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为加强对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的指导,规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国家档案局组织编制了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各企业开展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

除非特别说明,本指南所用术语均引自《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DA/T 58-2014)。

本指南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经济科技档案业务指导司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付华、王雁宾、延溪、蔡盈芳、晶晶、熊伟、晓光、周喜、皮楠、环红

目录

1 概念与基本特征 (2)

1.1 概念 (2)

1.2 基本特征 (2)

2 建设目标与原则 (3)

2.1 建设目标 (3)

2.2 建设原则 (3)

3 基础设施建设 (4)

3.1 机房建设 (4)

3.2 网络设施 (5)

3.3 硬件设备 (5)

3.4 基础软件 (5)

3.5 其他设施 (5)

4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6)

4.1 收集功能 (6)

4.2 整理功能 (7)

4.3 保存功能 (9)

4.4 统计功能 (10)

4.5 利用功能 (11)

4.6 系统管理功能 (12)

4.7 传统载体档案辅助管理功能 (14)

4.8 其他可选功能 (15)

5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15)

5.1 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 (15)

5.2 电子文件归档 (16)

5.3 专题数据库建设 (17)

6 制度规建设 (17)

6.1 制度建设 (17)

6.2 标准规建设 (17)

8 经费与人才保障 (20)

9 建设步骤 (20)

企业档案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企业有形资产的凭证和无形资产的组成要素。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基础性工作,在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持续开展、资产保值增值和记录企业历史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建设数字档案馆(室)已成为企业档案工作提质增效与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符合国家、社会和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的企业数字档案馆(室),有利于整合企业信息资源,增强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 概念与基本特征

1.1 概念

本指南所称的企业数字档案馆(室),是指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固化档案工作业务流程,对本企业或与其具有资产隶属关系企业的电子档案或其他数字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并通过网络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集成管理系统平台。

1.2 基本特征

与企业传统档案馆(室)相比,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具有以下特征:

1)档案资源数字化

通过对企业各类信息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归档和对纸质等传统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以数字形式存储各种档案信息。

2)档案管理信息化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将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固化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的自动化管理,档案的收、管、存、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

3)档案服务知识化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利用知识管理、大数据等理念和技术,创新档案利用方式和方法,对档案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和知识化组织,以档案利用需求为导

向,有针对性地主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个性化档案信息和决策支持服务。

2 建设目标与原则

2.1 建设目标

通过企业数字档案馆(室)的建设,实现企业档案工作提质增效与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档案管理、开发共享服务能力,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2 建设原则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应坚持以下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企业应将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纳入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建设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应做好总体架构、技术方案的规划,系统建设应考虑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应根据现有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充分保证每一阶段工作目标的实现。建设过程中档案部门要与企业信息化部门、业务部门、部门等协同工作。

2)需求导向,利用优先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应围绕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企业中心工作,优先建设重要档案资源。档案资源数字化应以需求为导向,对利用频繁、形成年代相对较早、价值珍贵的档案应优先进行数字化。网络架构应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电子档案、档案数字化复制件存储格式的选取应符合长期保存需要,便于利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功能实现、界面等应尽可能符合用户操作习惯。

3)安全,合法合规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应按照安全要求开展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实施、运行和维护。

3 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档案信息安全、的需要,尽量选择技术上自主可控的设施设备。

3.1 机房建设

机房建设应根据数字档案馆(室)运行需求和机房建设基本要求,充分利用企业现有信息化基础条件,通过改造、添置设备等方式,建设满足数字档案馆(室)运行要求的机房;涉密机房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2 网络设施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的网络应接入企业网,并与互联网隔离,管理涉密档案的数字档案馆(室)网络应与互联网物理隔离。也可以建立企业档案部门局域网。网络建设应考虑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利用需要,网络带宽等性能应能适应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类数据的传输要求。

3.3 硬件设备

根据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及基础软件系统部署和高效稳定运行需求配备服务器。根据科学、可行的存储备份策略,配备稳定与适当冗余的数据存储备份设备。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打印机以及刻录机、移动存储介质等设备。

3.4 基础软件

应结合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在统筹利用企业业已运行的基础软件系统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开发和运行的需要,配备正版或经过规测试、登记的自主开发的基础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全文检索工具、光学字符识别软件等。

3.5 其他设施

应根据需要配备相对独立、符合安全要求的档案数字化加工场所和电子档案阅览场所。

4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4.1 收集功能

1)电子文件登记

具备电子文件手工登记功能,元数据项在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需要增减,具有元数据手工登记校验功能;可对电子文件元数据根据权限进行更改、删除、检索、全文挂接等操作。

2)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在线接收

应具有符合《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指南》有关要求,从业务系统接收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的接口。具有从其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接收电子档案的功能,功能符合《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有关要求。

3)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离线接收

应具备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和其他数字资源离线批量导入功能,支持常见的XLS、DBF、MDB、XML、TXT等文件格式元数据文件及符合长期保存要求的文件格式全文文件的导入接收,并实现元数据、目录数据与对应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自动关联。

数据导入过程中应支持数据的校验,如是否唯一、是否可以为空、日期格式是否正确等。当出现部分数据导入失败,应提供报告,指明哪些数据导入失败。如出现中断(如:断电、断网、死机等),应支持断点续传,再次导入时从中断记录处接续导入。电子档案的离线接收功能符合《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有关要求。

4)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接收检测

应具备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接收的检测功能,能根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接收的检测要求对接收的电子文件的“四性”和电子档案的有关属性进行检测,对检测不符合要求的电子文件或电子档案进行标记。

5)传统载体档案全文信息上传挂接

具备传统载体档案全文信息上传挂接功能,支持单个、批量文件上传等方式,能建立目录与其对应全文间的关联关系,并保持关联关系稳定。

4.2 整理功能

4.2.1 分类

按照企业确定的分类方案,将归档文件进行分类,给定分类代号,并支持按年度、保管期限、机构(问题)等多种分类方案分类。

4.2.2 划定保管期限

按照档案保管期限表对归档文件划定保管期限。

4.2.3 组件

对来自不同系统的归档电子文件按照组件规则组成“件”,并对件文档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

4.2.4 组成保管单位

能对归档文件按照设定规则自动或在人工干预下组成保管单位,并能按规则将保管单位文件排序定位。能在人工干预下调整归档文件所属保管单位并重新排序定位。

4.2.5 编号

依据档号编制规则形成档号,所形成档号唯一、简明、合理、稳定、可扩充。

4.2.6 编目

根据需要能够编制各种目录。提供规的档案目录模板,方便套打出案卷封面、案卷目录、卷目录、归档文件目录、全引目录、备考表、卷(盒)封面和脊背等。应支持进行目录模板制作,用户可以对模板中的字体、打印容、排序方式等进行调整。应提供打印预览功能,并支持多模板批量生成和打印功能。

4.2.7 关联关系建立

具有建立同一件归档文件不同载体间或是文件间关联关系功能。

4.2.8 表格导出

支持案卷封面、卷目录、归档文件目录或全引目录、案卷目录、备考表等信息的通用格式文件导出功能。

4.3 保存功能

4.3.1 电子档案存储格式转换与信息组织

支持电子档案存储格式的转换,将存入系统的电子档案转换为符合长期保存要求的存储格式。

系统可按《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和离线存储载体容量进行信息组织,将组织好的档案存至相应的离线存储载体上。

