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的笔法教案

隶书的笔法教案
隶书的笔法教案

隶书的笔法教案

【篇一:《书法的艺术欣赏》教案】

《书法的艺术欣赏》教案设计

课题:书法的艺术欣赏

课时安排:2课时(1课时)

授课教师:谢玲玲

年级:初二年级上册册第二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以欣赏、分析、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为学习内容,让

学生对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展开研究、分析、讨论、评述,增加学生

对书法与篆刻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锻炼学生

用语言和文字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的能力。对习惯于欣赏纯具

象美术作品的学生而言,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完全是具象与抽象合二

为一的统一体,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对其的学习认识

有一定的难度。

书法与篆刻的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运用笔画、结构(结体、章法)、墨色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的书写汉字的艺

术样式。

书法与篆刻是视觉造型艺术,是以汉字形体为审美意味表现的媒介、载体,它不直接模拟客观物象,不再现、反映具体的自然、生活场景,具有抽象性的造型特点。

书法与篆刻不同于具象绘画,不模拟、再现客观物象,它又不同于

纯抽象绘画,脱离文字结构形式。

书法与篆刻艺术形象是“形”、“势”、“义”统一的文字造型形象。其“形”是以汉字形体为基础的抽象形象。汉字形体具有丰富多样的造

型审美条件,书法文字形象是具象与抽象的统一体。其“势”决定了

书法形象的时序性定向连续空间。书法的空间形式具有时间性、运

动性,书法造型结果凝结着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过程性特征。其“义”使书法形象成为形、义兼备的综合审美形态,字义因素对书法造型

形式和审美情感内容产生极大的影响,书意与文义的和谐统一是书

法美的理想状态。

书法与篆刻以汉字为表现载体。汉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字体不

断演变,先后出现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八种有代表性的字体。

课文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书法艺术作品欣赏。书法作品展示

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八种有

代表性的字体的精品供学生欣赏,并对八种字体的演变及艺术形式、艺术特点等作了概括的介绍。第二部分为篆刻艺术作品欣赏。课文

对篆刻的意义、篆刻艺术的沿革作了概括性的介绍,并展示了各朝

代的、各种风格的、不同形式的篆刻艺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本课学习内容表现形式为学生常用的文字书写,学生最为熟悉。但

作为一门艺术,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文字的书写形式美的角度去

分析研究、欣赏评述,让学生认识汉字的源流,字体的演变,帮助

学生从美术的角度认识书法和篆刻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非孤立

地形成和演变,而是历史文化的凝缩和表现,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艺

术体现。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书法和篆刻艺术与中华历史文化

的历史特质和文化精神的关系,了解和认识书法与篆刻艺术跟生活

的关系及美术的文化价值,认识中华民族文化和艺术形式都有其根源,而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书法和篆刻艺术,其根源正是牢牢地

根植于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让学生形成珍视和保护人

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书法和篆刻艺术学生接触不多,课前可布置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

等查找相关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资料,以帮助学生初步获得审美经

验及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书法作品,了解重要的书法家

和流派,了解中国文字的源流以及书法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书法艺术

的不同流派及表现形式;对书法作品的美术现象进行简短的评述,

表达感受和见解。

3、情感目标:对书法作品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认同感,关注和尊重民

族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形式、艺术语言和审美取向,了解中国文字形成的源流和发展的历史,领略文字书写的艺术美,

认识书法艺术与一般文字书写的区别。

2、教学难点:欣赏书法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特征,理解书法艺术

的形式美和造型美。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用具:教材。

(二)学生用具:课本。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引入新课:(5分钟)

1、直接板书课题:

书法的艺术欣赏(板书)

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通过阅读,粗略了解本节课主要内容。

2、提问:今天我们着重学习书法。什么是书法?为何称之为一门艺术?

书法:“书”中国文字;“法”是书写者内涵、性格、精神的一种体现,一种书写文字的方法,即书写方法。(板书)

为何称之为一门艺术?写字是艺术,可是,写字却不一定是书法。——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追求美好

事物的愿望,这是人类艺术产生的极源。同样人们在书写活动中,

也有美的追求,希望把字写得漂亮,而这种对美的追求以前是处于

本能,后上升到自觉的一种行为,所以产生了书法这门艺术。

本课主要从文字的书写形式美的角度去欣赏、分析、评述一件书法

作品,让学生认识汉字的源流,字体的演变,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

之一,是运用笔墨、结构、章法、气韵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表现

审美情感的书写法字艺术样式。(板书)

步骤:欣赏、分析、评述;

三要素:笔法、结构(结体、章法)、墨色。

3、识字游戏,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字游戏,老师分别请两位男生,女生上黑板书

写出老师出的文字,猜猜看是什么字,没有请到的同学可以在下面

自己书写,比比看谁猜得多。

9个象形文字:月、日、羊、四、水、云、天、兔、眉。

(文字由象形文字开始,从而引出文字的演变过程,开始深入教学。)

(三)新课教学:(25分钟)

提问:文字是怎么形成,如何演变的?(6个演变过程)

(一边板书,结合课本作品,一边讲解不同时期文字演变的过程和

特点。)

刚刚和同学玩的游戏,是一种象形文字,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象形文字→ 篆书:大(甲骨文、金文、籀文)→隶书→楷书欧、颜、柳(唐)

正书小(秦篆)赵(元)

→行书→草书章草

今草{小草、大草(狂草)

(1)象形文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华

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老祖宗们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

种传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的象形文字。(2)篆书:

a、大篆

b、小篆:特点:形体齐整,线条匀称。(铁线篆)

a、大篆分为:

a、甲骨文:

中国远古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多是古人占卜的记录。

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朝王室用于古人记事而刻在龟甲

和兽类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

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

清朝末年,(光绪25年,西元1899年)

甲骨文于1898年被古董商,金石学家王懿荣(甲骨文之父)所识别,他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

