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育种的现状研究

合集下载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产现状育种目标及育种途径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产现状育种目标及育种途径

河北农业科学,2012,16(10):35-39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编辑 杨素苗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产现状 育种目标及育种途径冯健英,陈 莉,许 洛∗,王绍新,郭贵峰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 050041)摘要:介绍了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的生产现状和品种应用情况,并对今后的育种目标和提高育种水平的途径进行了分析。

认为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产以麦茬直播为主要模式,主推品种优势明显,未来以耐密、高产、适宜机械化为品种发展趋势。

育种总体目标要以稳产、多抗及适应性广为前提,以耐密、抗倒为突破口,以高产为最终目标。

未来玉米育种应走常规育种和高新育种技术有机结合的路子。

关键词:夏玉米;生产现状;育种目标;育种途径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2)10⁃0035⁃05Production Status ,Breeding Objectives and Breeding Ways of Summer Corn in Huanghuaihai Region FENG Jian⁃ying ,CHEN Li ,XU Luo ∗,WANG Shao⁃xin ,GUO Gui⁃feng(Shijiazhu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41,China )Abstract :Production status and variety applications of summer corn in Huanghuaihai region were introduced ,andthe breeding objectives and breeding ways in future were analyzed.It considered that wheat stubble broadcast was the main mode of summer corn production in Huanghuaihai region ,the main varieties had obvious advantages ,and resistant density ,high yield ,suitable for mechanization was the trends in future.Keeping stable yield ,multi⁃resistant and wide adaptability as the premise ,density and lodging resistance as the breakthrough ,high yeild as the final goal of the overall goal of breeding.Corn breeding should combine the conventional breeding and high⁃tech in future.Key words :Summer corn ;Production status ;Breeding objectives ;Breeding ways 收稿日期:2012⁃09⁃17作者简介:冯健英(1970-),男,河北赞皇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产玉米育种研究。

玉米育种情况介绍-涂军

玉米育种情况介绍-涂军

美国玉米科研
3、先进的育种技术
孟山都公司切片技术:一种高通量的装置,在不破坏整个 种子的前提下分析其遗传信息。 玉米切片流程:吸种(气吸)→逆时针移转到另一边→ 通过成像系统调整种子摆放位置(胚乳顶端处于刀口位置) →切片(切下的粉末和余下的种子一一对应分别装于不同 的盒子中)。切片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原先人工 1500 样品/8小时)
国家(地区)
USA/Non-GMO USA/GMO ECOWA-West Africa China
种粮比 35:1 64.8:1 2.5:1
8-15:1
From USDA & China Merchants Bank
美国玉米科研
美国种业公司概况
孟山都总部
(1)孟山都公司 世界种业前3强 (2)先锋公司 先锋公司总部 (3)先正达公司 (4)AgReliant公司:KWS和Limagran于2000年各以50%股 份组建的合资公司,主要目标为北美玉米市场。目前是北 美第三大玉米种子公司 先正达 (5)斯泰公司:全美最大的私人种子公司,控制全美2/3 大豆基因 (6)Remington公司:主要为孟山都等种业大公司代繁代 制种
美国玉米种子价格、种植密度
价格 Non-GMO seed corn USD/Unit $160 种植密度(株/亩) 4700-5300 5300-6300 USD/Acre $64.00 $120.00 元 /亩 65 122
GMO Seed $300 Corn Grain (Corn) $4.63/Bu
四、中江种业玉米科研育种机构情况
• 江苏中江种业研究所玉米育种项目(课题)组
玉米科研育种人员情况及研究范围
• 研究人员 现有专职玉米科研育种人员3人。其中高级农艺

