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高教版)教案:5.4 内力方程及内力图

第四节 内力方程及内力图

描述内力沿杆长度方向变化规律的坐标x 的函数,称为内力方程。为了形象直观的反映内力沿杆长度方向的变化规律,以平行于杆轴线的坐标x 表示横截面的位置,以垂直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内力的大小,选取适当的比例尺,便可作出对应的内力图。

一、利用内力方程作内力图

内力方程所提供的函数图形,即为内力图。

例5-6 一受力如图5-16(a)所示的阶梯形杆件,q 为沿轴线均匀分布的载荷,试作轴力图。

图5-16

解 如图5-16(b)。

由 ∑=0X 022=-+-R p ql P

解得 1P R =

由于作用在杆件上的外力不是连续变化的,故应分段列出内力方程。

AB 段:()P x N = P N N B A

==-+ ()l x <<0 P N N B A ==-+

BC 段 ()()P x l x q P R x N l P 22-=

-+-= ()l x l 3≤<

P N B =-, P N C =, CD 段 ()P x N = ()l x l 43<≤

P N D =- ()l x <<0

根据+A N 、-B N 、C N 、-D N 的对应值便可作出图 5-16(c)所示的轴力图 。+

N 及-N 分别对应横截面右侧及左侧相邻横截面的轴力。

由例子可见,杆的不同截面上有不同的轴力,而对杆进行强度计算时,要以杆内最大的轴力为计算依据,所以必须知道各个截面上的轴力,以便确定出最大的轴力值。这就需要画轴力图来解决。

例5-7 试作出例5-2中传动轴的扭矩图。

图5-17

解 BC 段:()28.3-=-=B m x T kN ·m ()l x <<0

28.3-==-+C B T T kN.m

CA 段: ()64.7-=--=C B m m x T kN ·m ()l x l 2<<

64.7-==-+A C T T kN ·m

AD 段: ()09.5==D m x T kN ·m ()l x l 32<<

09.5==-+D A T T kN ·m

根据+B T 、-C T 、+C T 、-A T 、+A T 、-D T 的对应值便可作出图 5-17(c)所示的扭矩图 。+

T 及-T 分别对应横截面右侧及左侧相邻横截面的扭矩。

由例子可见,轴的不同截面上有不同的扭矩,而对轴进行强度计算时,要以轴内最大的扭矩为计算依据,所以必须知道各个截面上的扭矩,以便确定出最大的扭矩值。这就需要画扭矩图来解决。

例5-8 试作出图5-18(a)所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图5-18

解 如图5-18(b)。

求梁的支座反力。

由 0=∑A m 0120244=⨯+-⨯-m q Y B

解得 25=B Y kN

由 ∑=0Y 0204=--+q Y Y B A

解得 35=A Y kN

CA 段: ()20-==A R x Q kN ()10<

()x x M 20-= ()10<≤x

20-==-+A C Q Q kN 0=C M , 20-=-A M kN ·m

AB 段: ()()()x Y x q x Q B 10255-=--= ()51<

15=+A Q kN 25-=-

B Q kN ()()()2252552

15x x x qP x Y x M B -=---= ()51≤

A Q 、的对应值便可作出图 5-18所示的剪力图 。

根据C M 、B M 、m ax M 、-A M 、+A M 、的对应值便可作出图 5-18(c)所示的弯矩图(机

械类将弯矩图画在梁受压侧,土建类将弯矩图画在梁受拉侧) 。

由上述内力图可见,集中力作用处的横截面,轴力图及剪力图均发生突变,突变的值等于集中力的数值;集中力偶作用的横截面,剪力图无变化,扭矩图与弯矩图均发生突变,突变的值等于集中力偶的力偶矩数值。

二、利用分布荷载与剪力、弯矩间的微分关系作梁的内力图

)(x Q 、()x M 和()x q 间的微分关系,将进一步揭示载荷、剪力图和弯矩图三者间存在的某些规律,在不列内力方程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准确的画出内力图。

如图5-19(a)所示的梁上作用的分布载荷集度()x q 是x 的连续函数。设分布载荷向上为正,反之为负,并以A 为原点,取x 轴向右为正。用坐标分别为x 和dx x +的两个横截面从梁上截出长为dx 的微段,其受力图如图5-19(b)所示。

图5-19

由 ∑=0Y ()()()()[]0=+-+x dQ x Q dx x q x Q

解得 ()()dx

x dQ x q =

(5-4) 由 0=∑C m ()()()()()()[]02

12=++---x dM x M dx x q dx x Q x M 略去二阶微量()()221dx x q 解得 ()()dx x dM x Q = (5-5) 将式(5-5)代入式(5-4) 得 ()()2

2dx x M d x q = (5-6) 式(5-4)、(5-5)和(5-6)就是荷载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微分关系。由此可知()x q 和)(x Q 分别是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斜率。

根据上述各关系式及其几何意义,可得出画内力图的一些规律如下:

(1) q=0 : 剪力图为一水平直线,弯矩图为一斜直线。

(2) q=常数:剪力图为一斜直线,弯矩图为一抛物线。

(3)集中力P作用处:剪力图在P作用处有突变,突变值等于P。弯矩图为一折线,P作用处有转折。

(4)集中力偶作用处:剪力图在力偶作用处无变化。弯矩图在力偶作用处有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力偶。

掌握上述载荷与内力图之间的规律,将有助于绘制和校核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将这些规律列于表5-1。

利用上述规律,首先根据作用于梁上的已知载荷,应用有关平衡方程求出支座反力,然后将梁分段,并由各段内载荷的情况初步确定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形状,最后由式(5-3)求出特殊截面上的内力值,便可画出全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这种绘图方法称为简捷法。下面举例说明。

例5-9 外伸梁如图5-20(a)所示,试画出该梁的内力图。

解:

(1)求梁的支座反力

由 0=∑B m ()0221352=++⨯-⨯a q m a R a P B 解得 102431=⎪⎭

⎫ ⎝⎛++=qa a m P R A kN 由 ∑=0Y 02=-++-qa R R P B A

解得 52=-+=A B R qa P R kN

图5-20

(2)画内力图:

CA 段: 0=q kN ,剪力图为水平直线; 弯矩图为斜值线。

3-=-==-+P Q Q A C kN

0=C M , 8.1-=⨯-=a P M A kN ·m

AD 段: 0=q kN ,剪力图为水平直线; 弯矩图为斜值线。

8.1-=⨯-=a P M A kN ·m

7=+-==+A D A R P Q Q kN

4.22=⨯+⨯-=-a R a P M A D kN ·m

DB 段: 0

5-=-=-

B B R Q kN ,()qx R x Q B +-= ()a x 20≤< 令()0=x Q 得5.0==q R B x m

2.12-=-⨯+⨯-=+m a R a P M A D kN ·m

25.12/5.05.02=⨯-⨯=q R M B E kN ·m ,0=B M

根据-B Q 、+C Q 、-A Q 、+A Q 、D Q 的对应值便可作出图 5-20(b)所示的剪力图 。由图可见,在AD 段剪力最大,7m ax =Q kN 。

根据C M 、B M 、、A M 、E M 、-D M 、+

D M 、的对应值便可作出图 5-20(c)所示的弯

矩图。由图可见,梁上点D 左侧相邻的横截面上弯矩最大,4.2max ==-D M M kN ·m 三、利用叠加原理作弯矩图

在小变形情况下,梁在载荷作用下,其长度的改变可忽略不计,则当梁上同时作用有几个载荷时,其每一个载荷所引起梁的支座反力、剪力及弯矩将不受其它载荷的影响,)(x Q 及()x M 均是载荷的线性函数。因此,梁在几个载荷共同作用时的弯矩值,等于各载荷单独作用时弯矩的代数和。

利用叠加法作弯矩图时,只有熟悉一些基本载荷的弯矩图,才能快速省时。为此将常见梁的弯矩图列表5-2中,以便查用。

表5-2 常见梁的弯矩图

例5-10 用叠加法作图5-21(a)所示梁的弯矩图。

图5-21

解 查表5-2,可得1P 、2P 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弯矩图分别为图5-21(b 、c)然后将此二弯矩图对应的纵坐标代数相加,便可做出由1P 、2P 共同作用时梁的弯矩图。如图 5-21( d)所示。

例5-11 用叠加法作图5-22(a)所示梁的弯矩图。

解 查表5-2,可得0m 、q 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弯矩图分别为图5-22(b 、c),叠加时可先将0m M 图画上,然后以其斜直线为基础,作q M 图的对应纵坐标,异号的弯矩值相抵消,使得图 5-22( d)所示的阴影部分,即为梁的弯矩图。

图5-22

思考题

5-1.设两根材料不同,截面面积也不同的拉杆,承受相同的轴向拉力,其内力是否相同?5-2.外力偶矩与扭矩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5-3.列

)

(x

Q及()x

M方程时,在何处需要分段?

5-4.集中力及集中力偶作用的构件横截面上的轴力、扭矩、剪力、弯矩如何变化?

工程力学教案

绪 论 一、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 建筑物中承受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结构。结构是由若干构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组成结构的各单独部分称为构件。例如:支承渡槽槽身的排架是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刚架结构,如图1-1a 所示;单层厂房结构由屋顶、楼板和吊车梁、柱等构件组成,如图1-1b 所示。结构受荷载作用时,如不考虑建筑材料的变形,其几何形状和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结构按其几何特征分为三种类型: (1)杆系结构:由杆件组成的结构。杆件的几何特征是其长度远远大于横截面的宽度和高度。 (2)薄壁结构:由薄板或薄壳组成。薄板或薄壳的几何特征是其厚度远远小于另两个方向的尺寸。 (3)实体结构:由块体构成。其几何特征是三个方向的尺寸基本为同一数量级。 (a ) (b ) 图0-1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杆系结构。 二、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工程力学的任务是研究结构的几何组成规律,以及在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研究平面杆系结构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为结构设计合理的形式,其目的是保证结构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并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使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求在受力分析基础上,进行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使各构件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结构,以确保在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几何形状不发生发变。 结构正常工作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强度是指抵抗破坏的能力。满足强度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不发生破坏。 刚度是指抵抗变形的能力。满足刚度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产生的变形不超过允许范围。 稳定性是指结构或构件保持原有的平衡状态的能力。满足稳定性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不突然改变原有平衡状态,以免因变形过大而破坏。 按教学要求,工程力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1)静力学基础。这是工程力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与平衡等刚体静力学基础理论。 (2)杆件的承载能力计算。这部分是计算结构承载能力计算的实质。包括基本变形杆件的内力分析和强度、刚度计算,压杆稳定和组合变形杆件的强度、刚度计算。 (3)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这部分是静定结构承载能力计算和超静定结构计算的基础。包括研究结构的组成规律、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等。 (4)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是超静定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问题的基础。包括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和矩阵位移法等求解超静定结构内力的基本方法。 三、刚体、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 工程力学中将物体抽象化为两种计算模型:刚体和理想变形固体。 刚体是在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尺寸都不改变的物体。实际上,任何物体受力的作用后都发生一定的变形,但在一些力学问题中,物体变形这一因素与所研究的问题无关或对其影响甚微,这时可将物体视为刚体,从而使研究的问题得到简化。 理想变形固体是对实际变形固体的材料理想化,作出以下假设: (1)连续性假设。认为物体的材料结构是密实的,物体内材料是无空隙的连续分布。 (2)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的力学性质是均匀的,从物体上任取或大或小一部分,材料的力学性质均相同。 (3)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的力学性质是各向同性的,材料沿不同方向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而各方向力学性质不同的材料称为各向异性材料。本教材中仅研究各向同性材料。 按照上述假设理想化的一般变形固体称为理想变形固体。刚体和变形固体都是工程力学中必不可少的理想化的力学模型。 变形固体受荷载作用时将产生变形。当荷载撤去后,可完全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残余变形。在多数工程问题中,要求构件只发生弹性变形。工程中,大多数构件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量若与其原始尺寸相比很微小,称为小变形。小变形构件的计算,可采取变形前的原始尺寸并可略去某些高阶无穷小量,可大大简化计算。 综上所述,工程力学把所研究的结构和构件看作是连续、均匀、各向同性的理想变形固体,在弹性范围内和小变形情况下研究其承载能力。

