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常识》第七课素质测试题

《哲学常识》第七课素质测试题
《哲学常识》第七课素质测试题

《哲学常识》第七课素质测试题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悬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2分。

1.在阶级社会中,人的社会性要紧表现为

A.人的自私性B.人的阶级性C.人的个体性T).人的贪欲性

2.邓小平同志讲:“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背地投索更长的时刻。”这一论断的理论依据是

A.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相互关系原理B、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原理C.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D.个人活动对社会进展产生能动的阻碍的原理

3.人一辈子价值包括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指

A.个人对社会的能动性,社会对个人的作用

B.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个人对社会的推动作用,社会对个人的保证作用

D.个人对社会的索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4。全国劳动榜样、水电修理工徐虎讲,我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我不能无能。对这句话的正确明白得是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对社会做出庞大奉献

B.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奉献能够大于物质奉献

C.平凡的工作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同样能够实现人一辈子价值

D.实现人一辈子价值必须做平凡的工作

5.人一辈子价值的源泉是

A.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B.一定社会的生产力

C.人所特有的劳动制造力D.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

6.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基础是。

A、一定的生产力B.一定的客观条件下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一定的人际关系D.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

7.关于青年学生来讲,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最重要的是要

A.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B.坚决地走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路C.自觉投身社会实践D.主动改造主观世界,加大自身修养

8.一个人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价值。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

A.我为人人,人人为我B.为人民服务

C.努力为社会做奉献D.先人后已

9.1963年扬州医专毕业的吴登云,一头扎进了帕米尔高原。30年来,他曾无偿献血30多次,累计7000毫升。儿乎是一个人身上的所有血液;为治疗一名烧伤的幼儿,他从腿上4处割下13块拇指大小的皮肤;他治愈的病人已难以汁数……可见

A.吴登云已丢掉了“自私”的本性

B.要使自己的人一辈子放射光芒,必须奉献社会、奉献他人

C.立足本职工作,是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唯独要求

D.奉献社会。未必得到他人的明白得与尊重

10.人一辈子价值的差不多标志是

A.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

C.奉献与索取D.有无精神奉献

11.要把社会理想或职业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而从主观方面来讲,专门需要

A.困难奋斗B.勤俭节约C.人情关系D.知识学历

12.英国BBC广播公司通过新闻网页举行公布投票,由公众推选过去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前三名是:马克思、爱因斯坦、达尔文。他们推选的依据应当是

A.个人活动对社会进展产生的阻碍程度

B.个人活动是否受到社会进展的制约

C.个人活动与社会进展的相互依靠性

D.个人活动摆脱社会进展规律制约的程度

12.按理想的_______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不;按理想的__ ____ 分,有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其中,______

_ 是最全然的、起要紧作用的;按理想的时刻_______分。还有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的理想。

A.性质内容社会理想长短B。内容性质道德理想远近

C.内容性质职业理想长短D.性质内容生活理想远近

11.理想属于______,是_______的反映。任何理想差不多上一定社会的__ ____和其他______的产物,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

A.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经济关系社会条件

B.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政治关系历史条件

C.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文化关系社会条件

D.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经济关系社会条件

15.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时期中,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消灭贫穷,实现小康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21世纪中叶差不多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土义现代化国家

C.集中全力搞好经济建设,使我国经济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使人民生活再上几个台阶,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之一

D.实现现代化,脐身世界强国之列

16.任何理想差不多上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不可能脱离当时的时代,因此,理想之树必须植根十现实之中,才有可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段话的意思是指

A.理想确实是现实.现实确实是理想B.理想来源于现实,理想能够转化为现实

C.理想属于社会意识,现实是理想的需要

D.理想是现实的前提,现实是理想的结果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17.以下各项。哪些体现了正确的科学的人一辈子价值观点

A.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B.金钞票和财宝不是衡量人一辈子价值的标准,地位和荣誉才是衡量人一

辈子价值的标准

C.自觉地把人一辈子活动和社会进展、人民群众的要求联系起来

D.人一辈子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18.实现人一辈子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这种客观条件包括A.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B.社会制度

C.科学和文化进展水平D.生存条件、工作条件

19.有利条件是个人进展的沃土,它有利于个人对社会进展作出奉献。但不利条件也是磨炼意志,催人奋进的战场。这段话从哲学上讲

A.符合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B.符合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能够转化的原理

