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x线片

腹部x线片
腹部x线片

腹部平片是研究腹痛患者常见的一线影像学资料。非影像科医生需要能够独立地识别各种不同的肠道疾病。医脉通从Medscape上整理了一些列关于肠功能紊乱的X光片,以飨读者。

病例一:

上张X线片在小肠靠近横结肠处出现几圈膨大后合并狭窄。术中发现该患者由于肠系膜动脉栓塞致小肠肠襻坏疽。

病人出现腹部不适的明显迹象。大肠梗阻在腹部平片上会表现为什么呢?

结肠扩张是由于粪便嵌塞。大肠可通过结肠袋来识别,并且其从升结肠延续至乙状结肠。由于排泄物挤压致粪便和气体积聚使直肠存留少量气体。这可通过肛门镜检或直肠指诊来确认。

腹痛患者所做的腹部平片。有助于临床诊断的微妙征象是什么呢?

气腹患者摩里逊陷凹存在气体。平片中,靠近11肋的右上象限可见三角形(如在这种情况下)、半圆形,或月牙形的气体集聚。在仰卧位X光片中,右上象限的气体不能解释为肠道内气体,通常为腹腔内游离气体的最早迹象。

同一患者前-后坐位的胸片所示右膈下(箭头)游离气体,证实了气腹的诊断。

病例二:

上图腹部平片检查是一6岁男孩,出现呕吐和急性右髂窝疼痛进行的。两个关键的发现在哪里?(提示:通过放射科医生所提供的箭头可以缩小关注点。)

右髂窝多个扩张的小肠襻出现小的钙化结节。小肠袢可与大肠区分开来,因为小肠的环状襞延伸至整个肠壁,而结肠袋只是部分延伸存在。在右下腹(箭头)的钙化结节高度提示阑尾粘连。这个病人开腹手术发现阑尾粘连致小肠梗阻。

腹痛患者的腹部X光片水平位(左侧)和直立位(右侧)所上图示。是什么原因导致该病人的不适呢?

X线片表现出充满整个腹部的乙状结肠扭转。乙状结肠的两端可以理解成一个倒置的朝向骨盆的U型(图U)。在X光片直立位,可以看出气液平面(箭头)。咖啡豆的标志是乙状结肠扭转的典型的表现。充满气体的肠道包绕重叠水肿的肠壁所形成致密的白线,类似于一个咖啡豆。在这些X光片中,大肠的其余部分均不膨大,大概是因为扭转的点不造成阻塞,从而使消化产物可进入乙状结肠。

逆行通过肛管后所行X光片所示,证明了乙状结肠襻和正常肠道结构压力减低。

病例三:

上图是一个孩子所做的腹部平片。有什么不好的发现(通过箭头的引导)?该平片显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出现肠壁积气。肠壁积气是肠管缺血后的肠壁内的空气集聚。肠壁(箭头)出现线性的或曲线的透亮。在少数情况下,肠壁积气可以是慢性阻塞性肺病、腹部疾病、结缔组织疾病、使用类固醇类药物或化疗所致。

虽然X线平片足以诊断三分之二的肠壁积气病例,但CT可以更清楚地证明这种过程。CT上肠壁积气清晰可见(箭头)。

这例腹痛患者的主要异常在哪里?

该X光片显示伪膜性肠炎患者结肠袋广泛增厚(箭头)。结肠袋是结肠上小的囊袋状突起,这种分段的外观可以有助于在X线平片上区分小肠与结肠。伪膜性肠炎中,增厚的肠壁是由肠壁水肿引起的。典型的表现是结肠扩张、呈结节状增厚的结肠袋和拇指印。此X线片横结肠明显增厚。

钡剂灌肠进一步突出结肠袋增厚。

急性腹痛、便血的65岁男子行腹部平片检查所上图示。除了近端小肠梗阻,箭头指向有没有其它重大异常?

箭头指向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拇指纹。拇指纹是粘膜水肿的非特异性的表现,其可见于炎性肠病、伪膜性结肠炎或缺血性肠病。随着水肿加重,结肠袋可能完全消失,留下一个管状的外观。肠道的收缩狭窄可能是其它常见的发现。

上图为一58岁男性,因1周前非特异性消化不良,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做的腹部平片。患者最初表现为不确切的腹部不适和便血。现在又出现了腹痛和腹膜炎。箭头所指的典型表现是什么,诊断是什么?

