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提出公司在融资时应该首先选择内部融资、然后是债权融资、末尾就要考虑的是股权融资方式了。
但针对中国上市企业融资行为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中国的上市企业在融资的先后选择与该观点相背离—出现很清晰的偏好股权融资这种方式从而忽视了债权融资方式的现象。
根据这个现象,本文归纳了形成这一融资特征的原因及其影响,并对此融资现象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上市企业融资偏好证券市场资本构架AbstractOn the basis of Pecking order theory, when corporate financed, they will obey the rule that the first internal financing, then debt financing, finally equity financing.But after analyzing the financing activities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I find the phenomenon that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prefer equity financing when they choose the way to finance. But the conclusion isn’t the same as Pecking order theory. Therefore, I summarize the reasons and influence of these financing characteristics in my paper. Finally I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how we can reduce the bad influence of the phenomenon.Key words:Listed company Financing preference The securities marketThe capital structure目录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意义 (1)(三)研究现状 (2)二、文献综述 (2)(一)股权融资偏好原因研究 (3)(二)债务融资偏好原因研究 (4)三、中国上市企业融资偏好特征 (5)四、我国上市企业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6)(一)“内部人控制”现象 (6)(二)股权融资的低成本 (6)(三)债券市场发展滞后 (6)五、我国上市企业融资偏好的影响分析 (7)(一)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7)(二)不利于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 (7)(三)加剧公司治理结构的失衡 (8)六、建议 (8)(一)从企业自身出发 (8)(二)从政府角度出发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中国上市企业股权融资偏好研究一、研究背景及现状(一)研究背景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后,经过二十多年的迅猛发展产生的进步,中国的证券行业的改变可谓日新月异,上市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证券行业的不断做大。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及原因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及原因摘要:我国资本市场自建立以来得到了极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企业自主融资和融资渠道多元化。
然而纵观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实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体现出了股权融资偏好的特殊现象,不利于中国证券市场基本功能发挥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文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以及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字:上市公司;融资;股权融资偏好融资偏好的理论研究由来已久,有关的理论学说主要有: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优序融资理论、基于信号理论的融资偏好理论、基于代理理论的融资偏好理论、基于所有权的和控制权的融资偏好理论、基于市场竞争结构的偏好理论、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理论等。
特别是美国学者Myers和Majluf在1984年所提出了“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融资通常都遵循所谓的“啄食顺序”,即先内源融资、再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优先考虑债权融资,不足时再考虑股权融资。
国外许多实证研究也基本上验证了这一理论,这些研究结果为企业投融资决策、公司财务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①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开始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进行研究。
肖泽忠&邹宏(2008)发现,国内和国外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存在巨大差别,和西方经典资本结构理论的预期相悖,具体表现为国外的上市公司多偏好债权融资,而国内的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股权融资偏好一方面表现为上市公司通过各种股权融资方式进行“圈钱”,另一方面表现为证券市场的筹资功能被过分强化,优化经济资源配置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国内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规范治理,将增大金融风险,不利于中国证券市场基本功能发挥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融资方式与融资偏好(一)融资方式的分类及特征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是其在一定的融资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主要是选择适宜的资本结构。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及对策探讨

杆 , 现 了上市 公 刮在负债融 资方 面 对银 行 借款 的偏好 , 休
企 业经 营不善是 容易 引发财 务 危机或 破产 风险 ;而股票 融 资使 得 企业 拥 有 一 笔 永 不 到期 的可 以 自由支 配 的资
和公众流通股。 而国有股缺乏人格化的产权主体 , 无法对
企业进 行有 效的 监督 和控 制 ;而分 散的 中小股东 存在严 重 的投 机性和 “ 搭便 车” 为 , 行 内部人控 制现象严重 。这就
银 行借款 是形成短 期财 务杠杆 的动 力 。偏 高 的流动 负债
水平既约束 市公司扩大总负债 ,又影响了其高负债的
能力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增加 了 【 从 . 市公 司的信用风 险和流动性 风 险。
使企业的融资方式更多的体现经理人的意志,经理人越
不想承担 风险 , 越偏好 于股权 融资 。
4考核制 度 的不 合理 .