C.要正确处理个人进展与客观条件的关系,既要充分利用顺境,又要敢于克服逆境中的困难

D.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管道路平直依旧道路曲折,都要勇注直前

20.崇高的理想对人一辈子、对社会的重大指导和促进作用是

A.社会进步的助推器B.获得个人利益的全然途径

C.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D.人一辈子的精神支柱

2l,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社会理想,它是按照人类社会进展规律所作出的科学结论,表现在

A.它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进展状况的规律

B.它符合资本主义制度必定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必定胜利的规律

C.它符合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规律

D.它符合质变必定引起量变的规律

22.中学生要注意提升个人健康的心理素养,这是因为

A.良好健康的心理素养是实现人一辈子价值必不可少的条件

B.具有健康心理的人,能够适应外界的变化情形,充分发挥其身心潜在的能力,制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工作

C、心理素养差,不仅阻碍人的正常学习和工作,而且阻碍人正常的生活,对人的身心健康差不多上不利的

D.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变化较为活跃的时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养,对一生的进展都有重要意义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3.如何样评判一个人的活动对社会历史进展的作用?

24.1999年底,在全国范畴内宣传了秦文贵、范玉恕等先进榜样人物,各群众团体还分不评选出十大杰出职工、十大杰出青年、十大杰出妇女、敬老好儿女、老有所为榜样、见义勇为代表人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领导干部等先进典型。

请用人一辈子观的有关知识,简要讲明我国开展这一系列活动的重大意义。

四、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仅作判定不讲明理由者不得分) 25.凡是现实的东西都不是理想的东西,凡是理想的东西都产生于现实的需要。

26.某班同学在讨论“金钞票与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关系”这一咨询题时,甲同学认为:“金钞票对实现人一辈子价值没有实际意义,不是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决定因素。”乙同学认为:“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钞票,金钞票是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决定因素。”

请简要评析甲乙两同学的观点。

五、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14分) 27.材料一:江苏省吴江市为“国家级卫生都市”,吴江人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在改造自我。他们提显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第一素养确实是要有“远大理想”。

材料二: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之一的吴江青年王平,几年来带领伙伴们疏浚河流100多条,复垦造田近5000亩。这位“精卫填海我挖河,愚公移山我造田”的青年农民,正是把做“挖泥大王”当做自己的理想。

运用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①什么缘故讲“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第一素养确实是要有‘远大理想’”?

②王平的事迹对我们青年学生选择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有哪些重要启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B 2.D 3.B 4.C 5.C 6.B 7.B 8.B 9.B 10.A 11.A 12.A 13.A 14.D 15.B 16.B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7.ACD 18.ABCD 19.ABCD 20.CD 21,AB 22.ABCD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3.评判一个人的活动对社会历史进展的作用,要紧从作用性质和作用大小来考察,前者是从质的方面,后者是从量的方面。

(1)从性质上看,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的进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全然利益时,就能对社会的进展进步起主动的推动作用;当个人活动背离了社会进展的规律和宽敞人民群众的利益时,就会阻碍社会的进展。

(2)从大小上看,由于个人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同等主观条件,及个人所处环境不同等客观条件,个人活动对社会进展所起作用大小也就会不同。当一个人的活动不但推动社会进展,而且这种作用越大时,其对社会历史进展的作用就越大。

24.(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一辈子道路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开展宣传秦文贵事迹等一系列活动,有助于人们形成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在人一辈子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奉献属于首位,人一辈子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开展宣传秦文贵事迹等一系列活动,有助于提倡人们的奉献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四、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1)理想是人一辈子的奋斗目标。由于人们不满足于现实,才需要有理想。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比现实更美好,是现实的进展方向。理想是一种追求,是对以后的向往和向往。因此,它能激发人们去追求,

去奋斗。从那个意义上讲,凡是现实的东西都不是理想的东西。

(2)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理想差不多上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条件的产物,都要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进展而进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变化而变化,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讲,凡是理想的东西都产生于现实的需要。

(3)题中观点,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区不与联系,因而是正确的。26.(1)甲乙两同学的观点都没有全面认识金钞票与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关系,是片面的认识。

(2)甲同学的观点承认金钞票不是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决定因素,这是正确的。但完全否认金钞票与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关系则是错误的。