箭头指向缺血穿孔性肠病患者的浅浮雕征。这也被称为双壁征或Rigler征。通常仅一侧肠壁可以看到。当双侧都能看到时,它表示腔内和腔外都有气体。当病人腹痛症状逐渐加重,肠壁穿孔是很有可能的。该患者手术过程中发现肠道脾曲缺血穿孔性肠病。

病例六:

上图符合53岁,女性,肠梗阻所做的腹部平片。发病初所拍图像在左侧,24小时后所拍图像在右侧。是什么原因造成病人梗阻?众多发现都在眼前,不要被箭头影响。

该患者存在一个大的盲肠肠扭转。左侧图像显示一个没有任何可见结肠袋(短箭头),内脏充满大量气体。在升结肠(红色箭头)存在粪便与空气,这表明没有完全阻塞并且一些气体正向远端移动。右图像显示内脏位置的变化,这表明梗阻是非固定的。扭转是由弯曲的箭头所圈出。典型的表现为盲肠头朝向右侧髂窝与肠扭转突出向上朝向左上腹部。

病例七:

上图为9岁,腹痛、呕吐患儿所做的腹部平片。该患儿有阑尾炎合并腹膜炎病史。影像学异常是什么,最有可能的病因是什么?腹部X线片显示小肠襻的明显扩张、环状襞的消失,这与小肠梗阻的诊断相一致。该患儿既往有腹膜炎病史,梗阻是由腹腔粘连造成的。这个孩子最终经保守治疗康复。

病例八:

一位67岁腹部疼痛男性。他的腹部平片主要异常是什么?X光片显示肠道气体相对缺乏。在无症状的患者,这往往是正常的变化。在有症状的患者,就像这例患者,当发现当肠襻内充满液体而不是气体,就可以诊断为肠梗阻。其它潜在的腹部无气体的原因在腹水、大型腹部包块、结肠切除术后、急性胃肠炎和肠道缺血。

正常腹部平片X线表现

第六篇急腹症 第三章正常腹部平片X 线表现 第三章正常腹部平片X 线表现 腹部各脏器密度大致相同,不能形成对比;只有依靠腹内脂肪层和胃肠内气体的衬托,才能大体显示出各脏器的形状。了解正常 腹部平片的X 线表现,是识别病理变化的基础。 第一节肠道解剖 腹部平片X 线表现 在质地优良的腹部平片上,应能清楚区分出胁腹部的结构层和腹腔 与盆腔实质脏器的轮廓,以及部分空腔脏器的影像。 艮白笆嫩土 Ilf 眺册廊 珊船我 4腰人肌第 侧佗85

空肠、回肠的长度与宽度,随着肠张力、蠕动等变化也发生变化。在X线片上测量其内径,空肠约1.5?2.5 cm回肠宽约1?2cm。空肠位于左上腹,回肠位于中、下腹偏右。大肠位于腹腔四周,盲肠宽约5?6cm左半结肠宽约3?4cm。结肠除位置特殊、口径较大 与小肠不同外,还有结肠袋也是小肠所没有的。在肠腔呈萎陷状态时,黏膜皱襞呈盘曲花纹状。肠腔扩大之后,小肠仅见环状皱襞,大肠仅见半月状皱襞。 第二节肠道内气体与液体 胃肠道内的气体,70 %以上来源于咽下的空气。其次来源于血液弥散到肠腔内气体和肠内细菌发酵所产生的气体。气体进入胃腔之后,可随暧气等动作经口腔排出,也可经幽门进入小肠。气体进入小肠之后以小气泡的形式与肠液混合,部分经肠壁吸收入血液随呼吸从肺排出,部分随蠕动进入大肠。一般成人小肠内气体较少,婴幼儿常因啼哭,不断吸吮吞咽动作,腹部松弛,回盲瓣无力等诸多因素使小肠、大肠有较多积气,但呈杂乱无章、肠腔多边形,表示肠腔内压不高,能受周围组织影响。 正常肠内液体为消化道腺体所分泌和随食物进入之液体。每天约有7000?8000ml消化液进入肠内,其中唾液约有1500ml,胃液2000?3000ml,肠液3000ml,胆液300?500ml。肠道内液体绝大部分由小肠或大肠黏膜再吸收而进入血液,仅余少量随粪便排出,所以肠腔内并无多量液体潴留。 第三节腹部平片X线表现 在质地优良的腹部平片上,应能清楚区分出胁腹部的结构层和腹腔与盆腔实质脏器的轮廓,以及部分空腔脏器的影像。 1 ?空腔脏器