二、 对我国上市公 司融资偏好 的原 因分析
1 . 股权融资成本偏低
从理论 上讲 , 债券融 资成本应 比股权融 资成本低 。 但 是在我 国 , 融资成本实 际 上却低 于债券 融资成本 。 股权 ①
魏 大喜
( 阳药科 大学 , 辽宁 沈 [ 摘 沈阳 10 1 ) 10 6
要】 从我国上 市公司资本结构构成可以看 出, 出了我国上市公 司具有偏好股权融资的倾向。其原 因是 由股权融 得
资成本偏低、 公司治理的不完善、 考核制度的不合理等。偏好股权融资有其 负效应 : 影响 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严重扭曲了资本市 场功能, 导致社会 生产过剩以及股 东权益损耗。应深化银行体制改革 , 完善公 司治理机构、 大力发展公 司债券市场、 快股权资 加
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

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分析上市公司融资偏好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对于优化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及其影响,并提出规范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建议。
标签: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建议1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1、1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根据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在有效的市场条件下,由于“信号效应”和负债的抵税作用,债权融资方式相对于股权融资方式而言对企业更为有利。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的时一般都遵循所谓的“啄食顺序理论”,即企业融资遵循内部融资优于债权融资、债权融资优于股权融资的融资顺序,但是我国的股权融资结构和融资顺序与西方发达国家恰好相反,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部融资,即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关于融资优序原则存在明显的冲突。
1、2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在国有企业公司化框架下进行的,按照这一改革框架,大批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家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按照所有者的性质进行了划分,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都属于国有股权。
国家对国有股和法人股有明确的规定,即要保证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控股地位。
为保持上市公司的国家控制权,做出了国有股暂不上市流通的初始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安排在保证国有股控股地位的同时,也造成了中国股市的二元结构,即纯粹市场化的流通股市场和非市场化的国有股市场。
2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2、1我国上市公司偏向股权融资的内部原因是公司治理机制不合理(1)机构投资者的消极行为,使其在促进公司治理中的积极功能失灵。
理论研究和现实经验都表明:发展机构投资者,并不一定就有助于市场的稳定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事实上,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中多起股票操纵案以及市场屡禁不止的“坐庄”现象,都是机构投资者所为。
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

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摘要:融资是一个公司持续经营发展的关键活动,我国的融资结构和偏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优序理论”存在差异,该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差异存在的具体原因。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差异一、背景关于融资,不得不提的就是著名的“融资优序理论”。
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结构与偏好同该理论基本吻合,即遵循“内部融资优先,债务融资次之,股权融资最后”的融资顺序。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则恰恰相反,我国倾向外部融资多于内部融资,外部融资中,又是强股权偏好,而弱企业债券。
我国这种与“融资优序理论”相违背的偏好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为什么它仍然存在呢?我认为,这与我国的国情密不可分。
由于我国具有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融资市场环境和制度、融资成本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因此产生了融资中强烈的股权偏好。
基于此,本文将按上述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为什么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外部融资偏好存在差异。
二、原因分析(一)我国融资市场环境发展不完善,融资制度有缺陷融资市场环境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两个市场的协调发展是企业多渠道、低成本筹集资金的市场基础,也是平衡债权约束和股权约束、形成有效企业治理结构的必要条件。
根据公司优序融资理论,债券融资比股权融资具有更积极的激励作用、更低的道德风险和筹资成本。
西方的资本市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一个活跃的、稳定的、公允的市场环境。
在如此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通常是股票市场融资额的数十倍。
但是,我国的资本市场仍处于不停的摸索试探和改进中,发展不完善,因而存在融资渠道较窄、融资手续繁琐的问题。
另外,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最初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政府希望通过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国企资金缺乏的状况。
这就导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以股票市场为主,而债券市场、基金市场、衍生工具市场发展极其缓慢,市场结构极不平衡。
加之我国目前股权筹资的低成本和高收益,发行上市便被企业看作救命良药,纷纷以此作为摆脱困境、快速发展的“捷径”。
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分析

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分别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偏好、股权融资偏好和混合融资偏好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讨了影响这些偏好的因素。
还建立了融资偏好预测模型。
在总结了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趋势,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企业融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混合融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趋势分析、策略建议、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分析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上市公司需要不断进行融资来支持其发展和扩张。
融资是公司经营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不同公司在融资方式和偏好上存在较大差异。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融资渠道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上市公司面临更多的选择,因此研究其融资偏好对于理解公司融资行为和提出有效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研究可以帮助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公司价值和风险。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深入研究也可以为监管部门完善金融政策和规定提供有益参考,促进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深入分析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影响因素和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分析,深入探讨上市公司在债务、股权和混合融资方面的偏好情况,揭示影响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内外因素,构建融资偏好的预测模型,为未来上市公司融资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融资选择机制,为上市公司在融资方面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战略建议。
本研究还旨在探索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趋势变化,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提升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和效益,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及改进探析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成为例 , 安徽凤阳小岗村村 民实行的 “ 包产到 户 的非正式制度在当时的J 隋况下是不合法的 , 是 自发形成的非正式 制度安排 , 但经过实践证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 民的生产 积极性 , 促进了农业发展。这种不合法的非正式制度最终转变为正式 制度, 极大提高了经济效率。。 其次, 正式制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 般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历史上 , 伴随着朝代更迭 , 旧的正式制度
一
精神结合 , 充分发挥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 三) 我国非正式制度缺 失下 。 正式制度效 力不足 中国G D 总量超越 日 本,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腾飞离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非正式制度缺失的突出表现是不 良 企 不开 良好的经济秩序做支撑。中国 自改革开放以来, 正式制度改革平 业道德的泯灭。近年来 ,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式严峻 , 问题食品频现, 稳推进, 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非正式制度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 三聚氰胺奶粉 、苏丹红鸭蛋、地沟油、瘦 肉精等, 这些问题食品直接 推陈出新, 支持、配合着正式制度, 在必要隋况下代替其发挥重要作 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食品安全 问题的根源在于一些企业 睢利是 用。在中国的发展实践中,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有着完整的 图, 过分追逐经济利益而丧失基本道德。 体现。本文将 从几个突出特点切入 , 分析二者关系对中国经济运行效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已遇到严峻的道德挑战, 加强非正 率的影响。 式制度建设刻不容缓。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 大力 ( 一) 正式制度建设滞后 , 不利于构建 良好的经济秩序 。 弘扬民够 青 神, 重建道德秩序, 为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提高人民福祉打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十分重视经济立法, 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作者:张军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7期摘要:西方融资理论和实践一般认为,企业融资的顺序为内部融资优于外部融资,外部融资中债务融资优于股权融资。