土木工程力学教案——梁的弯曲内力

第十一讲内容 一 用内力方程法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为了计算梁的强度和刚度问题,除了要计算指定截面的剪力和弯矩外,还必须知道剪力和弯矩沿梁轴线的变化规律,从而找到梁内剪力和弯矩的最大值以及它们所在的截面位置。 (一)、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从上节的讨论可以看出,梁内各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一般随截面的位置而变化的。若横截面的位置用沿梁轴线的坐标x 来表示,则各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都可以表示为坐标x 的函数,即 )(x Q Q =, )(x M M = 以上两个函数式表示梁内剪力和弯矩沿梁轴线的变化规律,分别称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二)、剪力图和弯矩图 为了形象地表示剪力和弯矩沿梁轴线的变化规律,可以根据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分别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以沿梁轴线的横坐标x 表示梁横截面的位置,以纵坐标表示相应横截面上的剪力或弯矩,在土建工程中,习惯上把正剪力画在x 轴上方,负剪力画在x 轴下方;而把弯矩图画在梁受拉的一侧,即正弯矩画在x 轴下方, 图。 【解】(1)求支座反力 因对称关系,可得 ql R R 2 1 B A = = (↑)

(2)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取距A 点为x 处的任意截面,将梁假想截开,考虑左段平衡,可得 (a ) (b ) (c ) 图9-13 例9-4图 )0( 21 )(A l x qx ql qx R x Q <<-= -= (1) )0( 2 1 2121)(22A l x qx qlx qx x R x M ≤≤-=-= (2) (3)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由式(1)可见,)(x Q 是x 的一次函数,即剪力方程为一直线方程,剪力图是 一条斜直线。 当 0=x 时 2A ql Q = l x = 时 2 B ql Q -= 根据这两个截面的剪力值,画出剪力图,如图9-13b 所示。 由式(2)知,M(x )是x 的二次函数,说明弯矩图是一条二次抛物线,应至少计算三个截面的弯矩值,才可描绘出曲线的大致形状。 当 0=x 时, 0A =M 2 l x = 时, 82C ql M = l x = 时, 0B =M

工程力学教案6

课时授课计划(第11讲) 课题名称:§4-1杆件的内力与变形 教学目的:理解内力概念,掌握内力分析方法——截面法。 教学重点:截面法 教学难点:内力的正负号的规定,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教学方法:讲授 作业及要求:①思考题:4-1 4-2 ②习题:4-4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来确定构件的承载能力,从而建立其强度、刚度、稳定性条件,为构件的设计和校核提供理论依据。 本篇着重研究如下几个问题: (1) 构件的内力分析及内力图。主要是讨论杆件在外力作用下截面上引起的内力沿轴线的变化规律,通过内力图能直接观察到最大内力所在的位置,从而初步确定危险截面的位置。 (2) 构件的应力和变形。要确定构件的强度的好坏还须讨论内力沿截面上的分布规律,从中找出内力与应力的关系,内力与变形的关系。 (3) 构件的承载能力。构件的承载能力与材料的性能、构件的支承布置和截面几何形状等因素有关。这些问题的研究必须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共同来完成,因此,实验研究是本篇重点内容之一。 (4) 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根据内力分布情况与承载能力的要求即可以建立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稳定条件,由此可以进行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实例分析。

一、内力的概念 以上对结构和构件的受力分析都是外力分析,包括构件上的主动力和约束反力。通过工程实例观察可知,构件的破坏截面不一定是在外力作用处的截面上破坏。这说明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必然引起截面间分子结合力的改变,这种分子结合力的改变量称为附加内力,即内力。 附加内力的特点是:内力随外力增大而增大,随外力减小而减小,当外力为零时附加内力也为零。构件在不同的外力作用下将引起不同的变形,而不同变形的杆件存在着不同的内力。即使是同一种变形、同一种内力在不同截面上的内力数值也不一定相同。因此,在外力分析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内力分析。 二、截面法、轴力、扭矩、剪力与弯矩 由于内力是物体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的截面间相互作用力,所以在研究杆件的内力时,必须用一平面将构件假想地截开成为两段,使欲求截面上的内力暴露出来,然后研究其中一段,根据平衡条件,求得内力的大小和方向,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截面法。用截面法求内力的方法,与外力分析方法中的求约束反力的方法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一)轴向拉伸(或压缩)杆件横截面的内力—轴力 1. 假想切开即用1-1截面将杆件假想地截为两段。如图4-1(b)、(c)所示,弃去其中的任一段,取另一段为研究对象。

土木工程力学教案——弯曲内力及扭转时的内力

一、用叠加法画弯矩图 (一)、叠加原理 由于在小变形条件下,梁的内力、支座反力,应力和变形等参数均与荷载呈线性关系,每一荷载单独作用时引起的某一参数不受其他荷载的影响。所以,梁在n个荷载共同作用时所引起的某一参数(内力、支座反力、应力和变形等),等于梁在各个荷载单独作用时所引起同一参数的代数和,这种关系称为叠加原理(图9-20)。 = M图 图9-20 叠加原理 (二)、叠加法画矩图 根据叠加原理来绘制梁的内力图的方法称为叠加法。由于剪力图一般比较简单,因此不用叠加法绘制。下面只讨论用叠加法作梁的弯矩图。其方法为,先分别作出梁在每一个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弯矩图,然后将各弯矩图中同一截面上的弯矩代数相加,即可得到梁在所有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弯矩图。 为了便于应用叠加法绘内力图,在表9-1中给出了梁在在简单荷截作用下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可供查用。 【例9-9】试用叠加法画出图9-21所示简支梁的弯矩图。 【解】(1)先将梁上荷载分为集中力偶m和均布荷载q两组。 (2)分别画出m和q单独作用时的弯矩图M1和M2(图9-21b、 (a)M图(b)M1图(c)M2图 图9-21 例9-9图 c),然后将这两个弯矩图相叠加。叠加时,是将相应截面的纵坐标代数相加。

