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剪剑博物馆之行调查报告

刀剪剑博物馆之行调查报告
刀剪剑博物馆之行调查报告

刀剪剑博物馆之行

调查报告

文档仅供参考

——xxx小组

目录

一、前言

二、小组成员介绍

三、刀剪剑的文化涵义

四、刀中的经典——青龙偃月刀

五、剪刀中的经典——张小泉剪刀

六、剑中的经典——双股剑

七、活动感受

八、图片欣赏

九、后记

一、前言

中国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每一次朗诵起一首首豪迈的出征诗,我们的耳边就回荡着刀剑碰撞的声音,四处的喊杀声......可是同学们了解刀、剪、剑的经典吗?知道打造她们的名人吗?这次我们有幸去到了刀剪剑博物馆,了解了这些。下面请大家跟随者介绍者的脚步,聆听中国的冷兵器那些事儿。

二、小组成员介绍及分工

组长:张依炫

组员:皇甫彤瑶、章潇然、徐砚清、许馨月、李嘉妮

职务:

PPT:张依炫、章潇然

搜集资料:章潇然、许馨月、李嘉妮

搜集图片:皇甫彤瑶、徐砚清、李嘉妮

拍照:张依炫

调查报告及小报:张依炫

活动感受:所有人

三、刀剪剑的文化涵义

刀剪剑属于人类文明的物质文化,是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增加行为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创造物。这,是人类史上的一大进步,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刀:物开一刃为刀剑:两面开刃为剑

剪:双刀相交为剪

四、刀中的经典——青龙偃月刀

青龙偃月刀是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武器。根据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中,偃月刀在宋朝开始出现,因重量关系,主要用于练习臂力,非战争中的武器。在中国小说《三国演义》中,青龙偃月刀为关羽所使用的兵器,书中描述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又名冷艳锯。在关羽被杀后,青龙偃月刀被东吴将领潘璋夺走,后来,关羽的儿子关兴杀潘璋为父报仇,夺回青龙偃月刀。使用它的,还有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爱将---岑彭。传说中,天下第一铁匠只选月圆之夜打造青龙偃月刀。快完工时,骤然之间风起云涌,从空中滴下1780滴鲜血。当地术士分析,那是青龙的血。因此,有了“青龙偃月刀”之名.

参观博物馆作文900 游“刀剪剑、扇伞”博物馆有感

参观博物馆作文900 游“刀剪剑、扇伞”博物馆有感 参观博物馆作文900 游“刀剪剑、扇伞”博物馆有感 中国历史悠久从古至今,有不少文物工艺品,刀,剪,剑,伞,扇流传至今成为当代人的生活用品。这次秋游我们就去了博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游览了一番。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是杭州政府出资建设的三个国家级专题性博物馆,这一国家级的博物馆群落之所以建在素有“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之城的杭州与杭州传统手工业优势有关。其中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和西湖绸伞等产品在历史的积淀中脱颖而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深远的影响,已成为了手工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博物馆功能定位主要为宣传和弘扬我国悠久的刀,剪,剑,扇,伞的技艺,发掘和保护传统的手工艺,同时兼顾展示和收藏。 中国扇博物馆最了不得了最大的扇子是战国时期长柄羽毛扇与雕《西湖十景》屏风扇,让我一眼还看不到顶。最美的是檀香细拉烫嵌帖牙《琴棋书画》图让我记忆犹新,那做工,那材料,无一不让人赞叹。最小的属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长柄绢质团扇,小的像一个华丽的棒棒糖。最让人熟悉的象牙柄鹰毛诸葛扇,全棕彩绘黑纸扇-百蝶图,竹骨纸质任伯年《花鸟》折扇。还有很多精致的扇子如:日本绘扇,日本蝙蝠扇,魏晋时期鏖尾扇,木柄绢面《猫图。书法》团扇……扇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称作

人间天堂的杭州从古至今,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扇产业文化中心。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通过多角度,多元化的方式,介绍和展现刀剪剑“物开一刃为刀,两面开刃为剑,双刀相交为剪”的独特文化。有石器时期的双肩石刀,石钺,石镰;先秦时期的越国,前刀春秋立人柄,曲刃青铜短剑。等等时期的刀剑。其中最美的是百玉嵌宝石柄乌兹短刀。剪刀的品种也很多如:龙凤合金剪等等。 中国伞博物馆通过烟雨江南,衍生出独特的伞文化,伞的诗意和伞的象征意蕴伴随着历史发展的轮,碾压出一道独特文化轨迹。关于《白娘子传奇》里的西湖借伞相信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油伞,经时代年轮的推进,演变成今日的西湖绸伞。伞里最有特色的就是八角形油纸伞了。 游完了三个博物馆我仍然意犹未尽,想想古代与现代的变化真的很大,但我们的刀,剪,剑,扇,伞则是从古代演变过来的,古时候的人真是聪明啊!我以后要多查查资料,因为我从这次秋游中发现,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都是古人发明的,再经过更改成为我们现代人的用品。我们要珍惜!

