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74统计学原理自考串讲笔记

00974统计学原理自考串讲笔记
00974统计学原理自考串讲笔记

《统计学原理》串讲笔记

第一章:总论

1、统计的三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P1)(可扩展未简答)

2、凯特乐将统计学的三个主要源泉:英国的政治学派,德国的国势学,法国的概率统计(P7)

3、“统计”一词的含义(P8)(简答)

4、统计信息的两大特征:数量性和总体性(P8)(多选、简答)

5、统计的三大职能:信息,咨询,监督(P9)(多选)

6、四大计量尺度: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重点前两个)(P16)

7、按度量层次低到高: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8、区别总体和总体单位(P18)(选择,判断)

9、统计指标的的三大特性: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P19)(多选)

10、区分变异和变量,变量又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P20)(多选)

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1.统计资料的三大特性:数量性,总体性,数量性(P22)(选择,填空)

2.总体性的定义(P23)(判断)

3.原始资料的搜集方法(P26-27)(多选)

4.统计调查的方式:(P28-31)

1)普查:专门组织进行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填空、多选)

2)抽样调查:最常用的方法

3)统计报表

4)重点调查:了解定义(选择)(多年都有考到)

5)典型调查

6.结论:统计方式是以普查为基础,抽样调查为主体(选择、判断)

7.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P32-33)(简答)

8.区分调查内容的时间和调查工作的时间(P33-34)(判断)

9.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P34)(简答)

10.产生误差的客观原因(P35)(简答)

11.怎么看待误差(P35)(历年考过,很有可能考)

12.分组的关键:选择恰当的分组标志和准确划分分组的界限(判断)

13.统计分组的类型以及内容(P40-41)(简答)

14.组距和组数基本成反比关系:组距越大组数越小,反之相反(判断)

15.判断开口组的组中值的计算(P45)(判断)

16分组变量的类型(P46)(简答)

17了解洛伦茨曲线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内容(P50)(填空)

18.次数分布的类型和特点(P52-54)(历年考过的简答、选择)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和显示(核心内容:平均数代表性指标)

1、统计指标按照数量特征不同分为: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单选)

2、区分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P57)(选择)

3、强度相对指标:常用为:人口密度指标,人均GDP指标,利率,人口增长率(多选)

4、重点计算三大指标:平均数,标准差,离散系数(必考)

5、中位数的定义(P61)(填空)

6、各变量值与均值的离差之和为0(判断)

7、什么时候使用离散系数(P77)(填空)

8、统计表的三大基本要素:表头,表体,表尾(多选)

9、统计图的四大种类:条形图,线图,圆形图,统计地图(历年考过的简答,多选)

附加必学的计算题:练习册。P33,第5题 P35第16、17题

第四章:抽样调查

1、抽样调查的主要特点(P91)(简答)

2、抽样推断的理论基础: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P96)(简答,选择)

3、理解系统误差(P100)

4、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主要用(P101-102)(解答)

5、点估计的优良标准:1)无偏性:样本统计量的平均值=总体的被估计参数;2)一致性;3)有效

6、总体平均数的区间估计典型例子(P111-112)(计算题)

7、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P114)(简答)前两点定义考判断

8、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1)简单随机抽样:最基本的抽样方法

2)等距抽样(机械抽样)

3)类型抽样(分层抽样)

4)整群抽样:(要保证群间差异小、群内单位的差异大)

附加:书本P112,113的例题。(重点)练习册P49第6题计算题 P50第10题计算题

第五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1、相关关系的种类(P123)(选择、简答)

2、相关系数r的作用:表示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单选)

3、必须懂得运用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P130的5.4公式)

4、相关系数的绝对值|r|在0.3以下,微弱线性相关:0.3-0.5,低度线性相关 0.5-0.8,显著线

性相关(重点掌握) 0.8以上,高度线性相关(重点掌握)

5、回归直线的b含义:表示当X增加一个单位的时候Y平均增加的数量

6、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特点:前两点着重掌握(P141-142)(简答,选择)

附加:练习册P60第2题计算题。(加一问:解析系数b的含义)

第六章:时间数列分析(重点为平均发展水平和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1、时间数列分析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分析,相对数时间数列分析,平均数时间数列分析

2、时间数列的作用(P143-144)(简答)

3、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P144)(简答)

4、平均发展水平的典型例子(P146-147)

5、环比发展数度的连乘积=定基发展速度

6、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填空,判断)P148

7、时间数列的因数分解模型:加法模型、乘法模型和混合模型(P152)

其形式:Y=T ?C ?S ?I

8、利用移动平均法分析趋势变动时候,应注意那些问题(P155-156)(简答)

附加书本P147的例题。练习册P71第2题计算题。(题目改一下:职工人数第一季度职工平均人数)P72第7(增长量这一行不需要算,第8题。

第七章:统计指标数

1、广义指数的含义:2种理解 P172 (单选、简答)

2、狭义指数就是总指数,是一种反映复杂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判断题) P172