正常腹部平片X线表现

第六篇急腹症 第三章正常腹部平片X线表现 腹部各脏器密度大致相同,不能形成对比;只有依靠腹内脂肪层和胃肠内气体的衬托,才能大体显示出各脏器的形状。了解正常腹部平片的X线表现,是识别病理变化的基础。 第一节肠道解剖 空肠、回肠的长度与宽度,随着肠张力、蠕动等变化也发生变化。在X线片上测量其内径,空肠约1.5~2.5 cm,回肠宽约1~2cm。空肠位于左上腹,回肠位于中、下腹偏右。大肠位于腹腔四周,盲肠宽约5~6cm,左半结肠宽约3~4cm。结肠除位置特殊、口径较大

与小肠不同外,还有结肠袋也是小肠所没有的。在肠腔呈萎陷状态时,黏膜皱襞呈盘曲花纹状。肠腔扩大之后,小肠仅见环状皱襞,大肠仅见半月状皱襞。 第二节肠道内气体与液体 胃肠道内的气体,70%以上来源于咽下的空气。其次来源于血液弥散到肠腔内气体和肠内细菌发酵所产生的气体。气体进入胃腔之后,可随嗳气等动作经口腔排出,也可经幽门进入小肠。气体进入小肠之后以小气泡的形式与肠液混合,部分经肠壁吸收入血液随呼吸从肺排出,部分随蠕动进入大肠。一般成人小肠内气体较少,婴幼儿常因啼哭,不断吸吮吞咽动作,腹部松弛,回盲瓣无力等诸多因素使小肠、大肠有较多积气,但呈杂乱无章、肠腔多边形,表示肠腔内压不高,能受周围组织影响。 正常肠内液体为消化道腺体所分泌和随食物进入之液体。每天约有7000~8000ml消化液进入肠内,其中唾液约有1500ml,胃液2000~3000ml,肠液3000ml,胆液300~500ml。肠道内液体绝大部分由小肠或大肠黏膜再吸收而进入血液,仅余少量随粪便排出,所以肠腔内并无多量液体潴留。 第三节腹部平片X线表现 在质地优良的腹部平片上,应能清楚区分出胁腹部的结构层和腹腔与盆腔实质脏器的轮廓,以及部分空腔脏器的影像。 1.空腔脏器 胃内常有气体和液体。卧位片上胃内气体一般积于胃体或胃窦部。立位片气体集中在胃底或胃体上部,并常形成一个液平面,称胃泡。胃底部的少量气体,可在膈下显示为一带状透亮区,不可误认为气腹。十二指肠仅球部有时可见少量零星散布的片状积气影,显示出花纹状黏膜纹。而婴幼儿,在正常情况下,小肠即有气体,但不扩张,表现为多边形网状结构,不可误认为肠梗阻。大肠内常有积气,位于小肠四周的不定型的积气阴影;有时为似结肠袋型的原型积气影;在气体对比之下,常见粪便阴影。 2.实质脏器

腹部X线诊断

腹部X线诊断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 影像中心 腹部专业组 孙兴旺 胃肠道 X线诊断 胃肠道X线检查诊断特点 ?行经长,范围广,形态各异,位置多变; ?缺乏自然对比,平片价值有限,造影检查为主; ?造影方法多样,操作程序繁杂各异,规范较少; ?造影检查仅显示腔内形态,影像重叠多、干扰大,其质量、价值及可信度更与技术水平有关;?分析征象应去伪存真、认真灵活、参考功能、结合临床; 检查方法及 正常 X线表现 检查方法 普通检查:腹部平片 ?投照方式:立、卧位及水平侧位; ?诊断价值:常用于急腹症的诊断; ?观察内容: 1、腹部钙化、软组织肿块及其他异常阴影; 2、片内骨性及软组织结构; 3、胃肠道液体气体的量及分布; 4、主要脏器位置、大小、形态、轮廓和密度; 造影检查 ?分类: 1、以造影剂种类:钡剂造影血管造影气腹造影 2、以造影剂引入方式:口服法灌入法 3、以造影检查部位: ?食管造影?胃肠造影?十二指肠造影 小肠造影 结肠造影 4、以操作或显示方式、方法: ?单对比?双重对比?低张双重对比 充盈法 粘膜法 加压法 ?价值: 显示胃肠道的管腔及其粘膜的形态、大小和轮廓;

