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中意见领袖的意见表达

合集下载

新媒体视域中的公共舆论引领者——网络青年意见领袖的类型、特征及功能分析

新媒体视域中的公共舆论引领者——网络青年意见领袖的类型、特征及功能分析
会管理 的科 学化。 关键词 : 新媒体 ; 网络青年 意见领袖 ; 共舆论 公 中图分类号 :9 3 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 号 :0 8— 6 5 2 1 )3一 0 9— 7 C 1. A 10 70 (0 2 0 o 1 0
新媒 体 的崛起 正 日益形 塑着 一个 意见 表达 和社 会 参与 的广 阔 的公 共 空间 ,以青年 为 主体 的意见 领
作者简介 : ( 93一 , 朱峰 1 8 ) 山东济宁人 , 河北 大学工商 学院讲师 , 硕士 , 究方向: 治社会 学; 研 政 马立平( 9 2 , , 1 8 一) 女 河北顺 平人, 河北 大学 工商学院助教 , 士, 究方 向: 硕 研 网络社会学 ; 菊(9 4一) 女 , 王秋 16 , 河北保定人 , 河北大 学新 闻传播 学院副教授 , 士研 究生导 硕
大 学应 用社会 学研 究所 学 者拉 扎 斯 菲尔 德 ( al . Pu F
为最新媒介传播形态 的微博的 日益勃兴 , 打通 了诸
多传播通道 , 并与手机 、 即时通讯 密切结合 , 为网络
收 稿 日期 :0 2—0 2 1 2—1 0
基金项 目:0 9年度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20 网络舆论生成机 制与 引导规 律研 究” HB 9 X 0 ) 2 1 ( 0 B W0 1 、0 1年度 河北省教 育厅 高校人文 社会科学研 究基金“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河北省草根 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及对策研 究”(2 140) 2 1 ¥0 1 1 和 0 1年度保定 市哲 学社会科 学规 划课题 “ 社会管理创新视 角下保 定市草根 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研究” 2 10 1 2 (0 12 8 )
2l 0 2年 5月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舆情总结 意见建议

舆情总结 意见建议

一、舆情概述1.当前舆情的总体态势o根据最近的数据分析,当前舆情整体呈现积极正面的态势。

大部分公众对政府的决策和行动表示支持和认可。

o主要涉及的议题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教育改革等。

2.舆情热度o通过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平台的数据统计,舆情热度在过去一个月内持续上升,特别是在某些关键事件发生后,热度达到峰值。

o热度变化与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密切相关。

3.舆情传播渠道o主流媒体在舆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报道和评论往往能引导公众舆论的方向。

o社交媒体是舆情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公众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表达观点和情绪,形成强大的舆论场。

二、舆论焦点分析1.公众关注的主要问题o经济发展:公众普遍关注经济增长速度、就业情况、物价水平等经济指标。

o环境保护: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政府的环境政策和企业的环保行为表示高度关注。

o教育改革: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等教育改革议题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2.舆论观点分布o对于经济发展,大部分公众认为当前经济形势总体稳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就业压力、地区发展不平衡等。

o对于环境保护,公众普遍认为政府应加大环保力度,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同时呼吁企业积极履行环保责任。

o对于教育改革,公众对教育公平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水平。

3.舆论发展的转折点o某些关键事件或政策发布往往成为舆论发展的转折点。

例如,政府发布一项重大政策后,公众的关注和讨论会迅速升温,形成舆论高峰。

此外,一些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故也会对舆论产生重大影响。

4.舆论发展的动态o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件的演变,舆论焦点也在不断变化。

例如,某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的关注点集中在事件本身和政府应对措施上。

随着事件调查结果的公布,舆论焦点可能会转向对责任追究和制度完善的讨论。

5.舆论情绪分析o通过分析公众的言论和情绪,可以发现大部分公众持理性态度,能够客观看待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发挥好网络意见领袖的社会政治作用

发挥好网络意见领袖的社会政治作用

发挥好网络意见领袖的社会政治作用作者:雷跃捷李智来源:《人民论坛》2016年第15期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时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

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

其中,在了解网民意见中,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不可忽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5月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的,“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让他们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

如何更好地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社会政治作用,成为当今中国所面临的一大舆论课题。

网络意见领袖的舆论动员和引导机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伴随着Web2.0的兴起,互联网已深入到当今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网络的强烈冲击和深刻影响。

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发表对于国家政治经济事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看法。

