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方式对张杂谷11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不同施肥模式对菜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模式对菜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模式对菜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菜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在传统施肥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受到一定影响,但产量较稳定。

有机肥料施肥模式能够改善土壤质地和保持土壤养分平衡,但产量略有下降。

化肥与有机肥料混合施肥模式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对土壤理化性质有较好的影响,产量也相对稳定。

不同施肥模式对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有影响,但以化肥与有机肥料混合施肥模式效果最佳。

本文对不同施肥模式的优缺点做了比较,对菜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综合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研究结果可为农田施肥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施肥模式、菜田、土壤理化性质、产量、经济效益、有机肥料、化肥、综合影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优缺点比较、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文研究的是不同施肥模式对菜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施肥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施肥方式会对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传统的化肥施肥模式虽然可以增加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但会导致土壤酸化、矿质质量下降等问题。

有机肥料施肥模式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施肥效果较慢。

将化肥与有机肥料混合施肥可以兼具二者的优点,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施肥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对菜田土壤理化性质和产量的综合影响,可以为今后的农业生产提供重要指导,促进土壤健康和作物产量的提高。

1.2 研究意义菜田施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合理的施肥模式对于提高土壤质量、增加产量和改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传统的化肥施用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农作物的需求,而且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会使土壤出现酸化、盐碱化等问题,导致土壤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农作物品质的下降。

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菜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不同肥料品种不同用量不同施肥方法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不同肥料品种不同用量不同施肥方法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不同肥料品种不同用量不同施肥方法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合理施肥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肥料品种、不同用量和施肥方法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下面将就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不同肥料品种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肥料品种常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

有机肥包括农家肥、畜禽粪肥、厩肥等,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养分供应能力。

无机肥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等,提供主要的养分供给。

研究表明,有机肥施用对玉米生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不仅增加了土壤肥力,还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玉米的根系生长和吸收。

而无机肥对玉米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主要是通过提供养分来促进玉米的生长。

不同用量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施肥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过少的施肥用量会导致养分供应不足,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过多的施肥用量则容易造成养分浪费,同时还会对土壤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适宜的施肥用量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的肥力、植株的生长状态和环境因素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

不同施肥方法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施肥方法可以分为底肥和追肥两种。

底肥是在播种前或播种后一段时间内进行的施肥,主要是为了提供快速有效的养分供应。

追肥是在玉米苗期或生长期进行的施肥,主要是为了补充植株生长所需的养分。

研究表明,底肥和追肥的配合使用可以更好地满足玉米的养分需求,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还可以根据土壤特点和作物需求选择不同的施肥方式,如滴灌、叶面喷施等,进一步提高施肥效果。

不同肥料品种、不同用量和施肥方法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合理选择肥料品种、控制施肥用量和选择适宜的施肥方法,可以提高玉米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保证农民的经济效益和粮食供应安全。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施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通过比较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长
及产量的影响,来探讨最适宜的施肥量。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长的影响非常明显。

适当施肥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
物的生长发育。

过量的施肥会造成养分浪费,甚至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找到最合理的施
肥量对于玉米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在玉米生长初期,适量的氮肥是促进叶片生长和叶绿素合成的关键。

适宜的氮肥量可
以使玉米植株叶绿素含量增加,从而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光合产物的合成。

但过多
的氮肥会导致植株过早进入生长期,而影响产量的形成。

在玉米初期,适宜的氮肥施用量
为每公顷120-150 千克。

磷肥对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磷肥可以提高玉米的营养吸收能力,促进根系发达和生长。

这有利于玉米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进而增强玉米的抗逆性和
产量。

适宜的磷肥施用量为每公顷90-120 千克。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施肥量的要求也不同。

在相对肥沃的土壤中,需施肥的量相对较少,而在贫瘠的土壤中,需要增加施肥量。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有着显著影响。

在实践中,应根据土壤状况和玉米的
生长阶段,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量,以达到最佳的生长和产量效果。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
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种类水溶性肥料对杂交玉米产量及耕地肥力影响

不同种类水溶性肥料对杂交玉米产量及耕地肥力影响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境内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降雨量少,生产的种子色泽光亮、饱满度高、商品性好,是“天然的种子生产车间”[1]。

2013年7月张掖市及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被农业部正式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标志着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