叫龙骨,看见上面刻着字,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上面居然有一

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

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把这些图案画下来,经过上时间的研究他

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他们命

名“甲骨文”。

字体形体:用刀刻在较硬的龟甲兽骨上,刀有锐有钝,骨质有软有硬、有粗有细,所以文字有长有短,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b、金文:又叫钟鼎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青铜器铭文分刻、铸,浇铸前要经过书写,刻模等制作过程,金文结构、章法随字形

大小而变化,与甲骨文风格迥然不同。

《散氏盘》其书法浑朴雄厚,字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

奇垥隽纯正,壮美多姿。

c、籀文: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

《石鼓文》是籀文代表,因刻于10个似鼓的石头上而得名。

其字体,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书为石鼓、秦篆的先声,

字形方正、大方。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

行时逐步向下舒展。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

《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

后的作用。

b、小篆:

大篆和小篆两者分界线是秦朝统一六国后,统一了文字,使得大篆

演变成小篆,也称秦篆。

《峄山碑》其碑字笔画的线条非常挺拔,其书体、笔画、结构和章

法写字富有美感。《峄山碑》的结字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

结构、独体字。字形长方,有的略近于正方,碑阳的字中宫稍松。(3)隶书:(汉代)

提问:为何汉代开始使用隶书,而不继续沿用篆书?

——更简便,文字的发展一直符合“简便”一词,去繁就简。

(举例)战争时,为了记录事情,人们发现篆书写得太麻烦,书写

太慢,而后因为朝代的换代,文字的演变,字不同,书体不同。

(板书)如:“不”字,由篆书—隶书——楷书。(板书“不”不同朝

代的写法,演示文字的演变过程。)

隶书特点:书体方正,横画长而直画短,结构特征“蚕头燕尾”,笔

法笔笔断,书体字形扁平,体势横向开张。

《曹全碑》为著名汉碑之一,在现有汉碑中,是保存汉代隶书字数

较多的一通碑刻,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含有重要的历史资料价值。

此碑用笔特征明显,逆入平出,以圆笔为主,运笔如顺势推舟,很

少有大蹲大跳之笔,不激不励,笔势稳健。结体精密,平和圆润,

碑文字体精美,飘动秀逸。

《张迁碑》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追念他的

功德而刻立的。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形方正,用笔棱角

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它的字体方整中多变化,朴厚

中见媚劲,外方内圆,方整而不板滞。

(4)楷书:书法也是书写者人格精神,情感的完整体现,它是书法家修养个性,才情精神,表达心情,追求物化精神的体现。

我们都说字如其人,从字体就可以看出书写者的性格是如何,也可

以锻炼我们正直做人,如楷书一般,方方正正,因此,我们才出现

了不同的楷书书体。

如楷书有四大家,欧、颜、柳(三者唐代)、赵(元代皇氏后裔),不同时代有不同书写者的书法风格,不同心情下写的字也有所不同。欧阳询:运笔挺拔,书风狂猛,结构严谨,以骨力见胜;

唐代颜真卿:结构严谨,正面视人,体型丰满,笔画对称匀整,横

轻竖种,

笔法圆润,柔中带刚;

柳公权:笔法方圆结合,横画并入平出,收笔停笔下按,有蚕头燕

笔式;(讲述“笔谏”故事)

(唐穆宗)皇上见到夏州观察判官柳公权的墨笔字,很喜爱。任命

柳公权为翰林仕书学士。皇上问柳公权:“你的书法怎么能写得这么好?”回答说:“用笔在乎心地,心正笔法则正(心正则笔正)。”皇

上默默地改变了表情,知道柳公权这是用书法来规劝自己,应勤政

为民。

(元代)赵孟頫:笔圆架方,流动带行,结构宽厚柔美。(元代皇

氏后裔)

《颜勤礼碑》颜勤礼是颜真卿曾祖父,写此碑时年71岁。是颜真卿书法最为成熟时期的佳作之一,其结构具有端庄豁达、舒展开朗、

动静结合、巧拙相生、雍容大方之特点。此碑结字端庄,宽润疏朗,气势雄强,骨架开阔,方形外拓,横细竖粗非常明显,方圆转折的

笔法清晰。

(5)行书:是形体和笔势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结构、

笔画近似于楷书,使转、风韵又似草书。王羲之有“书圣”之美誉。(板书)a、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b、颜真卿《祭侄稿》天下第二行书;

c、苏轼(唐宋八大家)《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讲述苏轼故事)《渡海帖》(书本上范作)是苏轼临终前最后的字帖,字帖中苏轼

情感波澜起伏,前七行书家心境较为平和,书写中规中矩,后随情

感激越,用笔率意奔放,随意挥洒。可明显看出苏轼被贬海南的悲

愤情感。而后心情慢慢有所平缓,字体随心情变化而变化。写完这

字帖,苏轼变肚子疼痛,去世了。

【篇二:书法指导课教案】

书法指导课教案

第一课时书法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书法的内涵与外延

教学难点:书法的内涵与外延

教学方法:讲授

具体讲授:

一、什么是书法?

狭义而言,书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

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

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

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2、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

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与其

他文艺理论一样,书法理论既包括书法本身的技法理论,又包含其

美学理论,而在这些理论中又无不闪耀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比如关于书法中如何表现“神、气、骨、肉、血”等范畴的理论,关

于笔法、字法、章法等技法的理论以及创作论、品评论等等,都是

有着自身的体系的。

二、为什么要学习书法?

首先,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

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

之林的奇葩,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通。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继承这一传统,练好中国书法。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使学生增长很多知识,达到知识与技能共同提高的功效。

其次,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

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众所

周知,书法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欣赏和

喜爱。汉代的杨雄曾说过:“字为心画”,即书法是表现一个人的内

心世界的。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

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

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鲁迅

先生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

有歌的旋律。”还说:“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所以说,学习书法是美育的有效手段。俗话说“爱美

之心,人皆有之。”面容美丑是先天的,但字写得美却可以靠后天努

力而获得,字是人的另一个仪表。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许多人喜欢在家中挂一

幅书画作品以增加点书香,这不仅是装饰,也体现个人的品味,同时

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怎样学好书法?

