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煤层开采综采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探讨和研究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是指煤层厚度在0.8米以下的工作面。
由于薄煤层厚度较小,传统的开采方法无法高效地进行开采。
对于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开采方法的探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钻孔爆破法:该方法通过钻孔爆破的方式将煤层炸碎,然后通过机械采煤机将煤层采出。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炭回收率和开采效率。
2. 液压支架法:该方法采用液压支架代替传统的钢架支架,通过液压系统调节支架的高度和角度,使支架更加稳定。
液压支架还可以根据煤层的倾角和变形情况,实时调整支架的高度和角度,以确保开采工作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高效采煤机组合法:该方法将机械采煤机与其他设备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采煤系统。
可以将机械采煤机与输送机、装载机等设备组合起来,实现煤炭的连续开采、输送和装载,从而大大提高了开采效率和产量。
4. 综合机械化开采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工作面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可以利用传感器对煤层的厚度、倾角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然后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机械采煤机的工作参数,从而实现对煤层的精准开采和高效回收。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煤层的特点、地质条件和机械设备等因素。
目前,钻孔爆破法、液压支架法、高效采煤机组合法和综合机械化开采方法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设备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
对于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开采方法的研究和探究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挑战。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煤层采矿难度越来越大,许多传统的采矿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煤炭生产的需求。
特别是对于薄煤层的综采工作面,如何实现高产高效开采一直是业内人士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针对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开采方法,希望为相关研究和生产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特点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指的是煤层厚度在1.3米以下的采煤工作面。
薄煤层的特点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脆弱易碎、顶板易垮落等。
这些特点给采矿工作带来了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地开采薄煤层成为煤矿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二、传统开采方法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开采方法主要包括靠山柱法、煤岩顺槽法和综采工作面法等。
这些传统方法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采煤效率低、安全隐患大、资源浪费严重等。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寻求新的高产高效开采方法。
三、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1.煤层结构分析对于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首先需要进行煤层结构分析。
通过对煤层的岩性、构造、富集规律等进行系统分析,确定煤层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为后续的采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综合使用机械化设备高产高效的开采方法离不开机械化设备的支持。
采用先进的煤矿机械化装备,如综采机、掘进机、装载机等,可以大大提高采煤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安全性。
3.合理布置采煤工作面在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布置上,需要考虑深孔爆破、综采工作面布置、合理的支护措施等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采煤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合理选用采煤方法对于薄煤层的开采,需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性质来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
对于易碎的煤层,可以采用机械化采煤方法;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可以采取局部爆破等方式。
5.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在实际生产中,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通过引进先进的采煤技术和设备,培养专业的矿山人才,可以提高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开采效率和质量。
薄煤层综采智能化开采关键技术研究

