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美育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校园美育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校园美育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校园美育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式。本文阐述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措施与体会,努力倡导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必要性措施体会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倡导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式。它包括校园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文化活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从校园文化的功能上看,校园文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有益于学生情感的陶冶,心灵的美化;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精神面貌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校育人的诸要素中,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需要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市场蓬勃兴起,文化生活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许多内容上宣扬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形式上具有强烈的商业色彩,格调上庸俗低下的社会文化冲击着我们的校园文化。再者,审视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工作,“重主轻副”,形成学生知识结构上偏狭缺陷,特别是人文知识的缺陷。“重专轻通”,学生缺乏对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重分轻能”,许多教师把教材内容支解为应付考试的习题,当取完这些“精华”后,体现人文素质内容就当作“糟粕”而弃之一旁,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重智轻德”,严重影响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种种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整体育人功能,围绕正确的育人目标,使学校教育教学整体协调的发展,必能优化学生的人文素质,造就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有独创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需要

行为规范教育就是定下规矩,用严格的管理让学生照着去做。严格的校纪确实可以保障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利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仅仅是“违者罚款”式的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所体现的效果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把行为规范的各种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校园文化中,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去看、去想、去感受、去培养自己的素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对学生所产生的浸润作用,所达到的效果是苍白道德说教、单纯的知识灌输所无法比拟的。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需要

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如何,人是关键的因素。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对教师个体的影响是巨大的,物质环境条件的好与坏是可以克服的,但精神环境的落后却使人的心理有一种难以承受的压力,从而影响教师师德和教学的水准。校园文化倡导宽松、和谐、亲切、民主、信任的人际关系,在这样和谐的校园环境中,能无形地勉励教师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有利于制约、规范教师,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从事教学改革和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全面的能力素质;要有改革创新意识和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并且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弘扬先进文化的需要

校园文化虽然是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但并不意味着它是封闭在校园院墙里的文化。校园文化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系统,相对于社会文化来说,它是亚文化。一方面,社会文化会通过各种渠道对

校园文化施加各种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教育具有正统和正规的特点,比起其他领域的文化,它更具超前性,先进性,它可以通过培养人才,输送毕业生和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导向和辐射作用。因此校园文化开展的好与坏,也往往会对社会大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完善的校园设施将对在校师生员工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全面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重要支撑,是育人的物质基础。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说话。学校的每个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达到一种无声教育的效应。

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和校风建设,实现管理育人

校园文化既表现为物质的,更是制度的、精神的。校园制度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围绕学校育人目标、任务和要求所确立的规章制度,所形成的校风、教风、学风,是校园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体现。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因此,我们重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以此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最终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

3、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实现活动育人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育人主要通过学生的活动展开(认知活动、养成活动、培养活动、训练活动等)。只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长,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几年来,我们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的特色,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并形成了“一个主体”、“三条主线”、“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活动模式。

“一个主体”。即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活动的主体。主体意识的确立,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使他们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这些年来,根据学生特点,我校先后组织了十多个兴趣活动小组,学生参与活动人数多。同时,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的认识结构、兴趣特点、能力水平和心理、生理特性,设计和采取相应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条主线”。一是以重大节日和社会形势为主线,开展主题文化活动。例如,我们组织“弘扬民族文化,立志报效祖国”读书活动、“扬雷锋精神,树时代新风”道德实践活动等全校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收到很好的教育效应。二是以校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为主线,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我们确立以小发明、小创造、网页、Flash动画制作、手工艺品及科技小论文为主的校园科技节;以文艺演出、书法、绘画、电脑小报制作为主的校园艺术节;还有以校运动会为主的校园体育节。我们还组织了学校车模、船模活动队、篮球队、田径队、舞蹈队、文学社等学生活动队,开展经常活动。三是以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为主线,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为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的学生,结合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我们大力构建活动课程,先后成立了生物、英语口语、

美术、摄影、动手做、舞蹈、计算机、球类、棋类、写作、书法、奥数、环保等十几个兴趣特长小组和学科竞赛小组,利用课外活动和双休日的时间,定人、定时开展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才干。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体会

1、锻塑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内核,是校园的灵魂。它涵括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师生精神风貌、集体舆论、心理环境等因素,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联系,是内在的、信念化的、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是全校师生的精神支柱和共同奉行的价值准则,是学校办学特色“文化品质”的最集中体现,具有凝聚力和鞭策力。锻塑校园精神,凸现时代特色,是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关键。