(3)乙同学的观点看到金钞票与人一辈子有着紧密的关系是正确的。但把金钞票看成是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决定因素,夸大金钞票对人一辈子价值的作用则是错误的。

(4)在认识和处理金钞票与人一辈子价值的关系时,我们既要看到金钞票与人一辈子有紧密的关系,合法取得金钞票是人一辈子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物质保证。又要看到,金钞票不是人一辈子的全部内容,不是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决定因素。要抵制拜金主义的腐蚀,树立正确的金钞票观、价值观,使自己健康成长。

五、论述题(14分)

27.(1)理想作为思想观念和价值目标,它能够构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成为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一个人树立了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就有了坚决正确的奋斗方向,就能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命运结合起来,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自己的奉献。有了崇高的理想,也就能激发起为理想而奋斗的勇气和毅力,就能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2)我们青年学生在选择理想时,必须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永久结合在一起。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坚强的毅力,艰辛的劳

动,脚踏实地的奋斗才能最终取得成功。青年王平的事迹充分讲明了这一点。

《经济生活》第七课测试题参考答案

《经济生活》第七课测试题参考答案 ①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的确需要。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分) ②但仅仅靠政府的调节是不够的。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分) ③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分) ④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分) .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其增长幅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幅度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分)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才能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分) ②效率与公平也存在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要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分) 《经济生活》第七课测试题参考答案 . ①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的确需要。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分) ②但仅仅靠政府的调节是不够的。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分) ③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 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分) ④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分) .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其增长幅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幅度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分)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才能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分) ②效率与公平也存在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要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分) 1 / 1

七年级政治上第七课《成长中的烦恼》测试题(教科版)

第七课《成长中的烦恼》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5个) 观察漫画,回答1—2题。 1.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身体发育很快,需要大量的营 养,但身高不是唯一的特征,同时还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现象。 如变声、长痘等,这些生理现象() A.都是病态的 B.都是不正常的 C.是个别的 D.都是正常的 2.下面选项中,不属于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是() A.身体迅速长高长大、长宽长壮 B.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不断成熟 C.性器官发育和成熟 D.对异性产生好感,愿意与异性交往 3.“要爱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再没有比青春更好的,没有比青春更珍贵的了!”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充满了好奇,惊奇的发现自己和他人的生理都在发生迅速而明显的变化。对此,我们() A.可以嘲笑长青春痘的同学 B.可以拿别人的生理特点开玩笑 C.要悦纳这个时期的生理变化 D.不可谈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4.下列关于青春期心理矛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青春期的内心矛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②这些心理矛盾经常会使我们感到烦恼 ③这些心理矛盾也能成为我们向前发展的动力 ④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它们也会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的障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我们会对异性产生好感,愿意与异性交往。对这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不良影响 B.这是一种不能说的苦恼 C.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D.这种现象会使我们学坏 6.见右图漫画《男生女生》,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

A.这种做法是可取的,有益于提高学习效率 B.这种做法违背了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是不可取的 C.这样做有利于建立同学间的纯真友谊 D.异性同学之间禁止交往 7.小军的妈妈总是把“好好学习”、“注意安全”等话挂在嘴边上,弄得小军很心烦,那么,小军正确的做法是() A.不理她,把妈妈的话当做耳旁风 B.理解妈妈,这是在关心自己 C.和妈妈顶撞,不让她再唠叨 D.告诉妈妈我已经长大了,在这些事情上知道该怎么做 8.小丽升入初中后,不再爱玩爱闹,而是喜欢自己关在房间里静静的坐着,把心事写在日记中,这一变化说明小丽() A.不喜欢朋友了 B.长大了,不依赖父母了 C.产生了“青春期闭锁心理” D.她有了生理变化 9.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 ①自我意识迅速增强,“成就感”强烈 ②既想对父母隐瞒自己的感情,又渴望向朋友倾诉 ③心理和生理已经成熟,完全可以自己处理任何事情 ④性发育加速,性意识萌动,渴求与异性交往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10.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内心充满了好奇,不同的人对青春有着不同的理解,以下看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在青春期,我们需要与同学互相交流,彼此共享成长的体验 B.青春期的我们应该逐渐摆脱依赖,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C.青春期我们身体发生变化,我们应该相互尊重,不应互相取笑 D.青春期我们身体的变化是个人的隐私,我们绝不能谈论。 11.“妈妈,我长大了,以后我自己的事我自己处理。”这位同学的话表明( ) A.孩子对妈妈有逆反心理 B.孩子不愿意让妈妈管自己了 c.孩子开始有独立意识了 D.孩子和妈妈之间有矛盾 观察漫画,回答12—13题

