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牛产品治牛病
牛放线菌病的防治方法 - 牛病防治

牛放线菌病的防治方法-牛病防治牛放线菌病是牛的一种慢性化脓性传染病,病原为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以病牛的头、颈、上下颌和舌发生放线菌肿为主要病理特征,在牛换牙、口腔黏膜或皮肤发生损伤时最易感染发病。
本病初期不易察觉,而在牛咀嚼困难、营养不良后才被发现,常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非接触性传染病,牛最为常见。
病原为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其临诊病理特征主要为病牛头部硬组织(骨)和软组织形成放线菌肿。
该肿胀通常进展较慢,一般看到骨体增厚甚至出现咀嚼困难时才被发现,治疗不及时常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一、病原本病可由多种细菌引起,主要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
其他细菌如衣氏放线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杆菌等也参与致病作用[1]。
1.牛放线菌主要侵害骨骼,其形态和染色特性随生长环境而异,在培养基上为杆状或棒状,而在病变组织中则形成肉眼可见的大小如别针头、外观似硫磺颗粒、颜色呈黄白色的小菌块,质地柔软或坚硬。
菌块镜检呈菊花状,中心部为菌丝体,呈丝球状,革兰氏染色阳性;外围为放射状的棒状体,革兰氏染色阴性。
2.林氏放线杆菌主要侵害软组织器官,在组织中菌块的结构和牛放线菌相似,但中心不呈丝球状,而是许多细小的短杆菌,大小和巴氏杆菌接近;周围也有放射状的棒状体,但比牛放线菌的短,革兰氏染色均为阴性。
上述两种细菌虽在形态学和生物学方面有所不同,但在动物体内引起的病变相似。
二、流行病学本病主要感染2-5岁幼龄牛,呈散发。
在牛换牙、口腔黏膜或皮肤发生损伤时最易感染发病。
病原菌在自然界分布甚广,常存在于被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中,或寄生于牛的口腔和上呼吸道黏膜,有时也会存在于禾本科植物(小麦、大麦、青稞等)的穗芒上,使牛在采食时因芒刺扎破口腔和齿龈黏膜而感染[2]。
因此,放牧于低湿地的动物较易感染本病,而且病变常见于口腔周围的组织器官。
三、临床症状病变常见于颌骨、口腔、头部皮肤与皮下等。
1.侵害牛颌骨时,多在第三、四臼齿处,出现硬固的、界限明显的、不能移动的肿胀,初期热痛,后期无痛感。
浅析治疗牛胃寒不食草

浅析治疗牛胃寒不食草牛胃寒是一种常见的牛病,常常表现为牛不食草、呕吐、消瘦等症状。
治疗牛胃寒需要对症下药,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才能有效地缓解牛的症状,从而恢复其食物摄入和生命体征。
本文将对治疗牛胃寒不食草进行浅析。
1. 病情评估在治疗牛胃寒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病情评估。
通过观察牛的症状,如是否有发热、牛的食量、饮水量、排泄情况等,确定牛的患病程度。
此外,畜主也应该了解牛的饲养情况,如饲料、草料的品质和量是否足够,是否有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等。
2. 药物治疗常见的治疗牛胃寒的药物包括以下三种:(1)促食剂:如多潘立酮、莫拉西普、小儿醒胃散等。
这些药物能缓解胃肠道运动不畅的症状,刺激食欲,增加食量,帮助牛消化食物。
(2)抗生素:如青霉素、土霉素等。
在治疗牛胃寒的过程中,抗生素可以有效消除病原体,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镇痛剂:如阿片类药物(吗啡、芬太尼等)。
在严重的胃肠绞痛症状中,镇痛剂可以减轻牛的疼痛,提高治疗效果。
3. 饲养管理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牛的饲养管理也需要重视。
比如,饲喂干草或草籽、定期更换饲料等措施都可以帮助牛的消化系统尽快恢复正常工作。
同时保持干净的饮水源也是很重要的,以防止水源中的细菌和污染物对牛的消化系统产生影响。
4. 预防措施在治疗牛胃寒的同时,畜主也应该考虑如何预防其再次发生。
这需要从饲料、管理等方面入手。
比如,定期检查饲料的质量和数量,尽量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量;避免过度饥饿和饮水不足等。
综上所述,治疗牛胃寒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和饲养管理两方面。
只有在正确评估病情后,采用合适的药物治疗、加强对牛的管理以及从预防方面入手,才能尽早缓解牛的症状,让其尽早从牛胃寒的痛苦中恢复过来。
治疗牛病验方三则

治疗牛病验方三则
张超良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
