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公司及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公司及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公司及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通过商业模式与供应链服务创新,可以改变、优化供应链的组合结构、运作方式和利益分配关系,在帮助供应链企业增强盈利和抗风险能力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市场空间和独特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还方兴未艾,之前业界在这个领域中更多的是从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角度进行研究,从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的视角进行探讨的并不多。近年来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与专业性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不断涌现,像UPS、联合利丰、怡亚通、年富等企业的创新实践正在改变供应链的运作方式并推动该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如何在全球化产业分工、横向整合等大背景下,结合国情,在参与产业链分工,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成为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供应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作为公司的战略基础,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或服务活动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并能长期为用户创造特殊价值的技术或技能。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进入了供应链时代,

供应链成为跨企业整合所有商业活动的管理集成,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成为供应链的竞争。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规划、管理生产及流通过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使供应链节点上的相关企业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客户价值。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分工与协作、共生共赢,追求的是整个供应链的系统优化和各个环节之间的高效率信息交换,以达到总成本领先、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最好的目的。这种管理思维,已经在国内外许多企业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供应链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将运输成本下降5%-15%,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费用下降10%-25%;采用供应链技术,可以使中型企业的增值生产率提高10%以上,绩优企业的资产运营绩效提高15%—20%;缩短企业订单处理周期,可以使平均订单处理周期缩短25%-35%;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可以下降10%-30%;北美和西欧的经验数字表明,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外包可以使现金周期分别缩短19.6%和26.7%;可使企业的准时交货率提高15%,订单处理周期缩短25%—35%。

供应链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充分的竞争优势,并且这

种优势是无法轻易复制的。

供应链价值体现

供应链正在取代纵向一体化,成为国际上产业组织的主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大企业专注于品牌、客户关系管理及创新性技术等核心能力的创造和提升,而将生产、流通中的非核心业务或低附加值环节外包给其他企业,以此形成以稳定交易和利益共享为特征的产业链体系。其他上下游企业则往往利用自己的专项优势,如特殊技能,单项专利技术、特别的渠道以及成本优势,加入到产业链的分工体系中,成为大企业主导的供应链节点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供应链的相关企业通过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而增强核心竞争力,但各个企业之间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则变得更为复杂,从而导致交易成本的大幅上升。同时,与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仍比较落后,制约了中国产业的升级进程。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付出努力,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大力发展和完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体系。

由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以及供应链市场的发展,近年来国内的一批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供应链公司)正在从后台走向前台,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供应链管理与服

务企业的业务范围涵盖了从消费需求开始,一直到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分销、进出口、物流、财务、客户服务等过程,在整个供应链条的多个环节上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和服务。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利用外部供应链管理与服务资源来提高竞争优势,将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重要的管理策略之一。

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大格局中,能否敏锐感知和响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机遇和挑战,及时把握先机、凝练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和最佳实践,探寻可持续发展路径和战略要素,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根据本人的实践与研究,认为国内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经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好的商业模式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和基本保证。供应链服务企业的经营业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服务,在商业模式的设计与选择上,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原动力,以顾客为中心,将

供应链服务的价值转化为顾客价值,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同时在顾客价值实现过程中,可以识别和改善顾客价值实现的薄弱环节,提高顾客价值实现的效率和质量。

利丰集团从一个传统的中介贸易商逐渐演变成优秀的全球商贸供应链的管理者。它紧紧围绕客户的需求,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好的设计师、最好的原材料供应商、最好的加工厂,以合理的价格按时向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真正实现了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

深圳发展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方式,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结构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的满足了覆盖企业生产和分销过程的金融需求。

深圳市年富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供应链管理及服务创新和实践的另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深刻理解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国情,紧紧围绕客户的财务供应链需求,依据价值创新、资源整合和专业化运作的理念,为客户量身定制供应链解决方案,并通过自身的专业化高效运作平台,整合所需的资源和技术,为客户提供集合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财务供应链服务。

服务能力。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的服务范围,涵盖了

供应链的全过程,包括供应链金融/财务服务、商务服务、物流服务、关务服务、保险服务、信息服务、供应链咨询与服务方案提供,以及其他增值服务。优秀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公司能够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综合性供应链解决方案或"镶入式"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产品,使企业外包环节与非外包环节无缝链接,最大限度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与客户共同成长,实现客户与公司的双赢。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跨国公司全球性的外采和外包可以降低实物产品的成本,但跨国多方交易可能涉及的额外税费、运输、生产延误、流动资产积压、金融监管,融资成本、汇率风险等一系列问题,以及核心企业往往通过推迟对供应商的付款或加快向分销商转移库存而形成对上下游的资金挤压,从而给整个供应链的有效运营带来风险。另一方面,企业非常注重资金流的循环与增值,但目前融资难、资金紧张仍然是困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该环节属顾客价值实现的薄弱环节,但同时又蕴含着巨大的商机。近年已有一些先知先觉的金融机构或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商,为特定供应链的特定环节提供定制化的供应链金融或财务供应链管理及服务。

实践证明,为供应链成员提供贸易融资、采购执行、生产融资、分销执行、存货/应收账款融资,以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或金融增值服务,由于能够加快流转速

度而改善现金流,能够使得企业在合理控制财务成本之下更快地发展业务,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非常有价值的服务内容。

虚拟生产是近期发展起来的另一种高端供应链管理与服务。该服务包括接受客户委托,整合设计方案,提供从采购原料、外包加工、生产、配送成品到最终使用者的全面性供应链服务。

信息管理技术是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的核心技术和重要的服务手段。不论是为客户提供订单处理、物流、通关、JIT运作管理、VMI供应商管理库存,还是金融、财务管理支持,都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便满足内部快捷高效的管理,以及与客户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和协同运作的要求。电子商务下的高效供应链,能提升企业之间无缝的、持续的价值链协同水平,使企业间建立起共赢价值链生态圈。未来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将会更为先进、互连和智能。