而我国上市公司重外部融资轻内部融资,重股权融资轻债务融资,表现出了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通过探讨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希望能提出具有建设意义的改进方案,最终达到优化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目的。
关键词:融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111-02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特征(一)外源融资在融资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我国的上市公司依赖于通过外源融资来实现自身规模的扩张,其原因可能是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处于经济周期的高速扩张阶段,需要大量的发展资金,仅仅通过企业的内部积累远远不能满足其对资金的需要。
因此,企业纷纷转向证券市场或金融公司,希望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债券或者银行贷款等外源融资方式来筹集其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2011年,186家公司实施了增发,募集资金总计3 874.71亿元;15家公司实施了配股,募资总计421.96亿元。
两项再融资合计募资4 296.67亿元,是当年IPO总募资金额2 720.02亿元的1.58倍。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融资结构中,外源融资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占所有资金来源的一半以上,而内源融资的比重仅仅为一小部分,所以,我国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是主要通过外源融资得以实现的。
(二)股权融资在外源融资占主导地位外源融资中的股权融资在发达国家企业的融资来源中居于相当次要的地位,这与我国上市公司在外源融资中强烈偏好股权融资而厌恶债务融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是与国际潮流背道而驰的。
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融资在外源融资中占据主导地位,2008—2010年三年间,公司债累计发行 1 534.4亿元,而同期股票融资规模却达到18 750.53亿元,是公司债融资规模的12.22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融资偏好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优序融资理论”,具有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
虽然这一现象的存在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我国上市公司过度依赖股权融资必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现阶段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非常短,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也才十几年的时间。
所以,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理论界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研究显得比较滞后。
但越是滞后,越能显现出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也预留了很大的研究空间。
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增进其成长和壮大,进一步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
本文通过中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对比,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结论。
进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治理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 ;融资偏好;对策
1
Financing preferenc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Abstract: The capital structure and financing preferenc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are different from western countries, to a certain extent, deviated from the optimal sequence financing theory, has obvious equity financing preference.Although the existence of this phenomenon have some objective reasons, but the excessive reliance on equity financing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will bring some negative impacts. So, the problem of the financing preferenc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stage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Due to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apital market in China is very short,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ck market is only more than ten years. So, compared with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a's theoretical study on financing preference of listed companies is relatively lagging. But the more backward, the more can show the phenomenon of urgency and the necessity of further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also reserved a big research space.
Research the problems of the financing preferenc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help to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promote the growth and expansion,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foreign financing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our country listed company equity financing preference.
And to analyze its causes and effects, based on this, put some measures. Keywords:Listed companies; Financing preference;countermeasures
3
目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1)
1.3 研究框架 (4)
1.4 术语说明 (5)
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情况及偏好特点 (6)
2.1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情况 (6)
2.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特点 (7)
3.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 (9)
3.1 成因分析 (9)
3.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不利影响 (11)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14)
4.1 主要结论 (14)
4.2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相关治理对策研究 (14)
5.结束语 (17)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具有广泛的影响,从宏观层面上看,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合理与否会影响到资源配置和资本市场结构的合理与否;从微观层面上看,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合理与否会影响到上市公司自身资本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合理与否。
因此,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本身并不完善的情况下。
融资是解决企业资金需求的重要途径,然而融资决策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不仅要求企业管理当局能准确把握企业自身的情况和可供选择的各种融资工具、能充分了解影响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诸多因素及其信息,而且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正确的指导。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融资偏好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优序融资理论”,具有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
虽然这一现象的存在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我国上市公司过度依赖股权融资必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现阶段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Modigliani和Miller(1958)在其经典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融资和投资理论》中提出,无企业税 MM 模型,即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企业总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即风险相同但资本结构不同的企业,其总价值是相同的。
Modigliani和Miller(1963)在《企业所得税和资本成本:一项修正》中提出有公司税MM模型,即负债杠杆对企业价值和融资成本确有影响。
如果企业负债率达到100%,则企业价值最大,融资成本最小,即最佳资本结构应该全部是债务,不需要发行股票。
米勒(1976)在《债务与税收》一文,为了探讨负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建立了一个同时考虑公司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在内的模型。
米勒均衡理论模型的基本结论是:个人所得税的存在,会在某种程度上抵消负债的节税利益,但是在正常税率的情况下,负债的节税利益并不会完全消失。
因此,米勒模型认为企业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