【年(卷),期】1994(0)10
【摘要】一、治牛肿胆取250克以上重的红鲤鱼一条,捣碎绞汁,调两遍洗米水,然后加入250克的微温老醋,灌服,有特效。
【总页数】1页(P15-15)
【作者】张超良
【作者单位】德化县畜牧水产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3.9
【相关文献】
1.应用食醋治疗牛病的多种验方 [J], 卢金明
2.应用食盐治疗牛病的验方 [J], 柴旭;张庆华
3.葱、姜治疗牛病小验方 [J], 李德辉
4.中草药治疗牛病的12则验方 [J],
5.牛病验方三则 [J], 李方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牛病特点与常见牛病的防治

浅谈牛病特点与常见牛病的防治牛是重要的家畜之一,牛肉、牛奶、牛皮等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产品。
但牛病往往会给牧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牛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牛病的特点入手,结合常见牛病进行防治介绍。
一、牛病的特点(1)疾病多发。
牛病种类很多,其中有众多的疾病可以导致牛的死亡。
每一种病都有自己的治疗方法和防治措施,不同病种需要不同的防控措施,因此施肥造成了很大的防治难度。
(2)突发性强。
很多牛病都有突发性强的特点,病情可能在几小时内急剧恶化,甚至直接导致牛的死亡。
因此,对于牛病的防治需要及时、准确、迅速地发现病症,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3)易传染性。
牛容易“内互相传染”,很多牛病都有非常强的传染性。
牛的运动、密集性居住与饲养、可能受到污水、肥料等有害物质的污染,都是比较容易传染的因素,很容易造成群体感染。
(4)饲料和饮水安全。
牛的饲料和饮水质量直接关系到其身体健康。
如果饲料和饮水受到污染或质量不佳,则容易引起牛的疾病。
因此,牧民在饲养牛角度,要保证饲料和饮水的安全。
二、常见牛病及其防治(1)感冒:牛是一种容易感冒的动物,特别是在天气转换的时候不宜暴露在寒冷和潮湿的环境中。
口鼻和眼睛发出异臭,流鼻涕,体温上升等是感冒的主要症状。
对于感冒的防治,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生姜、大葱等等增强抵抗力以预防感冒的发生,如牛已感冒,则应立即进行一定的治疗,如体温上升过高,应及时给药退烧。
(2)口蹄疫:口蹄疫是牛、猪等家畜容易感染的一种高传染性疾病。
其症状包括疱疹、口炎、蹄炎等,主要影响牛的消化系统和运动系统。
为预防口蹄疫的发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注意防疫措施升级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告知群众要加强饲料管理,遏制口蹄疫的发生;饲养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饲料和饮水污染,避免引起口蹄疫的流行。
(3)疟疾:疟疾是由蚊子传染的常见疾病,牛同样也容易感染。
发病的症状主要包括高热、头痛、全身发冷、吞咽困难、失眠等。
荆防败毒散在牛病临床上的应用

3 0 g , 炙 甘草 1 5 g , 水 煎 内服 , 连服 3 剂 痊 愈 。李 祥 英 亦 用 此 方加 减 治 疗 牛表 寒 夹 杂 症 2 O 例, 疗 效显 著 。 2 治 疗 牛传 染 性 鼻 气 管炎
1 0 g , 前胡 、 川 I 芎、 枳壳 、 羌活 、 桔梗 、 薄荷各 6 g , 甘草 3 g , 基 本 功 效 为发 散 风 寒 , 解 表趋 势 , 临 床 主要 用 于 外感 风 寒 挟湿证 , 出现 恶寒 、 发热 、 无汗 、 头痛 、 肌 肉关 节 酸 痛 , 舌 苔 白腻 , 脉浮或浮数者。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兽 药 典 ・ 二部》 所
载荆防败 毒散其药物组 成为荆芥 4 5 g , 防风 3 0 g , 羌活 、
桔梗、 茯 苓各 3 0 g , 枳壳 2 5 g , 甘草 、 生姜各 2 0 g , 薄 荷 叶 2 5 g ( 此 剂量 为成 年家 畜之 用 , 幼、 弱 家畜酌 减 ) , 配 合
皮、 黄芩各 3 0 g , 大黄 8 0 g , 薄荷 1 5 g , 水 煎 内服 , 1 剂 即 好
独 活各 2 5 g , 柴胡 3 0 g , 前胡 2 5 g , 枳壳 3 0 g , 茯苓 4 5 g , 桔
梗3 0 g , 川芎 2 5 g , 甘草 1 5 g , 薄荷 1 5 g , 功 效 为辛 温 解 表 , 疏 风祛 湿 , 主治 风寒 感 冒 、 流感 。此 方 在兽 医临 床 上被 广 泛 用 于 治 疗 多 种 动 物 的流 感 、 感 冒等 病 症 。笔 者 就 此 成 方 防 治 牛 病 的案 例 报 道 做 一 整 理 , 以供 临床 兽 医 和养 牛 户 参考 。
河 南 鸯 粒 兽熏 蠢
12种牛病中草药治疗方法!收藏!

