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启示

洋务运动的启示
洋务运动的启示

洋务运动的启示

——《洋务运动史话》读后感

XXXXXXXXXXXXXXXXX

从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饱经摧残与生死徘徊,无数仁人志士想尽办法奋发图强以求探索出一条民族自强复兴之路,而洋务运动则是其中为中国社会开始向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但是,最终它还是以失败结束。

洋务运动举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建海防、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在许多方面都开近代中国之先河。然而,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惨败却宣告了这场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失败原因除了清政府的腐败之外,还在于洋务运动的执行者们把现代科技仅当做生产工具,单纯地看成一个技术行为或生产行为,忽略了与之紧密相连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协调关系,使由这些相关因素构成的社会结构失去协调性,使各个因素的发展失去了各社会因素的配合。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识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严重缺陷,中国要走上独立富强的现代化道路,需将革命从物质技术层面引入政治思想文化层面。洋务运动的真正历史作用不在于它的正面作用,而在于它的反面作用,即这种反面作用折射出中国要现代化就必须在发展生产力时要进行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同时提高国民素质,树立国民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奋发进取、勇于吸收外国一切先进的文明为我服务的思想。由此我们需要细致而又全面地反思洋务运动,以史为鉴,以正后世。

首先是社会经济方面,洋务运动的重中之重就是引进西方技术、开办现代化工厂,尤其是机械类工厂。通过开办这些工厂武装起来以求富强。洋务运动陆续兴办了19个近代军用工业和近40个近代民用工矿交通企业,至1894年为止,这批洋务企业的资本达263443元,占当时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工人总数34110~40810人,占当时近代企业全部工人数的37.33~41.62%。然而,洋务运动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但是,这些成果中很大一部分由旧官僚体系以及外国势力管理,并不是实际意义的管理,所谓的自立自强从何谈起。上层结构没有彻底改善、下层百姓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完全没有发挥这场运动应有的作用,政治改革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牵一发而动全身,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甚至流血冲突,这又加剧了洋务运动无法深入改革社会的传统局面。此外政治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有制约作用。现代化的各层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没有政治现代化做保证,单纯技术层面的现代化终归要失败。洋务派急功近利,着急于经济现代化,而对自己有一定认识的政治现代化,缺乏实质性的举措,经济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没有同步进行,从而丧失了机遇。洋务派护“中体”而采“西学”,仅仅是器物层面的变动,就遭到强烈反对,使洋务改革举步维艰。顽固派却异常仇视一切洋务。他们百般阻扰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而中央却没有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致使洋务派的政令不通力量弱小难成大业。同时列强加紧侵华谋求利益最大化国

由此可以看出政治与经济的同步的重要性,经济发展离不开政治稳定;政治改革要引导经济良性发展。

第二个方面是军事改革,洋务派从国外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和设备、建立现代化的兵工厂,从而抵御外敌。这些改革缺失对当时的中国军事力量进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可以基本总结为治标不治本。军事改革的弊端全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爆发出来,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局面。中国通过洋务运动建立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而且号称是世界第四,但是就是如此的现代化海军被就官僚体制、落后的思想观念腐蚀,变得不堪日本一击,彻底告终了洋务运动的失败结局。但是洋务运动对于中国近代军事也有极大地推动作用。夏东元先生指出:洋务运动,在一定意义上,即是中国早期近代化运动,也就是以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中心的相应的改革军事、教育等多方面的活动。对于中国自身来讲,它是清军使用原始的冷兵器的比例减少与近代先进火器使用比例逐步上升的过程;另一方面,从中外武器对比来看,它又是装备近代洋枪洋炮与铁甲战舰的清军,与列强的武器差距逐步缩小赶超西方的过程。因此,洋务运动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过程,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方面是教育方面,洋务派开办了近代教育,洋务学堂主要是根据洋务运动的要求,培养掌握现代技术、工艺知识的技艺性人才。由此形成洋务学堂不同于传统教育的许多特征,对迂腐僵化的传统的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开启了人们了解世界的大门。其中有许多有识之士通过各种渠道将外国先进文化引进中国。洋务学堂尽管在客观上开启了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变器不变道”办学思想的支配下,洋务学堂仅仅是引进了西方的工艺技术,却去掉了作为技术根本的科学精神;试图保持传统的人文教育,但事实上却僵化和削弱了人文教育,这些都引导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走进了狭窄之路。在当时清廷中只存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争的情况下,洋务派无疑是比较先进的一方,他们同顽固派展开了论战,像铁路修建的问题,还有派遣留学生,设立同文馆等问题,在今天看来洋务派的主张无疑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

