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疾病研究报告

骨质疏松疾病研究报告
骨质疏松疾病研究报告

骨质疏松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骨质疏松症

所属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骨科

病症体征:全身骨骼肌收缩,骨代谢减低,骨质破坏

疾病介绍:

骨质疏松是怎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

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

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

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

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

于上升趋势,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

症状体征:

骨质疏松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骨质疏松的症状介绍:

(一)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

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

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

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

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

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

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

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二)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

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

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三)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四)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

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五)骨密度测量。

化验检查:

骨质疏松要做什么检查?以下就是骨质疏松的检查介绍: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

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

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

(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在骨的高转换状态(例如Ⅰ型骨质疏松症)下,这些指标可以升高,也可用于监测治疗的早期反应。但其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临

床意义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些生化测量指标包括: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钙素、型原胶原肽、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Ⅰ型胶

原的N-C-末端交联肽。

4、晨尿钙/肌酐比值正常比值为0.130、01,尿钙排量过多则比值增高,提

示有骨吸收率增加可能。

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

1、对于有局部症状的患者应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即使无脊柱症状的患者

也应摄取该部位的侧位片,以免遗漏椎体骨折。X线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如骨关节炎、椎间盘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质减少(低骨密度)摄片时可

见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减少及其间隙增宽,横行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

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观察到。大体上可见因椎间盘膨出所致的椎

体双凹变形,椎体前缘塌陷呈楔形变,亦称压缩性骨折,常见于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

2、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是骨折最好的预测指标。测量何部位的骨密度,

可以用来评估总体的骨折发生危险度;测量特定部位的骨密度可以预测局部的

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根据美国最新的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制定的治疗指南规定,以下人群需进

行骨密度的检测:65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尽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这类人群

仍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如有骨质疏松症存在则应该进行相应的治疗;存在

1个或1个以上危险因素、小于65岁的绝经后妇女;伴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需根据BMD测定值来决定治疗的妇女;长期激素代替疗法的妇女;轻微创伤后出现骨折的男性;X线显示骨质减少的人群以及存在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

其他疾病的患者。

通过与健康成年的BMD比较,WHO建议根据BMD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规定正常健康成年人的BMD值加减1个标准差(SD)为正常值,较正常

值降低(1~2.5)SD为骨质减少;降低2、5SD以上为骨质疏松症;降低2、

5SD以上并伴有脆性骨折为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测定骨密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定量计算机体层扫描测量BMD最为准确,

单位为G/CM3,该方法不受骨大小的影响,可用于成人和儿童。但QCT只能

测定脊柱的BMD,骨赘会干扰测定值,而且费用较高,同时所受射线亦不可低估。

双能X-线吸收法接受射线较少、相对便宜,而且可重复性较QCT高,可用

于成人及儿童。DXA可以测定脊柱以及髋骨的BMD,可视为测定BMD的标准

方法,然而DXA存在校正值的差别。建议使用同一台机器上对患者进行随访连

续测定BMD。影响DXA测定的因素有脊柱骨折、骨赘以及主动脉等脊柱外的

钙化。外周DXA可以测定腕关节的BMD。

跟骨的定量超声可用于普通筛查,该方法费用低、便携且无电离辐射,但该

方法不如QCT和DXA准确,因此不用来监测治疗效果。

射线测量,通常用于测定手的骨皮质情况,尤其是第二掌骨。该法可用于儿

童的BMD测定,费用最为低廉。但该法不如DXA精确,而且对于BMD变化

的敏感性不大。

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要做什么鉴别诊断?

主要和骨软化、骨髓瘤、成骨不全以及各种癌性骨病相鉴别:

(一)骨软化症特别为骨有机基质增多,但矿物化发生障碍。临床上常有胃

肠吸收不良、脂肪痢、胃大部切除病史或肾病病史。早期骨骼X线常不易和骨

质疏松区别。但如出现假骨折线(LOOSER带)或骨骼变形,则多属骨软化症。生化改变较骨质疏松明显。

1、维生素D缺乏所致骨软化症则常有血钙、血磷低下,血碱性磷酸酶增高,尿钙、磷减少。

2、肾性骨病变多见于肾小管病变,如同时有肾小球病变时,血磷可正常或偏高。由于血钙过低、血磷过高,患者均有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故X线

表现实际上是骨软化症和全身性纤维性骨炎的混合体。在慢性尿毒症时尚可伴

有骨硬化症。

(二)骨髓瘤典型患者的骨骼X线表现常有边缘清晰的脱钙,须和骨疏松区别。患者血碱性磷酸酶均正常,血钙、磷变化不定,但常有血浆球蛋白(免疫

球蛋白M)增高及尿中出现凝溶蛋白。

(三)遗传性成骨不全症可能由于成骨细胞产生的骨基质较少,结果状如骨

质疏松。血及尿中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均正常,患者常伴其他先天性缺陷,如

耳聋等。

(四)转移性癌性骨病变临床上有原发性癌症表现,血及尿钙常增高,伴尿

路结石。X线所见骨质有侵蚀。

并发症:

骨质疏松的并发症有哪些?

最常见的并发症:

骨折: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多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等室内日常活动中,

即使没有明显较大的外力作用,便可发生骨折。骨折发生部位为胸、腰椎椎体、桡骨远端及股骨上端。

治疗用药:

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有哪些?以下就是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介绍:

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性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治疗药物都是在女性进行的实验,除雌激素和选择性雌激

素受体调节剂外,假定所有的药物对男性的治疗作用是相同的。

(1)激素代替疗法:激素代替疗法被认为是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最佳选择,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激素代替疗法可能带来其他系

统的不良反应。激素代替疗法避免用于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以及不能耐受其

副作用者。对于上述患者,可选用其他药物。

激素代替疗法的药物为雌激素,可用妊马雌酮(结合型雌激素),0.3~

0.625MG/D,对于未切除子宫者,建议周期使雌激素,即每天1次,连用3周,再停用1周。报道指出,雌激素治疗能减少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增加,其机制可能是由于药物改善了血浆脂质浓度(高密度脂蛋白增高、胆固醇

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和药物对动脉的直接作用。如果停用雌激素,那么将在L~2年内迅速地再次发生骨量丢失,同时丧失雌激素带来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对本药过敏、乳腺癌、诊断未明的阴道或子宫出血、活动的血栓性静脉炎、血