4.3.2 电子档案长期保存

应支持采用迁移、仿真、封装、检测等方式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的长期保管;能对非通用格式电子档案阅读所需要的原始软硬件在系统中进行标识。

4.3.3 档案整理

系统应依据电子档案保管和利用的业务要求分别建立相应数据库。能根据全宗归属、分类号、保管单位序号及其整理规则、件号、件文档排列规则等将电子档案排列定位和呈现。

4.3.4 备份

应支持备份,包括软件系统备份、数据库备份和电子档案备份,能根据数据重要程度选择在线、离线等不同的备份方式。

4.3.5 定期鉴定

支持辅助人工完成档案的定期鉴定工作,根据保管期限、归档日期、密级等属性自动列出到期档案,提醒系统管理员或档案管理员等进行销毁前鉴定和保管期限调整、利用开放、密级调整等相关操作。

4.3.6 销毁管理

支持对需销毁档案进行销毁申请、审批、建立销毁标记、监销、删除等操作。

4.3.7 移交

具备根据进馆要求或其他有关要求生成移交电子档案信息包等功能,对已移交的电子档案或其他数字资源进行移交时间及去向标识。

4.3.8 介质管理

支持对存放电子档案存储介质的统一管理,系统管理员可根据介质保管的实际需求为相应电子档案设置相应的存储介质。具有介质预警功能,当剩余容量达到设定阈值时,通知系统管理员。

4.4 统计功能

应支持按照全宗、分类、时间、文件格式、利用情况等设定规则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和打印,并以电子文件形式输出统计数据,支持自定义报表功能。统计结果能按《全国档案事业统计年报制度》给定格式输出统计数据。

4.5 利用功能

4.5.1 检索

支持按属性检索档案,具备精确检索、模糊检索、高级组合检索、筛选检索、关联检索、深入二次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有条件的企业可开发全文检索功能。

4.5.2 浏览

应支持对常见格式电子档案或其他数字资源进行浏览,支持常见格式多媒体电子档案或数字化档案信息的播放。应具有电子档案或数字化档案信息按权限下载功能。

4.5.3 借阅

支持电子档案借阅申请、审批、授权,具有实体档案借阅预约、催还、归还等功能,审批流程符合档案利用管理制度。

4.5.4 编研

支持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编研专题,能自动将符合该专题条件的档案进行归集。

4.5.5 开放利用设置

支持对目录数据及全文设置开放利用标识。

4.5.6 复制管理

具有电子档案复制申请、审批功能,能够进行复制;具有实体档案复制申请、审批、复制件分发登记等功能。

4.5.7 利用效果反馈

支持用户对利用档案产生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进行反馈。

4.5.8 知识管理

可根据需要开发知识管理功能,支持档案信息的知识标签、知识地图、档案信息深层次加工、档案信息主动推送等。

4.6 系统管理功能

4.6.1 日志管理

应有日志记载功能,记录系统启动和关闭信息、用户登录信息等,每条日志至少应记录操作对象、用户、时间、计算机、操作类型等属性。提供针对日志的检索、审计、统计功能。

支持按照一定规则自动生成日志审计报表,支持日志导出、删除、审批等操作。

4.6.2 系统设置

支持对档案流程化管理,可根据不同类别档案管理要求设置相应管理流程,可对流程进行跟踪与回溯。

支持代码表的设置维护,如:年度、保管期限、密级、部门、分类号等代码;系统中的分类方案可根据用户需求增减。

支持元数据的设置维护,可以定义字段名称、类型、是否为空、是否唯一、字符串长度限制、取值围、组合字段等信息。

具备全宗设置功能,能实现区分全宗进行管理。

4.6.3 用户管理

支持直接录入用户信息和通过接口方式读取其他系统中的用户信息,支持用户与IP地址绑定,支持“三员”分立。

4.6.4 组织机构设置管理

支持直接录入组织机构信息和通过接口方式读取其他系统中的组织机构信息,支持组织机构的多级管理功能。

4.6.5 权限管理

具备权限管理功能,保证授权用户能够在其权限围进行合法操作。权限可以精细地控制指定用户对指定档案记录的访问和使用。系统应支持设置权限有效期,到期后系统自动取消权限。

4.6.6 多全宗管理

可对纳入管理的每个立档单位建立全宗单位,支持全宗群管理,每个全宗单位有唯一全宗号、全宗名称。每个全宗单位的功能、档案类型、档案数据、机构组织、用户、流程、权限等相对独立、互不影响。

4.6.7 工作过程记录管理

应具备详细记录类似全宗卷信息的功能,以记录数字档案馆(室)管理过程。

4.7 传统载体档案辅助管理功能

4.7.1 传统载体档案信息采集

具备传统载体档案目录著录和全文挂接功能,目录数据项在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需要增减。目录数据采集时应具有校验功能。

4.7.2 档案存放位置管理

能根据库房余量和档案的全宗归属、分类、档号等规则对传统载体档案提出存放位置建议,并在位置确定后进行排列定位。

4.7.3 智能库房管理

有条件的单位可设置智能库房管理功能,根据现实库房虚拟出档案所在库房、区域及档案柜架的列、节、层、排位等,实现对实体档案所在库房位置的管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支持与智能密集架、PDA设备、条码枪、电子标签等硬件设备的集成,实现实体档案的快速定位、出库、入库、盘点等操作;支持与温湿度监控设备的集成,实现档案库房的温湿度智能调控。

4.8 其他可选功能

有条件的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增加诸如文件材料分发控制、工作计划进度管理、业务监督指导等功能。

5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是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归档及专题数据库建设。

5.1 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

一定数量的档案数据是保证数字档案馆(室)发挥效用的基础,存量档案数字化率宜达到70%以上。

企业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的容和围如下:

1)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管理、行政管理、党群工作等管理类档案除已到保管期限、短期或10年期档案外,应全部数字化;有条件的单位可全部数字化。对于有正本、文稿处理单、修改底稿等的档案,可只对正本和文稿处理单进行数字化;具有重要修改容的历次修改稿和重要档案的历次修改稿需数字化。

2)正在研制或正在生产的核心产品或核心业务档案应全部数字化,非核心产品、已停产的产品、非核心业务档案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有选择地数字化。

3)科研档案应全部数字化。

4)生产、科研、办公、生活建筑物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的质量管理档案、竣工图档案应进行数字化,其他阶段形成的档案可有选择地数字化。

5)设备仪器档案应依据重要程度有选择地数字化。

6)会计档案数量较大,可根据企业需求和人力、物力配置情况有选择地数字化。

7)职工档案的数字化,需档案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充分协商后按照党和国家组织、人事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

纸质档案(含照片)数字化技术要求按照《纸质档案数字化规》(DA/T 31-2017)进行,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档案数字化参照《录音录像档案数字化规》(DA/T 62-2017)进行。

