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全文)

河北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全文)
河北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全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河北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河北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日河北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速建设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综合运输能力,尽快构建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一体化交通运输格局,早日形成水陆空运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和富民强省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是“十二五”期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任务;实现由瓶颈制约和基本适应发展向适度超前和引领发展的转变,是“十二五”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目标。为确保上述任务的完成,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前景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交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5年累计完成投资243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8倍,港口、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的综合水平均处于全国前列,民航事业实现突破,综合交通供给能力由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港口体系初步建立。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沿海强省的要求,有效应对渤海湾港口群的激烈竞争,通过制定港口布局规划和唐山、黄骅港总体规划,争得国家对曹妃甸矿石、煤炭、原油等大型深水码头的核批,使曹妃甸港区得到了国家认可,并确立了在渤海港群中的地位;通过黄骅港二航道及综合港区等一批项目的实施,为渤海新区培育壮大奠定了基础;通过不断调整结构,货种单一的格局开始转变。以秦、唐、沧三大港口为主的全省港口体系基本形成,并在渤海湾乃至全国港口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为秦、唐、沧地区临港产业的壮大和长远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而且对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产生了重大、积极、深远的影响。到2010年底,全省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

达到116个(其中深水泊位97个),吞吐能力达4.86亿吨,比2005年增加36个泊位,吞吐能力增长60.4%。

(二)铁路建设力度空前。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铁路的机遇,以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重要货运及港口集疏运通道为重点,强化省部合作,大力推进铁路项目建设。新建铁路开工3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1600公里,干线铁路基本完成电化和复线改造。所有在建项目和计划新开工项目建成后,可基本实现全省11个设区市环省会两小时、环北京一个半小时交通圈,长期困扰我省的客运“一票难求”和货运请车满足率低的状况将得到有效缓解。到2010年底,通车里程达到5490公里,比2005年增加603公里,路网密度2.89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国0.94公里/百平方公里。石太客运专线建成投运。

(三)公路网络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已覆盖各设区市,连接95%的县(市),通达沿海各港口,联通京津及周边省区主要城市;实施“村村通”工程,99%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公路;干线公路技术等级逐步提高,通行能力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到2010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4万公里,比2005年增加1.24万公里,路网密度82.1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达到4307公里,比2005年增加2172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达到17.7万公里,比2005年增加3868公里;农村公路达到13.3万公里,比2005年增加9356公里。

(四)民航发展势头强劲。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围绕构建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民航体系,强力推进民航机场建设。石家庄正定机场奥运扩建、秦皇岛山海关军民合用机场奥运保障项目完成,邯郸机场、唐山军民合用机场建成通航,秦皇岛北戴河机场、张家口军民合用机场、承德民用机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到2010年,全省拥有民航机场(含军民合用)4个,比2005年增加2个,旅客吞吐能力达到330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230万人次。积极引进企业投资组建并正式挂牌运营了河北航空公司。

(五)设施水平不断提高。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交通基础设施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适应能力大大增强。到2010年底,全省境内干线铁路电化率和复线率均达到75%,比2005年分别提高41.9个和26.3个百分点;能源运输大通道基本实现重载化;普通干线公路中二级以上公路比重达到82%,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六车道高速公路占高速公路比重达到29.7%,比2005年提高14.7个百分点;沿海港口

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比重达到83.6%,煤炭、原油、矿石等大型专业化泊位吞吐能力所占比例达到87.1%。

设施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交通运输量的快速增长。2010年,全省铁路、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达到8亿人和1100亿人公里,分别与2005年持平和增长11.1%,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11.7亿吨和6827亿吨公里,分别比2005年增长33%和107%。

虽然全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先进省市相比,与我省所处的重要区位应发挥的作用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综合运输能力仍然不足。铁路货运能力和节假日等节点的客运能力紧张,瓶颈制约依然存在,且近期难以缓解;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衔接;民航规模小、质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二是交通运输结构不尽合理。沿海港口功能单一、货种单一,对临港产业集聚、港城及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有限;部分货运通道公路、铁路分担不合理,适于铁路长距离运输的煤炭、矿石等大宗散货仍大量依赖公路运输;公路网等级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三是综合交通体系网络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仍较低。公路、铁路、港口、民航内部及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有机联系,管理粗放,离实现网络快速、便捷、安全、低成本还有较大差距。四是城市交通问题突出。市区交通拥堵,公交化比例和水平偏低,枢纽转换效率不高,城市轨道交通尚属空白。五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政府举债和银行贷款,债务负担不断加重,风险不断积累,存量债务偿还和增量再融资之间的矛盾逐步加深;农村公路、干线公路、民航机场、港口航道、防波堤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养护投入机制尚未建立,筹资难度日益增大。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客观形势对早日建成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要求日益强烈和迫切。一是同中东部省份一样,我省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旅游业和其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城镇体系不断完善,新农村全面建设,交通运输结构和人们出行方式不断改变等,都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二是打造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交通要先行,需建立健全以港口为龙头,高速公路、铁路相配套,东出西联与南北贯通相结合、更加完善、便捷、安全和富有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由于我省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为主,要求交通运输能力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有更大提高。三是我省环京津、环渤海,处在连接四大经济区和国家战略物资集疏运大通道的特殊区位上,承担着“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等大量物资和京津两大城市大量客流的集疏。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省客货运输需求呈现规模持续增长、