培育校园精神的初始阶段,需要一个有组织的教育、提倡、感染的过程,校园精神是一种观念,只有通过塑造代表校园精神的个人或典型事件,才能使全体队员体会到校园精神之所在。

2、形成特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标志

校园文化建设切忌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创新的本义就是产生独特的事物,形成独特的模式。形成特色才能充分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合格+特长”正是我校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系列活动文化,全面发展学生的特长。

①开展丰富多彩的航天艺术园活动。兴趣小组和双休乐园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窗口。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把兴趣活动层次化。力求低年级康乐型、中年级求知型、高年级创造型。学校成立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有国画、素描班、硬笔书法班、电脑网页制作班等。兴趣小组活动做到“六定”:定辅导教师、定活动地点、定活动时间、定活动内容、定参加人数、定成果展览。

②“古诗吟唱”已成为我校亮点。我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少年儿童珍贵的精神营养品。苏轼曾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古诗词精品对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语言等,都很有好处。它对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举行了各种活动,征集全校师生的“金点子”,在学校橱窗内贴出古诗的上联,要求学生对出下联,写出作者。每节课前全班学生进行古诗吟唱,并且举行“六一”大型古诗吟诵比赛。

3、校园的自我管理是校园文化创新的动力

学生是学校最活跃的群体,学生文化是构成校园文化的主导文化,是教育的主要对象。现在的小学生生活条件好了,可往往娇生惯养,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娇气、懒惰,事事靠大人照顾。为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治”的良好素质,我们给学生创造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精神,实行自治。不断完善学生岗位实践活动,丰富礼仪示范岗、午餐管理岗、两操检查岗、卫生保洁岗、行为监督岗的教育内容,切实提高教育效果,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每天都有值日同学活跃在多个岗位上,抓学习、纪律、卫生的评比,一丝不苟,并在升旗仪式上宣布评比结果。许多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参与策划、组织、主持。校园的自主管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自强精神和自我约束力,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4、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创新的源泉

我校从四种关系的建设入手,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校园人际环境,即领导与教师民主、协作关系,教师与教师团结互助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平等、民主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竞争、合作的关系,校领导还要求本校教职工以真诚坦白、互助互利的原则处理好与家长、与社会有关方面的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教育的合力。和谐的心理环境的创建,使学生精神面貌的各项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5、班级文化的创新是校园文化创新的重要渠道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对陶冶、塑造学生高

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德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校风建设的促进力量。我校四(4)班有个“月考核”制度。班里每人每月都得进行考核,回家作业按时交有加分,上课表现好有加分,连续得五个五角星有加分……分数可累积,同时由自己和小组长计分,月末核对。考核优秀者在老师的带领下于双休日外出郊游,与同学一起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本学期,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已郊游过两次,一次到花港观鱼,一次到曲院风荷烧烤。这就是孩子们的“月奖”,对于这份经过自己不懈努力得来的“月奖”,孩子们倍加珍惜。班主任董老师说,有了“月考核”制度,学生的学习、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通过外出郊游这种形式更融洽了同学间的感情。

6、传媒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创新的保障

文化是一个开放性的世界,校园文化置身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它唯有从外界文化中不断吸取养分,才能发展自身。现代化的传媒环境能迅速有效地沟通校园与社会,成为学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窗口,从而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今年四月,我校两千多名师生在浙江烈士陵园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这次英烈墓前的党课、团课、队课拉开了学校“弘扬校园正气,传承校园美德”道德实践月活动的序幕。《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消息。还有《钱江晚报》报道了我校七年级的家长会情况。它一改以往由任课老师汇报成绩、班主任老师反映班级情况的老套形式,这次是全体家长、学生唱主角。学生与家长的互动是本次家长会的亮点。不仅学生可以向家长提问,说一些平时不敢说但又很想对父母说的心理话;作为家长,也一改平时的威严,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为他们表演节目。

我们在几年的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校园文化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教育系统,并不是在某一个方面、用某一种方法发挥其育人作用,而是在一个系统性的文化氛围中,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习惯等施以综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次演讲、一场电影、一次演出,不可能把学生塑造的尽善尽美,而反复地运用文化手段、文化熏陶,对他们进行感染、陶冶、磨练,才会收到春风化雨、滴水穿石的效果。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只有长久开展,坚持不懈,其教育效果才更加明显,作用也就更加巨大。