12种牛病中草药治疗方法!收藏!炒熟谷子500克混食醋250毫升一次灌服,每天灌一次,连服2~3次;柴胡、黄岑、知母、桔梗、葛根、薄荷、菊花、生地、紫苏、玄参各40克,金银花、丹皮、甘草各30克,共用水煎,待温后1次灌服,1~2天即愈;用干燥、陈旧的烟叶一把(即1捆)点燃后放在感冒的牛鼻子下30厘米处,熏至牛连连打喷嚏、流泪水为止。
一、流行性感冒。
炒熟谷子500克混食醋250毫升一次灌服,每天灌一次,连服2~3次;柴胡、黄岑、知母、桔梗、葛根、薄荷、菊花、生地、紫苏、玄参各40克,金银花、丹皮、甘草各30克,共用水煎,待温后1次灌服,1~2天即愈;用干燥、陈旧的烟叶一把(即1捆)点燃后放在感冒的牛鼻子下30厘米处,熏至牛连连打喷嚏、流泪水为止。
二、瘤胃积食。
可用中药莱菔子80~100克,加水1000~1250克,浸泡20分钟,加高良姜200~300克,两药共煎水,待温后1次灌服即可,牛瘤胃积食、臌胀在2~3天后会自然消退。
三、百叶干病。
用花生油、菜油、芝麻油1千克,鸡蛋去壳10个混合搅拌灌服。
或灌服石蜡油或豆油100~-2000毫升,以润滑瓣胃。
亦可用硫酸钠或硫酸镁500~1000克、加水5000~10000毫升灌服;或用白糖,蜂蜜250克,兑水500毫升,一次内服。
四、前胃弛缓。
用食用米醋1500~2500克,1天分两次灌服。
或用党参、白术、陈皮、茯苓、木香各30克,麦芽、山楂、生姜各60克,水煎,去药渣,待温后1次灌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支气管肺炎。
用紫苏、荆芥、柴胡、防风、桔梗、黄柏、麻黄、生姜各30克,党参、黄芪各40克,甘草20克,水煎取汁内服,连用2~3剂。
六、低温症。
熟附子60克,干姜、炙甘草各40克,研末,开水冲稍温一次内服,连用2~3天。
七、牛腰风湿症。
取黑豆15千克,醋0.5千克,面袋一条,将豆炒热加醋拌匀,趁热装入面袋平搭于患牛腰上热敷1小时,日敷两次,连敷3天。
同时内服茴香散,效果更好。
香附子治牛病

香附子治牛病
马伦
【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
【年(卷),期】2011(047)002
【摘要】@@ 笔者用香附子一味或稍加味治牛产后常见疾病及瘤胃、真胃疾病屡收捷效,整理如下(每一处方均加醋250 g).rn(1)子宫内膜炎:表现阴道流脓性,黏液性分泌物,卧地流出较多.用香附子600 g,研末,分3次服,每天1次.此法治疗100余例均收良效,如炎症厉害可加知母35 g,黄柏40 g,土茯苓40 g.