薄煤层综采智能化开采关键技术研究发表时间:2019-10-10T11:36:35.360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33期作者:郑猛[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社会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
重视对相关行业的生产技术升级,能够保证具体工作的开展进步性要求,也能够促进行业的发展与完善。
郑猛山东里能里彦矿业有限公司山东济宁 273517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社会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
重视对相关行业的生产技术升级,能够保证具体工作的开展进步性要求,也能够促进行业的发展与完善。
因此,本文针对我国薄煤层开展的相关工作和技术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在实际的生产工作过程中掌握先进的开采技术,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保证具体工作的稳定进行。
提升我国薄煤层开采的机械化综合技术应用,有助于提升我国社会的生产效率,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关键词: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近些年来,我国在薄煤层开采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就炮采、机采提出了一些理论研究,但是对于大功率的薄煤层开采技术的应用上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这是也我国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在不断探索的方向。
薄煤层采煤层在工作中由于空间狭小、作业面受限、软底、瓦斯含量高等提点,就导致在工作中加强对作业面的支撑工作成为了工作重点,并且支撑空间必须要满足支架长度,维持设备高度。
因此,能够使设备的开机率的提升,工作面的设备故障减少,甚至出现无故障的最优环境的设备应运而生,这种设备就是薄煤层大功率成套设备。
1、薄煤层开采流程方法及配套设备选型1.1薄煤层开采流程方法针对薄煤层的开采工作,涉及众多的技术内容,要求实际工作开展必须符合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
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也需要配套的生产技术支持。
综合性机械化生产技术支持,成为当下社会生产效率的最基础要求,也是最核心的工作指导理念。
面对开采工作中遇到的环境和地质问题,选择不同的开采方式很重要。
浅谈薄煤层工作面自动化控制关键技术

2024.02 矿业装备 / 830 引言薄煤层工作面在环境、适应性等因素的限制下,很难实现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全面发展与普及,工作面设备也无法达到远程协同工作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仍无法完全摆脱人工干预的操作方式,由此导致薄煤层工作面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开采,最终收获的产量也相对较低。
基于此,对薄煤层工作面自动化控制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也是推动薄煤层工作面的各个设备实现自动化协同控制的重要举措。
1 薄煤层工作面自动化控制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我国薄煤层开采技术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炮采阶段。
该阶段主要以人工操作的方式开采煤炭,但这种方式获得的煤炭产量相对较低,且恶劣的工作环境极容易引发各种安全事故,运用到的采煤工艺也较为单一。
第二,普采阶段。
该阶段需要完成采煤、装煤等工作,利用可弯曲的刮板输送机运输煤炭,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金属支架支护煤层,以免开采期间出现塌方等情况。
第三,薄煤层初期开采阶段。
该阶段主要对各种先进的开采技术进行研发,并利用已有技术开采薄煤层。
尽管我国煤炭综合开采技术愈发趋于完善和成熟,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薄煤层工作面自动化控制技术仍需要完成更进一步的发展和研发。
1.1 关键技术薄煤层工作面自动化控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采煤机自动化控制技术、液压支架电液控制技术、刮板输送机自动化控制技术、采煤环境可视化监测技术[1]。
1.2 制约因素我国矿区地域分布较为广泛,薄煤层的赋存条件、赋存形式过于复杂,且煤层倾角大、顶板破碎、底板松软等因素均会限制薄煤层工作面自动化控制的顺利实施。
与此同时,我国现有的自动化开采技术成套装备也有待完善,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自动化开采工作所需的关键技术和装备仍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如煤岩自动识别技术、无人视频监控技术、薄煤层工作面的三维定位、自动找直技术等。
另一方面,在自动化开采过程中还需要打造集采煤机、液压支架输送机、破碎机、转载机等设备于一体的综合控制中心,并将这些设备构成一个整体,以此加强设备的序列化控制。
自动化综采工作面采煤工艺论文

自动化综采工作面采煤工艺论文摘要:薄煤层自动化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引入煤岩界面自动识别技术,把数据输入采煤机以控制计算机,采煤机据此自动调整滚筒高度,不再需要生产班每班割煤前进行人工示范,也不需人员监视煤机的割煤视频信号。
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在我矿的成功应用,提高了综采工作面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保障了安全生产,对地质条件复杂,薄、较薄、中厚的煤层工作面中推广应用自动化开采技术,具有极大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薄煤层;自动化;无人工作面;采煤工艺;技术研究1 概述四台矿设计年生产能力5×106 t。
现有的综采设备仍以人工操作为主,配备人员较多,薄煤层工作面环境恶劣,限制了设备效能的充分发挥。
因此,我矿率先引进了一套全国产化自动化综采设备在12#层402辅盘区8213工作面进行了生产应用。
