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化学改性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研究酶改性技术对食品中多糖的改性效果

研究酶改性技术对食品中多糖的改性效果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多糖的结构特性导致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如黏性过高、溶解性差等。
为了改善多糖的性质,研究人员尝试利用酶改性技术对多糖进行改性。
酶改性技术是一种绿色、温和的改性方法,通过酶的特异性作用,可以在不破坏多糖结构的情况下改善其性质。
本文旨在探讨酶改性技术对食品中多糖的改性效果。
首先,酶改性技术在多糖改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酶是一种特异性生物催化剂,可以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对多糖进行特异性作用,改变其结构和性质。
目前常用的多糖酶包括纤维素酶、淀粉酶、葡聚糖酶等。
这些酶在多糖改性过程中可以裂解多糖的聚合链、改变其分子结构,从而改善多糖的性质。
例如,纤维素酶可以裂解纤维素中的β-1,4-糖苷键,降低纤维素的结晶度,提高其溶解性和黏度,从而改善食品的口感和质地。
其次,酶改性技术对多糖的改性效果主要取决于酶的种类、用量、作用时间和温度等因素。
不同种类的酶对多糖的改性效果有所不同。
以淀粉为例,α-淀粉酶可以降低淀粉的粘性和黏性,增加淀粉的泡化性,改善食品的口感;而β-淀粉酶则可以降低淀粉的冷却后再结晶速度,减少淀粉的老化速度,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在实际应用中,研究人员需要根据食品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酶种类和条件,以达到最佳的改性效果。
此外,酶改性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食品加工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酶改性技术作为一种绿色、温和的改性方法,可以有效改善食品的质地、口感和营养价值,提高食品的竞争力。
近年来,不少食品企业已经开始引入酶改性技术,用于改善产品品质,推动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
总的来看,酶改性技术对食品中多糖的改性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选择酶种类和条件,可以有效改善多糖的性质,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未来,随着酶改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其在食品工业中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多糖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食品科技多糖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郭 杰,贾国军,陶 蕾,王瑞雪(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 要:多糖绿色安全,且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得到了人们的广泛研究。
生物多糖结构复杂,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多糖的一级结构。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抗肿瘤、降血糖、抗辐射、增强免疫力和抗氧化等作用,在保健、医药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从化学结构和生物学功能两方面介绍了多糖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多糖;结构;生物学功能Research Progress on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Function ofPolysaccharidesGUO Jie, JIA Guojun, TAO Lei, WANG Ruixue(Lanzhou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 Polysaccharide is green, safe and has a variety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which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The structure of biological polysaccharides is complex. At present, relevant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primary structure of polysaccharides.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olysaccharides have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functions, including anti-tumor, hypoglycemic, anti radiation, enhancing immunity and antioxidation. They have a very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field of health care and medicin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two aspects of chemical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function.Keywords: polysaccharide; structure; biological function多糖(Polysaccharides)是一类由单糖为基本单位,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是构成生命体的4大生物大分子之一,在机体的新陈代谢中作为信息受体参与多种信号传导[1]。