新概念二第7课练习题

L esson 7 Too late Vocabulary to their_____ 让他们吃惊的是____the airport 在机场 ___ ____ 整个早上from ___ ____ 来自南非 __ ___ hours ____ 几个小时前 a ____ parcel 一个有价值的包裹 the___building 主楼on the ____ 在机场跑道上脱下,拿下,起飞,the____ ____ 海关 be__ ____ 充满try ___ ____ something 试图做某事 __ ___ the bus 上公共汽车____a party 举行聚会 ___ and ____ 石头和沙子be filled ____something 被某物充满 Multiple choice 1. --- Where you at home at 9 o’ clock last night--- Yes, I a shower at that time. A. took B. was taking C. was taken D. am taking 2. I first met Mary three years ago. She at a radio shop at the time. A. has worked B. works C. was working D. will work 3. --- I called you yesterda evening, but there was no answer. --- Oh, I am sorry I dinner at my friend’s home. A. have B. had C. was having D. have had 4. --- I called you at half past nine this morning, but there was no answer. --- Oh, sorry, I with my cousin in the supermarket. A. shop B. was shopping C. shopped D. will shop 5. When I dropped in, Dr Smith , so we only had time for a few words. A. just left B. was just leaving C. has just left D. had just left 6. --- Hi, Vicky! I didn’t see you at the party. --- Oh, I ready for the math exam. A. am getting B. was getting C. got D. have got 7. He his bicycle when it began to rain. (2009天津) A. was riding B. is riding C. has ridden D. rides 8. Don’t turn on the TV. Grandma now. A. is sleeping B. will sleep C. slept D. sleeps 9. --- Did you see a girl in white pass by just now --- No, sir. I a newspaper. A. read B. was reading C. would read D. am reading 10. --- Don’t try to hide anything from me, Mary --- I know nothing about it, mum! I at that time. A. slept B. was sleeping C. would sleep D. am sleeping Fill the blanks. 1 Thieves would try __________(steal) the diamonds. 2 some of the detectives were waiting inside the main building ___________(when/while) others were waiting on the airfield. 3 some of the detectives were waiting inside the main building___________(when/while) two men took the parcel off the plane.

精品解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前预习题+课后测试题(解析版)

七下 第11课《元朝的统治》<部编版> 课前预习题 1.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的。 2.元朝建立后,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负责监察事务。 3.地方机构: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澎湖和,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5.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时,就开始对西藏地区和。年,蒙古王子阔端与吐蕃地方政教首领迦班智达在凉州会晤,共同议定吐蕃割地归附蒙古。 6.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课后测试题 1. 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这表明元朝的御史台主管 A. 行政 B. 财政 C. 军事 D. 监察 【答案】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元朝的中央机构。元朝的中央机构中书省掌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掌管监察,这些知识点上述易混点。 2.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元朝时期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3.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三省六部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朝行省制度的准确认识,材料主要强调了元朝疆域的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立 4. 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 A. 汉朝 B. 唐朝