栓形成性疾病以及既往使用此激素引起类似症状者禁用。雌激素可减低抗凝药

的作用,与巴比妥、利福平以及其他可诱导肝微粒体酶的药物合用可降低雌激

素的血清水平。雌激素还可降低肝P450酶的活性,与糖皮质激素联用时可因

此影响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与毒性。部分患者服用雌激素可以出现雌激素过度刺

激的症状,如不正常的或大量的子宫出血、乳房痛,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液体

潴留。长期服用雌激素治疗增加了子宫内膜增生的危险性,加用黄体酮能抵消

此副作用,对于子宫已切除者则不须加用孕激素。服用雌激素患者应定期接受

包括妇科检查在内的全面体检以及乳腺检查和摄影。出现黄疸以及不能控制的

高血压时应停药。手术前2周应停药,以免引起血管栓塞。

虽然激素代替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确切,但2002年7月美国的一项研

究结果显示,雌激素加孕激素替代疗法预防心血管疾病弊大于利,为此美国国

立卫生院建议停止预防目的的雌激素替代治疗。美国NIH下属的国立心肺血液

研究所进行了一项命名为妇女健康倡议、采用雌激素加孕激素为预防目的的激

素替代疗法的研究,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的一级预防研究,从1993年开始,原计划持续8.5年,预计于2002年3月结束。出于安全性考虑,在平均随访了5.2年后,该研究于2005年5月31日终止。WHI共纳入了16,608名50~

79岁的绝经后有完整子宫的妇女,其中8,506名妇女随机接受雌孕激素联合

治疗,8,102名妇女随机接受安慰剂治疗。研究在美国的40个临床中心进行。该试验采用雌激素加孕激素联合治疗(妊马雌酮0.625MG/D,醋酸甲羟孕酮

2.5MG/D),每天1次。到目前为止的WHI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雌孕激

素联合疗法的转归为:脑卒中增加4L%;心脏病发生增加29%;静脉血栓形成

率加倍;总的心血管疾病增加22%,乳腺癌增加26%,结肠癌减少37%,髋

关节骨折减少1/3,总的骨折减少24%,两组间总死亡率无差异。上述结果的

危险/益处比不能满足一级预防慢性病干预的需要。WHI的结果提示该方法对心

血管疾病和乳腺癌的实际弊端可能超过预防骨质疏松带来的益处。鉴于此,在

选择雌激素加孕激素治疗骨质疏松时应慎重,必须结合患者情况权衡利弊。

雌二醇:能减轻骨吸收增加成骨细胞活性,多项研究表明雌二醇能阻止脊柱

和髋骨的骨量丢失,建议绝经后即开始服用,在耐受的情况下终身服用。成人0.1MG/D,周期服用,即连用3周,停用1周。可经皮肤贴膜使用,每天释放

雌二醇的量不小于0.05MG,必要时调整剂量以控制绝经期症状。过敏、乳腺癌、血栓性静脉炎以及诊断不清的阴道出血禁用。另有炔雌醇和炔诺酮属于孕

激素,用来治疗中到重度的与绝经期有关的血管舒缩症状,1片/D。

雄激素:研究表明对于性激素严重缺乏所致的骨质疏松症男性患者,给予睾

酮替代治疗能增加脊柱的BMD,但对髋骨似乎无效,因此雄激素可视为一种抗

骨吸收药。

睾酮:肌内注射每次200MG,每2~4周1次,可用于治疗性腺功能减退的BMD下降患者。肾功能受损以及老年患者慎用睾酮,以免增加前列腺增生的危险;睾酮可以增加亚临床的前列腺癌的生长,故用药需监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还需监测肝功能、血常规以及胆固醇;如出现水肿以及黄疸应停药。用药期间应保证钙和维生素D的供应。另有外用睾酮可供选择。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该类药物在某些器官具有弱的雌激素样作用,而在另一些器官可起雌激素的拮抗作用。SERMS能防止骨质疏松、还能减少

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这类药物有雷洛昔芬(RALOXIFENE,商品名EVISTA),为非类固醇的苯骈噻吩,是雌激素的激

动药,能抑制骨吸收、增加脊柱和髋部的BMD,能使锥体骨折的危险性下降40%~50%,但疗效较雌激素差。该药适用于不愿服用雌激素或因病不能服用

雌激素的具有中度骨质疏松症危险的妇女,尤其是那些具有绝经期血管舒缩综

合征(如燥热、脸红)的妇女以及具有发生心血管疾病和乳腺癌危险的妇女。

绝经前妇女禁用,也不推荐和雌激素替代疗法,EVISTA的剂量为60MG/D。

该药具有拮抗华法林的作用,禁止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如考来烯胺)同时服用,与地西泮(安定)、二氮嗪、利多卡因等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联用时应谨慎。

长期制动和手术前3天停用,以免引起血栓形成。

(3)二磷酸盐类:二磷酸盐类是骨骼中与羟基磷灰石相结合的焦磷酸盐的人工合成类似物,能特异性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并增加骨密度,具体机制

仍未完全清楚,考虑与调节破骨细胞的功能以及活性有关。禁用于孕妇以及计

划怀孕的妇女。第一代命名为羟乙基膦酸钠(ETIDRONATE DISODIUM)称

依替膦酸钠,治疗剂量有抑制骨矿化的不良反应,因此主张间歇性、周期性给药,每周期开始时连续服用羟乙基膦酸钠2周,每天400MG然后停用10周,

每12周为一个周期。服用羟乙基膦酸钠需同时服用钙剂,如能坚持连用3年,可使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椎骨估量增加5.7%,股骨颈骨量的增加相对小些。骨活

检的结果显示,这种周期疗法不影响骨矿化。

近年来不断有新一代的磷酸盐应用于临床,如氨基二磷酸盐(ALENDRONATE,阿仑屈酯)、利塞膦酸(利塞膦酸钠)

(RISEDRONATE SODIUM,商品ACTONEL)、氯瞵酸(氯甲二磷酸盐)(COLDRONATE,商品BONEFOS,骨膦)以及帕米膦酸纳(PAMIDRONATE,商品名AREDIA,阿可达)等,抑制骨吸收的作用特强,

治疗剂量下并不影响骨矿化。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商品名FOSAMAX,福善美)证实能减轻骨吸收,降低脊柱、髋骨以及腕部骨折发生

