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语言艺术
声乐教学中语言、朗诵和歌唱的关系

声乐教学中语言、朗诵和歌唱的关系声乐艺术是音乐艺术中人类自然语言结合的唯一形式,是音乐化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研究声乐艺术离不开民族的语言,只有把正确的发声方法与民族的语言特点、民族审美观念、欣赏习惯、民族传统的表现形式等因素结合起来,才更能体现出声乐艺术的感人魅力。
朗诵是一种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其音声性、文学性、技巧性等方面都与声乐有着相似相通之处。
在声乐学习中,结合中国语言的特点,运用朗诵技巧,无论对歌唱方法的运用,还是对歌唱情感表达都有很大帮助。
有人说,一首声乐作品,本身就是一首带音调的诗,而歌唱就是带音调的朗诵。
通过朗诵歌词,使无声的语言变成活跃生动的有声语言。
绘声绘色的朗诵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歌唱中气息、声音、咬字吐字的准确状态,掌握歌唱发声的正确方法和技巧,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声乐作品的情感,从而更加完善地表现作品。
一、语言与朗诵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社会上传递信息的工具。
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语言是社会成员之间联系的纽带。
在文字出现以前,语言只有凭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即所谓口语。
后来人们在长期的探索中发明了文字,出现了书面语,使语言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我国清代学者陈澧曾说:“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①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口语的加工形式,它们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变异。
朗诵就是一种把书面语和口头语完美结合的语言表现形式。
但凡带有艺术品位的文字作品,特别是诗词一类,只是“看”很多情况下总觉得不满足,往往产生“念”的愿望,念有时候好像那滋味还体会不够,就希望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遍,才能让人充分得到一种美感的享受。
“朗诵是一种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活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

是有声语言 。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不仅体现在文采美上 ,还体现在导法上,巧在能敏锐地捕捉学生谈话的信息 ,启 发诱 导 ,指 点迷 津 ;巧在 能 引 导学 生 发现 问题 ,质 疑 问难 ,独 抒 己见 ,撞 击他 们 灵 感 的火 花 ;巧 在 能 帮助 学 生树 立
信心 ,磨砺 意 志 ,走 出困境 ,领 略 到 “ 限风光 在 险峰 ” 的喜悦 。 无 教 师 的语 言 要 富有 艺 术 性 、形 象 性 、 科 学性 、启 发 人 的前 沿 阵地 , 它容 纳 了情 绪 各异 、资 质 不 同 的许 多 个 性 。只 有准 确 的语 言才 显 示 出语 言 的力 量 , 只有 形 象 的 体 ,如 果 课 堂 上 发现 异 常 情 况 ,教 师 就 更 应 该冷 静 , 充
靡 不振 , 求 学生 意 气 风 发 ?有 这么一 位 教 师 , 上 课 铃 思 维方 法 和 归 纳组 织 何 在 响后 面 对 嘈 杂 的教 室 , 还 是 那 么有气 无 力 的 一 句 :“ 她 上 学 生 的思 维 过 程 并培 养 他 们 的 思维 能力 。首先 ,教 师 要
态 ,这样 才 能有助 于创 造 最佳 的课 堂 气 氛 ,实 现 最 佳 的 朵 ! ”这 时教 师 就 沉 不住 气 了:“ ! 们是 祖 国的花 朵 , 对 你
课 堂 效 果 。教 师 要 善于 调 节和 控 制 自己的情 感 ,注 意课 那也是一堆狗尾 巴花 ! 一下子那几个学生感到自己的人 ” 堂 教学 语言 ,激 发学 生 与教师 配 合 的积 极 性 。 人们 说 讲课 是 一 门艺术 , 门艺 术关 键 是一 个 “ ” 这 讲 格 受到污辱, 感 情上 和老 师结 下疙 瘩 。 在 可以想象 , 在以后的课堂 上 , 他们会 给 这位教师 带来什
播音主持艺术语音发声