5.2 电子文件归档

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围应包括各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以独立文档形式存储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信息记录,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产品或业务系统、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门户、微博、微信、公务系统及本企业其他职能活动业务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以及从外部接收的电子文件。企业有些信息系统有可能通过租用基础设施或以云计算服务的形式存在,所形成的电子文件不一定存在于本企业的服务器中,但其产生的电子文件也应纳入本企业文件材料归档围予以归档。企业已实施的支撑主营业务的信息系统均应具有归档功能,导出的归档电子文件存储格式、元数据等均应符合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期间应完成办公自动化系统形成的电子文件归档并实现至少一个核心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

5.3 专题数据库建设

专题数据库建设是在现有数字档案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有组织的分析、筛选、整合,把某一特定专题的档案集中、有序、系统地组织在一起。如企业历届领导、技术专家和各种先进人物档案专题数据库,企业机构沿革、党代会、职代会等会议类专题档案数据库,政策法规类专题档案数据库,建设项目和设备仪器专题档案数据库,产品或专项业务专题档案数据库,科技项目和成果专题档案数据库,企业质量或安全事故专题档案数据库等。

6 制度规建设

6.1 制度建设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应制定数字档案馆(室)人员岗位职责,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机房、档案数字化加工场所管理制度,数字档案馆(室)安全与管理制度等。

6.2 标准规建设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应参考国家相关标准规并结合本企业实际,形成本企业基于数字档案馆(室)的电子档案收、管、存、用等方面的标准规体系及实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容:

6.2.1 企业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标准规建设

纸质档案数字化可参照《纸质档案数字化规》(DA/T 31-2017)制定,缩微胶片数字化参照《缩微胶片数字化技术规》(DA/T 43-2009)制定,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档案数字化参照《录音录像档案数字化规》(DA/T 62-2017)制定。企业如将档案数字化外包,应将国家有关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规转化为本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标准规。

6.2.2 电子文件归档标准规建设

规本企业已实施的各类信息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归档业务,容包括各类信息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责任、归档围、归档流程及开发利用要求等。

6.2.3 档案分类规建设

应根据企业档案自身特点制定企业档案分类方案。

6.2.4 各类档案管理及业务流程规建设

包括管理类、产品或业务类、科研类、基本建设类、设备仪器类、会计类、职工类等各类档案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收集、整理、存储、保管和利用等规。

6.2.5 档案利用标准规建设

包括企业档案利用赋权原则,权限设置与更改流程,档案利用审批流程,计算机辅助编研等规。

6.2.6 安全与管理系列规建设

应将安全与管理要求纳入本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运行维护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规,建立数字档案馆(室)安全与职责,制订安全与检查、“三员”管理等制度。

7 安全体系建设

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与运行必须加强安全管理,遵守相关规定,安全设备配置齐全;严格控制信息资源利用围,制订严密的信息发布审核制度,严格控制数据访问权限;应制订完善的数据接收、移交、销毁等管理规,制定备份规。

管理涉密档案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应按照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的要求进行安全设计和建设,并通过有关部门测评后方可投入使用。

管理非涉密档案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应根据系统重要程度及其实际安全需求,参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17859-1999)确定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应达到的安全等级,并依照《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基本要求》《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等开展安全建设和登记管理。

8 经费与人才保障

8.1 经费保障

经费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采购费,软件开发、升级、购置、接口开发、评测费,运行维护费,传统载体数字化费,项目实施费,人员培训费等。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应按照整体规划,制定相应的经费计划,确保软硬件设备购置、实施经费及管理经费的落实,为企业数字档案馆(室)的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8.2 人才保障

应结合本企业业务实际积极开展档案部门人员的业务技能、信息化技能的培养。在人才引进方面,应注重档案和信息化方面的人才引进,以满足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和运行的需求。

9 建设步骤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按照项目化运作,经过规划、立项、实施、验收、维护等步骤分阶段进行。

9.1 项目规划

9.1.1 成立项目工作组织

企业在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初始应设立项目小组,小组主要由企业档案部门人员、信息化部门人员、部门人员等组成,具体负责以下工作:

1)建设工作规划、计划、实施方案、制度制定;

2)建设工作实施推进;

3)建设工作检查、总结与考核。

9.1.2 制定项目方案

9.1.2.1 现状调研与分析

对本企业信息化现状、国外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现状,特别是各信息系统产生电子文件的管理情况,以及企业各部门对档案利用需求情况进行充分调研。

9.1.2.2 可行性研究

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成本、收益、风险等方面研究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可行性,并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9.1.2.3 需求分析

对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业务需求、功能需求和系统部署方式进行分析,形成需求任务书。

9.1.2.4 编写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方案

容包括建设目标、建设容、建设步骤、经费需求、实施计划等;管理涉密档案的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还应同步编写信息系统安全方案。

9.2 项目立项

企业应组织专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建设方案进行论证评审,通过评审后提交本企业有关部门申请立项。

9.3 项目实施

9.3.1 人才队伍建设

应通过提升现有人员技能和知识的方式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作用;现有人员不足的,应通过引进、组建项目组等方式补充人员。

9.3.2 基础业务完善与规化

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是以现有的档案工作为基础开展的。在项目实施初期,需对本企业档案管理基础业务进行完善与规。主要包括: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理顺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实现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统一各卷夹、表格及档案管理中涉及到的单据等。

9.3.3 制度标准规制定

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有步骤地采用或制定制度标准规。应优先采用国成熟标准规作为本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标准规;国家标准规不能满足需求或无相应标准规的应自主编制。形成的标准规应定期更新。在企业数字档案馆(室)运行前,应完成所有制度标准规的制订,以使运行规化。

9.3.4 硬件设备配备

鼓励依托企业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配置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和运行所需的硬件设备,以节约投资成本,提高人力、物力集成管理效率。对于现有硬件无法满足的,应根据未来3至5年档案数据增长情况、系统使用人数、安全需要、系统部署方式等予以配备。

9.3.5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施

9.3.5.1 系统开发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开发主要工作如下:

1)需求设计

在充分征求企业档案部门、业务部门、部门等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对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细化,形成功能需求方案。功能需求方案既应符合档案管理的实际需要,又便于系统开发人员理解,能够在系统开发中实现。

2)选定开发商

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定系统开发商。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自主开发。

3)商务谈判

与选定厂商确定合同和协议文件,协商确定技术细节和系统开发、安装的时间节点。

4)签订合同

根据商务谈判确定的容签订正式合同,技术协议应成为正式合同的一部分。

5)定制开发

系统开发商根据前期确定的需求设计报告,对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原型进行定制开发。

6)系统安装

系统开发商将开发好的系统在企业进行安装,包括数据库安装、软件安装等。

9.3.5.2 基础数据准备

主要工作包括界面设置、数据库结构设置、档案分类设置、代码设置、赋权方案确定、用户设置等。基础数据应以文件形式保存,以供后续维护时备查。

9.3.5.3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和兼容性测试。测试工作可自主进行,也可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完成。所有测试过程均应形成书面记录,包括测试用例、测试过程、测试结果等。