资源整合能力。供应链企业要向客户提供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服务,需要在整合能力上下功夫,因为供应链公司不同于传统的物流、商贸代理等服务公司只提供单一的服务,其服务已经涵盖了供应链各环节的相关服务,单一企业不太可能具备所有的能力或资源,因此需要整合包括仓储、运输、贸易、关务、金融、保险、生产制造、法务、IT、咨询等各方面的资源为客户提供服务。比如物流

可以外包,仓库可以租用。另外,供应链服务一旦涉及到商流和资金流,就可能涉及到大量的资金的运作,因此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要有良好的信誉与融资渠道,整合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源,为客户提供所需的服务。

另外,供应链公司在整合不同服务供应商的过程中,不应把它们看作一般的生意对象,而是应该把它们定位为合作伙伴或战略联盟,以合作、共赢的理念,融合各方的资源和优势,形成利益、品牌共同体,合作创建符合客户需求的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平台。

风险管控技术。由于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常常涉及复杂得多节点、全流程业务运作,或大量的资金和高值的货物运作,供应链融资还广泛涉及权利转让和资产支持的法律问题,面临着各种经营、运作、财务、投资、安全、汇率、法律、道德、政策、信用、社会责任等风险,必须结合不同行业及产品的特点和可能的风险特征,建立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

近年来一些商业银行创新性的利用供应链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动产或权利作为担保的风险控制技术,将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能力延伸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供应链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但事实上仍有许多情况并不适合商业银行的这种方式,比如松散型的供应链或行业就不适合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而且银行在对特定行业的了解深度、对物流的控制力度,以及一旦需要将货物变现时候的法

律界定及时效性等方面并不一定有优势,因而需要整合第三方服务商或由专业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公司来组织并提供一体化的金融/财务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在这样的业务背景下,对供应链金流服务的风险管控将是企业面临的难点和重点。

供应链管理与服务的高效性同时伴随着高风险性,虽然风险是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只要做好充足的防范措施,风险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的。在供应链管理与服务这样的特定行业中,鉴于风险管理技术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力,本人认为,风险管控不单是一项重要的经营管理技术,而且是一种能直接产生效益的生产力。

创新能力。以创新作为战略重点的企业在竞争中始终先人一步,新经济的成功企业,也都是不断创新的典范。企业创新包括理念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组织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内容。

未来供应链的发展趋势,要求供应链相关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紧密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中国的供应链市场和行业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供应链服务企业依托自身的优势,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与网络技术,通过各种商业模式与服务创新,在优化供应链的组合结构、运作方式和利益分配关系的同时,能够更

好的帮助客户增强盈利和抗风险能力,并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供应链管理课程设计报告

《供应链管理》 课 程 设 计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团队名称: 成员姓名: 管理学院 2017 年 X月 XX日

目录 一、生产物流实验分析报告 (1) 1、小组介绍 (3) 2、实验过程内容 (2) 3、实验结果分析 (3) 二、“啤酒游戏”实验分析报告 (3) 1、小组介绍 (3) 2、实验过程内容 (4) 3、实验结果分析 (5)

一、生产物流实验分析报告 1、小组介绍 小组名称:X X X小组 组长姓名:XXX 组员姓名: 生产产品:花篮 第1次实验分组:(按工位分布排序) 工序1:底、心、撑工序2:边 工序3:大小提手工序4:质检 工序5:出库管理工序6:入库管理 第2次实验分组:(按工位分布排序) 工序1:心、底工序2:撑 工序3:边工序4:提手 工序5:质检及传送员工序6:出库管理 工序7:入库管理 2、实验过程内容 2.1、第一次实验 根据使用雪花片制作产品的不同工序的繁杂程度,我们做出了以上生产人员分配,并将剩余人员分配至“质检”、“出库管理”、“入库管理”等岗位。 首先,我们采取了播种式原材料出库方法,将三种产品原材料同时分拣,全部分拣完成之后再出库,再由生产线生产产品,通过质检后入库。 从观察原材料出库及生产线运作,我们发现了如下几个问题:1.播种式原材料出库使得材料出库前出库人员十分忙碌,耗费大量时间,且由于原材料未到位,生产线人员处于怠工状态,材料出库后又反之。 2. “底、心、撑”的生产人员的制作速度要大于插边的人员,使得半成品积压,但熟练之后可以做到不积压

3.制作提手的复杂程度超出了我们的预计,此环节人员安排过少,导致大量半成品积压。 4.中途调整了原材料出库方式,改为按照产品需要出库,但领料单未改变,仓库未做好相应备注,导致几种原材料后期缺货。 实验1从下达领料单到原材料出库总用时19分钟,完工总用时1小时15分钟。 2.2第二次实验 根据第一次试验发现的问题,我们对第二次的分组进行了调整。 为使生产线和仓库同时处于运作状态,在第2次实验的原材料出库我们采用了摘果式。首先我们按照一个产品所需原材料进行出库,但出库速度远低于生产速度,导致生产线效率下降。因此我们暂停调整,在非入库时间,入库管理员帮助出库管理员出库,且由原来按照一个产品所需出库调整为按照5个产品所需材料出库。 问题:1.原材料出库数量错误,粉色原材料短缺,绿色原材料多余。 2.质检员及入库员没有控制好数量,第一个产品制造数量超出订单量。 第2次实验总用时33分钟。 3、实验结果分析 第一次实验从下达领料单到原材料出库总用时19分钟,完工总用时1小时15分钟。第2次实验总用时33分钟。 第一次实验时经验不足,思考过于理想化,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完成时间过长;第二次实验,我们吸取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更改了人员分配和原材料出库方式,使得完成时间缩短,但仍旧存在问题。 根据两次实验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做大的不足还是出现在领料单上,我们没有整体的安排好原材料出库的方式方法,导致整体时间加长及材料短缺或冗余。 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改进优化,生产线的流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速度加快,各个环节之间配合默契,最终较好地完成了此次实验。 我在此次实验中担任“底、心、(撑)”的生产人员,工作较繁杂,但相较于其他工作还算简单,出现问题较少。此次实验让我们熟悉了各个生产环节,并进行了具体操作,使得学到的知识不再局限于理论水平,收获很大。