黄芪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黄芪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作者:蔡江滢何菁荣邹兴龙张祎窦春江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22年第03期摘要:黄芪是传统药食两用的中药材之一,含有200多种化学成分,如多糖、皂甙、黄酮、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其中黄芪多糖是含量最多、免疫活性较强的一类水溶性物质。
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血糖、保护心脏、抗炎、抗氧化等生物学活性,除此之外,黄芪多糖还对正常的肠道菌群具有调节及促生长作用,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有望作为一种新型中药益生元。
文章就近年来黄芪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黄芪多糖的药品研制及益生元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關键词:黄芪多糖(APS);益生元活性;微生态制剂中图分类号: R248.1 文献标志码:A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豆科黄芪属,分为膜荚黄芪和内蒙古黄芪。
最早被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主要产于我国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山西省等地。
现代药理学研究和大量临床实践证实黄芪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主要包括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保肝、祛痰和利尿等作用[1-3]。
研究表明,黄芪中包含2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异黄酮(Isoflavonoids)、皂苷(Saponins)、黄芪多糖(Astrag⁃ alus polysaccharide,APS)等3种化合物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
异黄酮如芒柄花黄素、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及其糖苷具有加强免疫、强身健体的功效。
皂苷中的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因其显著的药理活性,可作为黄芪质量代表性指标。
此外,黄芪中还含有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4-6]。
最新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对多种益生菌具有促进生长作用,有可能成为中药益生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黄芪多糖的动物保健功能也已经成为研究热点,鉴于其特有的功效,黄芪多糖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通过发挥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来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动物产品品质的改善、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7-8]。
多糖的化学修饰对其生物活性影响研究进展

多糖的化学修饰对其生物活性影响研究进展孟思彤;徐艳芝;王振月【摘要】多糖是重要的药用活性成分,将其结构进行化学修饰,得到的修饰后多糖有可能具有较修饰前更高的活性或者产生新的活性.本文对这一方面进行研究,阐述了硫酸化、磷酸化、羧甲基化、烷基化、乙酰化等化学修饰方法对多糖生物活性的影响,并对多糖化学修饰应用前景加以展望.【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4(026)011【总页数】5页(P1901-1905)【关键词】多糖;化学修饰;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作者】孟思彤;徐艳芝;王振月【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3多糖在自然界蕴藏丰富,种类繁多,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众多生物活性且其副作用低而引起研究者广泛关注并获得很大进展[1-3],多糖生物活性的发挥与其结构有关,很多研究发现经化学修饰后多糖生物活性明显增强或产生新的活性,在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方面产生了极好的生理特性[4,5],如天然香菇多糖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而硫酸化后显示出较高的抗HIV 的活性,因此多糖的分子修饰和结构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多糖化学修饰的常见方法硫酸化、磷酸化、乙酰化、烷基化、羧甲基化等及其对生物活性影响进行阐述。
1 化学修饰方法1.1 硫酸化硫酸化修饰是多糖修饰中常见的方法之一,硫酸化的修饰方法主要有氯磺酸-吡啶法、浓硫酸法、三氧化硫-吡啶法等,其修饰结果是将硫酸基团加到多糖的糖基上,增加其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硫酸的取代度、取代位置、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对硫酸酯化多糖活性有一定影响。
1.2 磷酸化多糖分子经磷酸化修饰后,支链上的羟基被磷酸基团取代,增强原多糖水溶性,改变链构象,磷酸多糖衍生物有减轻心功能不全症状、抗炎、抗氧化、抗菌免疫、抗肿瘤等功能。
1.3 羧甲基化羧甲基化是向多糖分子引入羧甲基,使部分生物活性受影响。
多糖分子链构象变化与生物活性关系研究进展

櫅櫅櫅櫅櫅殯
2011 年 第 1 卷 第 5 期 318 Current Biotechnology ISSN 2095 2341
櫅櫅櫅櫅櫅殯 櫅櫅殯
326
进展评述
Reviews
王 强, 等: 多糖分子链构象变化与生物活性关系研究进展
319