结构不断升级的态势。铁路、公路货物运输和周转量年均分别增长10%和12%。其中,能源、重要原材料等大宗货物运输需求仍然很大,装备制造、高附加值产品、高技术产品等小批量、多批次货物运输需求将快速增长,个性化运输需求增加。2015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需求量将达到8亿吨,比2010年增长45%。全省铁路、公路旅客运输和周转量年均分别增长11%和14%。其中,京津冀城际运输需求迅速扩张,国内外商务、旅游以及城乡间人员交流大量增加。2015年全省民航客运需求量将达到800万人次。因此,尽快建立完善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是“十二五”时期的头等任务。

“十二五”时期,建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诸多有利条件:从发展机遇看,京津冀一体化、环首都经济圈、河北沿海经济带三大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两环独特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四个一”战略重点将推动河北加速崛起。从基础条件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为进入新一轮基础设施加速期打下良好基础。从政策环境看,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地区交通一体化进程。从发展趋势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上下积极性空前高涨,先进技术、现代管理手段不断涌现等,都为我省交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保证和支撑。同时,“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国家放缓了基本建设项目的核批节奏,我省一批急需加快推进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核批将受到一定影响;建设任务重,资金需求量大,筹资压力会不断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占用土地等资源多、对生态环境影响大,资源、环境的约束将会日益加剧。

“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发展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只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大力度,趋利避害,建立起全省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是可以实现的。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省“四个一”战略实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代化综合交通为方向,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增强能力、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和提高效率并重,拓延通道、健全网络和完善枢纽并举,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和创新模式并进,加快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实现富民强省目标提供强力支撑。

(二)发展原则。

坚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城镇加速和产业布局相适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运输通道和枢纽,实现全省畅通、内部联通、外部贯通。

坚持适度超前。着眼于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出行需求,增强防灾、抗灾和应急能力;铁路货运大通道、客运专线、城际铁路、沿海港口、高速公路、民航机场要适度超前,引领发展;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城市交通要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

坚持统筹协调。注重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和配合,强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充分发挥不同交通方式的优势与中心枢纽的集成效能,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综合效率,实现安全、便捷、低成本。

坚持持续发展。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各类投资主体,拓宽建养资金渠道;区分轻重缓急,把握综合交通路网建设节奏;注重集约节约用地,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低碳综合交通网络。

坚持技术进步。推进科技兴交,发展现代化、智能化交通系统,增加交通设施、交通装备、管理系统科技含量,提高规划、设计、施工水平,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全面提升设施能力和质量。

坚持民生为本。把改善人民群众出行条件作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发展民生交通。注重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畅水平和通达深度,实现交通资源的全民公平共享。

(三)主要目标。

铁路:通车里程达到80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1500公里,构建京津冀一体化并服务全省发展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基本建成能力充分、便捷联通的货运通道和全省货运网络。实现所有设区市通高速铁路,形成以石家庄市为中心“两小时交通圈”、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和环渤海“一小时交通圈”。

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到85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7000公里,形成以石家庄市为中心,围绕京津、环绕渤海,通达重点部位(港口和其他重要节点),与相邻5省区连通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实现县县半小时上高速公路。干线公路要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水平,确保覆盖全省,联通周边、上通(高速公路)下联(农村公路),环首都14县半小时进北京。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质量基本满足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需要。

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169个,年吞吐能力达到8亿吨。其中,集装箱500万TEU、矿石1.3亿吨、原油5540万吨、煤炭5.1亿吨,形成3个亿吨综合大港和分工基本合理,集疏运体系基本完善的现代化港群系统。

民航机场:建成通航运输机场数量达到7个(含军民合用机场),并在首都周边地区和部分重点旅游景区建设一批通用机场,到2015年,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26万吨,形成干支结合、运输机场与通用机场互补的民航机场体系。建设完善包括北京新机场在内的机场地面交通网,形成由快速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直达公交系统等运输方式构成的便捷专用通道,以连通城市与机场。

城市交通:石家庄、唐山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主干线,各设区市建成相对完善的城市地面快速公交系统。

实现上述目标,“十二五”期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431亿元,其中,铁路投资3000亿元,占46.7%,公路投资2881亿元,占44.8%,沿海港口投资484亿元,占7.5%,民航机场投资66亿元,占1.0%。

三、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

“十二五”时期全省综合交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两大体系,即以石家庄市为中心,以沿海港口、中心城市及城镇、重点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节点,围绕京津和环渤海区域,覆盖城乡的快速、便捷、安全、低成本的省内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简称内网);与相邻省市连接通畅、能力充分,与全国综合交通网络紧密衔接,与国际交通网有效连通的“六纵九横一环”的开放型综合交通通道体系(简称外网,详见附表)。围绕两大体系,建立和完善“四个网络”、“三个系统”。

(一)铁路网络。

客运铁路网。以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为主,构建对内连通各设区市和城市群、对外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客运铁路网。重点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和京石、石郑、津秦、京张、京沈、石济、保津、京九、京唐等客运专线项目,设区市全部通高铁。加快京津冀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重点建设北京-涿州、北京-燕郊、涿州-北京新机场-廊坊-天津、唐山-曹妃甸工业区-曹妃甸新城、沧州-渤海新区。秦皇岛-曹妃甸-天津滨海新区-渤海新区、秦皇岛-承德、承德-天津、石家庄-衡水-沧州-天津等城际铁路。通过实施以上项目,形成方便出行、满足需求、选择性强、四通八达、便捷快速的客运网络。

