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同步教案:第19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同步教案:第19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同步教案:第19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3、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进行推理分析归纳,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

2、学会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图像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国际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

2、通过介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事迹,帮助学生养成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3、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伟大的友谊”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友谊”的深刻内涵。

二、教材要点

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

1.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也使得资本主义的弊端进一步暴露出来。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了从1825年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给劳动人民带来灾难,使人民更加贫困;工人阶级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对象,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工业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还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日益贫困,他们为改善自己的处境,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并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资本主义制度。1931年和1934年法国里昂两次工人起义,具有明显的政治性质,甚至提出建立共和国的口号;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具有全国规模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从一开始就做到了法国和英国工人在运动结束时才做到的事情,即意识到无产阶级的本质。此前,工人阶级也参加政治斗争,但那时只是无产阶级追随资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反封建斗争。而现在无产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独立的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三次工人运动虽然最后都失败了,但是它打击了资产阶级,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革命才有可能取得胜利。同时,它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 欧洲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成果,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

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半期,欧洲思想领域里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比较重要的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做出了重要贡献,即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继承批判,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德意志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批判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及诸多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进行了借鉴,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批判的继承,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4. 马克思、恩格斯对理论的研究和投身各种革命活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经过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创造出来的。一方面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对18、19世纪欧洲思想领域里重大成就的研究。另一方面是指他们投身工人运动,调查、研究、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革命活动。

5. 关于空想社会主义。

早在十六七世纪资本主义兴起时,就出现了以英国人莫尔(“乌托邦”思想)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劳动人民的生活处境并没有什么改善,甚至更加困苦。这使得人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并不是那么的美好,于是各种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勾勒未来理想社会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开始活跃起来,出现了以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发展到政治斗争,更多的欧洲有识之士怀着迫切的心情,深入地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问题,形成诸多的社会主义流派,如被恩格斯“德国无产阶级的第一次独立理论运动”的德意志的魏特林主义。

6. 圣西门等人的思想和理论仅仅是空想,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对人剥削人的制度深恶痛绝,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种种设想。这些设想包括:用统一的社会生产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消灭城乡差别,使劳动成为人们的需要,使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解放妇女等等,此外还幻想统治阶级或者富翁能掏钱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理想中的“人人平等”的社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一些设想源于不成熟的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与历史发展成反比,他们没有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没有看到无产阶级自身蕴涵的革命性,并不懂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因而是空想。

伟大的友谊

1、马克思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成长历程。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小城特里尔。年幼的马克思过着清苦的生活,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在柏林大学期间,参加进步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接受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思想,并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给《莱茵报》撰稿,后成为该报主编。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他更深入地了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进一步看清了统治者的丑恶面目。1843年他来到巴黎,巴黎时期的生活是马克思一生的转折点。他深入研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直接参加工人团体的活动,并保持密切的联系。1844年马克思发表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文中第一次指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这标志着马克思已经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了共产主义者。

2、恩格斯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成长历程。

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市的工厂主家庭。被迫弃学从商的他,一边工作一边勤奋的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1842年,他来到英国的纺织工业中心曼彻斯特,利用空闲时间和工人交往,密切注视和支持英国工人运动的开展,通过革命实践,恩格斯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3、马克思和恩格斯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具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坚持真理和为人类事业用于献身的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等。

4、马克思、恩格斯伟大的革命友谊的建立。1842年,恩格斯在科隆《莱茵报》编辑部第一次与马克思会面。1844年,两人在巴黎第二次会面,他们充分交流了思想,在一切理论领域都取得了一致的意见。1845年,他们在布鲁塞尔第三次会晤,两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从此开始了共同的战斗历程。他们志同道合,患难与共,共同研究,共同写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意义。

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纲领。1848年2月,新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这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由。

首先,《共产党宣言》是国际无产阶级第一个具有新思想原则和新组织结构的共产主义政党的政治纲领。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其党的纲领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其次,《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党宣言》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基本任务和策略原则;批判了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为社会主义所取代;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科学的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和伟大历史使命。

