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4.1.1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4.1.1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生活中的平面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图形。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扇形。

3、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条理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扇形。

难点: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图形,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多媒体显示平面图形拼图及课题渐变动画。(Flash)

引言:新的一天,新的开始。让我们走进生活,进一步研究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二)、合作探究

1、认识多边形

(1)看一看

多媒体展示图片1、图片2(蜂房)

教师活动:①提出问题“告诉伙伴,你发现了图片中哪些是你熟悉的平面图形?”

②根据学生发言,板书:线段、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

扇形并画出图形。

学生活动:有的说三角形,有的说长方形,有的说正方形……(如学生能看出五边形、线段和扇形最好,如发现不了,师要启发引导)。

说明:让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过度语: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不可以动手把上面的图形作出来呢?

(2)做一做。(据屏幕提示)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通过动手,你的到了怎样的规律?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减去一个角是四边形,四边形减去一个角是五边形……

说明:实施开放式教学,学生参与动手活动,在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3)想一想

教师活动:①提出问题“三角形……六边形等都是多边形,你能用自己的语

图片

11

言描述它们的特征吗?”

②启发引导: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线按怎样规律组成?

学生活动:生自由组合或小组进行探究、交流

说明:让学生自己概括出感知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学生进行开放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并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

2、认识扇形

多媒体显示:打开扇子的动画、小狗、绳子运动及轨迹(Flash )

教师活动:①提出问题“打开的扇子、狗绳扫过的区域是什么?”

②扇形与多边形区别在哪儿?

③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扇形的特征。

④教师总结:联接圆上A 、B 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

学生活动:学生合作交流

说明:本环节难度较大,学生可多次补充。

教师应适时引导。

3、探究规律

(1)想一想 幻灯片显示图片1

教师活动:①提出问题“圆被分割成几个扇形?”

②提出问题“告诉伙伴,你是怎样发现的?”

③提出问题“谁能找出更好的规律?”

学生活动:①根据自己的发现自由发言。②小组研究后派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发言,同学生一起得到规律,以圆中任意一半径为始边其他半径为另一边可组成有几个扇形,依次以其他半径为始

边呢?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发言以圆中任意一半径为始边其他半

径为另一边可组成有3个扇形。其他每个半径都是3个扇形,

所以12个。学生活动:学生大胆发言

(2)想下去

幻灯片显示图片2

教师活动:①积累学生发言结果,对每位同学都不否认,

让同学自己谈论得出准确个数。并引导学生知道怎么数出来的?

②学生活动: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不断的讨论,最终可以得出30个扇形,并说出如何得到的

(3)练一练

幻灯片显示:问题1、任意从多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你能看出什么规律呢?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发现的?

问题2观察图中的小猫,你能看出它是由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拼成的,与同伴交流你的方法。

教师活动:①引导学生认真读图,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规律。

②学生回答小猫由几个三角形拼成的,可能出现不同意见。如果有不同意见,教师进行引导,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活动:①学生观察讨论。②发表不同意见。

活动小结:做任何事情都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规律。思维的空间自由翱翔

4、设计创意

幻灯片显示――我能行:以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尽可能多地构思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出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如:秃子打伞无法无天

教师活动:①限制条件必须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

②巡视、观察学生做的情况。

③利用展台展示学生丰富的作品。

④点评学生作品,和学生一道把解说词设计的更贴切、更诙谐。

学生活动:①学生自己自由设计创作图案②欣赏同伴作品。

(三)、回顾思考: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活动:学生自己总结交流,尽可能补充完整。

(四)、课外活动:

攀高峰

本环节设计三道作业题:

1、从一个n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n边

形分割成多少三角形?

2、从一个圆的圆心出发,引n条不重合的半径,圆被分割成多少个扇形?