关于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关于学校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张家集镇中心学校教代会 校园文化应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它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小到一句简单的问候标牌,大到一座庞大的建筑物。随着时代的要求和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学校应致力于把一些具有强烈现代文化的教育意识,透过多形式、多渠道沁入全体师生的心田,并逐步把它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整个办学过程中。力争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染上浓烈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让学校的人、事、物以及信息、环境,都无时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娓娓动听的说教;让它们散发出的文化气息,都无处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让学校的每事、每章、每制都成为和煦的阳光、知时的春雨,时刻洒照在每个师生身上,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香化,都是物质文化内涵的具体表象。我们应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其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通过物质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套较为明确、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进取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我们要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 可利用制作学校系列标志来提炼和展现校园精神文化。如设臵学校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标准范本

方案编号:LX-FS-A93768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标准范本 The Objectives, Policies, T ask Allocation, Steps T o Be T aken And Other Factors Needed T o Complete The Established Action Guideline Are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生活中把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既定行动方针所需要的其他因素全部按计划制定成文本,并付诸实施。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以下总体方案,以开创、谱写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教育方针和上级有关精神要求,着力体现“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健康人格的显著特征,是推动人不断进取的动力系统和心理支撑”这一根本规律,在“扬起自信的

风帆”教育理念引领下,构建并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具有浓厚育人氛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二、总体目标 校园文化体系建设要以培养优良校风、学风为目标,努力将“尊师、爱生、文明、守纪”的校风和“勤奋、踏实、认真”的学风铸就成校园精神,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形象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工作,通过多彩的校园文化阵地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提高的文明育人的环境。 三、工作原则 1、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2、坚持抓特色、创品牌,突出不同区域、不同

美育满园 多彩人生-校园文化建设

美育满园多彩人生 ——小溪塔第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一、前言 小学是孩子接受文化教育的第一站,为了让孩子走特色化健康化发展道路,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如用独特的校园文化熏陶校园环境,使学校成为有特色、充满童趣、快乐的成长乐园,将有利于促进孩子个性化健康化发展,形成小孩乐意接受,教师认同的校园文化,实现以文化提升校园软实力,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自觉性,强化师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的目的。 二、目的 1、360°展示小溪塔第二小学的办学实力、文化氛围、办学特色等优势。 2、无论是文化内涵提炼上还是设计规划美感上都让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 3、强化品牌建设,有效提升小学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帮助其达到小溪塔中心小学的办学标准。 三、创作思路 雷锋精神届届传、师生多才多艺、赏识教育等是宜昌市夷陵区小

溪塔第二小学已有的校园文化,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善于发现“美”、发扬“美”、传承“美”。 雷锋精神代表心灵美;师生的多才多艺代表才艺美;赏识教育中的赏识自我、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加以赞赏,将有效提升师生自信心和自豪感,鼓励其积极的展示优秀的自己,这代表欣赏美;热爱体育代表运动美;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责及学生的好学代表求知美…… 而二小作为一所充满才艺的校园,本身就呈现着多样的美丽,在过去、当下及未来,德育的呼声始终在教育的沃土中传播,美丽心灵的塑造正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最为重要的天职。因此我们在综合校园原有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美育满园多彩人生”的校园文化主题,将现有文化加以提炼升华,找到其共通点,用“美”文化连接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 四、建设原则 1、语言精炼,能有效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2、具备前瞻性,有利于持久性传播及校园文化的丰富延伸。 3、内容具备实用性,有物化载体,传播针对性强。 4、内容真实客观,在保留原有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和延伸。 5、典型性。能有效区别于同类学校,体现其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一面。 6、设计规划合理。合理分区、凸显文化层次及文化内涵,有秩序的展示校园文化特色。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精神风貌和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加快学校内涵发展,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结合本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以“四风”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立足职业教育实际,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创建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又能培育专业技能人才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总体要求 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学生,以科学的精神鼓舞学生, 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 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 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 以现代的理念武装学生,以创新的思维启迪学生。