率达50%,在绝经前使用可以阻止糖皮质激素相关的骨质疏松症。预防剂量

5MG/D,治疗量10MG/D或70MG/周。服用本药后需站立或保持坐位30MIN,低钙血症、食管功能异常以致影响药物经食道排空。与含钙药物以及其他多价

阳离子共同服用时,建议分开服用,至少相隔30MIN。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NSAIDS可增加胃肠道反应。有上消化道疾病、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

(4)降钙素:降钙素为一种肽类激素,可以快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缓慢作用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具有止痛、增加活动功能和改善钙平衡的功能,

对于骨折的患者具有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二磷酸盐和雌激素有禁忌证或不能耐

受的患者。国内常用的制剂有降钙素(MIACALCIN,鲑鱼降钙素)和依降钙素(益钙宁)。降钙素有肠道外给药和鼻内给药2种方式,胃肠外给药的作用时

间可持续达20个月。降钙素(密钙息)的使用方法是每天喷200U,两鼻孔交

替使用,或100U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或静脉给药皆可。接受降钙素鼻内给

药治疗的患者应该定期检查鼻腔,如有严重的鼻腔溃疡应停药;长期静脉给药

的患者应防止低钙血症所致的手足搐搦并应定期检查尿沉渣。

(5)维生素D和钙: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小肠钙的吸收和骨的

矿化,活性维生素D(如罗盖全、阿法骨化醇)可以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钙素

的生成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服用活性维生素D较单纯服用钙剂更能降低骨质

疏松症患者椎体和椎体外骨折的发生率。另有维生素D和钙的联合制剂可供选择,治疗效果比较可靠。

(6)氟化物:氟化物是骨形成的有效刺激物,可以增加椎体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每天15~20 MG的小剂量氟,即能有效地刺激骨形成且副作用小。单氟磷酸盐通过水解酶的作用在小肠缓慢释放,可持续12H。特乐定的有效成分为单氟磷酸谷氨酰胺和葡萄糖酸钙,每片含氟5MG,元素钙

150MG,3次/D,与进餐时嚼服。本药儿童及发育时期禁用。

对于接受治疗的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建议每1~2年复查BMD一次。如检测骨的更新指标很高,药物应减量。为长期预防骨量丢失,建议妇女在绝经后即开始雌激素替代治疗,至少维持5年,以10~15年为佳。如患者确诊疾病已知会导致骨质疏松,或使用明确会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建议同时给予钙、维生素D以及二磷酸盐治疗。

外科治疗:只有在因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以后,才需外科治疗,其目的在于治疗骨折,尽早恢复正常功能。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OP和继发性OP,原发性OP 除特发性外,分为I型和II型,I型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为高转换型,主要原因为雌性激素缺乏;II 型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为低转换型,由于年龄的老化。 1.原发性特发性: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指主要由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落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常于绝经后5~l0年发病,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其特征是全身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至骨脆性增高,易于骨折,使妇女的残废率和死亡率增加,其治疗机理主要在于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提高绝经后妇女体内性激素水平,抑制骨吸收,并通过对机体的全身性、多环节的调节作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 型):老年人肾脏虚衰,三焦气化不利;或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气虚无力行血;或脾虚湿盛;或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寒凝筋脉等均可导致瘀血痰浊痹阻筋脉,致筋骨失养;同时,痰瘀还可导致肾虚的产生及进一步衰竭,从而诱发或加重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产生。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以补肾(温补肾阳,填补肾精)为主,并在补肾的基础上根据其临床表现分别采取健脾益气、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温化寒湿等法。 2.继发性继发性OP是继发于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或继发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肾小管性酸中毒、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内分泌性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妊娠哺乳 .营养性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D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等 .遗传性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 .肝脏病 .肾脏病慢性肾炎血液透析 .药物皮质类固醇抗癫痛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 .废用性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太空飞行等;局部性的见于骨折后Sudecks肌萎汐伤后肌萎缩)等.胃肠性吸收不良胃切除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Mast-Cell病等 .其他原因吸烟骨质减少短暂性或迁徙性骨质疏松 骨的生长期:受精至20~25岁 平衡期:20~25稳定期,35~40岁骨吸收与骨生成平衡 骨衰老下降期:35岁以后开始衰老,骨量下降。妇女绝经后(50岁以后),10年内,每年以1.5~2%丢失。 骨质疏松难以控制的因素: ①绝经;②性别;③年龄;④种族;⑤体型瘦小(57kg 以下,危险性更大);⑥种族史。 骨质疏松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①日照不足;②长期低钙饮食;③不良的生活习性;④运动量少;⑤药物;⑥疾病。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大小: 激素>糖尿病>外来激素>抗癫痫药>泻药>低钙饮食

最新骨质疏松病例整理

骨质疏松病例: 姓名:曾XX 性别:女 年龄:60岁 职业:退休 主诉:间断腰背痛五年于2012年3月26日门诊治疗。现病史:2006年10月27日因摔倒而致右尺骨骨折,骨科处理。 2012年1月9日再次摔倒致左腕骨骨折,骨科处理。 2012年2月6日因腰背痛加重接受口服止痛药治疗。 2012年2月24日查骨密度L1-4椎体T值- 2.7SD,BMD749mg/cm2;股骨颈T值-2.2SD,BMD602mg/ cm2。 既往史:慢性胰腺炎,慢性腹泻病史3年。无食道病变;无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无长期咖啡等饮用。 月经史:绝经年龄50岁,已绝经10年。 家族史:其母曾有髋部骨折史。 体格检查:身高165cm,体重58kg,BMI 21.3kg/m2。实验室检查:项目值正常范围 PTH 90pg/mL ↑ 15-65pg/mL

25OHD 12.8 ↓ >50mmol/l 钙 2.07 ↓ 2.1-2.55mmol/l 雌二醇 <18.35 <201pmol/L(绝经后) 磷 0.91 0,9-1.34mmol/L 肾功能 CR 70 44-115μmol/L 肝功能、风湿全套、肿瘤标志物正常 辅助检查:腰椎CT(2012-3-26):L3、L4轻度退行性改 变 甲状旁腺B超(2012-3-26):甲状旁腺未见明 显异常 问题:1。可能的诊断? 2。护理诊断和干预 骨密度的T值是将检查所得到骨密度(BMD)与正常年轻人群的BMD相比,以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轻人的标准 差(SD)数,是诊断骨质疏松症最有意义 的数值。