经济生活测试题及答案

淄博第十中学思想政治 必修1《经济生活》模块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从 2005 年 7 月 1 日起,上海开始实行夏季高峰时段的季节性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 高 0. 335 元。其中,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项目生产用电价格,每千瓦时提高0.024 元,据此回答 1 —2 题。 1.上海物价部门实行夏季高峰时段季节性电价,运用价格机制缓解电力供需紧张矛盾,这样做的依据是() A. 商品的价格与市场对商品的需求成正比 B.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C. 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供求关系 D. 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 2.上海物价部门对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项目生产用电价格,每千瓦时仅提高0.024 元,这主要是为了() A运用行政手段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 B.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C. 促进各类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D. 促进城乡居民提高节约能源的意识 北京同仁堂药店内有一副对联:“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正是靠着这份承诺,同仁堂经历 300 年风雨而不倒,从一家普通的家族药铺发展为国药第一品牌,据此回答 3— 4 题。 3.北京同仁堂经历 300年风雨而不倒的事例给人们的启示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 企业要诚实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C. 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D.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4.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中,为了自身的利益一些企业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有的人对他人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软件进行盗版……这体现了() A .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会导致社会两极分化 B. 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C.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的弊端 D. 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山东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在许多景点上面临着困境,出现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如曲阜孔庙因完全托付旅游公司经营,就出现了用水冲塑像造成损坏的后果;而枣庄的万亩石榴 园景区却因困难政企不分,行政免费接待游客数量太多(占游客总人数的2/3 ),导致难以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试讲人:刘燕 一、教学理念 新课改倡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因此在文化的讲授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组织学生参与讨论。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本框是在接着上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后,接着叙述中华文化的另一特征。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鉴于试讲时间为10分钟,所以基本只能讲完这一目题中的文学艺术。 三、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上的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 ①识记文学艺术作用和特点; ②理解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能力:结合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 授等方法,并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 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文化赤字现象。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 难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 六、学法和教法分析 ①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 ②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联系实际教学方法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问题研讨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多媒体展示 八、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FLASH 动画《中国文化宣传片》,将学生分组(1、2排为第一组,3、4排为第二组,依次类推),请同学看完视频以后找出其中的中国元素进行每组接龙游戏。 其中的中国元素:贾宝玉、毛笔字、算盘、大熊猫、象棋、太极八卦图、松树、毛笔、中华砚、脸谱、中国结、三国演义、莲花、茶、《西游记》……师:短短的两分钟视频中就包含了如此多的中国元素,可见我们的中华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其中的太极八卦图是属于哲学内容,中国人赋予了松树和莲花的道德内容,除了哲学和道德,中华文化还包括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由此我们便可窥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书上66页的内容。 进行新课: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文学艺术 1、文学艺术的作用 展示吴承恩《西游记》的图片: 师:视频最后是一只猴子去取定海神针,这出自哪部小说呢?

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书写正确、端庄、整洁3分,书写一般2分,书写差0-1分。 一、积累· 运用(共44分) 1.给多音字组词。(12分) 模mú()露lù ()应yīnɡ()mó() lòu() yìnɡ()处chǔ()背bēi()假jiǎ()chù()bèi() jià() 2.(8分) (1)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轻情意重。 (3)久旱逢甘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患难见真情。

3.用横线画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6分) 面面具到()遍遍起舞()厉厉在目()峦峦不舍()蹈蹈不绝()承承日上() 4.选择合适的词语,打“√”。(6分) (1)近年来,祖国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成就)。 (2)我们不能(轻易容易)相信陌生人的话。 (3)大家决定(运用利用采用)课余时间排练文艺节目。 (4)星期天,我们到动物园去玩,心里多么(欢笑欢畅欢快)。 二、阅读·感悟(共27分) (一) 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 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老板转身拿起一块面包,见我没有反应,以为我嫌少,又拿起两块面包递给我。 “可以吗?交换吧。”老板冲我打着手势。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练习题(含答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1.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2.“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在元朝时形成的新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苗族 C.回族 D.藏族 3.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4.有关“河南江北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5.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台湾省 B.琉球府 C.夷洲县 D.澎湖巡检司 6.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历史资源室时,发现了两张残损的历史地图,其中一张只能依稀看车出“岭北行省”“宣政院辖地”等字迹;另-张图例中有“省界”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老师让同学们判断这是哪两个朝代的疆城图,以下同学答案正确的是() A.徐杰:西汉和唐朝 B.李红:明朝和清朝 C.刘君:元朝和清朝 D.陈民:元朝和明朝 7.“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出为有效统治全国,元朝建立了哪一地方行政制度()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8.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地方省制的开端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③加强了中央集权④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9.著名史学家钱穆说:“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这主要说明() A.行省制度是错误的政治制度 B.行省制度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行省制度更利于权力集中到中央 D.行省制度促进了民族交融 10元朝时,首次设立行政机构,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地区不包括() A.新疆 B.西藏 C.台湾 D.澎湖 11.读图,回答问题。 图(a) 文成公主入吐蕃壁画图(b) 元宣政院印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课测试题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课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是商品的有: ①阳光、空气②开发前的矿泉水③开发后的矿泉水④送给别人的礼物⑤自家菜地的蔬菜,供自己吃⑥捐往灾区的药品、帐篷⑦医院里供病人使用的氧气 A①③B②⑤C④⑥D③⑦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C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 3.人们经常说“物美价廉”,其中“物美”是指商品的() A价值B交换价值C使用价值D价格 4.公司发给小王1万元工资,他用了3000元从网上购买了一台电脑,请问,该过程体现了货币的什么职能: A世界货币、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支付手段 5.关于纸币发行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可以任意规定纸币的发行量