叠加方法如图9-21a 所示。先作出直线形的弯矩图M 1(即ab 直线,可用虚线画出),再以ab 为基准线作出曲线形的弯矩图M 2 。这样,将两个弯矩图相应纵坐标代数相加后,就得到m 和q 共同作用下的最后弯矩图M (图9-21a )。其控制截面为A 、B 、C 。即 A 截面弯矩为 :m m M -=+-=0A , B 截面弯矩为 :000B =+=M 跨中C 截面弯矩为:2 82C m ql M -= 叠加时宜先画直线形的弯矩图,再叠加上曲线形或折线形的弯矩图。 由上例可知,用叠加法作弯矩图,一般不能直接求出最大弯矩的精确值,若需要确定最大弯矩的精确值,应找出剪力Q =0的截面位置,求出该截面的弯矩,即得到最大弯矩的精确值。 【例9- 10】 用叠加法画出图9-22所示简支梁的弯矩图。 【解】(1)先将梁上荷载分为两组。其中,集中力偶m A 和m B 为一组,集中力F 为一组。 (2)分别画出两组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弯矩图M 1和M 2(图9-22b 、c ),然后将这两个弯矩图相叠加。叠加方法如图9-22a 所示。先作出直线形的弯矩图M 1(即 (a )M 图 (b )M 1图 (c )M 2图 图 9-22 例 9-10图 ab 直线,用虚线画出),再以ab 为基准线作出折线形 的弯矩图M 2。这样,将两个弯矩图相应纵坐标代数相加后,就得到两组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最后弯矩图M (图9-22a )。其控制截面为A 、B 、C 。即 A 截面弯矩为 :A A A 0m m M =+=,

教案工程力学

授课班级:10道桥1班、10道桥2班、10道桥3班、10道桥4班 教学课题:绪论 第一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第三节刚体、变形体及其基本假定 第四节荷载的分类与组合 第五节结构计算简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荷载的分类与组合,结构计算简图的概念和确定计算简图的原则 2、初步掌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 3、掌握刚体、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4、掌握杆件的几何特征、刚结点和铰结点的特征 教学重点:1、刚体、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结构简化的几个方面 2、平面杆件结构的分类 教学难点:支座的简化及其受力情况分析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示法, 教具:计算机多媒体

作业:1、四种类型的支座(可动铰支座、固定铰支座、固定端支座、定向支座)简化及其受力情况分析图 2、五类平面杆件结构(梁、拱、桁架、刚架、组合结构)的简化图 教学过程及内容: 绪论 第一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 一、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 结构——建筑物中承受荷载并起骨架作用的部分。 构件——组成结构中的单个部分。 (1)杆件结构 (2)板、壳结构 (3)块体结构 二、杆件的几何特征 1、主要几何要素: 横截面:是垂直杆的长度的截面。 轴线:是所有截面形心的连线。 2、分为直杆和曲杆 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一、工程力学的任务 1、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 2、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 3、合理解决安全与经济之间的矛盾

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仅与构件的形状有关,而且与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关,因此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验研究是完成材料力学的任务所必需的途径和手段。 二、对构件的三项基本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结构和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构件在外载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例如储气罐不应爆破。(破坏——断裂或变形过量不能恢复) 2、具有足够的刚度(结构和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构件在外载作用下,抵抗可恢复变形的能力。例如机床主轴不应变形过大,否则影响加工精度。 3、满足稳定性要求(结构或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构件在某种外载作用下,保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例如柱子不能弯等。 三、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 1、工程静力学 2、杆件的承载能力计算 3、结构的内力分析 4、结构的计算机分析方法 第三节刚体、变形体及其基本假定 一、刚体:是在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尺寸都不改变的物体。 二、理想变形体假设 1、连续均匀假设 2、各向同性假设

土木工程力学教案——内力与内力图

第4章内力与内力图 第一节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 一、变形固体 工程上所用的构件都是由固体材料制成的,如钢、铸铁、木材、混凝土等,它们在外力作用下会或多或少地产生变形,有些变形可直接观察到,有些变形可以通过仪器测出。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变形的固体称为变形固体。 在静力学中,由于研究的是物体在力作用下平衡的问题。物体的微小变形对研究这种问题的影响是很小的,可以作为次要因素忽略。因此,认为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形状都不发生变化,而把物体视为一个刚体来进行理论分析。在材料力学中,由于主要研究的是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即使是微小的变形往往也是主要影响的因素之一,必须予以考虑而不能忽略。因此,在材料力学中,必须将组成构件的各种固体视为变形固体。 变形固体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两种不同性质的变形:一种是外力消除时,变形随着消失,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另一种是外力消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一般情况下,物体受力后,即有弹性变形,又有塑性变形。但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当外力不超过一定范围时,塑性变形很小,忽略不计,认为只有弹性变形,这种只有弹性变形的变形固体称为完全弹性体。只引起弹性变形的外力范围称为弹性范围。本书主要讨论材料在弹性范围内的变形及受力。 二、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变形固体有多种多样,其组成和性质是非常复杂的。对于用变形固体材料做成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时,为了使问题得到简化,常略去一些次要的性质,而保留其主要的性质,因此,对变形固体材料作出下列的几个基本假设。 1.均匀连续假设 假设变形固体在其整个体积内毫无空隙的充满了物体,并且各处的材料力学性能完全相同。 实际上,变形固体是由很多微粒或晶体组成的,各微粒或晶体之间是有空隙的,且各微粒或晶体彼此的性质并不完全相同。但是由于这些空隙与构件的尺寸相比是极微小的,同时构件包含的微粒或晶体的数目极多,排列也不规则,所以,物体的力学性能并不反映其某一个组成部分的性能,而是反映所有组成部分性能的统计平均值。因而可以认为固体的结构是密实的,力学性能是均匀的。 有了这个假设,物体内的一些物理量,才可能是连续的,才能用连续函数来表示。在进行分析时,可以从物体内任何位置取出一小部分来研究材料的性质,其结果可代表整个物体,也可将那些大尺寸构件的试验结果应用于物体的任何微小部分上去。 2.各向同性假设 假设变形固体沿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能均相同。 实际上,组成固体的各个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有着不同的性质。但由于构件所包含的晶体数量极多,且排列也完全没有规则,变形固体的性质是这些晶粒性质的统计平均值。这样,在以构件为对象的研究问题中,就可以认为是各项同性的。工程使用的大多数材料,如钢材、玻璃、铜和浇灌很好的混凝土,可以认为是各向同性的材料。根据这个假设当获得了材料在任何一个方向的力学性能后,就可将其结果用于其它方向。 在工程实际中,也存在了不少的各向异性材料。例如轧制钢材、木材、竹材等,它们沿各方向的力学性能是不同的。很明显,当木材分别在顺纹方向、横纹方向和斜纹方向受到外力作用时,它所表现出的强度或其它的力学性质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对于由各向异性材料制成的构件,在设计时必须考虑材料在各个不同方向的不同力学性质。