临摹与创作是学习书法最重要的两个阶段。从古到今,几乎没有一个

书法家不是从“临摹-创作-再临摹-再创作”这样循环反复的过程中艰

难地走过来的。学习书法先临摹后创作,先继承后创新,这是最起码的

程序和方法。临摹重在技术训练,掌握古人书法作品中的技法规律;

创作重在艺术体悟,领略古人书法作品中的艺术韵味。没有扎实、认真、刻苦的临摹,创作只是一句空话;但没有创作的追求,临摹也就失

去了动力和意义,只有临摹和创作相结合,既注重技法练习,又注意艺术体悟,才能百尺杆头更上一层。

临摹是书法专用语,是学习任何一种书体所必须使用的基本方法。学

习书法离不开碑帖,离不开临摹,只有对古代优秀碑帖心追手摹,才能掌握各种书体的基本技法(如用笔、结字、章法、韵味等),也才能体

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精妙所在。

四、文房四宝

1、笔

毛笔在我国产生和运用的历史悠久。据《说文解字》称,笔在燕国

称“弗”,吴国称“不聿”,楚国称“聿”,秦国称“笔”。据文献记载,

蒙恬造笔,现在出土的文物足以否定这个传说。最早的毛笔实物是

在河南信阳长台关二号楚墓出土的战国早期楚笔。1954年在长沙左

家公山楚墓出土了战国中期兔毫笔,笔杆是竹制的。湖北荆门也发

现了楚笔。

在中国古代,毛笔的制作可以说是费尽心机。凡是动物身上的毛,

几乎都采集用来制作毛笔,诸如兔毛、羊毛、马毛、鹿毛、獾毛、

毛、鼠须、虎毛、狼毛、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猪毛、鸡毛甚至胎毛、头发、人须等等。动物毛之外,也有选取植物原料

来制作毛笔的,如竹丝、茅草等都被用来制笔。

按照笔毫的软硬程度,可以分为软毫、硬毫与兼毫。兔毫、鹿毫、

狼毫、鼠须等属于硬毫,兔毫是用野兔毛制作的,上好者以紫黑色

兔毛做成,称紫毫。狼毫用黄鼬毛制作,是常用的硬毫。、

按照笔毫的长短,将毛笔分为长锋与短锋。长锋笔蓄墨量大,短锋

笔弹性较好。长锋羊毫笔比较常见,短锋笔多为硬毫。按照笔的大小,还可以分为抓笔、斗笔、提笔以及联笔、屏笔等等名目,最为

简单的分法将笔分为大楷笔、中楷笔、小楷笔和圭笔。

2、墨

墨的使用与毛笔同时或稍早。1980年,在陕西临潼姜寨村出土的研杵、石盘、水盂和黑红色的氧化铁化石被认为是使用原始墨的雏形。按照墨的原料,可以分为油烟墨、松烟墨、混合墨等。按照制墨对

象和用途,可以分为普通墨、贡墨、御墨、自制墨、珍玩墨、礼品墨、药墨等等。按照墨的外表装饰,可以分为本色墨、漆衣墨、漱

金墨、漆边墨。按照墨的外形,可以分为方形墨、长方形墨、圆形墨、椭圆形墨、不规则形墨等。按照墨的颜色,可分为黑色墨和黄墨、朱墨、红墨、白墨、棕墨、蓝墨等彩色墨。

3、纸

造纸术是中国人民贡献于世界文明的四大发明之一。纸的使用不仅

影响着书法风格的变化,而且还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按照造纸的原料,可以将纸分为麻纸、竹纸、皮纸、混合纸浆纸、

还魂纸。按照产地,可以分为宣纸、蜀纸、高丽纸等等。按照生熟

程度,宣纸又可以分为生宣、熟宣、半生熟纸。生宣吸水性强,熟

宣不吸水,半生熟纸界于二者之间。当代书法练习者多使用毛边纸、元书纸,创作多使用生宣和半生熟的色纸。

4、砚

砚的历史悠久,砚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工具。迄今

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砚台为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

战国末期石砚。按照砚的质地,可以分为石砚、陶砚、木砚、瓷砚、铜砚、铁砚、玉砚等,其中,石砚与陶砚最为常见。按照产地,又

可将石砚分为端砚、歙砚、苴却砚、洮河砚、贺兰山石砚、青州砚等。端砚为砚中极品,产地在广东端州(今广东肇庆)按照形状,

可以把砚台分为长方形砚、圆形砚、凤字形砚、龟形砚、箕形砚等等。

所有这些砚台中,以石砚最为常见,性能最好。佳品石砚石质细腻滋润,易发墨又不损笔。好的石砚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观赏价值。

第二课时执笔、运笔、用笔

教学目标:让学生正确的执笔、运笔、用笔,能有正确的写字姿势

【篇三:书法课入门教案】

毛笔书法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笔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毛笔。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3、认识和运用各种笔法。

过程与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

教学重点

1、掌握中锋用笔

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教学难点: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毛边纸

教学过程:

一、执笔

1、对毛笔的认识

我们谁都见过毛笔。在我国,创造毛笔的历史已经有五六千年了。据文物考证,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毛笔。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毛笔实物,是1954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的战国楚墓中出土的毛笔。毛笔的笔头一般都是兽毫做的,柔软而有弹性,它能写出