玉米78599育种选系分析与利用

玉米78599育种选系分析与利用

02
0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提高玉 米78599育种的准确性和效率。
形态学与生物学特性分析
农艺性状
研究玉米78599的生长发育特性、株高、叶面积、茎粗等农艺性状 ,为育种选系提供参考。
生物学特性
研究玉米78599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繁殖、传播、适应性等,为深 入了解该品种的生态学特征提供依据。
04
品种比较试验
对选育的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评估 品种的产量、抗病性等性状的表现。
02 玉米78599育种选系分析
基因组学分析
基因组测序
对玉米78599的基因组进行测序,识别和定位基因组中的 变异位点,为育种选系提供参考。
01
基因功能分析
鉴定和分析玉米78599基因组中各基因 的功能,为深入了解该品种的生物学特 性和育种价值提供基础数据。
新品种推广
通过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以及 生产试验等环节,对玉米78599的产量、 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VS
种植技术
针对玉米78599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相 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包括播种密度、肥料 施用、病虫害防治等,以提高其产量和品 质。
玉米78599在生产上的应用
玉米78599育种选系分析与利用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玉米78599育种选系介绍 • 玉米78599育种选系分析 • 玉米78599育种选系利用 • 玉米78599育种选系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 育种选系的实践经验与案例分享
01 玉米78599育种选系介绍
玉米78599育种背景
国内外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育种工作面临 着新的挑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玉米种植效益,开始 进行玉米78599育种选系分析。

浅谈当前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当前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当前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者:王春华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7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玉米生产大国。

玉米生产技术的提高不但要求种植技术的不断革新,同时还需要玉米育种方面的技术创新。

我国的玉米品种主要经历了农家品种和部分品种间杂交种、优良农家种和双交种、单交种等发展阶段,到21世纪以来,随着玉米品质的不断优化,我国开始进行玉米产量和玉米质量并重,不断推广特制玉米品种。

文章基于当前玉米制种发展的现状,开始了对当前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探究,以期为下一步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一、我国玉米育种产业发展现状21世纪以来,我国玉米产量得到不断增长,玉米增产已成为粮食增产的重要体现,但伴随着近年来玉米产业消费总量的不断上升,玉米供求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国逐渐由玉米出口国变成了玉米进口国。

据报道2009年以后,我国每年都要从其他国家进口玉米,进口数量从2009年的100万吨上升到2015年的230万吨。

作为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和最大的种子需求国,我国每年玉米所需的杂交种9亿kg。

基于现实需求,我国种子企业发展迅速,种子市场得到全面开放,虽然在种子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是,由于产业发展起步晚,时间较短,产业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农民看中品种却不识品牌,对市场不够了解,呈现出多而散、小而乱的局面。

二、我国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1、育种针对性不明确,种植资源狭窄玉米育种受到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光照等多个条件的影响,对于不同的地域,玉米育种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河北省北纬36°-北纬42°,北部张承海拔较高,多为山地,平原面积较小;南部石家庄、邯郸平原面积广大,而当前在审定的玉米品种中,这些品种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较窄,多个品种只是适应局部小气候,育种针对性有待增强。

目前新培育的新品种,多个品种间遗传背景相似,未能有效的利用各地方资源的优势,导致品种间抗逆性和抗病性能类似,一旦出现病虫等逆境危害,玉米产量和品质将会遭受严重破坏。