与此同时, 国内多糖相关研究也开展迅速。 文献年度统计分析( 图 2 ) 可见, 早在 80 年代我国 1980 年发表多糖 就逐步开展了多糖的相关研究, 1980 - 1990 年 增 加 至 188 篇, 相关文献 32 篇, 1990 - 2000 年增加至 1 055 篇, 2000 - 2010 年大 幅增加至 3 684 篇。从近年来多糖相关研究文献 的数量和增幅可见, 多糖已逐渐成为目前关注焦 点和研究热点。
如果在香菇多糖中加入尿素或dmso使分子的立体构型发生改变则其活性也sarcoma180肿瘤活性的试验结果表明单股无规线团链样品的抗肿瘤活性明显低于三螺旋链样品三螺旋链构象对香菇多糖体内体外抗肿瘤活性起重要的作用一旦螺旋链破坏则抗肿瘤活性明显下降甚至消失2337茯苓多糖与香菇多糖相似均具有16链葡聚糖无肿瘤活性但若通过高碘酸氧化再经smith降解后去除16链结果获得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多糖此时已形成三重构造3839研究发现金顶侧耳多糖在水中为无规线团构象经硫酸酯化后无规线团呈伸展状态局部可能形成螺旋因而使硫酸酯化金顶侧耳多糖抗病毒cb5三股螺旋构象且具有某种抗肿瘤活性包括裂裥多糖小核菌葡萄聚糖卡德兰热凝胶等144041分离出具有单股螺旋构象的d葡聚糖并证实其活性比具有三股螺旋结构的多糖活性更强
Abstract : Polysaccharides hav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with respect to their biological functions such as immuactivity,antitumor and antioxidant.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n the references about polysaccharide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effect of molecule side chain,molecular weight,molecular modified,solution,metal ion,temperature,pH and ultrahigh pressure on conformation,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of flexibility helix form of molecule chain to bioactivity,and proposed the scientific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relationship of polysaccharide molecular chain comformation changes and bioactivities. Key words: polysaccharides; molecular chain; comformation changes; bioactivities
多糖乳化性改善方法、构效关系及应用研究进展

多糖乳化性改善方法、构效关系及应用研究进展张漫莉,王 强,陈炳宇,刘红芝*(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摘 要:多糖因具有生物活性和多种功能特性而备受关注,但仅少数有两亲性的多糖具有乳化性,严重制约其在各领域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多糖乳化性改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多糖结构对乳化性的影响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提升多糖乳化性、拓宽其应用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多糖;乳化特性;修饰改性;构效关系;应用Progress in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Emulsification Properties of Polysaccharides,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odsZHANG Manli, WANG Qiang, CHEN Bingyu, LIU Hongzhi*(Key Laboratory of Agro-products Processing,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 China)Abstract: Polysaccharide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multipl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only a few amphiphilic polysaccharides can act as an emulsifier,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their application in various fields. In this paper, the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methods commonly used for improving the emulsification properties of polysaccharides are summarized. Next, it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polysaccharide structure on its emulsification properties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its application in foods,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is field. Finally, an outlook on future trends is given. Hopefully, this review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rationale for improving the emulsification properties of polysaccharides to broaden their scope of application. Keywords: polysaccharides; emulsifying properties; modification;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application DOI:10.7506/spkx1002-6630-20200105-052中图分类号:Q5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21)01-0279-06引文格式:张漫莉, 王强, 陈炳宇, 等. 