轻重浓淡、干湿枯润、方圆多变的笔画来,也正因为如此,毛笔书

写才富有魅力。

2、执笔法

人们普遍采用的执笔方法是五字执笔法。五字执笔法也叫“拔镫法”。它的特点是五指齐力,既可紧执笔管,又舒适自然,便于书写。五

字执笔法将执笔的方法

及五个指头的职责作用概括为五个字,即:擫、押、钩、格、抵。擫,即用大拇指指肚贴住笔管左侧,与食指相对用力。

押,食指中关节上突,指尖下倾,用指头的指肚处触管,与拇指相

对用力。钩,中指弯曲,与食指轻轻相并,指尖下倾,指肚触管,

钩住笔管向掌心方向用力。

格,无名指爪肉交界处抵住笔管,用力与中指基本相对。

抵,小指自然弯曲,贴在无名指旁边,辅助无名指用力。

3、书写方法

(1)用腕法——枕腕法、悬腕法、悬肘法

(2)发力法——运指法、运腕法、运肘法

(3)执笔——执笔高的字飘逸,适宜定行草或草书,但易浮滑;执

笔低的字沉稳,适宜写篆、隶、行、楷,但易呆扳。

(4)身法——坐势、立势

小结;

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低年级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对书

法艺术的热爱。板书设计

执笔法-----擫、押、钩、格、抵。

书写方法----用腕法发力法执笔

课后反思:

通过第一堂课的学习,我对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没有学习书

法的基础,连基本的抓毛笔的姿势都不会,因此本节课对学生的坐姿,以及对毛笔的种类,构造,保养,抓笔姿势进行了学习。通过

学习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魅力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在好奇中期待新

的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用笔技法的基础训练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3、认识和运用各种笔法。

过程与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

教学重点

1、掌握中锋用笔

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教学难点: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毛边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双姿

二、笔法

1、中锋、偏锋、侧锋

中锋,即蔡邕《九势》中所说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中锋运笔所产生的线条,能给人以一种浑厚、饱满、圆润、富有立体而有质感的艺术效果。初学书法,务必从此入门,才能得到精妙的用笔。同学们按“四面八方”的方向、走向练习中锋用笔。

偏锋,即运笔时笔锋在点画的一面,而笔身又在另一面运行,运笔时笔毫卧倒像拖地板一样平拖过去。它所表现的点画往往扁平、浮薄,墨不入纸。初学书法时最好不要用这种偏锋方法来写字,而大多数初学书法者因不懂用笔方法,多数都是写出偏锋的字。

◆如何由偏锋转为中锋?——注意转动笔杆以调成中锋。

课后反思:

是由于学生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我觉是不同班级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相同,学习时的情绪和态度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及时地调整自己的上课方式、方法和策略,甚至是教学内容和导入和衔接也要做相应的调整。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用笔技法的基础训练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3、认识和运用各种笔法。

过程与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

教学重点:

1、复习中锋用笔

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教学难点:

练习起笔、行笔、收笔

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毛边纸

教学过程:

1、笔法的分解

写每一个笔画都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笔法。

(1)起笔——起笔有三种笔法:顺锋、侧锋、藏锋。

顺锋是锋尖儿方向与笔画的方向在一条线上,而方向相反,开始尖细,越来越粗。侧锋和顺锋相同的地方都是锋尖儿外露,所不同的是,侧锋要有个转折顿挫的过程,落笔后经过转折再入正轨。

藏锋要把笔锋裹藏在笔画里,不露锋尖,“欲右先左,欲下先上” ,只是比侧锋多了个逆笔和转折的动作。

(2)行笔——行笔有铺毫、平移、提按和转折。

种方法写出来的笔画圆润丰满。

平移就是笔毫在纸上不作上下的运动,而仅作平等于纸面的中锋移动。平移的线条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可作直线或弧线运行。

提笔和按笔指的是行笔时将笔管提起或按下。提笔运行写出的笔画比较细,按笔运行写出的笔画比较粗。经过提按的变化,笔画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富于节奏和韵律

转笔和折笔是两种笔画变换方向的方法。转笔是在行笔时逐渐转过笔锋,形成弧线。折笔是在行笔时先提笔,然后再按笔、转笔变换方向,折笔其实是横画和竖画的组合。

(3)收笔——收笔有回锋、放锋。

回锋是笔画结束时把笔锋回收在笔画之内,不露锋尖儿。放锋是在

收笔时把笔管逐渐提起,使笔收拢,让笔锋放出去,使锋尖儿露出。课后反思:

有的学生还没有带工具对学生发起脾气吧,时间有限,学生也可怜

多个科目的老师滔滔不绝的给他们灌输知识,作业,工具,因此我

如何以一种比较自然,随和的态度来进入我们的课堂角色,这是我

改进的地方。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用笔技法的基础训练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复习藏锋、回锋、中锋。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3、认识和运用各种笔法。

过程与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

教学重点:

隶书基本写法

《隶书基本写法》简易包过,需要的拿走! 隶变后的字,与篆书相比,就是具备了鲜明的点画持征。笔法有方有圆,方圆并用。下面,以明朗的笔迹演示,结合相对切实的例字,给大家详尽讲解隶书的基本写法。掌握这些基本写法后,隶书的基础成就了一大步。难得好教程,务必收藏好,或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横画是隶书中有特色的笔画。往往以“横飞”为美。隶书的横画有两种,一为平横,一为波横。有方笔圆笔两种。 1.平横。是指横呈水平状,一般逆锋起笔,折笔中锋运行,回锋收笔或露锋收笔。平横有凸形、凹形和基本平形。 2.波横。是波笔的一种,是指横画具有俯仰之态。一般逆锋起笔,折笔重顿,形成蚕头,然后提笔运行,至收笔处顿挫出锋,形成燕尾。亦有蚕头小燕尾大的现象。波横一般要写得厚重圆润,蚕头、燕尾都要饱满,横中略向上弯。