本目重点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以及它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理由。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过程

导入:

以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导入。

教学

(一)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

(1)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进一步暴露出来,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给劳动人民带来灾难,使得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1931年和1934年法国里昂两次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无产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独立的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及其失败表明,革命斗争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胜利。

(3)欧洲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成果,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做出了重要贡献,即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继承批判,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

经济学);

德意志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批判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及诸多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进行了借鉴,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4)圣西门等人的思想和理论仅仅是空想,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

他们的一些设想源于不成熟的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与历史发展成反比,他们没有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没有看到无产阶级自身蕴涵的革命性,并不懂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因而是空想。

史料链接:材料一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马克思在1872年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说,《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读史感悟:⑴材料一中的“思想材料”指的是什么?“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又是指什么?

⑵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道理?

史料链接:材料一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

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活动。

材料二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大批失业和挨饿的工人陷入绝望的地步,以致发生公开的暴动……数以千计的人群涌到赛克斯公司的工厂,冲进室内,捣毁了所有的织布机……同样在普雷斯敦、罗契台尔也发生了类似的捣毁织布机的风潮。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恩格斯生前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战斗的无产阶级是能自己帮助自己的。

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他们除了社会主义外,再没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了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就是恩格斯所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主要思想。——列宁《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读史感悟: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论述反映了何种哲学观点?

⑵依据材料一、材料三分析圣西门等人与恩格斯思想的异同,并从社会经济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角度说明其不同的原因。

⑶材料三谈到的工人运动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工人运动有何区别?

⑷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二)伟大的友谊

(1)马克思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成长历程

归纳马克思成长道路上的大事。1844年马克思发表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文中第一次指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这标志着马克思已经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了共产主义者。

(2)恩格斯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成长历程

归纳恩格斯成长道路上的大事。通过革命实践,恩格斯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3)马克思、恩格斯伟大的革命友谊的建立

经过科隆、巴黎和布鲁塞尔三次会晤,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革命导师开始了共同的战斗历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具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坚持真理和为人类事业用于献身的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等。

(4)马克思、恩格斯对理论的研究和投身各种革命活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三)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内容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党宣言》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基本任务和策略原则;批判了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为社会主义所取代;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科学的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和伟大历史使命。

(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史料链接: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共产党宣言》

读史感悟:

⑴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⑵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在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又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说明马克思评价资本主义制度的着眼点是什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中肯评价说明了什么问题?

论从史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由是什么?

小结

(一)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其含义主要是指无产阶级()

A、接受了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B、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进入了有组织的革命斗争时期

D、开始提出了独立的经济和政治要求

2、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A、英、法、美

B、英、美、德

C、法、美、德

D、英、法、德

3、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是()

A、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

B、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

C、缺少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社会经济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4、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是指()

①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②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③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④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的空想社会主义来自()

①德意志②英国③法国④比利时

A、①

B、②

C、②③

D、③④

6、马克思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

A、1818年5月5日,一出生即为共产主义者

B、在柏林大学学习期间

C、1843年,马克思来到巴黎

D、1844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7、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根本因素是()

A、马克思杰出的才能

B、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暴露

D、文化遗产和社会实践的作用

8、19世纪中期以后,促使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客观因素是()

A、最初提出的基本原理有错误

B、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C、资本主义发展不断走向成熟

D、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激烈竞争

9、以下各观点中,不符合《共产党宣言》内容的有()

A、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B、阶级斗争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C、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0、《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目的是()

A、夺取政权

B、改变社会不平等现状

C、废除私有制

D、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材料题

11、材料一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目的是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材料二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材料三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请回答:

⑴以上材料出自哪一份文献,作者是谁?