由以上方面可以看出,所有的问题都回避不开一个问题,那就是政治体制改革。晚清政府在这方面不仅没有虚心借鉴,反而变本加厉的收紧权利、日益僵化顽固,对当时的政治体制改革全力抵制阻挠。为日后的危机爆发埋下隐患。反思洋务运动,改革仅停留在经济层面,是不能给中国带来真正进步的,中国的改革仅仅依西方之“用”嫁接到中国之“体”上,是不能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的。通过洋务运动的变革历程和历史意义,我们可以的得出一个结论:任何社会改革必须和制度改革、接受新思想相辅相成、密切配合。否则无论多么轰轰烈烈的改革都将以失败告终。

洋务运动教案

《洋务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以及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时间、代表人物洋务运动中兴办的军用、民用工业;通过讲述洋务运动的一些史实,评价洋务运动。 2.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记住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和代表人物;了解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军用、民用工业;说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和目的,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通过组织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论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敏捷答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使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通过评价洋务运动历史地位的辩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科学价值观念,人文价值观念和人类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洋务运动的作用、失败原因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启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发法多法结合。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记录片《鸦片战争》和《黄海战役》片段,教师引导过渡)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使用的武器和舰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新课题的学习. (出示课题《洋务运动》) 二、新课学习 教师先解释什么是洋务运动? (出示课件: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教师过渡提问)洋务派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他们为什么主张学习西方呢?请同学们思考. (一)洋务派的产生(课件出示标题) (出示表格指导学生看书填表) (生作答后,教师强调)清廷当时的情况四个字形容内忧外患.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动摇清王朝的统治不得不调整;外患——西方列强威胁清廷的统治内外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清朝统治政策的重大变革,于是出现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目的一是解除内忧外患,二是想实现强兵富国,最终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所以说洋务运动的性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也正是因为这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但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体怎样学习西方的? (二)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课件出示标题) 1.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工业(课件出示标题) 教师提问: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课件出示李鸿章的一段话)“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于是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课件展示洋务派军用工业分布图,教师强调)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工业的代表: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是洋务派第一个军事工业;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以后,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 过渡: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

高考历史知识点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 持续时间:1861开始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 第三、筹划海防 第四、创办新式学堂 三、洋务运动的意义 1.主观目的具有发动性;想西方学习具有根本的局限性;最终以失败告终. 2.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A.军事上:促进了中国国防近代化,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抵御外来的力量. B.经济上:开始了中国工业近代化;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山

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C.思想上:开始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客观上有利于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四、洋务运动的评价 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2.洋务运动有其积极作用,它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五、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使企业难以发展。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主观原因: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简要分析

近史纲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接下来是关于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的部分—— 关于这部分,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说,即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和外交方面。 首先,是关于政治原因的介绍: 从政治目的来说,洋务运动坚决维护封建统治,并以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前提。再从国内外的环境来看,一方面封建顽固派盲目排斥一切新事物,反对学习外国先进技术,阻碍洋务派的计划实施,另一方面西方列强妄图完全控制中国,以经济侵略挤占中国市场,洋务工业受到钳制。再看洋务运动中的阶级局限又可以得知,洋务派本身的封建性使得其必然要抑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法引领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第二个,是洋务运动失败的经济原因: 当时在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仍是以农业手工业为主导的自然经济,无法为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支持。 以军工业为例,从外部条件看,洋务运动中由洋务派封建官僚地主持创办的军事工业,完全缺乏近代工业生产的经济技术基础,而且对外国资源、人才、技术极度依赖,导致洋务军工业难以真正发展成完整的大规模近代军事工业体系。就洋务派企业的经营目的看,虽打着“求富”的旗号,但仍然必须满足清政府的特殊需要,管理封闭、经营腐败。这与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是背道而驰的,这样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很难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半殖民半封建的色彩和特性。 与此相关联的第三个是军事原因: 其中洋务运动中最突出的国防建设即为海军建设,那么海军建设的溃败也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洋务运动的封建性浓厚。清末海军从一开始就具有严重的封建腐败色彩,各自