玉米杂交制种产业己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随着杂交玉米产业的发展,玉米的制种面积不断扩大,杂交玉米制种田连作障碍的表现日趋严重,表现为土壤理化性状下降、微量元素缺乏及环境的污染,而且导致产量下降、农田发病率高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杂交玉米的产量与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本试验选择了4种不同种类的水溶性肥料,研究其对杂交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旨在为本区杂交玉米产业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水溶肥料的种类: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乐施平衡型,NPK 20∶20∶20+TE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氨基酸≥100g/L ,B ≥5g/L ,Zn ≥15g/L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Fe 0.8%、Zn 4.0%、B 4.0%、Mn 1.2%),以上3种水溶肥料由桐城市沃尔肥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含腐殖酸水溶肥料(腐殖酸≥3%,N+P 2O 5+K 2O ≥20%),由陕西瀚洋惠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玉米品种为兴达5号,由甘肃兴达种业有限公司提供。

1.2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9年在张掖市党寨镇绿洲农业示范园区内进行。

供试土壤类型为灌漠土,0~20cm 耕层有机质含量为11.23g/kg 、碱解氮46.54mg/kg 、速效磷12.36mg/kg 、速效钾156.47mg/kg ,pH 7.82,全盐2.36g/kg ,容重1.32g/cm 3,质地为沙壤土。

阳离子交换量(CEC )为9.43cmol/kg 。

不同种类水溶性肥料对杂交玉米产量及耕地肥力影响摘要:以玉米品种兴达5号为试材,研究了4种不同水溶性肥料对玉米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不同肥料、施肥水平及施用方法对玉米产量、性状及效益的影响

不同肥料、施肥水平及施用方法对玉米产量、性状及效益的影响

不同肥料、施肥水平及施用方法对玉米产量、性状及效益的影响作者:张丽妍霍剑锋孟繁盛慈艳华郑伟边丽梅郝春雷董喆张昊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11期摘要:研究了不同肥料、施肥水平及施用方法对玉米产量、性状及其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A-40处理(沃夫特控释肥600kg/hm2)的穗长最长;CK2-40处理(二次追肥600kg/hm2)无秃尖;CK2-40处理(二次追肥600kg/hm2)行粒数最多,产量最高;从纯收益角度来分析,A-40处理纯收益最高,CK2-40处理次之;除CK2处理(二次追肥)产量和纯收益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外,施用A、B、C3种控释肥、CK1(一次追肥)产量和纯收益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后降,说明并非所有的施肥量与产量和纯收益均呈正比,因此应选择最佳的肥料种类、施肥量及施肥方法,以减少土壤环境污染;建议施用沃夫特控释肥600kg/hm2,并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关键词:玉米;施肥;产量;性状;效益中图分类号:S513.0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119-04玉米种植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发展和粮食生产能力。

施用化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但随着化肥投入量逐年加大,出现了化肥利用率低及粮食产出下降的现象。

1989—2002年,我国化肥用量增加了84%,而粮食产量只增加了12%[1],这说明化肥施用量与粮食增产幅度并不一致。

据调查,农民的施肥方式以分期施肥和一次性施肥方式为主。

近年来随着复混肥工艺的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的限制,采取一次性基施肥料的农户比例逐渐加大[2-3]。

目前,在玉米生产上化肥种类、施肥水平及施用方法差异很大,普遍存在随意性大、方法不科学、肥料利用率低、农民投入大收入低等问题。

近些年来,一些学者从施肥方式[4-5]、施肥水平[6-10]、肥料种类[11-13]等方面对玉米施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而有关不同肥料、施肥水平及施用方法对玉米产量、性状及其效益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作者:刘宇杰刘晓燕刘梅来源:《现代农业·汉文版》 2019年第1期刘宇杰刘晓燕刘梅(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陕坝 015400)[摘要] 通过多地点的常规施肥和机械施肥方式,分别设置了无肥区、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氮磷钾区5个施肥处理,从而探索对肥料利用率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为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方式与机械施肥方式下,全肥区的玉米的生物性状中百粒重影响较大,缺氮区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明显较低;产量上,常规施肥与机械施肥全肥区籽粒、茎秆产量都比其他处理产量高,增产幅度大,无肥区产量最低;肥料利用率小,常规施肥氮肥利用率一般为25%~30%,磷肥利用率一般为15%左右,钾肥利用率为50%左右,而机械施肥能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特别是氮肥利用率,磷钾肥利用率也有较大提高,而且产量也增加20%~30%。