3、拉氏公式和派氏公式(判断题、多选题) P183

4、编制数量综合指数时,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数;而在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则

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用质量因素。(多选题)(P185)

5、平均数指数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多选题)P187

6、平均指标指数的含义 P195

7、<必考选择题类型>:已知商品销售额指数是120%,销售量指数时98%,则根据指数之间的关系可

以推出其销售价格指数为122.4%(120%/98%)。 (P200)

自学考试资产评估全部公式

第二章 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一.成本法的基本计算公式: 被评估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被评估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x 成新率 二、重置成本的估算: 1. 重置核算法: (1)按人工成本比例法计算: 间接成本=人工成本总额x 成本分配率 成本分配率=间接成本额/人工成本额x100% , (2)单位价格法: 间接成本=工作量(按工日或工时)x 单位价格/按工日或工时 (3)直接成本百分率法: 间接成本=直接成本x 间接成本占直接成本百分率 2. 物价指数法: 资产重置成本=资产历史成本x 资产评估时物价指数/资产购建时物价指数 或: 资产重置成本=资产历史成本x (1+物价变动指数) 3. 功能价值法: 重置成本 参照物参照物年产量 被评估资产年产量重置成本 被评估资产? = ¥ 4.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 X ? ? ? ??=参照物资产的产量被评估资产的产量参照物资产的重置成本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 X 表示是一个经验数据,称为规模经济效益指数 统计分析法:K=R ’/R K---资产重置成本与历史成本的调整系数 R ’-----某类抽样资产的重置成本 R----某类抽样资产的历史成本 三、实体性贬值及其估算: 1.观察法(成新率法): 资产的实体性贬值=重置成本x (1-实体性成新率) 2.公式计算法: 使用年限 实际已总使用年限预计残值重置成本体性贬值资产的实?-= ~ 总使用年限=实际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实际已使用年限=名义已使用年限×资产利用率 %100?=定利用 截止评估日资产累计法际利用时间截止评估日资产累计实资产利用率 四、功能性贬值及其估算 资产的功能性贬值测算方法: ∑=? ?? ? ? ??= n t 1 系数折现净超额运营年本被评估资产年功能性贬值额 被评估资产 (超额投资成本可视为功能性贬值|) 功能性贬值=复原重置成本-更新重置成本 五、经济性贬值及其估算: %1001?? ?? ????????? ??-=x 生产能力利用的生产能力资产预计可被贬值率经济性 ()n r A P ,,1????? ??-?=税率所得益损失额资产年收贬值额经济性: 六、成新率及其估算 ! 1. 使用年限法: 成新率=(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预计尚可使用年限)×100% 2. 修复费用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097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中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D )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方法D.统计资料 2.对事物进行度量,最粗略的计量尺度是( C ) A.定比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类尺度 D.定距尺度 3.统计的根本职能是( B ) A.参与决策 B.收集、整理和提供信息C.发布统计资料D.统计咨询 4.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变化总量的统计指标是( B ) A.时点指标 B.时期指标 C.动态指标D.绝对指标 5.反映同类事物数量特征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是( C ) A.绝对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数量指标 6.已知两个总体平均水平相等,但标准差不等,则( C ) A.标准差大,平均数代表性也大B.标准差小,平均数代表性也小 C.标准差大,平均数代表性小D.两者没有联系 7.成数的标准差的取值范围是( D ) A.[-0.5, 1] B.[0.5, 1] C.[-0.5, 0.5] D.[0, 0.5] 8.在抽样调查中,由于偶然性因素影响,使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出现绝对离差,它是( A ) A.抽样误差 B.抽样平均误差 C.标准差D.平均差 9.进行抽样时,如果每一群体之内的单位相似程度较高,而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异较大,适宜采用的抽样组织形式是 ( C )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 10.进行整群抽样时,应尽量保证( A ) A.群与群之间差异较小,而群内差异较大 B.群与群之间差异较大,而群内差异较小 C.群与群之间差异较小,而群内差异也较小 D.群与群之间差异较大,而群内差异也较大 11.“最可能出现”的抽样误差是( C ) A.极差 B.抽样极限误差 C.抽样平均误差 D.系统性误差 1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问题上( A ) A.前者不必区分,后者需要区分B.前者需要区分,后者不需区分 C.两者都需区分D.两者都无需区分 13.相关关系描述的是事物之间的( B ) A.因果关系 B.非确定性数量对应关系 C.互为因果关系 D.相互影响关系 14.在确定回归直线的参数时,比较准确的方法是( B ) A.截距法 B.最小平方法 C.半数平均法 D.积差法 15.较常用的时间数列分析模型是( C ) A.Y=T+C+S+I B.Y=T+(C×S×I) C.Y=T×C×S×I D.Y=T×C×S+I 16.使用移动平均法对线性趋势进行分析,能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A )