货运铁路网。抓住客货分线的机遇,以一般干线铁路为主,地方铁路和铁路专用线为辅,围绕省内各港口、城镇、产业聚集区、物流集散地、大型企业等,力争互通成网,

并与京津及山西、内蒙、河南、山东、辽宁之间便捷连通,使货运请车满足率低和“火车事情汽车干”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重点抓好张唐铁路、邢和铁路、邯济复线、黄大铁路、蓝张铁路、蓝丰铁路、张石铁路以及朔黄、邯长扩能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一批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铁路专用线项目加快实施。

(二)高速公路网络。

在现有网络和已开工项目(近6000公里)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能力,提高质量,填平补齐。加快已开工项目建设进度,早日形成能力,主要有大广、长深、荣乌、京台、邯大、邢衡、西柏坡等高速公路等。抓好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未开工建设项目、尚未通高速的县及重要城镇、产业聚集区等节点的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加快实施京昆、石港、平赞等高速公路项目,积极推进北京大外环高速公路建设,研究谋划宣大高速公路东延至赤城至丰宁,进一步优化环北京高速公路方案。抓好拥堵线路的扩能改造,提高通行能力,主要有京港澳、石太高速第二通道、京沈高速第二通道等。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提高高速公路管理水平,确保运输的安全、便捷、高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基本实现主要经济区、主要旅游景点连通高速公路。

(三)干线公路网络。

围绕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两个方面,重点扩建瓶颈路段,提高具有大通道作用的干线公路等级。实施环首都地区和沿海地区干线公路改造升级工程,与北京连通的国省干线基本达到一级路水平,建成连接沿海港城、港区,具备快速通达、观光旅游等多重功能的滨海景观大道。完善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县乡公路的连接线,提高山区与坝上地区干线公路等级标准,技术等级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水平。形成覆盖全省、连通周边的灵活、畅通的干线公路网络。

(四)农村公路网络。

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实现交通的普遍性服务和缩小城乡交通差距目标,全面提升县乡村公路通行能力和通行水平,构建满足“三农”要求,与干线公路相匹配,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方便农民出行的农村公路网络。抓好县乡公路及危桥改造;实施乡村道路联通及油路向自然村延伸工程;加快资源开发特别是贫困地区开发的公路建设。“十二五”期间新改建农村公路24000公里,其中县道4000公里、乡村道20000公里。加强农村公路站场建设,搞好城乡客运网络衔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五)沿海港群及集疏运系统。

围绕打造曹妃甸、渤海、北戴河新区经济增长引擎和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沿海强省的目标,推进港口与产业、港口与城市、港口与腹地发展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拓展和调整三大港口功能,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港口结构,加强集疏运通道建设,加快形成分工合理、功能完备、辐射力强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群,以及能力充分、便捷畅通的集疏运系统。

秦皇岛港。突出抓好“西港东迁”和山海关港区建设,围绕临港制造业、物流业和旅游业,积极发展集装箱、杂货运输和旅游客运,研究推动煤炭下水能力逐步向唐山港和黄骅港分流。加快实施15万吨级航道扩建、承秦铁路等项目,积极谋划建设通往蒙东、蒙西地区和连接国际口岸通道。

唐山港。曹妃甸港区要按照建成北方深水大港的总体要求,围绕冶金、石化、装备制造、能源等产业,加快建设大型专业化原油、矿石、煤炭、LNG码头,重点实施煤码头续建及二期工程、矿石码头二、三期、LNG码头、原油码头二期、通用码头三期等项目;京唐港区按照规划对现有布局进行调整优化,提高效率和现代化水平,重点发展集装箱、液体化工和散杂货运输,重点建设首钢矿石、原辅料及成品泊位、20-22#通杂泊位、26-27#集装箱泊位、20万吨级航道工程。适时启动曹妃甸西港池工程和丰南港区工程。加快推进张唐铁路建设和迁曹铁路扩能项目,积极谋划建设连通承德、张家口、北京及蒙东、蒙西地区通道。

黄骅港。围绕渤海新区、沧州地区和冀中南腹地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综合港区二期工程,有序推进集装箱、矿石、煤炭、通用散杂货、油品及液体化工泊位等建设;煤炭港区要进一步扩大能力。围绕综合大港尽早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邯黄铁路、朔黄铁路扩能以及沧州沿海、沧济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成通往省中南部及晋中南、豫北及鲁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使之真正成为冀中南地区发展的引擎。

(六)综合交通枢纽和城市交通系统。

建设完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市等3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和保定、邯郸、沧州、廊坊、张家口、承德、衡水、邢台市等8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按照国际及区际交通枢纽、城际交通枢纽、城市交通枢纽、城乡交通枢纽层级以及客运和货运两大类别,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好各种交通方式的对接通道,提高枢纽运行质量和转换效率,努力实现货运的“无缝衔接”和客运的“零换乘”。重点建设石家庄市铁路货运系统和新客站,唐山、秦皇岛、保定市火车站改造,邯郸市铁路货运系统改造和客运枢纽建设等项目。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依据城市发展规划,坚持远近结合,统筹公共汽车、地铁、轻轨、郊区铁路等交通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快主城区300万以上人口城市和有条件的主城区10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各设区市要建成城市地面快速公交网络,并积极采用有轨电车、天然气客车、电动客车等环保型公交设备,建立智能化的指挥调度系统,提高公交管理水平;各县城要根据实际有序发展公共交通。重点建设石家庄、唐山市轨道交通项目以及石家庄、邯郸、保定、唐山、秦皇岛市等城市快速路项目。