我国甜玉米育种现状与种质创新思路

我国甜玉米育种现状与种质创新思路

乳 中含 有 1%一 5 占粒 干 重 的 百 分 比 , 同 ) 0 1 %( 下 的糖 分 , 为
普 通 玉米 的 20 25倍 。 .~ . 由于 含 有大 量 的 WS P而 发 粘 , 口感 好[ 超 甜 玉米 是 与 普通 甜 玉 米相 比较 而 言 的 , 中较 典 型 3 1 。 其
有 10多年 历 史『 甜 玉 米 是玉 米 的 一 种 胚 乳 突 变 型 。 据 0 l 1 。 根
它 的甜 度 ( 分含 量 ) WS ( 糖 和 P 水溶 性 多糖 ) 含量 可分 为 普通
甜 玉米 ( 统 的甜 玉米 ) 超 甜 玉米和 加 强甜 玉 米 ( 传 、 又称 超甜 粘 玉米 ) 3种 类 型[ 以 s l隐 性 纯 合 基 因 型 引起 的 以胚 等 2 1 。 u 乳缺 陷 为 基础 而 培 育 的甜 玉 米 叫 普通 甜 玉 米 , 在乳 熟 期 胚
京 白砂 糖 ” 未 能推 广 。9 4年 育 出 第 1个超 甜 品 种 “ 玉 2 , 18 甜 号 ”19 ,9 0年 育出 第 1个加 强 甜 品种 “ 玉 6号 ” 2 甜 。0世纪 8 0
年 代 初 , 国甜 玉 米 育 种 才走 上 正 轨 , 我 国家 在 “ 五 ” “ 七 、 八
米 种质 等 内容 。
关键 词 甜 玉 米 ; 种 ; 状 ; 质 创 新 ; 路 育 现 种 思
中 图分类 号
¥ 1 ¥3 5 3:3 0
文 献标 识码

文章 编 号 10 —7 92 1 I-0 70 0 7 5 3 (0 0) 1 0 7 - 2
Th n i g o h e e t S t a i n a d Ge mp a m n o a i n o we t Co n Br e i g i 。i a i k n f t e Pr s n i to n r l s I n v to f S e r e d n n Ch n u

山东省玉米种业发展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山东省玉米种业发展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山东省玉米种业发展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山东省是我国的主要粮食生产省份之一,其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和粮食质量安全要求的提高,山东省的玉米种业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随着种质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利用,山东省玉米品种的优势逐渐弱化。

其次,农民在玉米种植中普遍存在科技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玉米品质和产量难以提高。

此外,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也给玉米种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因此,对山东省玉米种业的现状和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提高粮食质量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山东省玉米种业进行调查和研究,探讨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山东省玉米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目的为:1.了解山东省玉米种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玉米品种、播种面积、产量、质量等情况。

2.分析山东省玉米种业的存在问题,包括品种供给不足、科技进步滞后、种植管理不规范等方面,找出影响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

3.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品种改良、推广种植新技术、加强管理和监管等方面,推动山东省玉米种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山东省玉米种业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做出理论探索和实践贡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山东省玉米种业的现状和发展问题展开调研和分析,具体包括:(1)山东省玉米品种的分类、数量和特征等情况。

(2)山东省玉米种植的播种面积、产量和品质等情况。

(3)山东省玉米种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推广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

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文献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1)问卷调查:通过对山东省的农民、企业和政府部门等相关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玉米种植的主要问题和需求。

玉米生物育种产业化技术集成重大协同示范推广

玉米生物育种产业化技术集成重大协同示范推广

玉米生物育种产业化技术集成重大协同示范推广玉米生物育种产业化技术集成重大协同示范推广一、背景介绍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物育种产业化技术的集成重大协同示范推广对于提高玉米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开展玉米生物育种产业化技术集成重大协同示范推广将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玉米生产面临着生产成本高、品质标准不高、抗逆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

传统的育种方法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急需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来加快育种速度和提高育种效率。

我国玉米生产存在地区性差异明显,不同地域对于玉米的品种需求也有所不同。

需要通过集成与推广新的产业化技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需求。

三、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1. 生物育种技术集成生物育种技术集成是将传统的育种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相结合,以提高育种速度和育种效率。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新品种、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抗逆性等,都是生物育种技术集成的重要手段。

这项工作需要大力推广,以加速培育具有优良特性的玉米新品种。

2. 产业化技术推广除了生物育种技术的集成,产业化技术也是重要的推广内容。

包括土壤调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都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在不同地区进行示范推广,可以使这些技术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产环境。

四、示范效果评估示范推广的效果评估是集成重大协同示范推广的关键一步。

需要对示范区的玉米产量、品质以及生产成本等进行全面评估。

从数据上来看,是否实现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目标,同时也要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只有在示范效果得到肯定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广泛地推广这些集成重大协同示范。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玉米生物育种产业化技术集成重大协同示范推广是当下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