多糖乳化性改善方法、构效关系及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1, 42(1): 279-284. DOI:10.7506/spkx1002-6630-20200105-052. ZHANG Manli, WANG Qiang, CHEN Bingyu, et al. Progress in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emulsification properties of polysaccharides,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ods[J]. Food Science, 2021, 42(1): 279-28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7506/spkx1002-6630-20200105-052. 收稿日期:2020-01-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671817);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S2016JC04)第一作者简介:张漫莉(1995—)(ORCID: 0000-0001-8661-475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粮油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
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天然产物活性多糖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对于生命科学、医药学、食品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近年来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结构与功能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解析、生物活性评价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研究框架,为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首先介绍了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阐述了多糖在生物体内的分布、种类和生物活性。
接着,重点综述了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如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酶解法等。
在结构解析方面,本文详细介绍了多糖的化学结构、高级结构及其与生物活性的关系,包括糖链的连接方式、糖苷键类型、分支结构等。
本文还综述了多糖的生物活性评价方法,如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并探讨了多糖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其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对于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开发新型药物和功能性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希望通过对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研究进展的综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的结构特征天然产物活性多糖是一类具有复杂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其结构特征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这些结构层次共同决定了多糖的生物活性。
一级结构是指多糖中单糖的组成、糖苷键类型、连接方式以及异头碳构型等。
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的一级结构多种多样,单糖组成可能包括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等,糖苷键类型可能是α型或β型,连接方式有线性或分支状等。
这些一级结构特征对多糖的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二级结构是指多糖链内或链间通过氢键形成的规则构象。
多糖链上的羟基和羰基可以形成分子内的氢键,使多糖链呈现特定的弯曲或螺旋结构。
天然药物多糖的主要生物活性及分离纯化方法

天然药物多糖的主要生物活性及分离纯化方法一、本文概述天然药物多糖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使得它们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天然药物多糖的主要生物活性以及分离纯化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我们将深入探讨天然药物多糖的主要生物活性,包括其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降血糖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这些生物活性使得天然药物多糖在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我们将详细介绍天然药物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
由于天然药物多糖的来源广泛,结构复杂,因此其分离纯化过程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我们将从样品的采集、预处理、提取、分离、纯化以及结构鉴定等方面,系统地介绍天然药物多糖的分离纯化流程,以期为相关实验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天然药物多糖知识,进一步推动其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二、天然药物多糖的主要生物活性天然药物多糖作为一大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独特的生物活性,这些活性使其在医药、保健品、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将详细介绍天然药物多糖的几种主要生物活性。