B纸币发行越多越好 C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D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6.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 ①人民生活安定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③世界金融稳定④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主导作用 A②③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20XX年1月4日,100美元兑人民币628.97元,20XX年12月11日100美元兑人民币617.28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一变化表明: A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B我国居民出国旅游留学人数可能会增加 C直接导致物价全面上涨 D美国企业对我国国内市场的投资会增加 8.当通货膨胀的压力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时,国家应如何应对: A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B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C控制纸币的发行量,尽量少发行纸币,越少越好 D增加财政支出,加大投资力度 9.小张一家打算去海南旅游,较理想的选择是随身携带: A信用卡B大量现金C支票D汇票

(完整word版)鲁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一)

期末综合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15分) 1. Work hard, and you will get good _________ A. menus B. lessons C. grades D. answers 2. –Mary eats less, because she wants to become thinner. –But I think the best way to be thinner is ________ exercise. A. with B. through C. about D. around 3. —The boy enjoyed _________ at the party last Sunday. —Yes. They really had a good time. A. herself B. yourselves C. himself D. themselves 4. It’s raining heavily, Sam. Let’s _________ the same umbrella. A. give B. look C. share D. make 5.—__________ does your father watch news on TV? — Almost every day. A. How often B. How much C. How long D. How many 6. This is my good friend Sue. _______ of us are good at drawing. A. All B. Each C. Some D. Both 7.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New Year’s Day? —I decide _______ at home and have a good rest. A. stay B. to stay C. stayed D. staying 8. The lady always buys cheap clothes ________ she has much money. A. and B. if C. though D. because 9. John jumped _________ in the long jump. So he won the game. A. fastest B. longest C. farthest D. highest 10. —Can you help me _______ when the plane will leave for Shanghai? —Yes. Wait a minute, please. A. wait for B. look for C. bring out D. find out 11. Zheng Zhi is one of _________ football players in China. A. popular B. the most popular C. most popular D. the more popular 12. —What bad weather! —Yes. The radio says it will be even ______ in the next days.

(完整版)经济生活第七课专项训练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经济生活第七课 一、选择题 1.某市村民老王算了一笔账:自家有40亩地,以前以种玉米为主,遇到顶好的年景,纯收入也就3万多元;2014年,以土地入股一家农业合作社后,自己除了不用再费劲种地、可以坐享股金外,还能分红4万多元。下列对此经济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老王入股前后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②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转移③农业合作社模式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规模经营水平④农业合作社模式能促进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当前,我国积极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允许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在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这一做法 A.有助于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B.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C.通过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促进财富创造D.体现通过再分配为提高效率创造动力 3.某地农村新集体经济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各类生产要素产权归属问题。村集体经济经历了办农业、办企业、办物业、搞资本运作四个阶段,形成了资产租赁型、企业股份型、农业开发型、联合发展型等四种发展模式,建立起农村各方利益主体认可的分配机制,从共建到共享,实现了强村富民。这表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 ①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多种实现方式,为农村集体经济释放活力 ②变革农村集体经济所有制性质,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③实现各类生产要素有效利用,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④在农村集体经济中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题文)2017年9月,国务院出台改革举措,允许高校和科研院所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引进S层次或紧缺人才。这一举措 A.坚持了按劳分配为主体B.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C.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D 改变了我国高校性质5.2017年8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扩大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实施范围、放宽实施条件,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相关所得税政策。上述举措 ①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坚持和完善②旨在增加科技人才的财产性收入 ③体现了对劳动、知识和创造的尊重④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高二政治下册文化生活第七课课时复习训练题(有答案)

