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基本形2
平面构成第三章基本形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2、基础几何打散重构:利用分割、打散的手法,把几何形分成若干个部分,然后把分割的图 形重新组合得到新的图形。练习时要注意不要分的太多、太乱。重组时不能重叠一起。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3、特殊打散重构:按照一定的秩序规律,利用分割、打散的手法,把图形分成若干个部分, 然后把分割好的图形全部用上,缺一不可,使其重新组合(重组时不能重叠一起)。得到新的图 形。
2.相接: 也称相切,指面与面的轮廓线相切, 并由此形成新的形状。
平面构成
3.覆叠: 一个面覆盖在另一个面之上,从而 在空间中形成了面之间的前后或上下的层次感。
4.联合:面与面相互交错重叠,在同一平面 层次上,使面与面相互结合,组成新形象。
平面构成
5.差叠: 面与面相互交叠,只现出相叠的部分, 不相叠的其它部分被隐去,产生新的形象。
明代成化皇帝 《一团和气图》
《六子争头》
平面构成
3、完全共用形 概念:完全共用形的特点是指一个装饰组织从不同的方向上看是不同的图形,图形 全部共用。
平面构成
作业 四 20*20CM图底反转一张。
平面构成
谢谢观看
2021/6/27
谢谢观赏
要求:基本形设计的形象要简洁,连接排列组合成新形,各得到不同的图形效果。
平面构成
基本形与群化的练习(图例1)
平面构成
基本形与群化的练习(图例2)
平面构成
四、打散重构
1、打散重构:是一种分解组合的构成方法,就是把一个完整的东西,打破原有的组合规律, 破坏其排列关系,分解成若干个部分,然后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重新组合。这种方法有利于抓住 事物的内部结构及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解剖事物,从一个具象的形态中提炼出抽象的成 分,用这些抽象的成分再组成一个新的形态,产生新的美感。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经常使用这一方 法。
平面构成2

——之平面构成
上节课回顾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 平面构成的内容 1. 规律性骨骼、 非规律性骨骼及基本形 (重复、近似、渐变、发射)
2.肌理
二 平面构成中形的构成
平面构成中的单形构成指的是一些简单形 体的构成。
(一)单形和复形
1.单形 指一个形象,一般理解为视觉效果单 一的形象。基本构成方式是以圆形,方形, 三角形等为基本形体,将他们分别以连接、 重合、重叠、透叠等形式构成不同形象。
(三)独立形与连续形
独立形——指视觉中具有独立与完整这两个特 性的形象。
连续性——指视觉中具有反复和连续特性的图 形,包括与上下、左右的关系。连续性应注意 与四周的连续性,只有考虑到单形的连续因素, 才能取得好的视觉效果。
(四)形与色彩的搭配
(五)任意分割形
对某一形体(如圆形,方形,多边形,不 规则形等)做任意地分割,可以的出许多 造型各异的单形,这些单形是非常丰富的。
→
较大 的形象,联合形象的色彩应一致或缓慢变 化。
→
课堂小练习
请在接触,重叠,透叠,差叠中任选一个 做平面构成练习
2.复形 指两个以上形构成的较为复杂的视 觉形象。相对单形显得丰富、完整,因 此它常做为独立形象出现。例如符号、 标志等都可以是复形的形象。
(4)透叠
当两个单形重叠时,重叠的形象不会 掩盖其形象轮廓,重叠的部分呈现透叠感。 如果黑与黑相叠成“白”,白与白相叠便 成“黑”,即正负形关系。
(5)差叠
两个形象相互交叠,其交叠部分会出现新 的形象。差叠与透叠有相似之处,透叠保 留未交叠部分,差叠的未叠部分则无保留, 在采用具象形相差叠时一般会出现抽象现 象的形态。
第五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概念 是指在平面设计中借以表达意图的视觉元素,它是表达构成意图 的主要手段,是构成设计的基本单位。 基本形有助于设计的内在统一,在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包括点、线、面。基本形的形状、大小、色彩和机理受方向、位置、 空间和重心的制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本形的排列原则: 1.基本形线状的排列:排列向横向发展,发展成为现状图形,有很强 的方向性。可以水平方向或斜线方向发展。 2.面状排列:基本形以二次方向排列,构成面状图形。 3.环状排列:把基本形线状的排列发展成为曲线,使两端连接。 4.放射状排列:基本形由中心向外排列,造成放射图形。
5.对称排列:基本形左右对称排列,排列规律、整齐。
平面构成--基本形

透叠+联合
透叠 分离 相遇
基本形组合后
四、组合形式在设计中的应用
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会徽:欢乐的U
大运动会义工标志
作业
利用点线面元素创作综合作业,安排 基本形组织关系,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题材内容:广告工具用品 厨房用具 汽车零件......