2 8213工作面概况2.1 地理位置煤层赋存条件12#层402辅盘区8213工作面可采走向长330.5 m,切巷长度118 m,面积38 999 m2,工业储量83 652 t,可采储量79 470 t。
煤层为单斜构造,煤层厚度1.0~1.72 m,平均厚度1.65 m,倾角1.2°~6°。
2.2 煤层顶底板及地质构造老顶为细砂岩、中砂岩互层,厚度为12.4 m;直接顶为细砂岩、粉岩互层,厚度为7.32 m;直接底为粉砂岩,厚度为4.12 m。
在回采过程中,遇到高度h=0.5 m和h=0.8 m的两条正断层。
该面上覆11#层8213面已回采,可能有大面积积水,在回采前已施工放水孔,将水患消除。
3 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流程3.1 薄煤层自动化综采工作面的采煤方法该面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自动化采煤方法。
工作面采高1.65 m,当煤厚为1.30~1.65 m时,见顶见底开采;当煤厚>1.65 m时,见顶留底开采。
采用自然垮落法和人工强制放顶相结合的办法处理采空区顶板。
井下采煤设备自动化控制与智能化管理研究

井下采煤设备自动化控制与智能化管理研究摘要:井下采煤作为矿山生产的重要环节,具有复杂、危险和高强度的特点。
传统的井下采煤作业往往依赖于人工操作,存在人力资源紧张、工作效率低下和安全隐患等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进步,井下采煤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成为了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井下采煤设备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旨在通过引入传感器、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设备的自主运行和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分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并减少事故风险。
然而,目前对于井下采煤设备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相关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还面临一些挑战。
因此,笔者旨在通过深入探究井下采煤设备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井下采煤设备;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管理引言井下采煤设备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是现代矿山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矿山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因此,开发和应用井下采煤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技术成为矿山行业的重要课题。
1井下采煤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与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性第一,提高安全性。
井下采煤作业是一项具有高风险和危险性的工作。
通过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可以减少人工操作,降低操作员的风险和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时间。
智能化设备具有故障自诊断、报警功能,能够提前发现和防止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第二,提高生产效率。
自动化控制使得采煤过程更加高效、准确和连续。
能够实现自动化调整和优化参数的设备,能够提升采煤过程中的生产能力和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生产的影响。
通过智能化管理,可以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预防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从而提高矿山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第三,降低能耗和资源浪费。
自动化控制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和需求进行智能调控,减少多余的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例如,在采煤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矿石品位和瓦斯浓度,可以调整采煤方式和参数,减少能耗和瓦斯排放。
薄煤层综采工艺的应用与自动化技术研究

薄煤层综采工艺的应用与自动化技术研究发表时间:2017-12-29T15:34:02.00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作者:张庆振刘杨[导读] 随着煤炭挖掘的不断深入,厚及中厚煤层逐渐耗尽,薄煤层开采将成为煤炭工业的主要开采方向。
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田庄煤矿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中国虽然是煤炭大国,但随着多年来煤炭消耗量持续增长,开采重心开始由厚及中厚煤层向薄煤层转移。
但相较于厚及中厚煤层,薄煤层的赋存情况、水文条件和地质环境等更为复杂,致使薄煤层开采效率并不高(薄煤层可采储量占比为19%,但产量占比只有约10.4%)。
因此,为了国家能源大计,必须在普通采煤技术基础上,研究适合薄煤层采挖的技术方法,使煤炭利用达成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薄煤层综采自动化采煤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薄煤层;综采自动化;采煤工艺;研究与应用引言随着煤炭挖掘的不断深入,厚及中厚煤层逐渐耗尽,薄煤层开采将成为煤炭工业的主要开采方向。
为此,本文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1.薄煤层开采特点从薄煤层形成的地质结构上讲,薄煤层区域一般为多断层地质,因此进行薄煤层采挖会遇到以下问题:(1)因断层间的空隙狭小,致使普通采挖机械难以应用(主要指长壁设备的选配不容易),特别是设备的安装及操控均存在一定困难;(2)与中厚煤层相比,薄煤层的赋存明显要复杂化,这就可能导致高掘进率下的低产出;(3)因煤层薄,安保设备或安全措施布置不方便,可能造成瓦斯排放困难等问题。