9.3.5.4 人员培训

对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及系统维护人员等进行培训。

9.3.5.5 系统切换和试运行

将运行在旧系统的业务和数据迁移到新系统中试运行,并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9.3.5.6 系统的评价与验收

系统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应组成验收组对系统的目标、功能、质量、使用效果及各项指标是否达到合同或技术协议规定的要求进行评审验收。应根据评审过程中分析的结果,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

9.3.6 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实施

按照“重要性、常用性、急用性、抢救性、珍贵性”的原则,并结合实际分步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工作,将重要的、常用的、急用的、自然损坏老化严重的和珍贵的档案优先数字化。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应以本企业自主完成为主,自主完成有困难的可采用外包,或采用外包与自主完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档案数字化外包应按照《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的要求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按如下方法进行:

1)管理类档案数字化方法

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管理、行政管理、党群工作等管理类档案应按照先近后远的原则,将最近形成的档案先行数字化,以满足频繁利用的需要。对于即将到期的短期档案或10年期档案可不进行数字化。

2)产品和业务类档案数字化方法

可按照正在研制和正在生产产品档案、主营业务档案、正在研制和正在生产非核心产品档案、非核心业务档案、停产产品档案的顺序进行数字化。

3)科研档案数字化方法

按照获奖等级、项目下达部门的层级顺序进行数字化,即先数字化获得国家级奖励的,再数字化获得部委级、省级奖励的,最后数字化获得企业级奖励的;对于未获奖的科研档案按照国家级科技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企业级科研项目的顺序进行数字化。

4)基本建设档案数字化方法

按照建筑物功能、用途的重要程度来确定数字化顺序。可将生产、科研建筑物档案先数字化,其次是办公建筑物档案,最后是生活建筑物档案。

5)设备仪器档案数字化方法

按设备的价值、用途等标准来确定数字化的顺序。

6)会计档案数字化方法

会计档案数量较大,可按照形成时间由近及远进行数字化,即将最近形成的档案先数字化,年代久的后数字化。

7)职工档案数字化方法

对于职工档案的数字化,档案部门应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充分协调确定后按照国家组织、人事部门的有关规定开展数字化。

9.3.7 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

应以需求为导向,选择利用率高、容重要的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专题数据库。

9.3.8 电子文件归档实施

在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和电子文件归档计划,提出系统和设备改造方案,在系统和设备改造到位后有步骤地开展电子文件归档工作。

电子文件归档有关工作和要求参照《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指南》和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

正在实施或将要实施的信息系统应按照《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指南》和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待投入运行后根据该类电子文件形成的数据特点开展电子文件归档。

对接收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要按照《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指南》有关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检测,确保其长期可用。

9.4 项目验收

完成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的企业应形成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总结报告、试运行报告、系统检测报告和用户报告等,组织、外部专家根据设计方案、合同协议、任务书等进行验收,建设工作达到《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要求的,可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测评验收。

9.5 项目运维

项目运维应参照《档案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DA/T 56-2014)的要求开展以下工作:

1)结合企业实际建立数字档案馆(室)运维工作的组织机构,明确其职责。

2)根据企业实际确定数字档案馆(室)运维对象和容,选择适当的运维模式。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宜采用外包模式运维,并将运维费用纳入采购费用。

3)根据运维制度开展数字档案馆(室)的基础设施、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数据等的运维工作。

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研究

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研究 作者:张丹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6年第12期 数字档案馆的产生,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载体变革、社会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是数字档案馆一经产生,就迅速发展并不断完善。数字档案馆作为现代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它的产生、发展与成熟有其历史必然性 一、数字档案馆的产生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应用,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信息资源管理革命”提出的是信息管理正式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应用。政府文件的计算机管理与无纸化办公成为信息资源管理革命的重要推动,也是1970年美国国家档案和文件管理署接收了第一批电子文件,成为历史性的记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使传统档案馆也开始引进计算机管理,这是开始的一步。电子档案和数字档案的大量积累,只能借助于数字信息技术对其进行长期的储存和有效的管理。于是数字档案馆便成为一种必需的档案管理模式。 二、数字档案馆的特点 数字档案馆最大的特点就海量的信息资源存储,作为一个巨大的数据仓库,其中的数据也是复杂的,不同的来源,不同的格式、不同的技术标准,所以在设计数字档案馆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借助于元数据著录标准,实现数字档案馆的高效的存储与检索。 网络化也是数字档案馆的重要特征,数字档案馆可以借助网络向用户提供随时的在线服务从而将低获取档案信息的时间,扩大了档案的利用途径和范围,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在网络环境中,数字档案馆不再只局限于自己一馆,还可以与其他档案馆和电子文件中心进行相互连接,将各自的资源综合到一起,方便社会公众的检索利用。 三、数字档案馆的功能 (一)数字档案馆的基础功能。1.档案的收集。数字档案馆在信息类型、来源、形式等各方面数量都要超过传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不仅可以蕴含原来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而且可以对其他档案馆和相关行业信息进行收集,甚至可以进一步扩大到网上与其相关的数据信息、其他行业云数据库、社会政务公开信息,数据量是不断增加的,载体也是多变的,所以随着数字档案馆建设不断地提升和完善,其将是一个以档案信息为核心的社会综合信息资源库。2.档案信息的安全存储。数字档案馆将收集来的档案信息保存。数字档案馆为了保证档案信息储存的安全和稳定,还应进行系统备份,并且对于应用程序、系统设置、数据信息、日志信息等也应进行备份。备份内容要完整齐全,结果应以单独的数据包形式存放,要能够脱离系统进行导出,为了防止在突发情况时,系统备份可以起到作用。3.档案信息的查询与利用。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有差异,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的心理和行为,使档案信息服务必须实现个性化服务模型。以用户需求为起点,以用户满意为终点,多方面,共享性的传播档案信息。当用户需要检索的一些重要信息时,工作人员可以帮助用户及时在本局(馆)档案信息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在规定范围内提供相应查询结果。从数字档案馆的查询途径来说,其强大的检索能力,包括关键字检索、高级检索、二次检索,一般可以根据检索项提供多条件组合查询,并能对常用检索途径进行优化,满足用户对查全率、查准率的要求;并且利用者可以通过网络对电子文件资源进行远程查阅和调用。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

青岛市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 青岛市档案局(馆) 2003年12月 “淮南子档案业务交流网”整理 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已于2003年8月20日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与当日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运行。按照青岛市档案信息化发展计划的总体要求以及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我市所属12个区市综合档案馆应相继建成数字档案馆,与市数字档案馆组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建设青岛市“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充分共享,资源互相利用,为数字青岛、数字区市、数字园区建设服务,为我市各级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实施电子公文归档工程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各级档案馆实现现代化管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升我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 2001年,国家档案局将青岛、深圳确立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试点城市,2002年以来,杭州市档案馆、天津开发区档案馆、江苏电力公司档案馆等也逐步开始试点建设数字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于2002年12月份在深圳召开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现场演示会,2003年8月,青岛市数字档案馆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认为:“该研究课题的完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数字档案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应用。课题研究成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对数字档案馆的工程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同日,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使用,受到了国内媒体的关注,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 区市(县)数字档案馆建设,目前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浙江省萧山区档案馆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包括广东省顺得市、广州市白云区、深圳市福田区和宝安区等在内的档案馆正在积极筹措,有的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进展。山东省济宁市档案局在其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提出了在2006 年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基本建成数字化档案馆的计划,并通过“两办”印发。 二、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本依据 在青岛市建设区市数字档案馆,形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具有以下优势: 1、环境优势。青岛市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市委、市政府对信息化建设极为重视,并于1996年6月专门成立了青岛市委市政府计算 机中心(正局级事业单位),承担青岛市电子政务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和技术管理职能。“九五”期间,青岛市宏观决策和办公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工程(“金宏工程”)获得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2002年青岛市开始实施国家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经过多年建设,青岛市电子政务建设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四统一分”体制和“强核-辐射”模式,建设了4个应用平台,即网络平台、软件平台、安全支撑平台、政务信息网站平台。其中网络平台上连国家、省办公网络