00974统计学原理2018年

2017 年 1 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974 )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统计信息的总体性特征说明统计信息反映的是 2. 运用统计方法要对所研究对象的总体事实做出叙述说明的方面是 A. 数量 B .品质 C. 规模 D .结构 3. 能够把总体中所有个体按照某种性质划分为若干部分的统计方法是 A.归纳推断 B .统计分组 C 4. 次数分布中各组频率(以百分数表示)的总和应该 A.大于 100% B .小于 100% C 5.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整体规模和水平的指标叫做 6. 基本计算方法是各项数据之和与数据个数之比的集中趋势值是 A.算术平均数 B ?中位数 C ?众数 D ?几何平均数 7. 抽样调查中,为了使样本的统计分布尽量等同于总体的统计分布,抽样时须遵循的原则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4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1. “统计”一词的三种不同涵义是 A.个体的特征 B .群体的特征 C .部分的特征 D .事物的特征 抽样调查 D. 相关分析 不等于 100% D .等于 100% A.时期指标 B .时点指标 C .绝对指标 D .相对指标 A.客观 B .可比 C 8. 回归分析中, 判别一个回归模型是否准确的基本标准是 A . 最小平方法 B .剩余法 C 9. 计算季节指数时,较常用的方法是 A . 移动平均法 B .按月平均法 C 均等 D .随机 移动平均法 D .归纳推断法 几何平均法 D .算术平均法 A.总指数 B .综合指数 .质量指标指数 D .个体指数 10.指数按所反映指标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

最新审计学串讲讲义

审计学串讲讲义

前言【字体:大中小】【打印】第一部分试题分析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合计 题 量 20 20 2 2 1 3 38 分 值 20 20 4 10 10 36 100 二、课程内容概述 本门课程共设十四章内容可归纳为4篇,也就是4个组成部分,分别是: (一)审计的概述,包括第一、二、三章相关内容; (二)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审计理论框架),包括第四、五、六、七、八章相关内容; (三)报表审计的实务操作,包括第九、十、十一章相关内容; (四)其他审计工作,包括第十二、十三、十四章相关内容。 其中,占分值较为突出的是第二、三部分内容,一般会涉及到70——80分的题量,但是仍以第二部分尤为重要。该部分是整个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基础理论部分,也是其他审计工作的基础依据,所以报表审计的实务操作是要以本内容为指导来实施的。因此,在多年审计自考试题中不难发现,虽然“案例分析题”的分值36分,但是其中直接涉及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就有一半分值。 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涉及选择题,分值在15分左右。考试分值最低的部分是第四部分,一般只占到8分左右。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审计学》自考试题的出题理念是“全面掌握、重点学习”。因此,建议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内容相结合,做到“以理论引导实践”。 第一章绪论【字体:大中小】【打印】 第二部分各篇内容的考试重点、难点 第一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1.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

私有制是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 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管者的分离是审计产生的另一个客观条件。 二、官厅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最早审计的形式以及发展历程。 审计的最初形态是官厅审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审计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就已经设立负责审计的官员,称为宰夫。 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审计监督制度——上计制度。 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我国的审计机构由“诸军诸司专勾司”更名为“审计院”,为“审计”一词的起源。 辛亥革命以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中央审计处”,南京的国民政府在1920年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 三、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社会审计形式的产生标志。 1853年在苏格兰成立的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审计执业团体。 我国的社会审计起源于1918年。谢霖在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社会审计组织——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第二节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一)经济监督 经济效益审计中缺少严格的客观标准和明确的非界限。经济效益不具有监督的职能。 (二)经济评价 (三)经济监证 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指的是,通过鉴别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和有关资料的性质,然后作出书面证明。社会审计是体现审计鉴证职能最明显的例子。 三、审计的作用 (一)制约作用 (二)促进作用 (三)证明作用 第三节审计的本质 审计的本质、对象、目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对象

自考本科 资产评估重点

第一章总论 本章是资产评估的理论性、方法性、基本概念的章节,在历年考试中,本章的比重较大。 1、一般地说,资产评估是指通过对资产某一时点价值的估算 2、资产评估的特点:现实性、市场性、预测性、公正性、咨询性 3、资产评估与会计计价的区别:发生的前提条件不同、目的不同、执行操作者不同。当然,资产评估与会计计价也是有联系的,二者相辅相成。 4、资产的价值是由资产所具有的获利能力决定的。 5、按资产存在的形态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6、有形资产是指那些具有实体形态的资产,包括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流动资产等。按资产能否独立存在可以分为可确指的资产和不可确指的资产。 7、不可确指的资产是指不能独立于有形资产而单独存在的资产,如商誉。目前不可确指的资产只有商誉。 8、价值类型制约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主要价值类型有: 市场价值。 在用价值:在用价值是指特定资产在特定用途下对特定使用者的价值。 投资价值:投资价值是指资产对于具有明确投资目的的特定投资者或某一类投资者所具有的价值。 9、资产评估的假设: 继续使用假设公开市场假设:公开市场是指发达与完善的市场条件。公开市场假设是基于市场客观存在的现实,即资产在市场上可以公开买卖,不论资产的买者或卖者都希望得到资产最大最佳效用。 清算(清偿)假设 10、资产评估的原则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即资产评估的工作原则和资产评估的经济原则。 资产评估的工作原则: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专业性原则 资产评估的经济原则:贡献原则、替代原则、预期原则 11、资产评估基础日一般的基准时点是日。 第二章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要求 掌握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评估基本方法的运用及方法中各个指标的确定。