[关键词] 不同施肥方式玉米产量肥料利用率在河套灌区玉米生产上,农户为了追求高产大量施用化肥已被农民普遍认可,但对玉米最佳施肥方式和施肥的最佳时期,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 ,导致农民只注重地表撒施追肥,不注重合理施肥,施肥方法不科学,从而造成了肥料利用率低,玉米产量低。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于玉米整个生育时期生物性状、经济产量、肥料利用率的研究,力求找到适宜于本地区的科学合理施肥方式,为玉米大田生产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肥料利用率的提高找寻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基本情况不同施肥方式玉米试验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头道桥镇、双庙镇、三道桥镇进行,具体试验地基本情况见表1。

1.2 供试作物供试作物为玉米,品种为西蒙6号。

1.3 试验设计采用无重复小区对比试验,试验小区随机排列,共设5个处理:处理1:无肥区(CK);处理2:无氮区(PK);处理3:无磷区(NK);处理4:无钾区(NP);处理5:氮磷钾区(NPK)。

不同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3年11月刊23科 研 试 验不同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刘爱红(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庆阳 745600)作者简介:刘爱红(1975—),女,汉族,甘肃镇原,大专,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摘要:为研究不同追肥模式下玉米的生长情况和产量差异,该试验以一次性施肥为对照,设置4个追肥处理,研究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SPAD 值和产量的变化特征。

试验结果表明,追肥能够显著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苗期和拔节期分别追施氮肥和钾肥45 kg/hm 2处理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大、干物质积累量多,可在玉米生产中应用,确保玉米优质高产。

关键词: 玉米;追肥;生长;产量;田间试验刘爱红. 不同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31):23~24.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肥料施用是确保作物增产的关键,对作物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1]。

但是,偏施氮肥、单一施肥、过量施肥等不科学施肥行为会使土壤富营养化,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不利于作物增产,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2]。

改善施肥方式是维持土壤肥力水平、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重要措施[3],本试验设计不同追肥方式,旨在研究适合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的玉米高产施肥技术,为玉米高产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和材料试验2022年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进行,属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380~510 mm,平均气温7.8℃,无霜期140~180天,日照时数2213.4~2540.4 h,较适合玉米生长。

试验田土壤肥力中等,试验玉米品种为迪卡159。

1.2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一次性施肥为对照,设置4种不同追肥模式,各处理施肥量详见表1,各处理总施肥量一致。

每个处理重复3次,各处理小区面积均为57.6 m 2。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和产量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具有显著影响。

施肥量对玉米的生长速度和高度有直接影响。

适量的施肥可以提供玉米所需的养分,促进植株根系的发育和营养吸收,使玉米植株生长迅速。

过多的施肥会导致养分过剩,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造成植株矮小,甚至出现叶片烧伤的现象。

过少的施肥则会导致植株养分不足,生长缓慢,影响玉米产量的增长。

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为复杂。

适量的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养分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促进光合作用和物质代谢过程,增加玉米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从而增加光能的吸收和利用效率,提高玉米的光合速率和产量。

过多的施肥可能导致养分浸出和土壤污染,增加农业环境的负担,对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过少的施肥则会导致植株养分不足,降低光合效率,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施肥量对玉米的品质也具有一定影响。

适量的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品质,如增加玉米的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维生素含量,提高玉米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过多的施肥可能导致玉米产生过量的硝酸盐,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过少的施肥则可能导致玉米的品质下降,如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减少。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具有显著影响。

适量的施肥可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提高品质。

施肥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甚至对农业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在施肥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量,充分考虑玉米的需求和农业环境的承受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研究2017.9 舭婢如姚I I 不同施肥方式对张杂谷1 1号 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姚晓霞 王 莉 郭雅葳 杨玉锐 吴 枫 贾新敏 陈 丽 郝丽贤 (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邢台054000) 

摘要:为了探索谷子高产施肥中氮肥的最佳组合和施肥方式.以谷子品种张杂谷1I号为材料.研究 不同施肥方式对谷子农艺性状、群体特征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 置5个处理:(I)全生育期不施肥(CK);(2)30%和阳菌肥(15-7-8)40 kg/亩;(3)50%艳阳天控释肥 (28—12—10)32 kg/亩;(4)40%心连心控失肥40 kg/亩;(5)30%和阳茵肥(15—7—8)20 kg/N+追施 20 kg/ ̄3g素,10 kg/亩氯化钾肥。结果表明,钾肥施用量相同时,施氮量与产量间呈线性相关,籽粒 产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增势显著;施氮总量相同条件下,底 施+孕穗期追施的处理产量有明显增势。孕穗期追施氮肥和钾肥.可显著增加谷子叶面积、单穗重 和穗粒重。 关键词:谷子:施肥方式;农艺性状;产量 