竖画在隶书中只是普通的一个笔画,这个笔画承篆成分较大,即多数为圆起圆收。有些竖末端较尖,亦不属楷书悬针竖,而是写时自然收结。隶书的竖一般均为逆锋起笔,中锋徐行,藏锋收笔。竖画在隶书中有三种形式:中竖,向左弧竖,向右弧竖。也有方笔,即逆锋起笔,向左上角切,折笔下行。虽然竖画在隶书中不如波画有特色,但书写时同样不可轻视。 1.以坚代撇 隶书中有一种情形值得注意,即以竖代撇现象较多。主要表现在书写楷书戈钩的短撇上,如“或”第七笔,“威”第八笔,“咸“第八笔。 2.竖点 隶书中的点大多是由竖充任的。 撇画又称掠画,是仅次于波画的又一重要笔画,它在隶书中变化很多,除了长撇、弯撇,还适用十一些左旁的竖画(竖撇)。隶书中的撇笔无论怎么变化,书写时均应起笔有力,沉着刚劲,忌轻飘。 1.长撇 这是隶书中最基本的撇。一般逆锋起笔,内右向左倾斜行笔,整体弧度不大,藏锋向上收笔,它与后来楷书的长撇基本类似。 2.弯撇 这是隶书中常见的撇,胃比后弯如半月。一般为逆锋起笔,或竖行—半向左下弯行,或直接弯行,弧度呈45°角。

隶书基本知识

隶书 起源及特点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书写方法 隶变后的字,与篆书相比,就是具备了鲜明的点画持征。笔法有方有圆,方圆并用。下面,以明朗的笔迹演示,结合相对切实的例字,给大家详尽讲解隶书的基本写法。掌握这些基本写法后,隶书的基础成就了一大步。 一、横画 横画是隶书中有特色的笔画。往往以“横飞”为美。隶书的横画有两种,一为平横,一为波横。有方笔圆笔两种。 1.平横。是指横呈水平状,一般逆锋起笔,折笔中锋运行,回锋收笔或露锋收笔。平横有凸形、凹形和基本平形。

2.波横。是波笔的一种,是指横画具有俯仰之态。一般逆锋起笔,折笔重顿,形成蚕头,然后提笔运行,至收笔处顿挫出锋,形成燕尾。亦有蚕头小燕尾大的现象。波横一般要写得厚重圆润,蚕头、燕尾都要饱满,横中略向上弯。 二、竖画 竖画在隶书中只是普通的一个笔画,这个笔画承篆成分较大,即多数为圆起圆收。有些竖末端较尖,亦不属楷书悬针竖,而是写时自然收结。隶书的竖一般均为逆锋起笔,中锋徐行,藏锋收笔。竖画在隶书中有三种形式:中竖,向左弧竖,向右弧竖。也有方笔,即逆锋起笔,向左上角切,折笔下行。虽然竖画在隶书中不如波画有特色,但书写时同样不可轻视。 1.以坚代撇

隶书的笔画与写法-整理

隶书的笔画与写法 授课人: *** 隶变后的字,与篆书相比,具备了鲜明的点画持征。笔法有方有圆,方圆并用。 (一)横画 横画是隶书中有特色的笔画。往往以“横飞”为美,点画较长,蚕头燕尾特点明显。隶书的横画有两种,一为平横,一为波横。有方笔圆笔两种,方头为藏锋顿笔,圆头为藏锋起笔,逆入圆转。 (1)平横是指横呈水平状,一般逆锋起笔,折笔中锋运行,回锋收笔或露锋收笔。平横有凸形、凹形和基本平形。 (2)波横是波笔的一种,是指横画具有俯仰之态。一般逆锋起笔,折笔重顿,形成蚕头,然后提笔运行,至收笔处顿挫出锋,形成燕尾。亦有蚕头小燕尾大的现象。波横一般要写得厚重圆润,蚕头、燕尾都要饱满,横中略向上弯。 (二)竖画 竖画在隶书中只是普通的一个笔画,这个笔画承篆成分较大,即多数为圆起圆收。有些竖末端较尖,亦不属楷书悬针竖,而是写时自然收结。隶书的竖一般均为逆锋起笔,中锋徐行,藏锋收笔。竖画在隶书中有三种形式:中竖,向左弧竖,向右弧竖。也有方笔,即逆锋起笔,向左上角切,折笔下行。虽然竖画在隶书中不如波画有特色,但书写时同样不可轻视。

(1)以竖代撇 隶书中有一种情形值得注意,即以竖代撇现象较多。主要表现在书写楷书戈钩的短撇上,如“或”第七笔,“威”第八笔,“咸“第八笔。 (2)竖点 隶书中的点大多是由竖充任的。 (三)撇画 撇画又称掠画,是仅次于波画的又一重要笔画,它在隶书中变化很多,除了长撇、

弯撇,还适用十一些左旁的竖画(竖撇)。隶书中的撇笔无论怎么变化,书写时均应起笔有力,沉着刚劲,忌轻飘。 (1)长撇 这是隶书中最基本的撇。一般逆锋起笔,内右向左倾斜行笔,整体弧度不大,藏锋向上收笔,它与后来楷书的长撇基本类似。 (2)弯撇 这是隶书中常见的撇,胃比后弯如半月。一般为逆锋起笔,或竖行—半向左下弯行,或直接弯行,弧度呈45°角。 (3)竖撇 这是一种将左旁竖画进行艺术美化的做法。起笔如竖,行至一半,向左上弯行,至末端向上微挑旋即回锋收结。 (4)横撇 这是一种基本无弧度的撇,在隶书中常用于字头呈外展状。只是起笔处稍向心上抬。一般逆锋起笔,转向左行,至尾处向上回锋收笔。