甲状旁腺素 (PTH) ,甲状旁腺分泌过多而 引起的钙磷代谢失常 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 是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储存形式,通过检测25-羟基维生素D可以确定总体维生素D的情况,评价钙吸收水平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衰老有关的常见病,其后果是骨折,以及由骨折引起的疼痛、骨骼变形,严重者出现合并症,甚至死亡等问题,严重损害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一)影响骨质疏松的因素 雌激素缺乏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妇女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是骨吸收作用增强,虽然骨重建也增强,但骨吸收和骨破坏过程远远超过骨形成的过程,进而造成不断的骨量丢失,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绝经后10 年内骨丢失速度最快。 营养因素对骨质疏松症也有一定的影响,低钙摄入会加速绝经后骨质的丢失,特别是骨峰值低的妇女更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维生素 D 摄入不足可影响肠道钙的吸收和转运,而且长期维生素 D 缺乏可引起骨软化症,增加骨折的风险;营养不足或蛋白质摄入过多、高磷及高钠饮食、大量饮酒、过量咖啡等均为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二)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1.提高峰值骨量从儿童期开始注意补充足够的钙量,青春期应摄人1000mg/d 以上的钙。 2.适度体力活动负重运动有利于骨骼发育及骨量增加,同时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可增加维生素 D 的合成。 3.避免不良习惯如吸烟、过量饮酒、咖啡都不利于提高骨峰值,在更年期更会增加骨矿丢失。 4.钙的补充绝经后妇女钙的RNI 为1000mg/d(用雌激素者)~1500mg/d(不用雌激素者),钙来源应以饮食为主,但从饮食中不易达到上述推荐量可选用加钙食品和钙补充剂。 5.补充维生素D 注意每日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并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使用维生素D 400IU/d 或1 仪一羟基维生素D(阿法D3)0.25~μg/d,或钙三醇(罗钙全)0.25~0.51μg/d。 6.补充大豆异黄酮类依普拉封600mg/d 和大豆异黄酮80mg/d 或以上有可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诊断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与诊断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导致骨折。骨质疏松症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也是我国一个愈来愈突出的问题。骨质疏松症是怎么回事?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形象一点说就是“骨头里头变空了”,受点外力就可能骨折。每年的10月20日是“国际骨质疏松日”。 骨质疏松症分哪几类? 骨质疏松症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此类又分为两型,即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这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妇女绝经后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是中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和目前防治的重点。 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当诱因消除后,骨质疏松症可以明显改善。 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这类患者多伴有家族遗传史,女性多于男性。也有人把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症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范围。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1)生活形态抽烟、过量饮酒、咖啡因过量、缺乏运动。

(2)性别女性较男性的骨质密度为低,愈瘦小的人,其骨质密度愈低。 (3)年龄随着年龄增加,其骨量及骨强度下降、骨的脆性增加。(4)营养长期营养不良(尤其是维生素D不足者)。 (5)遗传若某妇女的父母有髋部骨折,那么她患髋部骨折的风险将增加2倍。 (6)内分泌性激素的缺乏。 (7)药物长期使用激素、利尿剂、化学治疗等。 (8)疾病肾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腺功能不足者。(9)其他如手术切除卵巢者。 骨质疏松症有什么表现? 骨质疏松早期多数没有症状,只有当骨量丢失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才会出现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等特征性表现。因此医学上称其为“寂静的流行病”。 (1)疼痛腰背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占疼痛患者的70%~80%。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2)身长缩短、驼背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为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 (3)骨折为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以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易发生骨折。 (4)其他表现如呼吸功能下降,脊柱压缩性骨折,脊柱后弯、胸廓

骨质疏松量表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 (IOF) 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姓名:性别:年龄:身高: cm 体重: Kg 电话: 1、父母曾被诊断有骨质疏松或曾在轻摔后骨折? 是□否□ 2、父母中一人有驼背? 是□否□ 3、实际年龄超过40 岁? 是□否□ 4、是否成年后因为轻摔后发生骨折? 是□否□ 5、是否经常摔倒(去年超过一次),或因为身体较虚弱而担心摔倒? 是□否□ 6、40岁后的身高是否减少超过3cm以上? 是□否□ 7、是否体质量过轻?(BMI值少于19kg/m2) 是□否□ 8、是否曾服用类固醇激素( 例如可的松,泼尼松) 连续超过3个月? (可的松通常用于治疗哮喘、类风湿关节炎和某些炎性疾病) 是□否□ 9、是否患有类风湿关节炎? 是□否□ 10、是否被诊断出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I型糖尿病、克罗恩病或乳糜泻等胃肠疾病或营养不良? 是□否□ 11、女士回答:是否在45岁或以前就停经? 是□否□ 12、女士回答:除了怀孕、绝经或子宫切除外,是否曾停经超过 12 个月? 是□否□ 13、女士回答:是否在50岁前切除卵巢又没有服用雌/孕激素补充剂? 是□否□ 14、男性回答:是否出现过阳萎、性欲减退或其他雄激素过低的相关症状? 是□否□ 15、是否经常大量饮酒(每天饮用超过两单位的乙醇,相当于啤酒1斤、葡萄酒3两或烈性酒1两)? 是□否□ 16、目前习惯吸烟,或曾经吸烟? 是□否□