要求: 体现点线面元素 基本形组合形式构图 画面饱满 黑白单色稿
面与面交叠时,交叠部 分产生透明效果,形象 前后之分并不明显
(6)联合 (7)减缺
面与面互相交叠而 无前后之分,可以联 合成为一个新形象。
面与面覆叠时,前面的 形象并不画出来,只出现 后面的减缺形象,可变为 另一新形象。
(8)重合(包容)
面与面完全重叠, 成为一个独立的形象。
三、欣赏
透叠 包容
尺寸:白卡(30*30cm 边距1cm)
30cm
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
以下自然形象进行抽象变化之后提炼的基本形 欣赏
思考:基本形有哪些特征?
2、基本形的特征
简练 多样
同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作品里 有没有基本形呢?
画面中每个点线面、每个图形都可看作是基本形
形与形之间太寂寞、太孤独,则么办呢?
二、基本形的组合形式
(1) 分离
当两种以上的形 相遇时通常可产 生八种形式
平面构成——基本形
学习目标
• 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形的概念; • 掌握基本形的组合形式表现; • 使学生在设计过程简化图形,培养学生善于归纳基本的形
体,能在设计画面中合理安排元素之间的组合关系。
重点
基本形的组合形式表现
难点
有序地组合设计基本元素,并通过创新来构成作品。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特异构成2课时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特异构成 2课时教学分析:特异是平面构成中基本形式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特异的学习让给学生能更好的把握视觉突出的一种手法。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理解平面构成特异的概念、形式和用途2.技能目标:学会体现出平面特异构成的作用,学会如何运用好特异构成。
3.情感目标: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体会突出醒目的视觉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l.重点:主要掌握特异构成的形式。
2.难点:如何启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分组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1、检查到课率2、回顾近似构成、渐变构成的定义和特征,了解学生掌握的状况。
(二)导入新课首先讲解一些特异故事:1、中记录了扁鹊具有「视人五脏颜色」的能力,据此,特异功能论者认为“他具有透视力,能透视人体,再配合他的医学知识,成就了他千古的声名”。
据《太平天国史》记载,天王洪秀全在第二次考完秀才,回到家乡,大病 40 多天后出现特异功能,他治病的范围包括了疯瘫及耳聋,可以「信面即愈」。
2、主任打狗的故事:呔!炉火伺候3、母亲救儿让同学说说自己所看到得特异的情况:然后总结特异的概念特异的理解:特异——是指构成要素在有秩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秩序,使少数个别的要素显得突出,以打破规律性。
所谓规律,这里是指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有规律的构成。
特异的效果是从比较中得来的,通过小部分不规律的对比,使人在视觉上受到刺激,形成视觉焦点,打破单调,以得到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
应当注意特异的成分在整个构图中的比例,如果特异效果不明显,不会引人注目,而过分强调特异则破坏了统一感。
一.特异构成的定义和生活中运用的意义。
特异定义:在规律性骨骼和基本形的构成内,变异其中个别骨骼或基本形的特征,以突破规律的单调感,使其形成鲜明反差,造成动感,增加趣味,即为特异构成。
根据班上同学作业的情况“展示几幅构成作品”让学生比较,哪位同学的品在构图上比较新颖,意义上比较突出。
第四节 平面构成的形式

2、基本形可分为具象形和抽象形两大类
具象形:现实生活或者场景形态 中具体存在的形象,如几何形、 细胞形、云、冰、动物、生物等 自然界中具体的形态。。
2、基本形可分为具象形和抽象形两大类
抽象形:抽象形是根据复杂的形 态高度概括而创造的观念符号, 使人无法直接辩清原始的形象及 意义,它是通过有规律或非规律 的几何形态排列组合而成,以纯 粹的几何观念提升的客观意义的 形态,如正方体、球体以及由此 衍生的具有单纯特点的形体。抽 象形态包括几何形和偶然形,属 于理念形态。
一、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格
(二)骨格
1、概念: 骨格就是构成图形的框架,是为了将图形元素有秩序的排列而画出的有形或无形的格子线框。骨格最大的功用是将 形象在空间或框架里作各种不同的编排,使形象有秩序地排列,构成不同的形状与气氛。骨格既起管辖编排形象的 作用,也给形象以空间阔窄的功能。
2、骨格一般分为规律性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 规律性骨格:规律性骨格以严谨的数字方式构成精确的骨格线。基本形依骨格排列,具有强烈的秩序感。主要有重 复、近似、渐变、发射和特异等构成。规律性骨格有水平线和垂直线两个主要元素。若将骨格线在其阔窄、方向或 线质上加以变化,可以得出各种不同的骨格排列形状。
,又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归纳起来有离心式、向心式、同心式、多心式、移心式几种形式,在实际设计中,常多种形式结合使用。
发射构成的类型:
1)离心式:
基本形由中心向外扩散,发射点一般在画面的中心,有向 外运动的感觉,是运用较多的一种发射形式。由于基本形 的不同,它有直线发射和曲线发射等不同的表现形式。直 线发射就是从发射中心以直线向外发射、扩散的构成,其 中包括单纯性构成和复合构成。
发射骨骼的构成因素有两方面:
1)发射点:即发射中心,焦点所在。衣服发射构成作品,它的发射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在画面内也可以在画面外,可
平面构成基本形式(渐变与发射构成)

看图回答以下渐变构成是哪种 类型的构成?