(七)航空运输系统。

加快形成干支结合、运输机场与通用机场互补的民航机场布局。石家庄机场要抓住首都机场容量饱和、北京新机场建成尚需时日的机遇,争取并利用好做大做强的时间和空间,培育成华北地区高效、便捷、通畅、安全的航空运输枢纽机场,并真正成为北京、天津市主要备降和分流机场;加快支线机场建设,早日建成张家口、秦皇岛北戴河、承德、邢台等机场;启动衡水故城军民合用机场、沧州渤海新区机场、围场旅游机场、曹妃甸民用机场等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以环首都地区和主要旅游景区为重点,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培育扩大消费型通用航空市场,加快通用机场的规划和建设,完善通用航空基础设施,提升通用航空服务能力。重点建设三河、西柏坡、张北、丰宁、围场、迁安、任丘等一批通用机场。

大力构建航线网络。各机场要根据功能定位,努力开辟和培育航线,增加航线数量。积极发展低成本及通勤航线,形成全省各机场与石家庄机场及相互之间“点对点”衔接的省内航空网络。石家庄机场通达全国大多数省会及重点城市,并开辟国际航线。

努力增加航空运力。积极开展与航空公司合作,增加驻场飞机数量。发展壮大河北航空公司,有效增加自主运力。

完善机场地面交通网。城市与机场之间要建设快速专用通道,城市轨道交通要通达机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要与机场实现便捷连通。

(八)加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邮政和快递服务网络,提升传递速度。重点搞好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消除空白点。积极发展农村邮政物流、代理代办业务,充分发挥邮政综合服务平台作用,提高普遍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抢抓机遇,全力推进。切实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增强规划的执行力和约束力,确保规划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以本规划为依据,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研究制定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港口、民航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旅游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等专项发展规划,加强与京津及周边省区规划衔接。

(二)搞好调查研究,推进项目建设。深入研究涉及全省综合交通可持续发展、市场融资平台建设、政府投入机制等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出台政策,制定措施。超前谋划重大项目,争取纳入国家专项规划体系,建立有效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确保项目前期工作、建设施工和后期运营顺利进行。

(三)创新投资模式,强化资金支撑。积极探索适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新型投融资模式,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市场化融资,积极采用业主招标、BOT、转让经营权、证券和上市等融资方式筹措建设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或具有盈利能力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格局。全力做大做强交通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增强直接投资和与国内外大公司合作的能力。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建立政府对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民航机场和港口航道等公共基础设施长期、稳定的投资机制,向老、少、贫困地区倾斜,进一步加强对民航事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建立完善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机制,制定农村公路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落实县、乡政府的主体地位。

(四)加强环境保护,实现持续发展。在保障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所需土地、海域等资源供给,满足适度超前发展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建设方案,最大限度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各种资源。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环境和生态保护,实现交通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五)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提高交通运输装备、技术和标准的创新能力。加大交通科技投入,支持交通运输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的研发应用和重大问题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新时期交通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加快信息化标准建设,建立港口信息数据交换系统,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城市公交智能管理系统,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交通的供需管理,努力提高全省综合交通体系的技术水平和整体效率。

附:1 河北省综合交通通道一览表

2 河北省“十二五”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示意图

3 河北省“十二五”铁路网规划示意图

附件1:

河北省综合交通通道一览表

序号通道名称主要交通方式内部主要节点外部通达地区

一六纵

1张石通道规划张保城际铁路,张石铁路、张石高速公路、张涿高速公路张家口市、张家口机场、保定市、规划保定机场、石家庄市、石家庄机场、内蒙

2京广通道京广铁路、京石客专、规划京石邯城际铁路,京石高速公路、京昆高速公路,107国道保定市、规划保定机场、石家庄市、石家庄机场、邢台市、规划邢台褡裢机场、邯郸市、邯郸机场北京、河南

3京九通道京九铁路、规划京九客专,大广高速公路,106国道衡水市、衡水故城机场北京、山东

4京沪通道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规划津沧城际铁路,京沪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公路,104国道廊坊市、沧州市北京、天津、山东

5承唐通道张唐铁路、迁曹铁路、规划唐曹城际铁路、遵小铁路,承唐高速公路、唐曹高速公路承德市、承德机场、唐山市、唐山机场、曹妃甸新城、曹妃甸工业区、规划曹妃甸国际机场、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南堡油田

6京沈通道京通铁路、京承铁路、京沈客专、承锦铁路,京承高速公路、承赤高速公路、承朝高速公路,101国道、111国道、112国道承德市、承德机场、规划围场通用机场北京、辽宁二九横1京张通道京张铁路、张集铁路、京张客专、京呼客专、大秦铁路、丰沙铁路,京张高速公路、京化高速公路、京蔚高速公路、宣大高速公路,109国道、110国道张家口市、张家口机场北京、山西、内蒙