播音主持艺术语音发声播音主持艺术语音发声《播音主持艺术语音发声》 , 第1页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工具。
人们利用语言传递信息,交流经验,表述情感,完成交际。
语言是最迅捷、简便、灵活的信息载体,人们利用它的传播和舆论功能,使用在各种传播工具中。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和在大脑中的存储形式。
有声语言是广播、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传递信息、流露情感,进行创作的惟一的或主要的手段。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作为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业务学习的基本功从来都被加以特殊强调。
而播音员和节目主传人岗位也把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和准确、情晰、圆润、集中、流畅的发声作为从业基本条件之一。
播音学这门学科涉及新闻学、广播电视传播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居于边缘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在播音创作中即在播音素材——创作者——受众这一链条中,创作者即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
播音学作为一门学科,大体可分为导论、发声、创作、表达、业务五个部分。
而在发声这一部分就是要介绍普通话语音在播音中的作用与应用,讲解普通话语《播音主持艺术语音发声》 , 第2页音的基本理论及掌握普通话的学—J和训练方法,说明气息、声音、吐宇、共鸣等谙方向的生理、心理依据及其调节使用的法则,及技巧的掌握和训练。
总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的学习是在为播音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播音员、节日主持人是以有声语言为创作手段的广播新闻工作者,需要比较系统地掌握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的理论知识,并且在学习和实践小逐步认识并纠正自己在语音和发声小存在的问题。
准确、熟练、规范地运用普通话,使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为播音、主持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逐步适应播音、主持工作的需要c 普通话语音应达到准确、流杨、规范,按照国家三部委《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规定,县级以上(含县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达到一级水平。
播音发声应达到呼吸控制运用自如,声音清晰、圆润、集中、明朗、朴实、大方、富于变化,个性特点鲜明,情声气紧密结合,能适应不同体裁、不同类型节目及不同场合播音、主持工作的需要。
节奏――语言艺术

节奏――语言艺术之灵魂朱光潜认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节奏”这个词语是来自希腊的“ rhein ”,是“流动”的意思。
生活中处处都有节奏,艺术更是离不开节奏。
尤其是在语言艺术中,节奏是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核心因素,是语言艺术的灵魂所在。
语言艺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它是运用语言的手段创造审美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
语言艺术分为有声语言艺术和肢体语言艺术,本文将从这两方面来谈谈节奏在语言艺术中的灵魂作用。
有声语言的发声技巧分为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我们通常称之为内三外四。
“内三”是指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这三个内部技巧;“外四”是指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四个外部技巧。
这些技巧在有声语言表达中占有重要地位。
外部技巧中的节奏贯穿了整个有声语言的内外部技巧,并在其中起到关键和主导作用。
有声语言如果失去了节奏,也就没有了它的生命力,所以节奏是一切有声语言的灵魂。
“节奏在有声语言表达中是指语言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回环往复。
具体来说,抑扬,是声音高低的变化;顿挫,是声音间歇的长短;轻重,是声音的强弱的变化;缓急,是语流节拍、长短、快慢的变化。
把握节奏,重要的是把握有声语言的变化。
要着眼于抑与扬、顿与挫、轻与重、缓与急等形成语流中既富于变化又很有规律的回环往复。
表现在基本语气、基本语势、以及基本的语气衔接和转换上,这些构成了节奏的类型,可分为六种类型:高亢型、低沉型、紧张型、舒缓型、轻快型、凝重型。
运用节奏技巧,具体要掌握以下四种方法:(1)欲抑先扬,欲扬先抑;(2)欲停先连,欲连先停;(3)欲轻先重,欲重先轻;(4)欲快先慢,欲慢先快”可见,节奏是具有丰富的变化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运用一些方法去掌握和控制这个变化。
当然,在不同的文体表现形式中,节奏的运用又略显不同。
一、节奏在绕口令和贯口中的运用“急口令”、“拗口令”等都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绕口令”,它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语言艺术游戏。
在这种语言艺术形式中,词与词之间形成了简单而又有趣的语韵,让读的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
润物需有声——浅议教师的语言艺术