⑵概括上述材料的中心内容。

(三)问答题:

12、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误会,对欧洲来说,马克思主义诞生是早产儿。”试结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认识,评议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D

4、D

5、C

6、D

7、C

8、C

9、B 10、D

二、材料解析题

11、⑴《共产党宣言》,作者是马克思、恩格斯。⑵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三、问答题

12、此观点是错误的,它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它具备了以下三个条件:①社会经济条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露,这就为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准备了社会经济条件。②阶级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发生,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③思想条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可见,马克思主义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不是历史的错误,也不是早产儿,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俄国十月革命前的社会状况、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2)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3)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间交流搜索到的资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2)通过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图片,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丰富资源,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2)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 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06年是中国“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了“中国年”活动,这也是两国关系的最佳状态,回顾中俄关系,可谓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沙俄时代对中国的侵略;十月革命给中国以方向;中苏的兄弟情谊与交恶;中俄的战略协作关系……回首这一切,不禁更让我们关注这个和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同行了近半个世纪的邻邦的命运,这一切应该从十月革命说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课学习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师:毛泽东说过:“革命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也就是说,俄国首先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请同学们看课文内容,分析归纳俄国具备了哪些革命的条件?请一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回答) 1.资本主义发展落后 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工业既要依靠沙皇政府的庇护以求得发展,又受到前资本主义关系层层密网的困扰。 师:俄国的落后和革命有什么关系呢?上述政治经济状况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2.社会矛盾尖锐 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3.一战加剧了矛盾 师:上述两方面情况,构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客观历史条件。俄国革命还具备哪些主观条件呢? 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师: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01905年革命后,俄国工人运动已处在国际工人运动前列。更为重要的是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 师:上述三点俄国革命的历史条件,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中惟一具备成熟的革命条件的国家,其他国家或是主观条件不具备,如德国;或是主客观条件都不具备,如英、法、美。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1.二月革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商鞅变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 汉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强(郡国并行、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东汉纸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火药应用于军事) 宋朝(二府三司制、设判官、地方割据矛盾的基本解决) 元朝(一省制、行省制)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海禁) 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闭关锁国清末鸦片战争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经济:上古时期(养蚕缫丝、陶瓷) 西周(工商食官、井田制) 春秋战国( 小农经济的出现、牛耕的运用、私营手工业的出现、铁器的使用、重农抑商) 汉朝( 小农经济的初步发展、土地兼并的加剧、租佃关系的出现、东汉青瓷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白瓷的出现、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 隋唐(唐朝曲辕犁、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陶瓷业的发展、坊市制、对外经济的发展) 宋朝(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小农经济的成熟、交子的出现、商业的发展、打破坊市制、制瓷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元朝(彩瓷的出现、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 明朝(粉彩、麻的广泛运用、土地兼并的激烈发展) 清朝(鸦片战争钱前的经济发展) 文化:百家争鸣秦朝的法家思想西汉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冲击隋唐时三教合一思想两宋理学的创立及发展(二程、朱熹、陆九渊的心学) 明朝(理学占统治地位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医圣张仲景) 书法(相关朝代的书写主体书法名家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 绘画(帛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出现顾恺之画圣吴道子宋朝文人山水画的出现及代表画家马夏的残山剩水明末的八大三人的奇特画风) 诗经与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政治上:主要是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即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及其演进过程);古罗马的三个历史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及其代表性法律文献; 经济上:了解古罗马、古希腊的工商业发达以及海商业繁荣; 思想文化上:认识古希腊哲学家的哲学成就(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起源、智者学派中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苏格拉底的道德与知识的联系和认识你自己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其对哲学的发展 近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由于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当代史的具体分界线争论不休,我这里就采用课本的观点,即以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我国近代史和当代史的分界线。其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政治上:了解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具体时间,过程和战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影响和主权的破坏,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记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时间点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颁布及其主要内容和地位,最后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体影响),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时间和过程以及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教案第26课