17、每天运动量少于30min?(包括做家务、走路和跑步等) 是□否□ 18、是否不能食用乳制品,又没有服用钙片? 是□否□ 19、每天从事户外活动时间是否少于10 min,又没有服用维生素D? 是□否□ 上述问题,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为“是”,即为阳性,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并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查或FRAX风险评估。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适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STA指数=[体质量(kg)-年龄(岁)]×0. 2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观结构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和医疗保健消耗较大的疾病之一。骨质疏松起病隐袭,一旦发现,多已发展到一定程度。随年龄增加,骨丢失和骨折发生率明显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椎骨、腕部和髋部多见。髋部骨折最为严重,多需手术处理,且患者常合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慢性呼吸道阻塞疾病及糖尿病等,导致医疗费用和死亡率增加,一部分患者日常生活不能完全独立,年平均生活质量下降。女性由于峰骨量较低及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发病率较男性为高。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人口寿命的延长,女性绝经后生存年限约占一生的1/3,据估计,从1990-2025,欧洲50岁以上妇女将增加30%-40%。男性预计增加更快,可达50%。在同一时期内,北美预期将增加83%。亚非绝对增加数将为更为明显。在1990年全世界仅髋部骨折达130-170万,预期到2025年为200万,甚至更多[1]。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世界范围的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一个多学科的、当前研究最活跃的课题之一。建立理想的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是对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新药的体内过程、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学和影响药物作用因素的基础。随着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的不断深入,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遗传、营养、生活习惯、激素、运动、机械负荷和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对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Rodgers等指出理想的动物模型应有三个特点:(1)方便性(Convenience):动物购来容易,价格低廉,实验操作易行。(2)关联性(Relevance):与人体条件比较相似,得到的信息能转化为人体的规律。(3)适宜性(Appropriateness):为研究某一特定问题,最好用特定的动物模型模拟人体[2]。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涉及动物的选择和复制的方法等方面,本文就此将国内外的有关进展进行综述。 复制骨质疏松模型的动物选择 用于骨质疏松症模型动物模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模型应与人类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及组织行为相似,但某些动物模型在各个方面完全与人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一致是很困难的,因此动物模型侧重与表现其某一阶段、某些症状或一些病理生理变化,作为观察特定阶段和指征的病理模型。美国骨质疏松药物研究指南(美国-FDA)认为目前没有一种动物模型能模拟人类骨质疏松的所有特征。已有报道用小鼠,大鼠、兔、羊、猴等复制骨质疏松模型[3]。灵

骨质疏松症演讲稿

骨质疏松症 时间:2014年10月13日 地点:内分泌健康宣教室 主讲人:石春燕 参加人: 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疾病。 分类: 骨质疏松可分为两大类: 1、原发性:又分为两种亚型,即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 2、继发性: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性腺功能减退症、甲亢、Ⅰ型糖尿病、尿毒症呢、血液病、胃肠道疾病等。 病因: 骨吸收过多或形成不足引起平衡失调的最终结果会导致骨量的减少和骨微细结构的变化,就会形成骨质疏松。 1、骨吸收及其影响因素:妊娠和哺乳、雌激素、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甲状旁腺素、细胞因子。 2、骨形成及其影响因素:遗传因素、钙摄入量、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临床表现: 1、骨痛和肌无力:早期无症状,被称为“寂静之病”,多数人在严重的骨痛或骨折后才知道自己患了骨质疏松症 2、身高变矮:椎体骨折可引起驼背和身高变矮。 3、骨折:当骨折丢失超过20%以上时即可出现骨折多见于脊柱、髋部、和前臂骨折。 诊断要点:骨质疏松的确诊有赖于X线检查和骨矿含量或骨矿密度的测定。 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1)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增加和保持骨量,可使老年人的躯体及四肢运动的协调性和应变力增强,减少意外发生。 (2)合理膳食:老年人应适当增加含钙丰富食物的摄入,少饮酒和咖啡、不吸烟。

(3)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元素钙摄入量应800~1200mg/d,可同时服用维生素D,以利钙的吸收。 2、对症治疗 有疼痛的可给予适量的非甾体类镇痛药,有畸形者可给予固定,或其他矫形措施,防止畸形加剧,有骨折时应给与牵引,固定,复位或手术治疗,同时辅以物理和康复治疗。 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1、有受伤的危险: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骼脆性增加有关 (1)预防跌倒:保证住院环境安全,如楼梯有扶手、病房和浴室地面干燥、灯光明暗适宜、过道避免有障碍物等; (2)饮食护理:增加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补充足够维生素A、维生素C及含铁的食物,以利于钙的吸收; (3)心理护理:护士要协助病人及家属适应其角色与责任,尽量减少对病人康复治疗的不利因素; (4)用药护理:服用钙剂时,要增加饮水量以增加尿量,减少泌尿系结石形成的机会,在空腹时食用效果更好,向病人说明性激素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用二膦酸盐时应晨起空腹服用,服药期间不加钙剂。 2、疼痛:骨痛与骨质疏松有关 (1)休息:为减轻疼痛,可使用硬板床,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2)用药护理:包括止痛剂、肌肉松弛剂或抗炎药物 健康指导: 1、疾病预防指导: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骨量 丢失的速率和程度,延缓和减轻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及其病情。 2、合理膳食:应有充足的富钙食物摄入,如乳制品、海产品等。蛋白质、 维生素的摄入也应保证。避免酗酒、长期高蛋白、高盐饮食。 3、适当运动:老年人规律的户外活动还有助于锻炼全身肌肉和关机运动的 协调性和平衡性,对预防跌倒、减少骨折的发生很有好处。指导病人进行步行、游泳、慢跑、骑自行车等运动。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用药指导:嘱病人按时服用各种药物,学会自我检测药物不良反应。应 用激素治疗的病人应定期检查,以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5、预防跌倒:加强预防跌倒的宣传教育和保护措施,如家庭、公共场所防 滑、防拌、防碰撞措施。

骨质疏松病例

骨质疏松病例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病例: 姓名:曾XX 性别:女 年龄:60岁 职业:退休 主诉:间断腰背痛五年于2012年3月26日门诊治疗。 现病史:2006年10月27日因摔倒而致右尺骨骨折,骨科处理。 2012年1月9日再次摔倒致左腕骨骨折,骨科处理。 2012年2月6日因腰背痛加重接受口服止痛药治疗。 2012年2月24日查骨密度L1-4椎体T值-2.7SD,BMD749mg/cm2;股骨颈T值-2.2SD,BMD602mg/ cm2。 2012年2月24日予阿仑膦酸钠、阿尔法骨化醇和碳酸钙D3治疗。 2012年3月9日复诊,改用密盖息(降钙素)50IU BIW肌注。 既往史:慢性胰腺炎,慢性腹泻病史3年。无食道病变;无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无长期咖啡等饮用。 月经史:绝经年龄50岁,已绝经10年。 家族史:其母曾有髋部骨折史。 体格检查:身高165cm,体重58kg,BMI 21.3kg/m2。 实验室检查:PTH 90pg/mL ↑ 15-65pg/mL 25OHD 12.8 ↓ >50mmol/l 钙 2.07 ↓ 2.1-2.55mmol/l 骨钙素 22.1↑4.8~10.2ug/L(骨更新率越快) β-CTX 0.36 P1NP 35.1 雌二醇 <18.35 <201pmol/L(绝经后) 磷 0.91 0,9-1.34mmol/L 肾功能CR 70 44-115μmol/L AKP 84 53-140u/l s-TSH 0.75 0.27-4.2uIu/ml 肝功能、风湿全套、肿瘤标志物正常 辅助检查:腰椎CT(2012-3-26):L3、L4轻度退行性改变 甲状旁腺B超(2012-3-26):甲状旁腺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 慢性胰腺炎 低钙血症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发展过程 1,25-(OH) 2D 3 降低→PTH升高 阿尔法骨化醇降钙素