2张秦通道张唐铁路、规划承秦城际铁路,张承高速公路、承秦高速公路张家口市、张家口机场、承德市、承德机场、秦皇岛市、秦皇岛机场、秦皇岛港内蒙、辽宁

3京秦通道京秦铁路、京秦城际铁路、大秦铁路,京秦高速公路,102国道唐山市、唐山机场、秦皇岛市、秦皇岛机场、秦皇岛港北京、辽宁

4保秦通道保津客专、津秦客专、京山铁路,保津高速公路、唐津高速公路保定市、规划保定(通用)机场、唐山市、唐山机场、秦皇岛市、秦皇岛机场、秦皇岛港天津、辽宁

5保沧通道规划保沧城际铁路、朔黄铁路,保沧高速公路、沧黄高速公路保定市、规划保定(通用)机场、华北油田、沧州市、黄骅港、渤海新区、规划渤海新区机场

6石黄通道石德铁路、规划沧衡城际铁路,石济客专、规划沧州至渤海新区城际铁路,石黄高速公路石家庄市、石家庄机场、衡水市、沧州市、黄骅港、渤海新区、规划渤海新区机场

7石太石德通道石太铁路、石太客专、石德铁路、石济客专,石太高速公路、石黄高速公路、衡德高速公路石家庄市、石家庄机场、衡水市、衡水故城机场山西、山东

8邯济邯长通道邯济邯长铁路,青兰高速公路、邯大高速公路邯郸市、邯郸机场山西、山东

9邯黄通道邯黄铁路、邢和铁路、规划沧州至渤海新区城际铁路,邢汾高速公路、邢衡高速公路、石黄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邯郸市、邯郸机场、邢台市、规划邢台褡裢机场、衡水市、沧州市、黄骅港、渤海新区、规划渤海新区机场山西三一环

1环渤海通道规划环渤海城际铁路、黄万铁路、黄大铁路,沿海高速公路、津汕高速公路,沿海公路秦皇岛市、秦皇岛港、曹妃甸新城、曹妃甸工业区、规划曹妃甸国际机场、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南堡油田、黄骅港、渤海新区、规划渤海新区机场辽宁、

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港、山东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 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建城[2010]13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天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

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规划体系(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 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

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文本

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文本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2 0 1 5 . 1 1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目标.................................................................................................................................................................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 (2) 第四章区域交通系统规划..................................................................................................................................................... 第五章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7) 第六章道路网规划.............................................................................................................................................................. 第七章公共交通规划 ............................................................................................................................................................第八章客运枢纽与公共交通场站布局规划......................................................................................................... 1 3 第九章旅游交通规划 ............................................................................................................................................................ 第十章停车设施规划 ............................................................................................................................................................ 第十一章慢行交通规划 ............................................................................................................................................................ 第十二章物流系统规划 ............................................................................................................................................................ 第十三章交通管理与信息化规划 ...................................................................................................................................... 1 7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1 9第十六章附则........................................................................................................................................................................ 附表........................................................................................................................................................................................ 附录........................................................................................................................................................................................

公路工程设计资质企业名单(全)

1.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2.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3.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4.中国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总公司公路行业(公路、交通工程)甲级 5.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公路行业(交通工程)甲级、(公路)甲级(暂定) 6.华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公路行业(公路)甲级 7.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8.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甲级 9.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隧道)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10.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隧道)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11.内蒙古大兴安岭森隆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公路行业(公路)甲级 12.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公路行业(公路)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13.辽宁省交通勘测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14.吉林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15.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交通工程)甲级 16.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甲级(暂定) 17.上海交通设计所公路行业(交通工程)甲级 18.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甲级 19.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隧道)甲级(暂定);(交通工程)乙级 20.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甲级 21.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交通工程)甲级 22.江苏伟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公路行业(公路)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23.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24.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25.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26.江西省交通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27.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交通工程)甲级 28.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29.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简介.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简介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项目将优化珠海市交通资源配置,有机整合我市多种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多种交通方式(步行、自行车、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私人小汽车等),深入挖掘我市交通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提高综合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确立我市作为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支持我市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支撑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建设,市政府已把这个规划作为珠海今年的一个重大规划来抓。 2009年7月,我市成立了珠海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珠海市综合交通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该规划编制的相关工作。2009年11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工作方案》。2010年3月,经公开招标确定了规划编制单位。

目前,编制单位正在开展综合交通调查工作,分为基础资料调查、交通需求特征调查、交通系统运行状况调查三大类,这是我市有史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交通调查,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涉及部门多。该规划的编制涉及交通、规划、公安、宣传、统计、口岸、民政、教育、环保等部门和各区政府,涉及部门多、范围广。二是调查内容多。调查工作包含20个调查项目。三是调查对象多。交通调查将会在1天内进入近万户居民的家中调查,同时观测全市100多条道路,调查我市所有重要的交通节点。四是调查人员多。交通调查共需2000多名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同时需要大量交警和政府工作人员配合。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时间紧,为确保此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完善如下保障工作:一是要成立机构。各区政府已成立由区主管领导为组长的交通调查领导小组,各街道、镇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市直各部门也会成立工作组,负责本部门承担的交通调查工作。二是要配备人员。我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二、项目概况 (一)城市概况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鄂渝湘三省市交汇地,是湖北省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城市。它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东部与荆州市与荆门市毗连,西部与恩施州接壤,南邻湖南省石门县,北靠襄樊市和神农架林区。 宜昌,古称夷陵。“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形象地反映了宜昌河谷丘陵地形特征。清朝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是一个有着24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 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 宜昌市是举世闻名的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所在地,三峡大坝坝址距城区仅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与南北大动脉—焦柳铁路在境内交汇。沪渝、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纵贯全境。现辖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五个县,当阳、枝江、宜都三