隶书笔法

隶书笔法 一、隶书折的变化八种 方折:该笔画为横画和竖画的组合,转折处稍提起,调整笔锋后于远处入纸向下徐行。 上角折:此种类型的折法,在书写时笔锋至转弯处微提,向右上方换向转笔向左下运行。 右折角:将笔行至转角处,即向左下方换锋运笔,右角明显外突。 > 圆折:转折时笔锋稍转,宜圆润灵活,切记顿挫粗重运行。 > 竖折:行笔至转折处,将笔锋调整后向右运行,竖与横及转角要连接自然,和谐统一。 > 下斜折:书写至转角处,即转笔向左下斜势徐行,使折角一下的竖画向内收。

> 上斜折:逆入向左下运笔,至适当处即转锋向右,使折角以上的画成斜势,转折处宜大些。 > 绞丝折:由于该笔画的折角较多,在书写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参差错落,力求生动多变,形容各异。 "> 二、隶书波的变化八种 底尾波:行笔接近尾部,向右下边行边按,然后向右出锋,整个笔画略成弧行。 > 大尾波:该笔画在书写时宜稍重顿按,使其下部粗大有力,上沿线较平。 > 竖折波:此笔画是竖画和波画的组合,在书写时要注意衔接自然。

0> 藏锋波:书写该该笔画的尾部时,稍重按后向右提笔运行些许即将笔锋回转裹藏收势。 0> 长平波:逆锋向左下方顿挫,势饱劲足,形成蚕头,中部微细,至尾部稍停顿后向右偏上逐渐顺势提锋,形成一波三折之势。 > 方头波:落笔取逆势,然后向下切入成方笔,似刀切状,转笔向右运行,中部很尾部的运笔和长波相似。 > 翘尾波:行笔接近尾部,稍重按后向右上方逐渐提出比锋,尾部上翘。 小尾波:此笔画在运行时,宜瘦劲些,至尾部处微按(有的甚至不按)后,即向右出锋,雁尾不太明显。

> 三、隶书钩的变化十二种 竖钩:藏锋起笔后转笔向下,宜挺直,至转弯处要圆转,然后向左运笔,边行边提出锋。 > 斜钩:此笔画在(向右下或左下)运行时,要视整个字的结体来决定其斜度,保持重心平衡,钩不宜粗大。 > 右折钩:藏锋或露锋起笔后向下行笔,至适当处转折调整笔锋向右运行,要求活泼渐粗,尾部微上翘。 > 短钩:该笔画在行至转弯处,要求圆转,其钩不宜粗大,微向上钩。 > 长钩:该钩略呈半圆状,斜势,转角处忌方折,向左钩出应舒展有力,收笔或出锋或回锋。

隶书书写口诀及笔画和结构变化规律

隶书书写口诀及笔画和结构变化规律 隶书之名源于东汉。卫桓《四体书势》中说:“隶书者篆之捷也”。由于汉代社会文字使用量增多。战事纷沓。士族参政。百家争鸣。文学兴盛。文化下移。民事商事等各种因素。使篆文繁缛的书写方式无法负担。于是书写便捷简约的隶书诞生也就势在必然了。 隶书对篆书的改革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隶化的方法有变圆为方。变曲为直。调正笔画断连。省减笔画结构等等。其中以横向取势和保留毛笔书写自然状态两面点最为重要。横向取势能左右发笔,上下运动受到制约。最终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笔法。而毛笔的柔软性以使汉字笔画产生了粗细方圆。藏露等各种变化。还有字距宽。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点。 汉隶表现在帛画。漆器。画像。铀镜中精美绝伦。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汉隶之后的隶书几不足言说。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唐朝隶书不乏徐浩等书家。但失之肥弱。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直至清朝。汉隶才得以复苏。初有郑板桥。继有金农。邓石如。后有何绍基等。均不落伍。别有建树。 一.隶书口诀的分析 中国书法经过数千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先后经历了篆、隶、草、楷、行书的演变。篆书种类众多,主要包括甲骨文、大篆和小篆三种。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卜辞以及占卜有关的记载文字,是我国现有的最古老的书法艺术遗产,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大篆有两种:一种叫钟鼎文,又称金文,是商、周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用笔于环转之中略带方势,结体严整而疏朗,字型参差不一,但却分布天然,显得气度宏伟。另一种叫石鼓文,是刻在10个鼓状石墩上记载田猎等事情的韵文,其体态更趋严谨,显得雄强浑厚,朴茂自然,端庄凝重而又生动活泼。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进行“书同文”的改革,把各国所使用的文字收集起来,存其所用,去其各异,加以综合整理,定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称为小篆,亦称秦篆。到了秦代,由于小篆书写太慢,也太吃力,不能适应当时紧急的军事文书和浩繁的监狱文字的需要,官吏们便将书体进一步整理加工,遂成为一种新型的书体,并且应用在公文上,并受到了秦始皇的高度赞赏。因为当时办公文的小官叫“徒隶”,人们就将这种书体取名为隶书。 在漫长的书法史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大书家,而有很多书写得很好的碑刻、墨迹,却是出自无法考查的民间书法艺术家。于是,在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首“隶书口诀”:方劲古拙,如龟如鳖。蚕头雁尾,笔必三折。雁不双飞,蚕无二色。点画俯仰,左挑右磔。重浊轻清,斩钉截铁。这首隶书口诀,概括了隶书的主要特点及写法要求,是人们长期实践的总结。解剖这首口诀,对我们认识隶书的面貌、写法会有诸多帮助。 “方劲古拙,如龟如鳖”。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使汉字从原来的单一的笔画发展成为多变的笔画,把篆书圆转笔画变为了方折,所以有篆圆隶方的说法,而隶书是