在当下中国,网络论坛尤其是网络时政论坛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意见传播渠道,聚集着他们的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

其中,还活跃着一批掌握了一定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思维敏锐而表达欲望强烈,对公共性议题积极关注和参与的人群,他们就是所谓的“网络意见领袖”,诸如活跃在“强国论坛”“新华网评”“天涯杂谈”“人民时评”等知名网络平台、享有盛名的网络名人。

应该承认,在任何时候,互联网上言论相对活跃的网民总是占少数,与之并存的是大量的“沉默网民”,即“沉默的大多数”。

围绕众多网络热点事件或议题,大量的网络用户(网民)可能关注并思考着相关问题,但并不会就此发表言论。

有数据显示,真正活跃在网络上、具有影响力的微博意见领袖是介于32岁到51岁之间的男性精英群体(其职业身份为学者、媒体人、企业管理者以及律师等),草根网民、普通公众少之又少。

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理论依据、特征及管理机制

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理论依据、特征及管理机制

盖 面更广 , 并且 比正 规 媒介 具 有某 种 特殊 的心 理优 势 ” 。意 见领袖 接 触 大众 传 播 媒 介 , 通 过 读 报 或 收 听广播 后 , 根 据 自己的思 想 体 系 和个 人历 史 经验 对 信息进 行 加 工 、 重组 , 再 将 信 息 传 递 给 那 些 不 太 活 跃 的人群 , 这就 是 两级 传 播流 。信 息 传 播 的路 径 为: 传播 媒 介 一意 见领 袖 一受 众 。这 些初 步 的假 设
意 向和决定 往往 会从 意 见领 袖 那 里受 到 影 响 , 而 这
推 倒 。大学 生 面 对 的舆 论 来 源 不再 是 主要 依 赖 校 园官方 传统 大 众 传 媒 ( 校报 、 宣传手册) 、 官方 网 络 大众传 媒 ( 校 园网 、 B B S 、 微博) , 各 行各 业 的意 见 领
形。 ’ ’ [ 。 ]
身份 认 同研 究 、 影 响力研 究 、 应用 研 究 、 兴趣 是 否更 加广 泛 等[ 1 ] 。网 络 时 代 的 到 来 , 意见 领袖 的 内涵 、
特 征和评 价标 准也悄 然 发 生变 化 , 该 群体 也 决 定着
在《 人 民 的选 择 》 中, 拉 扎 斯 菲尔 德 、 伯 纳德 ・
出现 , 尤 其是 移 动 网络 的 出现 , 将 大学 最 后 的 围墙
某些人 最关 心这些 问题并 且 对 此谈 论 得最 多 , 我 们 把他们 称 之 为 意 见 领 袖 。 , , [ 4 1 4 3 在2 0世 纪 4 O年 代 , 美 国总统候 选人 罗斯 福 和威 尔 基争 雄 , 人 们 的投 票
关键词 : 大学生; 网络; 意 见 领 袖
中图 分 类 号 : G6 4 7

官员如何成为“网络意见领袖”

官员如何成为“网络意见领袖”

网民的意见被吸纳入区委常 委会 、区政
府常务会议 中。他也因此成为一个官 员 型网络意见领袖 ,比较 成功地影 响了 当
地舆论。 第三, 要扬抑合~ 。自 2 0 03年启动 官员问责 以来 ,网络动辄把官员的问题
置于 公 众 舆 论 的 聚光 灯 下 。对 于 拒 绝 认 错 道 歉 的 官 员 ,网 民无 一 例 外 地 穷 追 猛
譬 0 镪 …j 。 嚣 澡嘲 。
Le de s p 领导力 a r hi
官员如何成为 ‘ ‘ 网络意见领袖"
■ 曹劲 松
大 众麦 克风 时代 , 府 和官 员如 果不 主 动在 网上 发 言 , 政 不 主动承 担 网络 意见 领袖 的职 责 , 就令 主动 被社会 舆论边 缘化 。
果, 也是通过“ 南京发 布” 公布 , 出了权 给
威 性 的结 论 。 行 动 比态 度 重 要 。在 网上 和 网 民交
要积极参与讨论 ,提供 可以帮助 网民做
出正确判断的信息和意见 。 二是要主动引导网民的讨论,而不 是给 出结论 。将—个已经形 成的定论灌 输给 网民, 结果往往适得 其反 , 网民会千 方百计挑刺和否定。让 网民参与某一个 热点问题的讨论 ,有助于 引导他们接受
虽然发 言人 的工作量加大 ,但是让 网民感到更亲切 ,更愿意听取网络发言
人的建议 ,而不是形成互相批评甚至对
阵的局面。
家民间网站上担任论坛版主 , 网名叫 “ 在 路上 ” 。在 网上 , 以普通网民身份写博 他 或参 与讨 论 , 披露 权威信息 ; 在现实 中 ,
他 努 力鼹决 网 民反 映 的 各 种 问题 ,许 多
人 ,在 目前 全 国 各地 宣 传 部 开 通 的 官 微