3、用圆、多边形等你所熟悉的图形拼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并写出贴切的解说词。

四、课后反思:本课设计力图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

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实践证明比较成功。例如:1、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时学生发现三个规律①多边形边数越多,分割成

的三角形越多;②多边形边数多一条,分割成的三角形就多一个;③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边数-2。2、分析拼小猫的三角形个数时,学生思考有条理,见解独特――“猫胸部的大三角形如果在头部数过,胸部就不应再数,因为它是一个四边形”;3、设计创意环节,学生想象丰富,设计作品多达30余幅,解说词更是各有千秋,如:“宁静的夜晚”“鱼儿你慢些游”“争分夺秒(没有时针的闹钟)”“愤怒”等。不足之出,表达见解,学生过于集中,没有给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4.1.1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张喜林制 4. 1.1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能根据所给有关圆心、半径的具体条件准确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运用圆的标准方程正确地求出其圆心和半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利用求曲线的方程的一般步骤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圆的标准方程,解决一些如圆拱桥的实际问题,说明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可以适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步骤;(2)根据具体条件正确写出圆的标准方程.教学难点:运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前面,大家学习了圆的概念,哪一位同学来回答? 1:具有什么性质的点的轨迹称为圆? 平面内与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称为圆(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2:图2-9中哪个点是定点?哪个点是动点?动点具有什么性质?圆心和半径都反映了圆的什么特点? 圆心C是定点,圆周上的点M是动点,它们到圆心距离等于定长|MC|=r,圆心和半径分别确定了圆的位置和大小. (二)检查预习、交流展示 求曲线的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其中哪几个步骤必不可少? 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为: (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用(x,y)表示曲线上任意点M的坐标,简称建系设点;图2-9 (2)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简称写点集;

(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简称列方程; (4)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简称化简方程; (5)证明化简后的方程就是所求曲线的方程,简称证明. 其中步骤(1)(3)(4)必不可少. (三)合作探究、精讲精练 探究一:如何建立圆的标准方程呢? 1.建系设点 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直角坐标系,并问有无不同建立坐标系的方法.教师指出:这两种建立坐标系的方法都对,原点在圆心这是特殊情况,现在仅就一般情况推导.因为C是定点,可设C(a,b)、半径r,且设圆上任一点M坐标为(x,y). 2.写点集 根据定义,圆就是集合P={M||MC|=r}. 3.列方程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4.化简方程 将上式两边平方得:(x-a)2+(y-b)2=r2(1)方程(1)就是圆心是C(a,b)、半径是r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探究二:圆的方程形式有什么特点?当圆心在原点时,圆的方程是什么? 这是二元二次方程,展开后没有xy项,括号内变数x,y的系数都是1.点(a,b)、r 分别表示圆心的坐标和圆的半径.当圆心在原点即C(0,0)时,方程为 x2+y2=r2. 教师指出:圆心和半径分别确定了圆的位置和大小,从而确定了圆,所以,只要a,b,r三个量确定了且r>0,圆的方程就给定了.这就是说要确定圆的方程,必须具备三个独立的条件.注意,确定a、b、r,可以根据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来解决. 例1 写出下列各圆的方程:(请三位同学演板) (1)圆心在原点,半径是3; (3)经过点P(5,1),圆心在点C(8,-3); 解析:要求能够用圆心坐标、半径长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解:(1)x2+y2=9;(2)(x-3)2+(y-4)2=5;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邈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 —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 (1)x —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基本公式 ⑴速度一时间关系式:v二V o at 1 2 ⑵ 位移一时间关系式:x =v0t at2 2 2 2 ⑶ 位移一速度关系式:V -V o =2ax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常用推论 1 j (1) 平均速度公式:v v0v 2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 2 v o v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 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x = X m - X n 二m - n aT2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研究运动图象 (1)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图象和V—t图象中,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_模板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_模板 教学目标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认识多边形,探索多边形的某些性质;在活动中感受归纳思想;在活动中发展有条理地思考(感受分类思想)。 重点和难点感受归纳思想和分类思想;归纳。 教具贺卡 教学过程实录 (上课铃响,眼保健操) [师]上课! [值日班长]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生]谢谢老师!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2页。 同学们都看到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呢,是“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前面呢,我们曾经讨论过生活中有很多实物,我们可以从中抽象出许多几何图形,比如说……? [生]长方体、圆锥、棱柱、圆柱……还有球 [师]很好!大家说得都很好!这说明同学们都很聪明,学习也都很认真。不过呢,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几何图形和前面讨论过的几何图形有点不一样,有没有同学知道有什么不同吗?[生1]……平面图形! [生2]前面是空间的,今天是平面的。 [师]很好! 我们前面讨论的比如象长方体呀、圆柱或圆锥呀、还有球呀什么的,这些呢都是立体图形,而我们今天将要讨论的图形呢,都是平面图形。 大家请看书。 书上有几幅照片,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哪些平面图形? [生]有五边形。 [师]很好!有五边形。还有呢? [生]有六边形。 [师]对!这些蜂窝的造型是六边形。 [生]有圆。 [师]嗯!奥运五环,是由5个圆组成的。 [生]长方形、三角形。 [师]对,很好!那栋建筑的主体建筑中有长方形,还有三角形的装饰图案。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栋建筑的名称? [生]…… [师]没有同学知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张照片中的建筑应该是香港的,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曾有过介绍,至于这栋建筑的名字我忘记了。