谷子[Setaria itdica(L.)Beauv.1起源于中国,迄 今为止已经有8 7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世界上最 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11。我国谷子种植面积约占世界 谷子种植面积的80%,产量占世界谷子总产量的 90%.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华北、东北、西北干旱和半干 旱地区[2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玉米、小麦等 大宗作物单产的提高、栽培的轻简化,以及谷子本身 栽培繁杂和市场需求的不足,我国谷子种植面积逐 渐萎缩.种植面积由解放初期的l 000万hm 下降为 目前130万hm。左右,由主要粮食作物变为杂粮作 物[31。谷子在产后加工、综合利用等方面,研究水平 低,产品匮乏,无法有效开拓市场,进一步减少了谷 子消费量 。由于我国谷子科研起步较晚,生产管理 粗放,单产水平普遍较低,探索谷子生育特性、提高 产量和品质成为谷子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多 年来人们对化肥的不合理施用,过量化肥施用量现 象较为普遍,肥料利用率明显降低,使得上千年积累 下来的土壤肥力很快衰竭,肥料的报酬率也是急剧 下降,导致土壤性状严重恶化,施肥对环境的污染日 益加重.环境极度污染,给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 极大威胁I51 关于谷子施肥方式方面的研究较少,确定肥料 用量和施肥比例,合理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是 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质、减少污染的根本措施。因 此,进行谷子氮、磷、钾肥施用水平及施用时期的研 究在当前很有必要,这对进一步提高谷子产量与品 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性意义,也是当前对谷子 的生产前景研究所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谷子农艺性 状、群体特征和产量构成因素,研究分析各处理的农 艺光合特性、产量品质性状以及处理之间氮肥的利 用效率.以期寻找出最优的施肥方式,为谷子生产的 高产优质高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 

基金项目:2017年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资助;邢台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ZZ018)。 作者简介:姚晓霞(1983一),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作物栽培与育种研究。 

一161— 摩i2础挝弛 张杂谷11号。 1.2试验设计 试验在邢台市农科院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基地 (巨鹿县柳洼村)进行。土壤类型为壤土,前茬休闲。O一 20 cm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分别为:有机质7.9 g/l(g、速效 氮78.1 mg/kg、速效磷20.7 mg/kg、速效钾63.2 mg/kg。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5个处理,3个重复,行 长5 m、行距0.4 m,10行区,亩留苗3.5万株。5个处 理分别为:(1)全生育期不施肥(CK);(2)30%和阳菌 肥(15—7—8)40 kg/亩;(3)50%艳阳天控释肥(28—12— 10)32 kg/亩;(4)40%心连心控失肥40 kg/亩;(5) 30%和阳菌肥(15—7—8)20 kg/亩+追施20 kg/亩尿素, 10 kg/亩氯化钾。 6月18日播种,播前造墒。播种前按照不同处 理施肥,3~4叶期间苗.5-6叶期定苗。其他管理 同常规。 1.3测定项目 抽穗时测定顶三叶叶面积。成熟时测定株高、穗 长、单穗重、穗粒重等。产量按收获后小区实测。 1.4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DPS7.05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方式对张杂谷1 1号叶面积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5个处理对张杂谷ll号叶面 积的影响差异明显。张杂谷ll号在本试验5种不同 施肥处理下叶面积为320.25~345.67 cm。。各处理间 叶面积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施肥的对照处理 叶面积最小为320.25 cm 。处理5(30%和阳菌肥(15— 7—8)20 kg/亩+追施20 kg/亩尿素,10kg/亩氯化钾)叶 面积最大为345.67 cm ,分别比处理l、2、3、4增加 7.35%、4.70%、2.63%、3.0l% 2017.9试验研究 2.2不同施肥方式对张杂谷1 1号农艺性状的影响 谷子成熟时测定株高、穗长、单穗重、穗粒重等, 结果如表1所示。5种施肥处理间张杂谷11号株高 为131~144(3m,处理2、3、5间株高差异达极显著水 平,处理1和处理4株高无显著差异。穗长19.oo一 20.50 cm。处理2(30%和阳菌肥(15—7—8)40 kg/亩) 穗长最大。处理2与处理3、4、5之间穗长差异不显 著。与处理1(不施肥的对照处理)穗长差异显著。处 理5f30%和阳菌肥(15—7—8)20 kg/亩+追施20 kg/亩 尿素,10kg/亩氯化钾]与处理1(不施肥的对照处理) 间比较,穗长亦有显著差异。 从表1还可以看出,不同处理下谷子单穗重有 显著差异,为26.32—30.35 g,处理5为最大,与处理 1、3、4、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比处理1、3、4、2分别增 加13.28%、5.30%、9.13%、3.27%。 不同处理下谷子穗粒重为22.33—26.99 g,处理2 与处理3间穗粒重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相比穗粒 重差异显著。处理5 E3o%和阳菌肥(15—7—8)2O k 亩+ 追施20 kg/亩尿素,10 kg/亩氯化钾]穗粒重最大,分 另0比处理1、2、3、4增加17.27%、4.70%、5.89%、 11.12%。 对比不同施肥方式的处理发现,孕穗期追施氮 肥和钾肥(处理5)可显著增加谷子叶面积、单穗重和 穗粒重。 2.3不同施肥方式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待谷子成熟后实收小区测其产量,结果如表2 所示。处理5产量较其他处理较高,全生育期不施肥 的处理1产量较其他处理偏低。经方差分析结果显 示。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全生育期不施肥的处理1产 量较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处理2、处理3和处理4 产量无极显著差异.处理5产量较其他处理有极显 著增势。 