润物需有声——浅议教师的语言艺术王大红(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江苏无锡214121)擒要:教书育人离不开良好的语言沟通.教育学生需要抓住学生心理,用启人心智的、有针对性的“良言”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的语言有激情、吸引力、机智幽默,牢牢地牵住学生思维的缰绳,拓展学生思想的空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关键词:教师语言艺术语言是架构教与学的主桥梁。
教育语言于有声处体现着教师的语文水准。
展示着教师的个人魅力。
同时教师精湛的语言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可见。
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讲究语言艺术。
然而。
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太讲究语言艺术。
甚至因为不太会“说话”而产生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一直言不讳,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逆反心理;二冷嘲热讽,伤了学生的自尊、自信;三词不达意,影响教学效果。
童言无忌是可爱的,师肓无忌却是可怕的。
一位不注重语言的教师.可能“在辛辛苦苦中不经意地栽培着孩子悲剧的命运”。
因此,提高教师语言素养,势在必行。
一、尊重每一个学生。
用爱心和激情走进学生心灵翻阅每一位语文教育大师的历史.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李镇西.无不怀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赤诚丹心。
无不对教育、对学生满怀激情。
正是有了爱心和纠正教师的行为与职业活动,从而协调师德关系的能力。
[2]教师需要调节的关系很多,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教师与社会的关系都需要调节。
同时各种矛盾需要调节,譬如职称评定、工资等级、奖金发放、教学评估等,也会在教师之间产生矛盾.需要师德进行调节。
调节功能是师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师德的调节作用主要受两种因素的影响。
第一,是受到外在力量——社会舆论的影响。
当教师的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时,社会就会形成肯定和赞扬的舆论.就会激励教师选择这种社会舆论赞成的行为.促使教师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当教师的行为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时.社会就会形成否定和谴责的舆论,使教师在精神上产生巨大的压力,从而鞭策自己,纠正错误,遵循师德规范。
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艺术

4独 特 的 渗 透 力 .
C mmu ia in>> o nc t o >
主 持 人 的语 言 表 达艺 术
◎ 马 琴
语 言是人类 最重 要 的交流 工具 . 除 了 要 对 节 目 现 场 环
更 是 电 视 播 音 主 持 人 与 观 众 交 流 沟 通 的 重 要 手 段 。他 们 通 过 悦 耳 动 听 的
节 目 主持 人 首 先 要 对 书 面 语 言进 行 深 刻 的分 析 和 理 解 ,然 后 转 化 成 准
确 的 有 个 性 烙 印 的 有 声 语 言 传 达 给
受 众 。 即 在 表 达 前 , 先 在 脑 海 里 营 首
二 、 成 独 特 的 语 言 个 性 风 格 形
节 目主 持 人 的语 言 风 格 .就 是 主
一
力 ,对 事 物 本 质 的 理 解 、 析 、 达能 力 , 分 表
对 具 体 语 言 环 境 的 准
确 理解 、 对 能力 . 应 以
及 对 个 人 情 感 介 入 的
、
提 升语 言素养 。 添艺术 增
魅 力
1较 强 的 语 言素 质 .
把 握 、 制 能 力 等 。这 控 些 语 言 能 力 的 表 现 都 不 是 孤 立 的 。最 终 都 集 中在 个 人 内 涵 上 有 素 养 提 高 了 , 象 才 能 得 到 相 只 形
影视剧配音语言的艺术特征和表现形态