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试题A卷

高一物理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时间40分钟,赋分10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 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3.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 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4.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分队行军路程s甲>s乙 B.小分队平均速度v甲>v乙 C.y-x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t图象 D.y-x图象表示的是位移s-t图象 5.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4 m/s B.10.3 m/s C.10.2 m/s D.10m/s 6.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典型例题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典型例题 例1 举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图形. 分析如:我们的门窗一般是长方形;学校的黑板一般是长方形;教学用的三角板是三角形;民用的梯子约为梯形;各种管道的口约为圆形等. 解略. 例2 想一想,两个大小一样的正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图形,四、五个能拼成什么图形? 分析如图 解略. 想一想五个正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图形? 例3 请计算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如图,按虚线画的部分可以看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恰好是以a为底,以为高的三角形的面积. 解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说明:当一个图形比较复杂时,我们应注意观察,找出好的解决办法.另外该题的解法不惟一,请读者自行探索. 例4 请你分别举出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类似于下面几何图形的两个实例. 三角形:四边形: 六边形:扇形: 分析根据多边形的概念,可以知道我们用的三角板的面是三角形,书桌的面是四边形,六角螺母的面是六边形.根据扇形的概念我们用的量角器的面是扇形. 解三角形:三角板、瓦房的人字架. 四边形:教室中的黑板面、学生用的书桌面. 六边形:六角螺母的两个底面,人行路上六边形地砖的面. 扇形:学生用的量角器,展开的扇子面. 说明我们在说三角板是三角形,人字架是三角形,量角器是扇形时,是把它们都看成了面,没有考虑其厚度. 例5 如图,某山区有一块比较平整的土地,形状很不规则,试分析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分析我们学过的面积公式都是计算规则图形面积的,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图形不规则,因此,可以把所给图形近似地看做是一个多边形,然后再分割为若干个三角形等我们能计算面积的图形.由于分割方法不同,解答过程会有所不同. 解把所给图形近似地看做是如图所示的多边形,并按图中虚线将其分为五部分,然后测量有关线段的长(未在图中—一画出)利用面积公式分别计算每一部分的面积,最后求各部分面积的和.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练习题(新课标有答案).docx