【总页数】1页(P42)
【作者】马伦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大才乡兽医站,青海西宁81160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香附子巧治牛病 [J], 赵慧丽
2.香附子治牛病 [J], 李建平;王晓凤;贺满巧
3.香附子治牛病 [J], 赵慧丽
4.中西药结合治牛病牛只康健又减抗 [J], 李晓龙;
5.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综合征的分析、诊断和治控措施 [J], 王占; 王大帅; 韩雪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治牛病的12则

败血型
总结词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详细描述
牛患败血型蹄叶炎时,表现为关节出血不止,皮肤出 现血斑。治疗宜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如金 银花、连翘、黄芩、栀子、地榆炭等,可以配合针灸 疗法,效果更佳。
07
中暑
阳暑型
症状
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加快,口渴,黏膜潮红, 食欲废绝。
治则
清热泻火,养阴生津。
THANK S感谢观看
03
泄泻
寒湿型
寒湿泄泻
由寒邪与湿邪互结,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 所致。
治疗原则
祛寒除湿,芳香化浊,健脾止泻。
症状
泄泻清稀,甚或如水,腹部胀满,肠鸣音亢 进,口色淡白,皮温不升。方药来自可用藿香正气散或五苓散。
湿热型
湿热泄泻
由湿热之邪壅遏肠道所致。
治疗原则
清热利湿,解毒止泻。
症状
泄泻腹痛,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而臭 ,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详细描述
暑湿型感冒是由暑湿邪气侵入体内引起的,症状为发热、恶寒、无汗、头晕、腹 泻等。治疗宜用藿香正气散、银翘解毒散等清暑祛湿、解表散寒的药物,以清除 体内的暑湿邪气。
02
咳嗽
风寒型
总结词
畏寒喜暖,体温正常或偏低,皮温不均,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详细描述
咳嗽突发,病程短促,咳声沉闷,呼吸急促,呼出气冷,鼻流清涕,伴有风寒表证。
治则
回阳救逆,益气生脉。
方药
生脉散加味(人参、麦冬、五味子、附子、桂枝、甘草)。
08
不发情
卵巢机能减退型
总结词
由于卵巢机能减退,导致母牛持续不发情或发情症状不明 显。
详细描述
卵巢机能减退型是指母牛卵巢机能发生障碍,导致母牛持 续不发情或发情症状不明显。这种情况下,母牛的生殖器 官正常,但卵巢无法正常发挥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 法 :虚 弱 不 孕 加 人 参 、黄
将 牛 油 炼 制 .凝 固后 备 用 .
共 研 末 ,加 面 粉 、 白 酒 适 量 。调 芪 、白术 、冻 皮 ;宫 寒 不 孕 去熟 用 其涂 擦 牛 患 部 .每 隔 2 —3天 1
膏 ,热 敷伤 部 ,每 日 1次 。主治 : 地 ,加 白术 、 白芍 ,制 附 片 ;肥 次 ,连用 3次 即可 。主 治 :牛 虱 、
剂 .一 般 于发 情前 的 6 8天 或 发 时 的 洋 水 ,让 产 后 母 牛 饮 用 主 —
情 后 的 2 3天 开 始 喂 药 效 果 最 治 :母 牛 胎 衣 不 下 —
方1 :牛骨 ( 黄 )3份 ,杨 佳 。 煅
树 花 、榆 树 皮各 4份 ,花椒 1 , 份
十一 、牛油
十 、 牛 洋 水
方2 :取 产 后 4小 时 以 内 的 初 少 量 精 料 中喂 服 .每 日或 隔 日 1
乳 .给青 年母 牛颈 部 皮 下 注射 3 剂 .连 用 2 4剂 .重 者 可 服 5 6 0 — —
