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经济学院班级:13级金融二班

姓名:谢辉学号:201340307215

课程论文题目: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研究分析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论文写作说明(保留此页)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研究分析

谢辉

经济学院13级金融二班,学号201340307215

摘要:近年来,在互联网、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兴起的推动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将对我国生产、流通、消费和老百姓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升级的重要新生力量。

关键词:跨境电商政策环境机遇与挑战

中国进出口贸易政策环境

(一)中国进出口贸易政策基本情况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多边贸易合作日益频繁,各国也在努力提升经济实力进而提高世界地位。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的扩大,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等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中国作为贸易大国不能只专注于国内的经济,更重要的是在对外贸易中寻求国家的发展机遇,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世界地位和话语权。

2015年,国家商务部发布的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中指出,在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积极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深入落实已出台的稳定外贸增长政策,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外贸企业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充分挖掘出口新增长点,大力支持高铁、特高压电网、核电、通信、工程机械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兴业态发展,完善相应的支持政策。大力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建立国际营销网络,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向产品与服务出口协同发展转变。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新兴市场、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和品牌产品在全国外贸中的比重。积极扩大国内短缺产品进口,促进贸易收支平衡。力争通过这些措施,推动中国外贸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在商务部的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中,商务部明确的提到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完善相应的支持政策

(二)国家政府对跨境电商贸易的政策支持

自2013年以来,国家对跨境电商的扶持力度明显增强,进而成为行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其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是2013年8月推出的《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该意见从国家层面明确提出对跨境电商的政策支持,提出6项具体措施解决在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和收付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此次政策的扶持重点在B2C 跨境模式,关键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于B2C跨境电商企业。

2013年至今,国家相关部门对跨境电商的扶持政策如下:

2014年8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3〕89号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该《意见》分为支持政策、实施要求、其他事项三个部分。

2014年1月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

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鼓励进口政策,增加国内短缺产品进口,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

2014年7月29日海关总署公布《海关总署公告2014年第56号(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

201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

2015年1月底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开展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通知》。

上述文件放开了对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肯定了海淘正规合法,解决了为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双方提供外汇资金收付及结售汇服务的问题,支持建立电子商务出口检验监管模式和实施适应电子商务出口的税收政策,提高了单笔业务限额(网络购物单笔交易限额由等值1万美元提高至5万美元),规范了试点流程,严格了风险管理等。

从2012年批准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5市到随后陆续加入的深圳、苏州、青岛、长沙、平潭、银川、牡丹江,国家批准的跨境电商的试点城市的规模在快速壮大。2014年3月,哈尔滨也正式成为试点城市,与俄罗斯市场对接。

对于跨境电商来说,更具里程碑式意义的是,杭州首个跨境电子商务实验区获批。2015年3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批复》提出,要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着力在跨境电子商务各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

在过去不久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改革试点。另外,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该战略的启动目的是在通路、通航的基础上通商,形成和平与发展新常态。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对跨境电商和快递物流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带一路”建设首先要实现互联互通,跨境电商和快递物流是实现互联互通的新业态、新形式。从“一带一路”的构想可以看到跨境电商和快递物流的巨大的发展空间,跨境电商和快递物流的发展对“一带一路”的建设也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面临的机遇

(一)跨境电子商务已成为扩大外贸进出口的新增长点

借助于互联网等电子工具,国外与国内、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联系更加直接,广大国外消费者可以更加全面、及时地了解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和高效优质的加工生产能力,激发更大的境外市场需求,同时也会扩大我国消费者对国外产品和服务的选择,扩大对外贸易。据有关统计,201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超过3万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5%,大大快于外贸7.6%的增长速度。

第二,跨境电子商务为企业打造国际品牌提供了新机会。在互联网时代,品牌、口碑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性能尽管很好,但不为境外消费者所知。而跨境电子商务能够有效打破渠道垄断,减少中间环节,节约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为我国企业创建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尤其是给一些“小而美”的中小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从而催生出更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隐形冠军”。目前,我国已有80%的外贸企业开始运用电子商务开拓海外市场。

(二)跨境电子商务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动力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物流配送、电子支付、电子认证、信息内容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相关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电商平台企业已超过5000家,一批知名电商平台企业、物流快递、第三方支付本土企业加快崛起。更加突出的是,跨境电子商务将会引发生产方式、产业组织方式的变革。面对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境外消费者需求,企业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加强合作创新,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在提升产品制造工艺、质量的同时,加强研发设计、品牌销售,重构价值链和产业链,最大程度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三)跨境电子商务为政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新抓手

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既涉及商务、海关、检验检疫、财政、税务、质量监督、金融等多个部门,也涉及多领域的国际合作;既对政府的快速反应、创新、合作等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也对政府传统的体制机制提出了新挑战。以跨境电子商务为抓手,推动政府各部门资源共享、高效运行、统一协作、创新服务,将对提升我国政府对外开放水平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当前,我国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上还面临通关服务、市场监管、结汇、物流等方面的突出挑战。国家应进一步优化通关、支付、物流、结汇等服务支撑和政策扶持体系,建立健全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监管体系和诚信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法律法规,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积极支持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创新发展模式,鼓励更多行业、企业加入到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中,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合作,积极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为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4.面临的挑战

(一)跨境电子商务法律体系亟须建立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法律方面的冲击,主要是因为现今应用于国际贸易的法律不健全而造成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制定远远滞后于信息产业的发展。所以,目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制定一些相应的电子商务法律,以解决电子商务上发生的各种纠纷。

鉴于电子商务发展受到技术、信用水平的缺陷和法律滞后的阻碍,电子商务立法既要以确定性的安排弥补技术和信用的不足,又要给其发展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构建这样的法律体系需要制定新的法律,也要合理解释原有法律和创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配套法律规范。2014年7月23日,海关总署公布了第56号公告《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该文件是对前段时间电子商务跨境试点进行的总结梳理,文件明确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合法地位,强调后续口岸海关对电商需要进行系统监管的思路,这意味着跨境电子商务将从试点走向推广。

(二)信用评价和标识亟待统一

电子商务具有虚拟的特点,它不仅具有传统商务活动的风险,而且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特点。交易双方的行为、市场中介的行为等都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守信用的行为在电子商务领域中更加突出。

而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保障体系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如缺乏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企业内部电子商务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信用中介服务落后、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奖惩机制等。跨境交易更加要求完善的、跨区域、跨文化、跨体制的信用体系来支持更加复杂的交易环境,对当事人的商业信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在线支付需要安全环境

电子支付是国际电子商务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交易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有第三方支付,就没有电子商务产业的今天。跨境电子商务也离不开第三方支付。因此,第三方支付的国际化已然成为占领未来消费者市场的重要条件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跨境电商贸易以出口业务为主,2015年出口业务占比86.7%,而进口比重仅为13.3%。随着国内市场对海外商品需求的增长,跨境电商进口比重将逐步上升

参考文献

【1】2016年度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

【2】余凤英,跨境电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范文静,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外贸企业升级策略

【4】腾泰翼运营大数据中心,我国跨境电商分析报告

【5】席俊阳,国际经济与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