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岳麓版教案2009版点击数:247 【字体:小大】【收藏】【查看评论】接收回传【课标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和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和表现(中国加入WTO、APEC、建立中国-东盟贸易区)、发展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及贡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归纳概括出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 通过阅读教材,能归纳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目的和意义。 能认识到外交活动的目的的出发点,就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新中国外交是我国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体现。 ⑵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信赖和赞誉。 ⑶我国外交战线人才济济,周恩来、乔冠华等人都是外交领域的“天之骄子”。新中国外交成就斐然,与旧中国外交有天渊之别。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意义,新时期外交成就。 难点: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截至2005年2月,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多少个?是168个,世界上大约有200个主权国家,与中国建交的就有168个。可是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和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17个。那么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国际形势?新中国又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呢?我们来学习27课新中国的外交 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国际形势、国家性质、国家综合实力 线索:由于这一课内容比较多,为了方便同学们理解和记忆,我把教材整理了一下。学习的时候,我们分成三大部分来学习: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外交,七十年代的中国外交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一、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外交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第19课十月 革命教案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 制度的建立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分析其爆发的必然性||。 (2)从不同角度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3)结合十月革命的伟大影响||,比较十月革命前后俄国和世界形势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2)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2)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难点:(1)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社会主义陷入了低潮||,国际社会主义再次走向高潮的伟大开端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为什么会在俄国爆发||,过程又是怎样的||,又有何意义||,这就是本课所探讨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毛泽东说过:“革命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也就是说||,俄国首先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请同学们看课文||,分析归纳一下俄国具备了哪些革命的条件? 在分析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时||,教师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分析;客观方面||,俄国已经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但同时又是最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一战”使得它各种矛盾激化||,人民群众无法生存||,故而发动武装起义||。主观方面||,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成熟||。 客观历史条件: 1、革命前俄国的社会状况||。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师要明确指出:这是俄国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政治上沙皇专制、贵族特权依然没有废除||,经济上贵族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获得自由的农民依然一贫如洗||,所以俄国国内市场依然十分的狭小||,这些成为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俄国在19世纪末20实际初处于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环节的原因||。 (2)俄国已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已经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俄国帝国主义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色彩||。 2、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国内矛盾||。 学生阅读教材第88页第二段内容||,分析一战对俄国各方面的影响||。沙皇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接连失利||,国内经济濒于崩溃||,激起全国各地不断爆发革命运动||,革命潮流冲击着沙皇专制统治||,革命时机成熟||。从国际范围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使无产阶级有可能在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突破而取得革命的成功||。 教师着重分析为什么此时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 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工业既要依靠沙皇政府的庇护以求得发展||,又受到前资本主义关系层层密网的困扰||。沙皇专制制度依靠贵族地主阶级和军队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性||。英法等外国资本的大量输入||,使俄国帝国主义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侵略压迫其他弱小国家和民族、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本性||,另一方面又因实力不足而处于对西方强国的依赖地位||。上述政治经济状况使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 (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 新课学习 一、虎门销烟 1.鸦片战争的背景 国内: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②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③军纪松散,军备废弛; ④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2)国际: ①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法美等国工业革命相继发展; ②资本主义列强疯狂对外扩张,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 本课概述 ●知识与能力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法国和德国是欧洲大陆两个重要国家,随着这两个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有着各自的特点,其特点的形成和各自的具体国情密切相关,如: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的长期斗争,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继承了普鲁士浓厚的专制传统等等。但不管有着怎样的局限,法国和德国代议制的确立,不仅为两国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制度的基础,更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欧洲范围的重大胜利,其影响远及世界。 思路设计 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教师要注意将讲授新课和单元总结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用在本课时涉及的新的历史知识论证与本单元相关的规律性认识:比如民主进程的复杂性、曲折性、发展性的特点;不同历史背景是不同国家有不同政治制度选择的主要原因等。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学中注意适时检测与反馈,用习题的形式来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对两部宪法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认识资产阶级宪法的本质;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情景再现,分析材料;反思历史,体会现实;发现问题,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的艰难性和曲折性,学会历史地和客观地认识和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巨大进步。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导入 复习旧知识导入:由学生回顾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途径、内容和特点,进一步明确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具体形式是由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新旧阶级力量对比、历史传统和政治习惯等因素决定的这一基本认识,从而导入法国和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历史背景。 导入 创设情景导入:播放《大国崛起》法国篇《激情岁月》和德国篇《帝国春秋》相关片段,让学生谈谈对法德这两个历史悠久的欧陆大国崛起的认识,教师引导比较两国在崛起过程中和英美的相似之处,并归纳得出结论: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崛起的重要因素。 推进新课 问题情境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问题探究: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相距约百年,两国革命爆发的背景有何异同? 教师可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和讨论,并及时点拨,提出解答思路: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这些条件在两国革命中是否都已具备?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英法革命的起因都源于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的尖锐矛盾,英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反封建的同盟,法国则是由资产阶级独立领导,英国革命的思想指导带有宗教改革的背景,而法国革命前则经受了启蒙思想的充分洗礼。因而法国革命将会比英国革命更气势磅礴,对封建制度的改造更为彻底。 问题探究:比较英法两国革命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形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教师点拨思路: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过程可以从哪几方面去归纳?对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评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9课 随堂