力学-内力图的绘制

力学学习中,如何快速绘制内力图 黄敏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618000) 摘要:在力学学习中,关键问题在于能够理解杆件的受力,而绘制内力图又是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出快速绘制内力图的方法 关键词: 内力图 目前,学生在力学学习中,往往感到最难的、最不容易做正确的就是如何将轴力图、剪力图、弯矩图绘制正确。而这恰恰是我们力学学习中的一个重点,正确理解杆件的受力情况有助于对杆件本身受力的分析以及做好杆件强度、刚度、稳定性的验算。针对在学习中同学们遇到一些的问题,下面介绍快速绘制内力图的方法。 一、内力图的特点 1、每一个内力图都有一条基线,基线与杆平行,且基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着杆件上的每一个截面; 2、所有内力图都是封闭图形,从基线出发,最终会回到基线; 3、有集中力(或集中力偶)的地方,轴力、剪力(或弯矩)会发生突变,突变值等于该处的集中力(或集中力偶)的数值大小。 二、绘制内力图 1、轴力图 一般来讲,我们可以把基线上方的轴力图图形部分规定为正的轴力,把基线下方的轴力图图形部分规定为负的轴力。针对于水平杆件,轴力图可以按照下面的规则来绘制:从左向右画,力向左则向上画;力向右则向下画。没有力的区段为平直线。 例:绘制下图的轴力图 图一 图二 从A点开始,有一个向左的力20kN,根据规则则从基线向上画代表20kN的竖线,从A到B点没有其他的力则从A到B点为一条平直线;到了B点有一个向右的力40kN,根据规则则向下画代表40kN的竖线,因为基线上的数值为零,因此,从正的20kN向下40kN就变成了负的20kN,从B点到C点没有其他的力则从B点到C点为一条平直线;同理,C 点处有一个向左的力50kN,则向上50kN,从负的20kN向上50kN就变成了正的30kN,

第二章 杆件的内力与内力图

第二章 杆件的内力与内力图 §2-1 杆件内力的概念与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一、杆件的内力与内力分量 内力是工程力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内力从广义上讲,是指杆件内部各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显然,无荷载作用时,这种相互作用力也是存在的。在荷载作用下,杆件内部粒子的排列发生了改变,这时粒子间相互的作用力也发生了改变。这种由于荷载作用而产生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改变量,称为附加内力,简称内力。 需要指出的是:受力杆件某横截面上的内力实际上是分布在截面上的各点的分布力系,而工程力学分析杆件某截面上的内力时,一般将分布内力先表示成分布内力向截面的形心简化所得的主矢分量和主矩分量进行求解,而内力的具体分布规律放在下一步(属于本书第二篇中的内容)考虑。 受力杆件横截面上可能存在的内力分量最多有四类六个:轴力 N F 、剪力y Q F )(和z Q F )(、扭矩x M 、弯矩y M 和z M 。 轴力 N F 是沿杆件轴线方向(与横截面垂直)的内力分量。 剪力 y Q F )(和z Q F )(是垂直于杆件轴线方向(与横截面相切)的内力分量。 扭矩x M 是力矩矢量沿杆件轴线方向的内力矩分量。 弯矩y M 和z M 是力矩矢量与杆件轴线方向垂直的内力矩分量。 二、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实际的构件受力后将发生形状、尺寸的改变,构件这种形状、尺寸的改变称为变形。 杆件受力变形的基本形式有四种:轴向拉伸和压缩、扭转、剪切、弯曲。 1、轴向拉伸和压缩变形 轴向拉伸和压缩简称为轴向拉压。其受力特点是:外力沿杆件的轴线方向。其变形特点是:拉伸——沿轴线方向伸长而横向尺寸缩小,压缩——沿轴线方向缩短而横向尺寸增大,如图4-1所示。轴向受拉的杆件称为拉杆,轴向受压的杆件压杆。

工程力学(高教版)教案:5.4 内力方程及内力图

第四节 内力方程及内力图 描述内力沿杆长度方向变化规律的坐标x 的函数,称为内力方程。为了形象直观的反映内力沿杆长度方向的变化规律,以平行于杆轴线的坐标x 表示横截面的位置,以垂直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内力的大小,选取适当的比例尺,便可作出对应的内力图。 一、利用内力方程作内力图 内力方程所提供的函数图形,即为内力图。 例5-6 一受力如图5-16(a)所示的阶梯形杆件,q 为沿轴线均匀分布的载荷,试作轴力图。 图5-16 解 如图5-16(b)。 由 ∑=0X 022=-+-R p ql P 解得 1P R = 由于作用在杆件上的外力不是连续变化的,故应分段列出内力方程。 AB 段:()P x N = P N N B A ==-+ ()l x <<0 P N N B A ==-+ BC 段 ()()P x l x q P R x N l P 22-= -+-= ()l x l 3≤< P N B =-, P N C =, CD 段 ()P x N = ()l x l 43<≤ P N D =- ()l x <<0

根据+A N 、-B N 、C N 、-D N 的对应值便可作出图 5-16(c)所示的轴力图 。+ N 及-N 分别对应横截面右侧及左侧相邻横截面的轴力。 由例子可见,杆的不同截面上有不同的轴力,而对杆进行强度计算时,要以杆内最大的轴力为计算依据,所以必须知道各个截面上的轴力,以便确定出最大的轴力值。这就需要画轴力图来解决。 例5-7 试作出例5-2中传动轴的扭矩图。 图5-17 解 BC 段:()28.3-=-=B m x T kN ·m ()l x <<0 28.3-==-+C B T T kN.m CA 段: ()64.7-=--=C B m m x T kN ·m ()l x l 2<< 64.7-==-+A C T T kN ·m AD 段: ()09.5==D m x T kN ·m ()l x l 32<< 09.5==-+D A T T kN ·m 根据+B T 、-C T 、+C T 、-A T 、+A T 、-D T 的对应值便可作出图 5-17(c)所示的扭矩图 。+ T 及-T 分别对应横截面右侧及左侧相邻横截面的扭矩。 由例子可见,轴的不同截面上有不同的扭矩,而对轴进行强度计算时,要以轴内最大的扭矩为计算依据,所以必须知道各个截面上的扭矩,以便确定出最大的扭矩值。这就需要画扭矩图来解决。 例5-8 试作出图5-18(a)所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工程力学复习提纲