2019年苏州博物馆考察报告word版本 (3页)

2019年苏州博物馆考察报告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 苏州博物馆考察报告 调查时间:XX 年 5 月 调查地点:苏州博物馆前言志愿者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我国志愿者行动开始于 1993 年 12 月,并随着申奥成功渐渐地为大众所了解并熟悉。这是一项由共青团组织发起的社会事业,以青年参与为主体,以志愿服务为手段,通过志愿者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与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实,在国外志愿服务的历史已近百年,它起源于最初的战争救护、重建家园、安置孤儿等与战争相关的救助活动,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涵盖环境保护、维护和平、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等多领域的综合服务,在服务水平及服务内涵上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而博物馆志愿者在国外相当普遍,有医生、教师、研究人员、学生等。他们认为做志愿者的目的是无偿服务他人,同时也为自己——内心踏实的幸福感。作为苏州科技学院的大学生,我于 XX 年 5 月对苏州博物馆志愿者进行了一些调查。苏州博物馆简介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建于1960 年,拥有藏品 1.5 万多件,包括五代秘色瓷莲花碗、真珠舍利宝幢等国家级文物。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国内首座、也是唯一由贝聿铭亲自设计的现代化博物馆,位于苏州老城东北街和齐门路相交的东北角,占地面积约 10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9000 余平方米,XX年10月竣工开馆。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先生建筑生涯中的封刀之作,它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更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通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成为引领中国建筑发展创新的一个典范。同时,它把古城苏州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也为苏州博物馆翻开了全新的一页。苏州博物馆志愿者招募苏州博物馆 XX 年11月正式开展了志愿者招募工作,至今已建立起一支 120 人左右的志愿者队伍,三年来,这些志愿者为参观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志愿者们为博物馆观众提供义务讲解服务,帮助博物馆进行日文、英文翻译工作,协助博物馆出版物的编辑校对工作,还有人参与到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中走进社区做讲座……累计至今已为 20 余万博物馆观众提供服务达 3 万余小时,服务受众面达到了苏博观众数量的 12.5%,也就是说,十名观众中就有一名观众接受到了志愿者的服务。苏州博物馆志愿者现状概况:目前苏州博物馆有正式志愿者 150 人左右,到苏州博物馆做志愿者的人士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大学生、退休人员、公司职员、机关干部等,他们中年龄最小的 18 岁,最大的已经 63 岁,学历则从大专到博士不等,有学历史的,也有学计算机、中文、英文、建筑、美术、管理、园艺等的;有教师,也有公司白领、企业经理、国家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和退休人员。除了苏州本地的,还有来自全国各个地区的,甚至还有来自加拿大等国的海外华人以及台湾同胞等。目前,苏州博

博物馆英文6篇 .doc

博物馆英文6篇 一天我和妈妈还有奶奶去博物馆和科技馆。去的第一个地方是科技馆。科技馆里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有跳舞的机器人,有跳绳的机器人,还有玩陀螺的机器人,有画画的机器人,最后一只什么都没用的机器狗。去的第二个地方是博物馆,博物馆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但是它们都是假的,其实那些毛都是真的。现在我要介绍动物了。但是我不知道有些动物的名字,所以我能告诉你一点点。有孔雀,有山羊,有鸽子,还有猴子,还有一些鸭子和鹅,还有兔子,有鳄鱼,有魔鬼鱼。科技馆和博物馆的事就讲完了。 关于参观博物馆的作文300字参观上海博物馆 中华名族历史文化悠久,又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内涵。所以为了更深刻的谅解中国文化,我来到上海博物馆一探究竟。 来到上海博物馆,我直奔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 只见馆内有各种各样的民族服饰,令我大开眼界、目不暇接。56个人民族的服饰个个不漏,个个色彩鲜艳、绚丽夺目。 在这么多的民族服饰里面,我最喜欢的民族服饰是彝族的服饰。女式服装颜色五颜六色,显得雍荣华贵、端重大方。男士服装的颜色多为黑色为主,穿以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最为奇特的是他们的帽子,在左上方有一个像角的东西,又长又细。这个东西一下子吸引了我,一看资料,汉语翻译过来原来叫“英雄结”,年轻人把它扎得又细又挺拔,以表勇武;老年人把它扎得

粗似螺髻,以表老成。 时间转眼间过去了,我也欣赏完了我们中国的民族文化,感悟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参观博物馆有感800字秋游见闻 参观博物馆有感800字秋游见闻 伴随着十月桂花的芬芳清香,我们全校同学在这阳光灿烂的一天,怀着高兴的心情参观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善博物馆和中国伞博物馆。 我们一道博物馆的大门前,就看见许多标语竖挂在放上。其中有一条“延续历史文脉,提升生活品质”的标语最为醒目,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中国扇博物馆。一进门就看见有许多精美的扇陈列在橱窗里,有清代的象牙柄鹰毛诸葛扇;百蝶图的全棕彩黑纸扇;晚清的竹骨、纸质任伯年《花鸟》折扇……每一种扇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称为人间天堂的杭州从宋至今,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扇产业久化中心。我们还参观了扇文化、扇工艺,每一个细节,每一幅图案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后,我们来到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在通过场馆中多角度、多元化的方式,我们了解了展现刀剪剑“物开一刃为刀,两面开刃为剑,双刀相交为剪”的独特文化。在西汉期间,有学者认为中国剪刀源于早期的青铜削刀,将两把削刀相交就形成了剪刀,所以古代剪刀业成