个县级市,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夷陵五个城区。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20万;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 宜昌具有丰富的旅游、林特、水能、矿产资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宜昌,为宜昌发展勾画宏伟蓝图。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险要的战略地位,使宜昌成为海内外关注的地方。 近几年来,宜昌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综合功能日益增强,相继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今日宜昌市已成为以水电、旅游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二)项目背景 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随着三峡翻坝运输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铁、石(门)—运(城)铁路、宜昌港、三峡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陆续布局和实施,宜昌在不远的将来将形成公路主骨架、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等水陆公铁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新格局,宜昌将从过去的“终端型”交通变成中西部结合的区域性“枢纽型”交通中心,未来宜昌将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这一重大变化势必将对城市空间格局、功能组织、发展方向等产生较大影响,结合宜昌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宜昌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同步修编势在必

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二章规划目标 (2)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 (3) 第四章对外交通规划 (5) 第五章物流发展规划 (8) 第六章道路网络规划 (11) 第七章慢行交通规划 (15) 第八章公交规划文本 (17) 第九章静态交通规划 (21) 第十章客运枢纽规划 (25)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27) 第十二章附则 (31)

图01 城市区位图 图0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图03 市域公路网现状图 图04 市域公路网规划图 图05 市域铁路网现状图 图06 市域铁路网规划图 图07 市域航道网现状图 图08 市域航道网规划图 图09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整合图 图10 一体两翼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整合图图11 疏港交通规划图 图12 主城区现状用地图 图13 主城区规划用地图 图14 主城区空间发展结构图 图15 主城区干道网现状图 图16 主城区干道网规划图 图17 主城区快速路节点控制图 图18 主城区现状公交线路图 图19 主城区大容量公共系统规划图 图20 主城区公交枢纽规划图 图21 主城区公交停车保养场规划图 图22 主城区公交首末站规划图 图23 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 图24 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5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6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7 市域物流园区规划图 图28 主城区货运通道规划图 图29 主城区道路网络近期建设规划图 图30 主城区近期公交优先规划图 图31 主城区近期公共停车场规划图 图32 远景一体两翼规划用地概念图 图33 远景一体两翼快速路网规划概念图 图34 远景一体两翼轨道线网规划概念图 图35 主城区旅游交通网络规划概念图图件目录

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体系 来源: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网站日期:2005-04-12 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 与国家首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功能相匹配,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动态满足交通需求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的优化,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以“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适、节能环保”为发展方向,2020年,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共交通成为主导客运方式,出行的选择性增强,出行效率提高,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交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1)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大幅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实施区域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扭转交通结构逐步恶化的趋势,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交通方式。 (2)突出交通先导政策。根据“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大发展带的交通引导力度,积极推动东部发展带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建设,构筑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以及交通枢纽为主体的交通支撑体系。 (3)优化完善中心城路网体系,全面整合既有交通设施资源,挖掘现有设施潜力,大幅度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大路网密度,完善路网“微循环”系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合理确定中心城的土地开发强度与建设规模,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 交通发展指标 预计2020年,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达到500万辆左右,全市出行总量将达到5200万~5500万人次/日。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占客运出行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及地面快速公交承担的比重占公共交通的50%以上。 交通发展策略 (1)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积极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OD),优先建设联系新城的大运量快速公共客运走廊,依托走廊发展新城。高标准编制新城的道路、公共交通、场站枢纽、交通管理等专项规划。 (2)加强京津冀北区域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完善区域航空、铁路、公路网络,促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共享。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良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引导城市空间与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发展。

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XXXX_2020年)

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威海市规划局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威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七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交通发展趋势 (3)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 (4) 第四章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5) 第一节机场发展规划 (5) 第二节港口发展规划 (5) 第三节铁路发展规划 (6) 第四节公路发展规划 (6) 第五章道路系统规划 (7) 第六章客运系统规划 (10) 第一节轨道交通概念规划 (10) 第二节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11) 第三节出租车系统规划 (13) 第七章内外衔接系统规划 (14) 第一节对外公路客运站布局 (14) 第二节枢纽内外衔接规划 (14) 第八章货物物流系统规划 (16) 第九章停车系统规划 (17) 第十章旅游交通规划 (18) 第十一章交通管理系统规划 (19) 第一节交通需求管理(TDM) (19) 第二节交通系统管理(TSM) (20) 第三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ITS) (20) 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21) 第一节近期道路改善计划 (21) 第二节近期公交改善计划 (22) 第三节近期对外交通改善计划 (23) 第四节近期停车改善计划 (24) 第五节近期人行过街设施改善计划 (24) 第五节近期交通发展政策 (25) 第十三章附则 (26) 第十四章附表 (2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需要规划可持续发展、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引导和支撑的城市发展。根据《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威海市城市布局将形成“一线、多核、多组团”的带型城市结构。这些都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加以引导和支撑。 需要规划内外一体的交通系统融入区域一体化。威海处于胶东半岛青烟威一体化区域,需要对于现有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加以规划整合。 需要规划集约化、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应对私人机动化挑战:威海市机动化进程明显加快,私家车在家庭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家庭,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有交通系统面临严峻考验。 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建设计划来指导城市的交通近期建设。 第二条规划原则: 发展原则—交通规划要有发展的眼光、前瞻的思维、超前的意识。交通发展不但要与威海的社会、经济相适应,而且要引导和支撑威海城市空间发展、产业发展、生态发展等战略实现,拉动威海经济发展。 优先原则—即公众利益优先、资源利用效率最大优先和社会环境优先的原则,交通发展应坚持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理念,建立有足够吸引力的公共交通系统,引导威海的开发建设。 公平原则—交通规划应兼顾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在公共交通优先的前提下,建立多层次和多种选择的交通系统,满足不同方式的出行需求。 协调原则—对外交通与对内交通相衔接、道路功能与道路等级相协调、干道与支路相协调、路段与交叉口相协调,公交网络与道路网络,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相协调,使其与威海用地开发、交通需求相协调。 第三条规划目标: 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引导城市空间扩展和土地优化使用;面向政府交通决策。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目录 前言 一、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 (一)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 (二)综合交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十五”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 二、发展方针和目标 (一)发展方针 (二)“十五”发展目标 (三)2010年发展设想 三、“十五”综合交通建设重点 (一)铁路 (二)公路 (三)沿海港口 (四)内河航运 (五)民航 (六)管道 (七)城市交通 四、“十五”综合交通发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 (二)广开资金渠道,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交通价格改革 (四)推进交通运输技术进步 (五)扶持西部地区交通发展 前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继续加快交通运输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 本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的重点专题规划,是指导和组织2001年至2005年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包括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和未来形势的分析,“十五”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方针和目标、发展重点以及主要的政策措施等内容。 一、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