三、目标任务 坚持远期规划和适度建设的原则,以“秉承传统文明,为生存和发展奠基”为主题,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从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入手,促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各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文明新风,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创造环境美、名人佳作锻造艺术美、人际和谐打造文明美”的思路,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校园精神,积淀校园文化,实现“六高两发展”(即:在校园建设上,要有高规格;在设施设备上,要有高标准;在学校管理上,要有高目标;在队伍建设上,要有高素质;在课堂教学上,要有高效率;在教育教学上,要有高质量。“两发展”是指教师德才学识的综合发展,学生德智体美、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和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进而达到高水平办学。 四、重点工作 1. 以校风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校风是校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为核心,通过狠抓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形成勤政、敬业、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狠抓师德师风教育,形成严谨、精业、求实的教风;通过狠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形成浓厚、乐业、进取的学风。要结合学校实际,扎实开

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摘要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百花齐放、如火如荼,但是效果却不理想。通过对校园文化的观察了解发现,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脱离办学理念,停留于口号;缺乏对学校历史文化价值的追寻和发掘;板块之间拼凑组合,缺少系统性;缺失系统的流动为载体;忽视师生的主体性,等等。针对现实,建构校园文化要在办学理念观照下,充分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价值,融入新时代元素,提炼出有系统性、有恰当的物质环境和流动载体的文化主题和主线,切实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的缔造者和受益者。 关键词办学理念历史文化流动载体系统性主体性校园文化是以在校师生为参与主体、以校园环境为地理空间、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特征的群体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途径。科学健康、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当前,校园文化备受重视,已然成为各类学校管理的重点。但是放眼各地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咱们发现,很多学校的文化建设看起来“美观”,但缺陷诸多。一是重视外表的多,挖掘内涵的少;二是大同小异的多,有自己的特点与亮点的少。比如,有的看起来“高大上”,但不切实际;有的零散缺乏体系,有拼凑之嫌,有的热衷于宣传,无实质性内容;有的空喊口号,五具体落实措施......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校园文化到底该怎样建设才能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要深入思考如下几个问题,深入理解校园文化的本质,探索出实施校园文化的有效路径。 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甚么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魂”,是学校全部文化的积淀,它体现了学校的一切,也展示了学校的一切。***总书记在2018年教师节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甚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甚么样的人,或说但愿学生在学校的六年中学到甚么,但愿学生在人格品质上受到怎样的熏陶,或养成哪些好的行为习惯,具备怎样的能力或素养,等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抉择了咱们的教育必需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而,学校工作的一切目的都应该指向学生地健康成长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办学理念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为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流动指明方向。以东周小学为例,学校从2004年开始实施生命教育,从一开始,学校就把“尊重生命,享受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10多年来,学校围绕“生命教育”这一命题,积极营造生命校园,探索构建生命课堂,逐步形成了“尊重•激励”的校园文化。因而,作为学校最重要的育人载体,其价值指向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致,校园文化必需在办学理念框架下去思考建构,脱离了办学理念的校园文化浮在表面,是无源之水。只有校园文化与办学理念高度契合时,办学理念才可能落地,校园文化的功用才容易实现。 二、校园文化的根在哪里 文化是一种长期的积淀,校园文化也不例外。校园文化不可能无中生有。无论历史的长短,每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会形成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因而通过对学校历史的细致梳理,能更好地把握学校文化发展的个性特征,深入发掘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尊重本校的历史沿革,建设校园文化应该回顾走过的路,回到学校从前,追根溯源,去了解这所学校过往的风云岁月和人事变迁。

翟家梁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实施方案 (完整版)

翟家梁小学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1、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着力打造以物质文化为外壳、制度文化为支柱、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2、以主题活动为目标,培植学校教育的团队文化、学习文化、教研文化; 3、以班级文化、外部形象文化为切入点,建立学校文化显性外形;

4、以校本教研为途径,以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以美化、绿化、净化、亮化为载体,实现校园环境园林化;打造一所乡村“花园式”的学校,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教育质量优质化。 三、基本内容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工作目标: 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自然优美,室内布置整洁舒适的育人乐园。 工作任务: 1、校园美化 ①重新完善绿化带,对各种树木整枝造型,校门口和进入校门两侧放置花坛,花坛植上草皮或各种花草,改变校园绿化单一的局面,力求一年四季校园景色各不相同。 ②把厕所北侧娱乐场西边空闲的坡地,改造成绿地或种植玫瑰(或当地的刺梅);在校园西侧种植柏树,增加校园绿地面积。 ③在教师宿舍和教室前设立花园,花园承包到每个班级,由班级和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共同负责打造,在花园边合适的位置树立温馨提醒牌,牌子