苏州博物馆调研报告

苏州博物馆设计调研 B07061070 陈觅远陈丹青老师曾说过,大多数现代人拥有的只是伪经验,因为我们只是从图片媒体上看到大师的作品与设计,并没有亲身体验,而实物与图片是绝对不可同日而语的。对于我们这些正在学习设计的学生来说,亲身体验实物或许可以得到的经验会更多,甚至很多时候还能激发设计的灵感,捕捉到一些细节的处理,学习一些设计的手法。 于是在这个暑假,我再次来到了苏州博物馆,膜拜这个或许称得上是老贝”封山之作”的经典建筑。眼球一接触到它,我马上明白了什么叫大师手笔。虽然已经是第二次参观苏博了,但她给我的第一印象仍是“震惊和激动”,我还是被它深深吸引着,感叹着它是那么的新,却也那么的老。苏州博物馆虽然层高不高,完全均衡在苏州市整体的建筑高度之中,建筑外墙也沿用苏州传统民居粉墙黛瓦的形式,她与环境共生息的态度和内在神韵在续说着历史,但她的精神面貌又是时代的,包含新时代特点——科技,智能,简约……所以在苏州博物馆,你的时空感会有些须交错—咀嚼着历史的同时也体验着现代。那个时候的我突然想起了某个伟人说过的一句话,在建筑的面前,人才会发觉自己的渺小。或许人最伟大之处就是可以创造能和时间抗衡的东西吧。 去的那天苏州下着蒙蒙细雨,雨中的苏博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烟雨江南”,不用言语结实就能看出这出一组充分体现中国元素的建筑群。而老贝在整个建筑中都是用了灰白色对比,而传统中国建筑中一般都是黑白对比,对此我自己的理解是:灰色似乎有一种效果图的感觉,在现实的生活中能够给人朦胧虚幻的感觉,而灰白对比朴素沉稳,却又不失现代性。同时灰白对比为黑色的运用留下了空间,建筑的层次随之也会更丰富。 而走进苏博,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个园林,是一个江南庭院,而非“博物馆”。事实上,老贝当初设计苏博时为其所定的理念就是“中而新,苏而新”。苏博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为主的结构方式,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而这也是参观苏博后我的一点感悟——做设计一定要考虑当地的风俗文化和环境等,要让建筑和周围环境充分的融合在一起,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建筑。 在我的印象里,中轴对称的建筑一般会给人庄严辉煌、气势宏伟又威严的感觉,但是苏博却相反,它让人觉得亲切,就像是苏州建筑风格的一个抽象版,这当然离不开老贝的精心设计。老贝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

参观博物馆调研报告(共2篇).doc

参观博物馆调研报告(共2篇) 第1篇:参观博物馆调研报告 参观博物馆调研报告范文 在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参观博物馆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郑州市农业路中段,据有关数据显示,该馆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展馆面积3万余平方米,有19个展厅,是一座国家级现代化博物馆。院区中央为主展馆、东西两侧配厅及文物仓库楼,四隅分布着电教楼、临展楼、办公楼和培训楼等,整体布局结构严谨,取九鼎定中原之寓意,建筑形式新颖别致,气势雄浑,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特色。整个院区绿草成茵,环境幽雅,馆中有园,园中有馆,展厅内部陈列精致,文物荟萃。 大多数的博物馆和展览馆常年举行诸如艺术、历史、自然、科学等等属于文化范畴的展览,并且相对长时期稳定。这一类型的展示与商业展示和专题展示都大相径庭。与商业和专题展示的区别在于这是一种提倡文化交流和保存艺术珍品的展览空间,并且展览时间较长,甚至是永久的展示。

早期的艺术馆、博物馆等大多沿用传统建筑加以改造,转而对外开放,观众群从贵族雅士慢慢扩大到普通民众。 走进博物馆,当我们要领略艺术的美丽时,往往先被展馆空间所营造的艺术气氛感染,而后才能静心品味单体展品,类似这样的艺术馆不计其数,每一种艺术流派都会有合适的展馆空间。 第一宽敞疏松的平面格局。 文化展示空间的主要表现形式,首先体现在合理的平面功能布局上。一个井然有序的参观线路会使观众在舒适安逸的心理状态下品位展品。参观线路有入口开始,保持一定量的交通线路,才用串联式与发散式结合。展区的排列方式类似于商业展示。文化展示的展板、展架多数都依靠展馆建筑本身的界面,在结构支撑和构造上相应比较简单。对于单体的艺术品或文物,根据其身的体量需要有合适的观看距离和范围,它们的陈列不能和商品或其他商业性的产品那样布置得琳琅满目,尤其对于稍大体量的'艺术品或文物,应该多留一些空间并给观众以充分的观赏时间。甚至在展品前有供休息的座椅,让人品味。 第二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恬静的展馆气氛 从整体环境上给人以清净安逸的感觉,因为这类展品多数是艺术品、文物等,展览中心除了突出展示的展品外,尽量避免其他物品的干扰。只是为了烘托展品,需要精心设计出适宜的展具和陈设,但不能有过多渲染,以免喧宾夺主。 在展馆中为陈列出极具情调的艺术气氛,必须对每一件精美的