通过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可以加速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提高玉米产量和抗逆性,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生产需求。

我国玉米的生产现状和发展目标

我国玉米的生产现状和发展目标

我国玉米的生产现状和发展目标【原创实用版】目录一、我国玉米生产现状1.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2.玉米品种和品质3.玉米生产技术水平4.影响玉米生产的因素二、我国玉米发展目标1.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2.优化玉米种植结构3.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水平4.应对挑战和问题正文一、我国玉米生产现状1.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所增加。

据统计,2021 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 5.38 亿亩,总产量为 2.65 亿吨。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新品种的推广,玉米亩产量逐年递增。

2.玉米品种和品质我国玉米品种繁多,涵盖了粮食、饲料、鲜食等多个类型。

在粮食用途方面,主要以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特性为主;在饲料用途方面,以高蛋白、高能量等特性为主;在鲜食方面,以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为特点。

总体来说,我国玉米品质不断提高。

3.玉米生产技术水平我国玉米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育种、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使得玉米品种不断更新,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

种植技术的推广,如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等,使得玉米生产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4.影响玉米生产的因素尽管我国玉米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偏高,造成玉米生产成本上升,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其次,农户人均耕地面积少并且分散,农民自身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导致玉米栽培技术得不到很好的实施。

再次,玉米病虫害防治难度大,对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

二、我国玉米发展目标1.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我国将继续推进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通过加大育种研发力度,推广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特性的品种,提高玉米单产水平。