家电业发展建议、竞争优势及竞争趋势分析

家电业发展建议、竞争优势及竞争趋势分析 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用巴菲特的这句话来形容当前家电行业的现状再恰当不过了。在当下家电销售空窗期,海尔打造的首个跨界大事件从多个方面证明了行业淡旺季观念应被彻底颠覆。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该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创造用户需求?又如何在竞争中保持持续的领先性?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去中间商才是互联网思维的正解据了解,在此次大事件中,为了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海尔在青岛、广州、合肥等8个海尔工业园以及全国160个红星美凯龙卖场展开联动活动,用户不仅可以享受到一站式服务,而且可以作为参与者全流程参与这场跨界大事件中,通过在不同环节的参与,实现与企业之间的全流程跨界互动。对此,罗清启表示,互联网消灭了距离,任何两个主体之间的通讯不再受时空的限制,这为企业与用户一对一交流提供了无限可能。传统的营销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的单向输送体系,从工厂到用户经过多个环节,这一方面为高成本的存在提供了合理理由,另一方面极大地影响了用户体验,造成用户和企业之间通讯关系的干扰。对于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罗清启认为去中间商才是互联网思维的正解,即将传统串联的产业链变为并联的交互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企业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创建用户关系。正如此次大事件中,海尔与用户的关系由交易关系颠覆为交互关系,这不再是基于传统模式的小修小补,而是将其放到基于未来的用户通迅场中去衡量,即创造用户关系价值。企业和用户从交易关系到服务关系互联网本质上只是个工具,是个手段,但是现在有不少企业把它当成了目的,当成了结果,这也造成了很多企业把促销当作营销。对此,罗清启认为,互联网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如何使用互联网这个工具更好地为用户服

供应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客户期望的不 断提高,传统的生产和供应模式已经很难满足要求。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改变模式,以提高竞争能力获得生存和发展,供应链管理模式就应运而生。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已经和正在改变着每一个企业在全球经济格局 中的位置。实践证明,成功地运用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拥有竞争优势的 法宝。国际知名企业如通用汽车、沃尔玛特、松下公司等都在优化供应链管理中受益,国内着名企业海尔、TCL等也都开始尝试运用供应链管理来提升竞争力。 供应链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供应链产生和存在的本质是为了增强和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围绕产品创新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技术进步和需求多样化使得产品生命周期不断

缩短,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传统的生产与经营模式已无法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 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取得特定的绩效,管理的重心转为以核心竞争力为焦点的企业规模 缩减化,同时把非核心竞争力的部分通过外部委托的形式来取得相应的资源。正因为如此,构筑从供应商开始所有相关企业有效链接的网络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取得竞争优 势的主要源泉。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为了维系现有的市场份额,并取得长足的发展,供应链的建立,主要供应商、生产商、流通业者和顾客等经济主体之间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树立是必不可少的。 2、供应链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如何链接的问题,而供应链中每一个企业的边界的确定是研究和确定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链接问题 的一个重要前提。企业可以被看成是一组核心竞争力和支持核心竞争力的补充性资产

苹果公司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报告

目录 一研究背景 二苹果公司简介 三苹果公司产品定位 四苹果公司物流与供应链体系 五苹果公司物流与供应链体系剖析六针对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七我国电子科技类企业的选择性借鉴

研究背景 在我国,企业推广和实施供应链管理才是刚刚起步,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对我国供应链管理现状的情况归纳如下: 1、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时间比较长,贸易伙伴之间已经建立了长期的贸易伙伴关系,说明供应链的结构比较稳定,这是供应链上企业间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2、我国企业虽然在管理过程中为提高管理效率也曾采取过许多措施,但多是在企业内部或企业的部门内进行,没有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考虑。多数企业不理解供应链管理,更不了解国外管理的现状,企业内部传统的物流部门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商业环境,急需从管理理念上进行改革。 3、条码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应用pos的商店在我国也相当普及。但条码技术和pos扫描仅用于提高零售企业的结算速度上,条码技术在提高物流整体运作效率上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 4、企业已经开始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生产规划和库存管理。但由于数据采集自动化问题并没有解决,从而影响到库存管理的自动化。网络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已相当普遍,但这种应用相当肤浅,多数企业仅限于用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业务相关信息,企业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电子数据交换。 5、由于供应链管理的支撑技术在企业间远没有普及, VMI

等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方式并未被企业采用,仍需要在企业间推广普及供应链管理的支撑技术。 鉴于此,再加上我们对电子类产品比较感兴趣,因此对国外企业—苹果公司的物流与供应链做了分析,探讨其中的优缺点,经过小组讨论,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与大家分享。当然,苹果公司的供应链只是众多优秀供应链的一个简单缩影,有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学习。由于时间仓促,人力、财力有限,其中难免有不足和偏颇之处,敬请老师和同学们体谅和指正。