上要有花园名(如迎心园、爱心园、心梦园等)、班级名和爱护花草的口号(如小脚不乱跑,小草微微笑;让小树和我们一起快乐成长等)。 ④教室外墙设立名人名言牌,以亚克力板为材质,进入校园就能看到教育牌,增强育人内涵。(如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等) ⑥校门门墩两侧书写一副楹联(春蚕织出满园锦绣,烛炬照红代代心灵),校门口放置一块活动提示栏,外侧为“进入校园,请说普通话”,内侧为“放学路上靠边走,平安回家勿逗留”或者是其他提示语。 ⑦旗台前设立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塑(由于学校财力有限,需上级帮助解决)。 ⑧校园围墙内壁分专题绘制张贴以《三字经》和《弟子规》为主的室外写真,使每面墙壁能说话,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⑨在学校正对校门的前排教室屋檐下张贴办学理念(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 ⑩所有用房有标志牌,房内整洁规范; 2、功能室美化 ①学校各类用房门窗油漆一新,墙面无破损,无乱涂乱抹现象。

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38975961.html, 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研究作者:王琳琬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01期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是两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概念。高校校园文化体现着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和文化氛围,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等,是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累的结晶,凝聚着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情感,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更好的建设校园文化,本文将着重研究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及如何把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校文化育人。 关键词校园文化传统节日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萃取五千年文明精髓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家园。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文化客体,以广大教师和学生为文化主体,以弘扬校园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是老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精神能量磁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正确树立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传统节日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1.1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中自觉形成并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群体价值意识,是校园文化的精髓、灵魂和核心。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经过千百年历史的洗礼和演化而形成的一种人文主义伦理型文化,他强调仁、义、礼、智、信、忠、孝、梯、节、勇、恕、让等思想精髓的推广与提升。例如: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仁爱”思想在校园中得到传播,能够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优化校园的人际关系,增强校园的和谐氛围;儒家“义利观”的弘扬,对和谐校园的建设拥有真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传统节日强调塑造学生“内圣外土”的理想人格,强调“齐家、治国、平天卜,以施行土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为学思想,都对当前学生发展作用巨大。因此,依托优秀的传统节日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师德的修养和学生灵魂的净化,有利于师生创建良好的精神家园,有利于形成文明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 1.2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指由校园所处外部自然环境、校园内部的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雕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各个方面所形成的文化环境。”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

2017年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凝心聚力、推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学校在社会公众心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途径。 【2017年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1】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校园建设的必要内容之一,校园文化建设是为了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需要。结合华州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的丰富活动,拓展校园文化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以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和谐优美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基本原则 1、人本性原则:高度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2、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融合当地苗族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3、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加突出“软”环境的培植,要全面营造出学生良好的成长环境。 4、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富有时代精神人文校园。 三、总体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学校的精神内核,体现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对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对策 阳新县黄颡口镇中学□□□ 【内容要摘】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因历史原因,农村中学与城镇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 和师资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这一局面有多种原因。本文 就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转 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品味;利用有限资金,科学统筹规划;挖 掘乡土素材,创建特色文化;抓实规范管理,发挥制度文化的激 励作用;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活动等六个方面表述了自己的 看法。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路对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涵盖全体师生,通过校园环境、课余活动等将办学宗旨、教育传统、培养目标、教风学风融入其中,对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不但能够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同时也为道德主体的形成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我国,因为历史的原因,农村中学与城镇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因为这种差距,更需要我们去建设一种健康的校园文化,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能简单模仿,必须另辟蹊径。 本文就农村中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所面临的不足 从整体上看,目前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城市、大县城的学校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①在农村,由于大多数学校,尤其是一些寄宿制学校,建校历史短,规模小。有的是多个学校拼凑起来的,既没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也没有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切实落实县教育局年初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强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文明校园”为发展目标,体现我校“先做人、后读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整体思路 1、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外墙以板报橱窗、醒目标语、宣传牌匾及办学思想为主,室内布置坚持统一规划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 (1)室外环境布置。校门外侧设立安全文化宣传牌及相关制度,正上方镶嵌校标及各种荣誉牌匾;校门内侧设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安全宣传栏;在鲜红的国旗映衬下,指引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迎面是永久性瓷砖地图,墙面写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依次设立校旗校徽、学校全景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板块;教学楼两侧悬挂规范性木制牌匾,侧面书写“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事事都规范”的管理理念;教学楼外墙书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育人目标和“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工作原则,侧面墙书写“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起点的教育设施;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高质量的办学水平;高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的办学目标和“以严要求人,以情凝聚人,以实引导人,以勤感召人,以创字塑造人”的治校方略;“建一流学校,培一流教师,育一流人才”的办学宗旨;教学楼中心区域书写“推进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关爱留守儿童,共享教育阳光”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团结、守纪、好学、创新”的学风悬挂在教学楼正面;两侧设有学校教育思想的宣传栏,包含“崇德兼善、奋发图强”的校训和“认真、勤奋、刻苦、向上”的教风,努力实现“严谨、博爱”的校风;生活区门前均有温馨提示;运动区墙面有永久性标语,体育运动图标和安全创卫标语;教学楼走廊有名人头像、名言警句及温馨提示;校园择地安装游乐运动器材。 (2)班级环境布置。大胆将“三表一简介”(时间表、课程表、值日表、班级简介)搬