高二政治下册文化生活第七课课时复习训练题(有答案) 文化生活第七课检测题一、选择题 1.20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渠清如水》写到,清水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代表符号。不要五彩斑斓的颜色,那样只是给人以海市蜃楼般的虚幻。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都能受到它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②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D.③ 2.大连市市长夏德仁表示,如果大连承办2009年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这一盛会,将把中国航海日办成航海、海洋、造船、渔业、海防等涉海行业共同的节日,办成宣传普及海洋航海知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的全民族文化盛会,推动我国航海和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物质基础④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灾情就是命令”,一声令下,十万子弟兵从四面八方以最快的速度汇集到灾区,立即奔赴第一线。汶川大地震后,最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以坚强不屈的品格谱写了一曲曲壮歌。这一精神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 A.团结统一精神 B.爱好和平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 4.2008年7月18日,为期两天的中国天水第三届女娲文化论坛在秦安秦融宾馆召开。女娲文化作为华夏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其所代表的创造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和和合精神,也激励和感染着一代代娲皇子孙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下列能反映这一名言的是()①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②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③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⑤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 5.2008年7月19日,由两岸青

第七课测试题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时测评方案 字词模块 一、读拼音,写词语,并用“\”画去括号里加粗字的错误读音。 1.bīnɡ xiānɡ(冰箱)里面使用一种nà mǐ(纳米)涂层,具有杀(shāsā)菌(jūn jùn)和chú chòu()功能,能够使蔬(sūsh ū)菜保鲜期更长。 2.贺元帅率(lǜshuài)领的那支军队作战效率(lǜshuài)极高。 二、写出同音字。 【yōnɡ】()有()人()俗 【bāo】细()花()书() 【jiàn】()康()设()盘 【fánɡ】预()()碍脂() 三、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1.这种纳米级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写出画线词语的近义词) ()()() 2.衣食住行(仿写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纳米(仿写新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句子模块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纳米的长度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纳米________的特性。 读写模块 五、课内阅读。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癌症很可怕,但如果在只有几个癌细胞的时候就能够发现的话,死亡率会大大降低。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生病的时候,需要吃药。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1.用“_________”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2.选文通过哪几个方面说明了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在正确的选项后画“√”。 A.纳米技术可以杀死全部癌细胞。() B.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预防疾病。() C.纳米机器人治疗癌症。() D.纳米缓释技术缓慢释放药力。() 3.选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谈谈你对选文第一句话的理解。

第七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xiāo huǐmiǎn tiǎn qíqūɡǔsuǐ (销毁)(腼腆)(崎岖)(骨髓) qīn lüètiāo tīhónɡwěi tǒnɡyī (侵略)(挑剔)(宏伟)(统一) 二、选字组词。 [壮状] 壮烈形状 [博搏膊] 搏斗胳膊博物馆 [斩崭暂] 暂时崭新斩钉截铁 三、下列词语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D )。 A.永往直前悬崖绝壁爱国激情严肃活泼 B.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仰首挺胸粉身碎骨 C.全神贯注热血沸腾据高临下年轻力壮 D.世外桃源举棋不定横七竖八坚强不屈 四、选词填空。 勇气英勇勇敢激励鼓励鼓舞 1.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牺牲了。 2.在妈妈的鼓励下,我鼓足(勇气)承认了错误。 3.想起了张老师的话,我(勇敢)地举起了手。 4.每当我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妈妈总是(鼓励)我去克服困难。 5.战士们勇敢顽强的精神永远(激励)我前进。 6.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同学们干劲倍增。 五、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这么小的事,也要父母帮你办吗?(反问) 2.你听过小溪的歌声吗?(拟人) 3.他静静地立在岗位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比喻) 4.会场上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掌声。(夸张) 5.吸烟有好处吗?没有。(设问)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毁灭是损失。 2.湖面飘来小船。 平静的湖面上不知从哪儿飘来一只小船。 3.英法联军摧毁了艺术瑰宝圆明园。 “被”字句:艺术瑰宝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摧毁了。 “把”字句:英法联军把艺术瑰宝圆明园摧毁了。 七、修改下列病句。 1.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基本上全部完成了。 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全部完成了。 或: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基本上完成了。 2.已经加入了少先队。他已经加入了少先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习题3(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11课元朝的统治同步测试卷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这是描述的哪个朝代的疆域() A.北魏B.金C.元D.清 2.“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3.有关“河南江北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 4.元朝在地方上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行省B.州C.郡D.县 5.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 6.《元史·地理志一》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实质上说明元朝时() 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C.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D.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 7.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设置管辖琉球(今台湾)地区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B.宣政院C.澎湖巡检司D.台湾府 8.西藏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 A.汉朝B.唐朝C.元朝D.明朝 9.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③都重视农业生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0.西藏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元朝设置的管理西藏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B.三司C.巡检司D.宣政院 11下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 A.秦朝疆域图B.唐朝疆域图C.元朝疆域图D.清朝疆域图