2.优化玉米种植结构我国将进一步优化玉米种植结构,提高玉米产业的效益。

通过调整种植布局,发展绿色、生态、高效的玉米生产模式,提高玉米的产值。

3.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水平我国将继续加大玉米生产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育种的现状与未来
玉米是我省粮食生产中的高产稳产作物。在玉米的“双高一优”综
合开发中,施肥、灌水等一系列耕作管理、规范化栽培措施必须通过品
种来发挥增产作用。因此,培育优良玉米新组合,繁育推广优良玉米新
杂交米杂交种,是我省玉米生产上台阶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我国的玉米育种工作和其它发达国家一样,经过了由选育优良农家
品种—品种间杂交种—顶交种—双交种—单交种的过程。50年代初,
在收集评选农家品种的基础上,选育推广品种间杂交种和顶交种;50
年代末推广了双交种;60年代末推广了自交系间杂支种;70年代中、
后期,由于优良自交系MO17的引进以及黄早4、自330、武109等的育
成,组配出了综合性状更加优良的玉米单交种中单2号、户单1号、陕
单9号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近年来,玉米育种家根据“双高”杂交种
(即杂交种F1代产量要高,Fo代自交系的制种产量要高)的新要求,
积极开展攻关研究。一方面,围绕国内的利质黄早4和国外种质MO17
的改良提高,选育成了优良自交系京7、502、天4、5003、5005、478
等,并组配了掖单系列、农大60、沈单7号、豫玉5号、户单4号等
新组合,现已大面积用于生产;另一方面,选用MO17姊妹系MO17-12
作制种母本,大幅度提高了用MO17组配的杂交制种产量,使中单2号、
丹玉13号、反交陕单9号的制种面积有了较大的扩展。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石德权研究员认为,要使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再上
新台阶,必须重视热带亚热带外来种质,特别是攻良群体的研究利用,
主张从美国及墨西哥小麦、王米中心的改良群体中选育自交系。
山东省莱州市农科院玉米育种家李登海,充分发挥沿海开放的地理
优势,广泛征集美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墨西哥等国家地区公力
或私有研究单位的玉米杂交种,自交系进行鉴定、改良、利用,从中套
选二环系或用做改良材料。与此同时他亦十分重视国内玉米种质的开发
利用,选育的掖丹系列玉米杂交种推广面积约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
1/6,其中掖丹2号成为我国黄淮夏玉米区的骨干品种。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玉米抗病育种课题组自交系选育的重点
放在骨干自交系的改良提高上。以三个群体为基础(黄早4、MO17、丹
340)为标尺(对照)二个杂交模式(黄应粒×长穗大粒、长穗大粒×
短粗多行)为目标,主攻夏玉米杂交系的培育,兼顾春玉米;当前主攻
早熟抗三病(大小斑病、青枯病、矮花也病毒病)高产优质自交系的培
育。对外来种质的利用,一是直接分离自交系;二是利用外来的美国种
质与温带自交系进行杂交,以改良提高温带自交系多抗性,增加保戮度
和子粒容重。培育的一系列“武”字号自交系及陕单系列杂交种,已大
面积应用于生产。承担陕西省攻关任务的强优玉米育种课题组,成功的
将玉米数量遗传原理应用于玉米育种的基础组材及选育上,其理论基础
是自交系本身棒子要大、配合力高,选配的杂交种也应棒子大,产量基
础骨架大,即使遇到不良环境产量也会高于对照,因此重点在于选育材
料的显性增产性状,并在此基础上重视株型的改良及多抗性的提高。育
成的K字系列自交系及陕单911等杂交种已大面积示范推广。
由于地理气候特点及生产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玉米分布形成了从东
北北部经华北平原和山地直至西部山区的主要种植带。我省地处中国玉
米带地理分布及产量走势的中部,这种地理气候特点决定了我省玉米育
种以选育中、早熟玉米杂交种,向东部(黄淮夏玉米区)、西南发展相
对较易的战略态势。根据这一客观现实,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呢?笔
者认为应从4个方面着手进行。
1 明确指导思想
“陕西玉米杂交种种质资源利用之研究”表明,我省玉米杂交种的
杂交模式为典型的国内种质北方硬粒(浅硬粒)X美国兰卡斯特热带马
齿。建国以来,我省玉米杂交种的推广普及从武105到武109、从陕单
11号、陕单7号到陕单9号,再到陕单11号、户单4号、陕单911。
自交系的选育和杂交种的选配经历了3次大的改良提高,围绕武105、
武109及黄早4的改良提高及组配应用所开展的技术攻关,贯穿了建国
以来我省玉米育种及推广普及的全部始终。其次,在自交系的选育中,
应注意高配合力与高产、多抗、优良株型的协调关系,在强调配合力高
及制种产量高的基础上。应注重杂交种的性状表现。目前玉米的骨干自
交系武109、黄早4、MO17等抗病性有所减弱。株型不够理想,在国内
外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存在种质基础狭窄、优异种质缺乏的现状。从
农作物品种改良的根本目标出发,只要能大幅度地增产,主要玉米病害
能够得到控制,使大面积生产损失及种子生产成本降低到最小程度,就
不必对株型和多抗性过分强调。近年宋,陕单9号能在省内外扩大种植
就是很好的例证。陕单9号、陕单11号、户单4号、陕单911的育成
推广表明,武109、黄早4及其改良的衍生系和所组配的玉米杂交种是
我省玉米品种类型与生态条件相互适应的良好产物,是我们进一步开发
选育更加高产稳产、“双高”多抗优良王米杂交种的物质基础;以武
109、黄早4,特别是以武109做自交系选育的牵头材料是今后我省玉
米育种攻关研究的中心;围绕武109及其系列杂交种的育成推广所总结
形成的有关玉米高产稳产育种指导思想仍是我省今后五米育种攻关研
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2 明确主攻对照品种
要实现上述目标,应明确育种目标及对照品种。向东发展应以掖单
2号为对照,主攻早熟、抗三病(大小斑病、青枯病和矮花叶病毒病)、
抗倒、高产、优质自交系的选育。狠抓早熟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向西南
发展,应以陕单9号为对照,抓高产稳产、多抗优质,制种产量高,应
在稳产高产上狠下功夫。
3 自交系选育的基础组材起点要高
选育方法上应以选育出配合力高、株型紧凑耐密植、多抗性好、制
种产量高的自交系为目标,不仅要重视显性性状的鉴定筛选,更应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