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

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 国家档案局 2014年

说明 本指南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室)业务指导司。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钢朱煜忱丁德胜毛海帆傅培超会琴红吴惠敏。

目录 1 概念与基本特征 (1) 1.1 概念 (1) 1.2 基本特征 (1) 2 建设原则与容 (2) 2.1 建设原则 (2) 2.2 建设容 (2) 3 基础设施建设 (3) 3.1 网络基础设施 (3) 3.2 系统硬件 (3) 3.3 基础软件 (3) 3.4 安全保障系统 (4) 3.5 终端及辅助设备 (4) 4 应用系统建设 (4) 4.1 档案门类管理 (4) 4.2 接收采集 (5) 4.3 分类编目 (5) 4.4 检索利用 (6) 4.5 鉴定统计 (6) 4.6 系统管理 (7) 4.7 技术文档管理 (7) 4.8 测评鉴定 (7) 5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8) 5.1 基本要求 (8) 5.2 数字档案资源命名规则 (8) 5.3 文书类电子档案质量要求 (9) 5.4 声像类电子档案质量要求 (9) 5.5 科技和专业类电子档案质量要求 (10) 5.6 纸质档案数字副本质量要求 (11) 5.7 数字档案资源的备份 (11) 6 保障体系建设 (12) 6.1 经费保障 (12) 6.2 制度保障 (12) 6.3 人才保障 (13)

机关(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下同)档案工作是国家档案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传统机关档案工作面临着机关办公自动化应用、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严峻挑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亟需强化的重要节点。 数字档案室是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室的“升级版”,是管理机关档案信息、联结机关办公自动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一环。建设符合国家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的数字档案室,有利于提高机关档案工作水平,维护机关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提升机关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核心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为数字档案馆的最终实现奠定基础,以推动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全面、健康、均衡发展。 1 概念与基本特征 1.1 概念 本指南所称的数字档案室,是指机关在履行职能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电子档案和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副本等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存储、管理,并通过不同类型网络提供共享利用和有限公共档案信息服务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平台。 1.2 基本特征 与传统档案室相比较,数字档案室具有独有的特点和功能: 1)档案资源“数字”化。数字档案室以统一的数字形式存储各种信息,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压缩了存储空间,改进了组织形式。信息记录形式的“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室的基本特征。 2)档案实体“虚拟化”。通过对纸质档案、缩微胶片、照片、录音、录像等传统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实现档案实体“虚拟化”,使之能够与其他数字档案资源一并进行管理和规。 3)档案管理系统化。将档案业务流程、标准规固化在数字档案室应用系统中,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系统、规管理。 4)信息传递网络化。数字档案室依附于网络而存在,通过不同类型的网络实现档案收集、管理和移交,用户不必亲自“登门造访”,就可以利用所需的信息,从而加快信息交流与反馈的速度。 5)档案利用知识化。数字档案室将文书、照片、录音、录像等各类信息载体与信息来源在知识单元的基础上有机组织并起来,以动态分布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实现由档案的提供向知识的提供转变。

数字档案室及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数字档案室》建设方案适用于机关单位、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

目录 一、背景 (1) 二、建设原则 (1) 三、建设目标及内容 (2) (一)建设目标 (2) (二)建设内容 (2) 四、建设方案 (3) (一)数字档案室系统建设方案 (3) (二)档案数据资源建设方案 (13) (三)应用及存储体系建设方案 (15)

一、背景 机关档案工作是国家档案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传统机关档案工作面临着机关办公自动化应用、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严峻挑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亟需强化的重要节点。 2015年国家档案局针对机关档案室发布了《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要求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在部署工作中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依据数字档案馆(室)的建设标准继续推进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室)示范点建设。数字档案室是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室的“升级版”,是管理机关档案信息、联结机关办公自动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一环。2017年,我公司多次协同各机关档案室建立数字档案室示范单位且赢得了上级主管单位的一致好评。 建设符合国家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的数字档案室,有利于提高机关档案工作水平,维护机关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提升机关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核心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为数字档案馆的最终实现奠定基础,以推动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全面、健康、均衡发展。 二、建设原则 数字档案室建设应当遵循“资源为先,标准规范,整体推进,确保安全”的原则,统筹规划,积极实施,务求实效。 1.1资源为先。资源建设是数字档案室建设的根本。数字档案室应坚持“资源为王”,着眼于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着重于非数字档案的数字化和数字档案的及时、完整、有效归档,规划设计以最大限度保证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质量为根本出发点。数字档案室的建设应该有助于保障数字档案资源的齐全、完整,有利于数字档案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方便利用。

数字档案馆规划及建设

数字档案馆的规划与建设 国家档案局科研所邱晓威 一、数字化档案馆提出的背景 1、概念的出现 数字档案馆的概念源于三种途径:一是随着计算机档案管理的普及,使档案馆的信息管理数字化,实现了从档案机读目录的管理到档案原文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二是随着办公自动化和生产科研的计算机化,直接产生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实现了档案进馆前的数字化;三是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国家基础数字信息工程建设中对档案馆、档案信息以及其他部门的各种信息的综合管理与使用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字档案馆的提出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有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是由于包括中国在的一些国家正在积极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工程,带动了档案馆对自身数字化建设的思考,于是出现了数字档案馆的提法。 数字档案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数字档案馆的规划和建设是信息技术对档案事业发展影响和要求的必然结果。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和

网络等信息技术,配置先进的软硬件设备,研制高性能的信息管理系统;数字档案馆要解决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复杂问题,要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长期可读。 数字档案馆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单位办公自动化的一个必需的组成部分,是信息社会中档案管理新模式的集中体现,代表着新世纪档案馆工作的发展方向。 2、国际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1994至1995年,美国国家数字技术通讯指导办公室把数字图 书馆列为9项重点项目的第一位,排在危机及应急处理、教育及终身学习、电子商务、能源管理、环境控制和废品最小化、保健、加工处理和产品、公众存取政府信息等重要项目之前。这项工程从1999年到2001年为第一阶段,投资4亿美元,2002年以后的第二阶段继续投资6000万美元。其他国家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投资也十分可观,如英国投资4亿美元,俄罗斯每年投资2亿卢布。到2001年为止已经宣布正式开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国家有20多个。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受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国际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情况 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项目的 一个组成部分,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管理局就成立了数字档案馆特别工作组,开始数字档案馆的研究和筹建工作。到了20世纪90