第五单元第十九课 一、选择题 1.(2018·肇庆高一期末)《全球通史》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是(C) A.第一次世界大战B.俄国十月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D.“四月提纲”的发表 [解析]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机构倒塌下来”实际是指沙皇专制政权被推翻,推翻沙皇专制政权的是二月革命。 2.(2018·苏州高一期末)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后,对外宣布:“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将竭尽全力……去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该政治态度直接导致了(C) A.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B.反战、反沙皇专制的革命浪潮 C.七月流血事件的爆发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的发表 [解析]二月革命后,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由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苏维埃政权领导人民进行反战示威游行,遭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即七月事件,C项正确。A项是在七月流血事件后,B项是在二月革命前,D项是在十月革命时期。 3.(2018·广州高一期末)1917年加米涅夫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该言论的直接背景是(B) A.二月革命的结束B.“四月提纲”的发表 C.十月革命的胜利D.苏维埃体制的建立 [解析]根据题干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可知,这些话是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后,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要求将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提出的。 4.(2018·南京高一期末)二月革命发生时,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和影响还比较小,但到十月革命时它已得到了民众广泛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布尔什维克党(D)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政治目标深得民心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清帝退位。 2、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辛亥革命兴起和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史学评价方法,学生探究评价辛亥革命,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掌握史学评价方法;结合现实,感知历史和现实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革命者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教材。体会辛亥革命的意义,推动当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教材重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评价。 教材难点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一) 海峡两岸分歧多又大,为什么都要纪念辛亥革命?(学生有可能回答,则组织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直接过渡到探究环节)我们该怎样纪念辛亥革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播放幻灯片二) 展示课标要求(播放幻灯片三) 二、展示预习成果,师生探究 1、学生通过回答辛亥革命的过程初步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随后提点哪些是辛亥革命背景。五个条件: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军事行动

2、师生探究 (探究一)思考: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二)临时约法 大家在刚才的自学当中基本了解了辛亥革命的全过程,现在我们来共同探究一下本课的重点内容: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其评价。 辛亥革命的最直接的成果是什么?资产阶级是如何维护的? 自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以来,英美法德等主要资产阶级国家纷纷通过制订宪法的方式维护其革命成果。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表格(播放幻灯片四) 师: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几个国家虽然同属共和政体,但由于各自的历史和国情不同,共和政体也有差别。 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对表格的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更接近于哪个国家的宪法?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回答) 2. 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性质、意义是什么?(播放幻灯片五) 根据民权主义,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防止帝国主义侵略,规定中华民国领土的范围;根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的自由权利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实行责任内阁制;规定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即主要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16-17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综合训练: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含解析)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随堂作业一一练双基 、选择题 知识点一 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1 .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道:“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 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 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 “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答案:A 解析:注意两个关键信息“ 1873年”和“法国”,当时共和政体还没有最终确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3年,法国新调整的议会开始了制宪工作。从题干中至少看出三个派别: “读者”所代表的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和派、君主派。“读者”所代表的派别不希望君主派获胜,也不希望共和派获得更多的选票,可见当时的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2 ?有人说法国是“各种政体的实验场”,有人认为法兰西共和国是“从窗缝潜入的”。这主要说明了法国() A. 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 B. 共和制确立的艰难 C. 没有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 D. 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 答案:B 解析:法国大革命以来,保皇派和共和派围绕着政体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和较量,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说明法国共和制的建立是比较艰难的。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以法国为核心,因而A项错误;法国大革命被称为18世纪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因而C项错误;在18世纪法国工商业的发展程度仅次于英国,因 而D项错误。