绪论 一、基本概念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其效应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形状发生改变(即变形)。 力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效应,叫做力的外效应。(理论力学研究) 力使物体发生变形的效应,叫做力的内效应。(材料力学研究)。 第1章刚体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一、基本概念 刚体:不变形的固体(理想化的力学模型) 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力的性质:力是矢量;力可沿其作用线滑移而不改变对刚体的作用效果,所以力是滑移矢。力的合成满足矢量加法规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静力学公里P-12 1. 二力平衡公里: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中,加上或减去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作用效应。 推论一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力是滑移矢。) 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作用于该点的一个合力,它的大小和方向由以这两个力的矢量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原理

4.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它们的大小相等,指向相反,并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三、约束与约束反力P-21 约束:限制物体运动的周围物体。 约束力:约束作用于被约束物体的力。 约束力性质:作用方向应与约束所能限制的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约束类型(特点、约束反力的画法):柔性约束;光滑面约束;滚动支座;固定铰链;固定端(插入端)约束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物体的受力分析包含两个步骤:(1)把该物体从与它相联系的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解除全部约束,单独画出该物体的图形,称为取分离体;(2)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主动力和约束反力,这称为画受力图。例题:P25-27 例4、例5、例6 ※练习: 力的投影、合理投影定理P-15 力的合成:力的多边形法则;投影解析法

《土木工程力学》内力图画法探讨(全文)

《土木工程力学》内力图画法探讨(全文) 【【土木工程力学是土木工程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它是研究结构和构件安全地承受各种作用(荷载等)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研究的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问题离不开内力分析,内力分析是土木工程力学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最能体现杆件各截面分布情况的当属内力图,内力图具有较强的直观表达性,制作方便,因此内力图成为杆件内力表达的重要手段。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对土木工程力学中最为常见的几种内力图作一探讨。 教材画内力图是列内力平衡方程,由方程画出内力图,而新方法是倡导利用内力图规律和荷载的“突变”,直接画内力图,快而简便,是正确绘制内力图的关键。 一轴向拉(压)杆的内力图——轴力(fn)图 轴向拉(压)杆的受力特点:外力的合力作用线与杆的轴线重合。轴向拉(压)杆的轴力图——fn(x)的图像直接反映出轴力与截面位置变化关系,较直观;而且还能确定出最大轴力的数值及其所在横截面的位置,即确定危险截面位置,为强度计算提供依据。轴力图的简便画法为:(1)以外力作用处为界,将杆件分段;(2)在分界处:突变值=集中载荷(其余各处为一水平线)。轴力图的要求为正负号、数值、阴影线与轴线垂直。熟练掌握以上几点,就可以准确无误地画出轴向拉(压)杆的轴力图了。

二扭矩图的画法 扭转变形的受力特点是在垂直于杆轴线的平面内,作用有大小相等、转向相反的一对力偶。扭矩的正负号判别用右手螺旋准则,即右手四指代表扭矩的转向,当大拇指背离截面为正,反之为负。扭矩图以外力作用处为分界处,突变值等于该力偶值。扭矩图画法可以参照轴力图的画法。 三直梁弯曲——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 在建筑工程中,为了迅速判断梁危险截面的位置(一般是剪力或弯矩最大值所处的位置),必须明确剪力和弯矩沿梁轴线的变化规律,我们通常采用绘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方法来表现它。建立内力方程的方法是原有教材中作内力图的最基本方法;建立了内力方程再结合数学上的函数图像性质作图,但工作量大,通过考察大量内力图,我们发现:在常规荷载作用下内力图的函数图形是直线和二次曲线,只要定出起点和终点的值,再对函数图形的形状进行定位,就不难作出内力图了,所以我们采用确定控制面法。 1.控制面法 控制面不外乎梁的起、止截面,均布载荷的起、止截面,集中力、集中力偶作用截面,以及剪力为零的截面。采用控制面法绘图,就是先在这些截面对应的点处求内力值,然后在内力图上定位,即定性地判断各段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形状、图形变化趋势等,再根据荷载性质用直线(或曲线)连接定位点。在熟悉内

土木工程力学教案——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第一节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一、脱离体和受力图 在力学求解静力平衡问题时,一般首先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了解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其中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这个过程称为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工程结构中的构件或杆件,一般都是非自由体,它们与周围的物体(包括约束)相互连接在一起,用来承担荷载。为了分析某一物体的受力情况,往往需要解除限制该物体运动的全部约束,把该物体从与它相联系的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单独画出这个物体的图形,称之为脱离体(或研究对象)。然后,再将周围各物体对该物体的各个作用力(包括主动力与约束反力)全部用矢量线表示在脱离体上。这种画有脱离体及其所受的全部作用力的简图,称为物体的受力图。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其受力图,是求解静力学问题的重要步骤。所以,必须掌握熟练选取脱离体并能正确地分析其受力情况。 二、画受力图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1、确定研究对象取脱离体 应根据题意的要求,确定研究对象,并单独画出脱离体的简图。研究对象(脱 离体)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这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全部主动力。应注意正确、不漏不缺。 3、根据脱离体原来受到的约束类型,画出相应的约束反力 对于柔索约束、光滑接触面、链杆、可动铰支座这类约束,可以根据约束的 类型直接画出约束反力的方向;而对于铰链、固定铰支座等约束,经常将其反力用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来表示;对固定支座约束,其反力则用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和一个反力偶来表示。约束反力不能多画,也不能少画。如果题意要求明确这些反力的作用线方位和指向时,应当根据约束的具体情况并利用前面的有关公理进行确定。同时,应注意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约束力应符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 4、要熟练地使用常用的字母和符号标注各个约束反力,注明是由哪一个物 体(施力体或约束)施加。注意要按照原结构图上每一个构件或杆件的尺寸和几何特征作图,以免引起错误或误差。 5、受力图上只画脱离体的简图及其所受的全部外力,不画已被解除的约束。 6、当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时,受力图上只画该系统(研究对象)所受的主动 力和约束反力,不画成对出现的内力(以及内部约束反力)。 7、对系统中的二力杆应当明确的指出,这对系统的受力分析很有意义。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画物体的受力图。 例1—1重量为G的梯子AB,放置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并靠在铅直墙上, 在D点用一根水平绳索与墙相连,如图1—16a所示。试画出梯子的受力图。 解:将梯子从周围的物体中分离 出来,作为研究对象画出其脱离体。 先画上主动力即梯子的重力G,作用 于梯子的重心(几何中心),方向铅直 向下;再画墙和地面对梯子的约束反 力。根据光滑接触面约束的特点,A、 B处的约束反力FNA、FNB分别与墙面 、地面垂直并指向梯子;绳索的约束反 力FD应沿着绳索的方向离开梯子为拉 力。图1—16b即为梯子的受力图。图1—16 例1—2 如图1—17a所示,简支梁AB,跨中受到集中力F作用,A端为固定铰支座约