成体系,彼此之间无统一制度,又无统一行动。在外国教习的主持下,海军的训练从未切实进行过。兵船主要用于运送货物、拖船载勇和迎送官员,缺乏严格纪律和实战能力,因此,海军的实际海防作用又是非常有限的。 他方面,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清流派对李鸿章的牵制与掣肘,唯恐李鸿章挟军自大,故意在办军经费上牵制。北洋海军成军后,数年不添一炮一弹,可知海军建设面对的困局之重。恰是这几年,中国海军在建设上落后于对面的日本。 第四,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思想原因。 洋务派相对于顽固派的盲目排外,在思想文化上更为进步。但是,洋务运动无法在根本上摆脱封建专制思想的桎梏,甚至以不动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前提,维护封建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反映了洋务派浓厚的封建色彩。 张之洞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因此,洋务派学习西方只是浮浅的模仿,只是资本主义在封建主义肌体上的嫁接,他们不能也不敢推翻封建体制,所以在维新思想出现后,他们就同顽固派结合起来共同反对新思想。从这里,也可以反映出洋务派思想的落后之处。 最后,是外交原因。 从外交主张上看,洋务派代表奕、李鸿章等主张“外须和戎”,忽略了资本主义殖民掠夺的本性,对西方列强谋求经济扩张和政治控制的危害性估计不足,从近代争取民族独立斗争角度分析,这无疑是一种妥协软弱的思想。 从外交观念上看,清政府在被动接受西方国际外交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建立一些看似符合国际要求的外交政策、机构来捍卫自己的礼仪,从某种程度上看似乎促进了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却始终改不了统治者封建国家观念的束缚,也就导致了洋务外交必将走向失败。 而关于外交观念这一方面,可以参考萧一山对于李鸿章“争小节而遗大体”的评价。

[初中历史]洋务运动教案1 人教版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洋务运动·重点难点 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兴起。第二,洋务运动的概况。第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重要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但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读解课本的有关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小结。对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洋务运动·教法建议 1.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应对本单元的内容作一概述:(1)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2)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2.什么是“洋务派”?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导入新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3.解释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 表。 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教材是从以下四方面介绍的,应以教师讲解为主。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介绍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时,要明确它们各自具有“开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的特点。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这一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建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它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但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它的历史作用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比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等等。同时发展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等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其次,洋务运动还建立了淮军、湘军、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阳水师和北洋水师等一批在当时装备还算精良并做出一些抵御成绩的新式海陆军,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中国的军事力量。 再次,洋务运动为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需要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随之也就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还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最后,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洋务运动从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这30多年里,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新军,但由于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和当时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洋务派的一系列改良措施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中国也并没有因为一次洋务运动而变得富裕,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追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洋务企业的性质:洋务运动的折射