网络意见领袖的来源、类型及其特征

网络意见领袖的来源、类型及其特征

网络意见领袖的来源、类型及其特征作者:陈然莫茜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24期摘要:作为具有高社会影响力的网络活跃分子,网络意见领袖的存在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与传统意见领袖所处的环境相比,互联网所提供的相对自由和平等的言论空间,使网民的媒介接近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信息的獲取变得更加容易,而虚拟身份的交往却又使信任和威望的建立变得更难。

正是这一独特的生存环境,使根植于此的网络意见领袖的类型与特征较之传统社会意见领袖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为了对网络意见领袖这一互联网高影响力群体进行较全面的观照,本论文试从网络意见领袖的来源、类型及其特征三个方面对这一群体展开讨论。

关键词:网络意见领袖活跃分子类型特征“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1944)一书中提出,其中的“意见领袖”是指那些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们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①网络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借助论坛、博客等平台就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各个领域的问题展开讨论。

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群活跃分子,他们在各自的兴趣领域积极地传播消息和表达观点,凭借发言的质量和频率成为网络舆论的引导者,对其他网民施加个人影响。

受传统意见领袖概念的启发,研究者们将这类网民命名为网络意见领袖。

与传统意见领袖所处的环境相比,互联网所提供的是一个相对平等和自由的言论空间,在这一虚拟空间里,网民的媒介接近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但虚拟身份的交往却使信任和威望的建立变得更难。

正是这一独特的生存环境,使根植于此的网络意见领袖的类型与特征较之传统社会意见领袖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为了对网络意见领袖这一互联网高影响力群体进行较全面的观照,本文试从网络意见领袖的来源、类型及其特征三个方面对这一群体展开讨论。

网络意见领袖的来源在社会线索缺失的互联网环境中,作为高影响力者,网络意见领袖想要发挥其个人影响力,首先必须成为网络空间中的活跃分子。

网络意见领袖的新闻价值及利用——基于网络新闻编辑的视角

网络意见领袖的新闻价值及利用——基于网络新闻编辑的视角

络意见领袖 。网络新 闻编辑有 必要关 注这些 意见领 袖 , 从
收 稿 日期 :0 1— 2—2 21 0 5
作者简介 : 虎(96 )男 , 李 18一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编辑出版传播学。
2 8
网络中的意见领袖 。 ”





三、 网络意见领袖新 闻价值 的利用 二、 网络意见领袖的新 闻价值
求 传播者 的意见 , 这些具有影 响力 的人或是 群体 就成 为网
热点新 闻之后 的评论专 区表达 观点 , 宣泄情 绪 , 释放压力 ,
实现责任等 。“ 个体会 在这 里 找到群 体 , 多个 的声 音 汇聚
成一群人的声音 , 人 的意 见连 成群 体 的意见 , 体 和声 个 群 当然更具震撼力 、 传播 力和 影 响力 , 因此 群体 的和声成 为
关 键词 : 网络 意 见 领 袖 ; 网络 新 闻 编辑 ; 闻价 值 新
中图分类号 : 2 1 G 1
文献标识码 i A
文章编号 :0 7— ll 2 1 )5— 0 7— 2 10 7 1 (0 1 0 02 0
随着互 联网的高速发展 和我 国网 民的不断增 多 , 以及 网络新 闻本 身具有的即时性 、 量性 、 动性 、 接性 等优 海 互 链
网络写 手则 勤 于笔 耕 , 们往 往 在某 一 领域 有独 到 的见 他
“ 意见领袖 ” 叫“ 又 舆论 领袖” 是指群体 中热衷于传播 信息 , 和表达 意见 的人 , 他们或是 比同伴 更多 地接触媒 介或 信息 源, 并热 衷于传播 信 息和 表达 意见 的人 , 或者 同 时是某 一
他们 的言论 、 点 、 观 信息 和群 体声 音 中寻 找到有 价值 的新