经济生活第六课测试题

经济生活第六课测试题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 班别姓名一、单项选择题 、居民储蓄的直接目的是( ) 1 A、为了更好地消费 B、为了获得利息 C、为了支援国家建设 D、为国家经济建设筹集资金 2、下列对银行贷款表述正确的是( ) A、多贷款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目的 B、贷款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 C、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D、贷款按用途可分为工业贷款和商业贷款 3、假如某银行一年内贷款6000万元人民币,平均年利率为5%,同年吸收储蓄存款5000万元人民币,平均年息为2厘。一年中该银行共支付职工工资、奖金等10万元,其他支出80万元。这一年该银行的利润应当是( ) A、200万元 B、110万元 C、210万元 D、300万元 4、随着个人住房、汽车、助学、耐用消费品贷款等消费信贷项目的开办,越来越多的个人与银行建立了信贷关系。这说明( ) A、食用是商品的暂时转让 B、信用是货币的暂时转让 、货币已成为消费的中介 D、分行充当了食用的中介 C 5、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再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的利率,存款年利率平均下调动 。这一措施的作用在于( ) 0.16%,货款年利率平均下调动0.6% 6从宏观上调节社会经济活动激发单位和个人储蓄的积极性鼓励生活消费,促进商品销售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 A、 B、 C、 D、

6、据统计,在银行吸收的居民储蓄存款中,活期存款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居民之所以选择活期存款是因为( ) A、活期储蓄不受存期和金额限制,非常灵活 B、活期储蓄比定期储蓄安全、可靠 C、活期储蓄比定期储蓄收益高 D、银行对活期储蓄有特殊的优惠政策 7、下列对商业银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商业银行是惟一有权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 B、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各类股份制银行逐步成为商业银行的主体 C、无论何种性质的商业银行,其经营的目的都是为了营利 D、国有制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8、债券与股票的相同点是( ) A、都是有价证券,都有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B、受经济状况的影响,二者的收益都会发生变化; C、二者都可以到期还本付息 D、二者都可以退还给出资者 9、政府债券的特点是( ) A、不记名、不挂失、可以转让 B、没有风险,安全性好 C、收益最好,风险大 D、可以用来弥补国库的暂性资金不足,平衡财政收支 10、公司债券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在于( ) A、价格公开,信用好; B、代用率高,收益好 C、利率较高,收益较好 D、风险小,安全性好 11、我国商业保险的主要业务是( ) A、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以补偿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B、办理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C、责任保险 D、保证保险

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练习

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宽敞.(shǎnɡ)门槛.(kǎn)黏.性(nián)泥浆.(jiānɡ) B.涎.水(xián) 掺.水(chān) 着.落(zhuó) 揩.汗(kāi) C.摔跤.(jiāo) 胯.骨(kuā) 凹.凼(ào) 舀.水(yǎo) D.烦躁.(zào) 尴.尬(ɡān) 脾气倔.(jué) 硌.脚(ɡè)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低眉顺眼自言自语引人注目挈而不舍 B.微不足道自命不凡家喻户晓全身贯注 C.大庭广众锐不可当锋芒毕露迥乎不同 D.若有所失人声顶沸洁然不同空前绝后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 ....地感叹。 B.父亲老实厚道点头哈腰 ....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C.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 ....,但他做得很认真。 D.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 ....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枝叶茂盛了,而且生了根。B.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判断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前提。 C.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斤左右重。 D.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历代统治者如此垂青关羽,给他追加一个个尊贵的谥号,无非是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够见贤思齐 ....,也像关羽效忠蜀汉一样效忠自己。 B.虽然中消协“叫停”一次性餐具收费已半月有余,但“叫停令”并未立竿见影 ....,不少餐饮商家仍在未明示的情况下仅提供收费餐具。 C.什么样的记忆才不会被时间风化?肯定是那些在人生路上烙下深刻印记的经历,或者是民族发展中刻骨 .. 铭心 ..的事件。 D.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 ....,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6.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地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B.太阳把他的皮肤烧磨得如牛皮般的厚实,油腻腻的,仿佛涂了一层蜡。 C.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着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