试析家电行业渠道核心竞争力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试析家电行业渠道核心竞争力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发达,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家电业务的竞争不断激烈,我国家电渠道分销商的竞争更加激励,如何面对日益激励的家电销售渠道的竞争,制定合理的销售渠道对策,引起了销售商的高度充值。因此,对家电销售渠道进行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渠道经销商明白到自身的市场定位,确立发展优势,从而探寻到适合市场发展的渠道模式和发展方向。 本文将结合实践和现有的理论,对中国家电市场的销售渠道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同时,通过本文章,笔者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深入探讨:1、销售渠道的研究综述;2、中国家电市场的渠道发展情况和特点;3、中国家电销售渠道存在的问题;4、针对家电企业销售渠道提出可行性对策。 1.2 文献综述 目前为止,对家电企业的研究多局限在理论范畴上,而国内学者家电手机企业的研究一般着重于其市场策略、技术管理等的分析,停留在表面的理论分析上。同时,受到我国的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制约,我国的渠道控制思想还停留在发展阶段,相关的研究和国外相比有一定的距离,绝大多数家电企业是粗放式经营,而民营企业则以人治为主,这样的条件下,很难发展出目标明确、层层负责、要求严格的渠道控制体系,这就和国际企业的发展不相符。 可以发现,针对渠道发展的研究还不是太多,如武汉科技大学的成韵曾在《我国手机渠道发展模式剖析》一文中,对手机的产品研发和产品销售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但是对渠道创新的研究提出的对策还比较少,学术色彩浓厚。崔景波教授在《论我国的家电市场营销渠道发展》一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数据,主要分析了家电的技术管理模式和发展阶段,但对渠道管理的涉及较少。左延鹊在《手机渠道二十年演义》中以内部控制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选取了海外上市电信企业为例,并引用了404法案的作用,较为深入地阐述了渠道管理的作用,但对渠道管理的各个因素没有进行系统化的论述,提出的对策适用面较为狭窄。1 总而言之,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国内的学术文章和文献对家电公司的渠道管理研究数量较少,并没有针对性地以渠道管理作为侧重点,对渠道的创新管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本文立足现今,家电行业竞争激烈,对渠道的要求更加严格的大背景下,选择了这课题进行研究,针对家电行业的渠道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分析对比,为家电行业总结出有效的渠道管理的对策,更好地应对国际发展潮流,参与到现代化企业的竞争当中。 1曲洪敏,蒋桂林.电子商务下的渠道冲突及其管理研究[J].南京:现代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 供应链信息共享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明确信息共享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其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约作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选择适当的合作伙伴充分合作,以及实施供应链管理,共享信息资源,使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得以发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供应链;信息共享;企业核心竞争力 现阶段经济发展趋势十分明显,竞争己从企业层面转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作为市场个体出现的企业,必须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思考自己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主动与其他优势互补企业密切合作,一同参与市场竞争。 一、供应链管理的一般内涵 (一)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思想近年来受到全球理论界的关注,被认为是21世纪的先进管理思想。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链式系统。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

企业结构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价值增值链。因为各种物料在供应链上移动是一个不断增加其市场价值或附加价值的增值过程。在这个系统上,供应链企业通过紧密合作来增加产品价值,达到双赢乃至多赢的目的。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能够利用外部资源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管理策略之一,是集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其他物流服务商为一体的管理。其目的是使整个供应链用最优的商品供应体系,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同时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和竞争力。供应链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企业管理,它更强调供应链整体的集成与协调,要求各节点企业围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业务流进行信息共享与经营协调,实现柔性与稳定的供需关系。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把企业资源的范畴从过去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社会,使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市场利益而结成战略联盟。 (二)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 供应链管理强调链上各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以使每个企业发挥各自的特长和整合优势,这种战略合作关系的基础是信息的共享。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是指在供应链环境下,合作企业间关于供应链运行的各种信息,例如客户订单、销售数据、库存报告、产品需求信息、生产安排信息、订单传递信息、交货及库存状态信息和产品在途信息等,能够从一个企业,开放地、有效地、自动地流向另一个企

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海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案例 一、海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背景 下面让我们来审视一下海尔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在许多业内人看来,海尔有许多可以受人称赞的优点:管理上的日清日高,“斜坡球止”理论张瑞敏本人的优秀,还有优质的服务等等。也有人认为,海尔的成功显示的是,它在服务模式上的先行与品牌操作系统上配合,使它能够获得超额利润。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它通过服务来支撑品牌的那些经验,是技能与知识的综合能力。就从其竞争发展的历程看,或许后一种表述更能支撑海尔的发展。从深层次看,这也是对海尔在技术、管理和企业文化上的综合描述。 探索海尔发展成功的轨迹,首先是其管理优势所在。青岛海尔公司建立22年来持续发展已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环境的企业管理模式。从84年开始的名牌战略阶段:中国冰箱第一、多元化战略阶段:中国家电第一、国际化战略阶段:美国建厂等一直到2006年的开始宣布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通过在战略、观念、人力资源、文化、技术、质量、市场、服务的创新,塑造了海尔今天的成就,使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得到成功,并创造用户的绝对忠诚度。在其辉煌发展过程中,海尔二十多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是海尔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从海尔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来看,其核心竞争力在产品方面,已经从单一的家电产品向多元化产品(计算机、手机、生物制药、家庭整体厨房)扩展,已进入了一个多元化产业经营的格局时代。主要经过了从寻找提供利润的核心业务(比如冰箱、电视、空调、洗衣机)、到充满机会的新兴业务(计算机、手机、家庭整体厨房),再到创造未来的名星项目(生物制药等)之间的一种协调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海尔不仅保持原有产品的发展,同时还加大对第二、三类型业务的投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产品和技术层面上保持其核心竞争优势地位。 然而,海尔在产品多元化发展中承担了巨额损失。海尔认为,全球化时代浪潮中,单一产业无法存活。因此,海尔进入医药领域,随后又进入了保健品、餐饮、电视、电脑、手机、软件、物流、金融等十多个领域。然而,海尔药业至今依然亏损;海尔投资的‘海尔大嫂子面馆“连锁店,目前大多数已经关门;海尔在电脑行业就栽了一个不小跟头,电脑行业是一个高科技的行业,明显与现在的海尔品牌营销运营的理念和模式不符,海尔电脑自上市以来就一直持续亏损。海尔手机在科键、波导、厦新等品牌面前也几乎一败涂地。可以说,海尔的多元化,把自己带入了一场迷失品牌的可怕危机当中,就像一场迷局,海尔陷入了困境。 在服务模式上海尔实现了先行与品牌操作系统,这种核心竞争能力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影响着海尔的持续发展、发展的方向和范围。这种延伸更多的是在面上的延伸,即与多元化经营战略相匹配的延伸。从海尔的企业理念来看,那种“对内实行以企业忠诚为中心的核心价值体系,对外实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的经营哲学更多的强化了其核心竞争力。同时,海尔将其“企业忠诚”的价值体系上升到“中国造”的位置,为其核心竞争能力的延伸架构了一个广阔的、高远的空间。 总之,海尔在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过程中,以自身的企业文化为首,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多元化发展模式,以超前的服务理念赢得了自身的竞争优势,成为诸多企业学习的案例。 二、海尔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一)品牌核心竞争力 从1985年之后,海尔始终把名牌战略作为自己的基本战略之一,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中包含的内容。海尔通过品牌外延变化:冰箱名牌——家电名牌——中国名牌——世界名牌和内涵变化:质量高——服务好——个性化——速度快的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使其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级企业。 海尔的发展无疑是个奇迹,海尔的品牌建设之路对于所有想建立品牌战略的企业来讲都有学不完的东西,我们选择海尔,是因为海尔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摸索出提高品牌核心境争力的成功经验,并且在经济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条件下实现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成功转换,对于此类经验的深入认识、总结无疑将提高我们对品牌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完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大有裨益。 纵观海尔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海尔的核心竞争力突出的表现为制度和企业文化,而这两点的核心是创新。这种创新实质是集体学习的能力。1995年海尔创造出了OEC管理模式,在实践的成功使其获得“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在2001年4月22日上海举行的“企业家活动日”上,中国企业联合会向海尔集团颁发第七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证书。海尔集团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获得特等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保障,以市场创新为目标,员工主动参与为主体的企业文化指引企业发展壮大。 海尔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集体学习能力而不是外在资源的强大;是人的能力不是物或可以继承资产;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不是相比对手的优势,海尔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