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为加强对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的指导,规范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国家档案局组织编制了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各企业开展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 除非特别说明,本指南所用术语均引自《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DA/T 58-2014)。 本指南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经济科技档案业务指导司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付华、王雁宾、姜延溪、蔡盈芳、张晶晶、熊伟、孙晓光、周喜、皮楠、环红 目录 1 概念与基本特征 (3) 1.1 概念 (3) 1.2 基本特征 (3) 2 建设目标与原则 (4) 2.1 建设目标 (4) 2.2 建设原则 (4) 3 基础设施建设 (4) 3.1 机房建设 (4) 3.2 网络设施 (5) 3.3 硬件设备 (5) 3.4 基础软件 (5) 3.5 其他设施 (5) 4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5) 4.1 收集功能 (5) 4.2 整理功能 (6) 4.3 保存功能 (7)

4.4 统计功能 (8) 4.5 利用功能 (8) 4.6 系统管理功能 (9) 4.7 传统载体档案辅助管理功能 (10) 4.8 其他可选功能 (11) 5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11) 5.1 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 (11) 5.2 电子文件归档 (12) 5.3 专题数据库建设 (12) 6 制度规范建设 (12) 6.1 制度建设 (12) 6.2 标准规范建设 (12) 8 经费与人才保障 (14) 9 建设步骤 (14)

企业档案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企业有形资产的凭证和无形资产的组成要素。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基础性工作,在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持续开展、资产保值增值和记录企业历史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建设数字档案馆(室)已成为企业档案工作提质增效与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符合国家、社会和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的企业数字档案馆(室),有利于整合企业信息资源,增强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 概念与基本特征 1.1 概念 本指南所称的企业数字档案馆(室),是指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固化档案工作业务流程,对本企业或与其具有资产隶属关系企业的电子档案或其他数字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并通过网络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集成管理系统平台。 1.2 基本特征 与企业传统档案馆(室)相比,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具有以下特征: 1)档案资源数字化 通过对企业各类信息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归档和对纸质等传统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以数字形式存储各种档案信息。 2)档案管理信息化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将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固化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的自动化管理,档案的收、管、存、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 3)档案服务知识化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利用知识管理、大数据等理念和技术,创新档案利用方式和方法,对档案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和知识化组织,以档案利用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主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个性化档案信息和决策支持服务。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

说明 为加强对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的指导,规范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国家档案局组织编制了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各企业开展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 除非特别说明,本指南所用术语均引自《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DA/T 58-2014)。 本指南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经济科技档案业务指导司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付华、王雁宾、姜延溪、蔡盈芳、张晶晶、熊伟、孙晓光、周喜、皮楠、环红

目录 1概念与基本特征 (1) 1.1 概念 (1) 1.2 基本特征 (1) 2建设目标与原则 (2) 2.1 建设目标 (2) 2.2 建设原则 (2) 3基础设施建设 (3) 3.1机房建设 (3) 3.2网络设施 (4) 3.3硬件设备 (4) 3.4基础软件 (4) 3.5其他设施 (4) 4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4) 4.1收集功能 (5) 4.2整理功能 (6) 4.3保存功能 (7) 4.4统计功能 (9) 4.5利用功能 (9) 4.6系统管理功能 (10) 4.7传统载体档案辅助管理功能 (12) 4.8其他可选功能 (13) 1

5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13) 5.1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 (13) 5.2电子文件归档 (14) 5.3专题数据库建设 (15) 6 制度规范建设 (15) 6.1制度建设 (15) 6.2标准规范建设 (15) 7 安全保密体系建设 (17) 8 经费与人才保障 (17) 8.1经费保障 (17) 8.2人才保障 (18) 9 建设步骤 (18) 9.1项目规划 (18) 9.1.1成立项目工作组织 (18) 9.1.2制定项目方案 (18) 9.2项目立项 (19) 9.3项目实施 (19) 9.4项目验收 (25) 9.5项目运维 (25) 2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指南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国家档案局发布2010年6月) 1.总体要求 1.1概述 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1.2建设原则与要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应当遵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项目带动、重点突破,需求导向、保证安全,合理适用、稳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务求实效。 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应当根据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框架和基本要求,及时将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区域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相衔接,综合考虑自身信息化发展水平、技术力量、资源规模、基础工作水平、资金投入等因素,确定总体布局和实施步骤。 项目带动、重点突破。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支撑和带动数字档案馆整体建设和发展将数字档案馆建设分成若干子项目,以项目带

动数字档案馆建设及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获得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投入,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需求导向、保证安全。数字档案馆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党政机关、社会公众在线利用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当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技术方法,配备必要的软硬件没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灾难恢复服务机制,确保数字档案馆建设和运行的安全。 合理适用、稳步实施。要重视前期调研,进行可行性研究,结合本部门业务工作实际,提出创新性高、应用性强的功能需求,以确保系统开发和项目建设的合理性、适用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档案部门的业务人员应全程参与,及时研究和发现问题,纠正偏差。重大项目应当按照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要求,引入监理机制,对项目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理。 1.3 建设目标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标是:紧紧依靠国家和当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政务网平台、公众网平台以及各类网络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适应本部门本单位一定时期内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开发应用符合功能要求的管理系统,推动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 其中,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档案信息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是一项长期任务,应分阶段推进,有步骤实现。 1.4建设内容 数字档案馆总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 l )按照数字档案馆基础网络架构、主要技术路线与软硬件配置基本要求,集成建设适应馆藏档案基础数据和今后一定时期内数

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根据。。约定,为完成。档案数字化工作,特制定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保障文件和数字化信息安全,保证档案数字化工作质量,规划工作流程,尽快完成档案数字化工作。 二、工作机构 成立档案数字化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开展档案扫描的各项具体工作。 组 长: (职责:制定项目工作方案、协调扫描工作开展) 副组长: (职责:系统安装部署) 成 员: (职责:对系统硬件、网络环境进行部署,确保能够通过网络访问系统) (职责:具体负责扫描工作开展,要求每周进行档案扫描工作汇报) 其他人员: 三、档案数字化数量 扫描后的图像页数总计4.6万页,单面A4幅面按1页计算,双面A4按2页计算,大幅A3单面按2页A4幅面计算,大幅A3双面按4页A4幅面计算。 四、工作时间: 五、工作流程