正常X 线表现 平片:?骨性结构 ?软组织结构 ?主要脏器轮廓 ?胃肠道位置、内腔形态及其结构特点 ?胃肠道液体气体的量及其分布 ?肠道各段充气状态下的影像特点 (外形、管径、内腔、粘膜及位置) 胃肠造影X 线表现 下咽部及食管入口X 线表现?常摄位置:正、侧位及双斜位 ?正常主要结构: 侧位:前缘:?舌根 会厌奚 会厌 后缘:颈前软组织,厚度一般 <0.5cm 正位:?会厌 会厌奚 梨状隐窝 食管入口 食管正常X 线表现?平片不能直接观察;造影是X 线显示食管的主要方法:?食管分段:颈、胸(亚三段或解剖命名)、腹三段;?充盈像上前缘显示三个生理性压迹; ?功能状态上常可形成三个生理性狭窄和一个膈壶腹;?食管的蠕动;原发蠕动、继发蠕动和第三收缩 ?食管的粘膜皱襞;纵行透亮条纹; 一个壶腹、三种蠕动;三段、三窄、三压迹; 粘膜纵行亮条纹。 胃的正常X 线表现?形态类型:四种类型 ?解剖分部(分区):两门两区三部 ?解剖标志:一角两弯 ?蠕动类型:环状或对称性收缩 ?粘膜纹及外形:纵、横、斜或网状交错 ?排空时间;2~4小时

正常腹部平片X线表现

第六篇?急腹症 第三章?正常腹部平片X线表现 腹部平片X线表现 在质地优良的腹部平片上,应能清楚区分出胁腹部的结构层和腹腔 与盆腔实质脏器的轮廓,以及部分空腔脏器的影像。 第三章?正常腹部平片X线表现 腹部各脏器密度大致相同,不能形成对比;只有依靠腹内脂肪层和胃肠内气体的衬托,才能大体显示出各脏器的形状。了解正常腹部平片的X线表现,是识别病理变化的基础。 第一节肠道解剖 空肠、回肠的长度与宽度,随着肠张力、蠕动等变化也发生变化。在X线片上测量其内径,空肠约~ cm,回肠宽约1~2cm。空肠位于左上腹,回肠位于中、下腹偏右。大肠位于腹腔四周,盲肠宽约5~6cm,左半结肠宽约3~4cm。结肠除位置特殊、口径较大与

小肠不同外,还有结肠袋也是小肠所没有的。在肠腔呈萎陷状态时,黏膜皱襞呈盘曲花纹状。肠腔扩大之后,小肠仅见环状皱襞,大肠仅见半月状皱襞。 第二节肠道内气体与液体 胃肠道内的气体,70%以上来源于咽下的空气。其次来源于血液弥散到肠腔内气体和肠内细菌发酵所产生的气体。气体进入胃腔之后,可随嗳气等动作经口腔排出,也可经幽门进入小肠。气体进入小肠之后以小气泡的形式与肠液混合,部分经肠壁吸收入血液随呼吸从肺排出,部分随蠕动进入大肠。一般成人小肠内气体较少,婴幼儿常因啼哭,不断吸吮吞咽动作,腹部松弛,回盲瓣无力等诸多因素使小肠、大肠有较多积气,但呈杂乱无章、肠腔多边形,表示肠腔内压不高,能受周围组织影响。 正常肠内液体为消化道腺体所分泌和随食物进入之液体。每天约有7000~8000ml消化液进入肠内,其中唾液约有1500ml,胃液2000~3000ml,肠液3000ml,胆液300~500ml。肠道内液体绝大部分由小肠或大肠黏膜再吸收而进入血液,仅余少量随粪便排出,所以肠腔内并无多量液体潴留。 第三节腹部平片X线表现 在质地优良的腹部平片上,应能清楚区分出胁腹部的结构层和腹腔与盆腔实质脏器的轮廓,以及部分空腔脏器的影像。 1.空腔脏器 胃内常有气体和液体。卧位片上胃内气体一般积于胃体或胃窦部。立位片气体集中在胃底或胃体上部,并常形成一个液平面,称胃泡。胃底部的少量气体,可在膈下显示为一带状透亮区,不可误认为气腹。十二指肠仅球部有时可见少量零星散布的片状积气影,显示出花纹状黏膜纹。而婴幼儿,在正常情况下,小肠即有气体,但不扩张,表现为多边形网状结构,不可误认为肠梗阻。大肠内常有积气,位于小肠四周的不定型的积气阴影;有时为似结肠袋型的原型积气影;在气体对比之下,常见粪便阴影。 2.实质脏器