隶书书写口诀笔画和结构变化规律

隶书书写口诀及笔画和结构变化规律隶书之名源于东汉。卫桓《四体书势》中说:“隶书者篆之捷也”。由于汉代社会文字使用量增多。战事纷沓。士族参政。百家争鸣。文学兴盛。文化下移。民事商事等各种因素。使篆文繁缛的书写方式无法负担。于是书写便捷简约的隶书诞生也就势在必然了。 隶书对篆书的改革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隶化的方法有变圆为方。变曲为直。调正笔画断连。省减笔画结构等等。其中以横向取势和保留毛笔书写自然状态两面点最为重要。横向取势能左右发笔,上下运动受到制约。最终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笔法。而毛笔的柔软性以使汉字笔画产生了粗细方圆。藏露等各种变化。还有字距宽。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点。 汉隶表现在帛画。漆器。画像。铀镜中精美绝伦。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汉隶之后的隶书几不足言说。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唐朝隶书不乏徐浩等书家。但失之肥弱。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直至清朝。汉隶才得以复苏。初有郑板桥。继有金农。邓石如。后有何绍基等。均不落伍。别有建树。 一.隶书口诀的分析 中国书法经过数千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先后经历了篆、隶、草、楷、行书的演变。篆书种类众多,主要包括甲骨文、大篆和小篆三种。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卜辞以及占卜有关的记载文字,是我国现有的最古老的书法艺术遗产,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大篆有两种:一种叫钟鼎文,又称金文,是商、周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用笔于环转之中略带方势,结体严整而疏朗,字型参差不一,但却分布天然,显得气度宏伟。另一种叫石鼓文,是刻在10个鼓状石墩上记载田猎等事情的韵文,其体态更趋严谨,显得雄强浑厚,朴茂自然,端庄凝重而又生动活泼。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进行“书同文”的改革,把各国所使用的文字收集起来,存其所用,去其各异,加以综合整理,定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称为小篆,亦称秦篆。到了秦代,由于小篆书写太慢,也太吃力,不能适应当时紧急的军事文书和浩繁的监狱文字的需要,官吏们便将书体进一步整理加工,遂成为一种新型的书体,并且应用在公文上,并受到了秦始皇的高度赞赏。因为当时办公文的小官叫“徒隶”,人们就将这种书体取名为隶书。 在漫长的书法史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大书家,而有很多书写得很好的碑刻、墨迹,却是出自无法考查的民间书法艺术家。于是,在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首“隶书口诀”:方劲古拙,如龟如鳖。蚕头雁尾,笔必三折。雁不双飞,蚕无二色。点画俯仰,左挑右磔。重浊轻清,斩钉截铁。这首隶书口诀,概括了隶书的主要特点及写法要求,是人们长期实践的总结。解剖这首口诀,对我们认识隶书的面貌、写法会有诸多帮助。 “方劲古拙,如龟如鳖”。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使汉字从原来的单一的笔画发展成为多变的笔画,把篆书圆转笔画变为了方折,所以有篆圆隶方的说法,而隶书是

隶书的基本笔法

隶书的基本笔法 隶变后的字,与篆书相比,就是具备了鲜明的点画持征。笔法有方有圆,方圆并用。 (一)横画 横画是隶书中有特色的笔画。往往以“横飞”为美。隶书的横画有两种,一为平横,一为波横。有方笔圆笔两种。 (1)平横是指横呈水平状,一般逆锋起笔,折笔中锋运行,回锋收笔或露锋收 笔。平横有凸形、凹形和基本平形。 (2)波横是波笔的一种,是指横画具有俯仰之态。一般逆锋起笔,折笔重顿,形成蚕头,然后提笔运行,至收笔处顿挫出锋,形成燕尾。亦有蚕头小燕尾大的现象。波横一般要写得厚重圆润,蚕头、燕尾都要饱满,横中略向上弯。

(二)竖画 竖画在隶书中只是普通的一个笔画,这个笔画承篆成分较大,即多数为圆起圆收。有些竖末端较尖,亦不属楷书悬针竖,而是写时自然收结。隶书的竖一般均为逆锋起笔,中锋徐行,藏锋收笔。竖画在隶书中有三种形式:中竖,向左弧竖,向右弧竖。也有方笔,即逆锋起笔,向左上角切,折笔下行。虽然竖画在隶书中不如波画有特色,但书写时同样不可轻视。 (1)以坚代撇 隶书中有一种情形值得注意,即以竖代撇现象较多。主要表现在书写楷书戈钩的短撇上,如“或”第七笔,“威”第八笔,“咸“第八笔。

(2)竖点 隶书中的点大多是由竖充任的。 (三)撇画 撇画又称掠画,是仅次于波画的又一重要笔画,它在隶书中变化很多,除了长撇、弯撇,还适用十一些左旁的竖画(竖撇)。隶书中的撇笔无论怎么变化,书写时均应起笔有力,沉着刚劲,忌轻飘。 (1)长撇 这是隶书中最基本的撇。一般逆锋起笔,内右向左倾斜行笔,整体弧度不大,藏锋向上收笔,它与后来楷书的长撇基本类似。 (2)弯撇 这是隶书中常见的撇,谓比后弯如半月。一般为逆锋起笔,或竖行—半向左下弯行,或直接弯行,弧度呈45°角。 (3)竖撇