供应链集团公司及其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通过商业模式与供应链服务创新,可以改变、优化供应链的组合结构、运作方式和利益分配关系,在帮助供应链企业增强盈利和抗风险能力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市场空间和独特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还方兴未艾,之前业界在这个领域中更多的是从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角度进行研究,从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的视角进行探讨的并不多。近年来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与专业性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不断涌现,像UPS、联合利丰、怡亚通、年富等企业的创新实践正在改变供应链的运作方式并推动该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如何在全球化产业分工、横向整合等大背景下,结合国情,在参与产业链分工,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成为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供应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作为公司的战略基础,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或服务活动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并能长期为用户创造特殊价值

的技术或技能。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进入了供应链时代,供应链成为跨企业整合所有商业活动的管理集成,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成为供应链的竞争。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规划、管理生产及流通过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使供应链节点上的相关企业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客户价值。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分工与协作、共生共赢,追求的是整个供应链的系统优化和各个环节之间的高效率信息交换,以达到总成本领先、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最好的目的。这种管理思维,已经在国内外许多企业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供应链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将运输成本下降5%-15%,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费用下降10%-25%;采用供应链技术,可以使中型企业的增值生产率提高10%以上,绩优企业的资产运营绩效提高15%—20%;缩短企业订单处理周期,可以使平均订单处理周期缩短25%-35%;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可以下降10%-30%;北美和西欧的经验数字表明,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外包可以使现金周期分别缩短19.6%和26.7%;可使企业的准时交货率提高15%,订单处理周期缩短25%—35%。

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

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一.公司组织架构图

二、各岗位职责 总经理岗位职责: 全面主持公司的工作,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 确定公司的经营方针与经营计划; 决定公司的组织体制和人事编制; 组织实施公司的年度工作计划; 对内投资决策的制订与实施。 市场经理岗位职责: 编制月度市场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 搜集并分析区域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及目标客户的信息; 实施并评估广告策划、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营销活动。 市场活动企划专员岗位职责: 负责专营店市场活动的创意策划、文案撰写; 负责邀请函等活动相关资料的文字撰写; 参与市场调查与信息情报的搜集整理; 服从部门经理的领导,按要求完成下达任务; 配合市场活动执行专员完成策划方案的执行与效果评测; 配合执行东风悦达起亚公司策划的市场活动并实施效果评测。 市场活动执行专员岗位职责: 负责广告策划、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活动的推广与执行; 开展市场调研活动,并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及时向东风悦达起亚反馈各类信息、报表; 完成东风悦达起亚安排的新车上市等市场推广活动; 配合大型区域公关活动及车展等活动的开展。 及时反馈服务活动信息; 运用系统管理各部门营销活动的客户信息。 客户服务经理岗位职责: 负责专营店整体客户关系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协调各职能部门配合开展工作; 监督客户区域内(包括展厅和售后客户休息室)的场地、设施、布置,确保其处于完好和可用状态; 监控所有与客户直接接触岗位人员的服务质量; 抱怨客户的接待工作及客户投诉的处理与协调; 客户回访和客户信息工作的管理,并根据反馈意见实施改进; 围绕客户满意,根据售后服务的现状和需求,协调广告和市场活动开展忠诚度提升计划,提高推荐购买率; 策划并组织实施客户关怀和服务促销活动; 定期制作客户关系管理运营绩效报表汇报总经理。

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以苏宁云商为例 【摘要】本文以苏宁云商为案例分析对象,以核心竞争力模型为理论指导,通过对比分析新型零售企业京东商城与处于转型期的苏宁云商,得出传统零售企业在转型期 所显现的竞争力缺失,希望能够透过现象探究问题根源,并尝试提出改进意见。【关键字】零售核心竞争力资源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理念以及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迅速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改变了商业价值链,更深刻影响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家电网购全年销售额突破400亿元,根据《2009年家电网购市场报告》预测,2010年家电网购将突破1000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家电网购市场的诱惑,传统家电零售必然要开辟线上销售,抢占网购市场。同时随着实体店成本的增加,对上游供应商价格控制的减弱,家电零售商发展电子商务,构建新型核心竞争力,实现传统零售业转型势在必行。 然而苏宁云商的转型目前来看并不十分成功。从苏宁云商电子商务(苏宁易购)这一块来看,截至2012 年12 月,中国B2C 网络零售市场(包括平台式与自主销售式)排名依次为:排名第一的是天猫,占52.1%份额;京东商城名列第二,占据22.3%份额;而苏宁易购位居第三位,仅仅具有3.6%的市场份额,同时作为传统优势的3C及家电类产品在网购市场也远远落后天猫和京东。[1] 这些数据足以说明苏宁云商在传统零售业转型不是很成功。为了研究传统零售企业在转