& 鑫达捷致力于精品文档精心制作仅供参考&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练习 班级姓名:座号 一、选择题(不定项) 1.下面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地球很大,不能看作质点 B、原子核很小,可以看作质点 C、研究地球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 D、研究地球自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 2.一小球从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 A ) A、5m,3m B、4m,1m C、4m,3m D、 5m,5m 3.某人坐在甲船看到乙船在运动,那么相对河岸两船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D ) A、甲船不动,乙船在运动 B、甲船运动,乙船不动 C、甲、乙两船都在运动 D、甲、乙两船都以相同的速度运动 4.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 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D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向西运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质点一定是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 B、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将地球看作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自行车都不能看成质点 D、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因为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可以把火车视为 质点 6.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 A、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只不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 B、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的路线 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7.如图所示,一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当质点由A点运动到B点时,其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C ) A.R R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篇力学基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教学时间:5学时 本章教学目标:理解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理解位置矢量和位移的不同含义;能够根据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能够根据速度和加速度求运动方程的表达式;掌握伽利略变换公式,能够根据相对运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能够根据速度和加速度求运动方程的表达式。 在经典力学中,通常将力学分为运动学、动力学和静力学。本章只研究运动学规律。运动学是从几何的观点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即研究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不涉及引发物体运动和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1.1 参考系坐标系物理模型 一、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从这种意义上讲,运动是绝对的。 但我们所讨论的运动,还不是这种哲学意义上的广义运动。 即使以机械运动形式而言,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刻都在不停地运动着。例如,地球就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太阳又相对于银河系中心以大约250 km/s。的速率运动,而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又相对于其他银河系大约以600 km/s。的速率运动着。总之,绝对不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然而运动又是相对的。

因为我们所研究的物体的运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条件下运动。例如,当我们说一列火车开动了,这显然是指火车相对于地球(即车站)而言的因此离开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条件谈论运动没有任何意义正如恩格斯所说:“单个物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只有在相对的意义下才可以谈运动。” 二、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但运动的描述却是相对的因此,在确定研究对象的位置时,必须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或相对静止的几个物体)作为基准;那么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物体群,就称为参考系。 同一物体的运动,由于我们所选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 从运动学的角度讲,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通常以对问题的研究最方便最简单为原则。研究地球上物体的运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地球为参考系最为方便(以后如不作特别说明,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但是。当我们在地球上发射人造“宇宙小天体”时,则应以太阳为参考系。 三、坐标系 要想定量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就必须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在力学中常用的有直角坐标系。根据需要,我们也可选用极坐标系、自然坐标系、球面坐标系或柱面坐标系等。 总的说来,当参考系选定后,无论选择何种坐标系,物体的运动性质都不会改变。然而,坐标系选择得当,可使计算简化。 四、物理模型 任何一个真实的物理过程都是极其复杂的。为了寻找过程中最本质、最基本的规律,我们总是根据所提问题(或所要回答的问题),对真实过程进行理想化的简化,然后经过抽象提出一个可供数学描述的物理模型 现在我们所提的问题是确定物体在空间的位置。若物体的线度比它运动的空间范围小很多时,例如绕太阳公转的地球和调度室中铁路运行图上的列车等;或当物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含答案)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6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诗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分别是() A.竹排,流水 B.流水,青山 C.青山,河岸 D.河岸,竹排 2.以下几种关于质点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发看作质点 B.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 C.质点是一种特殊的实际物体D.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时间10点整”,指的是时间,一节课是40min,指的是时刻 B.列车在上海站停了20min,指的是时间 C.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 D.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4.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5m速度为9m/s,10s末到达终点时速度为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 9 m/s B . 9.6 m/s C . 10 m/s D. 10.2 m/s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一定相等 B.质点做曲线运动时,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路程 C.两个位移相同的质点,它们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D .两个质点通过相同的路程,它们的位移大小一定相等 6.氢氢气球升到离地面80m的高空时从上面掉落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m后开始下落,若取向上为正,则物体从掉落开始至地面时位移和经过的路程分别为() A.80m,100m B.-80m,100m C.80m,100 m D.-90 m,180 m 7.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在四条水平运动的纸带上打出的点,其中a , b间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哪一条? 8.以下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0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的加速度减小,其速度必随之减小C.物体的加速度增加,其速度不一定增大 D.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越快9. 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为零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