隶书的结构特点及用笔

隶书的结构特点及用笔 隶书的学习需要知道源头。书是从篆书发展而来的,隶书是篆书的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一、隶书的结构特点 1、形扁方左右分展 隶字一反篆字纵向取势的常态,而改以横向左右取势,造成字形尚扁方,笔画收缩纵向笔势而强化横向分展。 2、起笔蚕头收笔雁尾 这是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捺画几乎都用此法。所谓“起笔蚕头”,即在起笔藏锋的用笔过程中,同时将起笔过程所形成的笔画外形写成一种近似蚕头的形状。“收笔雁尾”,即在收笔处按笔后向右上方斜向挑笔出锋。 3、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这是隶书简化篆书的两条基本路子。不过如果不了解篆书的圆,就不易掌握好隶书的方。因为隶笔中的直画或方折,还无不包藏着篆字的弧势,所以隶笔的直往往有明显的波动性,富于生命力。实际上隶书的笔意,是建立在笔画运动方式基础上的。 4、变画为点变连为断 我们知道篆字不用点,即使用点也只是一种浑圆点。而隶书中点已独立了出来,不再依附于画,而且点法也日益丰富,有平点、竖点、左右点、三连点水旁、四连点火旁等等。 此外,隶书还将篆字中许多一笔盘旋连绵写成的笔画断开来写,大开了书写的方便之门,后来楷书更发挥了这种方式,更允许笔与笔间出现衔接痕迹,甚至笔断意连。 5、强化提按粗细变化 写篆书时用笔的纵向提按要求不现痕迹,而隶书则有意强调提按动作,形成笔画轨迹显著的粗细、转承变化,起、行、收用笔的三过程都有了明确的体现。这与后来的楷书已很相近。 二、隶书的用笔 1、笔画有形方圆锐顿 隶书用笔的进步,在于笔画形态的不断丰富,方圆锐顿兼而有之。点、横、撇、捺、竖、折、勾也都已具备,故笔法的运动就要注意顺应隶书笔画的个性色彩与特征。 撇、捺笔的出现,以及横竖画出挑的写法,是书法技巧发展的一大进步。实际上这是一种笔

隶书的笔法教案

隶书的笔法教案 【篇一:《书法的艺术欣赏》教案】 《书法的艺术欣赏》教案设计 课题:书法的艺术欣赏 课时安排:2课时(1课时) 授课教师:谢玲玲 年级:初二年级上册册第二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以欣赏、分析、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为学习内容,让 学生对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展开研究、分析、讨论、评述,增加学生 对书法与篆刻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锻炼学生 用语言和文字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的能力。对习惯于欣赏纯具 象美术作品的学生而言,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完全是具象与抽象合二 为一的统一体,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对其的学习认识 有一定的难度。 书法与篆刻的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运用笔画、结构(结体、章法)、墨色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的书写汉字的艺 术样式。 书法与篆刻是视觉造型艺术,是以汉字形体为审美意味表现的媒介、载体,它不直接模拟客观物象,不再现、反映具体的自然、生活场景,具有抽象性的造型特点。 书法与篆刻不同于具象绘画,不模拟、再现客观物象,它又不同于 纯抽象绘画,脱离文字结构形式。 书法与篆刻艺术形象是“形”、“势”、“义”统一的文字造型形象。其“形”是以汉字形体为基础的抽象形象。汉字形体具有丰富多样的造 型审美条件,书法文字形象是具象与抽象的统一体。其“势”决定了 书法形象的时序性定向连续空间。书法的空间形式具有时间性、运 动性,书法造型结果凝结着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过程性特征。其“义”使书法形象成为形、义兼备的综合审美形态,字义因素对书法造型 形式和审美情感内容产生极大的影响,书意与文义的和谐统一是书 法美的理想状态。 书法与篆刻以汉字为表现载体。汉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字体不 断演变,先后出现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八种有代表性的字体。

“隶书”笔法深度剖析——《曹全碑》临写实录图解

夕夕罗7709 97 馆藏 1734TA的最新馆藏推荐阅读更多 [转] [饮食]清理血液 这种小豆子竟能救…[转] 书法基本功[转] 【隶书大家谈】 习隶琐谈 …[转] 【转载】观云轩书法 679 【原创】…[转] 笔力强弱的组织形态[转] 清.查升临王羲之《大唐三藏圣教序》“隶书”笔法深度剖析——《曹全碑》临写实录图解 隶书(今隶)的基本笔画及其书写方法解析 我们学习书法都是从临摹古人法帖开始的。但是,学习方法各有不同。大多数初学者忽略“读帖”环节,翻开字帖“照猫画虎”,始终不得其“法”,久而久之染上了“描、画”的习气,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先“读帖”,深入揣摩古人的用笔要领,从一点一画学起,待各种笔画的书写要领掌握之后,再集画成字,这种方法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需要强调的是:临帖,第一是要把帖中的每一个字拆开,琢磨字中每个笔画是如何写成的,其次才是观察字的结构。这一点往往被一些人颠倒。也就是说:初学者先要掌握各种笔画的书写要领,然后再去调整字体结构。如果把注意力先放在字体结构上,就会忽略笔画的书写要领,而永远不得其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譬如:我们要仿造一台机器,那么,首先要把这部机器拆开,卸下每一个零件,然后把每个零件按原样的精度加工好,再组装起来,这样就成功了。如果零件加工不好,即使组装上也是废品。临帖就是仿造的过程,所以先把字拆开来看,看每个笔画是如何写成的,待掌握了各种笔画的书写要领后,再集画成字。 隶书,是书法家的必修课,它的笔法对楷书、行书、草书的创作会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学好隶书尤为重要。 隶书又称佐书,它是由小篆递变而来的一种书体。经过春秋、战国、秦朝,到汉朝已经成熟。西汉时期,小篆、隶书并用,但小篆逐渐衰落,而隶书逐渐兴起。到了东汉时期,隶书成为了官方文字。当时,碑刻盛行,碑文多以隶书书写,于是,“汉碑”便成了后人对隶书的代称。为了把秦时期的隶书和两汉时期的隶书区别开来,后人又称秦朝的隶书为“秦隶”或“古隶”;把汉朝的隶书称为“汉隶”或“今隶”。 今隶(汉隶),把篆书中的弧画拉直缩短,并打破了篆书对称的字体结构,还增加了撇、捺、折、钩、提等笔画。定型后的隶书,形成了横、竖、撇、捺、折、点、钩、提等八种基本笔画,为后来楷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隶书的形体特征,为扁方形,高和宽的比例大约在三比五左右。个别上下结构和上中下结构的字,会打破正常的高与宽的比例关系。2016-06-16 夕夕罗7709 首 页阅览室馆友我的图书馆搜文章 找馆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