(一)系统环境部署:在新购的服务器上安装档案管理系统(下称档案系统),并进行系统网络调试,确保系统使用正常。 (二)档案交接 1、办理交接手续:由业主整理需要进行扫描的档案,统计档案份数后移交至我方,我方根据业主统计出的信息进行档案清点数量,并核对文件是否有缺号或跳号、附件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双方人员签字。 2、档案运输:双方各派专人共同运输档案至扫描地点,并在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再次与档案扫描的工作人员进行档案详情确认。 (三)档案整理 1、档案页数清点:档案扫描工作人员对档案目录标注的档案页数与实际档案页数进行清点,数量不符时,应按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2、档案预处理:扫描之前,应在保护文件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拆除装订物,对折皱不平等影响扫描质量的原件先进行相应处理(压平或熨平等),确保扫描图像清晰。 (四)档案数字化 1、文件扫描:扫描分辨率规定为200DPI。档案扫描工作人员核对扫描的条目与实体相符后,逐份对文件进行扫描,扫描时根据文件幅面大小和纸张状况,可采取连续进纸扫描或平板扫描,扫描过程中不得损坏纸质文件,扫描完成后,纸质文件应按顺序存放。 2、质量自检及数据提交:档案扫描工作人员对扫描文件质量及挂接情况逐份进行审查,发现不合格的,应当重新处理,确认质量合格后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范本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范本 第1章数字档案馆介绍 我们所要建立的数字档案馆既不是模仿纸质档案为主体的实体档案馆,也不是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形成的封闭的档案信息库,而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基础上,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高度有序的企业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为企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 根据档案界有关专家学者对数字档案馆的研究以及我们的认识,企业数字档案馆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馆藏资源数字化 数据是数字档案馆的核心,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反映,所以数字档案馆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信息资源库,在这个资源库中,不仅有文字、图像,还有声音等多媒体介质,因此,数字档案馆除了现已存在的电子文件以外,还必须将馆藏的实态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永久的存储在服务器的磁盘、光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中。 档案信息结构标准化 应该说信息结构标准化既是馆藏信息数字化的基本依据,又是档案信息能否方便快捷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建设数字档案馆将要引进比较复杂的元数据的概念和很多

新的数据处理技术,比如: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数据迁移技术等等。这就要求档案信息结构的标准化。 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 网络化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要实现信息利用的社会化,首先必须实现网络化,这是个重要的基础。同样,由于数字档案馆是在网上运行的,因此,宽带高速网对档案信息的迅速传递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条件。目前,支持数字档案馆的网络技术主要有:局域网技术,internet技术和intranet技术。考虑到档案信息不同于图书或其他信息,其传递的范围要受到密级的限制和访问权限的约束以及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在许多场合使用局域网技术和intranet 技术较为稳妥。 生成空间虚拟化 由于数字档案馆是一个群体概念,是由一个部门、单位乃至一个地域的众多档案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的联合体,通过网络实现跨库互动查询,达到使用信息的目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正是由于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档案馆改变了存在的性质和方式,延伸了传递的途径和条件,拓宽了使用的环境和范围。这也正如部分档案学者指出的那样:通过网络的连接,传统档案馆被分成两类:一类是信息资源档案馆,一类是终端档案馆,前者为数字档案馆提供信

数字化档案建设方案

数字化档案建设方 案

数字化房产档案建设方案 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建设是顺应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房产档案的形成会越来越多,类别越来越细,而传统手工作业方法已经呈现出了许多弊端:效能低、错误多、易损毁、易丢失。因此数字化档案的建设在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对于我局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制定批次 为在数字化处理过程中对纸质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及对数字化处理进行有效控制,需对馆藏的档案按照类别进行批次安排,确保在数字化过程中有序进行。 二、数字化处理 1、档案出库交接 根据数字化加工批次计划进行出库,对出库的档案进行完整性检查,对经过完整性检查的档案,进行数量确认,并详细登记《档案出库单》,确保交接中档案数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目录制定及档案整理 按照文件数据库目录结构及目录著录要求,规范需要目录补录的档案目录内容,包括确定档案目录的著录项、字度长度等规范要求。 对出库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前,需对档案文件进行扫描前处理,使之成为能够进行扫描的形态。对影响扫描的非成册档案装

订进行拆除装订物,对破损严重,无法进行扫描的文件应进行技术处理,如纸张褶皱无法扫描的应进行压平等处理。对于档案内的资料应区分扫描件和非扫描件,并详细记录,确保档案内的资料不乱不丢。扫描完成后按照档案馆的要求进行装订,保证每卷档案不掉页,边缘整齐。 3、档案扫描 根据文件数据库要求的规格进行档案扫描,保证扫描件图像效果与原件吻合。大幅面档案采用大幅面扫描仪或者小扫描仪扫描后进行图片拼接。核对每份文件的扫描页码、页数与实际的文件页码、页数是否一致。对扫描图像进行命名时一定要正确,不能出现图片颠倒、错乱等现象,扫描时要保证档案原件不被损坏。 4、图像处理 对颠倒、偏斜的图像进行纠偏处理,以符合阅读习惯。对页面中影响阅读的污点、黑线、黑边等杂质进行去污处理。对颜色深浅度进行调整,确保图像字迹清晰,对大幅面扫描所形成多幅图像进行拼接,合并为一个完整图像,以保证数字化图像的完整性。 5、文件录入 根据数字档案管理的软件以及文件数据库的要求,将扫描后的图像按照档案编码进行录入,在录入过程中要做到不漏页、不乱页,对录入的文件要进行准确性核对,确保文件的完整。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修订)

大连恒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TEL:0411-******** Dalian Hengzhi Sci &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大连恒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

目 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意义 (2) 第三章:数字档案馆馆内建设目标、内容 (3) (一)“数字档案馆”馆内总体建设目标 (3) (二)“数字档案馆”馆内总体建设内容 (3) 第四章:数字档案室建设 (11)

第一章:前言 根据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档办〔2010〕116号《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中指出: 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建设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设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标是:紧紧依靠国家和当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政务网平台、公众网平台以及各类网络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适应本部门本单位一定时期内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开发应用符合功能要求的管理系统,推动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

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档案丄作的数字化建设是顺应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档案做为原生的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逐步掌握信息技术为档案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服务。 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传统载体的档案经高科技技术加工成数字档案形式,通过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进行计算检索、阅读电子档案,为迎接档案信息服务新环境的挑战、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增强档案部门的服务水平、为档案内部管理及面向客户服务提供高效率的全面服务。 完整的档案数字化建设流程包括案卷交接、档案整理、LI录著录、档案扫描、图像处理、OCR文字识别、数字校对、数字质检、数据挂接、整理还原、案卷入库等环节。 业务流程 纸质档案数字化标准:DA/T31-2005《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DA/T18-1999《档案著录规则》1.制订批次计划 为在数字化处理过程中对纸质档案进行有效管理以及对数字化处 理进行有效控制,需对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分批次进行。2.档案出库交接 根据档案数字化加工批次讣划进行出库,对出库的档案进行完整 性检查。 对通过完整性检查的档案,进行数量确认,并详细登记《资料出库单》。 确保资料的交接过程中的数量正确性,完整性; 3.目录著作