洋务企业的性质:洋务运动的折射 摘要:在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历来都是褒贬不一。最近,随着新的社会思潮的兴起,许多学者都对洋务运动持一种基本肯定的态度。基于《中国近代史》的观点和一些学者的评说,笔者认为要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就不得不看洋务企业的性质,包括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而这里笔者认为洋务运动只是一场自救运动,因为它的客观的历史作用不能掩饰它的目的和封建性质,洋务运动还是以消极作用为主。 关键词:军事企业;民用企业;洋务派;封建性;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推行的一场以引进西方先进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自救运动,虽然从客观上来说它是近代化的一次探索,但是那并不是洋务派的本意。 一、从洋务企业的性质的角度看洋务运动 洋务企业前期主要是军事企业,后期由于资金、燃料、运输等问题,兴办的主要是民用企业。军事企业很明显就能够看到它们与封建势力的关系,而民用企业虽然表面上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实质上依然无法脱离与封建势力的关系,特别是它兴办的目的。 (一)洋务派军事企业的性质 一是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封建官营企业。 原因: (1)这些企业所产生的船舰、枪炮、弹药,概由政府直接调拨军队使用,不计产品价格,更不作为商品参加市场交换。 (2)生产经费全由国库按规定支付,企业本身没有从利润转化来的资金内部积累。 (3)其兴衰决定于政府拨款的多少,不取决于市场需求或企业的内部管理。 (4)从企业管理来讲,每个工厂像一个衙门,大小官吏成群,他们分别掌握经营管理权。有的工厂的工人由士兵充任,沿用着军队中的管理制度。 二是这类企业还有浓厚的买办性。 原因: (1)这些工厂在技术和机器设备等方面处处仰仗外国,设备大多陈旧落后,产品多半质量低劣。 (2)企业主要聘用洋员主持,洋务派时时依托洋员,处处求助外国。 三是这类企业已带有了资本主义性质,已不纯粹是昔日封建工业的简单翻版。 原因: (1)它已不是手工业生产,已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和技艺,已是现代化的机器大生产。 (2)企业还雇佣一些以出卖劳动力谋生的劳动者,即中国早期的工业无产阶级,企业均较为普遍地采用雇佣劳动。 (3)19世纪80年代以后,一小部分产品由各省以协饷等名目调换或计价购买。但是这也不能改变洋务派军事企业的封建性,只能说洋务军事企业是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买办企业。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属于清政府的官办企业。所有局厂都不是独立经营的企业,而是地方政府的分支部门。……它们的盛衰,主要决定于政府拨款的多寡,不取决于市场需求或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这种官办性质使得这些企业衙门化现象严重,经营管理混乱,腐败现象丛生。各局厂普遍不讲究经济效益,生产效率很低。”从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军事企业的封建买办性质,但是这不也是洋务运动的性质吗?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而且由于它本身对封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1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不改变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单纯引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只改经济制度,不改政治制度; 洋务运动具有买办性:洋务运动进行时,清政府已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当然不希望中国富强,所以通过不平等条约来侵略和控制中国。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 洋务运动具有腐朽性。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教训:变革要从根本上进行,要变革到制度层面上,废除落后的封建制度,学习别人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只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2 P123 31935年1月,在红军攻下了黔北重镇遵义后,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内容 这次会议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批判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军事方针,重新肯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军作战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指挥权,后来又组成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参加的军事指挥小组。 遵义会议地位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使党的路线开始转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轨道上来,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从向成熟的标志。 4 P147+国共两党在民族大义面前,开始第二次合作,一共有两个抗日战场,中国国民党面对日军海陆空军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主要是游击战为主,力量较为单薄,但是由于机动性强,隐蔽性高,配合正面战场作战,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军。中国抗战胜利,是正面战场牵制,敌后战场消耗敌人,两条战线虽然有矛盾,但是还是有着相互配合的关系,缺一不可。 5 国民党政权在抗战后迅速崩溃应该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发动内战,使民心背离,国家在抗日战争中所受的创伤尚需时日来恢复。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高涨,在此情况下,国民党首先挑起内战,伤害了国民的感情。又与国民党的宗旨和纲领不符,大大失去了民心。 ②经济崩溃,军费支出过大,财政赤字靠增发纸币来弥补,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和财政金融的崩溃,这是促发国统区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③国民党从建党开始,力量就比较涣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中就混进了不少地主和旧官僚。二次革命的失败,其中组织涣散是其失败的一项重要原因。 ④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出现了一系列大溃败,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而国民党的官僚资本主义,却乘机大发国难财,国民党统治腐败不堪。 ⑤中国共产党已经壮大在理论上、组织上、军事上都相当成熟全党上下团结一心,目标一致,迅速打败了蒋介石,解放了全中国。 6 原因:中国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有识之士为救亡图存、富国强兵而师法西方的产物,晚清时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4课 《 洋务运动》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2.4洋务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目的,识记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口号、起止时间、主要内容,掌握洋务运动前后期兴办的主要企业。 情感目标 1、通过洋务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 批近代化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对西方经济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认识洋务运动的不足: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以失败告终,让学生认识到不改变封建制度,不动摇封建统治根基,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能力目标 通过对洋务运动内容的学习,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主要抓住洋务运动人物及其主要内容。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法指导 讲述法、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用李鸿章的一段话引出本课内容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