(一)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消除交通运输严重的“瓶颈”制约,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增加投入并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推进了交通运输的改革与发展,使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落后被动的局面初步扭转。综合交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主要有: 1、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运输能力不断增强。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的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和装备技术水平,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和铁路提速成为九十年代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形象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2000年末,铁路营业里程6.8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6000公里,其中复线里程2.16万公里,电气化里程1.5万公里,分别比1995年增加4700公里和53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40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1.27万公里,公路已通达99%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分别比1995年提高1.9和10个百分点;民航机场129个,比1995年增加11个,航线1120条,比1995年增加323条,航线里程151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39万公里;输油(气)管道2.5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7800公里;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7855公里,比1995年增加1140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646个,比1995年增加164个。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使交通运输在满足运输需求、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时间、提高运输质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铁路运输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公路交通状况明显改善;港口压船压港减少;民航干线运输基本适应需求。2000年全社会货运总量135亿吨,比1995年增加11亿吨,货物周转量43359亿吨公里,比1995年增加7629亿吨公里;全社会旅客运输总量146亿人,比1995年增加29亿人,旅客周转量12188亿人公里,比1995年增加3186亿人公里。城市交通发展速度加快,目前全国668个设市城市中有613个城市有公交设施,公共交通车辆21万辆,地铁线路120公里,出租汽车79.1万辆;城市道路长度15万公里,道路面积18亿平方米。总体上,运输紧张状况有较大程度的缓解。 2、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开始得到发挥。从“八五”开始着手建设的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骨架已初步形成,由铁路、公路、内河和沿海港口组成的煤炭运输通道,以沿海主要港口为龙头、后方各种运输方式为集疏运的外贸货物运输通道,以沿海和长江港口为重点的原油、铁矿石运输通道运输能力大幅度增加,运输效率不断提高,通过高速公路建设、民航运输发展、特别是铁路的提速,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客运快速通道框架基本形成,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经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客货运输依赖单一或少数运输方式的运输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开始得到较好发挥。2000年与1980年相比,货物周转量中,铁路比重由48%降为31.4%,公路比重由6%上升为13.8%,水运比重由42%上升为53.2%,管道比重仍维持1.6%左右;旅客周转量中,铁路比重由60.6%降为36.8%,公路比重由32%上升为54.2%,水运比重由5.7%降为0.8%,民航比重由1.7%上升为8.2%。公路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铁路、水运的长距离、大运量的优势得到了较好发挥。 3、交通运输改革取得进展。运输管理体制与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取得一定进展,铁路全面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提出“网运分离”的改革方案,公路、内河和海上运输基本实现“政企分开”,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通过重组、改制,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建立。交通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多元化格局正逐步形成。运输价格改革稳妥推进,公路、内河水运等运输方式运价基本与市场接轨。不同行业与多种经济成分参与运输经营,运输市场竞争机制正在建立,运输质量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用户已开始有可能通过运输市场选择经济、合理和服务质量高的运输方式及运输企业。

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的具体目标 ①运输能力—到2020年,群域公、铁、水、管综合交通体系运输能力不足现象基本消除,到2030年群域综合交通体系运输能力适应并且适度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②运输结构—群域综合交通运输结构明显改善,城市轨道、铁路、水运等两型交通方式比重日趋合理,其中铁路客运比重力争超过20%,长株潭核心区轨

道、公交等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力争不低于35%,城市群核心区—外围区城际走廊铁路客运比重力争不低于50%。 ③运输网路—群域县域和重要乡镇至少有2条二级以上公路连接,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10-50万人口城市通高速公路。重要城市通铁路:50-100万人口大城市通高速公路和铁路。重要城市通高速客运铁路: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通高速公路、高速客运铁路。 长株潭城市综合交通的发展定位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枢纽。长株潭核心区拥有城市群面向国际、连接全国的各类交通系统。作为2条全国性综合运输通道的交汇点,长株潭核心区沿京广、沪昆2条主通道布设的国家铁路客运专线、普速铁路、国家高速公路、湘江等高等级内河航道、油气管道国家干线,拥有国家组合型公铁陆运主枢纽、长沙黄花机场区域国际航空枢纽。 湘潭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成果 (1)公路网布局规划 规划由“4纵2横2支”共8条线路组成高速公路网,总规模为361公里。 一般干线公路网分为二个层次:主线和支线。主线技术标准为二级公路以上,支线技术标准为三级公路以上。一般干线公路网总规模为1613公里。主线由“九纵十横”19条线路组成,总规模为907公里;支线由39条路线组成,总规模为706公里。其它未纳入一般干线公路范围的县乡公路,总规模2700km,规划改造成四级以上公路。通村公路近期全部硬化。通组公路近期硬化60%,中期硬化40%。 (2)港口规划 湘潭境内湘江段将按Ⅱ(3)级航道建设,设计水深2.6~3.0m,直线段航宽90m(双线),弯曲半径550m,净空要求10m。