论web2.0条件下虚拟社群之外的“意见领袖”话语作用

论web2.0条件下虚拟社群之外的“意见领袖”话语作用
传 媒 研 究
论 we 20条 件 下 b.
虚拟 社 群 之 外 的 “ 见 领 袖 " 意 话语 用
口朱 波 杨 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理 610 ) 70 3
( 大理 学 院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大理 日报 社 , 南 云
未来 学家 尼葛 罗 ・ 帝 忠 告人 们 : 庞
人 领域 的边 界 以及 公 共 空 间包 容性 的探
者 留下 深 刻 印 象 。
或镜头 ,把时间距离拉近 。在形式上创 新 , 直击” “ 以“ 、目击 ” 等现场形式 穿插在 稿件 中, 将经验与现场相结合 。
二 是要 做到 感 情 近 。 党报 要 做 到 贴 近群 众 ,记 者 编辑 就 要 研 究 读 者 所想 所
《 世界上最 有魅力的妻子》 ,并且在每本
并写作消息 《 希望你们安全地发财》 在 ,
新 年 临 近 的 时候 ,这 样 的 标 题 和语 气 让 人 倍 感 祥 和 温馨 ,真 正 说 到 了读 者 和 企
业 老 板 的心 坎 里 。
要有小标 题 , 以它来归纳 内容 、 调节读者
阅 渎视 角 、 振 读 者 阅读 兴 趣 。 作 通 讯 提 工 的标 题 要 题 文一 致 、 象生 动 , 能 起 到 形 才
常有 的事 , 书 、 习 已成 为 他 们 日常工 读 学 作 和生 活 中的 必修 课 。 故事 和 细节 的运 用 ,使 枯燥 的 干部 队伍 建 设 内 容生 动起 来 ,从 而更 具 说 服
力。
高 高 在 上 ,令 人 望 而 生 畏 、敬 而 远 之 。 “ 化 ” 作 性 报 道 , 在 必 行 。“ 化 ” 近 工 势 近 工 作 性 报 道 要从 三 个 方 面 做起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听2019.06|新媒体聚焦为来提醒或伤害李赣,通过栽赃、丑化的信息传播彻底消解李赣作为一名知名主播的权威性和正当性,但在此过程中,他们常常牵连众多无关的网友以及信息平台以实现破坏性的目的,如多次将外卖点到李赣家让其付钱,以李赣的名义在其他直播间集中发送弹幕干扰其他主播受众等,以获得“消解游戏”的参与感和满足感。

(二)偶像形象的被动拼贴李赣的直播间因举报被封后,“抽象工作室”团队的元老孙笑川独立出来在斗鱼TV 开设了自己的直播间,“狗粉丝”亚文化有了新的落脚点并继续保留和发展。

孙笑川的直播风格跟李赣相似,以川渝方言为基础,言辞幽默,性情偏激,常常在直播间与粉丝相互辱骂,脏话、粗俗俚语充斥其间,有直播片段被粉丝称为“抽象圣经”,被剪辑成视频后成为众多“狗粉丝”们的创作文本。

“狗粉丝”亚文化由此产生了新的外延:由李赣主导的消解主流文化的风格转向将李赣及其团队成员孙笑川作为文化衍生创新的文本素材,由受众对“李赣”“孙笑川”相关的事件、文字、图像、音视频素材的重新解码、编码,从而达到赋予恶搞、调侃的新意义的目的。

对主播的重构与拼贴,已经成为“狗粉丝”群体亚文化本身的风格,通过群体成员间不断生产、更新的参与式文本,在一些已然约定俗成的梗上不断附加新的含义。

如孙笑川曾说过自己“儒雅随和”,但在“狗粉丝”群体里“儒雅随和”成了讽刺言辞粗鄙、性情暴躁的代号。

此阶段的狗粉丝并未对孙笑川本人产生认同,而是借由对群体创造的“孙笑川”形象不断拼贴进而建立主流的群体共识:不断整蛊戏谑孙笑川,为他惹事,看他出丑,同时不断丰富以“孙笑川”素材为基础的极具开放性的参与式文本。

四、狗粉丝亚文化的影响与反思“狗粉丝”群体在网络上四处恶搞引战,时常留下圈外人难以理解的“文字+表情符号”的“抽象话”,从而干扰社交媒体中的对话,对清朗的网络空间和良好的网络秩序造成了噪音式的影响。