苏州博物馆社会实践

时间能够改变一切,见证沧海桑田的变迁,沦为了历史。 那么,历史是什么?它是时间的印记么?抑或是每个历史时刻、每个历史事件都被时间所固定而成为永恒?而在历史的点滴时刻,又有哪些震撼的绝响,久久不能平息,幽幽萦绕于后人的耳际?一座城市有着怎样的发展史,它是怎样改变一个地区、一个族群、一个国家的?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我带着一种探索的情绪,带着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带着对古代人民的敬仰,来到了苏州历史博物馆和,参观展览,穿越时空,回望历史,思索未来。 苏州博物馆新馆占地平方米,建筑占地617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最高不超过17米。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新馆建筑为地面二层,地下一层。有书画厅、两塔瑰宝厅、明清工艺厅、吴文化厅和临时展厅,另设有书店、影视厅、多功能厅、贵宾厅、观摩室、书画装裱室、文物修复室、陈列设计部、考古部和一个近千平方米的地下库房、面积达57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 为了尊重古城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的建筑采用地面一层,地下一层的格式,高度未超过周边的古建筑。新馆分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前庭、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及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东侧的博物馆旧馆忠王府相互映衬,十分和谐。 新馆占地不大,约10700平方米,但整体布局及空间处理却独具匠心,由传统园林的精髓中提炼出饶有新意的造景设计,有池塘、小桥、亭台、假山、竹林等,空间处理使新馆倍觉自然、深远、空灵,也让人感觉景致多变,观之不尽,光景常新。几何结构、硬朗而明快的线条,玻璃、钢铁、水泥、木头等多种质料混搭,黑、白、褐三色的主体色调,营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 主展区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这4个富有苏州地方特色的系列常设展览。其中位于地下一层的"吴地遗珍"系列包括史前陶器、玉器等主题展室。地面一层的"吴塔国宝"系列包括虎丘云岩寺塔佛教文物和瑞光寺塔佛教文物两个主题展。馆内还珍藏吴江海堤、吴县草鞋山、苏州越城等三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一批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构形惟妙惟肖,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馆藏从虎丘塔发现的五代越窑青瓷莲花碗,造型精美别致,釉色晶莹滋润;从瑞光塔发现的北宋大中祥符六年所制“真珠舍利宝幢”,虽历千年之久,仍然斑斓璀璨,富丽堂皇,体现了当时在雕刻、镶嵌、漆工、金银细工等方面高度的技术水平;同时发现的宝幢内木函四壁彩绘、天王像和木刻版妙法经华经册等,也是价值很高的文物。特别在地下一层,珍藏了70余幅清代苏州地区状元书扇,其数量占清代地区状元数量的一半以上,是具有地方特点的书画扇。设计了一个宏大的水幕墙。水流沿石墙面翻卷出条条白色水花,跃入下面的池水中,池中游鱼可数,登楼踏阶,清心赏目。博物馆的色调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基本元素,在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中,用色泽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顶和墙面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在建筑构造上,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玻璃和开放式钢结构可以让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博物馆的造景设计从古典园林的精髓中提炼而出,由池塘、假山、小桥、亭台、竹林等组成的写意画面体现着园艺的创新。西墙下的这处片石假山象是中国山水画里面连绵起伏的远山。博物馆的设计借鉴了江南园林的立窗借景,窗外的“美”在不露声色的刻意中展现。 从苏州最古老的古塔虎丘塔中发掘的“五代密色瓷莲花碗”陈列在吴塔国宝展区的虎丘宝藏厅中。莲花碗由盏托和碗组成,高度为13。5厘米,整只碗颜色介于瓷色和青玉之间,看上去非常通透,瓷碗却让我感受到了玉碗的质感,难以想象这只碗居然来自一千多年前,完全打破了文物在我心里破破烂烂,岁月斑驳的形象。碗身饰有浅浮雕大瓣莲花图案,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古朴优雅、清新脱俗,虽没有那种金碧辉煌的华丽却有一种沁人心脾的的

艺术生苏州考察报告

篇一:苏州考察报告 苏州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2年5月 考察地点:北京、苏州、上海 考察目的:公共艺术主要通过参观各城市规划馆、城市规划、博物馆藏品、古代园林设计、现代公园广场设计了解现代建筑、古代建筑、以及各种公共场所的规划、策划原理,通过这些认识把已经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巩固与加深,同进补充新的知识点,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的封山之作,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苏州博物馆给我的印象就是在光和水的处理上很到位,当然还有中国古园林建筑的窗。一、灵动的光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 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 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 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 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 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 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 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 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 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 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 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 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 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 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 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二、精致的景苏州博物馆把苏州园林借鉴了江南圆领的立窗借景,窗外的美在一个不露声色的刻意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贝聿铭先生在此展现得更加为妙,光影结合虚实并用尤为巧妙。此外凡是有休息之处都有大块的落地玻璃,窗外翠竹成荫,老树虬枝,池鱼游曳,可谓几步一窗,一窗一景,移步换景,景随人动。 三、恬静的水 在中国园林中,水是最为活跃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水体景观的成败,最终会影响整个园林的成败。我国造园学者陈从周先生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凡是成功的园林,都能注意水的应用,正如一个美女一样,那一双秋波是最迷人的地方。”在苏州博物馆里更可

某博物馆团支部年度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9页)

杭州中国刀剪剑博物馆(杭州中国扇业博物馆、杭州中国伞业博物馆)团支部2010年度 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2010年是博物馆团支部成立和组建之年。杭州中国刀剪剑博物馆(杭州中国扇业博物馆、杭州中国伞业博物馆)团支部自成立以来,在上级团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团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理清工作思路,加强自身建设,做了一些工作。现将2010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组织建设、规范各项工作制度,不断加强团建基础

工作 (一)加强团支部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团支部自2010年9月26日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尽最大努力推动团支部工作的开展。通过全体团员大会,差额选举产生了吕丹菁、黄意、唐凝三位支部委员,明确各自分工和支部委员职责。一是制定了团支部工作手册、民主选举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团员教育评议工作制度、“推优”工作制度、团费收缴与保管使用制度、团支部工作考核评比制度等规章制度,以制度强建设、以制度强管理;二是认真开展“三会一课”(团支部会、团小组会、团员会和团课)及各项团支部活动,并按时做好记录和台帐资料的汇总,做到全年工作年初有计划,中途有检查,年终有总结,考核有标准,竞赛有评比。 (二)建立健全团的集体学习制度,加强团员自主学习的能力。举行“博物馆团员月度大讲堂”,把团员的思想、行动统一起来,提高工作自觉性和能力,先后开展了浙江省博物馆参观交流、红雷丝织厂二期、博物馆门户网站建设等专题学习和讨论,在整个团员队伍甚至在全馆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及向其他兄弟博物馆借鉴学习的方式,不断提升团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 二、积极与上级团委的沟通协调,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团支部认真领会并传达上级团委的文件、会议精神,积极参加上级团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一)按照上级团委的要求,我团支部积极响应上级团委举办的各种会议和活动。7月31日参加上级团委第一届团委委员

环艺实习考察报告

实习考察目录 1.实习考察设计调研部分 (4) 1.1 南京调研部分 (4) 1..2 南浔和苏州博物馆调研部分 (6) 1.3 苏州留园、乌镇和西溪湿地调研部分 (6) 1.4西湖和中国馆调研部分 (7) 1.5城隍庙和南京路步行街调研部分...............................................................