表1 不同处理对谷子农艺性状的影响 

注: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处理间差异达到O.O1、0.05水平。 162— 试验研究2017.9 未业础琏抛 回归分析显示(见附图),在本试验条件下,钾肥 施用量相同时,施氮量与产量间呈线性相关,可用方 程Y=7.82+0.25x+0.038(附图,R =0.809)来描述.籽粒 产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因此,在钾、磷施用量差异 不大的情况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增势显著。 施氮总量相同条件下,底施+孕穗期追施的处理产量 有明显增势。 

施氮量(kg/hm ) 附图 施氮量与产量的关系 

3结论与讨论 合理施肥可以增加作物产量 1。本研究结果表 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均能增加谷子产 量。施氮总量相同条件下,底施+孕穗期追施的处理 产量最高,较不施肥处理产量能够增加43.60% 钾肥 施用量相同时,施氮量与产量间呈线性相关,籽粒产 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 加,产量增势显著。 前人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是谷子生长发育 所必需的三大重要元素,是影响作物产量构成的关 键因素之一 “】。顶三叶叶面积与单穗质量和单穗粒 质量均呈正相关.其中旗叶和倒二叶达极显著水 平,增大谷子顶三叶叶面积,可显著提高谷子籽实 产量【l2_ 。施肥可以增加谷子的穗长、穗粗、单穗重和 穗粒重,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与谷子的穗 长、单穗重、穗粒重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尤其是孕穗期追施氮肥和钾肥,可显著增加谷子叶 面积、单穗重和穗粒重。 

表2不同处理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施肥对谷子产量的影响会因品种的吸肥特性、 土壤的养分供应情况的不同而异『I51,因此,在具体施 肥时,要充分考虑土壤肥水条件、施肥时期、谷子品 种需肥特性等因素对试验的影响,同时要进行多年 多点的试验,以制定出合理的指标体系,为谷子的合 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Lu H Y,Zhang J P,Liu K,et a1.Earliest domestication of common millet(Panicum miliaceum)in East Asia extended to 10,000 years ago.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9,106(18): 7367~7372. [2]刁现民.中国谷子生产与产业发展方向[c].北京:中国农业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2—43. f31t慧军,李顺国,李明哲.与时俱进、消费引领、科技支撑,重 

新构建我国现代谷子产业体系[A】.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 社,2011:317—323. 『41刘猛,李顺国,郑彦平,等.河北省主要杂粮优势区域布局研 究[J1.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6):174—180. 【5】邹长明,孙善军,支婧婧,等.配方施肥和有机肥对玉米生长 和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108—109. 『615E艳玲,奚广生.氮肥对谷子产量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 学,2008,36(34):15070,15091. 『715E文忠,双树林.山西省褐土施用钾肥对谷子养分吸收及产 量形成的影响fJ1.土壤通报,1999(2):82—84. 【8】温丽琴,孙治军.施用磷肥对旱坡地谷子的产量影响fJ].土壤 肥料,1998(2):46. 『91刘正理,程汝宏,张凤莲,等.不同密度条件下3种类型谷子 品种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变化特征研究fJ1.中国生态农业学 报,20o7,l5(5):135—138. 『l01于亚军,李军,贾志宽,等.不同水肥条件对宁南旱地谷子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