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李师傅今年50多岁,患有糖尿病已经8年了。近一年来,李师傅经常感觉全身肌肉无力、腰酸背痛,而且还出现了与年龄不太相符的驼背。他原以为这些都是因为自己上了年纪的结果,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前不久,李师傅不慎摔了一跤,坐在地上怎么也起不来,随即他被家人送往医院,经拍片检查发现他的腿部出现了“股骨颈骨折”。后经骨密度仪检查证实李师傅的腰椎、股骨头的骨质均患“低密度改变”。最后他被确诊患有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和股骨颈骨折。医生说,李师傅的骨骼之所以如此脆弱,主要是由于他所息的糖尿病引起了严重的骨质疏松所致。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它除了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足坏疽等慢性并发症以外,还常伴有骨质疏松症。据统计,大约有1/2~2/3的糖尿病患者都伴有“骨密度减低”的情况,其中有近1/3的此类患者可被诊断为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是容易使人发生骨折。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发生髋骨或股骨颈骨折的几率比没有患糖尿病的同龄人高2~6倍。而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将有15%-20%的人在一年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在存活下来的人中也有50%以上的人会因为留有残疾而影响正常的生活。这一点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那么,糖尿病患者是怎样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及如何对该病进行防治呢? 一、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比健康人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糖尿病患者不仅可以通过尿液排出大量的葡萄糖,还有大量的钙、磷等矿物质也会从尿中流失,加之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地控制饮食,所以此时该病患者若不注意钙的补充,则容易导致缺钙。而低血钙又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使患者的甲状旁腺素(PTH)

骨质疏松论文

小谈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行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 增加和易于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特点 .“无声无息”:患者往往等到骨折才知道。 .女性比男性多:由于停经期间,女性荷尔蒙分泌锐减,加速骨质的流失。 .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亦相继上升。 *哪些人容易患骨质疏松 .妇女过早绝经 .遗传因素 .体形瘦小 .钙质不足 .缺乏运动 .吸烟、酗酒 .过量饮用咖啡或浓茶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例如类固醇、过量的甲状腺素、荷尔蒙等 .患某些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生殖腺机能失调等。

*骨质疏松的危害 .腰背酸痛:是骨质疏松患者的最常见症状。 .身材缩短、驼背:是继腰背酸痛后的又一重要临床表现。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主要后果,给病人造成的痛苦最大,并严重限制患者的活动,甚至缩短寿命。 *骨质疏松的检测方法: .X射线诊断法 .骨矿质密度(BMD)测量法:双能X射线(DEXA)法测定骨矿物质的含量。 *骨质疏松的防治 (1)饮食疗法 .进食足够富含钙质的食物:如:乳品类、豆制品类、海产类、蔬菜类、坚果类及其他添加钙的食品 .从食物或晒太阳中,吸取充足维生素D,有助于钙质吸收 .适量进食肉类(每天约四至六两),以免吸取过量蛋白质,增加钙质流失 .每天进食1至2个水果,其中以橙、柑、西柚、奇异果较佳,因其含有丰富维生素C,有助骨骼健康 .减少用盐量及减少吃腌制食物,如榨菜、腊味、罐头食品等,可减少钙质流失。减少 富磷食物如可口可乐。 (2)体育锻炼

.通过运动,骨的生长可能得到特别的调节 .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丢失以及改善肌肉和增加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及其不良后果。 (3)减少饮酒 (4)戒烟 (5)预防跌倒:跌倒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的相关因素,提倡改善生活方式,尽可能的减少意外发生。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1)钙剂的选择: .无机钙:如碳酸钙、氯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等; .有机酸钙:如葡萄酸钙、乳酸钙、枸橼酸钙、柠檬酸钙等; 无机钙和有机酸钙吸收率4-30%,刺激肠胃,易引起腹泻、便秘、腹胀等不良反应。 .有机钙:如巨能钙、钙金、金乳钙、氨基酸钙等吸收率大于90%,不消耗胃酸,对肠 胃无刺激,胃肠道内溶解度高,无毒副作用。 (2)维生素D:老年人每天口服维生素D400 ~800IU(10-20ug),对增加老人肠道吸收钙有一定作用,可增加肠对钙的吸收。 (3)雌激素替代疗法:激素对减慢绝经期前后的妇女的骨丢失速率特别合适。如:尼尔