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李鸿章 这段话强调的是什么吗? 教师揭示:改革科举制度。 出示江南制造总局图片,介绍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简称制造局,还被称作机器局,是成立于洋务运动中的军事生产机构。下设机器、木工、熟铁、炼钢、铸造、枪炮等分局,拥有2000多名工人,以制造枪炮子弹、水雷为主,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 军工厂,是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后来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其于1865年9月成立于上海,由李鸿章创办。 洋务运动是怎么一回事?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在中国近代史上都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洋务派的概念、洋务派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概念、时间、及目的等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的答案 出示材料:材料一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 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可以勤远略。-------曾国藩 材料二“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 为先。……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 -------李鸿章 探究: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对“中体西用”的思考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对“中体西用”的 思考 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测绘09-3 董冰全0901180407 摘要: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封建中国的大门。封建统治者们也意识到进行洋务运动的重要性,旧中国也涌现了一大批救国图存的志士。他们办学堂,兴军事,一切是办的热火朝天。可是在如此良好的氛围下,洋务运动竟然失败了,这是为什么。一切客观条件都好像已经具备,可是结果却不合人意。本文将从洋务运动自身的封建性、依赖性以及自身的局限性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解释。 关键字:洋务运动发展富强 正文: 1840年的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强大敌人的挑战,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治夷”的呼声。英法联军,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以雪耻图强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以振兴中华。这就是洋务运动的开始。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虽然不是旨在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西学的大量引进和新式学堂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也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传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洋务运动把西方近代文明成果呈现在对其茫然无知的中国人面前,使人们开始耳闻目睹和亲身体会这些成果的优越之处,从而逐步澄清了对“西学”的种种误解,由一味抵拒,渐至批判地吸取。盲目自大的心态日见改变,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客观地面对现实,承认两方科技的进步,不再反对把“西学“引入中国。可是在如此良好的资产主义社会的氛围下,洋务运动还是败得一塌糊涂,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1.洋务运动自身的封建性缺陷,导致其只是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

《洋务运动》的说课稿

《洋务运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策略及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板书设计五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清末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在近代史其地位却举足轻重,这不仅因为它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关联,更因为它开启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运动。不了解它,就难以完全把握整个中国近代史。学习好本节,至为关键。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派出现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洋务派出现的历史背景,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和进步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学习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综合概括及推理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结局的学习,反思强国之路的追求,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看图,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其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但洋务派探寻国家富强之路,表现了放眼世界、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本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进步作用。 【难点】洋务运动的作用、失败原因。 二、说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认识水平不高,而这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 三、说教学策略及学法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3)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归纳。 (4)图示法——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5)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一段“清军和英军交战”的电影片 【想一想】看了这段影片,同学们有何感想?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1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洋务运动,是清后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发展基础,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那么,为了让大家有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就和大家介绍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同治维新,是清后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发展基础,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师夷之长技以自强”和“师夷之长技以求富”分别是前期与后期的运动口号和目标。该运动自1861年至1895年,持续约35年。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的全国性西方工业运动,它在封建皇权的背景下发生的。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的西方科技及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的公司体制则为国帯来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有助中国走上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然而当时的中国,却难逃洋务运动失败的命运。因为清军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的信心,使洋务运动黯然收场。 洋务派将军事工业的革新看成是首要的突破点,提出了“自强”的口号。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他们还开办了一批军事学校,为国防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

洋务派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源、钢铁等工业与之配套。同时,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也必须发展民族经济,与洋人“商战”、“争利”。于是,他们提出了求富的口号,民用工业和新式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起来了。洋务派还开办了“同文馆”,这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它为中国造就了一批外语和外交人才。这些人的活跃成为以后中国现代化运动深入的重要力量。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实施西式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也深刻影响了出生于19世纪末的一批中国人。甲午海战失利后清廷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等一批领土领海于日本,更加重了清廷的统治危机;日本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军事战胜中国,深刻激发了中国国民的民族意识,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国内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痛定思痛,意欲图强。在此之前一些学者就提出了学习西方国家的优点以增强国力,例如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冯桂芬在