(完整版)中职直线与圆的方程单元测试题

直线与圆的方程单元测试题 卷一(选择题,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选出,填在答题卡上) 1. ()的斜率为,则直线,,, 已知AB B A )30()25(-- A.-1 B.1 C. 3 2 D.2 2. ()),则它的斜率为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已知直线1-2=→ AB l A. 2 1 - B.21 C. 2 D.-2 3.())平行的直线方程为,(),且与向量, (过点4-312=→ v P A.0143=-+y x B.0143=--y x C. 01134=-+y x D.01034=--y x 4.()垂直的直线方程为的交点且与直线与过直线052302=++=-=+y x y x y x A.012x 3-=++y B.0123=+-y x C.0132=++-y x D.0132=+-y x 5.()轴上的截距分别为的斜率和在直线y y x 01054=-- A.454,- B.5-45, C.2-54, D.54 5 -, 6.(),则有经过第一、二、三象限若直线01=-+by ax A.0,0<>b a C.0,0<>b a D.0,0>

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知识框架)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知识框架) - 1 -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知识框架) 运 动 的 描 述 质点:形状、大小可忽略不计的有质量的点 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用来选作标准的另外的物体 坐标系:用来准确描述物体位置及位置变化 基本概念 概念对比 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 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 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时间 路程:质点实际运动的轨迹的长度;单位m 。 位移: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置的变化; 单位:m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速度、位移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路程、时间 定义: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 公式:t x t x =??=ν;单位:m/s 矢量性:矢量 定义:某一过程中的一段位移与其所对应的时间的比值 物理意义: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t x t x =? ?= ν ;单位:m/s 矢量性:矢量 平均速度 速率:表示速度的大小;标量。 平均速率:表示某义过程中的一段路程与其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是一个标量 速率 速度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物理意义: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公式: t v v t v a t 0-=??=; 单位:m/s 2 矢量性:矢量,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 加速度 实验 打点计时器分类: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振动频率:均为50Hz ,即每隔0.02s 打一个点 纸带分析:a.可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b .粗略计算瞬时速度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1.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从现实生活抽象出各类平面图形,丰富学生的图形积累,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扇形。 3、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有条理的思考。 课堂预习: 1.小学时我们已经学习过平面图形,包括哪些呢?它们的大致图像是什么? 观察上面图片,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呢? 练习:在下列图形中找出熟悉的平面图形。

2.生活中有很多图形,观察一下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他们有什么特点呢,共同点是什么呢? 特点: 共同点: 练习:观察下面的图形,哪几个是多边形? 3.在一个多边形中,从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你能够看出多边形的边数与能够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练习:从一个八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八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

4. 自己动手制作扇形,并观察其特点,和同伴交流。 弧:圆上A 、B 两点之间的部分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 思考: 1.数数下面的圆中有多少个扇形。 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练习: 1、找出下列图形中的你熟悉的平面图形 . 2、写出几个你熟悉的四边形的名称 。 3、如右图,图中共有正方形( ) A 、12个 B 、13个 C 、15个 D 、18个 F C

4、已知一个圆,任意画出它的三条半径,能得到()个扇形. A、4 B、5 C、6 D、8 5、如图1–38,用简单的平面图形画出三位携手同行的的小人物,请你仔细观察,图中共有三角形____个,圆_____个. 6、指出图1-40是哪些国家的国旗?说一说其中有哪些简单的几何图? 7、如图,有个四边形。 8、如图,图中的三角形的个数为() 9、观察图中可爱的小猫,你能看出它是由多少个三角形组成的吗?与同们交流你的看法。 思考:在n边形中,从一个顶点出发,连接这个点与其余各点,可以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请思考从n边形内部一点出发和各顶点相连可以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点在一条边上又如何呢? (第7题) (第8题)