免疫调节作用:许多天然药物多糖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激活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它们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预防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抗肿瘤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天然药物多糖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强抗肿瘤药物疗效等作用。
这些作用使得天然药物多糖成为肿瘤治疗中的重要辅助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抗氧化作用:天然药物多糖中的许多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细胞和组织免受氧化损伤。
这对于预防和治疗氧化应激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降血糖作用:部分天然药物多糖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以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肝糖原分解等途径来调节血糖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糖化学改性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摘要多糖的化学修饰是一种重要的多糖结构修饰方法,是增强多糖生物活性、降低其副作用的有效途径。
文中综述了几种目前多糖化学改性常用的无机酸酯化方法,以及目前国内外对于化学改性多糖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多糖,化学改性,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多糖是存在于众多有机体中一类具有丰富结构多样性的特殊生物高分子,多糖作为某些生物转化识别过程中的关键物质已被人们深入地认识,天然多糖已具有许多优异性能,如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抗氧化、抗诱变等,多糖这些生物活性的发挥与其结构有关,利用糖残基上的羟基、羧基、氨基等基团,对多糖进行分子表面修饰,可以进一步改善多糖的诸多性能,甚至获得具有特定结构的功能新材料。
多糖衍生物的强抗病毒活性已经在临床应用上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因而对多糖结构进行适当修饰是多糖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
多糖醚化和酯化反应是最具多样性的多糖改性方法,因为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很容易获得各种性能优异具有生物来源的新材料。
本文主要介绍多糖无机酸酯化方法及其生物活性,将新颖的酯化方法、全面的结构解析和明确的的构效关系相结合必将推动多糖在生物工程、医药等诸多领域的应用。
1多糖结构表征方法及部分多糖结构多糖含有易于发生酯化反应的伯羟基、仲羟基和羧基,以及可以转化为氨基化合物的-NH2。
要了解衍生化过程中多糖骨架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构变化,需在改性前尽可能全面地对多糖结构进行分析。
因为即使多糖类型相同,多糖的化学结构包括分支、糖原连接顺序、链中的氧化部分(如葡聚糖中的醛基、酮基和羧基)和残余的天然杂质均可能存在差异,尤其是在真菌和植物多糖中。
1. 1多糖结构表征方法要完全阐明一个糖的结构一般需要提供以下几方面的信息:⑴分子量及组成单糖的种类与摩尔比;⑵各糖环的构象(呋喃型或吡喃型)与异头碳的构型;⑶各糖残基间的连接方式;⑷糖残基的连接顺序;⑸二级结构及空间构象等;以及常用到的方法(见表1)。
1. 2 部分多糖的结构对多糖高级结构和空间构象的研究,是开发和利用多糖类物质的关键,也是对多糖进行化学改性的基础。
研究人员已阐明部分真菌多糖的结构。
2多糖硫酸酯化硫酸酯化多糖(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SPS)也称多糖硫酸酯( polysaccharides sulfate,PSS),是指糖羟基上带有硫酸根的多糖,是抗病毒多糖中研究最多的一类天然或化学修饰多糖,包括从动、植物中提取的各种硫酸多糖、肝素、天然中性多糖的硫酸衍生物及人工合成、半合成的各种硫酸多糖,具有免疫增强、抗凝血、抗氧化等活性,尤其具有突出的抗病毒(艾滋病毒、巨噬细胞病毒、流感病毒等)活性。
具有高生物活性的硫酸酯多糖一般具有:(1)均一多糖硫酸酯化产物抑制病毒的作用优于杂多糖的硫酸酯化产物;(2)每个单糖单位需要2~3个SO42-才能有好的抗HIV活性,但每个单糖单位含有有1.5~2个SO42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3)多糖分子质量越小,生物活性越高,在分子质量10 000~500 000之间保持最大活性。
2. 1硫酸酯化多糖合成方法多糖硫酸酯化常用的方法有Wolfrom法、Ngasawa法、浓硫酸法、三氧化硫-吡啶法及三氧化硫-二甲基甲酰胺法等。
中性多糖一般能溶于有机溶剂,可直接对其硫酸酯化。
一般毗喃型多糖的硫酸酯化常采用Wolfrom法,呋喃型多糖常采用Ngasawa法。
硫酸化方法的原理为:溶于一定溶剂系统中的多糖与相应的硫酸化试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使得多糖残基上的某些羟基接硫酸基团。
以氯磺酸试剂为例,多糖的硫酸酯化反应是在路易斯碱溶液中由SO3H+取代多糖羟基中的H+,经中和得到硫酸酯盐。
2. 2硫酸酯化多糖生物活性硫酸多糖的活性不仅与硫酸根的存在与否关系密切,还受硫酸取代度大小的影响。
硫酸基的取代位置也是影响硫酸多糖活性的重要因素。
尽管硫酸根与硫酸多糖的抗病毒活性密切相关,但并不是硫酸根越多活性越强,分子中硫酸根过多会产生抗凝血等副作用。
一些海洋硫酸多糖因硫酸基过多而显示一定的毒性,经过脱去部分硫酸基(称多糖的脱硫修饰),可降低其毒性。
2. 2. 1 天然产物中提取Anthony Josephine等研究从羊栖菜中分离的硫酸酯化多糖能阻止因环孢霉素而引发的大鼠肾脏线粒体功能缺失,起到对环孢霉素引起大鼠肾脏线粒体抗突变的生物学效应[10]。