综上,薄煤层采挖在工作环境、安全保障上均较中厚煤层严峻,进行薄煤层开采技术的针对性研究不但必要,而且迫切。
2.薄煤层综采工艺技术应用里彦煤矿主要含煤地层为下二迭统山西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平均总厚108.68m,共含煤20层。
山西组含煤1层,太原组含煤19层。
其中山西组3煤层、太原组16上、17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也是主要开采对象,太原组6、15上、18三煤层为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
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

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摘要: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和各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煤矿行业发展也十分快速。
智能化工作面调试过程中,如果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跟机自动化程序没有跟采煤机前滚筒及时移架和组合式动作拉架功能,则采煤机摆角传感器拉杆容易被大块煤挤压变形或断裂,严重影响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解决上述问题,对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自动跟机程序和采煤机摆角传感器进行了优化与改进,提出了支架自动跟采煤机前滚筒及时移架技术及组合式动作拉架技术,设计了一款新型不锈钢拉杆一体式摆角传感器,成功解决了液压支架跟机自动移架支护不及时、跟机自动拉架速度慢、丢架、拉架不到位、抬底效果不明显和采煤机摆角传感拉杆容易变形或断裂等问题;同时,确保了工作面安全生产,提高了支架跟机自动化使用率、效果和采煤机自动割煤使用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关键词:综采工作;智能化技术;运用引言综采工作面的采煤技术属于一种有效的采煤技术之一,可以全面提升煤炭企业的采煤效率,其与传统采煤技术相比较属于多种采煤技术的综合体。
在科技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综采工作面采煤也可以运用智能化技术,这是煤炭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所以,煤炭企业需要快速实现综采工作面的智能化发展,以保障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技术特征基于智能综采工作面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液压支架的智能控制。
这部分主要包括多个方面,例如监测和控制支座与围岩的连接,长期观察表明可以确保综采过程的基础,达到智能调节。
最重要的是,可以改变过去传统的喷洒方式,达到智能操作的效果。
第二,在自主定位过程学习和智能操作的轨迹下,也可以有效避免过程中的一系列安全隐患。
第三,所应用的工作台面运输设备的最大特点在于具有电气软启动和负载特性,同时在实现故障目标诊断的同时,可以获得有效的通讯控制和自动控制。
2采煤机智能化关键技术的优化措施2.1采煤机运行环境状态感知采煤机运行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包括采煤机所处位置的瓦斯浓度、通风情况等,内部环境为采煤机主要机构的状态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煤层开采综采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探讨和研究
发表时间:2018-01-02T21:22:26.4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作者:魏建文
[导读] 摘要:薄煤层综采自动化是国内外煤炭行业一直不断研究的采煤工艺,不断通过提升装备水平和支护手段,改变原来遇到的地质环境、工作面采高低、煤尘大、能见度低的问题,提高人员安全系数,将不可开采的煤层变为可开采煤层,实现三机配套全自动采煤工艺技术。
临矿集团里彦煤矿山东邹城 273517
摘要:薄煤层综采自动化是国内外煤炭行业一直不断研究的采煤工艺,不断通过提升装备水平和支护手段,改变原来遇到的地质环境、工作面采高低、煤尘大、能见度低的问题,提高人员安全系数,将不可开采的煤层变为可开采煤层,实现三机配套全自动采煤工艺技术。
关键词:薄煤层;开采综采;自动化;智能化
引言
本文以临矿集团里彦煤矿开采为例,具体情况如下:16上煤层:位于太原组的下部,下距17煤层7.74~15.25m,平均10.38m。
区内揭露16上煤钻孔66个,煤层厚度0.70~1.44m,平均0.97m,厚度变异系数15.15%,可采性指数100%,为稳定可采煤层。
石灰岩(十下)为其直接顶板,层位稳定。
该煤层结构较简单,含夹石0~3层,含夹石见煤点占全部见煤点的55%,夹石岩性一般为炭质砂岩和泥岩或粘土岩。
底板以泥岩和粉砂岩为主。
16煤层现已开采,主要开采采区为七采区、九采区。
17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下距石灰岩(十二)6.91~19.40m,平均14.08m。
区内揭露17煤钻孔67个,不可采点1个,煤层厚度0.59~1.28m,平均1.02m,厚度变异系数15.97%,可采性指数0.99%,为稳定可采煤层。
该煤层结构简单,含夹石0~1层,夹石为泥岩或粉砂岩。
直接顶板为薄层石灰岩(十一),部分相变为泥岩、粉砂岩;底板以泥岩和粉砂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
17煤层现已开采,主要开采采区为七采区。
1薄煤层对采煤设备的要求及开采难点
1.1机身高度
我国采煤设备在机械化程度方面较之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不足,因为地下采煤过程中,空间较为狭小,采煤机的机面必须和煤层顶板之间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同时还需要保证刮板运输机与采煤机机身之间有充足的空间,避免对滚筒装煤过程造成影响。
1.2机身重量
薄煤层开采需要采煤机有足够的功率,但是通常功率大的采煤机机身重量也比较大。
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既需要采煤机有足够的功率,又需要其本身轻巧,过小的功率无法对煤层进行强有力的切割,过重的机身很难在狭小的空间灵活作业,因此需要对机身重量与功率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