4.1.1圆的标准方程

4.1.1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⑵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直线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圆作为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确定它的要素又是什么呢?什么叫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可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那么,圆是否也可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呢?如果能,这个方程又有什么特征呢? 二、讲授新课 确定圆的基本条件为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A(a,b),半径为r (其中a、b、r 都是常数,r 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满 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P {M M A 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 写出点M适合的条件a)2(yb)2 r①

化简可得:(X a)2(y b)2 r2② 引导学生自己证明(X a)2 (y b)2r2为圆的方程,得出结论. 若点M(x, y)在圆上,由上述讨论可知,点M的坐标适用方程②,说明点M 与圆心A的距离为r ,即点M在圆心为A的圆上. 所以方程②就是圆心为A(a, 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三、例题解析 例1:写出圆心为A(2, 3)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方程,并判断点 M i(5, 7), M2( 1)是否在这个圆上. 分析:可以从计算点到圆心的距离入手. 点M (X o, y o)与圆(x a)2 b)2(y b)2 r2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2 r,点在圆外 (1) (X o a)2(y o (2) (X o a)2(y o b)2 2 r,点在圆上 (3) (X o a)2(y o b)2 2 r ,点在圆内 解:圆心是A(2, 3)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2 2 (X 2) (y 3) 25. 2 2 把点M i(5, 7)的坐标代入方程(X 2) (y 3) 25,左右两边相等,点M i 的坐标适合圆的方程,所以点M i在这个圆上;把点M 2( J5, 1)的坐标代入方程

示范教案(411圆的标准方程

第四章圆与方程 本章教材分析 上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与方程,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可以用方程表示,通过方程,可以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坐标、点到直线的距离等问题,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了初步体验.本章将在上章学习了直线与方程的基础上,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以便为今后的坐标法研究空间的几何对象奠定基础,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方程、导数和微积分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通过方程,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坐标法不仅是研究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而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的重要数学方法,通过坐标系把点和坐标、曲线和方程联系起来,实现了形和数的统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坐标法这一重要思想,不怕反复.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时,先用坐标和方程表示相应的几何元素:点、直线、圆;然后对坐标和方程进行代数运算;最后把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结论.这就是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坐标法还可以与平面几何中的综合方法、向量方法建立联系,同时可以推广到空间,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4.1 圆的方程 4.1.1 圆的标准方程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在初中曾经学习过圆的有关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所学知识及前几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解析法研究圆的方程,它与其他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同时,由于圆也是特殊的圆锥曲线,因此,学习了圆的方程,就为后面学习其他圆锥曲线的方程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许多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圆的方程”一节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圆的标准方程要求层次是“掌握”,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本节内容可采用“引导探究”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所谓“引导探究”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把“引”和“探”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的每项教学措施,都是给学生创造一种思维情境,一种动脑、动手、动口并主动参与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解决问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写出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教学设计1(精品).doc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一)全章知识脉络,知识体系 基本概念图解

一、质点、参考系、位移、路程 1.下列物体中,不能看作质点的是() A.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与上海的距离时的火车 B.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 C.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 D. 比较两辆行驶中的车的快慢 2.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与参考系的连线运动 C.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四、计算题(共27分) 16.(8分)已知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它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 (1)根据图象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坐标轴上标出A、B、C、D、E各点代表的汽车的位置 (2)求出下列各段时间内汽车的路程和位移大小 ①第 l h内.②前6 h内③前7 h内④前8 h内 17. (9分)A、B、C三地彼此间的距离均为 a,如图所示物体以每秒走完距离a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折线经B、C点又回到A点试分析说明从运动开始经1 s、2 s、