基本形
方向渐变 大小渐变
骨骼 二次元渐变 基本形 大小渐变
骨骼 等级渐变
基本形 形象渐变
发射
在构成中,发射骨格的视觉效果是最强烈 的。设计中采用发射骨格,能给人以强烈的吸 引力和极佳的视觉效果。
发射具有一定的渐变效果,也是一种常见 的自然形状。鲜花的结构,太阳四射的光芒, 都是发射状的。发射具有方向的规律性。发射 中心为最重要的视觉焦点,所有的形象均向中 心集中,或由中心散开,有时可以造成光学的 动感,或产生爆炸性的感觉,有很强烈的视觉 效果。
即骨骼线的位置依据数列关系逐渐 的有规律的循序变动。往往产生令 人眩目的效果。
单元渐变:单元渐变也叫做一次 元渐变,即仅用骨骼的水平线或 垂直线作单向序列渐变。
双元渐变:也叫做二次元渐变, 即两组骨骼线同时变化。
等级渐变:将骨骼作横向或竖向 整齐错位移动,产生梯形变化。
基本形渐变的应用技巧
1、方向渐变 2、位置渐变 3、大小渐变
1、方向渐变。基本形的方向逐渐有规 律地变动,造成平面空间的旋转感。
2、位置渐变。将基本形在画面中或骨 髂单位内的位置有序地移动变化,使画 面产生起伏波动的效果。
3、大小渐变基本形逐渐由大变小或由 小变大,可营造空间移动的深远感。
形象渐变。两个不同的形象,均可从一个形 自然地渐变成另外一个形。关键是中间过渡 阶殷要消除个性,取其共性。圆可以变成方, 方也可以变成三角形等。
这种表现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 如自然界中物体近大远小等现象、海洋生物 中的海螺生长结构。形象的大小、疏密、粗 细、空间距离、方向、位置、层次、色彩的 深浅、明暗、快慢、强弱都是渐变现象,在 视觉效果上会产生多层次的空间感。人们通 过听觉或视觉的感受,作用于生理,产生种 美感。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肌理构成一、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纹理。
“肌”——皮肤;“理”——纹理、质地。
不同的质有不同的物理性,因而也就有不同的肌理形态,例如:平滑和粗糙、柔软和坚硬等等,这些肌理形态会使人产生多种感觉。
在我国肌理效果的应用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就采用压印法,在起舞的表面形成绳纹等纹理进行装饰;汉代的画像砖和瓦当上也有草绳纹样的出现,这些都说明了人们对于不同时期肌理形态和对不同材质的认识和利用。
不论是宏观还是围观,凡是人类所能感知到的物质,都会给我们提供丰富繁多的物质现象。
这些物质现象的肌理形态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例如:人面部的皮肤纹理,就会反映出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生活阅历,即使是及其细微的差别,也会由面部不同的肌理体现出来。
对肌理的探索与发现是设计构思的重要源泉,学生在了解物体的同时,要不断开拓对物象更新的认识,使肌理运用于现代设计中。
二、肌理的形式肌理一般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一)视觉肌理视觉肌理使对物体表面特征的认识,一般是用眼睛看,而不是用手触摸的肌理。
形和色非常重要,是视觉肌理构成的重要因素。
肌理的表现手法是多样的,比如用铅笔、钢笔、毛笔等都能形成各自独特的肌理痕迹;也可以用画、喷、洒、浸、染、淋等手法制作。
可以使用的材料也很多,比如:木头、石头、玻璃、油漆、纸张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脑、摄影与印刷技术的使用,更加扩大了肌理和材质的表现性,将有更多的肌理效果被运用于我们的现代设计之中。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1 印刷或自印:用丝网版、石版、铜版、木版等效果综合制作。
2 拼贴:将各种纸材和其他平面材料通过分割,组合在一张画面上。
3 熏炙法:用火焰熏炙,使纸的表面产生一种自然纹理。
4 拓印:将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着色,将纸覆盖其上,然后均匀的挤压,纹样印在纸上构成的肌理效果。
5 自流:将油漆或油画颜料滴入水中,以纸吸入;也可以将颜料滴在较光滑的纸上,使颜料自由流淌或用气吹,形成自然的纹理。