正常腹部平片X线表现知识讲解

第六篇急腹症 第三章正常腹部平片X线表现腹部平片X线表现 在质地优良的腹部平片上,应能清楚区分出胁腹部的结构层和腹腔 与盆腔实质脏器的轮廓,以及部分空腔脏器的影像。 第三章正常腹部平片X线表现精品文档

腹部各脏器密度大致相同,不能形成对比;只有依靠腹内脂肪层和胃肠内气体的衬托,才能大体显示出各脏器的形状。了解正常腹部平片的X线表现,是识别病理变化的基础。 第一节肠道解剖 空肠、回肠的长度与宽度,随着肠张力、蠕动等变化也发生变化。在X线片上测量其内径,空肠约1.5~2.5 cm,回肠宽约1~2cm。空肠位于左上腹,回肠位于中、下腹偏右。大肠位于腹腔四周,盲肠宽约5~6cm,左半结肠宽约3~4cm。结肠除位置特殊、口径较大与小肠不同外,还有结肠袋也是小肠所没有的。在肠腔呈萎陷状态时,黏膜皱襞呈盘曲花纹状。肠腔扩大之后,小肠仅见环状皱襞,大肠仅见半月状皱襞。 第二节肠道内气体与液体 胃肠道内的气体,70%以上来源于咽下的空气。其次来源于血液弥散到肠腔内气体和肠内细菌发酵所产生的气体。气体进入胃腔之后,可随嗳气等动作经口腔排出,也可经幽门进入小肠。气体进入小肠之后以小气泡的形式与肠液混合,部分经肠壁吸收入血液随呼吸从肺排出,部分随蠕动进入大肠。一般成人小肠内气体较少,婴幼儿常因啼哭,不断吸吮吞咽动作,腹部松弛,回盲瓣无力等诸多因素使小肠、大肠有较多积气,但呈杂乱无章、肠腔多边形,表示肠腔内压不高,能受周围组织影响。 精品文档

正常肠内液体为消化道腺体所分泌和随食物进入之液体。每天约有7000~8000ml消化液进入肠内,其中唾液约有1500ml,胃液2000~3000ml,肠液3000ml,胆液300~500ml。肠道内液体绝大部分由小肠或大肠黏膜再吸收而进入血液,仅余少量随粪便排出,所以肠腔内并无多量液体潴留。第三节腹部平片X线表现 在质地优良的腹部平片上,应能清楚区分出胁腹部的结构层和腹腔与盆腔实质脏器的轮廓,以及部分空腔脏器的影像。 1.空腔脏器 胃内常有气体和液体。卧位片上胃内气体一般积于胃体或胃窦部。立位片气体集中在胃底或胃体上部,并常形成一个液平面,称胃泡。胃底部的少量气体,可在膈下显示为一带状透亮区,不可误认为气腹。十二指肠仅球部有时可见少量零星散布的片状积气影,显示出花纹状黏膜纹。而婴幼儿,在正常情况下,小肠即有气体,但不扩张,表现为多边形网状结构,不可误认为肠梗阻。大肠内常有积气,位于小肠四周的不定型的积气阴影;有时为似结肠袋型的原型积气影;在气体对比之下,常见粪便阴影。 2.实质脏器 肝脏位于右上腹部,为密度均匀一致的软组织影像,上与膈肌及右肺底相接,下极达肋缘,一般在右胁腹部及季肋部可清楚显示其外缘及下缘。胆囊仅在肥胖体型或邻近肠管充气衬托时偶尔可见。脾脏位于第膈外下方,其下极恰在左12肋骨下缘。肥胖者、深吸精品文档