自考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

00974统计学原理 章节基础知识 第一章:总论 1、统计的三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可扩展未简答) 2、凯特乐将统计学的三个主要源泉:英国的政治学派,德国的国势学,法国的概率统计 3、“统计”一词的含义:统计包括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的基础是统计工作,统计科学既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简答) 4、统计信息的两大特征:数量性和总体性(多选、简答) 5、统计的三大职能:信息,咨询,监督(多选) 6、四大计量尺度: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重点前两个) 7、按度量层次低到高: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8、区别总体和总体单位(选择,判断) 9、统计指标的的三大特性: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多选) 10、区分变异和变量,变量又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多选) 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1.统计资料的三大特性:数量性,总体性,客观性(选择,填空) 2.总体性的定义是指统计是从整体上反映和分析事物数量特征,而不是着眼于个别事物,因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从整体上观察,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判断) 3.原始资料的搜集方法访问方法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多选) 4.统计调查的方式: 1)普查:专门组织进行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填空、多选)2)抽样调查:最常用的方法3)统计报表 4)重点调查:了解定义(选择)(多年都有考到)5)典型调查 6.结论:统计方式是以普查为基础,抽样调查为主体(选择、判断) 7.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1) 调查目的:调查目的要符合客观实际,是任何一套方案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行动的指南。 (2)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即总体,调查单位即总体中的个体。 (3) 调查项目:即指对调查单位所要登记的内容。 (4) 调查表:就是将调查项目按一定的顺序所排列的一种表格形式。调查表一般有两种形式:单一表和一览表。一览表是把许多单位的项目放在一个 表格中,它适用于调查项目不多时;单一表是在一个表格中只登记一个单位 的内容。 (5) 调查方式和方法:调查的方式有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制度等。具体收集统计资料的调查方法有:访问法、观察法、报告法等。 (6) 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是指确定登记资料的地点;调查时间:涉及调查标准时间和调查期限。 (7) 组织计划:是指确保实施调查的具体工作计划。(P32-33)(简答) 8.区分调查内容的时间和调查工作的 时间(P33-34)(判断) 9.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登记性统计误 差和代表性误差两大类(P34)(简答) 10.产生误差的客观原因1)统计总体中 的个体可能会基于各种考虑或顾虑不 愿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2) 被调查的个体缺少必要的数据记录,或 没有相关数据,或个人信息资料记忆有 误也可能无法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 息资料3)调查者数据记录不熟练、责 任心不强造成记录错误,或者发生数据 丢失以及分析、整理个体信息资料有误 (简答) 11.怎么看待误差:误差是比较难避免 的,但抽样误差是有一定规律的。随 机误差中还包括重复误差。它是由于对 同一受试对象或检样采用同一方法重 复测定时所出现的误差。控制重复误差 的手段主要是改进测定方法,提高操作 者的熟练程度。重复是摸清实验误差大 小的手段,以便分析和减少实验误差。 (历年考过,很有可能考) 12.分组的关键:选择恰当的分组标志 和准确划分分组的界限(判断) 13.统计分组的类型以及内容:统计分 组是指根据事物内在的特点和统计研 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 的标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 统计方法。其目的是把同质总体中的具 有不同 性质的单位分开,把性质相同的单位 合在一起,保持各组内统计资料的一致 性和组 间资料的差异性,以便进一步运用各 种统计方法研究现象的数量表现和数 量关系, 从而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 律。 统计分组时应遵循的原则 科学的统计分组应遵循一下几项原 则:1.必须坚持组内统计资料的同质性 和组间资料的差别性,这是统计分组的 一个基本原则:2.必须符合完备性原 则,即所谓“穷举”性。3.必须遵守“互 斥性”原则,即总体任一单位都只能归 属于一组,而不能同时属于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组。(简答) 14.组距和组数基本成反比关系:组距 越大组数越小,反之相反(判断) 15.判断开口组的组中值的计算(判断) 16分组变量的类型及其应用:变量分组 有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之分,在组 距式分组中又有等距式分组和不等距 式分组两种形式。对于离散型变量来 说,如果变量值的变动范围较小,可采 用单项式分组;如果变量值的变动范围 很大,变量值的项数又很多,就要采用 组距式分组。对于连续型变量来说,只 能采用组距式分组。在进行组距式分组 的时候,如果标志值的变动比较均匀的 话,可采用等距式分组;如果标志值的 变动很不均匀的话,则要采用不等距式 分组。(简答) 17了解洛伦茨曲线的横轴和纵轴表示 的内容:整个的洛伦兹曲线是一个正方 形,正方形的底边即横轴代表收入获得 者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正方形的左边 即纵轴显示的是各个百分比人口所获 得的收入的百分比。(填空) 18.次数分布的类型和特点钟型分布、 U型分布、J型分布和洛伦兹分布,特 征有1、集中趋势大部分观察值向 某一数值集中的趋势称为集中趋势,常 用平均数指标来表示,各观察值之间大 小参差不齐.2、离散趋势频 数由中央位置向两侧逐渐减少,称离散 趋势,是个体差异所致,可用一系列的变 异指标来反映.(历年考过的简答、选 择)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和显示 (核心内容:平均数代表性指标) 1、统计指标按照数量特征不同分为: 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单选) 2、区分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选择) 3、强度相对指标:常用为:人口密度 指标,人均GDP指标,利率,人口增 长率(多选) 4、重点计算三大指标:平均数,标准 差,离散系数(必考) 5、中位数的定义当变量值的项数N为 奇数时,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即为中 位数;当N为偶数时,中位数则为处于 中间位置的2个变量值的平均数。