Mahanama De Zoysa等通过测定主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研究从发酵的褐藻中分离得到的硫酸酯化多糖的抗凝血活性,这种硫酸酯化褐藻多糖得率是1.32%,是一种酸性多糖,虽然抗凝活性弱于肝素,但是对今后海洋藻类资源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11]。
Mao等研究从绿藻袋礁膜中分离多糖的结构和抗辐射作用,具有与其它富含鼠李糖的绿藻多糖不同的化学组成,硫酸酯化含量约为21.8%,能激活因辐射受损的老鼠的白细胞和造血功能。
2. 2. 2 人工合成硫酸化葡聚糖抗凝血活性的提高和硫酸基团的取代度(DS)和分子量有关,而且取决于2,3,4位的葡萄糖单体上是否有硫酸基取代。
Cui等研究野生葛根中(1→6)-α-D-葡萄糖的结构和构象,并采用MTT法评价硫酸酯化衍生物能够减轻过氧化氢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损伤作用[13]。
Guo-Guang Liu合成硫酸酯化紫云英属多糖具有很高的抗HIV活性[14]。
Ronghua Huang 等研究适用于制备硫酸酯化壳聚糖的一种新方法及其抗凝血性[15]。
Li Wang用氯磺酸-吡啶(CSA-Pyr)法制备九种脱脂米麸多糖硫酸化衍生物,经MTT体外实验评价其抗肿瘤活性,当硫酸化程度在0.81~1.29,糖含量在41.41%~78.56%时,硫酸化衍生物体外的抗肿瘤活性相对较高[16]。
因此硫酸化修饰是目前多糖结构修饰中研究得最多而且效果突出的一种修饰手段。
2. 3多糖的脱硫修饰硫酸根具有抗凝血作用,因而部分脱硫,可降低多糖的抗凝活性,从某种意义上降低了毒性。
脱硫的研究还有助于探讨硫酸根对海洋多糖的构效关系的影响。
此外,在海洋多糖的结构测定中定位脱硫非常重要。
目前脱硫法有酸脱硫法、碱脱硫法和有机溶剂脱硫法。
最初主要用浓H2SO4和无水乙酸进行脱硫,但反应条件剧烈,易引起糖苷键的断裂,容易引起多糖构象的改变。
人们对此法稍进行改进,用甲醇分解法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脱硫。
有机溶剂脱硫法不易引起多糖中糖苷键的断裂,也不易引起多糖分子结构改变,对多糖化学结构分析测定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3 多糖羧甲基化多糖与羧酸或羧酸衍生物的酯化反应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多糖改性方法之一。
羧甲基化增加多糖溶解度和电负性,向多糖中引入羧甲基可以提高多糖的水溶性,能给多糖增强活性或带来新的活性,因而羧甲基化也是常用的对多糖进行化学修饰的方法。
3. 1羧甲基化多糖合成方法目前多糖常用的羧甲基化方法是将多糖在NaOH中碱化,再加异丙醇、氯乙酸,获得羧甲基化衍生物。
Katrin Petzold等分别采用乙醇/甲苯,乙醇,异丙醇作为反应媒介合成羧甲基化木聚糖并表征其结构。
壳聚糖作为一种医用生物材料有着广泛的用途,但是由于其难溶性限制其的广泛应用,而羧甲基化壳聚糖是将其转化成水溶性的有效方法,Hua-CaiGe等研究微波辅助制备羧甲基化壳聚糖的新工艺,微波辐射会促进反应体系质的传递,会增加氯乙酸和壳聚糖活性基团的反应,从而提高羧甲基取代度。
3. 2羧甲基化多糖生物活性近两年,关于多糖的羧甲基化报道较多,Wang YF等对从茯苓菌中获得的水不溶性的β-葡聚糖分别进行硫酸化、羧甲基化、甲基化、羟乙基化和羟丙醇化,得到5种水溶性的衍生物,研究发现硫酸化和羧甲基化衍生物均有显著的抗S-180肿瘤细胞和胃癌瘤细胞活性,而原多糖并没有此活性[19]。
Chen等制备羧甲基化壳聚糖,可以促进正常皮肤纤维原细胞及瘢痕瘤皮肤纤维原细胞中胶原的分泌[20]。
ElSherbiny研究新的羧甲基化壳聚糖的合成、表征及其吸附金属离子的能力,可以应用在废水处理领域。
4 多糖乙酰基化多糖中乙酰基对多糖活性有影响,多糖部分乙酰化后而具有抗肿瘤活性,因为乙酰基能改变多糖分子的定向性和横次序,从而改变多糖的物理性质,乙酰基的引入使分子的伸展变化,最终导致多糖羧基基团的暴露,增加在水中的溶解性。
乙酰基的数量和位置对多糖活性有显著影响纤维素经过乙酰化,乙酰基取代度低于0.5,以这种低乙酰基取代度的纤维素衍生物为原料进行硫酸化修饰,然后脱乙酰基,可得到高硫酸取代度且取代基分布均匀、抗HIV活性更高的硫酸化纤维素。
多糖乙酰化的主要试剂是乙酸和乙酸酐。
一般是将多糖置于一定的溶剂如吡啶、甲醇、DMAc/LiCl中,然后加入乙酰化试剂来完成酰化反应,乙酰化部位可以发生在羟基氧和胺基氮上。
Jing Wang等合成了过硫酸化,乙酰化和苯甲基化三种褐藻多糖衍生物,并且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在乙酰化和苯甲酰化反应中,使用了新型催化剂(NBS),同时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研究了其乙酰化程度。
乙酰化和苯甲酰化褐藻多糖衍生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且明显高于褐藻多糖。
苯甲基化褐藻多糖清除超氧和羟基自由基活性最强,而乙酰化的褐藻多糖硫酸酯清除DPPH自由基和还原能力最强。
硫酸基、乙酰基和苯甲酰取代基对于褐藻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抗氧化活性机制不同。
5多糖磷酸酯化在多糖生物合成过程中,向糖原引入磷酸酯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化步骤,形成糖苷键时磷酸酯基断裂,糖的磷酸酯类也是一类比较重要的糖类衍生物,多糖磷酸酯化后一般是为了降低多糖的溶解性或增强生物活性,磷酸酯化改性可增加纺织材料的阻燃性,纤维素磷酸酯可用作弱阴离子交换剂。
5. 1磷酸酯化多糖合成方法磷酸酯化试剂有磷酰氯、磷酸酐、磷酸或其盐。
磷酸及磷酸酐或两者的混合物是最早采用的磷酰化试剂,但一般糖苷键在酸性条件下极易水解,而此反应又是在高温下进行,此条件下糖易降解,从而使产物收率和DS均不高,大大限制了该法的应用。
但一些对酸稳定的多糖或寡糖,用此法进行磷酰化就比较简单易行。
磷酸盐廉价、易得,但反应活性低,不易获得高DS的产物。
与磷酸相比其优点是一般不会引起多糖的降解。
常用的磷酸盐有磷酸氢钠、磷酸二氢钠、偏磷酸钠或它们的混合盐。
磷酰氯作为磷酰化试剂可获得高DS的磷酰化产物,但反应激烈、收率低、副产物多、有多种取代磷酸酯,因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往往只用于合成简单的磷酰酯。
一般常用的试剂是三氯氧磷(POCl3),Yuan等用POCl3作为磷酸化试剂,以吡啶为溶剂制备磷酸酯化多糖。
5. 2磷酸酯化多糖生物活性采用磷酸化修饰得到的多糖磷酸酯衍生物具有抗病毒、抗菌、免疫调节、抗肿瘤等活性,并且糖链的长短及磷酸根的数目与抗肿瘤活性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