1 实习考察设计调研部分 1.1南京调研部分 一、中山陵调研部分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 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 中山陵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 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仰止亭、 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永慕庐、中山书院等建筑众星捧月 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色调和谐统 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 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二、玄武湖调研部分 玄武湖位于南京市城中,是紫金山脚下的国家级风景区,中国最大 的皇家园林湖泊,当代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江南三大名湖之一, 是江南最大的城内公园,被誉为“金陵明珠”。巍峨的明城墙,秀 美的九华山,古色古香的鸡鸣寺环抱在右。 玄武湖方圆近五里,分作五洲(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 洲洲堤桥相通,浑然一体,处处有山有水。环湖有玄武晨曦、北湖 艺坊、玄圃、玄武烟柳、武庙古闸、明城探幽、古阅武台等众多景点。

苏州博物馆考察报告

苏州博物馆考察报告 调查时间:XX 年 5 月 调查地点:苏州博物馆前言志愿者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我国志愿者行动开始于 1993 年 12 月,并随着申奥成功渐渐地为大众所了解并熟悉。这是一项由共青团组织发起的社会事业,以青年参与为主体,以志愿服务为手段,通过志愿者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与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实,在国外志愿服务的历史已近百年,它起源于最初的战争救护、重建家园、安置孤儿等与战争相关的救助活动,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涵盖环境保护、维护和平、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等多领域的综合服务,在服务水平及服务内涵上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而博物馆志愿者在国外相当普遍,有医生、教师、研究人员、学生等。他们认为做志愿者的目的是无偿服务他人,同时也为自己——内心踏实的幸福感。作为苏州科技学院的大学生,我于 XX 年 5 月对苏州博物馆志愿者进行了一些调查。苏州博物馆简介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建于 1960 年,拥有藏品 1.5 万多件,包括五代秘色瓷莲花碗、真珠舍利宝幢等国家级文物。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国内首座、也是唯一由贝聿铭亲自设计的现代化博物馆,位于苏州老城东北街和齐门路相交的东北角,占地面积约 10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9000 余平方米,XX年10月竣工开馆。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先生建筑生

涯中的封刀之作,它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更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通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成为引领中国建筑发展创新的一个典范。同时,它把古城苏州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也为苏州博物馆翻开了全新的一页。苏州博物馆志愿者招募苏州博物馆 XX 年11月正式开展了志愿者招募工作,至今已建立起一支 120 人左右的志愿者队伍,三年来,这些志愿者为参观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志愿者们为博物馆观众提供义务讲解服务,帮助博物馆进行日文、英文翻译工作,协助博物馆出版物的校对工作,还有人参与到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中走进社区做讲座……累计至今已为 20 余万博物馆观众提供服务达 3 万余小时,服务受众面达到了苏博观众数量的 12.5%,也就是说,十名观众中就有一名观众接受到了志愿者的服务。苏州博物馆志愿者现状概况:目前苏州博物馆有正式志愿者 150 人左右,到苏州博物馆做志愿者的人士社会各个阶层,有大学生、退休人员、公司职员、机关干部等,他们中年龄最小的 18 岁,最大的已经 63 岁,学历则从大专到博士不等,有学 ___,也有学计算机、中文、英文、建筑、美术、管理、园艺等的;有教师,也有公司白领、企业经理、国家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和退休人员。除了苏州本地的,还有全国各个地区的,甚至还有 ___等国的海外华人以及台湾同胞等。目前,苏州博物馆志愿者们按各自爱好和所长被分在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系列常设展区中服务。组织:自苏州博物馆第二批志愿者产生后,志愿者队伍壮大了很多,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400字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400字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400字 导语: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这里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五篇400字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希望你们喜欢。 观后感一: 今天,我有幸参观芜湖市博物馆,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古、现代文物。 首先,我们来到一楼,观看了一些立体地图,你也许会奇怪:立体地图是什么呢?其实只是一种立体模型。这里有古代大宫殿、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以及以前的弋矶山医院。 接着,我们又来到一楼化石处,这里有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的化石,有山羊的头骨、中华乳齿象的骨头,还有维氏原狒的骨头。 之后,我们来到二楼,这里展示的是古代的陶器、青铜器和天然晶体,真让我大开眼界,赞不绝口。有的陶器是白色的,有的是褐色的,青铜器有的像茶壶,有的像大水缸,有的像小型盾牌。来到天然晶体前,一堆亮闪闪的晶体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以为是雌黄或雄黄,看过标牌之后我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就是水晶晶簇啊! 跟着,我们来到玩乐体验馆,这里主要是一些趣味小游戏,有踩鱼、踩花、益智拼图等。在踩鱼游戏中,我用脚一踩,小鱼就迅速地“溜”了,我又快速一踩、再一踩,哈哈,终于被我踩到了一条鱼,真是有意思! 最后,我们来到博物馆的三楼,这里向我们展示的主要是琴棋书画:二胡、古筝、书法作品、丝绸画、立体画等等,品种繁多,目不暇接。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走出了博物馆,我心里想:今天,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观后感二: 今天,老师带我们参观市博物馆。阳光暖烘烘地烤着我的脸,我出了一身汗。终于走到了博物馆,我喘了口气,猛一抬头,哇!博物馆的外形是一个古代的大钟。到了正门,我们依次通过安检,到达大厅。咦?大厅地上的立体景物是什么?听讲解员阿姨介绍,那是大禹治水的地图。讲解员阿姨让我们往上看,是三副巨大的壁画!那分别是伏羲、天中山和盘古啊!由此,阿姨还说,博物馆外形之所以是大钟,原来代表着驻马店的冶铁文化! 此时,我们分成两队继续往前走。我们看到了古代货币,最早的货币是刀状的,所以叫做盗币,它们都是青铜做的。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货币也因此成了现在的样子。

