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格孢菌AL14代谢产物抗TMV活性研究

合集下载

鲜食葡萄采后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鲜食葡萄采后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鲜食葡萄采后霉菌的分离与鉴定付清泉,王方方,李 甜,史学伟,王 斌*(石河子大学 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摘 要:本研究以“红提”葡萄为原料,采用经典微生物纯培养技术从葡萄表皮分离致腐霉菌,根据柯赫法则对致腐性霉菌进行验证,采用形态学分析和ITS测序对致腐霉菌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红提”葡萄表皮致腐霉菌主要有链格孢菌、黑曲霉、黄曲霉。

本研究可为鲜食葡萄贮藏保鲜过程中霉菌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葡萄;霉菌;分离与鉴定;返接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Epidermal Mold from FreshGrapeFU Qingquan, WANG Fangfang, LI Tian, SHI Xuewei, WANG Bin*(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study, using “Hongti” grape as raw material, rot-causing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grape epidermis by classical microbial pure culture technology. The rot-causing fungi were verified according to Koch’s law, and identified by morphological analysis and ITS sequenc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thogenic fungi of “Hongti” grape skin mainly included Alternaria alternata, Aspergillus niger, and Aspergillus flavus. This study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old in the process of fresh grape storage and preservation.Keywords: grape; mould;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return connection葡萄属于葡萄科葡萄属浆果类水果,分布广泛[1]。

牡丹内生细菌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牡丹内生细菌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农业科学N O N G Y E KE XU E 牡丹内生细菌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刘雪停林晓民夏彦飞摘要:近年来植物内生细菌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关于牡丹内生细菌研究较少。

在综述植物内生细菌的概念、抗病机制基础上,介绍了牡丹内生细菌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关键词:牡丹;内生细菌;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牡丹(Peonia Suffruticosa)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是多年生的落叶灌木[1],花期在4月份,果期在5月份。

牡丹花大色艳,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之称,更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根据牡丹花的颜色可分为红、白、粉、黄、黑、绿、蓝、紫、复色九种,花型有13种,其中以黄色最为尊贵,绿色和黑色为晚期品种,且最为稀有。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就完美诠释了牡丹的魅力。

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

牡丹不只具有观赏价值,其根皮(丹皮)还具有清热活血、凉血散瘀等功效的药用价值,牡丹花瓣茶、牡丹精油及种子油料等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牡丹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全面和深入。

由于植物内生菌已经成为生物防治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它作为生物防治手段优于化学防治,通过内生细菌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生态位定殖等作用机制来达到防治效果。

而近年来关于牡丹内生菌研究也逐渐进入生物防治工作者的视野,尤其是内生细菌广泛受到生物防治工作者的研究和关注。

一、植物内生细菌的概念内生菌一词是1866年由DeBary首先提出,当时内生菌的概念泛指内生真菌。

在1992年由Kloepper第一次提出了植物内生细菌的概念[2],丰富了人们对内生菌的认识,为生物防治工作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内生菌广泛存在于植物内部,通过植物表面消毒的组织内部分离得到,它们与植物和谐存在。

内生菌不但能够促进植株的生长,还能防治植物病害。

目前植物病害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而化学防治导致的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草药提取物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中草药提取物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中草药提取物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赵冉冉;孙彬青;高晶晶;黄利强;李婧爽【摘要】中草药提取物作为天然抗菌剂,以其高效、低毒、无污染以及广谱抗菌性等优点代替化学防腐剂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中.本文主要从目前具抑菌性中草药的种类出发,介绍了中草药的主要抑菌成分及其作用机理;并对中草药提取物在水果、蔬菜、肉制品、粮食作物以及其他一些食品行业,尤其是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方式进行了论述,为包装材料研究者进行中草药提取物的应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7(045)012【总页数】3页(P5-7)【关键词】中草药提取物;抑菌性;食品;果蔬保鲜【作者】赵冉冉;孙彬青;高晶晶;黄利强;李婧爽【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天津 300222;天津科技大学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天津 300222;天津科技大学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天津 300222;天津科技大学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天津 300222;天津科技大学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天津 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54+.21.1 具有抑菌性能的中草药我国幅员辽阔,具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其中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达上千种。