知识点二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 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 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 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 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 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答案:C 解析:法国1875年宪法颁布,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为了巩固这仅以一票优势获得通过的来之不易的共和制,需要通过缓和法国的社会矛盾求得法国的安定团结。 4. 1875年1月30日,法国国民议会表决,共和派议员投了赞成票,君主派议员投了反对票,双方势均力敌。尚博隆将军最后一个表态,他犹豫不决、行动迟缓,最后投下赞成票。 最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353 : 352票获得通过。该材料表明() A. 尚博隆成为共和国之父 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终于建立 C. 守旧势力还十分强大 D. 共和派势力占据绝对优势 答案:C 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一票的微弱优势得以通过,表明君主派的势力还很大, 与共和派势力旗鼓相当,所以C项正确、D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是在1870年, 故B项错误;由材料不能得出尚博隆为共和国之父,A项错误。 5 .李老师在某课件里展示了下列宪法条文: 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该课件讲的是() A. 《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点教学提纲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3、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 二、革命进程 1、二月革命爆发: (1)爆发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彼得格勒工人、士兵爆发“二月革命”,(2)结果 ①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资产阶级成立了临时政府。 ②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③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四月提纲》 (1)背景 ①二月革命之后,广大人民要求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 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拒绝满足人民的愿望,宣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2)任务:号召人民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3、七月留血事件: 1917年7月,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进行镇压,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表明: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改变斗争策略势在必行 -------布尔什维克党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4.十月革命 (1)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11月6日夜,起义开始 (2)11月7起义工人和士兵迅速攻占了彼得格勒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 (3) 8日凌晨,起义者攻占了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 (4)结果:革命取得胜利,宣告推翻俄国临时政府,成立“工农临时政府”。退出一战。 三、伟大的开端 1.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 (1)内容 --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①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新政权的建立---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②通过了《和平法令》--退出战争和《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 ③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1)意义: ①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 ②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性质: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4、十月革命的道路特点是什么?中国的革命道路?启示? 俄国:----- “城市中心论”——胜利首先是在城市取得的,再由城市扩展广大农村到乃至全国。中国:--------“农村包围城市”。 启示:符合本国的国情,不能照搬别国经验。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宋朝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陆王心学。 (2)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由于儒学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使儒学在融合中得到发展。 (3)儒学在两宋时期汲取了佛、道有益的内容,形成了理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这其中“二程一朱”起了决定性作用。 (4)儒学到明朝中期,又发展为心学,它受佛教禅宗影响较大,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 (5)理解儒学在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面临挑战与融合的史实,分析程颢、程颐、朱熹创立理学的过程,理解其主要思想内涵和影响,探究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或上网搜索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的生平事迹与主要思想言论,增强对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 (2)设置若干思考题,组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并注意辨析其精华与糟粕。 (3)提取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若干言论,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探究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的挑战,但儒学汲取佛道的精神,自身也有了充足的发展,一方面说明儒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儒学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时代发展。 (2)“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也说明不论外来文化还是中国土生的文化,不论如何神秘还是如何玄虚,都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生根成长。 (3)程朱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较之原来的儒学更加理论化

和思辨化,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较大,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嚼难点 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白鹿洞书院 800多年前,南宋大儒朱熹在此举办过一场学术研讨会,陆九渊就儒家义利等问题慷慨陈词。朱熹和陆九渊是南宋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各成一派,将儒学发展推上了一个新高度,称为“新儒学”。 那么,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它出现了哪些变化?如何看待变化? 新课学习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儒学的危机 魏晋南北朝时,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佛教,当时南北对峙,兵戈不息,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所有这些导致了佛教的盛行。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在下层民众中拥有众多的信徒,而且皇帝大臣信奉道教。 道教、佛教的流传冲击着儒学,这是儒学危机的表层原因,那么它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它的深层原因就是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此后孟子、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