型中出现的竞争力缺失,我们拿家电零售业网购巨头京东商城与苏宁云商进行比较分析。 二、理论基础——核心竞争力模型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模型于1990年由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加里·哈默尔(G.Hamel)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提出,其认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能使顾客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赋予额外的价值、能使企业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主要包括五种:竞争优势资源、稀缺资源、不可模仿资源、不可替代资源、持久资源[2]。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保持长盛不衰。 一般来说,零售企业能够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主要包括五种: 1.竞争优势资源,指能够利用外部的机会降低潜在威胁并建立竞争优势的资源。零售行业拥有相对完整的上游供应商资源,若能与之达成战略联盟,则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从而使自身的成本降低以加强优势;其次拥有独一无二的产品亦能创造出竞争优势资源。 2.不可替代资源,竞争对手无法通过其他能力来将其替代。零售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处的中间位置使其拥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同时其自身也在销售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形成电商与店商的结合以及以云商为代表的多种经营战略,加强在现代产业中的竞争力。 3.持久的资源,资源的贬值速度越慢就越有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产品、管理、技术、文化等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也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同时能带来超额利润的能力。零售业在长久的经营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具有一定的顾客忠诚度。在销售的同时,也展现了自身的创新能力、企业文化等,指引零售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竞争能力分析 (一)苏宁云商简介 苏宁云商(原名苏宁电器)1990年创立于江苏南京,是中国3C(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是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全国15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之一。截至2010年,苏宁云商连锁网络覆盖中国大陆300多个城市,并进入中国香港和日本地区,拥有近1500家连锁店,员工15万人,2010年销售收入近1500亿元,名列中国上规模民营企业前三强,《福布斯》全球2000大企业中国零售企业第一。预计到2020年,网络规模将突破3000家,销售规模突破3500亿元。[3]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 竞争优势资源

浅谈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浅析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海尔作为中国家电企业的第一品牌,它的核心竞争力也不断凸显。近年来,关于海尔核心竞争力包括哪些内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创新是海尔永远的核心竞争力,海尔的有着无穷“创新能力”,而创新包括很多不同的方面,研发方面的创新,物流管理的创新模式,甚至于海尔文化,都是一种创新的体现,它是海尔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和源泉。 关键词:海尔核心竞争力研发创新物流模式企业文化 提起海尔,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所了解。海尔是中国乃至世界公认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短短二十几年,海尔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企业,发展为今天销售收入1000多亿元的大跨国公司,创造了“双动力洗衣机”、“防电墙”等独特的产品和技术,令世界瞩目。那究竟是什么推动了海尔的发展?海尔是怎么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海尔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那就是海尔全方位的创新能力。 海尔人的创新三原则即创新的目标、本质和途径分别是:创新的目标就是创造有价值的订单,创新的本质就是创造性的破坏,创新的途径就是创造性的借鉴。说到创新,可能没有一个企业可以比得上海尔,海尔从各个方面寻求创新之路,从产品技术的研发,物流模式的创新,到企业文化的创新,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下面就从几个最主要的方面来了解一下海尔的创新之道。[1] 一.海尔的创新表现在海尔的研发战略上要想成为世界公认的名牌企业,技术是最重要的,技术是名牌的脊梁,世界上所有的名牌均已独创技术闻名于世,而这技术主要是靠企业和实验室的研发,而最重要、最基础的就在于企业自己的研发,尤其对市场的把握,惟有市场才能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海尔提出“卖点开发先于市场开发,市场开发先于产品开发”,这是他们自主创新的诀窍。 (一)企业家是海尔创新的发动机和灵魂。企业家设计并指挥着海尔的技术创新。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以张瑞敏为代表的海尔领导人制定了海尔的技术创新目标:创世界名牌。而质量是名牌的保证,只有质量过硬,性价比合适,才能够赢得市场,创立名牌。 (二)海尔创新的主要制度——市场链。企业的创新和创造要以员工为载体,对于海尔这样一个大企业,必须要有一套制度,促进全体员工自觉进行创新,而海尔以市场链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就充分体现了这点。海尔市场链的宗旨是使员工成为经营者和创新者,海尔的市场链就是在集团的宏观调控下,把原来单纯的

3.家电企业swot分析

一、家电企业SWOT分析 1. S(Strength优势)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小家电却在整体增速下滑的国内家电业中独树一帜。2008年国内从事小家电的企业销售额均出现大幅增长。与传统家电产品不同,小家电在中国的销售仍然处于发展阶段,随着消费者需求增加,小家电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在提升,小家电平均利润率高,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也高。现如今,小家电产量巨大,并且某些产品增长速度惊人,产量和增长速度都相当可观,所消耗能源总量及增长速度不容忽视。 在普及率不断提高及更新换代的推动下,小家电产品销量有望稳定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小家电行业销量将持续增长。小家电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领先的研发设计、持续的创新升级能力是小家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龙头企业有望凭借自身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度过寒冬,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企业通过延伸产品线,突破规模瓶颈,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拥有无限的商机 2. W(Weakness弱势) 在家电业蓬勃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20世纪90年代前期,家电企业几乎都在巨额利润的推动下迅速实现了规模扩张。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于城市市场趋于饱和,家电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家电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多数企业的产品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企业利润水平也逐年降低,最终导致家电生产企业利润持续下滑,有的甚至已经出现了巨额亏损。事实上,家电业从1998年开始就出现了行业萎缩的现象。来自国际品牌的压力不断增大。 3. O(Opportunity机会) 家电市场需求平稳增长,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继80年代家电消费热潮之后,在90年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家电市场没有新的消费热点。虽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传统家电的城镇家庭拥有量已经很高,但是城市市场的家电更新和农村市场的家电第一次配置,使得未来的市场需求将出现平稳增长的态势。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渐趋好转和人均收入水平的稳定提高,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空调器、微波炉等新型家用电器的生产和消费将快速增长。另外,小家电产品的市场前景将十分看好,可以说,市场上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受关税保护,国产家电具有价格优势。近几年来,我国家电市场上的“价格大战”一年比一年激烈,每次“价格大战”之后,家电产品的价格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同时由于受到关税壁垒的保护,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家电的价格差距比较明显。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家电产品的价格要比同类的进口产品价格低500-2000元,这对当前收入水平不高的中国消费者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4. T(Threat威胁) 国产国外品牌对国内品牌构成威胁。不少国外家电企业通过合资的形式进入我国市场,其生产能力正逐步形成,国产国外品牌对国产国内品牌正逐步构成威胁。如国产国外洗衣机的市场占有率1995年仅为2.0%,1996年上升为7.0%,1997年上升为10.0%,1998年上升为12.0%,其他国产国外品牌家电产品在我国市场占有率也具有类似的增长趋势。在家电行业大举扩张的时期,国产品牌以价格和营销为武器,曾经一度把洋品牌逼到了市场一隅,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主要家电产品国产品牌市场份额长期保持在85%以上的较高水平,国内家电企业一度几乎可以不用考虑来自国际品牌的威胁。 然而从1999年末开始,这一趋势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伴随着家电产品升级换代步伐的加快,洋品牌凭借其技术优势,悄无声息地展开了对国内市场的反扑。仅2000年一年,在价格战此起彼伏的彩电市场上,平均零售价格几乎是国产同型彩电一倍的索尼彩电其零售额份额连续数月位居国内市场首位。 二、家电自身发展策略