辅导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辅导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的起源是“人化”,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化的功能是“化人”,即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正是文化完成了大学存在的终极目的——培育人才。因此,大学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高校校园文化也必然拥有了重要的地位。它对当代社会进步乃至未来社会发展都起到启示和形塑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校园中所有成员(即校园人)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心理特质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校园文化建设是需要落到实处的,而辅导员这些细致入微的繁琐工作正是耕耘好校园文化这片天地的点滴辛勤劳作。同时,由于辅导员工作是学校与学生之间联系的主要渠道,所以辅导员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而体现出来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辅导员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践行者。在多元文化时代,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坚守正确的意识形态和目标方向。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必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辅导员作为学校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必须在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承载者。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本身就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学校学校以育人为本的特殊使命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贯彻必然要落实于广大学生。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主体,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的工作至关重要。没有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与熏陶,就不会有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二、辅导员是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高校校园制度文化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规定着学校基本结构的性质,是影响学校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完善的制度文化特别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制度规范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影响。各级党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组织,以及学生自发成立的协会和社团等组织便是践行和完善学校制度文化的重要力量。辅导员作为这些组织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既是制度文化建设的主动承载者,也对其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辅导员的的亲力亲为与具体指导,作为一种需要长期性积淀的制度文化建设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三、辅导员是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引导者。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重主体以校园空间为背景,以创制、共享各种文化活动,不断进行文化冲突和整合的动态文化系统。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往往是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文化活动来实现的。学生中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划、动员、组织和开展都离不开辅导员的引导和参与。 四、辅导员是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重要培养者。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他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高校,只有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辅导员是“学生学业的促进者、生活的指导者、困难的帮助者、思想的解惑者、人生的导航者”,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提高、引导其融入和建设良好文化氛围上起着关键作用。首先,辅导员是学生学风建设的督导者。培养学生过硬的学风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辅导员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引导者。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对于学生践行正确价值观念、提升综合能力素质有着重要影响。辅导员必须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再者,辅导员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者。辅导员与学生交往密切,互动深入,更容易以自身的表率和灵活的工作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我、他人和社会,形成健全人格。最后,辅导员是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设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学生寝室、学生班集体以及各种学生自治组织建设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之处,也是需要辅导员重点关注和投入的地方。