肠梗阻采取腹部X线平片与CT诊断效果对比_0

肠梗阻采取腹部X线平片与CT诊断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腹部X线平片与CT对肠梗阻的诊断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9例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采取CT检查;对照组35例,采取腹部X线平片检查。将两组患者检查结果与病理证实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检出率。结果:观察组共检出32例,检出率为94.18%,对照组共检出28例,检出率为80.00%。观察组检出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对肠梗阻的诊断特征性更强,较腹部X线检查的检出率更高,值得广泛推广。 标签:肠梗阻;X线平片;CT 肠梗阻是最为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由于该病症病情发展较快,若未及时诊断,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X线平片与CT扫描是肠梗阻诊断过程中的常见方法,为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我院对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9例肠梗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34例患者(观察组)采取了CT诊断,35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了腹部X线平片诊断,发现CT诊断效果更优,现将结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9例肠梗阻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及对照组35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为10~75岁,平均年龄为(51.2±4.9)岁,其中单纯性肠梗阻14例,绞窄性肠梗阻7例,胆石性肠梗阻2例,粘连性肠梗阻11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为8~72岁,平均年龄为(53.4±5.1)岁,其中单纯性肠梗阻15例,绞窄性肠梗阻8例,胆石性肠梗阻3例,粘连性肠梗阻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肠梗阻类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腹部X线平片检查,具体如下:患者常规摄站立位腹部X线平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加照卧位。扫描时,上缘至膈肌,下缘至耻骨联合。观察组采取CT检查,具体如下:使用16层螺旋CT仪对患者进行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220mAs;层距:5mm;层厚:5mm,扫描至病变处改为薄层(2mm)。扫描范围为膈肌顶部至耻骨联合水平。将两组患者检查结果与病理证实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检出率。 1.3 统计学分析

正常腹部平片X线表现

第六篇 第三章正常腹部平片X线表现 腹部各脏器密度大致相同,不能形成对比;只有依靠腹内脂肪层和胃肠内气体的衬托,才能大体显示出各脏器的形状。了解正常腹部平片的X线表现,是识别病理变化的基础。 第一节肠道解剖

空肠、回肠的长度与宽度,随着肠张力、蠕动等变化也发生变化。在X线片上测量其内径,空肠约1.5~2.5 cm,回肠宽约1~2cm。空肠位于左上腹,回肠位于中、下腹偏右。大肠位于腹腔四周,盲肠宽约5~6cm,左半结肠宽约3~4cm。结肠除位置特殊、口径较大与小肠不同外,还有结肠袋也是小肠所没有的。在肠腔呈萎陷状态时,黏膜皱襞呈盘曲花纹状。肠腔扩大之后,小肠仅见环状皱襞,大肠仅见半月状皱襞。 第二节肠道内气体与液体 胃肠道内的气体,70%以上来源于咽下的空气。其次来源于血液弥散到肠腔内气体和肠内细菌发酵所产生的气体。气体进入胃腔之后,可随嗳气等动作经口腔排出,也可经幽门进入小肠。气体进入小肠之后以小气泡的形式与肠液混合,部分经肠壁吸收入血液随呼吸从肺排出,部分随蠕动进入大肠。一般成人小肠内气体较少,婴幼儿常因啼哭,不断吸吮吞咽动作,腹部松弛,回盲瓣无力等诸多因素使小肠、大肠有较多积气,但呈杂乱无章、肠腔多边形,表示肠腔内压不高,能受周围组织影响。 正常肠内液体为消化道腺体所分泌和随食物进入之液体。每天约有7000~8000ml消化液进入肠内,其中唾液约有1500ml,胃液2000~3000ml,肠液3000ml,胆液300~500ml。肠道内液体绝大部分由小肠或大肠黏膜再吸收而进入血液,仅余少量随粪便排出,所以肠腔内并无多量液体潴留。 第三节腹部平片X线表现 在质地优良的腹部平片上,应能清楚区分出胁腹部的结构层和腹腔与盆腔实质脏器的轮廓,以及部分空腔脏器的影像。 1.空腔脏器 胃内常有气体和液体。卧位片上胃内气体一般积于胃体或胃窦部。立位片气体集中在胃底或胃体上部,并常形成一个液平面,称胃泡。胃底部的少量气体,可在膈下显示为一带状透亮区,不可误认为气腹。十二指肠仅球部有时可见少量零星散布的片状积气影,

正常腹部平片X线表现

应能清楚区分出胁腹部的结构层和腹腔 第三章正常腹部平片X线表现 腹部各脏器密度大致相同,不能形成对比;只有依靠腹内脂肪层和胃肠内气体的衬托,才能大体显示出各脏器的形状。了解正常腹部平片的X线表现,是识别病理变化的基础。