洋务运动失败极其教训1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极其教训 洋务运动产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的时代背景总的特点是:以清政府为首的中国封建统治集团,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威胁下,已到了不能再照老样子统治下去的时候,拿李鸿章他们自己的感受来说,亦即所谓“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洋务运动便是在这以非变不可的大势所迫下产生的。洋务运动标榜着‘御辱’,‘自强’和‘排夷’的口号,但它是外国侵略者当时要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急形式的必然产物,正如学者所说:“洋务运动所以能在十九世纪下半期的中国演出如此热闹的一幕,并不是偶然的事情,它是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在帝国主义的直接推动和支持下进行,并为帝国主义在中国建立‘新秩序‘的侵略利益服务的。它又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当权派,在取得帝国主义支持的新的条件下,为强化自己的反动统治,镇压革命的人民所进行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反动的运动。它是中国封建主义勾结外国侵略者共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的罪恶产物。它是清政府一部分统治集团为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这一反动目的而搞起来的罪恶产物。它把近代中国导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的罪恶产物。它又是臭名昭彰的大刽子手大汉奸大卖国贼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发起和把持的罪恶产物。总之,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很不光彩的一页。那么它的失败原因是什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首先,洋务运动是企图移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之花,来接中国封建体制之木,即利用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实现其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手段。在这里存在着明显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洋务运动的根本矛盾,也是导致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源。洋务运动这一根本矛盾,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的“是想要把现代的生产和交换工具勉强重新塞进旧的所有制关系的框子里去”,它只能是既反动、又空想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西方近代生产技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战胜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洋务运动派头头们,由于时代的限制和阶级属性的限制,当然不可能懂的这一规律。他们只是从狭隘的本阶级和本集团利益出发,妄图照搬一下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不敢也不肯丝毫触动旧的生产关系,自以为便可以达到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结果是事与愿违,国内人民革命,虽然暂时被血腥镇压了下去,但正在孕育着更大的矛盾,和外国侵略者虽然暂时取得了妥协,但更大的侵略却接踵而来。洋务运动对封建统治只是起了强心剂的作用,根本救不了命,移植在封建之木上的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之花,根本结不出果来,只能全部枯萎了事。这就是洋务运动目的和手段这一根本矛盾所带来的必然命运。 洋务运动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也是矛盾重重,突出表现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矛盾。当时清政府统治阶级,本来都是顽固派,洋务派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从顽固派中分化出来的。洋务、顽固两派在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动机和目的两方面,反动立场是完全一直的,但在如何达到这一反动目的的手段和方法上,则是截然相反,争论不休。洋务派主张在保持封建统治的基础上,搬用西方近代生产技术,借以“图强”和“求富”。顽固派则死抱住封建信条,坚决反对西方学习和兴办洋务。因此,洋务运动曾经不断遭受到顽固派的攻击和反对,并在清朝统治集团中间,经常展开论争。大的论争便有一八六七年关于应否设立同文馆问题的论争,一八七四年围绕着设厂建造船炮机器和筹备海防问题的论争,一八八〇年围绕着建筑铁路的问题的论争,其他较小的论争那就更多了。在历次

洋务运动失败之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之原因 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历时30多年。它以“求强”、“求富”为目的,在军事、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文化教育等许多领域,向西方国家学习,在中国走向近代的道路上跨出较大的一步。然而它又是以失败告终的运动。 推行洋务运动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在中央有恭亲王奕忻、军机大臣文祥、桂良,地方大吏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他们虽然掌握一定的实权,但是在朝廷中有为数不少的大臣官僚、士大夫反对他们的主张,生怕洋务运动的发展危及他们既得的权势,在政治上、经济上和舆论上多方钳制和阻挠。在顽固派看来,对于洋务派提倡的学习西方语言文字,引进近代的科学技术,采用机器生产、训练新式军队等措施,都认为是违背祖制,于是就百般抵制,深恶痛绝。慈禧太后为了独揽大权,就一手扶植那些反对奕忻和洋务派的顽固势力,用以牵制奕忻和洋务派;一手又重用和支持洋务派。 对于这次运动,这一时期的实际最高掌权者慈禧太后的态度非常重要。一些史学家称为她“一贯顽固守旧”,处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她与一个最高统治者应该有的知识素养和精神面貌又有一定的差距,她没有主动吸纳新知识的渴求和行动,因而在不少问题上表现出惊人的无知,如认为修铁路破坏风水,火车要用驴马来牵引等;她贪图安荣享乐,不惜挪用海军军费修造颐和园等:她贪权,为了独掌大权,施展其权力平衡的手段,