【骨骼健康疾病常识】骨质疏松4

骨质疏松诊断: (一)病史与临床特点 女性患者应注意询问妊娠哺乳及月经情况。病因不同可有其相应的症状及体征。但其共同点有:周身骨痛以脊椎、骨盆区及骨折处为主,呈持续性痛且与骨质疏松程度相平行,蹬楼或体位改变时尤甚。久病下肢肌肉萎缩脊椎压缩性骨折,致身长缩短;胸廓畸形,肺活量减少可影响心肺功能。 (二)实验室检查 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KP)及尿磷皆I正常,血浆骨钙素升高尿钙可偏高,尿羟脯氨酸可能升高。如伴有软骨病时血、尿生化指标可能有相应改变。 (三)X线检查 当X线呈现骨质疏松时骨矿物质的减少已在30%~50%以上。主要改变为皮质菲薄,骨小梁减少变细或稀疏萎缩,类骨质层不厚,以脊椎和骨盆明显特别是胸、腰椎负重阶段尤重。早期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透明度加大,水平方向的骨小梁呈垂直的栅状排列。后期纵行骨小梁也被吸收抗压能力减退,胸椎呈楔状畸形。由于海绵疏松骨较致密骨更易脱钙故椎体受椎间盘压迫而形成双面凹陷,也可见脊椎压缩性骨折或其他部位的病理骨折。X线上有时不易与软骨病相区别或两者并存。近年来,多种新技术已应用于骨质疏松的检测如中子激活分析法测定全身体钙,单光束骨密度仪测定前臂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脊柱骨密度椎体用计算机断层(CT)以及放射光密度计量法等。必要时施行骨活检对于早期诊断和随访骨质疏松具有重要的意义。 骨质疏松应该如何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椎体一旦发生骨折即需卧硬板床休息,膝下垫一枕头以减轻下腰部的应力。注意褥疮护理可以用些止痛药,疼痛消失后即应开始锻炼并逐日增加活动量;疼痛剧烈者可佩戴支架。 (二)增加骨组织的方法 1.口服钙剂:碳酸钙、磷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都可应用口服钙剂后应鼓励多饮水以防止尿路结石 2.补充维生素D必须注意: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会引起高血钙症,绝经期前后的妇女每天的剂量为400单位 3.补充求偶素:适用于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剂量为每天0.6mg,长期使用有致癌可能,不宜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4.运动:每天至少需作30分钟的散步即可负重下锻炼又可吸收光照 5.品椒:每天口服氟化钠1mg/kg分36次服用,必须同时加用钙剂,过量服用会出现氟中毒,用后18个月90%病例不再有骨折 6.其它药物:有双磷酸盐降钙素与促进合成代谢的皮质醇如stanozolol 7.钙之缘片:内涵碳酸钙及维生素D,更有利于人体对钙质的吸收。 易患人群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e53817728.html,/ebook/ff9cc5330740be1e650e9aca.html 摘要:目的利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DXA)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易患人群进行髋部骨密度测定,进行回顾性调查,筛选出常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危险因子,并探讨其与骨质疏松发病的关系。方法用DXA对542名受检者进行左髋部骨密度(BMD)检查测定,所有的受检人员均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状况、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和药物治疗等情况。将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机编码输入SPSS数据库统计软件中作多因素分析,根据WHO的标准将结果

骨质疏松【知识科普】

骨质疏松(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 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 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二病因1.特发性(原发性) 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 2.继发性 ①内分泌性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性 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②妊娠、哺乳。③营养性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D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等。④遗传性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⑤肝脏病。⑥肾脏病慢性肾炎血液透析。⑦药物皮质 类固醇、抗癫痛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⑧废用性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太空飞行等;局部性的见于骨折后、Sudecks骨萎缩、伤后骨萎缩等。⑨胃肠性吸收不良 胃切除。⑩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ast-Cell病等。?其他原因骨质减少、短暂性或迁徙性骨质疏松。 三临床表现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 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 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 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 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 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3.骨折

骨质疏松的四种症状

骨质疏松有4种发病征兆,你知道吗 【导读】电视中经常报道骨质疏松就用盖中盖高钙片,那么是否是因为我们人体缺钙才导致的骨质疏松症的呢? 什么叫骨质疏松症呢?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1、活动能力减退,身体关节僵硬, 发现关节活动发僵,身体灵敏度及平衡能力的下降,伸展身体时出现不适,感到容易疲劳,双下肢发沉、动作缓慢时,就要注意避免摔跤了。 2、身高减少,出现驼背。 我相信只要稍微注意生活的人都知道,身高减少,出现驼背这种现象出现最多的就是在老年人的身上了。由于骨质疏松会造成脊椎压缩变形、前倾、背曲加剧,所以会出现身高降低,形成驼背现象。现在的长期对着电脑的上班族就得更加注意了,坐姿的不正确,饮食得不当都是有可能会导致这种现象在你的身上出现的。 3、摔倒。 由于骨骼的僵硬及身体的灵活性降低,导致老年人更易出现摔倒这种事故。这主要就是因为骨质疏松这种症状的影响。特别是由于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差,有的已经发生了骨折,但未感到明显疼痛,不及时就诊,容易耽误治疗。因此,老人只要跌倒就要及时就诊。 4、周身骨骼疼痛。

这种症状在现在的上班一族应该也是常见的,以腰背痛为主,并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时疼痛减轻,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会使疼痛加剧,并有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疼痛加重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就得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了。 小编提示:生活中的一些小小征兆都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一种反映,关注生活点滴,关注自己的身体。关于骨质疏松的征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骨质疏松的发病,往往与体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有关,因此,大家在平时最好能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同时,一旦出现骨质疏松的征兆,务必及时就医。