收获满满的博物馆之旅作文800字(高分作文)

收获满满的博物馆之旅作文800字 出了梅,天气突然就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有一个地方,既可以避暑,又可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好地方就是博物馆。 上好英语课,妈妈带我到城北沿着大运河,依次参观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和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没想到,炎炎夏日,博物馆里好不热闹,参观的大人、小孩络绎不绝。 通过参观,我了解了伞的起源、制作工艺,欣赏了亚洲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伞。在扇博物馆,我有幸现场欣赏了一位技艺高超的阿姨,几分钟功夫,就把一把精美的纸扇做好了,真是一绝啊!还有大师正聚精会神地制作精美的风筝。展台和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大小不一的风筝,颜色鲜艳,形象逼真。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篆刻区域。有位爷爷正专注地雕刻着知了,一块石头经过打磨,变得如此活灵活现,旁边一位叔叔看我惊讶的样子,说:“小朋友,有没有兴趣?你姓什么,选一块你喜欢的石头,自己刻一颗章带回家,很有意义的。”我说我姓“崔”。于是,叔叔(后来我知道是潘老师)帮我挑了一个小篆的“崔”字作为样子参考。潘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先把印章要刻的一面在铁丝网上来回磨,直到磨平为止。然后,根据这个字的结构,用黑笔在刻面上大致划一下位置。然后,再把“崔”字反着,一笔一笔画在刻面上。最后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就是篆刻了。潘老师让我左手戴上保护手指的手套,右手拿小号刻刀。大姆指和食指握住刀头,中指紧紧地抵住刀头的另一面,在刻面上,由下往上,由里往外,根据画好的线用力一点一点刻下去。真是说说容易,做做难啊。我一不小心,就把刀头划了出去,还好手没弄破,不过刻面被破坏了。潘老师耐心地和我说:“没关系,刚开始学是这样的,你再把刻面稍微磨平一点,然后用刻刀再补一下,刚才的划痕就会没有的”。果然,经过“弥补”,我的姓氏章终于刻成啦! 我和妈妈说:“我很喜欢篆刻,下次能不能再来学啊?”妈妈微笑着点点头答应了。刚才专注地刻着知了的爷爷,抬头微笑着对我说:“小师弟,欢迎下次再来啊!”原来,老爷爷也是潘老师的学生呢!

关于建川博物馆调查实践报告

关于建川博物馆调查实践报告 ——寻觅近代史上抗战英雄人物的身影 活动目的:通过小组成员亲自考察建川博物馆聚落,寻找抗战时期各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并对他们的事迹进行 深入的了解和调查,从人物事迹的角度,更好地回顾抗战 时期心酸与荣耀并存的历史,并对当今社会进行反思。活动背景:在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贾国雄老师的号召下,在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热诚中,我们组选择共同前往成都市建川博 物馆进行历史实践考察,一更好地学习历史、了解身边的 历史,让历史学习成为我们生活一部分,让历史学习为我 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知识和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活动时间:2011年4月17日 活动地点:成都建川博物馆聚落 调查手段:实地考察各个博物馆,寻找并拍下英雄人物的相关资料;回校后通过网络和历史文献进一步进行学习;小组讨 论研究各代表性人物,并分组考察。 正文: 调研前对建川博物馆的了解:

建川博物馆,全称建川博物馆聚落,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聚落占地500亩,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刘氏庄园所在地安仁古镇。聚落内将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20余个分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聚落现馆藏珍贵文物超过10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121件,这在国内民营博物馆中首屈一指。 本着寻找近代史上英雄人物的有关资料,我们依次参观了以下几个展馆: 飞虎奇兵馆 该馆展示面积1382平方米,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单元“援华概述”介绍了抗日战争期间美军援华的整体情况。第二单元“飞虎神兵”展示陈纳德将军和他的飞虎队的传奇经历。这部分是本馆重点,展示内容共分为:飞虎队和陈纳德的简介、飞虎队的战斗、飞虎队的生活三个小部分。第三单元“友谊长存”通过展示中美两国人民特别是二战老兵举行的活动,纪念中美友好历史,见证中美友谊。 不屈战俘馆 该馆展示面积717平方米,通过大量的十分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运用压抑的色彩和厚重的材质,形象真实地展示因弹尽粮绝而被俘的抗日将士的英勇不屈和悲惨遭遇;揭露了日军的虐

高二作文:寻访杭州的风物_1000字

寻访杭州的风物_1000字 唐代的张九龄曾吟道:“风物动归思,烟 林生远愁。”无论是哪一地的风物,都能勾起在 外的游子深切的思念。 杭州的风物,带着淡淡的桂花香和悠长的 历史,寻访它们,会使你了解更多老杭州的文化;深度探寻,更能够领悟风物的灵魂所在。 江南的烟雨时节,倘若徘徊在西湖,在深巷, 擎着一把四川汾州油纸伞,执着一把杭州纸扇,你能够看到许仙为白娘子撑伞,你还有望遇到 一个如丁香花般结着愁怨的姑娘。你能听到水 滴轻轻敲击的声音,你能听到风穿过云梢在你 耳边讲述着日转星移。来到京杭大运河,拱宸 桥边,复古的街,潺潺的流水,引你走向风物 的归隐地——中国刀剪剑、伞、扇博物馆,手 工艺活态展示馆。 蘸着淡淡的水雾,杭州三大风物——张小 泉剪刀、王星记扇子、西湖绸伞,已然为你打 开了它们神奇的大门。你用过张小泉剪刀吗? 在手工艺活态展示馆,80岁高龄的施金水老师