(填 空) 6、各变量值与均值的离差之和为0(判 断) 7、什么时候使用离散系数:数据表现 为离散分布,不具有连续性(填空) 8、统计表的三大基本要素:表头,表 体,表尾(多选) 9、统计图的四大种类:条形图,线图, 圆形图,统计地图(历年考过的简答, 多选) 第四章:抽样调查 1、抽样调查的主要特点(1)它的调查 对象只是作为样本的一部分单位,而不 是全部单位,也不是个别 或少数单位; (2)调查样本一般按照随机原则抽取, 而不由调查者主观确定; (3)调查目的不是说明样本本身,而 是从数量上推断总体、说明总体;(4) 随机抽样的误差是可以计算的,误差范 围是可以控制的。(简答) 2、抽样推断的理论基础:大数定律, 中心极限定理(简答,选择) 3、理解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在同一 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恒定或以可 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 4、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主要有1.总体 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差异程度愈 大则抽样误差愈大,差异程度愈小则则 抽样误差愈小。 2.样本单位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 况下,样本的单位数愈多,则抽样误差 愈小。 3.抽样方法。抽样方法不同, 抽样误差也不同。一般情况下重复抽样 误差比不重复抽样误差要大一些。 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的抽样 组织形式就有不同的抽样误差。(解答) 5、点估计的优良标准:1)无偏性:样 本统计量的平均值=总体的被估计参 数;2)一致性;3)有效 性 6、总体平均数的区间估计典型例子(计 算题) 7、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1)总体的 变异程度2)允许误差的大小3)概率 保证度的大小4)抽样方法的不同 (P114)(简答)前两点定义考判断 8、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1)简单随机 抽样:最基本的抽样方法2)等距抽样 (机械抽样)3)类型抽样(分层抽样) 4)整群抽样:(要保证群间差异小、群 内单位的差异大) 第五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1、相关关系的种类(1)按照相关的方 向不同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2)按 照相关形式不同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 性相关。(3)按相关程度分为:完全相 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4)按研究 的变量(或因素)的多少分为:单相关、 复相关和偏相关。(P123)(选择、简答) 2、相关系数r的作用:表示现象之间 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单选)3、必须 懂得运用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P130 的5.4公式) 4、相关系数的绝对值|r|在0.3以下, 微弱线性相关:0.3-0.5,低度线性相关 0.5-0.8,显著线 性相关(重点掌握)0.8以 上,高度线性相关(重点掌握)5、回 归直线的b含义:表示当X增加一个单 位的时候Y平均增加的数量 6、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特点:前两 点着重掌握(简答,选择)第六章:时 间数列分析(重点为平均发展水平和平 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1、时间数列分析分为:绝对数时间数 列分析,相对数时间数列分析,平均数 时间数列分析 2、时间数列的作用1. 可以反 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描述 现象的发展状态和结果。 2. 可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 展趋势和发展速度。 3. 可以探索现象发展变化的规 律,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 4. 利用时间序列可以在不同地 区或国家之间进行对比分析,这也是统 计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简答) 3、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1.前提 条件:保证同一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值 的可比性。 2.时间长短应该可比。 3.总体范围大小应该一致。 4.指标的内容和计算方法应该统一 (简答) 4、平均发展水平的典型例子 5、环比发展数度的连乘积=定基发展速 度 6、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定 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填空, 判断) 7、时间数列的因数分解模型:加法模 型、乘法模型和混合模型其形式:Y=T ? C ?S ?I 8、利用移动平均法分析趋势变动时候, 应注意那些问题:①移动间隔的长度应 长短适中。②在利用移动平均法分析趋 势变动时,要注意应把移动平均后的趋 势值放在各移动项的中间位置。(简答) 第七章:统计指标数 1、广义指数的含义:广义指数指所有 的相对数,即反映简单现 象总体或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 对数(单选、简答) 2、狭义指数就是总指数,是一种反映 复杂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判断题) 3、拉氏公式和派氏公式(判断题、多 选题) 4、编制数量综合指数时,采用基期的 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数;而在编制质 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则采用报告期的数 量指标作为用质量因素。(多选题) 5、平均数指数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数 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多选题)6、 平均指标指数的含义P195 7、<必考选择题类型>:已知商品销售 额指数是120%,销售量指数时98%, 则根据指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推出其销 售价格指数为122.4%(120%/98%)。 补充 1、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大量观察法、 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 和归纳推断法 2、当我们研究某市居民户的生活水平 时,该市全部居民户便构成统计总体, 每一居民是总体单位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 总体是全部产品,总体单位是每一件产 品。