影视剧配音语言的艺术特征和表现形态摘要:影视剧配音语言既是广大观众审美的对象,又是影视剧的主要表现形式。
本文首先分析影视剧配音语言的艺术特性。
研究发现,影视剧配音语言具有逼真性和虚拟创造性;其次探讨影视剧配音语言的表现形态。
关键词:影视剧;配音语言;艺术特性;表现形态引言人类走向文明并建立起丰富多彩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人类高度发达的思维和语言,我们人类绝大部分信息是靠语言来存储和传递交流的,这里所说的语言既包括书面文字语言,也包括口头的声音语言。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社会交往几乎完全是通过语言来进行和完成的,可以说言语活动是我们人类基本的生存状态之一。
影视艺术既然是对现实生活的模拟和再现,那么就不可避免地要表现人的语言行为。
另一方面,影视作为一种艺术必定要有一套特定的表意方式,如动态的画面、色彩、声效、音乐等等,那么人的日常语言,一种最直接最便捷的表意方式,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影视重要的表意方式之一。
我们在观看电影作品时能听到人物的旁白、独白、对话,这些有声语言能帮助我们理解剧情,同时优美的语言也给我们带来了美感,所以影视语言既是影视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也是观众审美的对象。
1角色塑造力无论是影视剧作品中的角色,还是纪录片中的人物、事件,亦或是广告片中的产品、诉求、活动等,都可以称之为配音员的“声音角色”。
在配音员们进行影视作品艺术创作中,对于角色的把控理解与塑造异常重要,这决定着受众是否出戏,角色是否混乱,人物是否不匹配、事件是否不真实、诉求是否达到要求,这些都要求着影视配音员在配音过程中,仔细揣摩、把握、理解角色需求,进而用个人的声音语言形式去塑造角色。
智媒时代的AI配音员最匮乏的就是语言温度与情感表现,故而更难去实现贴切影视作品的角色。
这对真人配音员而言无异于一个极具核心竞争力的能力素养,把握好角色的塑造力,进而提升影视配音员的个人竞争力,不断产生人格化传播特点,形成独一无二的声音魅力。
2影视剧配音语言具有虚拟创造性虽然影视艺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有效模拟,但这种模拟并非生硬模仿,而是对生活的升华与提炼。
追求播音主持语言创作“说话”的实质--论“播音腔”的含义

传播力研究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追求播音主持语言创作“说话”的实质——论“播音腔”的含义◎亓 欣(龙岩人民广播电台,福建 龙岩 364000)摘要:广播媒体作为代表性的传统媒体之一,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媒体的发展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对播音主持人的语言创作和表达能力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
广播节目传播中,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清晰,有魅力,直接影响到听众的收听兴趣以及节目的生存发展。
因此,需要重点追求播音主持语言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回归说话本质,适度的采用播音腔进行语言辅助很有必要,本文就播音主持语言创作说话的实质进行分析,探究如何通过播音腔来增强语言魅力,增强节目整体质量的同时,形成更具特色的风格。
关键词:播音腔;语言创作;语言表达;播音主持;语言魅力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1)28-0094-02在广播节目创作中,独特的播音语言,有助于形成独特的节目风格,吸引更多听众。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并非是单一的字词组合,而是需要融入情感,用心去感受超出生活的存在,因此播音主持本质上就是说话。
伴随着广播媒体改革深化,关于播音腔的质疑不断涌现,播音腔对广播节目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十分明显的。
所以,新时期,为了推动广播媒体健康持续发展,应追求播音主持语言创作说话实质,更加生动、全面的界定播音腔,以便于在经验累积下形成更具特色、独特的艺术形式,推动播音创作。
一、语言传播特点和魅力(一)有声语言有声语言具有传播直接、简单的特点,广播通过有声语言传递信息,在说话的基础上,主持人具体、形象的说出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在语言艺术魅力的渲染下,听众可以更加清晰、深刻的理解,产生情感共鸣。
因此有声语言成为节目主持人和听众沟通的主要载体。
(二)广播节目播音语言播音语言非常重要,主持人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通过二次创作把信息传递给大众,是一种有效的广播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