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在当今的科技时代里,人们随着科技意识的提高,逐步认识到早期儿童科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小培养儿童爱科学、科学良好习惯的的重要性,培养儿童的科学探索精神,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教师是幼儿科学活动的促进者,要尊重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要尊重儿童的爱好和兴趣,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让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幼儿也已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开展中班科学活动应注重增强探究的目的性、系统观察、比较探究和记录等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在探究中不断尝试并获得切身的体验,既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能够很大程度满足他们成长的需求。 一、选材与幼儿兴趣、需要、接受能力相吻合 《纲要》中强调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创造条件引领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探究活动的选择常常由教师精选日常生活中幼儿能接触到的,且又是科学领域中的关键概念或经验,还应注重幼儿对所要探究事物与问题的前经验和认知水平。本学期开展的中班科学活动《会飞的塑料袋》中塑料袋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把塑料袋当玩具,他们有的把质地比较硬的塑料袋放在头上当帽子;有的拿着塑料袋压平当手帕在折,有的拿塑料袋跑来跑去。这个在成人心中不起眼的塑料袋却成为了孩子的宝贝,捕捉到孩子的这个兴趣点后,我们开始有目的的观察孩子的反应,在后来的活动中孩子们对于塑料袋的玩法显得比较局限,但是兴趣依旧浓厚。当孩子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或困难时,教师的帮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进其发展。可见,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时科学探究活动生成的重要依据。我们中二班的男孩占全班人数的三份之二,他们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玩玩、做做,非常感兴趣,在平时的“动手做游戏”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剪、折、贴技能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而科学探究活动《会飞的塑料袋》不但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也符合本班幼儿的基本能力和发展水平。 二、目标制定与年龄特点、活动内容相符合 《指南》中4—5岁科学领域提出以下发展目标:能对事物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可见科学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保持幼儿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调幼儿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究结果进行推理、记录。因此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我在开展中班科学活动《玩纸船》将目标定为:1、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2、尝试用符号或数字记录实验结果,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以上活动目标更注重能力、情感、态度的培养,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活动准备与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相适应 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活动准备至关重要。对于幼儿,活动准备是他们学习和探究的刺激物、中介和桥梁;对于教师,活动准备则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

“球类运动”社团活动计划

杨集一中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球类社团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丰富开展学校的课余文化生活,充分利用体育的多功能特征,为学生健康服务。同时为更好的抓好思想作风和纪律建设,特制订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 2、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勇敢、机智、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 3、学习篮球的基本技战术。 三、活动时间安排:详细见社团“球类运动”社团实施方案 四、篮球主要学习内容 1、篮球的发展、身体综合素质训练(中长距离跑,变速折返跑,助跑摸高,半场多种运球上篮、半场移动对目标传球与投篮、全场综合) 2、篮球的基本技术。

(1)运球。包括高低运球、变向、转身等。(体前运球,运球接力,运球上篮技术、半场Z型折返运球、全场多种变向运球) (2)传接球。包括原地双手胸前、移动中双手胸前、单手肩上、行进间等。(两人一组胸前传接球,半场移动对目标传球、全场移动对目标传球)(3)投篮。包括原地双手、原地单手肩上、行进间单手肩上、行进间单手低手等。(定点投篮、多点投篮) (4)移动步。进攻移动和防守移动 3、篮球的竞赛规则。 4、简单的防守技术。 5、简单的进攻技术。(传切配合,空切配合,挡拆配合,突分,掩护等,全场比赛。) 内容安排 周次内容辅助教材 1 球性练习(素质练习)拨球、绕环 2 运球(低、高运球)游戏“魔术运球” 3 运球(变向、转身运球)接力 4 传球(双手胸前)三角传接 5 传球(击地、变向)背后传球

6 单手肩上投篮(原地定点、多点)投篮比赛 7 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行进间击板练习 8 移动步伐(进攻、防守)游戏“捕鱼、突破堡垒” 9 竞赛规则(犯规、违例)实战演练 10 技战术(传切)实战演练 11 技战术(空切)实战演练 12 技战术(挡拆)实战演练 13 技战术(联防)实战演练 14 技战术(盯人)实战演练 15 技战术(突分)实战演练 训练效果 第一阶段达到: 1、各种运球技能的掌握(身体综合素质训练) 2、个人简单运球上篮掌握(身体综合素质训练) 3、两人各种传球训练掌握(身体综合素质训练) 4、多人传球和定点投篮练习掌握(身体综合素质训练) 第二阶段达到:

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

幼儿园整合课的多元思考 老高川中心幼儿园武美荣 一、课程理念: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过程和趋势,我们不难发现: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幼儿主体建构,确立科学合理的以幼儿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培养目标,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在对3-6岁儿童发展诸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上海市从一期到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10年历程,尝试将正确的教育理念应用于学前教育的实践,在寻找适合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形成我们教育实践的智慧和具体操作策略。 (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众所周知,幼儿的发展始终是幼儿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幼儿园课程的建构以及由此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着“儿童发展”四个字,即“怎样发展”,“如何看待发展”,“如何有效发展”。说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进行幼儿教育的问题。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反复多次强调以“幼儿发展为本”,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我们在建构幼儿园课程时,努力把握好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考虑社会进步;汲取心理学、教育学多种理论的合理内核,由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内外分离走向内外结合;由重自然发展、或环境教育决定走向重相互作用。尊重幼儿的年龄特

点和认知特点,依据“0-3岁儿童是按自己的大纲学习”和“我们的大纲必须符合幼儿(3-6岁)发展的大纲”的思想设计本课程。主题从“我”(幼儿)--“小小的我”、“长大的我”、“了不起的我”出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少至多、由表及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教育的内容不断的丰富、拓展、深入,体现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学习特点的尊重。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幼儿早期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正确把握幼儿发展的全面性、全体性、差异性和持续性:全面性--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全体性--所有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和特性的幼儿都应享有每天的优质教育。差异性--尊重有遗传携带和环境、教育不同所形成的个体特征。持续性--所有影响幼儿的活动,都应对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起坚决的作用。努力使幼儿发展为本和社会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从对立走向渗透和整合,反映社会发展应有的价值取向与人的发展价值取向的合一,体现时代精神和优质整合的学前教育理念。 (二) 努力实现课程的整合与共生:当今,整合在学前儿童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为学前儿童提供整合的课程,成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纲要》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强调“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将“整合”作为一条主线清晰地贯穿于所有的教育活动中。这是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幼儿教育需要高度的整合。这就意味着幼儿园课程设计

因地制宜-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因地制宜,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 (结题报告) 朝阳幼儿园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中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 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 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 的态度”。这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 在于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而户外体育活动,则是达 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从我园户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来看,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积极 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幼儿运动能力,有效地 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而且,能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 但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 质量却不高。同时教师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 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由此幼儿园 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去的得不 到保证。因此,不论是指导教师正确理解、实施新《纲要》提出的幼儿园任务,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还是正确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内容与时间,我们都应将户外 体育活动放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位置。 从幼儿发展的角度上来看,体育运动是幼儿的本能,是直接受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的规 律所支配。那些身体活动能力较强的孩子,会在成人的称赞中、小伙伴的羡慕和钦佩中,逐 渐形成肯定 " 自我 " 的概念,从而促使他们建立较强的自信心,能不依靠他人帮助而独立尝试 新的活动;同时,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参加运动则是幼儿探索客体环境的最有效手段, 他们不仅需要通过运动来感知世界,而且需要通过运动来积累经验,从而为他们的心理发展 打下基础。但在当今家庭育儿方式上却存在着一些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加 上多数家庭住在新村高楼,独门独户,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因此,不断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家园双方对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增强幼儿户外体育锻炼的实效性,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 有关概念的界定: (一)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 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因此,我们所界定的“因 地制宜”的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球类活动策划书

球类联谊策 划 书

“我的青春,我要飞扬”球类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自2012年4月26日授牌成立以来,飞扬社作为大学生创业基地正式成立。从创建至今在人事组建、社员培养和创业收入等诸多方面已初现成效,得到了中国电信南充分公司领导、西华师范大学团委领导、老师和广大学生的认可。目前,飞扬社形成了一定的核心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宣传推广,文化精神,奋斗目标。为了让大家永远保持热情和动力,促进社团内部文化交流,进一步让同学们了解本社团。特此举办此次“我的青春,我要飞扬”球类联谊赛。本次比赛提倡全社社员参与,增强社团内部的团结以及社员之间友谊的发展。二、活动背景: 西华师范大学飞young社,是共青团四川省委和中国电信四川公司联合授牌,中国电信南充分公司与共青团南充市委、西华师大校团委、西华师范大学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共同打造的创新型校园社团,以支持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鼓励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推动学生就业创业为目标的校园学生实践基地。 自2012年4月26日授牌成立以来,飞扬社在人事组建、社员培养和创业收入等诸多方面已初现成效,得到了中国电信南充分公司领导、西华师范大学团委领导、老师和广大学生的认可。目前,飞扬社形成了一定的核心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宣传推广,文化精神,奋斗目标。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内部文化缺少交流,大家的热情和动力也不如以前高涨,飞young社的影响力还不够大。 一、活动目的、意义: 为了让大家永远保持热情和动力,促进社团内部文化交流,进一步让同学们了解本社团。同时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本社团的特色,扩大飞young社的影响力,促进飞young社更快、更好的发展。通过此次比赛来促进社团内部的团结以及社员之间友谊的发展。使成员内部增强凝聚力,增