00974统计学原理

2016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97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 A .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 B .调查方法、整理方法、分析方法 C .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 D .时间数列法、统计指数法、回归分析法 2.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 A .只有一个指标 B .可以有多个指标 C .只有一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标志 3.在分组时,如果某个标志值恰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值时,一般应 A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B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C .将此值归入上、下限所在组都可以 D .单独设立一组 4.反映某一事物在一定范围内的总数量的统计指标是 A .平均指标 B .动态指标 C .相对指标 D .绝对指标 5.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是 A . ∑∑f x B. f xf ∑ C. ∑∑? )(f f x D.x x -∑ 6.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 .同一总体的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之比 B. 同一总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数值之比 C. 同一总体各项数值之和与数值个数之比 D. 同一总体的不同时间数值之比 7.是非标志的成数P 和Q 的取值范围是 A .大于O B. 小于O C .大于1 D. 界于O 和1之间 8.在调查之前可以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A .登记误差 B. 抽样误差 C .系统误差 D. 调查误差 9.在抽样调查实践中,经常使用的抽样方法是 A .重置抽样 B. 不重置抽样 C .重点抽样 D. 典型抽样 10抽样单位数(n )与置信度(t )的关系为

自考审计学各章复习要点

2013年自考审计学各章复习要点 注意黄色字体的部分是根据考试大纲缩减 第一章审计概论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审计的主体 审计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 审计的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机构和相关领导的授权,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 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四)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五)审计的目的 (六)审计的本质

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它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为国家财政部门和各机构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 的干涉,应独立地对被审查的事项作出评价和鉴定;其次又指审计人员要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觉抵制干扰,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二)权威性 的权威性。审计机构或人员以独立于被审计者的身份进行工作,在审计的过程中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根据一定的准则、原则、程序进行,因此,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社会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自考资产评估重点按章节

资产评估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资产评估的含义 一、资产评估的概念 资产评估:指由专门机构和人员,依据国家规定和有关资料,根据特定的目的,遵循适用的原则,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按照法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资产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的过程。 资产评估六大要素:主体、客体、特定目的、程序、价值类型和方法。 主体:是指资产评估由谁来承担,评估工作进行的重要保证 客体:评估的对象,内容的界定 特定目的:资产业务发生的经济行为,决定和制约价值类型和方法的选择 价值类型:是对评估价值的质的规定,评估方法的选择具有约束性。 方法:是确定资产评估价值的手段和途径。 二、资产评估的特点 (一)现实性 现实性是指以评估基准期为时间参照,按这一时点的资产实际状况对资产进行的评定估算。资产评估的现实性表现的以下三个方面: (1)资产评估直接以现实存在为资产确认、估价和报告的依据,没有与过去业务及其记录进行衔接、均衡、达成一致等约束,只需要说明当前资产状况; (2)以现实状况为基础反映未来; (3)现实性强调客观存在。 (二)市场性 (三)预测性 用资产的未来时空的潜能说明现实。未来没有潜能和效益的资产,现实评估价值是不存在的。 (四)公正性 资产评估行为对于评估当事人具有独立性。 (五)咨询性 是为资产业务提供的专业化估价意见,无强制执行效力 三、资产评估与会计计价的区别 第二节资产评估的对象 一、资产的含义

资产作为被评估的对象,可以从几个方面理解: (一)资产是一种权利 (二)资产是一种获利能力 (三)资产必须为某一主体所拥有和支配 二、资产的分类 从西方发达国家资产评估历史分析,最初的资产评估对象主要是不动产。 第三节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 一、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 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对资产评估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即资产发生怎样的经济行为时应该评估和可以评估; 二是:不同的经济行为决定了评估价值类型的差异,引致资产评估结果的差异。 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主要有:资产转让;企业兼并;企业出售;企业联营;股份经营;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清算;抵押;担保;企业租赁;债务重组等等。 二、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 (一)价值类型的作用 价值类型:是指评估价值的含义,是评估价值质的规定。 1.价值类型是影响和决定资产评估价值的重要因素。 2.价值类型制约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3.明确评估价值类型,可以更清楚地表达评估结果,可以避免报告使用者误用评估结果。 (二)价值类型的类别 1.市场价值 市场价值的理解从三个方面把握;(1)公开和公平的市场条件;(2)当事人是理性的;(3)市场价值是价值估计数额。 2.在用价值 在用价值:是指特定资产在特定用途下对特定使用者的价值,该价值类型重点反映了作为企业组成部分的特定资产对其所属企业能够带来的价值,而并不考虑该资产的最佳用途或资产变现所能实现的价值量。 3.投资价值 与市场价值相比,投资价值是个人的价值,它未必是市场价值。 4.持续经营价值 如果持续经营价值超过生产终止时的生产价值,那么进行经营是有意义的。 5.清算价格 清算价格一般低于现行市场价格,这是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的。 清算价格一般取决于下列几个因素: (1)资产的通用性;(2)清算时间的限制。 6.保险价值 保险价值是指可能因危险造成损失的实体项目的重置和(或)重建成本。 7.课税价值 (三)价值类型决定因素 主要因素包括:

本科自考《审计学》重点复习资料

《审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审计概论 本章重要考点串讲 考点一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远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特征 审计的特征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 考点二审计的分类和方法 一、审计的分类 (一)按审计的主体分类 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按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二)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 按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三类。 (三)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 按审计与被审计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类。 (四)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 按执行的地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两类。 (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 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三类。 二、审计的方法 我国的审计方法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1、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2、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可分为抽查法和抽查法。 3、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划分,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等。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是主要用于证实客观事物形态、性能、数量和价值的方法。目前,审计中常用的有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和鉴定法。 考点三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 (1)经济监督职能 (2)经济评价职能 (3)经济鉴证职能 二、审计的作用 (1)制约作用 (2)促进作用 (3)证明作用 本章典型试题串讲 [单选]审计最本质的特性是独立性。 [单选]依据我国1982年宪法,1983年在国务院设立的审计署。 [单选]我国第一家社会审计组织的创办人是谢霖。 [单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单选]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三者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审计主体。 [单选]从审计独立性、有效性来讲,企业内部审计最有效的领导是董事会。 [单选]从方法论的角度,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风险基础审计。 [多选]审计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权威性。 [多选]审计按照主本分类,可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 [多选]在选用审计方法时,应注意应与审计的特定目的上适应,应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条件和实际需要相适应,应与审计主体的性质和任务相适应等。 [多选]审计的职能主要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经济鉴证职能。 [名词]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名词]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名词]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依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名词]顺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顺查法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少或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的单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名词]查询法是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问题,通过向有关人员询问和质疑等方式来证实客观事实或书面资料,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方法。查询法有面询和函询两种。 [名词]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多数人认为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经济评价的职能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自考-资产评估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 资产评估的基本方 法 一.成本法的基本计算公式: 被评估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被评估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x 成新率 二、重置成本的估算: 1重置核算法: (1)按人工成本比例法计算: 间接成本=人工成本总额x 成本分配率 成本分配率=间接成本额/人工成本额x100% (2)单位价格法: 间接成本=工作量(按工日或工时)x 单位价格/按工日或工时 (3)直接成本百分率法: 间接成本=直接成本x 间接成本占直接成本百分率 2. 物价指数法: 资产重置成本=资产历史成本x 资产评估时物价指数/资产购建时物价指数 或: 资产重置成本=资产历史成本x (1+物价变动指数) 3. 功 能 价 值 法 : 重置成本参照物参照物年产量被评估资产年产量重置成本 被评估资产? = 4.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 X ? ?? ??=参照物资产的产量被评估资产的产量参照物资产的重置成本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 X 表示是一个经验数据,称为规模经济效益指数 统计分析法:K=R ’/R K---资产重置成本与历史成本的调整系数 R ’-----某类抽样资产的重 置成本 R----某类抽样资产的历史成本 三、实体性贬值及其估算: 1.观察法(成新率法): 资产的实体性贬值=重置成本x (1-实体性成新率) 2. 公 式 计 算 法 : 使用年限 实际已总使用年限预计残值重置成本体性贬值资产的实? -= 总使用年限=实际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实际已使用年限=名义已使用年限×资产利用率 % 100?= 定利用 截止评估日资产累计法际利用时间 截止评估日资产累计实资产利用率 三、功能性贬值及其估算 资产的功能性贬值测算方法: ∑=??? ? ???=n t 1系数折现净超额运营年本被评估资产年功能性贬值额被评估资产 (超额投资成本可视为功能性贬值|) 功能性贬值=复原重置成本-更新重置成本 四、经济性贬值及其估算: % 1001???? ? ???????? ??-=x 生产能力资产原设计利用的生产能力资产预计可被贬值率经济性 ()n r A P ,,1???? ? ??-?=税率所得益损失额资产年收贬值额经济性: 五、成新率及其估算 1. 使用年限法:成新率=(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预计尚可使用年限)×100% 2. 修复费用法:成新率=1—修复费用/重置成本×100% 六、收益法: 1.资产未来收益期有限情况: 评估值= () ()∑ =+++=n t t t t r A r R P 1 11 R i---未来第i 个收益期的预期收益额,收益期有限 时, R i-中还包括期末资产剩余净额。 n----收益年期 r-----折现率 2.资产未来收益无限期情况: (1)未来收益年金化情况:资产评估值(收益限值)=年收益额/资本化率 年 等 值 收 益 额 : 评 估 值 = () () ∑ ∑ ==++ +=n t t n i t t r A r R P 1 1 11 2. 未来收益不等额情形: 资产评估值(预 期收益现值)=Σ前若干年各年收益额×各年折现系数+以后各年的年金化收益/资本化率×前若干年最后一年的折现系数 第三章一、机器设备评估的成本法:机器