因为对自身亚文化的认可而变得极端,排斥其他群体并恶语相向,维护属于自己的优越感,是“狗粉丝”亚文化不可摆脱的低劣原生属性。

“狗粉丝”亚文化的产生,源自于主流话语、文化体系对新生草根阶层在网络平台上话语空间资源的挤占和压制,为了争取更多的表达权利,他们选择了非理性、集群化的破坏行为,其富于创造力的符号体系和话语风格也为互联网的草根文化带来了新的活力。

因此,我们需要辩证看待这样的亚文化现象,它或许会渐渐式微,但许多新的亚文化必将以“狗粉丝”亚文化的消逝作为自己新的开端与滋长养料。

参考文献:1.2015年中国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调查的四个发现[EB/OL].中国青年网,2015-10-26,/qckc/201510/t20151026_7242068.htm.2.马中红.2015年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前沿景观[J].青年学报,2016(3).3.王斌.线上集体欢腾:理解青年———网民集体行动的新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15(10).基金项目:本文系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科研项目“抵抗与游戏———关于‘狗粉丝’网络亚文化的研究”(项目编号:RWY181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一、意见领袖的源起与分类(一)意见领袖的源起意见领袖最早由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

拉扎斯菲尔德、贝雷尔森等人在美国俄亥俄州伊里县开展了一项有关总统选举的“投票行为研究”即“伊里调查”,发现大众传媒向社会大众传递信息时,存在着二级传播现象,即“意见通常从广告和印刷媒介流向意见领袖,再从意见领袖流向人群中不太活跃的部分”。

此后又证明了“意见领袖”不仅存在于政治领域,在时尚、购物、电影、公共事务等社会其他生活领域中也存在具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

①具体来说,意见领袖掌握着社会资源信息,在民众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并且乐于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更多没有信息来源的受众,受众既包括与意见领袖处于同一阵营,且与意见领袖具有大致相同意见的受众,也包括意见传播过程中得到意见领袖观念启发的受众。

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变革,社会化媒体逐步发展,例如微博中意见领袖的意见扩散与传统意见领袖的差别,意见领袖在不断发生变迁与完善。

(二)意见领袖的类型及演变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化媒体的不断进步,传统意见领袖影响力在变动中重新整合,体现出新趋势:一是意见领袖的分布不单单存在于某一特定区域;二是意见领袖受到更多经济资本支配,与传统意见领袖的生发机制产生明显不同。

《2017微博意见领袖变化趋势与影响力报告》显示,公知型意见领袖、知识型意见领袖及娱乐型意见领袖是当前三大活跃意见群体。

具体到微博舆论场中,原有公知型意见领袖群落分散,公共讨论弱化;而营销类、网络环境中意见领袖的意见表达阴冯雪摘要:新闻的价值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所提示的新闻事实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社会权利关系分布,经由互联网媒介发展的身份也逐渐变得自由。

在对新闻事实的呈现中,意见领袖处于一种话语权的主管与社会资源分发的位置。

本文分析意见领袖在新媒介环境下的演变。

关键词:网络环境;意见领袖;意见表达133|RADIO &TV JOURNAL2019.06新媒体聚焦娱乐类用户成为微博意见领袖的主流。

原有知识型或者公知型意见领袖在不自觉中向网络平台靠拢,根据网络特性调整自己的意见身份,例如传统公知型意见领袖会使用趋向网络化的词语来表达意见,期望得到更多的回应。

他们通过语言符号这种大众化传播载体来获得更多认同,不仅仅是一种身份上、意见上的认同,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认同,这种认同能为他们带来心理上的被接受感,也能通过这种受众聚合功能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三)公知型意见领袖与娱乐型意见领袖的对比公知型意见领袖与娱乐型意见领袖的对比可简化为传统型意见领袖与现代意见领袖关系对比,公知型意见领袖指具有特定专业背景并且经常对公共议题展开谈论的群体,这类群体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发挥着强大作用,但由于网络具有极强交互性与超链接性,原本在场的公知型意见领袖由于缺场产生信任环境扩大的威胁,位置也发生了动摇。

同时,由于身份特征与普通民众具有一定距离,民众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多处于平等身份地位的民众意见,因此产生的隔阂也会进一步加大。

而与公知型意见领袖不同的是,娱乐型意见领袖的发展恰恰是基于网络发展而逐步扩大,并且随着商业市场的不断扩张,娱乐型意见领袖具有更多话语权,当然这种话语权不仅是媒体赋予的,也来自于普通民众的关注。