第一节肠道解剖 空肠、回肠的长度与宽度,随着肠张力、蠕动等变化也发生变化。在X线片上测量其内径,空肠约1.5~2.5 cm,回肠宽约1~2cm。空肠位于左上腹,回肠位于中、下腹偏右。大肠位于腹腔四周,盲肠宽约5~6cm,左半结肠宽约3~4cm。结肠除位置特殊、口径较大与小肠不同外,还有结肠袋也是小肠所没有的。在肠腔呈萎陷状态时,黏膜皱襞呈盘曲花纹状。肠腔扩大之后,小肠仅见环状皱襞,大肠仅见半月状皱襞。 第二节肠道内气体与液体 胃肠道内的气体,70%以上来源于咽下的空气。其次来源于血液弥散到肠腔内气体和肠内细菌发酵所产生的气体。气体进入胃腔之后,可随嗳气等动作经口腔排出,也可经幽门进入小肠。气体进入小肠之后以小气泡的形式与肠液混合,部分经肠壁吸收入血液随呼吸从肺排出,部分随蠕动进入大肠。一般成人小肠内气体较少,婴幼儿常因啼哭,不断吸吮吞咽动作,腹部松弛,回盲瓣无力等诸多因素使小肠、大肠有较多积气,但呈杂乱无章、肠腔多边形,表示肠腔内压不高,能受周围组织影响。 正常肠内液体为消化道腺体所分泌和随食物进入之液体。每天约有7000~8000ml消化液进入肠内,其中唾液约有1500ml,胃液2000~3000ml,肠液3000ml,胆液300~500ml。肠道内液体绝大部分由小肠或大肠黏膜再吸收而进入血液,仅余少量随粪便排出,所以肠腔内并无多量液体潴留。 第三节腹部平片X线表现 在质地优良的腹部平片上,应能清楚区分出胁腹部的结构层和腹腔与盆腔实质脏器的轮廓,以及部分空腔脏器的影像。

腹部x线片

腹部平片是研究腹痛患者常见的一线影像学资料。非影像科医生需要能够独立地识别各种不同的肠道疾病。医脉通从Medscape上整理了一些列关于肠功能紊乱的X光片,以飨读者。 病例一: 上张X线片在小肠靠近横结肠处出现几圈膨大后合并狭窄。术中发现该患者由于肠系膜动脉栓塞致小肠肠襻坏疽。 病人出现腹部不适的明显迹象。大肠梗阻在腹部平片上会表现为什么呢?

结肠扩张是由于粪便嵌塞。大肠可通过结肠袋来识别,并且其从升结肠延续至乙状结肠。由于排泄物挤压致粪便和气体积聚使直肠存留少量气体。这可通过肛门镜检或直肠指诊来确认。 腹痛患者所做的腹部平片。有助于临床诊断的微妙征象是什么呢?

气腹患者摩里逊陷凹存在气体。平片中,靠近11肋的右上象限可见三角形(如在这种情况下)、半圆形,或月牙形的气体集聚。在仰卧位X光片中,右上象限的气体不能解释为肠道内气体,通常为腹腔内游离气体的最早迹象。 同一患者前-后坐位的胸片所示右膈下(箭头)游离气体,证实了气腹的诊断。

病例二: 上图腹部平片检查是一6岁男孩,出现呕吐和急性右髂窝疼痛进行的。两个关键的发现在哪里?(提示:通过放射科医生所提供的箭头可以缩小关注点。) 右髂窝多个扩张的小肠襻出现小的钙化结节。小肠袢可与大肠区分开来,因为小肠的环状襞延伸至整个肠壁,而结肠袋只是部分延伸存在。在右下腹(箭头)的钙化结节高度提示阑尾粘连。这个病人开腹手术发现阑尾粘连致小肠梗阻。

腹痛患者的腹部X光片水平位(左侧)和直立位(右侧)所上图示。是什么原因导致该病人的不适呢? X线片表现出充满整个腹部的乙状结肠扭转。乙状结肠的两端可以理解成一个倒置的朝向骨盆的U型(图U)。在X光片直立位,可以看出气液平面(箭头)。咖啡豆的标志是乙状结肠扭转的典型的表现。充满气体的肠道包绕重叠水肿的肠壁所形成致密的白线,类似于一个咖啡豆。在这些X光片中,大肠的其余部分均不膨大,大概是因为扭转的点不造成阻塞,从而使消化产物可进入乙状结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