公司组织架构图及岗位职责说明书

XX公司组织架构及部门岗位职责 说明书 一、总经理职责 总经理是公司经营管理的领导核心,是经营管理的最高决策人。 1.1职能 ①组织制订公司经营方针、经营目标、经营计划,分解到各部门并组织实施。 ②负责制订并落实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改革方案、改革措施。 ③提出公司组织机构设置方案。 ④提出公司经营理念,主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培养员工归属感,提升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 ⑤负责处理部门相互之间事务矛盾和问题。 ⑥负责公司投资项目选定。 ⑦负责审核公司经营费用支出。 ⑧决定公司各部门人员的聘用任免。对公司的经济效益负责,拥有经营指挥权和各种资源分配权 1.2权力 ①有权根据公司经营目标、经营方针、制订经营计划; ②有权实施公司改革方案、改革措施,制订公司制度。 ③有权提出公司机构设置建议。 ④有权聘用或解聘公司各部门经理、员工,并决定其薪酬待遇,有权对各部门员工进行工作调配。 ⑤有权审核公司经营费用支出与报销。 ⑥有权对公司员工作出奖惩决定 1.3 工作流程 ①依据公司各类信息,如财务报表、汇总的信息、各部门报告等,向各部门经理发出指令,提出工作安排。 ②接受指令人员,根据总经理要求,制订出相应制度、方案、政策、措施,做出决议报总经理。 ③总经理对提供的制度、方案、政策、决议等进行审阅,同意则签批给职能部门实施;不同意,则指令有关部门修订完善后,再审核、签批、下发、实施。 ④有关部门定期将各类制度、方案、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检查、落实后汇总上报总经理。 ⑤依据执行情况,总经理发出新指令。 二、总经办部门职能 1、项目工作的监督、管理:协助、监督公司重大项目工作的组织、实施、落实和绩效评估工作,部门工作重大问题的监控工作; 2、法律事务:依据公司工作开展的需要,全面负责公司内外法律事务,监管重大合同谈判,以确保公司的权益不受损害; 3、对外关系:代表公司参加有关会议,保持与政府部门、同行业机构等的联系,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4、重大活动组织:协助、监管有关部门组织重大活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形象提升活动时,提供后勤保证;

企业的十大核心竞争力

企业十大核心竞争力 十大核心竞争力构成现代国际企业的基础力量,增强这十大核心竞争力,就能够使创维逐步接近自己的远景,那就是希望成为一个类似索尼的那种企业,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目标。 我们每一个企业都在思考新的战略方向,寻找新的油田。恰如我们今天的论坛主题一样:转型年代的企业变革与创新。实际上,早在互联网泡沫经济以后,国际上的跨国公司已经提前进入了一种企业的变革时代。与他们相比,中国企业的变革已经晚了好几年了。变革什么呢?根据创维的体验,就是要在超竞争时代里面培养企业的十大竞争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 大家能够感受到,近些年来,不知不觉中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除个别的项目如石油、国有垄断的领域以外,在市场竞争的领域里确实如此。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正处于一个所谓的超竞争时代。 那么,超竞争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首先是大部分产品供过于求或者处于供需基本平衡,使得利润的压力增大。包括大家习惯认为应该赢利很大的产业或者服务业,状况也是如此。前几天一个大型通讯运营商的负责人告诉我,今年他们能做到销售增长80%,可是盈利的增长不到15%,省吃俭用才有十几个点,营业额与利润的增长不成比例。所以说,现在所有的企业家、所有的企业都面临利润的压力,而产品严重供过于求造成了利润的困顿,因此,超竞争时代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产品供过于求。 第二个特征就是营销不再是灵丹录妙药。以往有一个“杀手级”的营销方案,就能让企业又前进一大步,所以前五年社会上各种营销论坛的讲座特别受欢迎,可到了2003年这些办法好象不再灵光。无论用什么花哨的促销方式或者新颖的概念,都难以扩大市场的需求量。 第三个特征是成本的高速上涨。各种商务舱、头等舱的诱惑,超五星级酒店的服务都使企业行政管理费用、营销费用、财务费用高涨。成本高涨还表现在全球化当中的各种反倾侵销、技术壁垒、专利版权等精彩文档