高一历史学案班级: 姓名: 【课标】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重点】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意义。 【难点】分析苏维埃俄国的政体特点。 【知识梳理】 一、历史条件 1.客观条件: ①物质条件:19世纪60年代农奴制改革,推进,为__________________创造条件。19世纪末,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②社会背景:由于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 _______ ,存在着大量残余,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社会矛盾尖锐。 ③现实原因:使沙皇俄国的落后与腐朽充分暴露了出来,加深了人民群众的痛苦和不满,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革命。 2.主观条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成熟,革命力量强大。 二、准备: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工人起义,推翻王朝,建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月提纲》: (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未能满足群众的要求,继续________________,形势危急,关键时刻列宁发表《》,即《四月提纲》。 (2)内容:①指出俄国形势需要 ____________ ,实现_________________,②通过 ____________ 去实行____ 。③退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成为 _______ 的纲领,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三、过程 1.十月革命:(1)准备:1917年7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的方针。 (2)过程:1917年11月,在_________________的领导下,彼得格勒工人、士兵起义。 (3)结果:推翻了 _________ 政府,取得起义胜利。 (4)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政权:(1)人民委员会成立:1917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成立新政府,宣布一切权力归,通过了《》和《》。批准了新政府--- 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诞生。 (2)全国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1918年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苏俄初步确立。 苏维埃体制的特点: ①_______与________权力统一,代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高权力机关是___________________,选举_______即______________,人民委员会拥有 __________。 历史第十九课学案第1页 四、历史意义 1.国内:使经济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束缚和剥削阶级统治,建立起新型 的 __ 专政,开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际:是人类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 ________ 和 ______ 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开创了 ________ 的新模式。 【思考题】 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2.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 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对付附属国的控制能力有限 2、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 三、西周分封制(前1046——前771) 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 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2、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保证了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B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 1、条件: 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案岳麓版选修2 第13课《国际工人运动》

国际工人运动 课标要求: 说出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参加民主运动、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和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史实,认识近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的进步,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 一、共产主义同盟 1、共产主义同盟建立的背景 (1)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2)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需要革命政党的领导; (3)马克思、恩格斯的积极投入; (4)正义者同盟领导信服马、恩的观点,决定改组。 2、共产主义同盟的建立 1947年6月,恩格斯参加伦敦会议内容: 1)改组 2)通过了新章程和新纲领草案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宣告了一个用先进理论武装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并由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工人运动。 3、共产主义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1848、2 发表马克思、恩格斯起草 主要内容: 1)全面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 第一章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矛盾,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同时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 第二章集中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 第三章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批判。 第四章阐明了共产党的原则和策略,即: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反对主要敌人,同时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原则。 2)把眼前斗争和远大理想结合起来; 3)坚决支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改革。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标志着无产阶级的斗争找到了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 4、共产主义同盟成立后的革命实践 问题:共产主义同盟成立后,进行了哪些革命实践活动? 共产主义同盟与1848年革命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创建并公布纲领的同时,恰好迎来了波澜壮阔的1848年欧洲革命。这次革命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尽管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但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参与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这场革命投入了极大热情和精力。 1)成立新的同盟中央委员会指导革命,并组织德国流亡者回国参加战斗; 2)创办民主派的机关报——《新莱茵报》; 3)恩格斯亲自参加三次战役。