_美育_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_任文.caj

第8卷第5期 2011年5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May.2011Vol.8No.5 一、美育的概述 “美育”的概念最早由席勒提出,分为两类。狭义美育专指包括“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的“艺术教育”。而广义美育是将形式美育升华为实质美育,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整体上,美育是在一定的审美观指导下,培养欣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审美素养的一种有机反应方式的教育活动。 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因而美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它在不同的时代制约于不同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又由于美育的本质在于情感性,而美感是内在的、超功利的,故美育的最终价值还是指向“至高的善”。它所要培养的审美意识及其倡导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育既通向人类历史文化的最大纵深,又关联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它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因此,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进程中,需要由美育引领其发展,才能更好地塑造全方面发展的高校人才。 二、和谐校园文化概述(一)校园文化 一般认为,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从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对所处时代的文化的一种体现与升华,是学校教育与时代发展融合的产物,具有丰富的内涵、多元的主体与巨大的影响力。它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物质文化主要指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校园绿化等物质形态,是校园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精神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二)和谐校园文化 而所谓的和谐校园文化,就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校园文化系统中各个部分和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 互协调、和谐共生的状态。它是以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先进、创新、宽容、和谐的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和谐的校园文化凝聚着校园主体的内在本质力量,它作为一种高校教育理想,可以全面引导高校教育实践活动的展开,同时其自身也成为一种审美观照的对象。 三、美育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并且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育的美学思想、审美教育等系统化的展开可以推进和谐校园文化的观念文化、环境文化等体系的确立与完善,通过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不仅能使感性的情感和理想处于一种及其自由与和谐的状态,而且也促使其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从而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以达到陶冶情操、培育人性、造就“和谐发展的人”的基本目标。 美育着眼于保持个体的人精神的平衡、和谐、健康,使情感具有文明的内容,促进理性和感性的沟通,即通过精神和谐来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良好的美育是确立校园文化并促其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它已成为校园文化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教育部分。因此美育在人才的培养教育及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美育是中华德育文化的组成部分 重视美育的育人作用,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实施,用美育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是自古有之的,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教育的优良传统。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人有五种美的德行,即“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一个人是否具备美好的德行,取决于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认为“美学实质上是应用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美育与心理素质培养融合在一起,通过美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教育教学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诚实、公正、谦虚、正义感、责任心等。这些健康心理,可以使人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和目的 “美育”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任 文,李雪婷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 要:大学校园文化是校园主体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形态总和,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体现为校园主体与校园环境,社会群体等的和谐共处。本文分析了美育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高校需要通过开展建立在和谐美学基础上的美育,塑造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美育;和谐;校园文化;作用 107··

校园文化建设策划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策划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发展需要。是进一步提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需要。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根据《东宝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 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以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强化“三风”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工作要点 1、结合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实际,突出师德、校风、学风、班

级特色,按照学校要求,实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达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棵树木能育人”的目标。 2、坚持全员参与,突出主体性和实效性,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创新意识强烈、身心愉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大桥人精神。 3、强化校园文化管理。全校师生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共同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 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 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活跃学校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及名歌、名曲、校歌。 悬挂名人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教风和学风,即教书育人理念。 充分利用校园网,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及特色。 三、主要内容 校园静态文化建设。 1、抓好黑板报及橱窗宣传阵地,每月至少更新一次。 2、抓好学校每一块墙壁,把墙壁当作宣传阵地。让每一块墙说话,力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成为教育学生的活的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王雯 摘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式。本文阐述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措施与体会,努力倡导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必要性措施体会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倡导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式。它包括校园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文化活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从校园文化的功能上看,校园文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有益于学生情感的陶冶,心灵的美化;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精神面貌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校育人的诸要素中,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需要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市场蓬勃兴起,文化生活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许多内容上宣扬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形式上具有强烈的商业色彩,格调上庸俗低下的社会文化冲击着我们的校园文化。再者,审视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工作,“重主轻副”,形成学生知识结构上偏狭缺陷,特别是人文知识的缺陷。“重专轻通”,学生缺乏对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重分轻能”,许多教师把教材内容支解为应付考试的习题,当取完这些“精华”后,体现人文素质内容就当作“糟粕”而弃之一旁,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重智轻德”,严重影响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种种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整体育人功能,围绕正确的育人目标,使学校教育教学整体协调的发展,必能优化学生的人文素质,造就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有独创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需要 行为规范教育就是定下规矩,用严格的管理让学生照着去做。严格的校纪确实可以保障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利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仅仅是“违者罚款”式的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所体现的效果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把行为规范的各种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校园文化中,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去看、去想、去感受、去培养自己的素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对学生所产生的浸润作用,所达到的效果是苍白道德说教、单纯的知识灌输所无法比拟的。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需要 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如何,人是关键的因素。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对教师个体的影响是巨大的,物质环境条件的好与坏是可以克服的,但精神环境的落后却使人的心理有一种难以承受的压力,从而影响教师师德和教学的水准。校园文化倡导宽松、和谐、亲切、民主、信任的人际关系,在这样和谐的校园环境中,能无形地勉励教师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有利于制约、规范教师,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从事教学改革和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全面的能力素质;要有改革创新意识和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并且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最新-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精品