供应链管理-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沃尔玛帝国的核心竞争力 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 的连锁零售商。目前沃尔玛帝国在全球十个国家开设了超过5000家商场,员工总数160多万,分布在美国、墨西哥、波多黎各、加拿大、阿根廷、巴西、中国、韩国、德国和英国10个国家。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近近 1.4亿人次。 2003年沃尔玛全球的销售额达到2563亿美元,2004年达到2852亿美元,2001年和2002年连续两年排名《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榜首,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在《财富》 评选的美国最受尊敬的企业中排名第一. 《金融时报》这样评价:“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理想人物是比尔.盖茨,而20世纪80年代的经营天才是山姆.沃尔顿(Samuel. walton)。”《追求卓越》的作者汤姆.彼得斯认为:“除了亨利.福特以外,山姆.沃尔顿可以说是20世纪最了不起的创业家。”1992年3月17日,布什总统亲自飞往公司总部授予山姆美国最高平民奖-“总统自由奖章”,颁奖仪式上,总统称他 为“商业的统帅,在生活上和在企业上一样成功。” 沃尔玛的供应链属于大型零售业主导型的供应链,即大型零售企业凭借其资金、信息、 渠道等优势,对整个供应链的建立和运转起着强有力的主导作用,而其他参与方如厂商、批 发商等供应商处于从属的地位。沃尔玛的供应链也是典型的需求拉动式供应链,即以最终顾客的需求为驱动力,整个供应链的集成度较高,数据交换迅速,反应敏捷。如果说过去是制造主导 的时代,那么现在已是零售为王的时代。决胜终端… 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主要由4部分组成:顾客需求管理;供应商管理;物流配送系统管理;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 1.顾客需求管理 (1)顾客决定一切。对此沃尔玛理解得最为透彻。创始人萨姆,深知顾客真正需要-优质 廉价、品种齐全的商品和友善的顾客服务,因此从在小镇最初经营杂货业,到后来转而经营 折扣百货业,山姆一直坚持低价位,标准化服务,遵循了顾客第一和让顾客满意原则。 山姆·沃尔顿这样说过:“我们的老板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顾客。是他付给我们每月 的薪水,只有他有权解雇上至董事长的每一个人。道理很简单,只要他改变一下购物习惯, 换到别家商店买东西就是了。”沃尔玛的营业场所总是醒目地写着:"第一条:顾客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有疑问,请参照第一条。" (2)盛情服务。为了消除服务水平差异,沃尔玛建立了规范化的服务标准。这些服务标准 十分具体简洁,绝不含湖,例如,美国沃尔马商场的员工被要求宣誓:pledge “我保证:对三尺以内顾客微笑,并且直观其眸,表达欢迎之意。”在员工培训时,公司甚至要求员工微笑 的标准是上下露出一排八颗牙齿。此外,店门口的欢迎者较其他同行更主动热情;收银员一 律站立工作以示对顾客的尊敬。正是这事事以顾客为先的点点滴滴为沃尔玛赢得了顾客的好 感和信赖。 (3)“无条件退货”。沃尔玛宣称:“我们争取做到每件商品都保证让你满意,可以一个月内 退货,并拿回全部货款。”沃尔马之所以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它在保持平价的同时,尽量采 购名牌优质产品,商品质量有保证,更重要的是它认为,重新夺回一个顾客所耗费的成本, 比保持现有顾客要多五倍,因此,沃尔玛宁可要回一件不满意的商品,而不愿失去一位不满 意的顾客。 (4)为顾客节省每一分钱:创始人萨姆·沃尔顿(Sam Walton)当年立下一条规矩,将一 般性管理费用严格控制在销售额的2%之内,并且至今仍不逾短。 沃尔玛的节俭作风,体现在任何细小的环节上。在沃尔玛各级经理人员办公室里,看不 到昂贵的办公用品、家具和地毯,也没有豪华的装饰。沃尔玛商店装修简洁,商品多采用大 包装。店址不会选用在租金昂贵的商业繁华地带,而是相对偏远的城郊结合部及社区。公司 规定管理人员出差只坐二等仓,住双人间,连沃尔顿本人也不例外。沃尔顿没有买过一艘豪 1

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

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美国篇---戴尔:差异化战略成就"IT新霸主" 戴尔:差异化战略成就"IT新霸主" 美国戴尔(Dell)公司是美国的一家著名计算机生产销售公司,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提供商。2001年取代康柏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戴尔公司不仅设计、生产、销售桌上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及网络服务器,还销售外围设备和软件,并提供服务和支持程序。公司已经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立了销售办事处,产品和服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共有47,800名雇员。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1998年《商业周刊》评选"IT百强"戴尔公司名列第一,它不仅战胜了IBM、康柏、惠普等巨型企业,就连号称软件之王的微软公司也屈居其后。戴尔公司经营着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商务网站。戴尔PowerEdge 服务器运作的https://www.360docs.net/doc/e41818317.html,网址覆盖84个国家的站点,提供28种语言或方言、29种不同的货币报价,目前每季度有超过10亿人次浏览。戴尔公司创建后即实施差异化战略,真正按照顾客的要求来设计和制造产品,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低廉的价格,将产品直接送到客户手上,形成了震撼全球商界的"戴尔模式",构建了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迅速崛起成为"IT新霸主"。 戴尔公司在《财富》2003年度世界500强排序第105位,年营业收入354.04亿美元。 一、电脑界"后起之秀"的发家史 戴尔公司于1984年由迈克尔·戴尔创立。1983年,迈克尔·戴尔还是一个在宿舍向电脑爱好者兜售磁盘驱动器的德克萨斯大学一年级学生。1984年,迈克尔·戴尔退学后,集中精力从事电脑业务,在一家小店铺的柜台上,开始仿制装配电脑,并命名为"有限电脑"。当时,顾客购买计算机主要是通过电脑经销商,戴尔公司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即绕开经销商"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购买计算机"。迈克尔·戴尔在上大学时就在用零部件给同学组装计算机,他由此体会到用户渴盼低成本计算机的心理,于是开辟了一条直销的供货渠道。1985年,戴尔公司推出首台自行设计的个人电脑。1987年,戴尔公司在英国设立办事处,开始拓展国际市场。1988年,戴尔公司的股票正式上市,首次公开发行350万新股,每股作价8.5美元。1990年,迈克尔·戴尔被美国《公司》杂志评为年度企业家。戴尔公司在爱尔兰Limerick建立生产厂房,以供应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1991年,戴尔公司推出首部戴尔笔记本电脑。1992年,创建仅8年的戴尔公司首次被《财富》杂志评为为全球500强企业。1993年,戴尔公司成为全球五大计算机系统制造商之一,并在澳大利亚和日本设立办事处,正式进军亚太区市场。1995年,戴尔股票在分拆前已升至每股100美元,为发行价的11.76倍。1996年,戴尔公司在马来西亚槟城开设亚太区生产中心,戴尔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e41818317.html,开通,销售戴尔计算机产品,开始主攻网络服务器市场。1997年,第1,000万台戴尔电脑下线。戴尔股票普通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