傅正带着他的两个徒弟,完成着张小泉剪刀72 道手工工序的淬火工作。我们常用的张小泉剪 刀一般都是流水线生产的,而施老师傅的纯手 工打制已经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 打制的剪刀,刀口锋利,耐磨。据工作人员介绍,老时检验一把剪刀是否合格,要用它去剪 80层棉布。这可真是“吹发立断”。张小泉剪刀 的特色便是在剪刀上“刻花”,花纹很细致也很 漂亮。张小泉剪刀不仅具有收藏价值,更是非 常实用,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你是否在西湖 毗邻水面的凉亭展开一把王星记扇子,轻轻地 挥动?我们看古装片,那些书生或是内秀的女子,手上总是执着一把扇子。扇子在没有空调 和电扇的年代真是个纳凉的好物品,也是一个 适合收藏,显示人内敛的气质的用具。 如今扇子更多成了一种工艺品。王星记扇 厂的师傅们,就把王星记扇子的制作过程展现 在了人们面前。折扇面,糊扇面,齐头,沿边,拉花,贴边,小小的一把折扇要从解暑用品爬 上工艺品的展示台,居然要经过这么多的努力!

【考察报告】博物馆考察报告4篇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e54392318.html,)/工作报告/考察报告 〔博物馆考察报告4篇〕 调查时间:XX 年 5 月 调查地点:苏州博物馆前言志愿者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我国志愿者行动开始于 1993 年 12 月,并随着申奥成功渐渐地为大众所了解并熟悉。这是一项由共青团组织发起的社会事业,以青年参与为主体,以志愿服务为手段,通过志愿者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与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实,在国外志愿服务的历史已近百年,它起源于最初的战争救护、重建家园、安置孤儿等与战争相关的救助活动,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涵盖环境保护、维护和平、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等多领域的综合服务,在服务水平及服务内涵上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而博物馆志愿者在国外相当普遍,有医生、教师、研究人员、学生等。他们认为做志愿者的目的是无偿服务他人,同时也为自己——内心踏实的幸福感。作为苏州科技学院的大学生,我于 XX 年 5 月对苏州博物馆志愿者进行了一些调查。苏州博物馆简介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建于 1960 年,拥有藏品 1.5 万多件,包括五代秘色瓷莲花碗、真珠

舍利宝幢等国家级文物。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国内首座、也是唯一由贝聿铭亲自设计的现代化博物馆,位于苏州老城东北街和齐门路相交的东北角,占地面积约 10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9000 余平方米,XX年10月竣工开馆。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先生建筑生涯中的封刀之作,它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更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通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成为引领中国建筑发展创新的一个典范。同时,它把古城苏州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也为苏州博物馆翻开了全新的一页。苏州博物馆志愿者招募苏州博物馆 XX 年11月正式开展了志愿者招募工作,至今已建立起一支 120 人左右的志愿者队伍,三年来,这些志愿者为参观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志愿者们为博物馆观众提供义务讲解服务,帮助博物馆进行日文、英文翻译工作,协助博物馆出版物的编辑校对工作,还有人参与到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中走进社区做讲座……累计至今已为 20 余万博物馆观众提供服务达 3 万余小时,服务受众面达到了苏博观众数量的 12.5%,也就是说,十名观众中就有一名观众接受到了志愿者的服务。苏州博物馆志愿者现状概况:目前苏州博物馆有正式志愿者 150 人左右,到苏州博物馆做志愿者的人士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大学生、退休人员、公司职员、机关干部等,他们中年龄最小的 18 岁,最大的已经 63 岁,学历则从大专到博

参观苏州博物馆心得

参观苏州博物馆心得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参观苏州博物馆心得 因老师的要求我参观了苏州博物馆,在去之前我就了解到苏州博物馆是由贝聿铭设计的,也因此知道了贝聿铭原来是苏州人,所以我对苏州博物馆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很想能够早点亲眼见到这位建筑大师的作品。 苏州博物馆是个造型独特的建筑。走进苏州博物馆,我不禁为其设计之高深而赞叹:苏州建筑的乞丐依旧,粉墙、黛瓦、灰砖、花窗等元素处处可见,但没有古旧陈旧之气。现代、简约融入其中,却毫无突兀之感。光与影的呼应,情与景的交叉,一切都那么相融相生,使建筑和展览之间没有争夺之势,仿佛一切都是为了展品而准备。 进入中央大厅,看到博物馆主体为三层式结构,地下一层为的展室以史前陶器、玉器等为主题,地面一层以虎丘云岩寺塔佛教文物和瑞光寺塔佛教文物两个主题展室为主展区。一面别具一格的大型水幕墙纵贯三层,错落的瀑布从上落下,水声潺潺,底部是一个莲水池,池中色彩艳丽的游鱼成群,悠哉游哉。 在中央大厅和许多展厅中,屋顶的设计都采用了大量的框架线和几何造型,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建筑特色。框架内的玻璃和白色天花互相交错,加上光线的穿透造影作用,像是一幅奇妙的错觉绘画,给人以别有情趣的视觉感受。 迈入展厅,一个个优雅的名字美妙如诗,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忠风雅、吴门书画…倘佯其间,除了领略历代佳作和精品外,还有一幅幅独具匠心的创作让我赞叹不已. 中央大厅外,有一个兼具古典和现代创意的山水庭院,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里面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角、每一棵树,每一方石都体现了设计思的巧妙用心,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让我禁不住步步惊叹,流连忘返。难怪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诗与画,精妙的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件极品。 大厅后面的忠王府是根据旧有的建筑,加以修缮和改造的宅第园林,长长的走廊,曲折的小径、雕花的木格子门窗,还有林立的古树名木,珍贵的彩绘壁画等等,既有雕梁画栋的精致,古典园林的幽雅,又有官宅府坻的庄重,太平天国忠王府的巍峨。 这次的苏州博物馆之旅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感受到了贝聿铭大师的才华,更感受到苏州文化的博大精深,苏州历史的悠久,让我更加的喜欢苏州。