1.3薄煤层开采中的主要难点
薄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煤层开采空间有限,开采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同时,设备系统在进行安装时,也常常因为空间的限制导致安装过程出现多种问题。
(2)切割难度,因为煤层的开采过程中,不仅仅是对煤层进行切割,还可能碰到硫化铁层以及中断层等,因为受到空间限制,很难适应大功率的割煤机进行切割,极大地增加了切割的难度,设备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3)薄煤层自身缺乏稳定性,煤层厚度的不同对支架的适应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也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4)输送能力因为受到空间限制,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制约,降低了输送机的实际输送能力,影响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5)工作面接替,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煤炭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提高采煤的效率,对工作面接替速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其速度要不断加快。
(6)设备投入高,在对薄煤层进行开采时,为了保证整个煤矿企业开采的持续进行,一定要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薄煤层的开采通常需要较大的设备投入,同时其产煤的效率低于一般煤层,因此导致整个薄煤层的开采不是很广泛。
2里彦煤矿薄煤层开采综采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实施策略
2.1实现对采煤机的自动控制
薄煤层的综采工作无线传输面主要由调控中心、智能分站、工业以太网、采场可视化监测系统、无线传输、数据通信等组成。
工作面使用以太网,保证数据传输的快速和安全。
监控中心由液压支架控制平台和采煤机远程控制组成,采煤工作人员通过采场可视化监测技术对工作面的液压支架以及采煤机实现远程的操控,顺利完成对开采面的采煤、支护工作的一体化工作的安全实施,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实现了薄煤层的精确开采,避免浪费资源。
采煤机自动化控制与远程终端通知系统的实现,极大地便利了薄煤层的开采工作。
现代矿井的智能化开采系统成为发展的主流方向,通过远程终端的控制来实现煤层的开采,真正实现无人值守就可以完成开采工作的全智能方式大大地降低了工作面伤亡安全事故的发生。
远程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数字化传感器技术、信息数据库和信息融合模型技术,这几种技术的完美融合,使得采煤机实现了智能化。
对于采煤机自动化的控制主要是滚筒记忆切割的实现,增加地址编码和倾角传感器对切割煤层的工作面进行正确的定位,实时监控机身的倾斜角度和摇臂采高工作姿态的控制,通过记忆存储的数据来调整位置。
2.2实现对采煤机的远程控制
采煤机远程控制系统的实现离不开采煤机视频系统的辅助。
采煤机视频系统主要由摄像头、无线网络、视频监视器、视频操作台等构成。
每一个液压支架上安装一个相应的监测视频系统,将可视化范围照向煤壁。
监视器显示通过采煤机滚筒前的摄像头来识别煤岩。
网络摄像头采集到的信息通过以太网传送到采煤机远程控制终端显示在视频监视器上。
采煤机远程控制系统由组态软件来实现其需要的功能,以图形界面动态显示采煤机的运行状况,控制中枢将会记录最为正常的工作参数以及出现故障时的参数。
系统具备手动、定高和记忆截割三种运转模式,在实际的采煤工作中按照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
远程控制人机交互界面需要显示出采煤机的工作电流以及牵引电流和滚筒的高度、采煤机位置等。
然后采煤机按照相关参数智能化实现:滚筒的左升、左降、上行、下行、截割启动、截割停止等。
人机交互的界面实时显示截割曲线,运动状态,方便人为地干预工作状态。
2.3薄煤层综采自动化三机配套设备的应用
薄煤层综采自动化三机配套设备的工作原理为:采用变频电牵引采煤机,利用远程遥控技术,使用刮板输送机配合带式输送机连续运煤,采用两柱掩护式整体顶梁液压支架进行电液操作。
电液系统的控制功能主要针对支架,控制内容包括对邻架的单动作进行按键操作。
采用自动控制的顺序对邻架进行多动作联动,从前移支架进行的降落到移动再到提升。
对邻架各单动作按照自动顺序进行控制,目的是实现采煤机工作位置和运行方向的支架自动控制,完成跟机的自动化控制,成组自动化控制的顺序是先进行2.5 min~3min的操作,然后采用50 s/5架的速度自动控制,跟机速度控制在5 m/min~6 m/min。
2.4刨运机自动化开采技术
利用刨运机进行急倾斜薄煤层的开采,在对工作面进行布置时,利用液压支架与煤层走向相平行的方式依次进行布置,液压架之间的距离大约在1.5m左右。
同时,为了将支架之间的配置连接的更好,采用刨运机与推移千斤顶相组合的方式,利用千斤顶,可以有效地加工刨运机的刨头以及机梁推向煤壁割煤。
在移动支架时,把刨运机梁在煤壁处进行固定,再通过千斤顶来完成支架的移动。
结束语
实现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煤炭的开采率,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工作面的回采率。
当出现安全隐患时,控制中枢能够及时发现并快速解决故障,实现对综采工作面的无人化开采。
参考文献:
[1]李文昌,邸志平,冯利宁,等.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应用及改进[J].煤炭科学技术,2014(9):40-43.
[2]张增誉,刘混举.综采自动化技术在神东煤炭集团的应用探索[J].山西煤炭,2016,36(2):11-13.
[3]于月森,左腾,周娟,等.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技术综述[J].工矿自动化,2013,39(5):27-30.
[4]李文昌,邸志平,冯利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应用及改进[J].煤炭科学技术,2014(9):40-43.
[5]宁桂峰.极薄煤层综采自动化应用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3(1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