3 s ,物体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各为多少? 18.(10分)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s-t 图象,根据图象:求 (1)第2 s 内的位移,第4 s 内的位移,前5 s 的总路程和位移 (2)各段的速度 (3)画出对应的v -t 图象 二、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 1.试判断下面的几个速度中哪个是瞬时速度 A .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 ,以790 m/s 的速度击中目标 B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C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 D .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 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 C .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D .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则此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 定等于零 B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 定等于零 B

[考研类试卷]考研数学(数学三)模拟试卷411.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数学(数学三)模拟试卷411 一、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设曲线y=(1+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渐近线 (B)有一条渐近线 (C)有二条渐近线 (D)有三条渐近线 2 设f(x)的导数在点x=a处连续,又=一2,则( ). (A)点x=a是f(x)的极小值点 (B)点x=a是f(x)的极大值点 (C)点(a,f(a))是曲线y=f(x)的拐点 (D)点x=a不是f(x)的极值点,点(a,f(a))也不是曲线f(x)的拐点 3 二元函数在点(0,0)处( ).(A)连续,偏导数存在 (B)连续,偏导数不存在 (C)不连续,偏导数存在

(D)不连续,偏导数不存在 4 设f(x)连续,则∫0x(∫0t f(x)dx)dt=( ). (A)∫0x f(t)(t一x) dt (B)∫0t f(x)(x一t) dx (C)∫0x f(t)(x一t)dt (D)∫0t f(t)(t一x)dx 5 设则必有( ). (A)B=P1 P2A (B)B=P2P1A (C)B=AP1 P2 (D)B=AP2P1 6 设α1,α2,α3,α4为四维非零列向量,A=[α1,α2,α3,α4],A*为A的伴随矩阵,又知方程组AX=0的基础解系为[1,0,2,0]T,则方程组A*X=0的基础解系为( ). (A)α1,α2,α3 (B)α1+α2,α2+α3,α3+α1

(C)α2,α3,α4 (D)α1+α2,α2+α3α3+α4,α4+α1 7 设随机变量X与Y相互独立,且均服从正态分布N(0,1),则( ). (A)P(X+Y≥0)=1/4 (B)P(X一Y≥0)=1/4 (C)P(max(X,Y)≥0)=1/4 (D)P(min(X,Y)≥0)=1/4 8 将一枚硬币随意投掷n次,设X n表示“正面”出现的次数,Ф(x)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则 ( ). 二、填空题 9 已知 10 已知级数与广义积分∫0+∞ e(p一2)x dx均收敛,则p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11 差分方程y x+1一的通解为________.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第1讲运动的描述 一. 质点 1.定义:在某些情况下,不考虑物体的和,把它简化成一个有的点,称为质点。 2.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和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就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 3.质点是一种的物理模型,是一种科学抽象,实际不存在。 二. 参考系 1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另外选来作为的假定不动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的,但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到的结果可能是的。以研究问题的方便为原则,通常研究地面上的物体一般选为参考系。 三.坐标系 1.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及,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根据描述的物体运动的复杂程度,可将坐标系分为、、。 一.时间和时刻 1.时刻:表示物体运动的,时间轴上用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等状态量。 2.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轴上用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等过程 量。 二.路程和位移 1.路程:物体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量。 2.位移:表示物体的物理量,用从指向的有向线段表示, 大小只与有关,与物体运动路径无关。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量。 3.联系:当物体作运动时,路程=位移的大小。

一.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比值,叫做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对同即 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对应的 或。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与相同。二.瞬时速度 1.瞬时速度:质点在某一(或某一)速度。瞬时速度可以(“粗略”“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即为的方向。三.速率和平均速率 1.速率: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量。 2.平均速率:与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1.定义:速度的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比值,叫加速度。 2.公式:单位: 3.物理意义:描述速度的物理量。 4.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量,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教案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数学科教案 主备人-----任亚利 课题: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客观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多边形、扇形。 3.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有条理的思考。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现实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个数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投影图片:墙砖、国徽、国旗、五环图案等 提出问题:想一想,这些物体中都能发现我们熟悉的哪些图形? 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3.教师指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 二.新知探索 出示学习目标1 理解多边形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多边形。 1.学生自学课本28页,3分钟后,教师重点讲解---不在同一直线 上、封闭、平面图形,形成多边形概念。