随着碎片化、娱乐化式微的发展权力关系的演变也就越来越清晰,并且商业资本不断注入公共性与商业性的色彩逐渐加重。

二、微博中意见领袖的意见表达新媒体环境的发展不仅仅是意见表达的自由化,其中也掺杂着虚假信息的传播。

在脱离了原有的传播环境把关人的筛选后,意见表达呈现出色彩缤纷的局面,人们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围观事件的发展,也可以依据社交媒体发布自己的意见,寻求共鸣,与他人形成良性互动,这与传统媒体时代反馈机制较弱形成了对比。

网络环境中的意见领袖作用也与传统媒体时代有了本质的不同,意见领袖借由传播媒介的高度便利性,使得意见分发的范围更广,同时新媒体环境中意见领袖的意见表达不再完全中立,或多或少地存在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在微博场域中微博大V 成为了企业品牌或个人和群体进行宣传营销的推手,意见领袖的意见表达会更多地受到社会资本的控制。

(一)理性与非理性的论战在微博中,娱乐型意见领袖的身份背后,往往会依据民众心理痛点来进行选择性意见表达并掺杂非理性因素。

例如在粉丝群体所发布的微博中,就掺杂着这种理性与非理性的博弈,粉丝社群中拥有话语权的个人发布关于偶像信息时可能会受到来自非粉丝群体的评价,在脱去了粉丝滤镜后的观点是人们对于某一偶像的理性认识,但在粉丝看来这一认识并不是事实,从来引发了粉丝与群体的对峙,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偶像的论战,论战中包含的观点就掺杂着理性与非理性的博弈。

在粉丝圈层中我们可以看到,粉丝群体中并不完全是网络化无结构的组织形式,它拥有非常明晰的组织权力阶层与制度。

在涉及偶像利益之争时,他们进行意见表达以非理性的方式呈现,只身跳入舆论旋涡,为了偶像利益纷争,完全非理性的表达已经不能对事实本身进行正确呈现。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媒介赋权给予受众平等的话语权,在平等话语权基础之上圈层群体中意见领袖拥有凌驾于组织之上的高度集中的话语权,这一方面是因为意见领袖本身拥有表达意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意见领袖拥有其他民众所没有的权利。

当所属群体的利益受到攻击时,媒介给予受众的权利就成了博弈的工具,也使得非理性意见进行了更大范围的传播,这也是在微博场域中观点极化的原因之一。

(二)新闻与宣传的博弈随着网络发展,新闻与宣传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们被裹挟在这些经过包装的传播过程中,传统新闻公关向营销靠拢,更多时候带有一种社会营销的意味。

微博意见领袖作为意见传播的重要节点,辗转于不同网络社区,他们拥有不同的社群代际关系。

各意见领袖之间的联结构成信息传播的场域,控制着其他受众传递信息并拥有着信息快速准确投放的“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意见领袖的聚合功能不能小觑,其所属微博社群的受众在资本投资者看来隐藏着无限的购买力,是资本投资的潜在消费对象,尤以粉丝群体更甚。

同时,意见领袖联结的意见领袖联盟会致使受众产生假象,即针对某一具体营销时会产生“口碑传播”效应,例如欧莱雅的微博营销中会发动各大小“网红”进行产品试用并发布使用感,如“西门大嫂”“深夜发媸”“MOMO 酱也是徐老师”等微博账号,通过转发抽奖的形式获得了大量的关注,使得转发链条中的人们基于对“网红”人物的信任产生此产品可以购买的印象,促进了产品的销量。

另外,在社会公共事件中也可以看到意见领袖的身影,他们的作用不仅局限于信息传播与观念集合,他们还是意见环境的引导者,他们指导社会意见的风向,对网络时代的舆论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曼纽尔·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中讲到:“在网络社会中,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互动成为了可能,媒体不再具有强制性。

受众有了空前的自由,一切神圣还原为世俗。

”②意见领袖的存在为受众情感模式和认知框架在信息筛选方面带来信任机制,社交媒体同时为信息交往提供技术性支持,意见领袖的作用也在不断凸显。

个人的情感共振产生的群体联结是否是我们进行信息选择的主要因素尚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明确的是情感因素并不成为我们价值判断与选择的首要因素。

正是由于网络这种信息交往的无障碍模式使得大众疲于思考,失去了主动思考的能力,所以对于意见领袖的意见传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审慎的态度,进行理性选择,同时需要保持主动思考,理性看待信息的传播。

注释院①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13.②[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45.(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