浅谈骨质疏松症

浅谈骨质疏松症 发表时间:2009-06-23T13:18:26.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7期供稿作者:刘振[导读] 本文分别从中、西医的角度剖析骨质疏松症。 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以成为世界上拥有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约9000万,占总人口的7%,并且呈上升趋势。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隐匿进展的流行病,正慢慢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寿命,本文分别从中、西医的角度剖析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属于祖国医学中“骨痿”“骨痹”的范畴。中医认为“肾主骨”“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含也。”《素问·痿论篇》“肾气热则腰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即骨的生长发育与肾精的盛衰关系密切,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养而强健有力,骨的生长发育以及修复功能均依赖于肾脏精气的滋养和推动。[1]若肾精虚弱,骨骼失养而致痿弱无力。因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所藏之先天精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充养,若脾失健运,脾精不足,肾精亏虚而骨骼失养则骨骼脆弱无力,必然导致骨质疏松。血瘀为其促进因素。现代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的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增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疾病。分三类:(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其中I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见于绝经不久的妇女:II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发于65岁以后的老年人(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由其他疾病(甲亢,糖尿病等)或药物(类固醇,抗癫痫药物)等因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青少年或成年人,多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并且妇女妊娠及哺乳期也属此类,主要原因与遗传因素 [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Ⅱ型胶原Q链 (COLTA)基因,转化生长因子(TGF-β基因)]各种激素代谢异常 (雌激素,雄激素),营养(饮食结构不合理,偏食者:饮酒过量或咖啡过量者)及生活方式(缺乏适量运动和日晒)等因素有关[2]。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杀手”,在其较轻时无任何明显症状,常常在拍X线片时偶然被发现,典型的临床表现有(1)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最常见症状,以腰背痛多见,疼痛可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稍微减轻,但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后疼痛加剧;(2)身长缩短,驼背;(3)骨折一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4)呼吸功能降低:肺功能随年龄增加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廓畸形,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表现。中医临床多以补肾的中药为基础而组方的,再根据各自的症候特点,辨证分析,酌加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其理论依据为“肾主骨”,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肾主骨”主要表现在肾的羟化酶系统,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甲状旁腺激素以及降钙素等对骨的调节功能,有研究显示,肾虚症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而肾虚患者的骨矿含量(BMC)较非肾虚者低,补肾的中药可提高动物性腺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可缓解卵巢,子宫,睾丸等性腺组织的衰老趋势,提高老年人性激素水平从而预防骨骼的退行性变化 [3]。中医的辨证治疗(1)肾阴不足者治宜滋补肾阴,益精养骨,方用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加减;(2)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者,治宜滋阴降火,左归丸与知柏地黄丸加减,若寒甚者加肉苁蓉,淫羊藿,仙茅;若肾虚风寒湿邪痹阻者,左归丸与独活寄生汤加减:若脾胃气虚者,治宜健脾益气,填精益髓,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3)气血两虚者,治宜气血双补,养髓壮骨,方用八珍汤加减;( 4)脾胃气血俱虚者,治宜补气血,强腰膝,壮筋骨,方用八珍汤加龟板,鹿角胶或上方与独活寄生汤加减,并且根据有无肝肾阴虚及气血虚弱的轻重以养阴,益气养血,扶正的同时,进行驱邪的治疗,如温化寒湿,养阴清热,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例证:李煜明[4]用补肾活血剂治疗骨质疏松症:淫羊藿15g,当归15g,丹参30g,红花12g,川芎10g,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服6日停药一日,连用6个月,治疗前骨密度0.502±0.047,治疗后0.585 ±0.0090。现代西医学根据骨质疏松症患者体内内分泌紊乱的状态,给予药物治疗,(1)周期性应用激素:女性激素,可减少骨质吸收.口服己烯雌酚或17β雌二醇,每日0.5~1.0mg,4周后停用1周,此种雌激素替代疗法,因为治疗停止后雌激素作用很快消失,所以需长期治疗,用药至少五年以上.雌激素可和丙酸睾丸酮等蛋白质合成激素联合使用,可减少副作用,增加疗效,每3~5天肌注25mg,但在女患者中注意男性化副反应。(2)钙剂:乳酸钙(2~ 4g/日),葡萄糖酸钙等。(3)维生素D:可促进钙在肠道吸收,导致正钙平衡恢复,一般用量每日2000~5000u,也可服用1,25 (OH)2D每日0.5ug。(4)氟化钠:其与羟化磷灰石晶体结合,稳定骨盐晶体结构的作用,抑制骨质吸收,一般每日40~60mg,疗 程可达1年,可与钙剂,维生素D联合治疗,效果更加.(5)降钙剂:降低骨质吸收,刺激成骨细胞作用,鳗鱼降钙素2050u,每 2~3日皮下注射1次,与此同时可结合磁疗,热疗,超短波等物理疗法,例证:韩麦鲜[5](1)药物治疗:钙尔奇D600 mg,每日2粒口服:密盖息在用钙尔奇D3天后应用,每次50u,每日1次,肌肉注射7日后改为2日1次,14日后改为3日1次,21日后改为七日1次,20日为一个疗程。(2)应用XT-2000B型骨质疏松治疗仪,低中档强度,用自动变频调整模式,每次40分钟,每日1次,10 次为1疗程,共治疗30次,每疗程间隔3-7天。(3)每日2小时户外运动,高蛋白质饮食,结果58例中优6例(10.34%),良47例 (81.34%),可3例(5.1%),差2例(3.43%),总优良率91.38%。综上所述,无论中医,西医对骨质疏松症都有各自系统的理论,并且都有良好的临床例证,但其根本的理论是相通的,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以增加疗效。参考文献 [1]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任颖,刘静兰.

骨质疏松

沉默的杀手——骨质疏松症(转载) 发表者:王海桥164人已访问 1.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 ?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的感觉。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脆性骨折,通常在日常负重、活动、弯腰和跌倒后发生。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轻者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腰背部、髋部和手臂。 2.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骨质疏松症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25%。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一个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者每年的直接经济负担是32,776元人民币。中国每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是1080亿人民币。

3.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骨质疏松症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影响。先天因素指种族、性别、年龄及家族史;后天因素包括药物、疾病、营养及生活方式等。年老、女性绝经、男性性功能减退都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4.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有以下因素者属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5.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骨质疏松症可防可治。 ?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坚持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 课题讲稿

病因 1.特发性(原发性) 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 2.继发性 ①内分泌性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②妊娠、哺乳。③营养性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D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等。④遗传性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⑤肝脏病。⑥肾脏病慢性肾炎血液透析。⑦药物皮质类固醇、抗癫痛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⑧废用性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太空飞行等;局部性的见于骨折后、Sudecks骨萎缩、伤后骨萎缩等。⑨胃肠性吸收不良胃切除。⑩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ast-Cell病等。?其他原因骨质减少、短暂性或迁徙性骨质疏松。 2临床表现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影响膀胱、直肠功能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3.骨折 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3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这些生化测量指标包括: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反应骨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反应骨吸收)、骨钙素(反应骨形成)、Ⅰ型

骨质疏松症与唑来膦酸

定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少,骨骼密度的降低,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分类: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该型又分2型,Ι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见于绝经不久的妇女。Π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后发生。 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他疾病(如肾衰竭,过量甲状腺荷尔蒙或白血病),或药物(如类固醇)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略..)。 症状表现:(1)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临床表现及症状多样化)。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3)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脊椎压缩性骨折约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易漏诊—影像学检查很有必要)。 诊断要点: 1)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①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 X线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如骨关节炎、椎间盘疾病以及脊椎前移。 骨质减少(低骨密度)摄片时可见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减少 及其间隙增宽,横行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但通常需在骨 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观察到。大体上可见椎体双凹变形,椎体 前缘塌陷呈楔形变,亦称压缩性骨折,常见于第11、12胸椎和 第1、2腰椎。 2)②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是骨折的预测指标。测量何部位的骨密度,可以用来评估总体的骨折发生危险度;测量特定部位的 骨密度可以预测局部的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WHO建议根据骨密度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规定正常健康成年人的BMD值加减1个标准差(SD)为正常值,较正常值降低(1~2.5)SD为骨质减少;降低2.5SD以上为骨质疏松症;降低2.5SD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