《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张家港市兆丰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1.基于我国幼儿教育法规的要求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并在保教工作要求方面指出“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每天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并在健康领域内容方面提出“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与生活的价值”,并建议“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教师要“经常和幼儿一起在户外运动和游戏,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开展体育活动”。 2.基于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热点 自2009年以来,浙江省安吉县教育局指导全县的城乡幼儿园,积极探索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方式,倡导在游戏中解放幼儿,充分给予幼儿自主与自由,由此形成的“安吉游戏”模式成为学前教育课程实践科学化探索的典范,也让幼教同行们看到了游戏的春天。 2010年以来,江苏省学前教育进入快速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的要求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小学化”倾向仍然存在。为此,从2014年起江苏省教育厅启动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幼儿园课程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从而让江苏学前教育课程改革驶入了游戏化的快车道。 3.基于我园户外游戏实践的现状 随着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通知”的下发以及安吉游戏的逐步推广,我园从2014年开始进行了户外游戏活动的尝试,当孩子从室内走向室外的那一刻起,我们便感受到了户外游戏无穷的生机和活力,看到孩子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与新环境、新材料的积极对话。然而,喜悦是短暂的,“材料闲置”“无趣无聊”“高控、放羊”等问题逐步显现。分析后发现,我园在户外游戏的开展上存在以下两大问题:首先是教师的观念尚未转变,受根深蒂固的集体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在游戏中“导”得还是很多,给予幼儿自由自主的机会还是很少,虽然穿了新鞋但走的却依然是老路。其次是依葫芦画瓢式的游戏引入让我们未能深入思考课程游戏化的实质和安吉游戏的本质所在。为此,我园下阶段将对户外游戏开展实质性的研究,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户外 此课题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6122867,课题组长赵秀梅,副组长陆彩燕,课题组成员吴永红、顾芸芸、沈娴珍、盛虹、胡冬香、倪巧娟、刘芳、尤兰芬、陆丽华、倪亚娟

农村幼儿园“动手乐”特色课程的研究

《农村幼儿园“动手乐”特色课程的研究》研究方案 江阴市青阳中心幼儿园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国内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分析。 “做中学”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理念,近年来也被法国用于中小学的“动手做”科学教育活动。“以儿童亲自动手的方式开展科学教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这些科学教育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态度,也培养了他们对待生活的方式和态度。”“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遵循的准则是“面向每一个儿童,尊重儿童间的差异”,“为儿童终身的学习,更为儿童学会生活奠定基础。”也就是说,“做中学”强调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发现,通过儿童的个体探索和合作学习,让儿童在与同伴及成人的互动中互相影响,共同建构知识、人格和文化。因此“做中学”理论本质上是社会建构理论。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与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存在密切联系,都强调从做中获取知识。而且,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不仅吸收了杜威理论中的合理因素,更重要的是陶行知创造性地提出在手脑并用的“做”中去获取知识,并主张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基于以上教育理论,目前,我国已有一部分中小学及幼儿园参与了“做中学”课题的研究,这一活动的研究内容主要在科学教育、科学探究的基础之上的活动,并已形成一部分的教育案例。现在有一批幼儿园“十一·五”期间,也正在开展有关“动手”的课程研究,如:上海闵行区从05年6月开始,正在开展“幼儿动手动脑课程的研究”,他们的总体目标是“在全区范围内设立课程实验基地,建构区域性园本课程方案,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评价,最终实现各实验基地动手动脑园本课程的个性化、特色化、创新化。”而由赵寄石、朱家雄两位幼教专家主审的《动手发现——幼儿园探索型整合课程》也是基于“法国的成功经验,体现教育部、中国科协‘做中学’教育理念”的课程模式。 2、本园对该领域的研究价值。 ⑴理论价值:在前一辈教育家的理论中,有很多有关做中教,做中学的理论经验,作为一个基层幼儿园,一方面,要把教育家的理论进行合理地运用、匹配与验证;另一方面,通过这一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拓宽和丰富幼儿教育中整体感知和体验教育理论,为这些理论提供实证性的资料,使这些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幼儿园得到运用,创新和发展。 ⑵实践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和实施中又强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因此,从活动内容上考虑,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具有鲜活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把贴近幼儿生活的,耳濡目染的农情、农活、农文化,转化成有意义的教育资源,编制成相应的幼儿园“动手乐”特色课程,从孩子的情感态度上考虑,他们会乐意接受。从活动的方法上,“动手乐”课程的开展,具有的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的特点,既能注意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又能体现小组或集体的活动价值,让孩子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创造活动,因此活动的过程是愉悦的,符合孩子学习特点的,孩子能积极参与。在目标的达成度上,注重了孩子的实践与探索,使孩子有实实在在的经历,提高了孩子的实践能力,认知经验的获得比较显性,孩子能从中获得自信与满足。“动手乐课程”它既能丰富幼儿园“主题课程”内容,又能推动“主题课程”教育的发展,使幼儿园课程更加丰富与完整。同时,“动手乐”课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能利用农村的教育资源,开展专门性的动手活动,为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开辟新的领域和途径,为幼儿教育的改革提供鲜活的实践经验。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核心概念为:“动手乐”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