苏州博物馆调查报告

苏州博物馆调查报告 苏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苏州博物馆更是如此。本文将介绍苏州博物馆调查报告。 苏州博物馆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地点 时间 地点苏州博物馆 二、调查指导教师*************** 三、实习内容及要求 1、了解建筑空间环境组成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 2、了解空间功能构成功能关系、流线组织; 3、体验空间空间属性、空间限定、空间组合方式、空间的穿插与贯通; 4、体验建筑建筑的基本形体、构成关系; 5、了解建筑技术建筑的结构、设备、材料等。 四、调查目的 通过参观城市建筑,让学生在建筑空间中体会和深入理解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专业发展的新动向。通过建筑实习对城市及其建筑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理解城市的建筑文脉,体会建筑发展的历史环境,分析其空间形式组合特点,借鉴、吸收其中的成功经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得到一定的充实和提高。 五、调查报告内容

8月21日一早抵达苏州后,我们先参观了拙政园,然后就去了苏州博物馆。在这里着重介绍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简介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元旦,是一座苏州地方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36件,二级文物1146件,三级文物13657件,珍贵文物数量占到文物收藏总数的一半以上。此外还收藏有古籍善本720种3121册,普本28501种91754册,为全国首批古籍保护工作试点单位之一。馆藏文物以历年考古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工艺品见长,是苏州地区文物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的中心。馆址太平天国忠王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保存至今最完整的一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物。1999年苏州市委、市政府邀请享誉世界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近半个世纪来,苏州博物馆多次被评为省、市文明单位和市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各项业务基础工作规范有序,学术研究硕果累累。借助新馆建设契机,苏州博物馆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对公众免费开放后,苏州博物馆年接待海内外观众达百万人次,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建筑空间环境组成 苏州博物馆卫星图 苏州博物馆主入口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 建筑室内空间 建筑室外环境 博物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博物馆空间功能分析 A东北街大门 B主入口庭院C中央大厅D莲花池E塔放瑞光F晨光熹微G争伯春秋H锦绣江南I都会流韵J宝藏虎丘K书斋长物L陶冶之珍M攻玉巧技N文芳雅事O锦绣浮生

观众对主题类博物馆非实物展品的态度调查及研究

观众对主题类博物馆非实物展品的态度调查及研究 博物馆展览理念、技术、政策、观众素质等因素的变化,使非实物展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观众在实际参观中对非实物展品的态度如何尚未有人进行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选择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作为实证研究案例,通过非参与式观察及问卷的方式获得本馆观众对实物及非实物展品的行为倾向、认知深浅和情感情况,并根据这三个成分明晰他们对本博物馆非实物展品的态度。然后得出结论观众对物与现象共舞式展览中的不同展品在驻足、停留时长和喜爱程度方面有所差异,同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与博物馆亲密程度不同的观众又在态度的某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并据此对主题类博物馆运用非实物展品提出了建议。 标签:观众态度;非实物展品;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主题类博物馆 非实物展品作为博物馆展览要素之一,因为理念、技术、政策、观众素质等原因,正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尤其博物馆界逐渐实现了“从物到人”的转变,博物馆不仅重视物,还开始重视现象;不仅重视展品,还开始重视观众,因此增添了许多为了吸引观众好奇心、便于观众理解的非实物展品。 但是,虽然许多学者从理论上肯定了非实物展品的重要性,但实际工作中,运用非实物展品相对较多的信息定位型展览依然易受到抨击。这些看法大都是从日常经验出发简单得出的结论。本研究将通过实际调查数据,完全根据观众在展览现场的行为及观展后的反馈,来看观众对非实物展品的态度究竟如何。 一、研究对象 (一)主题类博物馆 主题类博物馆目前是大量存在的,但是国内对于其基本概念的认知却比较模糊。本研究所认为的主题类博物馆“是以某一个专门题材为主的专业性博物馆。”这种博物馆和传统的纯历史类博物馆不同,其并不特别强调严肃的文物基本陈列。另外,它也不同于一般的美术馆,并不是将艺术作品作为展示陈列的出发点,而是表达和反映特定题材,通常整个博物馆按照一定的逻辑陈列,注重良好的体验性和参观效果。本研究之所以选择主题类博物馆,是因为这种博物馆并非像科技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明确观众对展品的态度,其想要传达的,不是某样古物多么精美,也非过于抽样的科学原理。对于主题类博物馆及其观众而言,非实物展品和实物展品的地位没有显而易见的差别,因而其在吸引观众、传播信息方面到底效果如何,更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非实物展品 非实物是相对于实物而言的。“实”的概念包含双重的含义。“第一层含义‘真实’,它指的是事物的原始性和本真性,与之相对的是‘假的’、‘伪造的’,“‘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