这些具有抗菌成分的中草药主要集中在唇形科(百里香、留兰香、广藿香、滇黄苓等)、桃金娘科(如白千层、蓝桉、丁香等)、木犀科(连翘、女贞等)、菊科(如山鸡椒、苍术、蒲公英等)、樟科(肉桂、山苍子、香叶树、暴马丁香等)、姜科(高良姜、大良姜、砂仁等)、蔷薇科(乌梅、木瓜等)、百合科(大蒜、蚤休、滇黄精等)、豆科(苦参、甘草等)、莎草科(马蹄等)、木兰科(厚扑、木莲、含笑、北美鹅掌楸等)、十字花科(板蓝根等)、禾本科(柠檬草、香茅、芸香草等)等植物中。

1.2 抗菌中草药的主要抑菌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中草药提取物类抗菌剂有效成分比较繁杂,按其化学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含氮含硫化合物(如生物碱、酰胺及蛋白质等)、芳香族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类、芪类和酚类等)、脂肪类化合物(主要指脂肪酸和长链碳烷)。

植物激活蛋白对番茄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激活蛋白对番茄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8-03-10 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2003CB114204) 作者简介:李 丽(1978-),女,湖南娄底人,硕士,湖 南文理学院讲师.*通讯作者:dewenqiu@.
的 病 程 相 关 蛋 白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 PR)[1,4].植物激活蛋白[5-6]是从真菌中分离提取的一 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7-8]和提高植物抗性的蛋白激 发子,它对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等多种植物病 原真菌有较好的防效,防效达71.03%以上[9].笔者 以2 µg/mL植物激活蛋白和灰霉病菌孢子悬浮液分 别处理番茄叶片,比较番茄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以期从诱导抗性的角度分析植物激活蛋白的诱导抗 病性,为植物激活蛋白诱导抗性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536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年 10 月
POD 活性比对照增加 118.72%,PPO 增加 101.79%; 6 d 时 2 种酶活性下降,但 POD 仍比对照高 98.25% ,PPO 比对照高 58.06%.植物激活蛋白与 病菌同时处理植株,叶片中 POD 和 PPO 活性均显 著高于对照,且变化趋势与植物激活蛋白单独诱导 处理基本一致.病菌单独接种也能诱导 POD 和 PPO 活性增加,但与植物激活蛋白诱导处理相比,POD 活性增加幅度较小,第 6 天时 2 种酶活性下降比较 快(图 3、图 4).
李 丽 1,2,刘 峥 1,杨秀芬 1,邱德文1*
(1.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2 湖南文理学院 生命科学系,湖南 常德
415000)
摘 要:用 2 µg/mL 植物激活蛋白处理番茄叶片,测定番茄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

链格孢属真菌分类研究进展

链格孢属真菌分类研究进展

链格孢属真菌分类研究进展唐岚;江厚利;王义勋;陈京元;郑京津【摘要】本文综述了链格孢属分类地位及特征,链格孢菌种间培养性状,介绍了链格孢菌属真菌在形态学、数值分类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分类研究进展,对链格孢属真菌系统发育的认知和相应的应用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期刊名称】《湖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3(042)004【总页数】4页(P47-49,83)【关键词】链格孢菌;形态分类;数值分类;分子生物学分类【作者】唐岚;江厚利;王义勋;陈京元;郑京津【作者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5;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5;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5;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5;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5链格孢菌Alternaria是一种常见半只菌类真菌,分布广泛,能够危害农林作物并造成经济损失,有些链格孢菌甚至能够侵染人体和动物。

该属形态特征鲜明,易于辨认,但种间变异性大,种级分类鉴定存在一定困难。

链格孢菌虽然能够危害农林作物甚至威胁人、畜健康,但也可作为被利用的真菌资源,如长柄链格孢A.longies可控制烟草赤星病,防效高达90%以上;百日草链格孢菌A.zinniae毒素可防除加拿大一支黄花[1,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链格孢菌分类从传统形态特征分类深入到分子生物学系统发育分类。

本文对链格孢菌属真菌在形态学、数值分类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分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链格孢属分类地位及特征链格孢属是以细链格孢A.tenuissima为模式种建立起来的真菌属。