毫 升 。 主 治 :母 牛 乏 情 。 三 、 牛 骨
事 先 准 备 好 .收 集 母 牛 生 产
好) ,一 次 给犊 牛 静 脉 注 射 。主
八 、 牛 胃 液
方 3 :牛 胎 衣 1个 .洗 净 晾 治 :犊 牛 腹泻 。
药 敷 伤 处 .小 夹 板 固定 .2 3日 干 .方 火 焙 干 研 成 细 末 .加 红 糖 — 2 0克 、黄 酒 5 0克 .温 开 水 适 0 0 量 ,搅 匀 。主治 :牛虚弱 消瘦 。
大 牛 一 次 内 服 。 主治 :牛 尿 路 炎 主治 :犊牛 疥癣
( 血 尿结 ) 淤
煮 ,加盐 适 量 ,一次 内服 。主治 :
方2 :新 鲜母 牛胎 衣 1个 .洗 公牛 阳痿
七 、 牛 血
方 3 :牛 角末 、m余 炭 各 2 净 切 碎 .掺 入 食 盐 5 O O克 .加 水 克 .共 研末 .先 用 食 醋 3升 熬 至 1 —2升 调 和 灌 服 或 喂 饮 1 —2 熬 成 粥 .再 放上 述 药 末 搅 匀 .至 乳 。 成 丝 状 即成 骨折 整 复后 白布 摊
增 加 运 动 :不 发情 用胎 衣 散 和 复
巧 用 牛 产 口 口牛 病 口 口
方 仙 阳汤 ,取 当归 、赤 药 、黄 芪 、
香 附 子 、胎 衣 。 此 方 有 滋 。 、补 肾
肾 、活 血化 淤 、湿经 散 寒之 功 能 . 且 药源 广 、疗效 确 实 、有效 期 长 、 方 法简便 。主 治 :牛 久配 不孕 。 五 、牛鼻子 取 牛 鼻 子 1只 .温 水 洗 净 . 入 砂 锅 中煎 煮 .待 汤煎 至 乳 白色
六、牛尾 巴 ,
创 口出血 处 。主治 :牛受 伤 出血 。 置瓦上 用火 焙 成黄 色 .研 为细 末 . 方2 :牛角尖 ( 炭研 末 )6 用 适 量 植 物 油 调 成 稀 糊 状 . 涂 敷 煤 0
将 牛 尾 巴 1条 去 毛 .切 碎 .
克 、 看 老 10克 , 煎 汁 适 量 。 患 部 ,每 日一 次 ,连 用 2 2 0 0克 研 末 . 同 锅 水 —3次 。 与 当 归 2 —6
李 高庄 养牛场 高祀 敏
@ 查兰 苎 兰竺
加 青 霉 素 、链 霉 素 5万 单 位 )或 熟 地 3 0克 、醋 香 附 4 0克 、淫 洋
喂 初乳 2 —3升 。主治 :牛 胎衣 难 霍 4 O克 、益母 草 4 5克 。将 上述 克 、冰 片 6克 .风 干 为 末 ,擦 敷
下。
药 焙 干 研 末 . 热 水 冲 内 服 或 拌 人 患 处 。主 治 :牛 创 伤 。
一
、
牛 角
伤。 四、牛胎衣
时 .加 人大 葱 1 .再 煮 1 根 0分钟 左 右 ,取其 汁 ,拌 精 料 喂 牛 。 主
方 1 :牛角一块 .洗 净后 放人 密 闭 容 器 内 烧 炭 .研 末 后 .撒 布
方 1 :将 生 牛胎 衣 切 成小 块 . 治 :母 牛 泌 乳 不 足 。
更 换 1 。主 治 :牛 骨 折 。 次 二 、 牛 初 乳 方 1 牛 初 乳 ( 牛 分 娩 后 : 母
采 母 牛 血 30 0 0毫 升 加 25 .%
05升 .加 入 红 谷 子 小 米 面 5 0克 次 即可 见 效 。主 治 :母 牛产 后 无 枸橼 柠檬 酸 钠 3 . 0 0毫升 ( 先 准备 事
牛单 纯骨 折
胖 不 孕 去 当 归 、 山 茱 萸 、 肉 桂 、 牛疥 癣
山 东省 胶 州 市 洋 河 镇 .
方2 :牛 骨煤炭 研末 ,加 白糖 熟 地 ,加 苍 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半 夏 、茯 苓 、枳
水 适 量 ,涂 敷 伤 部 。主 治 :牛 创 壳 、升 麻 、柴胡 ,同时 减少 精料 ,
取健 康 牛新 鲜 胃液 3 —5升 内
服 ,每 天 2 3次 。主 治 :牛 酮血 —
九、牛胆 牛 胆 1个 . 内 放 生 石 灰 3 0
方 4: 牛 胎 衣 1个 . 当 归 4 症 。 0
1 ~4天 的 )2 0毫 升 ( 10毫 升 克 、 山茱 萸 3 每 0 0克 、 肉桂 3 O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