高中历史岳麓版最全目录(包括选修)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3 选修6本 必修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必修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第1 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第1 课走向民主政治 第2 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第2 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3 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4 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5 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6 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7 课忽必烈改制 第8 课张居正改革 第3 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9 课欧洲宗教改革 第10 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1 课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 第4 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 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3 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4 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第15 课戊戌变法 第16 课综合探究:中日近代化改革比较 第5 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17 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选修2:《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广东考纲要求) 第 1 单元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第1 课欧洲的君主专制 第2 课为君权辩护 第3 课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第2 单元民主专制的搏斗 第4 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5 课美国独立战争 第6 课法国大革命 第7 课综合探究:读雨果的《九三年》 第3 单元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 第8 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 第9 课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第10 课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 第11 课综合探究:政体比较 第4 单元“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第12 课宪章运动 第13 课国际工人运动 第14 课综合探究:工人阶级是如何进行日常斗争的?——英国工会个案研究 第5 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5 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第16 课亚洲第一共和国 第17 课为了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第18 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 1 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 课战云密布的欧洲

高中历史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教案 岳麓版必修1

第10课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一、教学目标: 1.熟悉法国共和制确立的历程,记住《人权宣言》、法国1791年宪法、《拿破仑法典》、法国1875年宪法的基本内容,理解法国共和制的特点。 2.比较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英国首相权力的异同。 3.通过课本所引《1875年宪法》的原始材料,认识法国1875年宪法的特点。 4.通过学习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认识历史条件与近代社会转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法国1875年宪法 三、教学难点:认识历史条件与近代社会转型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789年,在专制君主制统治下的法国,爆发了革命。这场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使整个欧洲大陆目瞪口呆。它遭致了几乎所有的欧洲旧王朝的联合武装干涉,它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成为近代最深入人心的口号;因而这场革命以“大革命”的响亮称谓载入史册。但是,大革命却没能在法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新制度。法国政治陷入了长期的动荡,各派政治力量角逐国家权力,社会处于不断的紧张状态。回顾法国近代政治体制的演变,可以使我们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讲授新课: 设计意图 歌曲引入 播法国国歌《马赛曲》制造气氛 师:同学们在谈到法国时就会想到巴黎铁塔,凯旋门,浪漫,在启蒙思想的指引下,法国人民对民主共和追求,不懈斗争,终于将法国建成资产阶级共和国,现在我们穿过历史的隧道,去探讨法国的民主共和政体时怎样一步步确立的?。显示法国国旗。 (电脑显示:一、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学生体会三色旗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师:结合课本内容共同探究法国大革命发生的背景。第三等级的代表为什么进行网球场宣誓?说明了什么?以问题教法开始,由易到难设计题目,引导学生把特定了历史事件放到宏观历史背景下分析,有利于化难为易 小组探究得出结论:到黑板画出法国在封建统治下的三个等级的关系,得出结论:封建统治和森严的等级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师: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归纳大革命的进程? 学生操作:黑板画出革命的进程:爆发-通过-颁布-成立共和国 师:探究:《人权宣言》有哪些具体内容?体现了哪些理想和原则?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实行什么体制?后来为什么成立了共和国? 生:后来国王跑了,人民通过决议,决定成立共和国 老师解析讲解:1791年9月,制宪会议颁布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17 91年宪法。《人权宣言》是宪法的前言即指导原则。在正文中,宪法宣布要“坚定地废除损害自由和权利平等地制度”。公民享有《人权宣言》中规定的自由权利,还增加了迁徙、集会、请愿、信仰、言论、出版、结社等自由权利。宪法体现了国家的性质和体制——君主立宪制。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规定立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行政权归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掌握,实行司法独立。在选举制度上,按照公民纳税额来确定选举权。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享有选举权,未达到者无选举权。 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得出结论:1)1791年宪法确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2)1792、8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标志法国开始确立共和体制3)归纳:三个不同时期的最高权力机关:三级会议――制宪会议――国民大会分析后培养学生把握历史事件本质的能力 老师过渡: 大革命以来,法国的君主制和共和制是如何反复斗争的?拿破仑为什么能成功的将共和制转为帝制? 二、君主制于共和制的斗争: 电脑显示:放《拿破仑加冕》的录像,放《拿破仑传》的片断。结合直观影视录像营造情境 1、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1804、拿破仑.波拿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