利用顽固派、清流派牵制洋务派。无知、私欲、贪欲,直接影响了她所支持的洋务运动的实绩。更为重要的是,她对事态的严重性、改革的进程和目标从未有过足够的心理准备和通盘考虑,而是在外力的刺激下被动地调整政策,说明她仍缺乏一个卓越政治家的前瞻视野。所以在这么一个掌权者的统治下,洋务运动难以大刀阔斧地前进。 洋务运动本身的封建性和腐败性也使洋务运动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诸如企业的衙门化、官僚化、贪污中饱、挥霍浪费、任用私人、等等现象相当严重和普遍,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它是在列强用炮火强迫打开中国大门后,由开明的地主官僚们发起的,先以“自强”为口号,发展军事工业,后来在财力不济时,打出“求富”口号,发展民用工业。但是这些工业都无法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难以进行完全资本主义的生产。军事工业是洋务派封建官僚主持创办的,又完全缺乏近代工业生产的经济技术基础,因此,就不可避免的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色彩和性质;训练新式陆海军是洋务运动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兴办军事工业的目的所在,洋务派官员大力购买洋枪洋炮,雇用洋人教习,极力扩充军队,但是不断增强的兵力由于清廷的腐败、投降卖国,而在列强侵略时不堪一击;洋务事业的又一重要措施是整顿海防,筹建新式海军,建成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且以北洋水师为主力,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铁甲舰,可是这支海军由于清政府腐败,海军军费挪用、指挥失误、避敌不战

对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

对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的研究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性质存在激烈争论,随着对洋务运动研究的深入,对其性质的认识逐渐达成一致,多数人认为,洋务运动既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同时又是地主阶级所进行的一次改革运动。 首先,在“内忧外患”局势下,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崛起的部分地主官僚,借助洋枪洋炮,镇压了农民起义;同时又试图通过练兵、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因此,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活动。 其次,洋务派在不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实施了一些变革,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改革传统模式,这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一致的,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是一次改革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清王朝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那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呢?———————————————————————————————————————参考文章: 1、作者:梁小民题目:《洋务运动失败的真实原因》出处:保钓同盟 洋务运动的推动者没有也不想去触动传统思想。其实何止他们不去触动封建思想,连他们本人也是传统思想的信徒。那时保守派与洋务派的分歧不在根本的思想认识上,而在于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与做法上。例如,对于铁路的不同态度。当然,与保守派相比,洋务派还算进步的。他们毕竟睁开了半只眼睛,主张“师夷之长”。尽管这种“长”完全是技术性的。但是,洋务派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传统文化。这才是洋务运动失败,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极为缓慢的根本原因。———————————————————————————————————————2、作者:蒋国化题目:《洋务运动评价,兼论洋务运动算不算失败》出处:川教社历史课程网 目前看来,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主要有三种基本观点。 一、基本否定。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范文澜、胡绳和刘大年。洋务运动是在推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化道路,而不是在推行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道路。不同意把洋务运动纳入中国近代进步运动的行列。 二、基本肯定。六十年代,李达、何干之最早提出了基本肯定洋务运动的观点。洋务运动从来具有对内、对外的双重目的,对内是借用外洋盔甲以保护封建躯体,镇压革命;对外是“夺其所恃”以“绝其觊觎”,防止新的冲突,避免殖民地化。在经济方面至少在客观上使封建坚冰出现了裂口,从而为开通资本主义的确良航道准备了某些必要的条件。 三,不存在“洋务派”或“洋务运动”。吴雁南提出不存在“洋务派”或“洋务运动”。他认为洋务运动实质上都是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深入发展。由此他认为,“师夷长技以制夷”,兴办洋务成为近代中国80年间一个历史时代的活动,并非为某一个阶级或阶层、集团所独有。 但作者认为洋务运动在主观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改革,确在客观上适应了社会进步。从这个角度上说,洋务运动不仅不能说是失败,相反应当说是有成就的。洋务运动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教育的成就上。其促进西学对中国传统的、落后的文化的宣战,有利于中国人、特别是政府官僚克服盲目自大心态、承认现实。———————————————————————————————————————3、作者:王承仁/柏峰题目:《论洋务运动失败明治维新成功与西方列强的关系》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教案设计 (细节决定成败) 【教学背景】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年历史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历史积淀,但八年级历史内容有了一定的深度,所以在教学中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重,在应借 助多媒体增强历史的直观感,使学生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自学能力有待加强,在教学中应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基本的历史知识。 2、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兴起、发展 破产的史实,培养学生对材料处理的能力 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解读课本文字与有关图片,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新事物使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为证据进行辩论。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小结。对学生的观点,不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材分析】: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兴起;第二,洋务运动的概况;第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重点是对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中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本课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但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重要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大大机器生产。 但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洋务派识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根本原因。 二教学突破 洋务运动的概念是重点也是难点。老师可以开门见山的让学生明确:洋务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