截止目前,全世界已经发表的链格孢菌种约500个,且仍不断有新种发表[3]。

分生孢子梗颜色深,简单或有分支,直或弯曲,单生或簇生,基部有时膨大,呈褐色;产孢细胞以内壁芽生孔生式产孢,孢痕清晰,边缘色深,中间色浅。

分生孢子卵形、倒棒状、倒梨形、卵圆形或椭圆形,脐部明显,淡褐至深褐色,砖格状,表面光滑或具疣、刺,或具有横隔及纵、斜的真隔膜,分隔处不缢缩或缢缩。

天然化合物在农药中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天然化合物在农药中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16江西化工2010年第4期天然化合物在农药中的应用研究与进展蔡恩钦1黄海金砣赵树钢3(1.广丰环保局环境监测站,江西广丰334600;2.上饶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江西上饶334001;3.91852部队,江西上饶)摘要: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天然化合物在农药(除草剂、杀虫剂、植物防病害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中应用的研究与进展,简要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天然化合物植物源农药除草剂杀虫剂前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性,对农药残留的限制十分严格。

化学农药的使用曾为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潜在的危害性也在使用过程中慢慢的暴露出来,其中它对环境的污染、人类自身健康的威胁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此努力探索、研制高效、低毒、环环境友好的具有新颖结构的活性农药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也是当今农药研究创制的主要趋势。

从上个世纪50—6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了对天然化合物农药进行研究。

三十年后将天然化合物农药的研发列为国家重点项目,而且近20年来,很多新的天然化合物陆续被发掘利用,有的已进入市场生产。

国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开始重视生物农药的研发而且发展迅猛。

据统计截止2004年11月,美国E PA批准了近220种物质用于天然化合物农药的有效成分‘11。

天然化合物农药来源广泛,作用多样化。

本文按作用将其分为防治杂草、防治病害、防治虫害的天然化合物农药以及生长调节剂分别予以介绍。

1防治杂草的天然化合物农药天然化合物防治杂草有机体筛选,从理论上说主要依据两条标准:有效性(药效)和专一性(安全性)。

而对于生物除草剂的发展,有效性则是最关键的因素。

生物除草剂的药效包括控制杂草的水平、速度以及具体操作的难易程度等。

除草机理涉及到它对防治对象的侵染能力、侵染速度以及对杂草的损害性等。

用于防治杂草的天然化合物农药主要是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和杂草病原真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格孢菌AL14代谢产物抗TMV活性研究
从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具有抗植物病毒活性的化合物是研
究天然抗植物病毒剂的有效途径。本文运用常规柱层析的分离方法从链格孢菌
(Alternaria alternata)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出单体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核磁
共振谱(NMR)鉴定其结构,采用半叶枯斑法和叶圆片法测试了化合物的抗烟草花
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活性。
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对分离自臭椿的内生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AL14进行液体发酵,利用常规柱色谱方法从其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
到15个化合物,通过解析其NMR谱(1H NMR、13C NMR、
DEPT、1H-1H COSY、HSQC、HMBC、NOESY等)鉴定出这
些化合物的结构。15个化合物的名称分别为:TeA-1(1)、TeA-2(2)、
tricycloalternarene 2a(3)、tricycloalternarene 2b(4)、
tricycloalternarene 3b(5)、tricycloalternarene 9a(6)、alternariol
9-methyl ether(7)、3β,5α,6β-trihydroxy-(22E,24R)-ergosta-7,22-diene
(8)、3β,5α,6β-trihydroxy-(22E,24R)-ergosta-7,22-diene(9)、3β,5
α-dihydroxy-6β-methoxy-(22E,24R)-ergosta-7,22-diene(10)、4-hydroxy
phenethyl alcohol(11)、uracil(12)、methyl-α-D-glucopyranoside&methyl-
β-D-glucopyranoside(13)、mannitol(14)、2-hydroxy-3-methylvaleric acid
(15)。
利用半叶枯斑法和叶圆片法测试了15个化合物的抗TMV侵染和增殖活性,
测试结果显示TeA-1(1)具有较好的抗TMV增殖活性,100μg/mL时抑制率为
96.8%,IC50值为15.5μg/mL。其他化合物均无显著的抑制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