2.出示练习题﹙经典学法频道38页一。1﹚,巩固概念。 出示学习目标2 掌握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分别和其余顶点连接,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与边数的关系。 1.学生活动:自学课本29页“做一做”,3分钟后,小组讨论, 探究规律,并汇报。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总结: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3.巩固练习题﹙教师随机编题,以巩固此知识点﹚ 出示学习目标3 知道什么叫弧,什么叫扇形。 1.出示图片:一只小狗系在一个木桩上,当这只小狗拉紧绳子, 绕着木桩转圈时,这根绳子扫过的区域是什么形状?当狗拉紧绳子绕木桩转圈时,这根绳子扫过的区域是什么形状? 2.教师总结: 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教师指导:扇形与弧的区别:弧是一段曲线,而扇形是一个面。 3.巩固练习:说一说扇形和圆的关系? 三.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0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01 一、基础题 1.关于机械运动和参考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B.不选定参考系,就无法研究某一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C.参考系一定是不动的物体 D.参考系是人们假定不动的物体 解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都有相应的参考系,若无参考系,也就无法确定物体怎样运动。而参考系是假定不动的物体,一般说来,题目中描述的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所选的参考系是同时存在于题目中的。 答案:C 2.以下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是( ) A.对某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B.计算子弹穿过一张薄纸的时间 C.研究“神舟六号”绕地飞行 D.对于汽车的后轮,在研究其牵引力来源时 解析: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要看这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起主要作用还是起次要作用,如果起次要作用,就能看成质点。 答案:C 3.下列有关参考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考系 B.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与参考系的选择无关 C.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一定要选定参考系 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无论选谁为参考系,其运动轨迹都不可能是直线 解析: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其运动情况是不同的。 答案:C 4.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动,如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没有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没有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动 解析:树向东移,则说明甲车向东运动,而乙发现甲车没有动,则乙相对甲静止,故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向西运动。 答案:D 5.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发现“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是选取的参考系是( ) A.月亮 B.云 C.地面 D.观察者 解析: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描述的是月亮相对云的运动,是以云朵为参考系。 答案:B 6.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七年级数学《生活中的平面图形》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学科:数学 授课班级:七(2)班 授课时数:1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平面图形,认识多边形、扇形,多边形的性质,提高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地位作用:《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是继《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后又一节图形识别课,由于学生在小学已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这节课的重点应是让学生体验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图形的过程,并学会计数找规律的数学方法和思想;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会计数找规律的数学方法和思想; 过程和方法:通过具体情境认识平面图形,丰富的活动学习多边形、扇形的概念;小组讨论中发展有条理的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创新能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初始能力: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信息素养: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1感知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一个个丰富的图形世界; 2获得 (1)、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叫做多边形,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2)、对,它们是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连而成的封闭图形; 3推导 从一个多边形同一个顶点出发,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三角形,结合图形数一数,看看其中有什么规律吗? 4计算 观察下图中可爱的小猫,你能看出它是由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组成的吗?和同伴交流你的方法? 5 获得 绳子扫过的区域是什么图形? 6设计 刚才我们已解决许多计数问题,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过一把设计师的瘾,以给定图形:两个图、两个三角形、两条线段为部件,设计一个图案,并写出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图形的过程,并学会计数找规律的数学方法和思想。 通过丰富的图形世界认识平面图形,探究、交流活动,合作;借助计算机提供大量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教学难点 计数找规律 活动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环境要求 借助计算机提供大量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1感知图象 校门、休息亭、科技楼等图片 熟悉身边存在许多数学图形 观看、讨论 三角形、菱形、圆等平面图形;柱子可以看作圆柱体;还有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