【自考】00974统计学原理201401【真题及答案】

. 2014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 0097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统计是对事物数量特征进行分析的方法体系,统计的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和( B ) A 、数量对比法 B 、归纳推新法 C 、逻辑推理法 D 、全面观察法 2、统计学的早期发展中,政治算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 ) A 、格朗特 B 、配第 C 、康令 D 、阿亨瓦尔 3、次数分布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D ) A 、大于100% B 、小于100% C 、不等于100% D 、等于100% 4、为了获得重要的统计资料,为常规调查提供重要数据或背景数据,需要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B ) A 、抽样调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普查 5、次数分布可以形成一些典型的类型,并用曲线表示。其中,“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曲线是( B ) A 、正态分布曲线 B 、钟型分布曲线 C 、U 型分布曲线 D 、J 型分布曲线 6、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变化总量的统计指标是( B ) A 、时点指标 B 、时期指标 C 、动态指标 D 、绝对指标 7、确定中位数的近似公式是( A ) A 、d f S f L m m ?-+-∑1 2 B 、d L ??+??+211 C 、∑∑?f f x D 、 ∑-)(x x 8、进行抽样调查时必须遵循随机的规则,其目的是( A ) A 、每一个单位都有相同的被抽中的机会 B 、人为地控制如何抽取样本单位总不可靠

自考审计学知识点汇总图文稿

自考审计学知识点汇总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审计复习题 1.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分为哪几 类? 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 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三 称为详细审计,是在被审计单位 规模较小、业务较少、账目数量 不多以及审计技术和方法不发达 的特定审计环境下产生的。第二 2.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分为 哪几类? 答: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主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 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二类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 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 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能过 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 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 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第 为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 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 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 审计。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 本原则包括哪些? 答: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 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所谓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客观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 性。公正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 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 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 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密性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的 沟通,必须建立在为客户信息 师的行为应符合本职业的良好声誉,不得有任何损害职业形 象的行为。这一义务要求注册会计师履行对社会公众、客户 遵照相关的技术准则提供专业服务。其中,应当遵守的技术准则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

自考资产评估公式

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一.成本法的基本计算公式: 被评估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被评估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x 成新率 二、重置成本的估算: 1重置核算法: (1)按人工成本比例法计算: 间接成本=人工成本总额x 成本分配率 成本分配率=间接成本额/人工成本额x100% (2)单位价格法: 间接成本=工作量(按工日或工时)x 单位价格/按工日或工时 (3)直接成本百分率法: 间接成本=直接成本x 间接成本占直接成本百分率 2. 物价指数法: 资产重置成本=资产历史成本x 资产评估时物价指数/资产购建时物价指数 或: 资产重置成本=资产历史成本x (1+物价变动指数) 3. 功能价值法: 重置成本参照物参照物年产量被评估资产年产量重置成本 被评估资产 4.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 X ?? ? ??=参照物资产的产量被评估资产的产量参照物资产的重置成本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 X 表示是一个经验数据,称为规模经济效益指数 统计分析法:K=R ’/R K---资产重置成本与历史成本的调整系数 R ’-----某类抽样资产的重置成本 R----某类抽样资产的历史成本 三、实体性贬值及其估算: 1.观察法(成新率法): 资产的实体性贬值=重置成本x (1-实体性成新率) 2.公式计算法: 使用年限 实际已总使用年限预计残值重置成本体性贬值资产的实?-= 总使用年限=实际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实际已使用年限=名义已使用年限×资产利用率 %100?= 定利用截止评估日资产累计法际利用时间截止评估日资产累计实资产利用率 三、功能性贬值及其估算 资产的功能性贬值测算方法: ∑=??? ? ???=n t 1系数折现净超额运营年本被评估资产年功能性贬值额被评估资产 (超额投资成本可视为功能性贬值|) 功能性贬值=复原重置成本-更新重置成本 四、经济性贬值及其估算: %1001???? ????????? ??-=x 生产能力资产原设计利用的生产能力资产预计可被贬值率经济性 ()n r A P ,,1????? ??-?=税率所得益损失额资产年收贬值额经济性: 五、成新率及其估算 1. 使用年限法:成新率=(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预计尚可使用年限)×100% 2. 修复费用法:成新率=1—修复费用/重置成本×100% 六、收益法: 1.资产未来收益期有限情况: 评估值=()()∑=+++=n t t t t r A r R P 111 R i---未来第i 个收益期的预期收益额,收益期有限时, R i-中还包括期末资产剩余净额。 n----收益年期 r-----折现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