按照文件数据库LI录结构与LI录著录要求以及《档案著录规则》(DA/T18)等标准,规范需要LI录补录的档案口录内容,包括确定档案LI录的著录项、字段长度和内容要求等,规范案卷题名、文件名、责任者、起止页号和页数等。 4.档案整理 对出库待加工的档案进行扫描前处理,使之成为能够进行扫描的形态。 拆除装订 影响扫描工作进行的档案,应拆除装订物。 资料及档案内的成册资料严禁拆除。 区分扫描件和非扫描件 区分同一案卷(卷、件)中的扫描件和非扫描件。页面修整 对破损严重、无法直接进行扫描的档案,先期进行技术修复,折皱不平影响扫描质量的原件进行相应技术处理(压平和烫平等)后再进行扫描。确保较薄纸张(如信纸、便笺纸)、破损纸张、底灰较深(如草浆纸、油印纸)、字迹较浅(如铅笔字迹)等纸张的状况较较差的档案扫描图像清晰。 档案整理登记 详细记录档案整理后每份文件的起止页号和页数等情况。装订 扫描完成后,档案按原档案保管单位要求进行重新装订,保持每页档案原有的排列顺序不变、案卷不掉页、右边和底边整齐。 5.档案扫描 黑白扫描采用(300dpi) TIFF格式,彩色扫描采用(300dpi) JPG格式。 照片以原色彩为准(600dpi) TIFF格式扫描。 保证扫描图像效果原原件吻合。 大幅面档案采用大幅面匸程扫描仪或小幅面扫描后进行图像拼接处理。 需要进行OCR文字识别的档案,扫描分辨率?300dpio对资料等成册材料不宜拆卷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doc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 (征求意见稿) ? 编制说明 《全国档案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将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列为“十三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之一。但一直以来,不少企业反映,在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中,缺少针对性强的参考性文件,在进行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方案设计、需求分析、体系实施等过程中,存在数据格式不统一、系统功能挂一漏万、建设过程不规范等问题。为此,国家档案局组织人员编写了《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征求意见稿)》)。

与现行有关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相比,《指南(征求意见稿)》体现了企业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将数字档案馆和数字档案室建设要求合二为一。由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大量存在馆室合一的情况,《指南(征求意见稿)》将数字档案馆和数字档案室建设要求合二为一,更加符合当前企业档案工作实际。 二是在档案管理系统功能上突出了企业需求,增加了如科技文件材料管理等可选的功能需求,以满足部分企业档案部门承担科技文件材料管理职能的实际需求. 三是在档案资源建设上突出了企业特点,按企业档案分类列出了档案数字化的范围,可操作性更强。 四是突出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按企业信息系统类型详细列出了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 五是在安全保密体系建设上更加细化,按照安全保密体系的层次架构,列出了安全保密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

目录 1.概念与基本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1。2基本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2。建设目标、原则与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2。1建设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2。2建设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建设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3.基础设施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4。档案管理系统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收集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归档文件整理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电子档案存储功能 (11) 4.4电子档案保管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4.5统计与报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4.6利用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4。7 系统管理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4.8其他可选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5。数字档案资源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5.1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5.2电子文件归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专题数据库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6。制度规范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制度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6.2标准规范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7.安全保密体系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档案数字化加工方案和投标书

1 项目建设内容 ................................................ 2 历史档案数字化处理标准 ...................................... 2.1. ............................. 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标准 2.2. ................................. 照片档案数字化标准 2.3. ................................. 声音档案数字化标准 2.4. ................................. 影像档案数字化标准 2.5. ................................. 实物档案数字化标准 3 数字化加工环节 .............................................. 3.1. ........................................... 档案接收 3.2. ....................... 标准的目录结构和文件夹的建立 3.3. ..................................... 建立目录数据库 3.4. ................................. 档案着录的工作细节 3.5. ........................................... 档案整理 3.6. ........................................... 档案扫描 3.7. ........................................... 图像处理 3.8. ............... 质检岗位:图像初检和复检(一检、二检) 3.9. ......................... 着录标记一稿双录、人机校验 3.10. .......................................... 数据挂接 3.11. .............. 数据成品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检查(终检) 3.12. .......................................... 光盘制作 历史档案数字化加工解决方案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02月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国家档案局 二○一○年六月 说明 本指南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技术部、福建省档案局、山东省档案局、青岛市档案局。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王良城、蔡学美、潘积仁、黄建峰、王宪东、郭玉东、冯剑波。 本指南主要审查人:李和平、姜之茂、方昀、韩李敏、黄玉明、何伍爱、赵国俊。 目录 1总体要求 (1) 1.1概述 (1) 1.2 建设原则与要求 (1) 1.3建设目标 (2) 1.4建设内容 (3)

1.5建设步骤 (4) 2.管理系统功能要求 (6) 2.1收集功能要求 (7) 2.2管理功能要求 (8) 2.3 保存功能要求 (9) 2.3.1长久保存策略 (9) 2.3.2 存储架构选择 (9) 2.4利用功能要求 (10) 3.应用系统开发和服务平台构建 (11) 3.1运用系统开发 (11) 3.2服务平台建设 (12) 3.3软硬件设备配置 (14) 3.3.1系统软件选择 (14) 3.3.2硬件设备配置 (15) 4.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16) 4.1电子文件接收 (17) 4.2档案数字化 (18) 4.3资源整理 (19) 4.4 建立数字档案资源库 (20) 5.保障体系建设 (21) 5.1安金保障体系建设 (21) 5.2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23)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1.总体要求 1.1概述 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造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建设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1.2建设原则与要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应当遵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项目带动、重点突破,需求导向、保证安全,合理适用、稳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务求实效。 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应当根据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框架和基木要求,及时将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区域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相衔接,综合考虑自身信息

档案数字化加工方案

档案室、档案馆 馆藏档案扫描、数字化加工 整体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节质数字化加工作业前期准备 (1) 一、数字化工作人员准备 (1) 二、数字化工作软件、硬件准备 (4) 三、确定数字化内容、数量及用户需求 (5) 第二节数字化加工流程及主要技术方案 (6) 一、入库提卷、拆卷 (6) 二、标引著录 (7) 三、档案扫描 (8) 四、图像处理 (11) 五、全文OCR、生成双层pdf、板式还原及格式 (12) 六、总质检 (14) 七、批量挂接 (15) 八、还卷及数据备份提交 (15) 第三节质量控制方案和保证措施 (17) 一、加工质量保障措施 (17) 二、多环节,多层次的质量检查体系 (17) 三、阶段性验收与终验相结合的严格验收程序是质量控制的终级保障 (19) 第四节安全保密控制 (21) 保密协议 (22) 第五节售后服务 (24)

项目背景 —————————————————— 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起动,信息化已成为国际潮流,信息资源建设成为当务之急。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是电子文献、各类数据库、网络资源、电子档案、电子图书等新型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在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中,很大的一个需求是将现有的纸介质印刷品数字化,使之成为能够用计算机阅读、理解、查询、检索的电子文件,最终将其应用于数据库存储,或通过CD-ROM、Internet网进行出版,或上传数字档案馆供用户使用。 以传统纸张为载体的保存方式,占据了大量的空间,需要特殊的环境,而且不方便查询,随着时间的推移,还面临着腐蚀、老化等问题。而将纸介质文件信息进行电子化处理,保存到光盘上,具有存储、管理、共享等功能,还可以减少文件库房占地,节省保管设备和人员方面开支,又方便统计和进行远程查询。 因此,将档案、期刊、文件等资料通过扫描仪,扫描成图像文件,再通过处理转换成电子文档,建立目录和索引,制作成电子文件,已是当务之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