2014年中国设计院综合排名(500强)

2010年全国设计院排名(500强) 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公布的数据表明,全国共有勘察设计企业12375家,其中甲级企业1928家,乙级企业3410家。整个行业供过于求,而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日益开放,勘察设计行业的改革日趋深入,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行业竞争也必将更加激烈。 1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2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3 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 4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 5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6 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7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 8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9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10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 11 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12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13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14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机械工业第二、三、五中联西北... 15 中京邮电通信设计院(原信息产业部北京邮电设计院... 16 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1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18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19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20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21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22 国家电力公司西北电力设计院 23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24 国家电力公司西南电力设计院 25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26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7 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28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29 深圳市勘察测绘院 30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31 国家电力公司中南电力设计院 32 中冶集团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33 国家电力公司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 34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35 国家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设计院 36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37 大庆油田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38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9 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作为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综合交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布局和结构得到改善,设施装备水平较大提高,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看,交通运输仍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瓶颈”制约尚未完全消除,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任务,需要加快建立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满足经济社会对运输的总需求。为明确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交通运输资源,发挥综合交通的整体优势,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综合交通网涵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通过在地理空间上和功能上的有机组合、衔接,形成网络布局,构成了综合交通体系的基础。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构建一体化整体最优的综合交通系统为目标,遵循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地理特征,对各种运输方式按照其经济技术特征进行合理布局、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突出各种运输方式优化、衔接和协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网络总体规模与构成、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方案,以及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从局部最优上升到整体最优,进而提高我国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综合效益。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总体规划,是指导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和发展规划的依据。本规划已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能源、工业等相关规划进行了衔接,今后,将根据交通运输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对本规划有关容进行修订和调整。 一、综合交通网现状评价 (一)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建设,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交通网络总量已初具规模,网络布局和结构明显改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到2005年底,全国运输线路总里程达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4年9月

目录 前言............................................................... I I 1 总则 (1) 2 术语和定义 (7) 3 居民出行调查 (11) 4 城市道路交通调查 (21) 5 出入境交通调查 (28) 6 公交调查 (35) 7 商用车辆调查 (42) 8 交通生成源调查 (48) 9 停车调查 (52) 10 流动人口出行调查 (57)

前言 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是分析城市交通现状与问题的必要途径,为建立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并预测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的供需平衡以及交通供需关系的发展趋势等提供基础数据。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的基本前提和极其重要的环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建城[2010]80号)中明确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调查的主要调查内容及调查信息。 为科学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升交通调查数据的质量与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交通调查数据在规划设计、政府决策、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应用深度与广度,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编制工作。导则借鉴国内外城市交通调查经验,参照既有标准和规范,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提出了主要交通调查项目的调查方案设计原则、调查组织实施方法、调查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调查成果要求,对进行城市综合交通调查、专项交通调查及相应的数据分析与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导则》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定义、居民出行调查、城市道路交通调查、出入境交通调查、公交调查、商用车辆调查、交通生成源调查、停车调查、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十个章节。城市综合交通调查除应符合导则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参加编写工作的主要单位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一、项目概述 当前,按照2015年中央及省市城市工作会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发展战略,遵循2049远景发展目标,武汉市正在全面建设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世界城市,努力打造国际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建设活力、高效、绿色、宜居、包容的世界城市。 在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下,我市正在谋划新一轮武汉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力求通过规划统领,进一步明确城市远景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结构,强化区域统筹和协作,实现武汉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作为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和内容,是明确交通发展方向,配置交通资源,支撑空间拓展,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遵循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立足实现总规、土规、交规“三规同步,交通先行”,强化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功能和作用,特组织开展本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工作。 二、规划内容 (一)交通发展战略目标 1、交通总体目标 2个总体目标:全力构建以世界性门户机场和国际内陆港为纽带、以绿色交通为主导,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多模式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建立依托骨架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发展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促进区域、城乡交通统筹协调发展,将武汉建成为国际枢纽城市和绿色出行楷模。 5个交通远景:一个以满足人的交通需求特性为根本原则、以绿色交通方式为主要载体、以智慧去管理、以高效为显著标志的高度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即实现武汉的智慧交通(Wisdom)、人本交通(User-oriented)、一体化交通(Holistic)、高效交通(Accessible)和绿色交通(Natural)。 2、交通目标内涵

路桥设计院名单

著名路桥设计院 1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甲级 2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3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4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总公司公路行业(公路、交通工程)甲级 5 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公路行业(交通工程)甲级、(公路)甲级(暂定) 6 华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公路行业(公路)甲级 7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8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甲级 9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10 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隧道)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11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隆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公路行业(公路)甲级 12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公路行业(公路)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13 辽宁省交通勘测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14 吉林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15 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交通工程)甲级 16 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甲级(暂定) 17 上海交通设计所公路行业(交通工程)甲级 18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甲级(暂定) 19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隧道)甲级(暂定);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20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甲级 21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交通工程)甲级 22 江苏伟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公路行业(公路)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23 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24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25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26 江西省交通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27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交通工程)甲级 28 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29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30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31 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32 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甲级(暂定) 33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交通工程)甲级 34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