工程力学教案

工程力学教案 【篇一:《工程力学》教案(1)】 课时计划科目:工程力学班级:教师:检查人: 第页 - 1 - - 2 - - 3 - 课时计划科目:工程力学班级:教师:检查人: - 4 - - 5 - 【篇二:工程力学教案】 授课班级:10道桥1班、10道桥2班、10道桥3班、10道桥4班教学课题:绪论 第一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第三节刚体、变形体及其基本假定第四节荷载的分类与组合第五节结构计算简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荷载的分类与组合,结构计算简图的概念和确定计算简图的原则 2、初步掌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 3、掌握刚体、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4、掌握杆件的几何特征、刚结点和铰结点的特征 教学重点: 1、刚体、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结构简化的几个方面 2、平面杆件结构的分类 教学难点:支座的简化及其受力情况分析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示法, 教具:计算机多媒体 作业:1、四种类型的支座(可动铰支座、固定铰支座、固定端支座、定向支座) 简化及其受力情况分析图 2、五类平面杆件结构(梁、拱、桁架、刚架、组合结构)的简化图 教学过程及内容: 绪论

第一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一、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 结构——建筑物中承受荷载并起骨架作用的部分。构件——组成结 构中的单个部分。(1)杆件结构 (2)板、壳结构(3)块体结构 二、杆件的几何特征 1、主要几何要素: 横截面:是垂直杆的长度的截面。轴线:是所有截面形心的连线。2、分为直杆和曲杆 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一、工程力学的任务 1、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 2、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 3、合理解决安全与经济之间 的矛盾 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仅与构件的形状有关,而且与所用材 料的力学性能有关,因此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验研究是完 成材料力学的任务所必需的途径和手段。 二、对构件的三项基本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结构和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构件在外载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例如储气罐不应爆破。(破坏——断裂或变形过量不能恢复) 2、具有足够的刚度(结构和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构件在外载作用下,抵抗可恢复变形的能力。例如机床主轴不应变 形过大,否则影响加工精度。 3、满足稳定性要求(结构或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构件在某种外载作用下,保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例如柱子不 能弯等。 三、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 1、工程静力学 2、杆件的承载能力计算 3、结构的内力分析 4、结构的计算机分析方法 第三节刚体、变形体及其基本假定 一、刚体:是在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尺寸都不改变的物体。 二、理想变形体假设 1、连续均匀假设 2、各向同性假设 三、工程力学中把所研究的结构和构件作为连续、

工程力学 第八章 梁的内力

课时授课计划

教学过程: 复习:1、复习惯性矩的基本概念及其求解。 新课: 第八章梁的内力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1、定义 凡是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杆件,通常称为梁。 2、梁的种类 ①简支梁 ②悬臂梁 ③外伸梁 ④多跨静定梁

⑤超静定梁 3、基本概念 纵向对称平面:纵向对称轴与梁的轴线组成的平面。 平面弯曲:工程实际中外力大部分都可以简化到纵向对称面内,且垂直于轴线。 受力特点:所有外力都作用在通过杆件轴线的纵向对称平面内,且垂直于粱的轴线。 变形特点:杆件轴线在载荷作用平面内弯成一条曲线,即平面曲线。 二、梁的内力剪力和弯矩 ①确定约束反力 ②内力分析 用截面法沿m-m截面截开(任取一段)

按平衡的概念标上Q F ,M 。 Q F --与横截面相切—剪力 M —内力偶矩—弯矩 ③内力值的确定 用静力平衡条件:0=∑y F 0=-Q A F F 得 A Q F F = 0=∑o M 0=-⋅M a F A 得 a F M A ⋅= (O-- 截面形心) 三、剪力和弯矩的符号规定 通常采用梁的变形来规定剪力Q 和弯矩M 的符号。 剪力:当截面上的Q 使该截面邻近微段有做顺时针转动趋势时为正,或形象地 说剪力绕截面顺时针转动为正,反之为负。 弯矩:当截面上的弯矩使该截面的邻近微段下部受拉,上部受压为正(即凹向 上时为正),反之为负。 进行刚架计算时,剪力符号规定加上,弯矩不作规定,轴力N 的符号同上。 在用截面法进行计算内力时,为了方便计算,我们一般假设横截面上的内

力方向为正方向。如果计算结果为正值,说明我们假设的内力方向与实际内力方向一致,即内力为正值;反之相反,即内力为负值。 剪力的单位:牛顿(N)或千牛顿(kN); 弯矩的单位:牛顿.米(N.m)或千牛顿.米(kN.m)。 结合书P120-P121 例7-1、例7-2、例7-3进行详细讲解。 四、内力计算法则 1、剪力的计算法则 梁的任一截面上的剪力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以左(或以右)沿截面切线方向外力的代数和。外力绕该断梁顺时针转动时剪力取正值,逆时针转动时剪力取负值。 2、弯矩的计算法则 梁上任一截面上的弯矩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以左(或以右)各外力对该截面形心力矩的的代数和。力矩使该段梁的下侧受拉为正,上侧受拉为负。 结合书P122-123的讲解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书P123-124 例7-4、例7-5、例7-6进行详细讲解。 3、例题 求指定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求图示梁截面 A、C的内力: 解:①求反力:

工程力学第4次作业解答杆件的内力计算与内力图

6 .剪力 F 、弯矩 M 与载荷集度 q 三者之间的微分关系是 dM ( x) = F ( x ) 、 dx 《工程力学》第 4 次作业解答(杆件的内力计算与内力图) 2008-2009 学年第二学期 一、填空题 1.作用于直杆上的外力(合力)作用线与杆件的轴线重合时,杆只产生沿轴线方向的 伸长或缩短变形,这种变形形式称为轴向拉伸或压缩。 2.轴力的大小等于截面截面一侧所有轴向外力的代数和;轴力得正值时,轴力的方向 与截面外法线方向相同,杆件受拉伸。 3.杆件受到一对大小相等、转向相反、作用面与轴线垂直的外力偶作用时,杆件任意 两相邻横截面产生绕杆轴相对转动,这种变形称为扭转。 4.若传动轴所传递的功率为 P 千瓦,转速为 n 转/分,则外力偶矩的计算公式为 M = 9549 ⨯ P n 。 5.截面上的扭矩等于该截面一侧(左或右)轴上所有外力偶矩的代数和;扭矩的正负, 按右手螺旋法则确定。 S S dF ( x ) S dx = ±q ( x ) 。 7.梁上没有均布荷载作用的部分,剪力图为水平直线,弯矩图为斜直线。 8.梁上有均布荷载作用的部分,剪力图为斜直线,弯矩图为抛物线。 9.在集中力作用处,剪力图上有突变,弯矩图上在此处出现转折。 10.梁上集中力偶作用处,剪力图无变化,弯矩图上有突变。 二、问答题 1.什么是弹性变形?什么是塑性变形? 解答: 在外力作用下,构件发生变形,当卸除外力后,构件能够恢复原来的大小和形状,则这 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如果外力卸除后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和大小,则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2.如图所示,有一直杆,其两端在力 F 作用下处于平衡,如果对该杆应用静力学中“力的可传性原 理”,可得另外两种受力情况,如图(b )、(c )所示。试问: (1)对于图示的三种受力情况,直杆的变形是否相同? (2)力的可传性原理是否适用于变形体? 问答题 2 图 问答题 3 图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教学学时: 72 课程学分: 4学分 开课专业: 工程管理 开课学期: 第2学期 参考教材: 1. 《工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主编:单辉祖,谢传锋) 2. 《工程力学》,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年7月(主编:孟凡深) 一、课程性质 《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是后续其它各门力学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直接应用。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具备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正确的受力分析和力系的破坏平衡条件。对工程结构中杆件的强度问题具有明确的概念和一定的计算能力。初步掌握杆件体系的分析方法,初步了解常用结构形式的受力性能。掌握各种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维持平衡的条件以及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 (二)职业技能目标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群要求的技术及管理人才。(三)素质养成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应用型人才。

四、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绪论教学学时数:1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国内外力学发展史及概况,并对其发展与展望作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1、工程力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2、力学在科技发展与工程应用中的作用与地位 (二)教学难点:力学在科技发展与工程应用中的作用与地位 三、主要教学内容 1、工程力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2、力学在科技发展与工程应用中的作用与地位 3、国内外力学发展与展望简介

工程力学单元五教案

授课教案

授课内容

5.2轴向拉压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一、导入课程:两根材料相同而横截面面积不同的直杆,受到同样大小的轴向拉力作用,两杆横截面上的轴力也相同。当轴向拉力逐渐增大时,横截面面积小的直杆,必定先被拉断。同等直径的铁轴和木轴,受到同样大小的轴向拉力作用,木轴比铁轴更容易断。这说明杆件强度不仅与轴力大小有关,还与横截面面积和材料有关。 二、课程设计过程 1.轴向拉压的应力计算 在拉(压)杆横截面上,与轴力F N相对应的是正应力,一般用σ表示。要确定该应力的大小,必须了解它在横截面上的分布规律。常用的方法是先根据由实验中观察到的变形现象,作出关于变形分布规律的假设,然后据以推导出应力的计算公式。 (1)横截面应力 假设:原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且垂直于轴线,这个假设称为平面假设,该假设意味着杆件变形后任意两个横截面之间所有纵向线段的伸长相等。又由于材料的均质连续性假设,由此推断:横截面上的应力均匀分布,且方向垂直于横截面,即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σ且均匀分布 应该指出,正应力均匀分布的结论只在杆上离外力作用点较远的部分才成立,在载荷作用点附近的截面上有时是不成立的。这是因为在实际构件中,载荷以不同的加载方式施加于构件,这对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是有影响的。但是,实验研究表明,加载方式的不同,只对作用力附近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有影响,这个结论称为圣维南(Saint-Venant)原理。根据这一原理,在拉(压)杆中,离外力作用点稍远的横截面上,应力分布便是均匀的。 例5-3:变截面圆钢杆ABCD,如图5-6(a)所示,已知P1=20KN,P2=35KN,P3=35KN,d1=12mm,d2=16mm,d3=24mm,求:杆的最大正应力

工程力学教案5

课时授课计划(第7讲) 课题名称:§3-1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3-2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教学目的:理解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物理意义,熟练掌握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教学重点: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教学难点:工程实例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 作业及要求:①思考题:3-1 3-3 ②习题:3-1 3-2 3-4

一、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 当这一合力等于零时,刚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该力系的合力等于零。即: R = ∑F = 0 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时,对应的力的多边形的封闭边矢量等于零,力的多边形的起点和终点重合,力的多边形自行封闭。 二、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投影平衡方程为: ∑X =0 ∑Y =0 (3-1) 上式说明,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是:力系中的各力分别在两个坐标轴 上的投影的代数和等于零。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组有两个独立的方程,能求解 且只能解两个未知量。其中的未知量包括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另外,两个坐标轴可任取,但应尽可能与力系中多数力的作用线相交或平行,从而使计算简单。 例3-1 如图3-1所示,已知重为P 的钢管被吊索AC 、AB 吊在空中,不 计吊钩和吊索的自重,当重力P 和夹角θ已知时,求吊索AC 、BC 所受的力。 解: 经分析结构的特点及所受的力,选吊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所受的力系为一 汇交力系,列平衡方 ∑=0X 0s i n s i n 21 =+-θθS S

∑=0Y 0cos cos 21=--θθS S T 解得: θ θcos 2cos 221P T S S == = 例3-2 简易起吊机构如图所示,重物吊在钢丝绳的一端,钢丝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 轮A ,绕在绞车D 的鼓轮上,定滑轮用直杆AB 、AC 支撑,定滑轮的直径很小,可忽略不计,设重物的重量 W=2KN ,其余各构件的自重不计,忽略摩擦,求直杆AB 、AC 所受的力。 解:结构中的直杆AB 、AC 均是二力杆,所受的力及对外施加的反汇交于定滑轮A 上, 因此,可选取定滑轮A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图如图3-2 所示,所受的力系是一个汇交力系,列平衡方程并求解: ∑=0X 00 cos30sin 300 AB AC N N F ---= ∑=0Y 030cos 30sin 00=---W F N AC 将相关数值代入方程中,其中F=W=2kN, 解得: 7.46AC N kN =- 5.46AB N kN = AC 杆受的力求出是负值,说明实际力的方向与图示的方向相反,即杆AC 受压。 一、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