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美育,是对人心灵进行净化,对人的灵魂进行升华,使人获得对于美的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美丑观,指引我们生活中审美活动的一门重要学科。 对于美育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吾人固不可不有一种普通职业,以应利用厚生之需要;而于工作的余暇,又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以谋知识与感情的调和。 这样,才算是认识人生的价值了。 人生离不开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对美的不懈追求中实现人生的理想,完成自我的飞跃与发展。 作为医学工作者培养的摇篮,高职医药健康院校的美育对学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育对于高职医药健康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本文根据我校医学教育特点,着重研究高职医药健康领域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围绕美育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美育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美育与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几个方面,探讨美育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职业操守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1结合美育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说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 高职医药健康院校培养的学生将会走向各类医疗机构,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服务。 在患者的世界里,痛苦可能远大于欢乐,所以作为医护人员的白衣天使必须懂得如何为患者提供精神支撑,给予他们人文关怀,让他们有足够的勇气战胜病痛,只有身心愉悦再加上有效的治疗才能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而这就需要医护人员不但有高超的专业技艺,更要有一颗阳光而炽热的心,心系患者安危,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治病救人的工作中;对生命有一个健康而乐观的认识,心里充满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热爱身边的人,热爱身边的环境,只有如此,才能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热爱患者,给予患者阳光般的温暖。 可以说只有心中有美的人,才能发现美,热爱美,并且把美传递给全世界,维护全世界的美。

美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美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学校是我国教育系统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基础部门。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来看,学校不仅要具备优化的育人环境,还要具有浓厚的文化艺术范围。校园文化的建设尤为重要,美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 美术教育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美术教育主要是指美术知识和技巧的传授,健全人格,以满足个体精神和文化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进步,使人类社会得到全面发展。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中学生的人格标准应包括:胸怀宽广,热爱知识,热爱生命,健康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身心健康发展。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在迅速走向成熟,人格可塑性强,但个体与个体之间又存在差异。因此,中学美术教育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上就要有所不同,因材施教。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平等和谐,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作,亲身体验各种不同创作活动,使学生发现主动学习的乐趣,不断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对学生作品所表现出的观察力,创造力,形象思维能力给予高度评价。艺术家的作品从一方面来看正是艺术家人格的体现,美术教育从本质上来看正是一种人格教育。对学生做作品的评价不存在对与错,它是学生个性的张扬,思维方式和内心世界的体现。在美术教育中,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锻炼交际能力,从而达到逐步完善人格的目标。 美术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秉承悲鸿精神 以美育人——有关中学阶段公民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秉承悲鸿精神以美育人 ——有关中学阶段公民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如果将公民教育定位为人一生的教育的话,那么学生在校求学期间就应该是接受公民教育最集中和最澄净的阶段。因为只有在这里,学生能够有一段并不算太短的时间专注于学习知识,也只有在这里,老师、教室以及各类活动等构成了目标最明确的教育环境,那就是培养学生做合格的公民,为他们今后进入社会做充分的人格准备和知识储备。 每所校园都承载着相应的校园文化,有的优雅宁静,有的活跃思辨,有的深沉,有的浪漫,校园区别于社会,它的文化氛围是物质和精神共同打造的小生态环境,它不会随着外围的变化而漂移,校园文化的特色和精华会通过时间的积累被越来越深刻地彰显出来,它对一代一代生活在这里的学生传达着一种独一无二的情感,并通过教师的力量将这种情感传递。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它既是传递情感的感性驱动力,又是引导学生精神和思维走向的理性空间,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徐悲鸿中学的校园文化因美而诞生,徐悲鸿中学因美而存在。美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美需要人的内涵支撑,需要人巧手创造。在公民教育中,我校从美的教育入手,用对美的理解与追求培养学生成为他们心目中期待的那个自己。我们通过对美的塑造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感,有良知,有公德心和热爱生活的公民。也许懂得审美只是公民素质中的一个方面,但是对美的追求和审度是不断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懂得分辨美丑便能够懂得主动分辨正义与邪恶,分辨勤奋与懒惰,分辨担当与逃避。 在进行公民教育与打造校园文化的不断探索之中,我们把公民教育融入校园审美的三个方面,首先通过传达美源于内涵的理念,使学生在学校接受文化课和专业课训练的同时,了解校史和大师事迹,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素质,完成追求美的自我打造过程。其次,美源于生活,徐悲鸿中学用特色校园活动和校本课程的机会向学生展示追寻美的途径——热爱生活,创造生活。最后,美的概念被诠释为一种回馈行为,得诸于自然,还诸于自然,无论对生活,对人还是对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